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染色基本知识
染色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遗传规律、疾病发生机制以及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面试题目将围绕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变异等方面展开,旨在考察应试者对染色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染色体结构1.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过程。
- 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与区别。
2. 染色体的组成:- 描述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DNA、蛋白质等。
- 解释DNA和蛋白质在染色体中的作用。
3. 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阐述贝克等人在1977年提出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 分析该模型中染色质丝、核小体、螺线管体和超级螺线体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三、染色体的功能1. 遗传信息的传递:- 解释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 分析染色体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2.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描述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及其与细胞分裂周期的关系。
- 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对生物的影响。
3. 染色体的应用:- 举例说明染色体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讨论染色体研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意义。
四、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结构变异:- 列举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机制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 染色体数目变异:- 描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如非整倍体、多倍体等。
- 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机制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 解释染色体变异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定律、摩尔根定律等。
-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五、染色体研究的方法1. 显微镜技术:- 介绍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显微镜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
- 分析不同显微镜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纺织染色初级工题库(含答案资料)

一、选择题1. 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哪三类?A. 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B. 矿物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C. 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生物纤维D. 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答案:A2. 活性染料适用于哪种纤维的染色?A. 棉、麻B. 羊毛、蚕丝C. 涤纶、锦纶D. 腈纶、氨纶答案:A3. 染色工艺中,漂白工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纤维的吸色性B. 增强纤维的强度C. 消除纤维上的杂质D. 改善纤维的柔软性答案:C4. 染色过程中,色点的产生原因是?A. 化料不均匀B. 染料分散性不好C. 后处理不彻底D. 以上都是答案:D5. 染料拼色属于何种混色?A. 加法混色B. 减法混色C. 乘法混色D. 除法混色答案:B二、判断题1. 纺织纤维的染色过程包括前处理、染色、后处理三个阶段。
()答案:√2. 活性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强,不易褪色。
()答案:√3. 染色过程中,色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化料不均匀所致。
()答案:√4. 染料拼色时,染料个数越多,颜色越丰富。
()答案:×(拼色时染料个数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三只)5. 染色过程中,漂白工艺可以消除纤维上的杂质,提高纤维的吸色性。
()答案:√三、填空题1. 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2. 活性染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染色。
答案:棉、麻、丝3. 染色过程中,漂白工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除纤维上的杂质、提高纤维的吸色性、改善纤维的柔软性4. 染料拼色时,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选择同一应用类型的染料进行拼色、选择性能相同或相近的染料拼色、拼色时染料个数越少越好、掌握好补色和余色原理,严格控制色光四、简答题1. 简述纺织纤维染色的工艺流程。
纺织品染色印花试题整理

名词解释1, 染色饱和值:在一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后,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再随染液中的染料浓度增加而增加,此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称为染色饱和值。
2, 染色亲和力: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
3, 上染量:每一克的纤维含有多少毫克的染料。
4, 得色量:单位重量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程度5, 染料加入量:染料的质量跟布重的百分比。
6,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7, 等电点:当溶液的PH值达到某一值时,羊毛纤维中电离的氨基和竣基数量相等,此时纤维大分子上的正负离子数目相等,处于等电状态,纤维呈电性中和,这时的PH值称为该纤维的等电点8, 配伍性:不同颜色染料配色时能否得到稳定颜色的性质、配伍性用数值来表示称为配伍值。
二、选择题9,下列纤维中吸湿性最差的是(D)A棉B锦纶C月青纶D涤纶10,下列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的是(A) A棉B锦纶C月青纶D涤纶11,上染过程的几个阶段中,速控步是(C)A溶解B吸附C扩散D固着12,强酸性染料染羊毛的吸附等温线符合(C)A能斯特型B弗莱因德利胥型C郎格繆尔型13,分散染料染锦纶的吸附等温线符合(A)A,能斯特型B弗莱因德利胥型C郎格繆尔型14, 阳离子染料染月青纶的吸附等温线符合(C)A能斯特型B弗莱因德利胥型C郎格繆尔型15, 阳离子染料主要是通过(A)固着在月青纶纤维上。
