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指中国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运动。
这场运动由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领导,并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创刊。
这个杂志由陈独秀等人主办,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新青年杂志倡导新思想、新知识,批判封建文化,主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这个杂志的出现引起了一片轰动,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到新文化运动的行列中来。
那么,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中国经过了一系列失败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社会危机加深,民众激发起了对旧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怀疑。
其次,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启示。
这些思想包括了民主、科学、人权等,对于一个封建社会来说是全新的观念。
最后,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农民起义和学生运动不断涌现,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供新文化运动茁壮成长。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思维、现代知识,打破了封建礼教束缚,鼓励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在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中,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政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方案。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中国后来的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限制下,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大众教育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一些保守派和传统文化人士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过于激进,不仅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而且引发了社会动荡。
此外,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激进主义思潮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国粹危机和社会道德崩溃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人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怀疑和批评。
总结起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在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场反传统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1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先导:20世纪初期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撰写许多明快动人的文章,介绍和鼓吹西方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提倡“新文体”“诗界革命”(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平易畅达,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极具煽动力、感染力)2、序曲:辛亥革命时期,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主力的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章太炎、邹容等人。
3、直接的导火索: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政治上的独裁的统治,在思想领域卷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A、袁世凯在《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
次年袁世凯又令全国学校都要“尊孔尚孟”。
从1912年,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宗圣会、尊崇孔道会、经学会、读经会等等。
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孔教会。
主办《不忍》杂志,连篇累牍攻击共和政体、鼓吹非孔教、非复辟不能救中国。
B、运用在政府国家机器摧残资产阶级新文化。
一些进步报刊遭到封闭,许多进步人士被逮捕或枪杀,进步报纸的数量大大减少。
总之,这种尊孔复古逆流,使形形色色的封建余孽粉墨登场,封建沉渣泛起,进步的民主思想逐步低沉,社会乌烟瘴气。
新文化运动呼之欲出。
4、开始兴起:为了反击这股反动思潮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发动了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A、1914至1915年间,中华革命党东京《民国杂志》(孙中山办的,作为新党机关刊物)、上海《民国日报》,反抗袁世凯集团的反动统治,反对专制,鼓吹家里真正的民国。
B、1914年5月,《甲寅》,章士钊主笔,成为欧事研究会的喉舌。
C、标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攻击的挑战书——《敬告青年》(陈独秀发表在创刊号上,以人权为核心,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举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1916年,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应蔡元培聘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院长),随即,《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新文化人士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也加入了编辑撰稿;1918年底,《新青年》从第六卷起成立了编委会,由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陈独秀、胡适、六人轮流主编。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2.提倡民主与科学。
(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意义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近代化探索事件代表人物口号、思想学习西方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洋务运动中央:奕䜣;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自强、求富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民主、科学思想文化第13课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时间:1919.5.44.地点:北京5.主力:学生6.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二、五四运动的扩大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3.代表: 学。 5.最为重要的阵地:《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思想革命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抨击以 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
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互动课堂理解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上海,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倡导的一次重要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在近代多次遭遇列强侵略和战乱,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举步维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为了寻求国家振兴的出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二是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现代文化的向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反”和“启蒙”。
它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学教育的束缚,批判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腐朽,追求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它倡导人的独立解放和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和家庭的束缚,提倡新的伦理观念;它痛苦地感受到国家仍旧处于危机之中,呼吁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改革,倡导科学思维,主张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残害。
鲁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路。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它引入和传播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再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启示。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时间是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时间是1915年,结束时间是1923年。
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参考学案1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⑴政治: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独裁统治,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的出路。
⑵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
⑶思想文化:一方面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另一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使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提高。
2、兴起: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⑵主要阵地:《新青年》⑶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⑷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⑸核心思想:民主、科学⑹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思考: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本)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⑴“德先生”与“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⑵民主和科学的内涵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共和政体等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⑶观点总结: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⑷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评价(结合94页知识框陈独秀的一段话)①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具有反封建思想的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但是有些偏激。
2、“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⑴旧道德、新道德含义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⑵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原因根本: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个社会文化运动,它兴起于1915年左右,在1920年到1921年期间达到了高峰,并持续了近10年时间。
这场革命一般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并且对中国的现代文化,思想和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目的、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三方面来探讨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目的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自我觉醒的结果。
在这之前,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一直被旧文化体系所支配,例如儒家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这种旧式的文化思想使得中国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家和文化人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一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化、新思想的探索。
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要推翻中国传统文化的桎梏,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把中国的文化带入到现代化的轨道之上。
他们主张用新式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提高社会民众的觉醒程度和思考能力。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对旧文化的颠覆和对新文化的推广,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一种弊病,需要进行改革和革新。
在这个运动中,新文化运动家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的探索和研究,他们批评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弊端,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例如科学、民主和人权等等,这些东西成为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新文化运动家们的思想解放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首先是思想的开放,他们鼓励单纯、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被那个时代的束缚所限制。
这种“唯我独尊”的思想颇有当代的味道,因为在当代社会,人们也是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讲求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其次是自由的创作。
在这个时代,文学没有得到重视,诗歌、散文的创作都很少,自由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发展。
新文化运动家们在思想解放方面的努力也表现在他们对文学的创作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发起的一场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以及文化上的活动和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迅速传入中国。
受到西方科学、民主、自由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传统文化束缚思想和创造力的发展,需要进行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主义制度和社会阻碍的抗议。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封建主义的传统和思想束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抗议,他们希望通过文化的改革,推动社会革命。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要由知识分子领导,其中大部分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追随者。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传播,通过批判和抨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翻旧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被强调,个人的意见和声音被压制。
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主张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反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束缚。
其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和实用性。
在旧的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和实用性常常被忽视。
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强调理性和实用主义,追求真理和进步。
再次,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人权。
旧的社会制度对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足,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更加低下。
