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印刷术发展历程

印刷术发展历程

印刷术发展历程印刷术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的技术,其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多彩。

印刷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巴比伦,随后传播到其他地区,并经历了各种技术革新和进步。

以下是印刷术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最早的印刷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年左右的中国。

中国古代印刷技术主要包括木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木版印刷是通过将文字和图案刻在木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并印刷在纸上来实现的。

而活字印刷则是使用金属或木材制成的可移动字母,通过拼凑这些字母来组成文字,并进行印刷。

这些技术使得书籍和其他印刷品的制作变得更加高效。

在东亚地区,印刷术逐渐传播到韩国和日本。

7世纪时,韩国和日本学者在中国学习印刷技术后,将其带回本国。

到了9世纪时,日本已经有了自己的印刷产业并开始印刷佛经和其他文化作品。

在欧洲,印刷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

德国的古登堡是印刷术在欧洲发展的关键人物。

他于1450年左右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于1455年推出了第一本印刷书籍《圣经》。

这一发明引起了欧洲的轰动,使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经济。

印刷术的发展在欧洲迅速蔓延。

在16世纪和17世纪,印刷术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书籍的制作和传播促进了知识的流通和文化的发展。

19世纪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印刷技术经历了一系列革新,包括印刷机的改进和新的印刷工艺的引入。

蒸汽动力的引入使得印刷机的生产速度大大提高,使得大规模印刷变得可能。

此外,平版印刷和石版印刷等新的印刷工艺也为印刷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世纪是印刷术发展的一个革命性时期。

在这个时期,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印刷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数码印刷技术的引入,使得印刷品的制作更加快捷和灵活。

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印刷技术的结合使印刷品的设计和编辑变得更加高效和专业。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印刷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虽然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使得印刷品的需求下降,但印刷行业也逐渐适应了这一变化。

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

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雕版印刷阶段(7世纪 ~ 11世纪)雕版印刷是古代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是用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字和图案进行印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7世纪时,中国已经使用木刻技术印刷佛经和经典著作,而在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技术达到了顶峰,裴勇和邢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二、活字印刷阶段(11世纪 ~ 16世纪)活字印刷是印刷技术的一次跨越,它给古代印刷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活字印刷最早出现于宋朝,由生僻字印刷难度大的问题推动发展。

首创活字印刷的人是毕昇,他发明了可动式的陶瓷活字。

到了明朝时期,活字印刷成为主要的印刷方式,并得到极大的发展。

三、木刻版印刷阶段(14世纪 ~ 19世纪)随着活字印刷的发展,木刻版印刷逐渐被淘汰了。

但在某些领域,比如宣传画、连环画、戏曲艺术等,木刻版印刷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印刷方式,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印刷出彩色图案。

四、铅字印刷阶段(15世纪 ~ 19世纪)铅字印刷是活字印刷的一种变形,它是由欧洲的古老印刷工艺演变而来的。

铅字印刷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古登堡,他在15世纪初创造了活字铸造术,从而开创了铅字印刷时代。

到了18世纪,铅字印刷已经成为欧洲印刷业的主要形式,而在19世纪,它逐渐被更为高效的印刷方式所取代。

五、平面印刷阶段(19世纪 ~ 今)19世纪末期,平面印刷技术问世。

平面印刷是一种机械印刷技术,它使用了石版印刷、凹版印刷、轮转胶印等新技术,印刷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了印刷业中最为重要而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目前,平面印刷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了许多领域,包括海报、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种。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印刷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以上就是古代印刷术发展的五个主要阶段,每一步都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体现。

这些阶段的发展,既有技术和材料上的变革,也反映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为后来的印刷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前已述及,《中华印刷通史》是中国印刷术的源流史,是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的印刷事业史。

因此,勾画印刷术的发展脉络,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轨迹,是本书重点内容之一。

本书"古代篇"的七、八、九三章虽多有涉及,但其内容主旨在印刷工艺技术本身及其事业的发展,尚未从整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轨迹。

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为与西方近代印刷术相区别,通常称它为"传统印刷术"。

传统印刷术主要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两大系列,而应用最多的是雕版印刷。

其间虽有孔版印刷和套版印刷,但二者均可归属于传统的雕版印刷。

原因是孔版印刷主要用于织物印染,且印版也是雕刻的;而套版印刷本身就是雕版印刷。

将传统的雕版漏印和套版印刷纳入雕版印刷系列中介绍,显得更为系统、适宜(参见表6-1)。

一、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印刷术的种类繁多,工艺各异。

传统印刷中的雕版印刷、活字版印刷、套版印刷、漏版印刷,以及应用较少的蜡版、磁版和吕抚泥版印刷(图6-1);近代传入的石版印刷、珂罗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都是印刷术,但又各不相同。

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印刷术中,最先发明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

其它门类的印刷术都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

雕版印刷的发明是最伟大的发明,具有开创之功。

雕版印刷从工艺技术的总体上,有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之分;从印刷形态上,则有凸印和漏印之别。

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雕刻凸版和漏版早于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到西汉时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这有西汉出土的印版和印花敷彩纱为证。

以往史学界没有把它归入印刷,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以下仅按总体分类──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两大系列作简要记述。

