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教案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材第27页的内容。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体验简单的分类的标准,学会简单分类的方法。
2.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统计意识。
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方法。
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并会对图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
(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教师揭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每种气球的数量更加明确。
学生在领悟分类的含义后,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分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都融入到活动中并体现出来。
1.分一分。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学生思考,汇报:可以按形状、按颜色……师:那我们就选按气球的不同形状分一分。
谁来说说看,该怎么做呢?学生汇报: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
师:动手试试吧。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么分的?(2)师:每种气球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学生汇报:①先分再数;②边数边画。
教师展示每种气球的数量,随后提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学生汇报:( )最多,( )最少。
3.交流其他分类方法。
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学生汇报其他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
教师组织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气球进行分类。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方法和作用,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加深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1题。
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分类与整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学会将物体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与整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与整理的实物教具。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具、分类与整理的实物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物品,如:苹果、香蕉、书本、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可以按照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教师简要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将一组水果进行分类,让学生操作并讲解分类的依据。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分类与整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解决,如: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每组学生将自己的分类整理结果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家里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2) 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答案:(1) 家里物品的分类整理结果。
(2) 生活中的分类与整理实例。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更多的分类与整理的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我将详细解释每个重点细节的原因和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的第1课时。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3. 学习如何整理和归纳分类后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3. 能够整理和归纳分类后的物体。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分类和整理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分类卡片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书籍、文具等)、分类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自带一些物品,如书籍、文具等,然后将这些物品随意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特征。
2. 讲解例题:通过PPT展示一些分类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将这些卡片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的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并整理和归纳。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展示一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并让学生上台来进行分类和整理。
5. 作业设计: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并整理和归纳。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回家后,找一些物品,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并整理和归纳。
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能够整理和归纳。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桌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拓展延伸,如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特征进行分类,或者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分类卡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教案与教学反思
3个 4个 5个
归纳总结
分类的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1.把车涂上颜色。 4 辆车
2.
①按水果种类分。 ②按卡片形状分。
(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 5 )个 ( 4 )个 ( 6 )个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R·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
分 类
整理前的书柜
整理后的书柜
这么多的气球, 可以怎样分类呢?
形状 颜色
按不同的形 状分一分, 每种气球各 有几个?
我先分一分,
3个
再数一数。
4个
5个
我是边数 边画。
还可以这样表示。
先分一分, 再数一数。
按形状分
我边数边画。
我是这样表示的。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 6 )个 ( 5 )个 ( 4 )个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 有哪些收获呢?
一、分一分。(填序号)
1.按颜色分:_①__③_⑤_⑩__1_2_1_4 _16__ 、②_④__⑥_⑦__⑧_⑨__11__13_1_5 。 2.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①__②_③_④__⑤_1_3 _14_1_6、⑥_⑦_⑧__⑨_⑩_1_1_12__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3单元,第1课时,主要涉及分类与整理(1)的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能用相应的符号进行表示。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
2. 学生能够用相应的符号进行分类的表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并用相应的符号进行表示。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书籍、文具、玩具等)、分类卡片、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堆混在一起的物品,如:书籍、文具、玩具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堆物品,并提问:“你们能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吗?怎么分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并学会用相应的符号进行分类的表示。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将书籍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将文具按照用途进行分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类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
例如:给出一些混在一起的书籍,让学生将其按照类型进行分类;或者给出一些混在一起的文具,让学生将其按照用途进行分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找出分类的依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给出一些混在一起的物品,让学生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并用相应的符号进行表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分类和整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分类和整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图片和视频。
2. 教师准备各种物品,例如书、玩具、文具等。
3. 教师准备分类和整理的工具,例如盒子、袋子、篮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例如书、玩具、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物品。
3. 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它们的种类不同。
4. 教师引出今天的主题:“分类与整理”。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例如书、玩具、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回答:可以按照种类分类。
3. 教师将这些物品按照种类分类,例如把书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文具放在一起。
4. 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可以怎样整理?学生回答:可以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整理。
5. 教师将这些物品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整理,例如把大小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把颜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6.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类和整理一些物品。
Step 3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例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师问学生,这些图片可以怎样分类?学生回答:可以按照种类分类。
3. 教师将这些图片按照种类分类,例如把水果放在一起,把动物放在一起,把交通工具放在一起。
4.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例如书、玩具、文具等,让学生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整理。
5.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类和整理一些物品。
3.《分类与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分类与整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分类与整理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3.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分类与整理的实践操作结果,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分类与整理实践: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物品进行分类与整理,如整理自己的书桌、玩具箱等。学生需要记录整理的过程,并思考如何使整理后的物品更加有序和易于管理。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和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物体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2.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建模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建立分类与整理的模型。他们将学会如何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4.数学交流能力:在分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整理方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他们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5.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将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体的特征和规律,并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8.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重点回顾: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方法和步骤