A离子键B共价键C氢键D范德华力16, 活性染料轧染烘干过程中,烘干方式排列的先后顺序是(D)A烘筒、热风、红外B热风、烘筒、红外C红外、烘筒、热风D红外、热风、烘筒17, 活性染料主要是通过(B)固着在纤维素纤维上。
A离子键B共价键C氢键D范德华力18,强酸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主要是通过(A)固着在羊毛纤维上A离子键B共价键C氢键D范德华力19.分散染料主要通过哪种形式上染到涤纶织物上?A 染料颗粒B 染料聚集体c 单分子染料D 胶束中的染料 20,耐水洗牢度的等级共分 A )级(21, 耐日晒牢度的等级共分(C )级 22, 下来染料中反应性最强的染料是(B )AK 型 BX 型 CM 型 DKN 型23, 国产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的型号为(A )AX 型BK 型 CM 型 DKN 型 24, X 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键合的机理是(B )A 亲核加成反应B 亲核取代反应C 亲电取代反应D 亲电加成反应25, KN 型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键合的机理是(B )A 亲核取代反应B 亲核加成反应C 亲电取代反应D 亲电加成反应26,活性染料印花常用的糊 料是(c ) A 淀粉B 乳化糊C 海藻酸钠D 黄糊精27. 涂料印花常用的糊料为(b )A 淀粉B 乳化糊C 海藻酸钠D 黄糊精 三、多选题28. 染料在染液中的存在形式包括(ABCD )A 溶解B 聚集C 分散D 电离29. M 型活性染料的两个活性基是指(BD )A 二氯均三嗪型活B 一氯均三嗪型活C 一氟均三嗪型活D 卩一乙烯飒硫酸脂30, 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主要是通过(CD )固着在羊毛纤维上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范德华力31、分散染料主要是通过(CD )固着在涤纶纤维上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范德华力32,酸性染料主要是通过(ACD )固着在羊毛纤维上A 离子键B 共价键C 氢键D 范德华力33,锦纶纤维染色常用染料包括(BD )A 活性染料B 酸性染料C 阳离子染料D 分散染料印花C 拔染印花35,染色方法按纺织品形态厨則陆花 为(A 织物染色B 纱线染色C 散纤维染龟嘶Q £卩 花方法按设备不同分为(ABC A 滚筒印初賊擁鱼 花 C 转移印花 )四、填空题37、分散染料在涤纶内部的扩散|畅巔花 “自由体积模型”)。
染整基础知识

染 整 基 础 知 识第一章 漂染基础知识一、 织物及只要化学结构性能 1、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2、常用纺织物及主要化学性能1) 棉织物 棉织物耐碱不耐酸,强酸(如H 2SO 4)会引起织物损伤强力下降,而使织物失去使用价值。
2) 涤纶织物涤纶织物耐酸不耐碱,当强碱(如NaOH )浓度浓度较大且在一定的温度·时间作用下,碱液会侵蚀涤纶,使涤纶溶解。
3) 涤棉织物(T/C ) 是棉的涤的混纺织物。
二、 染化剂及其性能 1、酸和碱1)酸是溶于水中会带有或轻或重的酸味,常见的酸有:硫酸、冰醋酸、草酸等。
2)碱是带有涩味及手感滑腻,常见的碱有:烧碱、纯碱、小苏打、磷酸二钠、硅酸钠等。
3)PH 值与酸碱强弱的关系 ①PH 值分1~14PH 值小—酸性强 PH 值大—碱性强 PH 值=7—中性②PH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H=7 →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③酸遇碱会产生中和,生成非酸非碱的盐和水如2NaOH+H 2SO 4=Na 2SO 4+H 2O (烧碱) (元明粉)2、氧化剂和还原剂1) 常见的氧化剂:如双氧水、次氯酸钠 2) 常见的还原剂:如保险粉、亚硫酸钠3、常见助剂及其作用1) 渗透剂:减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纤维易被润湿渗透2) 洗涤剂:起洗涤作用,使织物上的污物易于去除,长做煮漂助剂3) 烧碱(NaOH ):强碱,作棉布煮练剂,亦可作剥色助剂,用后应用酸中和方可洗清 4) 纯碱(碳酸钠Na 2SiO 3):作软水剂,T/C 织物煮练助剂及活性染料固色剂 5)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 3):可作活性染料固色剂 6) 磷酸三钠:Na 3PO 4起软水作用 7) 六编磷酸钠:起软水作用8) 硅酸钠(Na 2SO 4):作棉布煮练助剂,亦可作双氧水漂白的稳定剂 9) 双氧水(H 2O 2):漂白剂,对织物起漂白作用,也可作脱氧剂10)亚硫酸钠(Na 2S 2O 3):作棉织物煮练助剂,防止棉织物脆损,亦可作残氧中和剂及去氯剂 11)硫化钠(Na 2S ):硫化染料染色助剂,使硫化燃料充分还原溶解 12)次氯酸钠(NaClO ):作漂白剂,亦可剥色及洗缸13)食盐(NaCl )或元明粉(Na 2SO 4):作直接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的促染剂,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植物纤维 如棉麻等动物纤维 如羊毛、蚕丝等人造纤维 如粘胶合成纤维 如涤纶、锦纶、晴纶、维纶、丙纶等14)保险粉(NaS2O4):强还原剂,起剥色及还原清洗作用15)分散剂(或扩散剂):作分散燃料染色助剂,使分散染料均匀分散在染液中保证染液的稳定性16)冰醋酸(HAC):作分散染料染色助剂调节PH值,作碱的中和剂17)硫酸铵[(NH4)2SO4]:作分散染料的抗碱剂,亦可起跳级PH值作用18)匀染剂:能使染料均匀上染,达到匀染效果19)草酸:可洗除织物上的锈斑20)固色剂:(固色剂Y或M)使直接染料牢固着在纤维上,从而提高染色牢度21)柔软剂:与纤维结合或吸附在纤维表面,起润湿作用,改善织物的手感22)平平加O:作直接,活性染料匀染剂23)光油灵:清除纤维上的油污24)膨化剂:使纤维膨化,有利于料渗透到纤维的内部25)修补剂:使纤维吸色均匀,有利于匀染26)增白剂:提高漂白布的白度27)消泡剂:减少或去除溶液的泡沫28)大苏打:作接脱氧剂,除残氧29)太古油:作硫化染料染色渗透剂,渗透力强可使硫化黑,布马黑,手感柔软30)尿素:增溶剂,亦可作硫化染料防脆剂三、染色的基础知识1、什么称为染色?染色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1)染色:是指染料从染液面转移到纤维上,使纤维染上颜色的过程。
染色试题及答案

染色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在细胞分裂时会高度凝聚形成染色体。
2. DNA染色的原理是什么?DNA染色的原理是基于DNA分子与某些染料(如甲基绿、吡咯蓝等)的亲和力,这些染料能够与DNA分子结合,使其呈现特定的颜色。
3. 简述染色体的染色过程。
染色体的染色过程包括固定、水解、染色、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细胞需要被固定以保持其形态;然后通过水解去除细胞膜和部分蛋白质,使染色体暴露;接着使用特定的染料进行染色;染色后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染料;最后干燥以便于观察。
4. 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何区别?染色质是细胞核中未凝聚的DNA-蛋白质复合物,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凝聚形成的结构。
5. 染色质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染色质的染色方法包括Feulgen反应、DAPI染色、Giemsa染色等。
6. 染色体的染色方法有哪些?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包括Giemsa染色、R-banding、G-banding、C-banding等。