图6-1传统印刷工艺系统示意图1.单色雕版印刷单色雕版印刷是用一块印版印刷一种颜色印刷品的工艺技术(具体工艺方法参见第七章第六节)。

这种工艺技术发明最早、应用最久,而且在工艺技术上始终没有多大变化。

印刷的发展史和意义

印刷的发展史和意义

印刷的发展史和意义
1860年,美国生产出第一批轮转机,以后德国相继生产了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轮转印刷机,到1900年,制造了6色轮转机。

从1845年起,大约经过一个世纪,各工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印刷工业的机械化。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的普及,使印刷迈入了向多色高速方向发展的途径。

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整页拼版系统的应用,使彩色图像的复制达到了数据化、规范化,而汉字信息处理睡激光照排工艺的不断完善,使文字排版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它也有助于欧洲许多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甚至鼓励了民族主义建立新兴国家。

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

总之,几乎现代文明的每一进展,都或多或少地与印刷术的应用和传播发生关联。

印刷术的传人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

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而不会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运动,永远结束教士们对学术的垄断、克服愚昧和迷信,进而促成西欧社会早日脱离“黑暗时代”。

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

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

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
会地位。

如在早期德国的教会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铁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师。

这充分说明印刷术能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

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200字

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200字

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200字
我国的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时期。

当时,一个名叫蔡伦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用铜制字符,将字排列成句子,再将句子排列成版面,最后涂上墨水,印刷出书籍或官方文件。

到了唐朝时期,印刷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唐玄奘亲自编写了佛经并亲率印书人在印度制作印刷版,后来从印度运回中国,开始了我国大规模佛经的印刷。

宋代时期,印刷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活字印刷”方式广泛运用。

针对不同需求,各种新的印刷技术和材料也应运而生,如刻纸版、木板印刷等。

此时,《大藏经》就是利用一种名为“活板印刷”的方法而成的。

到了明清时期,革命文献、工具书、字画都得到了大量印刷。

此时,我国印刷业发展已经与西方相当,有了多种印刷技术,如凸版印刷、凹版印刷、胶印等。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最初的“活字印刷”到宋代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创造,再到明清时期与西方印刷业的发展相当,都标志着印刷工艺不断进化的历程。

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一.(笔记)印刷的历史与发展1.印刷术发明之前记录方法的发展: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图画→文字文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记录工具的变化:甲骨文青铜纹竹简石头绢→纸(东汉蔡伦)刻刀毛笔(公元前3-4世纪)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松烟墨2.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条件--------------最早的印刷术3.雕版印刷的发展产生:唐初(公元7世纪)工艺:木料(一定厚度,大小)→刷浆糊→反铁原稿(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去非图文部分→印版→印版上置→铺纸→刷印→揭下同时,产生印刷通用字体(不同于手写体)书籍装订:卷轴装到对页折叠装订成册4.5.近代印刷术的发明由西方传入:凸版→平版→凹版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照相制版→电分制版→DTP→CTP→铅排→激光照排→计算机排版→单色→多色→HiFi6.印刷的五大组成要素原稿:设计版式文件文字和图片印版:模板:凸版,平版,凹版,滤过版油墨:凹版油墨、胶印油墨、凸版油墨、孔版油墨。

承印材料:纸,塑料,薄膜,金属等印刷设备:制版,印刷,装订机7.印刷的作用和特点:大众性政治性严谨性机密性工业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二.(笔记)工艺流程图印前:设计稿→图片扫描→页面设置→图片文字制作→数码打样或彩喷→拼版→菲林输出→打样→校对样稿→客户签样→印刷印刷:拼版→晒版→打版校色→印刷→UV→过油等1.打样在印刷前,为了能看到最终的成品效果,排除电脑屏幕和彩喷稿的误差,在出菲林(软片)后,用印刷的传统工艺CMYK打一份油墨稿。

一可以为客户提供审稿校样的依据,是签样稿;二可以作为上级印刷的墨色、规格、纸张等参照依据。

2.校对菲林出片后,在亮台上核对四色菲林,检查是否有撞网、套印、出血位不准等一些细节问题,然后拿有文字的菲林对样稿,检查是否有跳字或字体变异,保证后道印刷的正确率。

3.页面的术语一张纸有2个PG(Page),在印刷前要弄清楚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单页还是成册的书刊。

印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印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印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印刷工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印刷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印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一、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印刷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朝时期,当时印刷技术主要是使用刻字板印刷,即将文字刻在木板上,再用墨水印刷。

后来,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使得印刷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刷工艺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18世纪末,德国的荷兰人高买提·梅尔曼发明了平面印刷术,从此开创了印刷工艺的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印刷技术也不断地得到提升。

20世纪初期,出现了经典的胶印技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印刷业的面貌。

而此后的喷墨印刷技术、数码印刷技术、三维印刷技术等,都为印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印刷工艺的现状如今,印刷工艺在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新型材料的使用等,都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品质。

同时,印刷业也已经从单纯的图文印刷业转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印刷产业、智能印刷产业等,这些新的类型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空间为印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印刷工艺的未来趋势印刷工艺将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如智能印刷、3D印刷、可穿戴智能设备印刷等。

与此同时,印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展示艺术创意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发展。