202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但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分类、统计的过程,体会对同一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也就是能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的突破方法是首先通过把黑板上图形摆放整齐,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交流中体会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得到结果的一致性,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统计活动。
四,说教具准备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1、情境创设法《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探究新知时通过带大家去游乐园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
2、引导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在说一说,使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经历统计图和表的一个动态的生成。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分类并整理分类结果1.通过创设情境把黑板上乱七八糟的图形摆放整齐体会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从而引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一)》示范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小明和小兰的房间。
你们喜欢谁的房间?师:小兰将房间中的物品分类摆放,使房间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舒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
看,多漂亮啊!(一)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师:你们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样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气球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从而得出分类标准:1.按不同的形状分类:。
2.按不同的颜色分类:。
(二)按形状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1.尝试分类,记录结果师:首先我们来按形状分类,开动脑筋,分一分,数一数。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把相同形状的气球分在一起,再分别数出它们的数量。
(2)边数边画一共有这样3种形状的气球,先画在这里,然后看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就在横线上面画几个圆圈。
在学生展示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强调:按顺序分类,以保证分类过程不重、不漏。
(3)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先画出3种不同形状的气球,再确定相应形状气球的个数。
2.对比分析,比较结果课件出示:师:对照这三幅作品,回想一下自己整理的过程,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体会:都分为三类。
其中统计图能看出谁多谁少,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得清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 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单元的分类与整理(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分类和整理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意义,以及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实际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讲解与示范:在学生进行实践尝试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示范,教给学生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我会使用分类卡片和整理卡片,让学生跟随我的示范进行操作。
3. 随堂练习:在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操作。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一起进行解答。
例题会涉及到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词汇和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分类和整理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请对下面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名称。
物品:苹果、香蕉、书籍、玩具答案:水果、书籍、玩具2. 题目:请对下面的物品进行整理,并写出整理的顺序。
2023年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5篇)
2023年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5篇)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我们帮助他整理一下房间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就找到了帽子了?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二、讨论教师(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
看,多漂亮!教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教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教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教师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教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教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体会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教案)
1.观察情境图中的气球,发现这些气球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颜色。
2.理解“按形状分”就是把形状相同的气球放在一起,并统计出每种气球的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3.汇报自己的统计方式及结果。
4.观察分类计数的结果,得出结论。
5.明确这些气球还可以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然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教师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开始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分类”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新知学习。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教学中,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还可以按颜色对气球分类,教师要给予以表扬,提出将在下节课探讨。
6.对比两次分类的结果,发现:
(1)两次分类的结果不同,原因是两次分类的标准不同。
(2)两次分类的过程中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1页第6题。
2.整理自己的书包。
1.读懂题目要求,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练习。
2.根据科目的不同或用途的不同把书本和文具分类。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2.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学习重点
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实物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1)》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1,完成P29“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书柜的图片,一个是整理前的样子,一个是整理后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的图片。
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分类的情境?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中引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有条理生活的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1。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教师板书:形状颜色【设计意图】分类标准来自事物间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异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分类标准。
(二)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请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分别有几个,再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师:能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适当完善学生的记录情况(形成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去感受象形统计图直观的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3 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认识到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4.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用图表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5.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1.能按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能用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课堂切入点,先讲单一标准的分类,再讲不同标准的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更好地得以发展,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加深对分类、整理以及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类结果的认识。
【课时安排】3课时1.分类与整理(1)1课时2.分类与整理(2)1课时3.练习课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按指定的一个标准进行分类,并能用图的形式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景导入】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整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能够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标准,以及如何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与整理。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物品、分类与整理的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每组准备一些物品,如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教室、家庭、超市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分类吗?分类的标准有哪些?2. 概念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讲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以一组文具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文具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分类与整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些物品,如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概念: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步骤:选择标准、分类、整理、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家庭用品,如餐具、家居用品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将结果画出来。
2. 答案: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一)》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分类与整理(一)》