7. 什么是Giemsa染色?Giemsa染色是一种用于染色体和细胞核染色的技术,它能够使染色体的某些区域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有助于染色体的识别和分析。
8. 染色体的R-banding和G-banding有何不同?R-banding和G-banding都是染色体的染色技术,但它们显示的染色体带纹模式不同。
R-banding显示的是染色体的暗带,而G-banding显示的是染色体的亮带。
9. 染色体的C-banding是什么?C-banding是一种染色体染色技术,它能够突出显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有助于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10. 染色质的染色对细胞有什么影响?染色质的染色通常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这可能会对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染色条件,以减少对细胞的影响。
答案:1.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染色基础知识

染色基础知识一、染色理论概述把纤维浸入一定温度下的染料水溶液中,染料就从水相向纤维中移动,此时水中的染料量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达到平衡状态。
水中减少的染料,就是向纤维上移动的染料。
在任意时间取出纤维,即使绞拧,染料也仍留在纤维中,并不能简单地使染料完全脱离纤维,这种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就称为染色。
若把海绵浸入染液中,染料溶液也能进入海绵内部,可是即使时间长,染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化,将海绵取出绞拧时,染料和水同时又从海绵内挤出来,所以说海绵并未被染色。
(一)染色基本过程按照现代的染色理论的观点,染料之所以能够上染纤维,并在纤维织物上具有一定牢度,是因为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引力的缘故,各类染料的染色原理和染色工艺,因染料和纤维各自的特性而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其染色过程而言,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吸附当纤维投入染浴以后,染料先扩散到纤维表面,然后渐渐地由溶液转移到纤维表面,这个过程称为吸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逐渐增加,而溶液中的染料浓度却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
吸附的逆过程为解吸,在上染过程中吸附和解吸是同时存在的。
2.扩散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直到纤维各部分的染料浓度趋向一致。
由于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浓度大于纤维内部的染料浓度,促使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
此时,染料的扩散破坏了最初建立的吸附平衡,溶液中的染料又会不断地吸附到纤维表面,吸附和解吸再次达到平衡。
3.固着是染料与纤维结合的过程,随染料和纤维不同,其结合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述三个阶段在染色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
只是在染色的某一段时间某个过程占优势而已。
(二)染料在纤维内的固着方式染料在纤维内固着,可认为是染料保持在纤维上的过程。
不同的染料与不同的纤维,它们之间固着的原理也不同,一般来说,染料被固着在纤维上存在着两种类型。
1.纯粹化学性固色指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
高考生物试题中有关染色剂使用的考查

高考生物试题中有关染色剂使用的考查一染色剂的应用1 DNA和RNA的染色鉴定甲基绿和吡罗红是混合染色剂。
甲基绿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或亮绿色粉末。
溶于水,显蓝绿色。
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戊醇。
吡咯在盐酸作用下聚合成为吡咯红,可与 RNA 结合呈现红色。
这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注意: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② 2种染色剂要混合使用,而且要现配现用。
2 健那绿染液与线粒体的观察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 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 碱性染料与染色体的观察生物实验中所用的染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两大类。
人工染料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的性质,又分成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其碱性、酸性和中性是由染料中有色部分的性质所决定的。
若染料的有色部分为阴离子,即为“酸性”染料;若染料的有色部分为阳离子,则称为“碱性”染料;若染料的阴、阳离子均有颜色,则称为“中性”染料。
染色体(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紫色,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红色。
二者染色时间都不可过长。
l %~ 2 %龙胆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
龙胆紫溶液的配制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
染色中使用的龙胆紫溶液略呈酸性,l%醋酸洋红本身也是酸性,同样具有碱性的助色基团。
初中数学重点梳理:染色问题

染色问题知识定位染色是分类的直观表现,在数学竞赛中有大批以染色面目出现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知识点少,逻辑性强,技巧性强,其内部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同时,染色作为一种解题手段也在数学竞赛中广泛使用。
将问题中的对象适当进行染色,有利于我们观察、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像国际象棋的棋盘那样,我们可以把被研究的对象染上不同的颜色,许多隐藏的关系会变得明了,再通过对染色图形的处理达到对原问题的解决,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染色法。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1.染色问题解答染色问题,并不需要具备更多的数学知识,只需要具有缜密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纵观各种染色试题,它与我们经常使用的数学方法紧密联系。
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方法:奇偶分析、归纳法、反证法、抽屉原理、构造法、组合计数等。
常见的染色方式有:点染色、线段染色、小方格染色和对区域染色。
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用任意的方式将平面上的每一点染上黑色或白色(称为二染色).求证:一定存在长为1的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同色。