例如,目前已经有许多从事印刷艺术的设计师们开始使用传统的印刷工艺结合现代的设计元素进行创作,使得印刷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不断地创新和跟进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个历程。

对于印刷工艺的未来,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和学习,充分挖掘其潜能,以使其充分融入现代科技生产和社会文化活动中。

现代印刷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工艺,而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技术人才的创新与研究,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涵养与秉持。

中国活字印刷术发展史

中国活字印刷术发展史

中国活字印刷术发展史中国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成果,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1. 传统雕版印刷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采用的是雕版印刷。

这种印刷技术主要是通过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木或铜板上,再将印版印刷到纸张或绸缎上。

其体积较大,制版周期长且费时费力,极大限制了印刷工艺的发展。

2.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毕升是中国活字印刷的发明者。

他利用铜钱的形状和尺寸,精心制作出印刷所用的铜版字,可以反复使用,印刷周期大大缩短。

这一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成为中国印刷技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活字印刷技术的传播活字印刷术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吸引了其他国家的关注。

朝鲜和日本分别在15世纪和16世纪先后引进了活字印刷术。

越南和东南亚国家也在明代到清代时期引入了活字印刷术。

而欧洲则是在17世纪才开始学习并重视中国的印刷技术。

4.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

在明代,活字印刷术的技术不断完善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清代时期,由于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印刷技术发展缓慢,但仍有人通过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提高了印刷的质量。

在民国时期,随着社会变化,印刷业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5. 活字印刷术在当今时代的地位与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活字印刷术在数量和效率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但作为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活字印刷术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在各地,许多博物馆和文化机构都有活字印刷技艺的传承工作。

同时,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利用活字印刷来创作作品,使这一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中国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成果,发明和发展历程与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活字印刷已经被取代,但它仍是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需要被继续保护和传承。

印刷品工艺

印刷品工艺

印刷品工艺【印刷品工艺】一、印刷品工艺的历史1.1 古代印刷术的起源其实啊,印刷品工艺的历史那可是相当悠久。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雕版印刷术。

这就好比是在一块木板上精心雕刻出文字和图案,然后涂上墨水,再把纸压在上面,文字和图案就印到纸上啦。

比如说唐代刻印的《金刚经》,那可是雕版印刷的杰出代表。

1.2 活字印刷术的变革后来呢,活字印刷术出现了,这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说白了就是把一个个单独的字制作成活字,需要印什么内容就把相应的活字排列组合起来。

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想象一下,以前雕版印刷要刻一整块板子,错一个字都得重来,活字印刷就灵活多啦,哪个字不对,换一个就行。

1.3 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像石印、铅印、胶印等等。

这些新技术让印刷变得更快、更清晰、更精美。

比如报纸、杂志的大规模印刷,就是依靠这些新技术才得以实现的。

二、印刷品工艺的制作过程2.1 设计与排版首先呢,得有设计和排版这一步。

这就像是给房子打地基,得先规划好要盖什么样的房子。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图片,把内容排列得美观又合理。

比如说一本画册,要考虑页面的布局、文字和图片的搭配,让读者一翻开就觉得赏心悦目。

2.2 制版接下来就是制版啦。

制版有好几种方式,常见的有胶印制版和数码制版。

胶印制版就像是刻印章,把设计好的内容通过特殊的工艺制作在印版上;数码制版则是利用电脑和相关设备,直接把数字文件转化为印版。

2.3 印刷制版完成后,就进入印刷环节。

常见的印刷方式有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

平版印刷就好比是在一个平面上,有图文的地方能沾上油墨,没图文的地方沾不上,然后把纸压上去,图文就印上去了;凸版印刷呢,图文部分是凸起的,就像盖章一样,凸起的部分沾上油墨印在纸上;凹版印刷则相反,图文部分是凹下去的,油墨填充在凹处,印的时候把油墨转移到纸上;丝网印刷就像是用一个有很多小孔的网,油墨透过小孔印在承印物上。

印刷术介绍

印刷术介绍

印刷术介绍印刷术是指一种用特定的方法将图案或文字印刷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的技术。

它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发明之一,为传播知识、文化、艺术和商业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下面将从印刷的历史、发展、分类和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其最早的原型是“木版印刷”,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出现。

此后,逐渐发展出活字印刷、移动活字印刷和胶版印刷等多种方式。

在中国宋代(960-1279年)时期,经过苏州沈括等学者的改进,中国活字印刷技术得以大幅提高。

随着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传统的木版印刷开始逐渐传播到东亚和西亚地区。

在欧洲,意大利人约翰尼斯·古腾堡于15世纪中期发明了可移动铅字技术,这被认为是欧洲现代书籍制作工艺的重要里程碑。

二、发展传统木版印刷:即将文字或图案刻在木板上,再将其用墨或颜料刷在纸张上。

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但工艺水平受到极大限制,且速度缓慢。

活字印刷:是指将铅坯加工成各个不同的字母和符号,再通过组合形成印刷版面。

活字印刷的特点是快速、精度高和可重复使用。

移动活字印刷:就是在活字印刷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发明人朱载堉在中国明代(1368-1644年)期间发明了一套机械化移动活字印刷机,可以快速、准确地排版。

