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及进展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及进展

些 研究 已经显 示聚 醚型聚氨 酯在水解酶 如木瓜蛋 白
酶和细胞衍生酶 ( 胆固醇酯 酶 、 如 弹性 蛋 白酶 、 羧酸酯 酶 ) 等
的作用下容易降解 。 。常用 的聚醚有聚氧 乙烯 ( E 、 。 P O) 聚 四亚 甲基醚 ( T ) 聚氧化丙 烯 ( P 等。大量 的研究 已 P MO 、 P O) 经表 明, 聚醚型 聚氨 酯在生 物体 内也不稳 定 , 容易在 血液 中 巨噬细胞所产生的氧 自由基作用 下氧化降解 , 导致生理条件
下 的应 力 开 裂 。
聚氨 酯是大分 子主链 中含 有重复 的氨基 甲酸 酯链段 的
高聚物 。通常聚氨酯主链是 由玻 璃化转 变温度 ( ) 低于室
温 的柔软链段 ( 即软 段 ) 和 高 于室 温 的刚 性链 段 ( 即硬 段) 嵌段 而成 。软段 由低聚物 多元 醇 ( 聚 酯 、 如 聚醚 ) 成 , 构 硬段 由二异氰 酸酯 和低分 子扩链 剂 ( 如二 胺 和二醇 ) 成。 构 在聚氨酯的合成 过程 中 , 可以通过选 择不 同的嵌段 和调节软
要是芳香族异氰酸酯 ) 的降解产物具有生物毒性 。对 于医用
可生 物降解 聚氨酯 材料 , 无毒 、 更好 的生物 相容性 是广 大科
Tn ag等用胆 固醇 酯酶 ( E 评价了脂肪族聚碳酸酯 聚氨酯 的 C) 生物 降解性 , 他们 在相 同条件 下选用 了不 同的二异 氰酸酯 ,
结果发现 , 所有合成 的聚合物都易于水解降解 。
4 0 7 ; 2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3 0 0 . 武汉
摘要
介绍可生物降解聚氨 酯的结构 、 类型及特 点 , 综述 了可生物 降解聚氨 酯材料在 医学上的应用 、 究进展 , 研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

Part V 医用聚氨酯的发展前景
1.由于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血栓性
,因此,可生物降解聚氨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热塑性聚氨酯TPU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开发,也 正向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免疫工程等方面迅 速发展。 3.国内也有不少单位从事过或正在从事医用聚氨 酯的应用,但推广应用不够、影响不大,与发 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国内应该加强该 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使医用聚氨酯的应用 前景更加广阔。
7. 敷料
医 用 止 血 海 绵 ( 聚 氨 酯 树 脂 )
8.药物缓释载体 将含羟基的抗病毒引入聚氨酯链段 作为治疗试剂,通过氨基甲酸酯水解使 药物缓慢的释放出来,研究表明该类材 料对药物的缓释具有最好的效果。
9.接触眼镜
作为接触眼镜使用的材料, 除了要求具备高含水量和高透明 度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之外,还必 须具有良好的氧渗透性,否则易 导致角膜炎。由于聚氨酯水凝胶 与其他类型水凝胶相比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机 械性能,早在1974年,Blair等 人就提出将亲水性聚氨酯应用于 接触眼镜中。
聚氨酯材料血泵
2.人造血管
聚氨酯是一种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小径 微孔聚氨酯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与天然血管 相匹配的顺应性,可大大减少新内膜增生。
3.矫形绷带
4. 假肢
5.计生用品 避孕栓、避孕套
6.医用胶黏剂
美国bristol-myers公司用聚 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2者的 混合物与脂肪族、脂环族、芳香 族或它们混合物形成的二异氰酸 酯反应成功地制成新型医用聚氨 酯压敏粘合胶。该聚氨酯粘合剂 可用于制备医疗领域中自黏薄膜 结构,尤其用于吻合器械、创伤 橡皮膏、创伤包敷料及纱布绷带 等。

聚氨酯研究进展范文

聚氨酯研究进展范文

聚氨酯研究进展范文
一、简介
聚氨酯是一种多元素化合物,由含氮的多聚物和醇的醚和羧酸化合物(N,OH)构成。

它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功能性单体通过
多元官能团通过氨基加成反应而合成。

聚氨酯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耐腐蚀性、耐老化性、密度低、机械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工
业场合的新型化学材料。

二、应用
聚氨酯广泛应用于化学、电子、航空航天、环保、汽车、建筑、冶金
等行业。

其中,航空航天应用最为广泛,该材料的特性能够满足航空航天
装备的要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氨酯材料用于制造发动机和阀门的堵漏
和维修,也可用于吊锚杆和救生衣。

聚氨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使用,
为飞行创造出更安全、更经济的环境。

聚氨酯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其中,聚氨酯可以用于制造电
子元件,例如印刷电路板,可以提供电子元件高耐压性能。

此外,聚氨酯
还可用于保护电子元件,以防止气体和水分渗入,它还可以用于制作电子
导热剂和阻尼器,例如电阻变压器,用来维护电子线路的性能。

医用聚氨酯生物相容性研究新进展

医用聚氨酯生物相容性研究新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 u h ym t) q {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的正常构象 * 这一假说对于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 分子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目前对提高医用聚氨酯生 物 相 容 性 的 研 究 很 多$ 如在聚氨酯中引入磺酸基# |
< 8 可 以 改 善 其 血 液 相 容 性7 通过引入生物活 $ 9 :;) 8 7 4 8 性分 子如 肝素可 以提高 其抗 天然 ) 构象 6 的假说 7 指出作为生物相容性好的材 # $ 料$ 其 表面 分子 结 构 应 能 维 持 生 物 大 分 子 及 其 组 合
聚 氨酯# 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使其具有比 g +) 其 它 高 分子材料 好的生 物 相 容 性 # 包括血液相容性 和 组织 相容性 ) 同 时 它 具 有 优 异 的 耐 疲 劳 性, 耐磨 $ 性, 高弹性和高强度 $ 因而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 领域 $ 如制作人工器官 , 介入导管及缓释高分子药物 胶囊 * 虽然具植入人体内的历史已有 但在 ’年了 $ 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聚氨酯在体内会出现老化降解 和 钙 化 现 象$ 材 料 出 现 裂 纹$ 甚 至 全 部 破 坏* & . / & 年$ 等首先报道了聚醚聚氨酯的心脏起博器 g p l u q r 导线的体内降解现象 $ 材料降解破坏后 $ 体液进入材 料内部 $ 导致起博器电路短路 * 许多研究者对聚氨酯 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 认为聚醚聚氨酯降解机理