【答案】在平面上任作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设三个顶点为A,B,C,由于平面上的每点只着黑、白两色之一,根据抽屉原理,A,B,C三点中必有两点同色,以这两同色点为端点的线段长度恰为1.【解析】在平面上任画一条长为1的线段,如图,若A,B两点同色,则结论已成立.若A,B 两点不同色,为确定起见不妨设A为黑色,B为白色,以AB为边作正三角形ABC,则AB=BC=CA=1.这时C点要么是黑点,要么是白点.若C为黑点,则AC为两个端点同色的长为1的线段.若C为白点,则BC为两个端点同色的长为1的线段.上述分析过程,其实已完成了证明过程,不过思路一旦找出,出现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顶点A,B,C三点的构想是个关键,为此可得出如下简化的证明.【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对平面上的点黑白二染色后,一定存在三顶点同色的直角三角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对平面上的点黑白二染色,根据例1的结论,存在边长为a(a>0)的线段AB,它的两个端点同色(不妨设A,B同黑).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如果D,O,C中有一个黑点,则该点与A,B构成三顶点同黑色的直角三角形.如果D,O,C全白色,则△DOC就是三顶点全为白色的直角三角形.因此,二染色平面上一定存在顶点同色的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用任意的方式,对平面上的每个点染黑色或白色,求证:一定存在一个边长为1或3的正三角形,它的三个顶点同色.【答案】见解析【解析】若存在边长为1且顶点同色的正三角形,则问题得证.若不存在边长为1且顶点同色的正三角形,则一定存在长为1的线段AB ,两端点A ,B 异色.以AB =1为底作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ABC ,则C 与A 或B 总有一对是异色的.不妨设长为2的线段AC 两端点异色(见图(a )).取AC 的中点O ,则O 必与A ,C 之一同色(见图(b )),不妨设O 与A 同色.由于不存在边长为1的同色顶点的正三角形,所以以AO 为一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另外的顶点D 和E 必与A 异色.此时,△ECD 就是一个边长为3的顶点同色的正三角形.评注 事实上,当将平面分成宽度为23的水平带状区域,且每个区域含下沿直线,不含上沿直线,使相邻的带状区域染上不同颜色,对这样的平面二染色,任意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均不同色,但存在边长为3的三顶点同色的三角形.由例3可得更一般的结论:平面上点二染色后,要么存在边长为a (a >0)三顶点同色的正三角形,要么存在边长为3 a 三顶点同色的正三角形.【知识点】染色问题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连接圆周上9个不同点的36条线段染成红色或蓝色,假设9点中每3点所确定的三角形都至少含有一条红色边.证明有4点,其中每两点的连线都是红色.【答案】见解析【解析】设9个点依次为v1,v2,…,v9,首先证明必存在一点,设为v1,从v 1出发的红色线段不是5条.事实上,若不然,如果都是5条,则共有红色线段295不是整数,矛盾.若从v1出发的红色线段至少有6条,设v1v2,v1v3,v1v4,v1v5,v1v6,v 1v7均为红色,则由第26讲例8评注可知,连结v2,v3,v4,v5,v6,v7的线段中必有同色三角形.由题意知它只能为红色三角形,设为v2v3v4,则v1,v 2,v3,v4四点中两两皆连红线.若从v1出发的红色线段至多4条,则v1出发的蓝色线段至少有4条,设为v 1v2,v1v3,v1v4,v1v5,则v2,v3,v4,v54点必然两两连红线.否则,例如若v2v3是蓝色的,则△v1v2v3是蓝色三角形,与题设至少有一边为红色矛盾.以上各例中,染色都是作为问题条件给出的,有时,染色方法也作为一种分类手段,因此,用形象直观地染色进行分类,也就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解题方法.【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某桥牌俱乐部约定,四个人在一起打牌,同一方的两个人必须都曾合作过,或都不曾合作过.试证:只要有五个人,就一定能凑齐四个人,按照约定在一起打牌.【答案】见解析【解析】本题证明采用构造一个涂色模型,使它与原问题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模型中的问题证明了,那么原问题也相应地证明了.证明五个人对应为空间五个点,如两个人合作过,那么对应两点连结红色线段,如两人不曾合作过,那么对应两点连结蓝色线段.因此原问题等价于证明涂色模型:空间五个点(无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两两连线,涂上红色或蓝色之一.证明必存在两条无公共端点的同色线段.设五个点为A1,A2,A3,A4,A5,不失一般性,不妨设A1A2为红色.观察△A3A4A5三条边的颜色.(1)如果△A3A4A5中有一条边为红色,设为A3A4,那么A1A2与A3A4是满足条件的两条线段;(2)如果△A3A4A5的三条边均为蓝色,此时如A1A3,A1A4,A1A5与A2A3,A2A4,A2A5中如果有一条蓝色线段,那么问题就获证.如以A1A3是蓝色线段为例,那么A1A3与A4A5是满足条件的两条线段.反之,如果此时六条线段均为红色,如取A1A3与A2A4就是满足条件的两条线段.由于无公共端点的同色线段存在,证得原命题成立.【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阶段测验【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把平面划分成形为全等正六边形的房间,并按如下办法开门:若三面墙汇聚于一点,那么在其中两面墙上各开一个门,而第三面墙不开门.证明:不论沿多么曲折的路线走回原来的房间,所穿过的门的个数一定是偶数.【答案】见解析【解析】为方便起见,我们把有公共门的两个房间叫做相邻的.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涂平面上的这些房间,使相邻的房间的颜色不同(如图).注意,从某种颜色的房间走到同种颜色的房间,必须经过另一种颜色的房间.显然,从任一房间走到同种颜色的房间,必定经过偶数个门.这样,利用图形和不同的颜色就可以解出这道题.【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课后两周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有一个2003⨯2003的棋盘和任意多个l⨯2及1⨯3的矩形纸片,规定l⨯2的纸片只能沿着棋盘的格线水平地放置,而1⨯3的纸片只能沿着棋盘的格线铅直地放置. 请问是否可依上述规定取用一些纸片不重叠地盖满整个棋盘?【答案】不可以【解析】先将棋盘的每一行黑白交错涂色,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依次为黑色,白色,黑色,….经过这样涂色后,开始时棋盘的黑白方格数之差为2003个.沿着棋盘的格线水平地放置1⨯2的纸片,每放上一个l⨯2的纸片,就能盖住黑白方格各一个,所以这个操作并不会改变黑白方格数之差;而每一个1⨯3的矩形纸片沿着棋盘的格线铅直地放置,所覆盖的三个方格都是同一颜色,所以每放置一片l⨯3的矩形纸片,棋盘的黑白方格数之差就增加3个或减少3个.因为2003不是3的倍数,所以,依题述规定取用一些1⨯2及l⨯3的矩形纸片是不可能不重叠地盖满整个棋盘的.【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课后一个月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证明:如图,用15块4×1的矩形瓷砖与1块2×2的方形瓷砖,不能覆盖8×8的正方形地面(瓷砖不许断开!).【答案】见解析【解析】本例题有多种证法.一个共同点是:“不能覆盖”的证明,通常借助于反证法.证法1将8×8的正方形地面的小方格,用黑、白色涂之,染色法如图.于是,每一块4×1瓷砖,不论怎样辅设,都恰好盖住两个白格两个黑格.15块4×1瓷砖共盖住30个白格和30个黑格.一块2×2瓷砖,无论怎么放,总是盖住“三白一黑”或“三黑一白”,即只能盖住奇数个白格和奇数个黑格.而盘中的黑白格总数相等(全为32个).