胶版印刷:即将图像或文字压在阴性胶片上,并将其与阳性金属板覆盖在一起,再通过化学反应固定图案或文字。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非常清晰的印刷效果,并且可以用于彩色印刷。

三、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现代印刷可分为以下几类:凸版印刷:又称柔版印刷,它是通过凸起部分转移墨水到纸张上。

通常应用于标签、包装和海报等领域。

平版印刷:即石版印刷,使用平板作为印刷版面,将墨水均匀地涂在平板表面上。

平版印刷通常应用于杂志、书籍和报纸等出版物中。

柔性印刷:使用柔性的橡胶或聚合物来制作胶印板,以便在高速印刷机上快速运行。

柔性印刷应用广泛,例如在生产电路板、标签和包装等方面。

数码印刷:使用数码打印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生成图像或文字。

印刷术的起源发展

印刷术的起源发展

柔版印刷也常简称为柔性印刷,是包装常用
的一种印刷方式。根据中国印刷技术标准术语 GB9851.4-90的定义,柔版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 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柔版版印刷是 在或聚酯材料上制作出凸出的所需图像镜像的印 版——就像是小孩玩耍的土豆印。油墨转到印版 (或印版滚筒)上的用量通过网纹辊进行控制。 印刷表面在旋转过程中与印刷材料接触,从而转 印上图文。
二 毕昇简介
毕昇
(约970年—1051年),中国 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 发明者。汉族。北宋蕲州 (今湖北英山县人)。初为 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 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 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 的活字印刷术。
三 现代印刷
形式
(一) 柔版印刷
印 刷 术
一 印刷术发明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 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 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 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 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 要。
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 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唐朝,人们从 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 明了雕版印刷术。
知识拓展
பைடு நூலகம்沉 浮
知识应用
改变形状
死海
借助漂浮物
水中含盐量高
知识拓展 你能让细线在水中立起来吗?
知识拓展
通过今天的探究, 你有什么收获?
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 办法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二) 活字印刷
中国古代人民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 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 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 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 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 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 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 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 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 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 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昇发明 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我国印刷技术60年发展历程

我国印刷技术60年发展历程

印刷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机械学、电子学等众多学科。

一方面印刷术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印刷技术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中华民族的先贤发明的印刷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之光,已走过了5000多年。

自殷商、秦、汉到隋、唐,再从宋、元直至明、清,这期间,印刷技术虽然也有革新,有变化,但总的来说,前进的脚步是缓慢的。

十九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印刷术的西法东渐,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石印术和照相制版术相继传入中国,从此,中国的印刷迈进了近代的历史阶段。

如果说中国古代印刷术完全是以人的手工技艺为特徵进行图文刷印的话,那么近代印刷术则主要是由人驾驶的动力机械来完成图文转印的。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到电子资讯时代,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电子技术与印刷科学相结合,产生了电子分色机、电子雕刻机、平印机自动识别输墨系统、电子电脑排版系统及彩色桌面系统等现代印刷科学技术手段。

当代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适逢印刷术由动力、机械时代向电子资讯化时代的历史转折时期。

1982年成立的中国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提出的"照相排字、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联动"十六字方针,较好地概括了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文字排版技术的发展自从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以来,文字排版一直是活版印刷工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中国人使用的汉字,从象形到篆书,再从隶变到楷宋,已经走过了5000多年漫长的历史。

汉字是音形的表意文字,字数繁多,但词汇丰富;语言简练,表达能力强。

汉语言文字的高度精练,使所有华人都引为骄傲。

但是,另一方面,从印刷技术角度来说,汉字的字数太多,也给汉字排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后汉许慎着《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字,到清康熙年间编《康熙字典》收录了47035个汉字,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里共收录48000个汉字,19 68年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共收录汉字49905个。

印刷业发展历史

印刷业发展历史

印刷业发展‎历史唐朝初期,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用梨木或枣‎木作版材,用刀把图文‎刻出来,然后在版面‎上涂上墨,然后将纸张‎覆盖在着墨‎的印版上,再用刷子在‎纸上施加压‎力刷拭,完成图文的‎转印。

这一时期的‎雕版印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每一新的‎图文信息都‎需要一重新‎雕刻一块新‎的木版,而木版的雕‎刻过程是很‎费力费时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最早也是出‎现在我国。

北京印刷厂‎家宋代,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

活字由单个‎字符组成,可以组合在‎一起印刷出‎相关图文信‎息,用完拆开后‎又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雕版技‎术和活字印‎刷的发展,公元134‎0年,我国发明了‎彩色雕刻套‎印版,即将同一版‎面的内容,按色彩要求‎雕刻成几块‎同样大小的‎印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颜色从最初‎的两色到后‎来的五色和‎七色。

到17世纪‎20年代,发明了木版‎水印版,其印刷品刻‎工精细、颜色妍丽、浅深适度、鲜丽如生。

活字发展到‎14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当时印刷技‎术成果,发展出了铅‎、锑、锡合金活字‎,使文字印刷‎的成本大大‎降低、质量和速度‎大大提高,为世界印刷‎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谷登堡是首‎先使用活字‎印刷的欧洲‎人,历史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丰,目前还不能‎确定他是否‎借鉴了东方‎国家的活字‎工艺而发展‎出铅活字还‎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应该说,谷登堡最重‎要的贡献不‎是在使用了‎活字印刷而‎是在发展活‎字的铸造工‎艺方面。