新文化运动主张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吸纳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人才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
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
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
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
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
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介绍近代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有哪些活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向封建旧文化宣战的过程。
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近代知识分子,他们满怀报国热忱,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其中,尤以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些具有留日背景的进步文人为代表。
这期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发展迅速,无数进步人士积极投身同盟会发起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使得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的逐步推进,注定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掀起一场天翻地覆的思想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它的兴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简要探讨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倒退、文化停滞的时代。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满目疮痍,辛亥革命后,民主、科学、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开始传播。
然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政治上软弱无能,而且文化上也处于一种低潮期。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回应十分平庸,出现了一些思想倒退的派别,如保守主义、儒教传统主义、道教复古主义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实现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
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陷,还拘泥于迷信和封建思想。
因此,为了现代化,需要推翻旧文化的根基,建立新的思想体系。
2. 倡导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与科学,提倡以人为本,反对家族与宗族观念的束缚。
他们认为,在一个真正的现代国家中,人们必须有平等的自由权利和权力,在这样的国家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不可少。
3. 推广白话文新文化运动在文学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推广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应该贴近人民,让普通百姓也能够理解和使用文学作品。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阶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它成为中国两千年文化历程的分水岭,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历史。
旧传统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新文化运动的狂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
1. 促进了新思想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舞台是在传统文化面前,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面前,强调的现代性以及新思想,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
他们开创了新的观念,并且提出了能引导中国向现代社会演进的思想体系。
新文化运动全文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全文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运动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地理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全文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场历史事件。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 清朝末期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2.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运动,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与发展1. 背景事件:新文化运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15年五四运动之后,以《新青年》杂志发表的《背影》为标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 倡导者: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社会改革。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思想,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和思想。
2. 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主张改革传统文化,提倡白话文,主张文艺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文化垄断。
3. 社会革命:新文化运动主张改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使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1.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明思想、积极进取的新型知识分子。
2. 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精英,产生了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和艺术作品。
3. 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五、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与反思1.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夸大了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
2. 新文化运动的过激表现:有些新文化运动者在主张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过激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极端的否定。
初二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初二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初二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11、兴起的原因:1912年4月1日是,孙中山解职,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镇压革命,文化上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因此,在这时一股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即DD新文化运动掀起了。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识图),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内容:①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
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又是一次文学革命)6、作用:①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②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初二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2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5、内容:(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内容是倡导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1915 -1923)是反对传统,儒家和古典汉语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接受西方教育的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发起。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倡导民主科学思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场运动对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伦理学造成了沉重打击,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爱国运动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2)军阀统治越来越黑暗,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发展壮大,走上了政治舞台,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方面:①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方军阀(袁世凯是君主制的恢复者)进行了尊重孔子和恢复古代方式的逆流(民主共和主义的思想与尊重孔子和恢复古代方式的逆流是矛盾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1911年革命的失败进行了反思。
1911年革命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人民心目中缺乏民主共和党意识。
他们必须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影响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并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权。
(4)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综合行动的产物,而且是近代中国长期物质思想体系的必然结果。
制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以激进的思想观念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为特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来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权被推翻,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维。
此外,近代西方大量的先进科学、哲学和文化思潮也开始涌入中国,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
首先,新文化运动呼吁进行思想解放,对儒家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和推翻,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思维代替封建迷信和迂腐的思维方式。
其次,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试图打破旧有文学形式的束缚,追求自由、真实、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最后,新文化运动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张,包括民主、平等、科学、女权等。
这些内容使得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空间。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解构和批判,新文化运动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边界,使得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交锋、碰撞,推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进步。
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现实为基础,以自由、个性为追求,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平等,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对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冲击,最终为中国的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不足和局限尽管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首先,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价值,而过分追求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模仿。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 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 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堂小结
新 文 化 运 动
开始: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内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 影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动 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
中,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时间和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北京等、个性解放。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 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人物扫描:
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使 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 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随堂练习
1.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 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 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
的政府和社会”。在状此元成才路 背景下( C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A.义和团运动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课导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18张PPT)
先进知识分子反思
中国贫弱的根源在于 封建传统;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刷新国民观念。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口号 活动基地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二、“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 话文小说
揭露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批 判了封建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鲁迅的小说,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 来,为新文学树立了典范,对文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狂人日记》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什
么运动?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陈独秀等人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民主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的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 勇于担当精神
性质 主义
运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 倾向
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 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先进知识分子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 国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 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ppt
资料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 适 与 白 话 文
胡适(右) 陈独秀(左)
“干不了,谢谢!”