所以用15块4×1砖与1块2×2砖不能完全覆盖8×8地面.证法2将8×8的正方形地面的小方格.用代号为1,2,3,4的四种颜色涂之,染色法如(a).这时,4×1砖每次总能盖住1,2,3,4四色;而2×2砖不论放何处,总是不能同时盖住1,2,3,4四色.故是不可能的.证法3同样用四色涂之,涂法如(b).用反证法,设4×1砖横着盖住i 色的有x i 块,竖着盖住的有y 块.2×2砖盖住阴影格处(不妨假定,余仿此).假定能够盖住.那么有:⎩⎨⎧=+=+,144,16421y x y x 相减得4(x 1-x 2)=2.因为x 1与x 2均为整数,这是不可能的.【知识点】染色问题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1)用1×1,2×2,3×3三种型号的正方形地板砖铺设23×23的正方形地面,请你设计一种辅设方案,使得1×1的地板砖只用一块.(2)请你证明:只用2×2,3×3两种型号的地板砖,无论如何铺设都不能铺满23×23的正方形地面而不留空隙.【答案】见解析【解析】(1)首先用12块地板砖与6块地板砖能铺成的长方形地面, 再利用4个的板块,恰用1块地板砖,可以铺满的正方形地面. (2)我们将的大正方形分成23行23列共计529个的小方格,再将第1行,第4行,第7行,第10行,第13行,第16行,第19行,第22行这八行染红色,其余的15行都染白色,任意或的小正方块无论怎样放置(边线与大正方形格线重合),每块或的正方块都将盖住偶数块的白色小方格.假设用及的正方形地板砖可以铺满后正方形地面,则它们盖住的白色的小方格总数为偶数个.然而地面染色后共有(奇数)个的白色小方格,矛盾.所以,只用,两种型号地板砖无论如何铺设,都不能铺满的正方形地面而不留空隙.【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对A,B,C,D,E,F,G七个区域分别用红、黄、绿、蓝、白五种颜色中的某一种来着色,规定相邻的区域着不同的颜色.那么有种不同的着色方法.【答案】2880【解析】对这五个区域,我们分五步依次给予着色:(1)区域A共有5种着色方式;(2)区域B因不能与区域A同色,故共有4种着色方式;(3)区域C因不能与区域B同色,故共有4种着色方式;(4)区域D因不能与区域A,B,C同色,故共有2种着色方式;(5)区域E因不能与区域A,D同色,故共有3种着色方式.(6)区域F因不能与区域D,E同色,故共有3种着色方式.(7)区域G因不能与区域A,E,F同色,故共有2种着色方式.于是,根据乘法原理共有种不同的着色方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880.【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一块2×2的方格由4个1×1的方格构成,每个小方格被涂上红、绿两种颜色之一.如果要求绿色小方格的上方和右方不能与红色方格邻接.且上述四个小方格可以全部不涂绿色,也可全部涂上绿色.则可能的涂色方法共有种.【答案】2880【解析】对这五个区域,我们分五步依次给予着色:(1)区域A共有5种着色方式;(2)区域B因不能与区域A同色,故共有4种着色方式;(3)区域C因不能与区域B同色,故共有4种着色方式;(4)区域D因不能与区域A,B,C同色,故共有2种着色方式;(5)区域E因不能与区域A,D同色,故共有3种着色方式.(6)区域F因不能与区域D,E同色,故共有3种着色方式.(7)区域G因不能与区域A,E,F同色,故共有2种着色方式.于是,根据乘法原理共有5×4×4×2×3×3×2=2880种不同的着色方式.故答案为:2880.【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在9×9的方格表中,有29个小格被染上了黑色,如果m表示至少包含5个黑色小方格的行的数目,n表示至少包含5个黑色小方格的列的数目,试确定m+n的最大值.【答案】10【解析】∵m表示至少包含5个黑色小方格的行的数目,∴5m小于29,∴m的最大值为5,当m=5时,则n的最大值为5.故m+n的最大值为5+5=10.【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将凸五边形ABCDE的5条边和5条对角线染色,且满足任意有公共顶点的两条线段不同色,求颜色数目的最小值.【答案】5【解析】由于顶点A是4条线段AB,AC,AD,AE的公共点,因此至少需要4种颜色.若只有4种颜色,不妨设为红、黄、蓝、绿,则每个顶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颜色包含红、黄、蓝、绿各一种,因此,红色的线段共有条,矛盾.所以,至少需要5种颜色.下面的例子说明5种颜色可以将这10条线段染为满足条件的颜色.将AB,CE 染为1号颜色;将BC,DA染为2号颜色;将CD,EB染为3号颜色;将DE,AC染为4号颜色;将EA,BD染为5号颜色,则任意有公共顶点的两条线段不同色.综上所述,颜色数目的最小值为5.【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有10个表面涂满红漆的正方体,其棱长分别为2,4,6,…,20.若把这些正方体全部锯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求有多少个至少一面有漆的小正方体.【答案】8000【解析】【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将直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染上红、黄两色中的一种,证明:必存在同颜色的三个点,使得其中一点是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某班有50个学生,男女各占一半,他们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开营火晚会,求证:必能找到一位两旁都是女生的学生.【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课后两周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若由“L”形的4个小方格,无重迭地拼成一个4×n的矩形.试证:n必为偶数.【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染色问题【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将一个棱长分别为36厘米、54厘米和72厘米的长方体切割成一些大小相同、棱长是整数厘米的正方体,然后给这些正方体的表面涂色。
高一生物染色知识点

高一生物染色知识点生物染色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更加清晰可见,方便观察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生物学中常见的染色知识点,包括原核生物染色、真核生物染色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一、原核生物染色原核生物是指没有真核细胞核的生物,如细菌。
在对原核生物进行染色时,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抗碱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分为革兰氏阳性染色和革兰氏阴性染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后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染色后呈粉红色。
抗酸抗碱染色可用于鉴定结核杆菌等具有酸酶分泌能力的细菌。
抗酸染色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抗酸快速染色法和抗酸琼脂红法,染色后结核杆菌呈红色。
二、真核生物染色真核生物是指具有真核细胞核的生物,如动植物细胞。
在对真核生物进行染色时,常用的染色方法有核染色和细胞器染色。
核染色常用的染料有伊红、格里姆萨染料、苏木精和五甲基绿等。
对细胞核进行染色后,能够使核的形态结构清晰可见,便于研究细胞核的内部组织。
细胞器染色是对特定的细胞器进行染色,常用的染料有苏木素、亮蓝色素和伊红等。
细胞器染色可以使细胞器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更加明显,帮助研究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三、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核中的一种细长的结构,它携带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在染色体的结构中,中心区域为着丝粒,两侧为染色体臂。