北京设计公‎司谷登堡并不‎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人,11世纪初‎期我国首先‎发明了胶泥‎活字,但耐硬度还‎不十分理想‎,中国的活字‎技术发明后‎较早地传播‎到今天的朝‎鲜地区,13世纪中‎叶朝鲜人使‎用青铜铸造‎活字,约一百年后‎,谷登堡发展‎出铅合金活‎字工艺,更容易铸造‎,印刷效果更‎加精良,但铅是一种‎公认具有较‎高毒性的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

《印刷发展史》课件

《印刷发展史》课件

04
印刷技术的未来趋势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在印刷领 域,3D打印技术可用于制作个性化印刷品、复杂结构印刷品以及定制化印刷品。
3D打印技术的优点包括灵活性高、生产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减少废料等。未 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降低,其在印刷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广告印刷需要注重创意、色彩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传递 广告信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广告印刷逐渐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广 告形式。
感谢观看
THANKS
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使用户获得更 丰富的体验。在印刷领域,AR技术可用于制作增强现实海报、AR图书等

VR和AR技术的优点包括交互性强、沉浸感强、信息量大等。未来,随着 VR和A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降低,其在印刷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5
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
书籍出版
书籍印刷是印刷技术应用的重要 领域之一,通过印刷技术将文字 、图像等信息复制到纸张上,形
成书籍。
书籍出版需要经过编辑、排版、 印刷等多个环节,印刷技术的进 步对书籍出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书 逐渐成为书籍出版的新形式,但 传统印刷书籍仍占据一定的市场
份额。
包装印刷
木板印刷
01
木板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技术 ,利用木板雕刻图文进行印刷, 广泛应用于古代佛教经文的印刷 。
02
木板印刷技术在中国发展成熟, 对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石版印刷
石版印刷起源于19世纪初,利用石 版作为印版进行印刷,具有印刷清晰 、耐印的优点。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印刷工艺是指利用各种印刷方法,将文字、图像、图形等内容印刷在纸张、布料或其他材料上的技术过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埃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期出现以电力为动力的印刷机,再到20世纪,印刷工艺经历了多种不同的革新、技术进步、应用拓展和风格变化。

以下是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一、手工印刷(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1000年)手工刻版、手工印刷是印刷术的原始形式,它最初的应用对象是卜辞、祭文、史料等文字。

随着金属器的出现,手工刻版也逐渐走向成熟,用铜版和铁版印刷已见于汉代,宋代时瓷器印刷和木刻尺牍印刷发展,元代则成熟了木刻印刷,并将宋代的各种刻法及技术发扬光大,明代发展了铅活字印刷。

二、雕版印刷(1041年-20世纪初)雕版是一种将版面上的文字、图案雕刻于木板或金属板上,并且将版面留刻为凹陷的印刷术。

此技术发明于北宋时期的1040年,宋人毕升在其《太和正音谱》中应用了这种印刷技法,称为套印。

直到20世纪初,雕版印刷仍然是工艺水平最高的一种印刷方法。

雕版印刷可以分为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两种,凸版常常用于印刷光面的物品,如卡片、书籍、杂志、广告、包装等,而凹版则常用于纸币、邮票、贴花纸、地图等的印刷。

三、移印印刷(公元5世纪?-公元12世纪)移印是最早的印刷技术之一,该技术产生于公元5世纪或更早,其实质是将印刷版上的图案或文字转印到纸张上。

最早的移印是用细麻布或者丝绸绸制成布料,用珠子骨头压在版面上来制作拓片以及所需印刷之物品。

凸版印刷是指将活字和图版组装成线库和版子,通过印刷机进行印刷的技术方法。

凸版印刷的最大特点是可重复印刷,另一个特点是可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活字拼合排版,改变排版形式,印刷速度快,而且精度较高。

该技术于1437年起在欧洲出现并流行起来,最初用于制作书籍与宗教經文等。

在18世纪之后,凸版印刷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广告、画报、地图、纸币与邮票等等。

中国印刷的发展历史

中国印刷的发展历史

中国印刷的发展历史
中国印刷技术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铜版印刷,但真正的印刷大力发展始于唐代。

唐代时,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印书、印画、印画符、印纸钞等印刷品大量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技术,成为中国印刷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清代时期,中国印刷技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印刷工艺,如两广铜牌、川字木印、大家班长卷、红楼梦以及康熙字典等重要的印刷品。

新中国成立后,印刷工业进入了工业化阶段,印刷设备技术迅速提高,印刷印刷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大幅提升。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传统印刷逐渐被数字化印刷所取代。

但是,传统印刷工艺在文化传承、美术创作等领域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数字化印刷互为补充,共同推动了印刷行业的发展。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
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公元105年,当时中国发明了木板印刷,为印刷工艺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此后,印刷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
进和发展,生产出越来越高质量的印刷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材料也随之发展。

在12世纪,人们开始使用石印刷,在18世纪末又出现了铁印刷。

这些新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使得印刷速度和印刷品质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20世纪初,Offset印刷技术诞生并迅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