聚氨酯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张菘㊀周瑜∗㊀刘静怡㊀陈红祥㊀陶旺旺(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㊀湖北武汉430081)摘㊀要:将聚氨酯抗癌药物载体分为靶向输送型㊁敏感释药型和增强摄取型3种类型,介绍了在抗癌药物载体领域聚氨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㊂关键词:聚氨酯;药物载体;胶束;抗癌中图分类号:TQ323 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5-1902(2020)02-0001-03㊀∗㊀通信联系人:周瑜,女,1976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㊂zhouy1015@163.com㊂基金项目: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8QN13),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WKDM201902)㊂㊀㊀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癌药物通常为疏水性小分子,其在体内很容易被快速清除,且无选择性,故其生物利用度大大降低㊂为了延长疏水性抗癌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将聚合物用作抗癌药物的输送载体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2]㊂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且分子链段有灵活的 可裁剪 性,即通过分子设计可获得多种化学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聚氨酯材料,因此近年来聚氨酯在抗癌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引起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3-4]㊂根据聚氨酯抗癌药物载体功能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靶向输送型㊁敏感释药型和增强摄取型3种类型,以下将从这3个方面对聚氨酯在抗癌药物载体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㊂1 靶向输送型聚氨酯药物载体肿瘤部位血管生长旺盛,使得病变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缝隙远大于正常内皮细胞间隙,那么具有特定粒径范围(<200nm)的载药微粒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进入肿瘤部位的机会就会增多,即通过通透与滞留效应(EPR)使载药微球富集在病灶部位,然后再释放所载药物,起到抗癌作用[5-6]㊂两亲性聚氨酯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的纳米胶束,其疏水性内核可包裹疏水性药物,对其起到增溶作用,亲水性外壳可为疏水性内核提供有效的空间保护,并赋予胶束良好的水溶性,起到稳定胶束的作用,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又可通过EPR效应的被动靶向作用输送药物,因此两亲性聚氨酯形成的纳米胶束适用于作疏水性抗癌药物的载体材料[3]㊂Wang等[7]以聚己内酯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单甲醚为亲水链段,制备了几种不同臂数(支链数)的两亲性聚氨酯,研究发现它们经自组装均可形成粒径小于100nm的胶束,当胶束溶液浓度从1 0mg/mL稀释至0 001mg/mL时,胶束粒径基本不变,且随臂数的增加,其粒径减小,载药能力增强,释药速率降低㊂说明所得聚氨酯纳米胶束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对疏水性药物具有较好的包载能力和缓释效果,通过改变臂数还可调节胶束的粒径以及载药和释药性能㊂为了进一步提高载药体系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增强抗癌效果,根据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过度表达(即它们的含量在肿瘤部位比正常组织高)的特点,将叶酸㊁多肽等配体引入聚合物,可通过载体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使聚合物载药体系主动靶向至肿瘤部位,从而增强载药体系的选择性,进一步减小毒副作用,提高疗效[8]㊂如Pan等[9]将叶酸引入聚氨酯侧链(FPU75),发现相对于不含叶酸的聚氨酯(BPU),FPU75胶束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其载药胶束的半抑制浓度值(0 30μg/mL)大大低于BPU的㊃1㊃2020年第35卷第2期2020.Vol.35No.2聚氨酯工业POLYURETHANEINDUSTRY(0 85μg/mL)㊂这表明在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下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含叶酸聚氨酯载药体系的摄取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抗癌疗效㊂另外,将磁性纳米物质引入载药体系后,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作用下也可使载药体系定向于病变部位㊂Ding等[10]将纳米Fe3O4包载到聚氨酯胶束中,发现该胶束向外加磁场方向移动并聚集,表现出一定的磁响应性,有望通过磁靶向实现载体在病灶部位的浓集㊂2㊀敏感释药型聚氨酯药物载体聚合物药物载体通过被动靶向或主动靶向等方式输送至病灶部位后,需将药物释放出来才能发挥药效㊂载药体系可以通过扩散作用和聚合物的降解缓慢释放药物,也可利用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将对酸敏感㊁还原敏感和酶敏感的化学键引入到聚合物链中,使其在肿瘤微环境独特的刺激条件下断键而及时释放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目的[7,11-13]㊂正常组织的pH值约为7 4,而癌组织及其细胞内偏酸性㊂根据这个特点,Binauld等[11]和Zhou等[14]制备了一种含腙键的聚氨酯纳米胶束,发现在pH值为4 0 6 0下聚合物可断链,呈现出酸敏感性,这将有利于所载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及时释放㊂Ding等[10]和Guan等[15]根据谷胱甘肽(GSH)在细胞内(2 10mmol/L)和细胞外(2 20μmol/L)含量的不同,将具有还原敏感性的二硫键引入聚氨酯疏水链段,发现在10mmol/LGSH存在的条件下,可使聚合物链断裂,从而增大了对所包载药物阿霉素(DOX)的释放速率,在较短时间内其累积释药量可达90%以上㊂药物通过物理作用包载到聚合物中,易出现早释或漏释现象,从而导致病人产生严重的全身毒性等问题㊂针对这些问题,黄登程等[16]利用腙键将DOX键合到聚氨酯侧链,制备了一种聚氨酯载体前药(PU⁃hyd⁃DOX)㊂研究发现在pH值为7 4的缓冲溶液中,20h内其累积释放量仅为2%;当溶液pH值降低时,其药物的累积释放量明显增加㊂这说明在正常生理环境下PU⁃hyd⁃DOX基本不释药,可降低在血液循环过程中DOX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而在肿瘤部位酸性环境中PU⁃hyd⁃DOX又可断链释放药物,且酸性越强释药速率越快㊂该实验室还利用含羧基的聚氨酯与阳离子药物盐酸阿霉素间的静电作用,在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种聚氨酯载药体系(PUDOX),发现该体系在模拟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没有出现药物的早释或暴释,并具有良好的pH敏感释药性能,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证实其抗癌效果优于纯DOX的[17]㊂3㊀增强摄取型聚氨酯药物载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癌药物大部分是DNA毒化药,如阿霉素㊁顺铂㊁喜树碱等,它们只能通过损伤癌细胞核内的DNA或抑制拓扑异构酶来阻止DNA的复制,诱导细胞凋亡㊂虽然目前有关聚氨酯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报道有很多,但其所载药物通常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进入细胞核,并与细胞核中的DNA作用㊂为了增强肿瘤细胞对聚氨酯载药体系的摄取能力,并使载体能够逃脱溶酶体,让更多的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从而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目的,根据表面带负电的肿瘤细胞与带正电的纳米粒子间较强的亲和力,以及阳离子纳米粒子能够逃脱溶酶体的特性,制备阳离子聚氨酯纳米药物载体一度引起人们极大兴趣[10,18]㊂然而这些带正电荷的聚合物在人体血液中循环时也易与表面带负电的正常细胞及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生物毒性㊂为了保证聚氨酯载药体系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又能增强肿瘤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pH值环境的不同,具有酸敏感电荷翻转特性的聚氨酯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个热点㊂如Xia等[19]将哌嗪和磺胺二甲嘧啶结构单元引入聚氨酯,发现当溶液pH值从9 