着丝粒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
染色体臂则包含了基因信息,其中的DNA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染色体能够通过染色体构象变化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在正常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会发生收缩、扩展、屈曲等不同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得特定的基因在特定的时期被启动或关闭。
这样,生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育需求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实现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的多样化。
总结生物染色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通过染色可以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和研究。
《染色技术》课堂练习一(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填空题1、纤维素纤维染色常用的染料是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等,涤纶纤维染色常用染料是分散染料,锦纶纤维中染色常用的染料是酸性染料,蛋白质纤维染色常用的染料是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等,腈纶纤维染色首选染料是阳离子染料。
2、织物的染色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浸染法和轧染法,且在浸染法工艺配方中染料的浓度用owf%表示。
3、染料的三段命名法包括冠称、色称和尾注三部分。
4、颜色的三项基本要素是色相、纯度和亮度。
5、染色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吸附、扩散和固着。
6、染色是染料从染液中自动地转移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泽的加工过程。
7、浴比是布重与染液的比重。
8、上染百分率:指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9、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称之为上染百分率。
10、在染色过程中加入电解质能加速染料的上染的现象称之为促染。
11、染色牢度除日晒牢度分8级外,其它均分成5级,数字越大牢度越好,一级最差。
12、染料常采用三段命名法,如100%活性艳蓝B-RV,100%表示力份(尾注),活性表示冠称,B-RV表示尾注。
13、半染时间: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上染量一般时所需要的时间。
拼色并不是随意可以拼在一起的,需要半染时间相等或相似的几个染料相拼14、染色牢度是指染品上的染料在染后加工过程中或在服用过程中,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时,能否保持原色色泽状态的能力。
染品在出厂前常需测定的牢度一般有耐洗牢度、耐摩擦牢度、耐日晒牢度等。
15、轧染中为防止染料泳移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降低轧余率、采用红外线预烘热风烘干(烘筒烘干,温度由低到高)、加防泳移剂等16、上染速率太快,上染百分率太高,则常常会造成上染不匀,不透现象。
17、染料在溶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有染料的电离、染料的溶解、染料的聚集、染料的分散四种。
18、在染后皂煮时,若皂煮过久,染料分子凝聚过大,则一般会引起摩擦牢度差19、轧染时易产生头深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染料的亲和力太大(造成后面的染料变稀)。
染整知识之染色基本理论

染整知识之染色基本理论染料的上染过程:所谓上染就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它介质)而向纤维转移并将纤维染透的过程。
上染过程和通常所指的染色过程不尽相同。
上染过程的几个阶段:1.染料从染液向纤维界面转移扩散边界层:主要靠染料自身扩散转移到纤维表面的液层,称为扩散边界层加强染液的循环和提高染液的流速,尽量减小扩散边界层厚度是加快染色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样不仅可加快染料到达纤维表面的速度,还可以提高匀染效果2.染料在扩散边界层中靠近纤维到一定距离后,染料分子迅速被纤维表面所吸附,染料分子和纤维表面分子间发生氢键、范德华或库仑引力结合。
3.染料吸附到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外形成一个染料浓度差,因而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固着在纤维内部。
上染过程示意影响上染过程的因素染料运动状态:染液流动扩散吸附扩散重要影响因素:1.染料分子结构 1~6同左 1~4同左2.染料溶解状态 7.纤维表面特征 5. 纤维微结构3.染液中其它组成及电荷 6.纤维化学结构4.温度5.浴比、染液流动6.p H值染色平衡染色平衡:当染色达到一定程度时,染料的吸附与解吸速率相等,染液和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在发生变化,即达到上染平衡状态。
上染过程是大量染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宏观结果,常以染料在染液中和纤维中的浓度变化来衡量,而不是代表个别染料分子的行为。
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数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数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
上染速率: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上染时间的变化率。
上染速率曲线:上染率对时间的变化曲线(或者纤维上染料浓度对时间的化曲线)称为上染速率曲线。
吸附等温线:恒定温度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曲线。
平衡吸附量: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
染色饱和值: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不再随染液中的染料浓度增加而增加,此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成为染色饱和值。
染整知识之染色-染色的方法染色方法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中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印染知识大全考试题库