Offset 印刷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得印刷品的质量和精度更高。


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发明是电子设计和成像技术,它们使得印刷任务更
加智能化。

今天,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数码印刷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册、名片、信件等印刷品的生产。

这种印刷技术可以实现快速、
准确的印刷,同时节约大量传统制版的时间和成本。

至此,印刷工艺
已经从手工制版发展到了完全数字化,为工业生产和个性化需求提供
了更高效、更经济的选择。

总的来说,印刷工艺的发展史包括了不断改进、创新和拓展的过程。

它从十分原始的木板印刷,到先进的Offset印刷、数码印刷等,为我们提供更快、更精细、更便捷的印刷体验。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印刷技术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潜力。

因此,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印刷技术继续创新,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我们可以期待更具创意、精美的印刷品涌现出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引言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为传播知识、促进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印刷技术的起源、印刷术的演进,以及印刷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印刷技术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印刷技术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纸张和活字印刷技术的结合,形成了最早的印刷术。

据记载,刻木版印刷被广泛运用于印制经典著作,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探索改进印刷技术,如活字印刷和铜版印刷的兴起,使得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印刷术的演进1. 木版印刷的兴起木版印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印刷技术之一。

通过将文字和图形刻在木板上,再加上墨水,可以反复印刷相同的内容。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印刷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书写的传播和保存。

2. 活字印刷的出现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重要革新。

在唐代,印刷师白九思发明了一套活字印刷技术,将文字和图案刻在小而可移动的金属或木质印刷单元上。

这不仅提高了印刷速度,还使得对版式和排版的调整更加灵活。

3. 铜版印刷的革新铜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又一项重要发展。

明代末年,徐讷发明了铜版印刷技术,用铜质材料刻字,并采用活字印刷机进行印刷。

这项技术的出现减轻了印刷过程中的人工劳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

三、印刷术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 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制速度大大加快,文字和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到各类书籍和文化信息,从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学术发展和文化繁荣。

2. 影响文化的统一和语言的标准化印刷术的普及促使文化的统一和语言的标准化。

通过印刷,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使用相同的文字和语言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融合。

3. 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印刷术的引入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印刷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也促进了纸张和印刷工艺的创新,为纸张产业和印刷工艺带来了繁荣。

印刷术的介绍

印刷术的介绍

印刷术的介绍
印刷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出版、商业和工业领域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特定的机器和工艺,将文字、图像和图形印刷到纸张、布料、金属和塑料等材料上,以便用于制作书籍、杂志、报纸、海报、广告等各种印刷品。

印刷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5年的中国汉朝,当时的发明家比干利用木制印刷板印制了一本《周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15世纪,德国的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彻底改变了书籍制作的方式,并为文艺复兴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现代印刷术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工艺,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数码印刷。

平版印刷通常用于制作海报、包装和一些印刷品;凸版印刷常用于制作名片、信封和贺卡;凹版印刷则适合制作高品质的书籍和杂志;而数码印刷则是一种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印刷方式,常用于小批量印刷和个性化定制。

印刷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印刷品,也为出版业、广告业和商业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同时,印刷术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工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要求。

- 1 -。

印刷术的演变过程

印刷术的演变过程

印刷术的演变过程印刷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最早的手工雕版印刷到现代的数字印刷技术,印刷术不仅为人类传播知识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手工雕版印刷印刷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手工雕版印刷。

在大约公元前1040年,中国北方的商代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印章和印泥对文书进行标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可以将文字刻在硬质的木块上,然后涂上墨水,再将木块按压在纸上,就可以复制出相同的文字。

这就是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到了公元11世纪,中国的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出现了。

活字印刷术是由中国的毕昇发明的,他将文字刻在铜质的小块上,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重新组合这些小块来印刷不同的文字。

这种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文字复制的准确性。

三、印刷术传入欧洲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印刷术逐渐传入了欧洲。

公元15世纪,德国的古腾堡发明了可移动的金属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术发展的重大突破。

他使用铅质的字母模型,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单词和句子,然后涂上墨水,再将纸张压在上面,就可以印刷出书籍和传单。

古腾堡的发明使得印刷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四、印刷机的发明19世纪末,德国的奥古斯特·霍普金斯发明了旋转印刷机,这是印刷术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

旋转印刷机可以同时印刷多个页面,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效率。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报纸、杂志等大量印刷品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

五、数字印刷技术的崛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末,数字印刷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数字印刷技术利用计算机控制打印机输出图像和文字,不再需要制版和印刷版工艺,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和生产周期。

数字印刷技术的普及使得个性化印刷成为可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定制印刷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印刷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印刷工艺的发展始末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们开始广泛讨论数字技术给传统印刷带来的中击和影响。

笔者认为,印刷业是朝阳产业,传统印刷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会消失。

这是因为有文字就会有印刷,文化传承和文化享受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印刷;尽管数字产品能部分替代传统印品,但在商品包装领域.传统印刷仍无可取代。

对于从业人士深感忧虑的数字化进程.笔者认为曰益发达的数字印刷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不可能在短期内就使整个行业更新换代,成熟的传统印刷还能再继续施展魅力数十年。