不
解
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 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 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 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这份新闻与前面那份新闻对比反映的婚 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 说明了什么?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代表 3、指导思想 4、宣传阵地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德先生)与 科学(赛先生) 《新青年》
5、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为什么北京大学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 2、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动基地?谁起了关键作 用呢? 3、指导思想 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新道德:提倡人权、 追求男女平等、个 性解放的道德思想
李克强总理 刘延东副总理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中国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北洋军阀掀起“”逆流(直接原因);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1915标志: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阵地:《新青年》、口号:、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2.提倡。
陈独秀“德先生”“”3.也是一场。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新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空前的运动②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③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④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⑥后期传播了思想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混乱的局面。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以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发展:由上海发展到北京。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近代化探索事件代表人物口号、思想学习西方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洋务运动李鸿章自强、求富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康有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民主、科学思想文化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的尊孔复古,《新青年》发表大量文章,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江阴长泾中学花晶晶
使用教材:人教版(必修3 ·文化史)
课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授课类型:课件教学 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分组讨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近代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血泪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史,更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究救国救民的探索史。
演示框架结构,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相继失败,旧中国仍在黑暗中徘徊;先进中国人继续寻找新的救国道路。
与此同时,20世纪初,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演示有关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的发展概况的文字资料;袁世凯政权出卖国家主权的卑劣行径的图片以及袁世凯为称帝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的活动表现。
得出: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便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2)、政治上——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出卖国家主权,外侵加剧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可见各种矛盾集中表现在思想领域,新文化运动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关于这一知识点,教师提供主干知识,学生完全能自主解决。
(1)、兴起的标志
(2)、主要阵地
(3)、代表人物
(4)、指导思想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把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方针的真正意图?
(过渡)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改变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扫荡封建思想而努力,他们始终高举着“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
在这两大旗帜下,他们具体从哪些层面来反封建的呢?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此目内容教材条理清晰,学生自主掌握要点很简单;但关键在于理解内容的真正涵义;进而分析各项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为学习理解下一目打下基础。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先分三大组,组内再分两部分,分别负责讨论对内容具体涵义的阐述和讨论此项内容的进步性、局限性。
同时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史料以及补充的相关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指出其内在联系,进行升华。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手段)这里的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
他们已经认识到只在技术制度上学西方、反封建是不够的,必须在更深刻、更彻底的角度来学西方、反封建,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除思想障碍。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认为只有懂得自然科学,每个人有了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做到反封建。
他用科学精神作为反封建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手段)旧道德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培养“不犯上作乱”的顺民的工具。
在旧道德束缚下的人们就无法从骨子里去反封建,要反封建、反专制,必然要反对旧道德对人们的愚弄,反对旧道德支柱的孔子学说。
对于口号“打倒孔家店”,在当时要倡导新文化,是必要的、正确的,但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手段)新文化运动要反对旧思想,必然要反对旧文化的载体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在当时传播新思想必须要借
助通俗易懂的文字,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人民接受,然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的主要载体,因而是不能全面抛弃的。
反对旧文学,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胡适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提出“须言之有物”等文学改良八项主张,主要是内容和文体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号召文学革命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鲁迅出色的把反封建旧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
(4)、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变化,并讨论发展变化的原因。
(阶段小结)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发生这一变化是因为辛亥革命及其之后反对北洋军阀的失败,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已难以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之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四、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和局限性
此目内容在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就已经分析讨论了,在此只需进行归纳整理。
(1)、深远影响:
①弘扬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大大解放了人们
尤其是青年的思想;
②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局限性:
①在对待东西方文化上,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
②没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没提出反帝任务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改造黑暗的中国而不断探索,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的思想解放潮流,引领着当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它虽然未能挽救民族危亡,却启迪了一场新的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