印染知识大全考试题库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印染工艺中,下列哪项不是基本的染色方法?A. 直接染色B. 酸性染色C. 还原染色D. 热转移染色2. 丝网印花中,使用的网版材料通常是:A. 不锈钢B. 铜C. 铝D. 塑料3. 印染过程中,色牢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染料的浓度B. 染色温度C. 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D. 染色时间的长短4.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常需要添加哪种助剂以提高色牢度?A. 盐B. 碱C. 酸D. 氧化剂5. 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方法不包括:A. 沉淀B. 过滤C. 吸附D. 氧化还原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染料的上色率?A. 染料的溶解性B. 纤维的吸水性C. 染色温度D. 染色时间7. 在印染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色差?A. 染料批次不同B. 染色工艺不一致C. 纤维种类不同D. 染色设备差异8. 以下哪些属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化学方法?A. 混凝B. 氧化C. 吸附D. 反渗透9. 印染过程中,哪些措施可以提高色牢度?A. 适当提高染色温度B. 选用高亲和力染料C. 增加固色剂的使用D. 优化染色工艺10. 以下哪些是印染废水处理的生物方法?A. 好氧处理B. 厌氧处理C. 光催化D. 电化学处理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印染过程中,染料的浓度越高,上色率一定越好。
()12. 丝网印花中,网版上的图案是通过感光胶层的曝光来形成的。
()13. 活性染料染色时,添加碱是为了提高染料的溶解性。
()14. 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处理方法进行降解。
()15. 印染废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印染废水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17. 简述印染过程中的常见染色方法及其适用的纤维类型。
18. 简述印染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处理方法。
19. 简述提高印染产品色牢度的措施。
竞赛培训专题2----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竞赛培训专题2---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1.小方格染色问题最简单的染色问题是从一种民间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方格盘上的染色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为解决方格盘铺盖问题的重要技巧.例1 如图29-1(a),3行7列小方格每一个染上红色或蓝色.试证: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四个角上的小方格颜色相同.证明由抽屉原则,第1行的7个小方格至少有4个不同色,不妨设为红色(带阴影)并在1、2、3、4列(如图29-1(b)).在第1、2、3、4列(以下不必再考虑第5,6,7列)中,如第2行或第3行出现两个红色小方格,则这个问题已经得证;如第2行和第3行每行最多只有一个红色小方格(如图29-1(c)),那么在这两行中必出现四角同为蓝色的矩形,问题也得到证明.说明:(1)在上面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抽屉原则外,还要用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逐步缩小所要讨论的对象的范围,把复杂问题逐步化为简单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2)此例的行和列都不能再减少了.显然只有两行的方格盘染两色后是不一定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下面我们举出一个3行6列染两色不存在顶点同色矩形的例子如图29-2.这说明3行7列是染两色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了.至今,染k色而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例2 (第2届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数学通讯赛题)证明:用15块大小是4×1的矩形瓷砖和1块大小是2×2的矩形瓷砖,不能恰好铺盖8×8矩形的地面.分析将8×8矩形地面的一半染上一种颜色,另一半染上另一种颜色,再用4×1和2×2的矩形瓷砖去盖,如果盖住的两种颜色的小矩形不是一样多,则说明在给定条件不完满铺盖不可能.证明如图29-3,用间隔为两格且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同色的染色方式,以黑白两种颜色将整个地面的方格染色.显然,地面上黑、白格各有32个.每块4×1的矩形砖不论是横放还是竖盖,且不论盖在何处,总是占据地面上的两个白格、两个黑格,故15块4×1的矩形砖铺盖后还剩两个黑格和两个白格.但由于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总是同色,而与主对角线平行的相邻格总是异色,所以,不论怎样放置,一块2×2的矩形砖,总是盖住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这说明剩下的一块2×2矩形砖无论如何盖不住剩下的二黑二白的地面.从而问题得证.例3 (1986年北京初二数学竞赛题)如图29-4(1)是4个1×1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用若干个这种“L”形硬纸片无重迭拼成一个m×n(长为m个单位,宽为n个单位)的矩形如图29-4(2).试证明mn必是8的倍数.证明∵m×n矩形由“L”形拼成,∴m×n是4的倍数,∴m、n中必有一个是偶数,不妨设为m.把m×n矩形中的m列按一列黑、一列白间隔染色(如图29-4(2)),则不论“L”形在这矩形中的放置位置如何(“L”形的放置,共有8种可能),“L”形或占有3白一黑四个单位正方形(第一种),或占有3黑一白四个单位正方形(第二种).设第一种“L”形共有p个,第二种“L”形共q个,则m×n矩形中的白格单位正方形数为3p+q,而它的黑格单位正方形数为p+3q.∵m为偶数,∴m×n矩形中黑、白条数相同,黑、白单位正方形总数也必相等.故有3p+q=p+3q,从而p=q.所以“L”形的总数为2p个,即“L”形总数为偶数,所以m×n一定是8的倍数.2.线段染色和点染色下面介绍两类重要的染色问题.(1) 线段染色.较常见的一类染色问题是发样子组合数学中图论知识的所谓“边染色”(或称“线段染色”),主要借助抽屉原则求解.例4 (1947年匈牙利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世界上任何六个人中,一定有3个人或者互相认识或者互相都不认识.我们不直接证明这个命题,而来看与之等价的下述命题例5 (1953年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题)空间六点,任三点不共线,任四点不共面,成对地连接它们得十五条线段,用红色或蓝色染这些线段(一条线段只染一种颜色).求证:无论怎样染,总存在同色三角形.证明设A、B、C、D、E、F是所给六点.考虑以A为端点的线段AB、AC、AD、AE、AF,由抽屉原则这五条线段中至少有三条颜色相同,不妨设就是AB、AC、AD,且它们都染成红色.再来看△BCD的三边,如其中有一条边例如BC是红色的,则同色三角形已出现(红色△ABC);如△BCD三边都不是红色的,则它就是蓝色的三角形,同色三角形也现了.总之,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存在同色三角形.如果将例4中的六个人看成例5中六点,两人认识的连红线,不认识的连蓝线,则例4就变成了例5.例5的证明实际上用染色方法给出了例4的证明.例6 (第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17位科学家,其中每一个人和其他所有人的人通信,他们的通信中只讨论三个题目.求证:至少有三个科学家相互之间讨论同一个题目.证明用平面上无三点共线的17个点A1,A2,…,A17分别表示17位科学家.设他们讨论的题目为x,y,z,两位科学家讨论x连红线,讨论y连蓝线,讨论z连黄线.