0降到3 0时,呈现出电荷翻转特性,即在较高pH值下聚合物胶束可通过磺胺基团的电离带负电,而在较低pH值下又可通过哌嗪胺基团的质子化而带正电㊂He等[20]制备了一系列含叔氨基和羧基的聚氨酯(PS⁃PU),发现培养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的PS⁃PU/DOX纳米胶束溶液的pH值从7 4降到6 5时,细胞核内DOX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㊂结果说明pH值降低引起的叔氨基质子化,使纳米粒子表面电荷由负电转变为正电后,可增强肿瘤细胞对该载药胶束的摄取能力,再通过质子海绵效应使溶酶体破裂后,将内吞物释放到细胞质中,使更多的药物分子能够通过扩散作用经核孔到达细胞核内,从而有助于提高抗癌疗效㊂4㊀结束语聚氨酯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㊁生物降解性㊃2㊃聚氨酯工业㊀㊀㊀㊀㊀第35卷和分子结构可调性等特点,在抗癌药物载体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目前大多仍处于体外测试阶段㊂作为药物载体,聚合物载药体系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克服重重屏障,才能将药物输送至细胞核,从而达到高效㊁低毒的治疗效果㊂因此,设计和制备具有在细胞核内定位浓集㊁及时释放药物的聚氨酯抗癌药物载体及其在体内的应用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CHENJJ,DINGJX,XIAOCS,etal.Emergingantitumorapplicationsofextracellularlyreengineeredpolymericnanocarriers[J].BiomaterSci,2015,3(7):988-1001.[2]㊀SUNTM,ZHANGYS,PANGB,etal.Engineerednanoparticlesfordrugdeliveryincancertherapy[J].AngewChemIntEd,2014,53:12320-12364.[3]㊀曹建鹏,赵昱贺,沈丁丰,等.作为药物载体的聚氨酯纳米胶束的研究进展[J].聚氨酯工业,2015,30(2):1-5.[4]㊀KIMS,CHENYF,HOEA,etal.ReversiblypH⁃responsivepolyurethanemembranesforon-demandintravaginaldrugdelivery[J].ActaBiomater,2017,47:100-112[5]㊀KATAOKAK,HARADAA,NAGASAKIY.Blockcopolymermi⁃cellesfordrugdelivery:Design,charac⁃terizationandbiologicalsignificance[J].AdvDrugDeliverRev,2012,64:37-48.[6]㊀DENGC,JIANGYJ,CHENGR,etal.Biodegradablepolymericmicellesfortargetedandcontrolledanticancerdrugdelivery:Promises,progressandprospects[J].NanoToday,2012,7:467-480.[7]㊀WANGSH,ZHOUY,ZHUANGB,et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effectsofarmnumberonpropertiesofamphiphilicpolyurethanesasdrugdeliverycarriers[J].JMacromolSciA,2017,54(11):765-771.[8]㊀ROCASP,FERNÁNDEZY,GARCÍA⁃ARANDACN,etal.Im⁃provedpharmacokineticprofileoflipophilicanti⁃cancerdrugsusingανβ3⁃targetedpolyurethane⁃polyureananoparticles[J].NanomedNanotechnol,2018,14:257-267.[9]㊀PANZC,YULQ,SONGNJ,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biodegradablepolyurethaneswithfolatesidechainsconju⁃gatedtohardsegments[J].PolymChem,2014,5:2901-2910.[10]DINGMM,ZENGX,HEXL,etal.Cellinternalizableandin⁃tracellularlydegradablecationicpolyurethanemicellesasapotentialplatformforefficientimaginganddrugdelivery[J].Bio⁃macromolecules,2014,15:2896-2906.[11]BINAULDS,STENZELMH.Acid⁃degradablepolymersfordrugdelivery:Adecadeofinnovation[J].ChemCommun,2013,49:2082-2102.[12]DENGB,MAP,XIEY.Reduction⁃sensitivepolymericnano⁃carriersincancertherapy:Acomprehensivereview[J].Nanoscale,2015,7:12773-12795.[13]KAURS,PRASADC,BALAKRISHNANB,etal.Triggerre⁃sponsivepolymericnanocarriersforcancertherapy[J].BiomaterSci,2015,3(7):955-987.[14]ZHOULJ,YULQ,DINGMM,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pH⁃sensitivebiodegradablepolyurethaneforpotentialdrugdeliveryapplications[J].Macromolecules,2011,44:857-864.[15]GUANYY,SUYL,ZHAOLL,etal.Biodegradablepolyure⁃thanemicelleswithpHandreductionresponsivepropertiesforin⁃tracellulardrug[J].MatSciEngC⁃Mater,2017,75:1221-1230.[16]黄登程,周瑜,杨冰,等.pH敏感释药型聚氨酯⁃阿霉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8,33(2):12-15.[17]HUANGDC,ZHOUY,XIANGY,etal.Polyurethane/doxoru⁃bicinnanoparticlesbasedonelectrostaticinteractionsaspH⁃sensi⁃tivedrugdeliverycarriers[J].PolymInt,2018,67:1186-1193.[18]CHENGJ,TANGX,ZHAOJ,etal.Multifunctionalcationicpolyurethanesdesignedfornon⁃viralcancergenetherapy[J].ActaBiomater,2016,30:155-167.[19]XIAS,GAOY,YUZ,etal.ApH⁃triggeredchargereversalandself⁃fluorescentmicelleasasmartnanocarrierfordoxorubicincon⁃trolledrelease[J].JPolymRes,2017,24:94-104.[20]HEWY,ZHENGX,ZHAOQ,etal.pH⁃triggeredcharge-rever⁃salpolyurethanemicellesforcontrolledreleaseofdoxorubicin[J].MacromolBiosci,2016,16:925-935.收稿日期㊀2019-11-27㊀㊀修回日期㊀2020-01-14ResearchProgressofPolyurethaneintheFieldofAnti⁃cancerDrugCarriersZHANGSong,ZHOUYu,LIUJingyi,CHENHongxiang,TAOWangwang(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eyLaboratoryofCoalConversionandNewCarbonMaterialofHubeiProvince,Wuhan430081,Hubei,China)Abstract:Polyurethaneusedasanti⁃cancerdrugcarrierscouldbedividedintothreetypessuchastargetde⁃liverytype,sensitivedrugreleasetypeandenhanceduptaketype.Theresearchprogressofpolyurethaneinthefieldofanti⁃cancerdrugcarrieswasreviewedandtheresearchprospectwasdiscussed.Keywords:polyurethane;drugcarrier;micelle;anti⁃cancer作者简介㊀张崧㊀女,1995年出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氨酯药物载体的研究㊂㊃3㊃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张菘,等㊃聚氨酯用作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