分类与整理(一)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让学生装扮成气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而且在给气球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
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多加入一些比赛形式的题目,如:分类整理自己的书包、学具盒等。
《分类与整理一》的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和感受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集锦3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集锦3篇)1.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第1篇《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渗透统计知识,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整的表。
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反思: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没有把图形颜色涂满的现象。
出现这样现象,有我的疏忽。
学生通过网课的形式学习知识,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额时间去思考、尝试,也没有教师手把手的演示,所以孩子在写作业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细节错误。
另外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上班,只能自己在家学习,自觉性和监督力度都不高,就造成了个别学生的偷懒现象,不看视频直接写作业。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是一张白纸,第一次接触新知十分重要,如果第一次接受知识有偏差,以后再去纠正就十分费劲了。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低,结合这些因素,在今后的网课学习中,我们将更加严格的筛选学习视频,遇到需要教师示范做题步骤或格式时,录制手把手练习的小视频及时分享在班级群中,方便学生参考和家长辅导。
同时还要督促家长,即使工作忙碌,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却不能松懈。
2.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第2篇《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一)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分类与整理(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并能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书籍、文具、玩具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可以进行分类和整理。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类与整理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分类与整理的定义。
3. 例题讲解: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例子,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类与整理概念: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作用:使物品更有序、更便于查找和使用。
方法:观察物品的属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对每个类别进行整理,如按照大小、颜色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请举例说明。
答案:1. 书籍:小说、科普、教科书等;文具:笔、橡皮、尺子等;玩具:拼图、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衣物:上衣、裤子、裙子等。
2. 场景一:整理书包;场景二:整理房间;场景三:超市购物时将商品分类存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分类整理第1节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分类整理第1节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主题是“分类整理”。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如何将物品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和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籍、文具等,同时准备了几个分类整理的箱子或篮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展示了几个分类整理的箱子,里面装有一些不同种类的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如果让你来整理这些物品,你会怎么分?2. 讲解概念:接着,我向孩子们解释了分类整理的概念,即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把不同的物品分开。
3. 实践操作:然后,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些物品,自己动手进行分类整理。
4. 例题讲解:在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整理方法后,我给出了一些例子,如文具类、玩具类、食品类等,让孩子们尝试进行分类。
5. 随堂练习:我让孩子们用所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主要列出分类整理的关键词,如“分类”、“整理”、“相同”、“不同”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尝试进行分类整理,并把结果画成图或者写成小作文的形式,第二天带到学校来分享。
答案:孩子们的作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关键是他们能够理解分类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分类整理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时,有些孩子还是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实际的操作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分类与整理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单元集体备课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
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2.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给予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学生对所选标准作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给予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
在结合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标准。
第1课时分类与整理(1)◎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1,完成P29“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书柜的图片,一个是整理前的样子,一个是理后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的图片。
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认为整理后的书柜摆放美观、整齐,便于寻找。
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分类的情境?【学情预设】学生会联想到超市、书店等。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中引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有条理生活的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1。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发现气球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从而得出分类标准:按气球的形状或颜色分类。
教师板书:形状颜色【设计意图】分类标准来自事物间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异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分类标准。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请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分别有几个,再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先分再数;②摆(画)象形统计图;③图文结合记录数据(类似于象形统计表)。
3.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教学提示】展示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分成三类:葫芦形的有3个,心形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整齐、清楚、方便”等。
师:能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学笔记【学情预设】有的学生通过数一数来比较多少,有的学生会直接比较每列的长短,发现圆形气球最多,葫芦形气球最少。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调整气球的间距引起学生注意,气球必须一一对应排列才能正确比较。
教师适当完善学生的记录情况(形成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去感受象形统计图直观的特点。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我再给它画上一条横线、两条竖线(形成象形统计表)。
师:看看上面一行是什么?下面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结合象形统计图来理解,学生能明白:“3”表示第1列葫芦形气球的个数,“4”表示第2列心形气球的个数,“5”表示第3列圆形气球的个数。
适当引导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数据更清楚、更简便。
师:你更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使学生充分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合作交流使学生意识到用图表记录数据的方法更好,体现记录方式多样化的同时,适当优化计数方法。
4.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师:虽然大家的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从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学情预设】学生不一定能准确表达出“分类的结果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从记录每种气球的数量、气球的总数来分析,发现按同样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教师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5.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结果。
(3)在对比中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师板书)【学情预设】学生多数会选择用图表的方法分类计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次分类计数的异同,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适当渗透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既巩固了新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2题。
师:请你先分别数一数梨、苹果、桃有多少个,然后根据个数涂一涂颜色,◎教学笔记涂好后在括号里填出梨、苹果、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第(2)小题后与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涂完色后,对于完成后面的分类计数就会比较容易了。
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学情预设】因为第(1)小题是按照水果的种类分的,第(2)小题是按照卡片的形状分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设计意图】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的巩固练习,既可让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卡片进行分类,又可以让学生继续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类与整理(1)形状 颜色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注重实践体验。
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到的数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难度较大。
在分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一个一个数出来,再写上数,没有规范的呈现形式,但是他们能够说出不同形状气球的个数。
为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规范地呈现收集到的数据,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展示交流时,要将每种呈现方式进一步规范。
▶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P19第三题。
三、分f ēn 一yi 分f ēn。
(填序号)1.按颜色分:______、______。
2.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素材积累】一个从小练习芭蕾舞的女孩,决定将跳舞作为终身职业。
一天,她去求见芭蕾舞团团长,说:我想成为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不知我是否有这个天分?团长看她跳了一段舞,摇了摇头说:不,你没有这个条件。
女孩把舞鞋扔到箱子底下,再也没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