而探索多种印刷工艺的发展始末有助于我们了解与继承祖先的智慧与贡献,鼓舞土气,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业内探讨,文中若有错误之处.望能赐教。

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目前习惯称为木刻水印”)是较为原始的印刷方式,普遍认为其发明在唐初或更早的时候。

雕版印刷将文字雕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刷墨拓印,这种方法比用竹片书写的简策”和手抄本书要先进复制与传播速度更快。

但如呆要利用该法印刷一套页数繁多的书,仍然少则几年.多~I]20多年.因此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雕版印刷也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在活字印刷发明以后,雕版印刷逐渐衰落。

而由雕版印刷发展而来的雕版彩色版画套印术因其特别适用于国画的复制.复印后色彩逼真,堪比真品,至今仍为我国人民所喜爱,并享有世界声誉。

凸版(铅)印刷此处所说的凸版印刷主要指利用铝活字、压纸型浇铅板等方法进行的印刷工艺为与现在常说的凸版印刷相区别,在此称之为凸版(铅)印刷。

凸版(铅)印刷起源于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可由泥(陶)、木、铜,锡、铅等材质制成。

泥(陶)活字、木活字等只适用于短版活件的印刷再版时需要重新排版.费时费工。

1440~1448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1807年传入中国。

这种印刷工艺通过压纸型、浇铅版等方法,铅版可以复制多块纸型也可保留,从而能够满足长版活件和再版活件的生产需求。

凸版(铅)印刷曾经风靡一时,但由于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因素.致力于淘汰铅与火目前已经几乎销声匿迹石版印刷石版EO~,J于1796年由欧洲人塞纳菲尔德发明。

塞纳菲尔德有一次用油墨在石板上记录账目后发现即使用硝酸清洗,墨迹仍旧非常牢固而石板经硝酸腐蚀后,字迹处反而凸起可以用于印刷,而且这种制作方法比铜版、木版的制作都要方便很多.石版印刷术由此诞生。

由此可知,石版印刷最初为石凸版印刷。

在日后的实践中,塞纳菲尔德发现石版具有多孔性、感脂性及亲水性。

经过苦心研究,他先用脂肪酸油墨在磨光的石版面上书写.然后用硝酸阿拉伯树胶溶剂涂在整块石版上等其干燥后再用水清洗.石印版就制成了j印刷时则以微量水分润湿版面.再辊上油墨即可,这就是平版直接印刷的雏形。

清朝道光年间(约1832年),石版印刷传入我国.最开始是单色,后来发展为彩色印刷。

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在使用彩色石印印刷手帕等,特别是采用珂罗版石印复制的国画,阶调非常细腻还曾荣获莱比锡印刷大奖目前仍有少数古籍出版社保留。

不过,石版体积重印刷速度慢,在平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后,石版印刷日趋衰落,最终被淘汰。

平版印刷平版印刷始于石版印刷,但其使用的是与石版性质完全不同的金属版。

1905年美国人威廉·罗培尔发明了间接平版印刷,即目前世界广泛使用的利用金属平印版、橡皮布转印的平版胶印。

我国引进平版印刷的时间也很早。

1911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引进德国的胶印机1915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美国海立司胶印机,又于1921年引进英国乔治门双色胶印机其后,其他印刷厂也争相购置胶印机。

这些胶印机的引进大大推进了我国平版印刷的前进步伐。

由于平版印刷的产品非常精致艳丽,适应性强,既能印刷书刊报纸、精美书画,也能印刷商品包装等,印版制作又比铅版、石版方便,费用更低,若采用轮转印刷,生产速度更高.所以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在应用过程中又得到了不断革新如制版从手工翻糨纸版发展到照相蛋白版、PVA平凹版、Ps版、CTP版,印刷机从手工摆纸发展到自动接纸轮转印刷速度从低速43转/分钟发展到高速250转/分钟从单色发展到多色,这些进步促使平版印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平版印刷已经成为我国印刷业的主力军”,现在国内有10};5-余家平版印刷企业,这是其他印刷方式无法匹敌的。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升,内需旺盛商品包装印刷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对既适应于书刊印刷又适应于包装印刷的平版印刷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虽然数字印刷正在兴起但在数十年内,对平版印刷的影响不会很大平版印刷仍将迎来一段平稳增长的发展期凹版印刷452年,雕刻铜版印刷术在意大利诞生,凹版印刷由此演变而来。

20世纪初.凹版印刷传入中国,但进展较为缓慢。

直到大跃进”后,上海市印刷~厂成A,m版印刷车间,《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开包装装潢印刷·印刷技术。

开始采用凹版印刷我国的凹版印刷这才开始有些起色。

不过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还只拥有较少数量的凹版印刷机。

改革开放给凹版印刷带来了发展机遇,1982年,无锡国泰彩印有限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意大利赛鲁迪凹版印刷机,人们开始发现凹版印刷在包装塑料薄膜印刷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他企业争相引进先后从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引进了超过400台凹版印刷机。

目前,凹版印刷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印刷方式,总体来说,凹版印刷的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以下3个因素:①小凹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②运城制版有限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凹版质量、价格、运输等多个方面适应了凹版印刷企业的需求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凹版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陕西北人、中山松德等一批设备供应商生产的凹版印刷机性价比高更适合我国凹版印刷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凹版印刷获得了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利条件。