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和机械性能,同时还具有耐化学腐蚀、耐热、耐候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合成改性技术也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也日益拓展。

本文将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合成改性与应用进行综述。

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1. 合成方法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热固法和辐射固化法等。

溶液聚合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合成方法,通过二元异氰酸酯与双官能度化合物(如聚醚、聚酯等)反应得到聚氨酯,再将聚氨酯与单官能度原料进行加成反应得到胶粘剂。

2. 结构特征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构特征主要取决于原料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聚氨酯胶粘剂具有交联结构,即聚氨酯分子链之间存在交联点,这种交联结构决定了聚氨酯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性能。

3. 性能改进近年来,随着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深入,人们通过改变原料配方、引入新的功能单体和采用新的合成方法等手段,不断提升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使其在粘接强度、耐热性、耐老化性和电绝缘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进。

二、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改性1. 功能单体的引入在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过程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单体可以有效改善胶粘剂的性能。

引入含硅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引入含氟单体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2. 交联剂的选择聚氨酯胶粘剂的交联剂对其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交联剂可以提高胶粘剂的强度和硬度,改善其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能。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醚多元醇等。

3. 分子量控制分子量是影响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适的分子量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和柔韧性,同时还能影响胶粘剂的固化速度和成膜性能。

三、聚氨酯胶粘剂的应用1. 汽车制造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车身板件、玻璃钢制品和橡胶制品等的粘接。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具有微 } 分离结 卡 与其 它 材 料 相 比具有 较 好 的 f 1 勾, 生物 相容性 , 但经 长期的临 床使 用发 现 , 聚氯酯 的
生物 相容性 依然 存在 问题 。 聚氨酯作 为 医用生 物 材料 的主要 问题 是 所 使用 的硬 段 ( 主要 是 芳 香族
性链段 ( 即硬 段 ) 嵌段 而成 。软段 由低 聚 物多 元 醇 ( 如聚酯 、 聚醚) 构成 , 硬段 由二异氰 酸酯和小分子扩 链剂( 如二胺 和 二醇 ) 构成 。在 聚氨 酯 的合 成 过 程 中, 可以通过选 择不 同的嵌段 和调节 软硬段 问的 比 例 , 聚氨酯进行 设计[ ( 对 2 如刚 性 的、 柔性 的、 线性 的或支形的)构造 出适应不 同要 求的聚氨酯 。目前 ,
关 键词 : 生物 降 解 ; 聚氨 酯 ; 生物 材 料
中图分 类号 : Q 338 T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537 (070—030 10—1420)406—6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 的力 学强度 、 高弹性 、 磨 耐 性、 润滑性 、 耐疲劳性 、 物相容性 、 生 可加工性等而广 泛用于长期 植入 的医用装 置及 人工器官 , 比如心脏
维普资讯
专 论 ・综 述
弹C72T68 性,—5(R 体 81MI H A)~ 20. :C I E7 3 0 — ES 0 L( 6 A S 4
医用可 生 物 降解 聚氨 酯 材 料研 究进 展
刘 庆 丰 , 胜 山 , 顺 红 冯 许
( 湖北 工业 大学 机 电研 究 院 , 匕武汉 4 0 7 ) 湖』 3 0 0
( )聚 碳 酸 酯 型 聚 氯 酯 1
维普资讯

聚氨酯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聚氨酯(PU)属于高分子,其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特征单元。

聚氨酯材料的制备离不开异氰酸酯(NCO)和活泼氢。

一、聚氨酯材料概述聚氨酯材料(简称T P U)为聚合物,经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醇、 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

对制备聚氨酯材料的原料种类和组成变化就可以得到产品形态和性能不一样的聚氨酯材料。

因此聚氨酯材料形态多样,有柔软的,也有坚硬的,硬质泡沫塑料,密封胶,胶粘剂弹性纤维,以及油漆涂料等。

对此聚氨酯应用广泛,在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石油化工、航空、医疗、土木建筑、冰箱制造、农业、鞋类、机电等领域都有深入涉及。

国外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对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同时也在工业领域中有所应用。

之后以英美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引进德国的聚氨酯树脂制造技术,投入工业使用。

然而,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聚氨酯工业,到如今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对聚氨酯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二、聚氨酯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1.汽车用聚氨酯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直坚持并深入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和汽车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在未来汽车行业一定是注重产品质量大于产能产量的趋势,高质量、低成本、环境友好的产品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其中,聚氨酯(PU)以及复合材料因优异的耐磨性、耐热性、机械性能、软硬度可调等性能成为汽车制造行业的明星材料。

当前汽车用的PU材料类别多样,包含泡沫塑料、弹性体、胶粘剂、涂料以及PU革等,应用范围大到汽车的车身,小到汽车的底盘以及电器设备。

PU泡沫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备质量轻、可以隔热、弹性好、舒适度高、耐用、吸振性高等特点,可以令车的舒适度大大提高,因此能够满足汽车多方面的应用。

一些学者研发的以低相对分子质量、多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经历发泡、稳定以及催化等过程从而合成的聚氨酯软泡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坐垫以及脚垫等,可以很好的吸收噪音以及减震特点。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材料特性,广泛应用于鞋材、汽车、建筑、电气、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从聚氨酯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聚氨酯是通过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合成而成的高聚物。

它的结构特点是由于醇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形成尿素键结构、酯键结构、芳香环结构或环氧结构等多种结构单元基团,因此可以制备出多样化形态的聚氨酯材料,如硬质泡沫、软质泡沫、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

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材料特性,如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好,同时也具备优异的阻燃性、绝缘性、耐疲劳性等特点。

因此,近年来聚氨酯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材料特性展开。

研究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工艺涉及到配方设计、反应条件、传质和流变学等方面。

其中,配方设计是关键的方法,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制备工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例如,采用新的多官能团多醇设计合成聚氨酯,可以得到具有高分子化程度、高交联程度的硬质泡沫材料;改善反应控制,可以控制聚氨酯的聚合速率和反应时间,使聚氨酯材料得到优化。

在传质和流变学方面,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等首尾相连的方法可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从根本上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低碳环保问题,实现高效和可持续。

二、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聚氨酯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气、医疗等行业中。

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是传统保温材料的升级换代产品,具有重量轻、隔热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房屋保温材料中。

聚氨酯填充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作为一个结构材料可以用于汽车的制造、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制造。

在工业领域,聚氨酯应用广泛,例如钢板、铝板或塑料板的保温、隔热、纵向及横向联系可以用聚氨酯型材加以实现。

医用可降解形状记忆材料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医用可降解形状记忆材料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固性 。
使得 目前普遍使用的可降解材料再无法满足 临床上 的要求 ,
因此迫切需要集降解性 和多功能 性等 多种特性 于一体 的材 料来取代以往的可降解 材料 。 目前 开发 出的具 有形状 记忆
效应的可降解材料正是此类材料的代表 , 因此诞生 了新 的课
题 一可降解形 状记 忆聚 氨酯 材料 。Y soS ii … 等合 成 au hkn a 了具有形状记忆 特性 的脂 肪族 聚酯类生物医用材料 , 将其 并
的各种形状 , 植人 人体 后 , 在人 体 温度 下 , 复成 原来 的形 恢
状 。正是 由于以上原 因诞生 了新型 的高智能 的材料 , 即可生 物降解形状记忆 聚合 物材料 。随着可 降解 材料 在 临床应用 方 面取得 了飞速 的发展 , 涌现 出更 多人性 化 的治疗 理念 , 又
gr) ey 领域也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 景 , 所周知 , 众 有些 疾病采 用
药物治疗往往见效慢 、 副作 用大 , 了找出可 以取代 药物 治 为 疗 的更好疗法 , 人们 引入 了微 创手术 技术 , 即以最小 的侵袭
的柔韧性 , 但是 它的强度不够 , 以很多人 尝试 对其进行 改 所 性用来 合成聚氨酯。Km和他 的同事 i 以 MD 、 , I14一丁
【 摘
要 】 概 述 了形状记忆聚氨酯( U ) P s 的原理和生物材料 降解机制 , 绍 了形状记 忆可 降解 聚氨 酯材料 的研 究现状 , 介 并指
出可 降解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的应 用前景及今后研 究的重点。
【 关键词 】 形状记 忆 ; 降解 ; 可 聚氨酯 ; 三嵌段共 聚物
随着 目前 , 随着 医疗 科技 的飞速发 展 , 对临床 医学 应用 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 的提高 。人们希 望植 入体 内的材 料只 是起到暂时替代 的作用 , 如骨折 内 固定 、 物控制 释放 等材 药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顾玄烨 051002211【摘要】:医用聚氨酯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章简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性能、结构以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用聚氨酯;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引言聚氨酯(PU)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 -)的聚合物,英文名为polyurethane。

聚氨酯自1937年由拜耳公司发明以来,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具有独特的性能,例如相对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特性、卓越的力学性能以及加工特性等,成为众多医疗产品原料的理想选择。

[1]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介入导管、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全人工心脏,血液透析膜等。

1.医用聚氨酯的结构医用聚氨酯大多指具有嵌段聚氨酯(SPU)结构特征的聚合物这一类非发泡弹性体。

嵌段聚氨酯由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聚硅氧烷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以及全氟聚醚二元醇等形成的软段和由二异氰酸酯与小分子量二胺或二醇形成的硬段2部分构成。

由于软段和硬段具有热力学不相容的性能,因此多嵌段聚氨酯存在着相分离,并导致微区的形成,其中软段为连续相,硬段聚集成微区分散在连续相中。

典型医用聚氨酯的结构与合成法如图1所示[2]。

2.医用聚氨酯的性能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许多-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其主要性能有[3]:①优良的抗凝血性能;②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③临床应用中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蛋白质过敏”和“致癌物亚硝胺析出”两大难题,从而成为许多天然胶乳医用制品的换代材料;④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⑤具有优异的耐磨、软触感、耐湿气、耐多种化学药品性能;⑥能采用通常的方法灭菌,暴露在X 射线下性能不变。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进展夏维娟,张智华,庹新林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聚氨酯因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广泛的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

但是作为长期植入材料,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并不完美,因此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概述了其作为生物材料的合成进展情况,然后总结了提高聚氨酯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聚氨酯;生物材料;稳定性;生物相容性;改性在所有可植入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中,具有两相结构的嵌段聚氨酯因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粘结性、耐溶剂性、无毒性、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点,尤其是其良好的生物学性能[1],在生物医学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1967年聚氨酯第一次作为生物材料应用以来,聚氨酯已广泛地应用于人工心脏辅助装置[2]、人工血管[3]、人工瓣膜[4]等。

虽然聚氨酯植入人体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在生物环境中仍然存在着相对不稳定性和不完美的抗凝血性。

1981年,Parins[5]首先报道了用于心脏起搏器绝缘线的聚醚聚氨酯植入体内12周降解的现象。

随后,Stokes[6]详细地描述了其在体内的降解现象及机理,并首次提出“环境应力开裂”(ESC)和“金属离子氧化”(M IO)的概念来描述聚氨酯的降解。

Christenson等[7]总结了自己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并对聚氨酯的降解机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随着聚氨酯生物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改善其生物学性能。

1 聚氨酯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从分子结构看,聚氨酯是一种由柔性的“软段”和刚性的“硬段”交替共聚的聚合物。

软段的主要类型有聚醚型和聚酯型,还有一些有助于提高聚氨酯性能的协同聚醚或聚酯。

聚氨酯发泡材料研究及应用

聚氨酯发泡材料研究及应用

聚氨酯发泡材料研究及应用聚氨酯发泡材料,是以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聚醚(Polyether)或聚酯(Polyester)以及其他辅助物质为原材料,在加入催化剂和发泡剂的情况下制成的一种材料。

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密度低、保温隔热性好、吸声降噪效果好、抗压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交通、家电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一、研究进展1. 材料成分优化传统的聚氨酯发泡材料主要采用聚醚或聚酯作为聚氨酯链延长体,但这种材料在耐热性、耐老化性方面不够优秀。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芳香族聚醚或聚酯作为链延长体,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

2. 发泡技术改进传统的聚氨酯发泡材料采用混合式发泡技术,即将各种原料混合后在模具中发泡。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但材料产量和发泡效果一般。

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发泡技术如在挤出法中进行发泡(extrusion foam)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应用案例1. 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建筑领域中被大量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密度低、保温隔热性好的特点。

例如,青岛奥帆中心在竣工时使用了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保温隔热层,使得该建筑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温暖。

2. 家电领域中的应用在家电领域中,聚氨酯发泡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冷器中。

以冰箱为例,聚氨酯发泡材料不仅可以提供保温隔热性能,还可以减少噪音,延长冰箱的使用寿命。

同时,聚氨酯发泡材料也被应用于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中。

3. 交通领域中的应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的特点,因此在交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地下管道中应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地基基础中应用的加强材料等。

三、未来展望虽然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但是在材料的阻燃性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材料的阻燃性能改进,并在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上下功夫。

总之,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

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研究进展

3、纳米技术法
纳米技术法主要是通过将纳米材料添加到聚氨酯中来提高其阻燃性。例如, 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此外,纳米碳管也可以 通过提高聚氨酯的导热性能来降低其燃烧速率。纳米技术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显著 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同时保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
谢谢观看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基础聚氨酯硬泡的制备:首先,按照一定比例将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催 化剂、发泡剂等原料混合均匀,然后注入到模具或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和固化, 得到基础聚氨酯硬泡。
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
2、阻燃剂的添加:将阻燃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基础聚氨酯硬泡中,可通过机 械搅拌或手工搅拌混合均匀。
2、TGFTIR分析:首先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阻燃聚氨酯硬泡的制备及TGFTIR联用技术在聚氨酯阻燃机理 研究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阻燃剂的阻燃聚氨酯硬泡具有较好的阻燃 性能。TGFTIR联用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聚氨酯的 燃烧行为。
2、TGFTIR分析:首先
然而,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仅为某一特定类型的阻燃聚氨酯硬泡,研究结果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后续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要求的阻燃聚氨 酯硬泡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加普遍的结论。可以进一步探索 其他先进的表征手段如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聚氨酯的燃烧行为。
四、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对聚氨酯的阻燃性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综述了近年来提高聚氨 酯阻燃性的方法及其效果。尽管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 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效率、降低成 本并保证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医用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聚氨酯材料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造各种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研究者通过改变聚氨酯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次,聚氨酯材料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组织工程是一种将细胞与支架材料组合以培养新生组织的技术,而聚氨酯材料是一种常用的支架材料。