凹版印刷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面临着以下主要的问题:首先是其印版制造相对其他印刷工艺更为复杂且版辊重、操作不便其次是随着行业整体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一些凹版印刷企业目前也在使用无苯油墨,但生产速度的降低、油墨成本的增加,都会削弱凹版印刷工艺的市场竞争力。

从目前国内凹版印刷市场的形势来看,国产凹版印刷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均已开始涉足卫星式柔印机的生产制造大型制版企业也开始提供柔性版制版业务,规模较大的凹版印刷企业中有6O%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柔印工艺.柔印工艺的发展对凹版印刷工艺产生了一定的中击凹版印刷工艺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下降。

从北美、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凹版印刷岌岌可危,有被迫让位的危险。

凸版印刷过去人们谈到的凸版印刷,指的是铅版凸印(或称铅印)。

虽然铅版凸印业已式微但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兴起,使得属于凸版印刷范畴的树脂版得到了飞速发展。

这里谈到的凸版印刷指的就是树脂版印刷。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形势大为好转,大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商品猛增,超市售货的新型商业形式开始出现商品标签印刷开始起步。

由于不干胶标签印刷的设备投资少、见效快,又适应当时民营企业小批量印刷的需求,树脂版凸版印刷最早在广东落地生根” 并很快在沿海城市发展起来。

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干胶标签印刷仍以凸版印刷为主。

不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干胶标签般都不采用凸版印刷,而是采用柔性版印刷。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民营企业刚刚起步,资金不足不可能有太大的印刷业务量,而凸版印刷正好迎合了市场的这一需求,因此获得了发展机遇。

但如果今后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印刷业务由短单变成长单凸版印刷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影响。

柔性版印刷柔性版印刷早期称为“苯胺印刷”,世界公认的第台苯胺印刷机是1905年在英国诞生的。

由于苯胺是煤焦油的衍生物属于有害物质,因此在1952年美国包装学会的学术讨论会上把苯胺印刷改称为柔性版印刷.并被世界各国接受。

我国的柔性版印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最初使用的是结构非常简单的层架式柔印机。

由于其制版速度快,小面积的柔性版制版费用比凹版滚筒的价格更低,且装版印刷操作更加方便,适合较为简单、交货周期短和短单活件因此受到市场欢迎并得到发展。

2O世纪8O年代初期.我国又从德国、意大利引进10台高档宽幅卫星式柔印机.由于操作技术不成熟.承印物、油墨配套器材跟不上,而且设备安装的是金属网开机不顺利,印品质量难以提高。

同时,由于层架式柔纹辊,不能印刷1D0线/英寸以上的网目调图像,所以印机也只能印刷一般产品所以给人们留下印品质量不佳”的印象以致柔性版印刷在国内徘徊了10多年一直裹足不前,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在这之后,相关企业的领导出国考察时,亲眼目睹了国外柔性版印刷应用发展的状况,对其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估。

大约在1995年左右,柔性版印刷渐渐复苏我国包装印刷企业先后引进了300多台机组式柔印机、约30台卫星式柔印机.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也奋起直追,国产机组式柔印机应运而生最多时有10多家设备供应商在研制生产柔印设备。

2007年,航天华阳又成功制造了能批量投产的卫星式柔印机。

在这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最近几年我国每年销售的柔印机已经超过100多台。

目前采用柔性版印刷的产品主要有笔记本、餐巾纸编织袋信封信纸等。

瓦楞纸箱也是采用柔性版印刷较多的领域,约有80%的瓦楞纸箱采用柔性版印刷.涉及的瓦楞纸箱企业据称有近2万家。

因此我国的柔性版印刷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由于商品包装印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且柔性版印刷几乎能适应所有的承印物因此未来柔性版印刷的市场份额非但不会减。

网版印刷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基本没有独立的网版印刷厂,现今的网版印刷是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由纺织染布行业衍生而来。

由于适应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版印刷在1995~2005年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版印刷产品分布在电子、纺织、广告包装、标牌,建材、工艺美术等几大产业中,近几年还扩展到书籍封面上。

目前我国有10万余家网版印刷企业国产化产业链已经形成。

网版印刷具有其他印刷工艺不能替代的特点:墨层厚,有凹凸感,适应性强。

但墨层厚也意味着干燥,19 印刷速度低,因此其推广也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的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

数字印刷本文所指的数字印刷是指无需制版而将处理好的数字图像、文字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1993年,第一台数字印刷机问世.不少人预言传统印刷将要被淘汰。

但过了几年数字印刷的发展情况不如预期,人们才开始改变思路,认识到数字印刷无疑是发展潮流的确能够对传统印刷产生巨大影响但新生事物在萌发状态需要培育提高才能巩固发展.数字印刷虽然先进,但目前主要适用于按需印刷以及防伪监控,而且设备价格昂贵,印刷幅宽目前大多在400mm以下,印刷速度较慢这些都是数字印刷仍须努力攻克的难题。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在我国,数字印刷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截至2010年7月,我国单张纸高端彩色数码印刷机的装机量已有455台,目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