研究者通过将细胞种植在聚氨酯支架上,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工程的目标。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生物降解性,适合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再次,聚氨酯材料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

药物控释是一种通过材料的特性,使药物以控制的速率释放的技术。

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药物负载能力和可控释放性能,可用于制备药物控释系统,如聚氨酯微球、聚氨酯纳米纤维等。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聚氨酯材料,调控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时间,实现药物的长效控释。

最后,聚氨酯材料在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

修复和再生医学是一种通过材料和细胞相互作用,恢复和重建受损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技术。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于修复和再生医学的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聚氨酯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综上所述,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非常广泛,涉及医疗器械、组织工程、药物控释、修复和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聚氨酯研究进展

聚氨酯研究进展

聚氨酯树脂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聚氨酯目前研究热点,其中包括氟硅改性、水性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和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指出了聚氨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聚氨酯;氟硅改性;水性;非异氰酸酯;纳米复合材料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urethane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of polyurethane, including fluorine-modified, water-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 and 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demonstrating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olyurethane.Keyword: polyurethane; fluorine-modified; non-isocyanate; nano-composites引言聚氨酯树脂(PU)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硬度范围宽、强度高、耐磨、耐油、耐臭氧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吸振,抗辐射和耐透气性能,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抗挠曲性、耐溶剂性,而且容易成型加工,并具有性能可控的优点;它的产品形态多样,如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黏剂、纤维素、合成革等;因此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机械、家具等诸多领域。

1.氟硅改性氟硅改性聚氨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氟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其表面能较低,因此在成膜过程中向表面富集,可赋予改性聚合物涂膜优良的耐水、耐油污、耐候、耐高低温使用性能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

常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将含有羟基或胺基的硅氧烷树脂或单体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将有机硅氧烷引到水性聚氨酯中,利用硅氧烷的水解缩合交联来改善聚氨酯的性能;另一种方法是在环氧硅氧烷作为后交联剂引入到体系中,形成环氧交联改性聚氨酯体系。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在医用行业的研究进展1.聚氨酯发展背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全世界对功能性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许多人工器官和医疗装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聚氯乙烯、聚乙烯和硅橡胶等,都早于聚氨酯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但是由于聚氨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材料的性能可以调节,物理机械性能范围宽,加工性能好;生物相容性优良;抗扭结性好;表面光滑等,这就使聚氨酯成为一种“理想生物材料”。

2.聚氨酯结构介绍聚氨酯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NH-COO-)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的合成方法是由聚醚、聚酯或聚碳二元醇先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加成反应,再经扩链剂扩链成高分子,主链分子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嵌段组成,其化学结构可以表示为—(A—B)n—。

由于硬段和软段在极性上存在差异且硬段本身的结晶性导致它们在热力学上的不相容性,而具有自发分离的倾向。

而聚氨酯的性能本质上是取决于软段和硬段的化学结构及软段/硬段配比,软硬段的微相分离程度对聚氨酯的性能,尤其对血液相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

3.聚氨酯分类按材料种类分:医用聚氨酯材料产品可分为医用聚氨酯泡沫、医用生物弹性体、医用聚氨酯黏合剂、医用聚氨酯水凝胶以及医用聚氨酯涂料等。

按照可降解性可分为:非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耐磨损性好,因此在长期植入人体的人体器官和医用装置的应用十分广泛;降解性医用聚氨酯材料可应用于人体修复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等。

按用途分:聚氨酯用品包括人工皮肤、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肺、烧伤敷料、各种夹板、导液管、人工血管、骨黏合剂、齿科材料、手术缝合线、计划生育用品等。

按合成物结构分: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以及聚碳型聚氨酯等等。

4.医用聚氨酯的性能研究4.1聚醚型聚氨酯1967年Boretos和Pierce首次将聚醚型聚氨酯用于左心辅助循环血泵,此后,聚醚型聚氨酯就成为了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循环系统中制造心室腔体的首选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进展

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进展

聚氨酯弹性体研究进展摘要:聚氨酯弹性体(PUE)又称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或聚氨酯橡胶,简称PUE,是一种大分子主链中含有重复氨酯基的嵌段共聚物。

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聚氨酯(PU)制品,聚氨酯弹性体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弹性体的特点、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合成方法及其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PUE;结构;性能;应用1 聚氨酯弹性体概述PUE由软段和硬段交替排列嵌段而成,软段由低聚物多元醇构成,硬段一般是由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构成。

根据软段结构的不同可将PUE分为聚酯型、聚醚型及聚碳酸酯多元醇型等,根据硬段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及芳香族PUE,根据合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混炼型PUE(MPU)、浇注型PUE(CPU)和热塑型PUE(TPU),除此之外还有水性PUE、离子型PUE和微孔PUE等。

PUE性能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优点如下:(1)耐磨性优良。

在水、油等润湿条件下,其耐磨性通常是一般橡胶的数倍至数十倍[1]。

(2)性能范围宽。

因原料及配方类型多样,制品的性能也各不相同。

(3)强度高。

其拉断强度通常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两至三倍,且撕裂强度高于普通橡胶。

(4)耐低温性优越。

在-45 ℃下,其压缩耐寒系数约在0.1和0.5之间。

(5)耐油耐候性优异。

耐油性能优于丁腈橡胶,耐气候老化性能优于天然橡胶。

但PUE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如:(1)内生热大。

耐热性尤其是耐湿热性有待提高。

(2)化学稳定性较差。

PUE在强极性溶剂或强酸碱介质中不稳定。

(3)PUE制品较为昂贵【1】。

2 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1 微相分离结构PUE的硬段间存在较强的引力,易聚集而形成微区。

PUE的微相分离结构是指硬段微区均匀分布在软段相中所形成的结构。

PUE存在这种结构,主要原因是软段和硬段的不相容。

软硬段的微相分离程度会对PUE性能产生影响,适度的微相分离可改善其性能。

论文: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论文: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作者:09高分班0913040101 张城军摘要:针对聚氨酯具有十分特殊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及其在医学方面的运用,和它的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利用。

本文主要概述聚氨酯的发展史与聚氨酯材料的分类和实用事例及它在医学上的应用。

另外还有对聚氨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聚氨酯材料胶黏剂氨基甲酸酯医药引言:聚氨酯技术是涉及高分子化学、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学科,操作性极强的一项综合性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使用技术。

聚氨酯的材料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选着不同的数目的官能团和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可制成性能各异的聚氨酯产品。

聚氨酯的产品由于十分特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已经在汽车、建筑、家具、冶金、医学、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

1、聚氨酯的简介聚氨酯是由聚醚或聚酯二元醇先与二异氰酸酯进行加成反应,再和扩链剂反应合成的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是聚氨酯甲酸酯的简称。

大多数聚氨酯所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是由聚酯或聚醚的软段和二异氰酸酯与扩链剂反应生成的硬段组成,又分为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

2、聚氨酯的发展史聚氨酯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的聚合物,国际上称为polyurethane,我国某些资料译为聚氨基甲酸酯、聚脲烷等。

按行业习惯,目前我国将此类聚合物通称为聚氨酯,其系列产品统称为聚氨酯树脂,是合成材料中的重要品种,它已跃居合成材料第六位。

聚氨酯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能和多方面用途的高聚物,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为基本原料加聚而成,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同类型的官能基,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能制备出性能各异、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

有从十分柔软到极其坚硬的泡沫塑料,有耐磨性能优异的弹性橡胶,有高光泽性的油漆、涂料,也有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抗挠曲性能优良的合成皮革、粘结性能优良的胶粘剂以及防水涂料和灌浆材料等,逐渐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样、性能优异的新型合成材料系列。

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

综述CHINA SYNTHETIC RESIN AND PLASTICS合 成 树 脂 及 塑 料 , 2023, 40(4): 72DOI:10.19825/j.issn.1002-1396.2023.04.15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 亿m2,其中,95%为高能耗建筑,需要采取节能措施,最简单的节能措施是使用外墙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不大于0.12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1]。

建筑上常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有无机保温材料、发泡聚苯乙烯、聚氨酯(PU)及复合型材料,其中,PU保温材料以其良好的保温效果和阻燃性能,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综述了PU保温材料的研究进展。

1 生物基PUAcuña等[2]制备了生物质蓖麻油基硬质PU泡沫(RPUF)。

两种生物基RPUF均含有蓖麻油改性多元醇,一种是二乙醇胺改性蓖麻油的多元醇(BIO1),另一种是用苯膦酸改性BIO1的环氧化多元醇(BIO2),研究了可膨胀石墨(EG)和氧化石墨(GO)总掺入量为6%(w)的RPUF的蜂窝结构、热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GO促进了EG的分散,降低了泡沫的蜂窝尺寸;GO提高了RPUF的隔热性能和阻燃性能;RPUF/BIO2/EG/ GO阻燃等级为UL 94 V-0级,而RPUF/BIO2/EG仅为UL 94 V-2级;与RPUF/BIO1相比,RPUF/BIO2/ EG/GO的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量(THR)和总烟生成量分别降低了54%,24%,15%;与RPUF/BIO2相比,RPUF/BIO2/EG/GO的HRR和THR分别降低了46%,6%;RPUF/BIO1的压缩强度为0.07 MPa,RPUF/BIO2/EG/GO和RPUF/BIO2/EG 的压缩强度增加到0.11 MPa。

因此,可通过加入天然碳材料来开发生物基阻燃RPUF作为防火保温聚氨酯保温材料研究进展张 萌(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5)摘要:介绍了聚氨酯(PU)保温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灬抱抱熊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 PU 技术 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 鲍 俊 杰 ,刘 都 宝 ,黎兵,许戈文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PU 技 术 PU Technology 摘 要 :概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背景、医用聚氨酯的性能以及分类。

综述了医用 聚氨酯材料在人工心脏、人造血管、矫形绷带、计生用品、医用胶粘剂、医用敷料、人工 皮肤、 药物载体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指出了医用聚氨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 景。

 关 键 词 :聚氨酯,医用,进展。

1 . 医用聚氨酯发展背景 1.1 聚氨酯树脂发展史 聚氨酯是在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含有许多氨基甲酸酯基 团(- NHCOO -)的聚合物,国际上称为 polyurethane, 我国某些资料译为聚氨基甲酸酯、 聚脲烷等。

 按行业习惯, 目前我国将此类聚合物通称为聚氨酯, 其系列产品统称为 聚氨酯树脂, 是合成材料中的重要品种, 它已跃居合成材 [1] 料第六位 。

 聚氨酯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性能和多方面用途 的高聚物, 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二异氰酸酯和多 元醇为基本原料加聚而成, 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 同类型的官能基, 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 能制备出性能各 异、 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

 有从十分柔软到极 其坚硬的泡沫塑料, 有耐磨性能优异的弹性橡胶, 有高光 泽性的油漆、 涂料, 也有高回弹性的合成纤维、 抗挠曲性 能优良的合成皮革、 粘结性能优良的胶粘剂以及防水涂料 和灌浆材料等, 逐渐形成了一个品种多样、 性能优异的新 [2] 型合成材料系列 。

72 环 球 聚 氨 酯 网 www .puworld. com 由于这种高聚物具有可发泡性、弹性、耐磨性、粘 接性、耐低温性、耐溶剂性、耐生物老化性等,因此,它 是发展较快的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 被广泛用应于工业及 日常生活中, 并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其产量与 品种与年俱增, 国外有人说: “70年代聚氨酯树脂工业的 地位相当于20年代的钢铁工业、 40年代的聚烯烃。

[2]我国 ” 从60年代初在这个领域内开展科研工作, 并逐步建立了工 业生产装置。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聚氨酯工业从科研到生 产已基本形成体系, 初具规模。

 1.2 医用聚氨酯 大量动物实验和急慢性毒性实验证实,医用聚氨酯 无毒、 无致畸变作用, 对局部无刺激性反映和过敏反应, 聚 [3] 氨酯在医学领域上应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医用聚 氨酯材料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好,良好的韧 性、耐溶剂性、耐水解性、耐微生物,无毒性,良好的耐 磨损、 粘结性、 抗曲挠性能,容易成型加工,性能可控等优 异的性能, 并能根据要求生产出透明的产品等等。

 这些优 势保证了使用聚氨酯产品无论是生产体内或体外的医疗用 PO LYURETHANE PU 技术?医用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具都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自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首次应用于生物医学,四十多 年来,聚氨酯在医学上的用途日益广泛, 1958年聚氨酯首 次用于骨折修复材料,而后又成功地应用于血管外科手术缝 合用补充涂层, 70年代开始,聚氨酯作为一种医用材料已 倍受重视。

 到了80年代,用聚氨酯弹性体制造人工心脏移 植手术获得成功,使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4],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水平的 提高, 新的医用聚氨酯材料不断涌现, 制品的性能也不断 完善。

 1.2.1医用聚氨酯的性能 聚氨酯是由软链段和硬链段交替镶嵌组成的、含有 许多 -NHCOO- 基团的极性高聚物,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 链段结构及其比例,就可合成出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 能,又具有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聚 氨酯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与它所具备的优异 性能是分不开的。

 其主要性能如下[5]: 1.优良的抗凝血性能 ; 2.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 ; 3.临床应用中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 应,可解决天然胶乳医用制品固有的 “蛋白质过敏”“致 和 癌物亚硝胺析出” 两大难题,从而成为许多天然胶乳医用制 品的换代材料 ; 4.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加工性能好,加工方式多 样,是制作各类医用弹性体制品的首选材料 ; 5.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软触感、 耐湿气性、 耐多种 化学药品性能 ; 6.能采用通常的方法灭菌,暴露在X射线下性能不变。

 1.2.2医用聚氨酯的分类 (1)按用途分 聚氨酯产品包括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肺、 骨粘合剂、 人 工皮肤、 烧伤敷料、 心脏起搏器绝缘线、 缝线、 各种夹板、 导液管、 人工血管、 气管、 插管、 齿科材料、 插入导管、 计 划生育用品等。

 (2)按材料种类分 医用聚氨酯产品可分为医用聚氨酯生物弹性体、 医用 聚氨酯泡沫、 医用聚氨酯黏合剂、 医用聚氨酯涂料以及医 用聚氨酯水凝胶等。

 渡,已大量应用在临床中,表 1 列出了目前以商品化的 人工心脏产品[6,7]。

 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对材料的性 [5] 能要求是多方面的 :①不引起血栓;②不破坏血液细胞 成份;③不改变血浆蛋白,不破坏生物酶;④不释放电解 质;⑤不引起有害的免疫反应;⑥不损害邻近组织,不致 癌;⑦不产生毒素与变态反应;⑧优异的耐屈挠性。

 临床 实践证明,聚氨酯弹性体在血液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耐久 性等方面均优于天然橡胶、 硅橡胶、 烯烃橡胶,成为国内外 研制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的首选材料。

 国内外主要研制 单位有美国犹他大学(浇注型聚氨酯心室)、 广州中山医学 院(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 - 反搏、助搏气囊)、成都科技 大学(反搏气囊、血管、血泵等),这些产品都已获得成 功[ 5 ] 。

 表 1 几种商品化人工心脏聚氨酯的组成及应用[6,7] 聚 氨 酯 制备人工心脏过去大多采用 PTMG 为软段与 MDI 反应 生成预聚物,然后以小分子二醇或二胺为扩链剂来合成的。

 鉴于对芳香族聚氨酯降解产物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芳 胺, 目前主要使用脂肪族聚醚型聚氨酯,为进一步提高聚氨 酯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国内外对聚氨酯改性做了大量的 研究,一般是在分子链上接枝硅和维生素等以进一步改善其 生物相容性, 也有研究在聚氨酯表面加附各种细胞黏附因 子,如胶原、 纤维黏连蛋白和白蛋白, 使聚氨酯表面更加 生物化。

 还有研究使用单层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以提高其 生物稳定性。

 英国医疗装置生产商Aortech国际公司采用聚氨酯- 硅烷嵌段共聚物Elast-Eon材料(TPU)制造新型人工心脏 阀门, 以提高生物相容性[5]。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 管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合作,将Si 原子引入聚氨酯硬段,实现对聚氨酯硬段改性, 刘金成等 [8] 对其进行血液相容性及毒理性研究,通过溶血试验、 动 态凝血时间试验、 血小板黏附试验及全身急毒试验,评价聚 氨酯硬段改性材料作为人工心室辅助装置材料的血液相容 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酯材料血液相容性优 于未改性聚氨酯材料,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

 2 . 医用聚氨酯制品 2.2 人造血管 2.1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 第一个关于生物稳定聚氨酯人造血管的专利是Covita 人工心脏及其辅助装置可应用于心肌梗塞、外伤、 心脏手术后发生低心排而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的患者及心脏 公司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商品名:CorethaneTM),这种聚 移植前,暂时代替自然心脏的功能,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梁过 氨酯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达3年时间,完全通过了人工血管 《聚氨酯》2 0 0 7 年 9 月 总第 6 4 期 73 ■ PU 技术 的性能测试[9] 。

 聚氨酯是一种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小径微孔PU血 管具有好的血液相容性,与天然血管相匹配的顺应性,可大 大减少新内膜增生。

 此外,合理的孔径和孔隙率的三维设计 能增强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 长入和铺展,加速内皮细 [10] 胞化过程 。

 潘仕荣等采用生物性能稳定的PU制备小径 人工血管,曾先后报道过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合成 和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和内腔表面偶联重组水蛭素[11,12],来 提高顺应性和抗凝血性,达到自然内皮细胞化和提高畅通率 的目的。

 潘仕荣等[13]通过选择材料和优化制备条件,可制 得具有合适孔径和孔隙率,顺应性和其它性能与天然血管匹 配的PU小径血管,达到提高小径血管长期植入的畅通率的 目的。

PU 小径血管内径 2-4mm,壁厚 0.6-1.2mm,密度 0.23- 0.49gcm3,孔径 42-95Lm,孔隙率 56%-80%。

血管的径向顺 应性 1.2%-7.4%?13.3kPa -1 ,水渗透性 0.29-12.44g (cm 2?min),轴向抗张强度 1.55-4.36MPa,爆破强度 60- 300kPa,缝线撕裂强度 19.5-96.2N/cm2。

 据欧洲塑料新闻网消息,由 Jennifer West 教授领 导的美国莱斯大学研究团队已经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的聚氨 酯材料,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小直径的人造血管。

 其它的人 造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已成功地应用于较 大直径血管的制造, 但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血管, 由于 血液凝结或组织堵塞的原因, 这些材料无能为力。

 莱斯大 学的研究团队经多次实验后发现, 将一氧化氮生产的缩氨 酸加入到聚氨酯中可增强聚氨酯抗血液凝结的能力。

 在生 理状态下, 这种聚氨酯释放的一氧化氮可以防止血液的凝 [14] 结 。

 2.3 矫形绷带 对骨折患者来说,进行石膏绷带外固定几乎是必不可 少的治疗措施,但它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特别是炎热 的夏天,极易引起石膏内搔痒及炎症,而且石膏笨重,不透 气、 干固后无弹性,活动时易折断,强度差、 不耐磨及X线 穿透性也差,绷带拆除时也容易污染环境等[15]。

因此,寻 找一种既有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点,又能克服其缺点的外固定 材料,是临床上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骨折外固 定材料方面主要采用石膏绷带, 石膏托等产品, 据有关部 门统计石膏绷带每年的使用量在1.5亿卷左右, 但由于石 膏绷带笨重、不透气、不透 X 线、遇水溶解、固化时间长 等缺陷, 导致其不断被其他新产品代替。

 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自 2001 年引入中国市场,经过 4 年的临床使用,发现其使用方便,性能优良的一种外 固定材料。

 目前国外90%骨折病人都选用医疗聚氨酯矫形 绷带固定, 而我国目前使用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固定的骨 折病人还不到十分之一, 全年的使用量在四十万卷左右, 74 环 球 聚 氨 酯 网 www .puworld. com 因此医疗聚氨酯矫形绷带是我国未来5年内增长潜力最大 的一种骨科耗材[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