于是只须证明以这17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有一同色三角形.考虑以A1为端点的线段A1A2,A1A3,…,A1A17,由抽屉原则这16条线段中至少有6条同色,不妨设A1A2,A1A3,…,A1A7为红色.现考查连结六点A2,A3,…,A7的15条线段,如其中至少有一条红色线段,则同色(红色)三角形已出现;如没有红色线段,则这15条线段只有蓝色和黄色,由例5知一定存在以这15条线段中某三条为边的同色三角形(蓝色或黄色).问题得证.上述三例同属图论中的接姆赛问题.在图论中,将n点中每两点都用线段相连所得的图形叫做n点完全图,记作k n.这些点叫做“顶点”,这些线段叫做“边”.现在我们分别用图论的语言来叙述例5、例6.定理1 若在k6中,任染红、蓝两色,则必有一只同色三角形.定理2 在k17中,任染红、蓝、黄三角,则必有一只同色三角形.(2)点染色.先看离散的有限个点的情况.例7 (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试题)能否把1,1,2,2,3,3,…,1986,1986这些数排成一行,使得两个1之间夹着一个数,两个2之间夹着两个数,…,两个1986、之间夹着一千九百八十六个数?请证明你的结论.证明将1986×2个位置按奇数位着白色,偶数位着黑色染色,于是黑白点各有1986个.现令一个偶数占据一个黑点和一个白色,同一个奇数要么都占黑点,要么都占白点.于是993个偶数,占据白点A1=993个,黑色B1=993个.993个奇数,占据白点A2=2a个,黑点B2=2b个,其中a+b=993.因此,共占白色A=A1+A2=993+2a个. 黑点B=B1+B2=993+2b个,由于a+b=993(非偶数!)∴a≠b,从而得A≠B.这与黑、白点各有1986个矛盾.故这种排法不可能.“点”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这时染色问题总是与相应的几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例8 对平面上一个点,任意染上红、蓝、黑三种颜色中的一种.证明:平面内存在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证明作出一个如图29-7的几何图形是可能的,其中△ABD、△CBD、△AEF、△GEF都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CG=1.不妨设A点是红色,如果B、E、D、F中有红色,问题显然得证.当B、E、D、F都为蓝点或黄点时,又如果B和D或E和F同色,问题也得证.现设B和D异色E和F异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C或G为黄色或蓝点,则CB、CD、GE、GF中有两条是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问题也得证.不然的话,C、G均为红点,这时CG是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证毕.还有一类较难的对区域染色的问题,就不作介绍了.练习1.6×6的方格盘,能否用一块大小为3格,形如的弯角板与11块大小为3×1的矩形板,不重迭不遗漏地来铺满整个盘面.2.(第49届苏联基辅数学竞赛题)在两张1982×1983的方格纸涂上红、黑两种颜色,使得每一行及每一列都有偶数个方格是黑色的.如果将这两张纸重迭时,有一个黑格与一个红格重合,证明至少还有三个方格与不同颜色的方格重合.3.有九名数学家,每人至多会讲三种语言,每三名中至少有2名能通话,那么其中必有3名能用同一种语言通话.4.如果把上题中的条件9名改为8名数学家,那么,这个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5.设n=6(r-2)+3(r≥3),求证:如果有n名科学家,每人至多会讲3种语言,每3名中至少有2名能通话,那么其中必有 r名能用同一种语言通话.6.(1966年波兰数学竞赛题)大厅中会聚了100个客人,他们中每人至少认识67人,证明在这些客人中一定可以找到4人,他们之中任何两人都彼此相识.7.(首届全国数学冬令营试题)用任意方式给平面上的每一个点染上黑色或白色.求证:一定存在一个边长为1或的正三角形,它三个顶点是同色的.练习答案1.将1、4行染红色、2、5行染黄色、3、6行染蓝色,然后就弯角板盖住板面的不同情况分类讨论.2.设第一张纸上的黑格A与第二张纸上的红格A′重合.如果在第一张纸上A所在的列中,其余的黑格(奇数个)均与第二张纸的黑格重合,那么由第二张纸上这一列的黑格个数为偶数,知必有一黑格与第一张纸上的红格重合,即在这一列,第一张纸上有一方格B与第二张纸上不同颜色的方格B′重合.同理在A、B所在行上各有一个方格C、D,第二张纸上与它们重合的方格C′、D′的颜色分别与C、D不同.3.把9名数学家用点A1,A2,…,A9表示.两人能通话,就用线连结,并涂某种颜色,以表示不同语种。
1染色工艺

名词解释:1.染色: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2.染色牢度: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纺织物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原来色泽的性能。
3.染料力份:染料力份也称染料强度,是按一定浓度的染料做标准,标准染料强度为100%。
若染料的强度比标准染料浓一倍。
则其强度为200%,以此类推,所以通常是一个相对的数字。
指样品染料与标准染料染色深度相比的相对着色强度。
4.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
5.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上染达到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曲线6.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7.亲和力:在标准状态下,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8.直接性的定义较含糊,可以理解为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
9.染就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程度10.透染:纤维内外得色一致(无环染)11.移染(Migration): 纤维上染料从高浓度处解吸,通过染液向染料浓度低处转移,最终达染色均匀12.直接染料:直接染料一般都含有水溶性基团(如磺酸基—SO3Na,羧基—COONa ),它可以不依赖其他介质而直接染棉,麻,丝,毛和粘胶纤维。
13.活性染料: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活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蛋白质等纤维中的羟基、氨基等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的水溶性染料。
14.光敏脆损:经某些还原染料染色以后的纤维或织物,在日光作用下会有脆损的现象。
15还原染料:不含水溶性基团,本身不能直接溶解于水,染色时需经强还原剂(如保险粉)在碱性溶液中还原处理后才能上染纤维的染料,称为还原染料。
酸性媒介染料:酸性媒介染料是一类能与金属媒染剂形成螯合结构的酸性染料。
15.酸性含酶染料:又称金属络合染料,是分子中已含有金属螯合结构的酸性染料,即合成时已将金属离子引入染料。
染发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染发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染发的主要作用是()A. 改变头发的颜色B. 改善头发的质地C. 增加头发的长度D. 减少头发的分叉答案:A解析:染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改变头发的颜色。
2. 染发剂中的氧化剂的作用是()A. 打开毛鳞片B. 使染料显色C. 闭合毛鳞片D. 滋润头发答案:B解析:氧化剂能使染发剂中的染料显色。
3. 以下哪种头发颜色最容易上色?()A. 黑色B. 棕色C. 金黄色D. 红色答案:C解析:金黄色头发的色素含量较少,相对更容易上色。
4. 永久性染发剂通常可以维持的时间是()A. 1-2 周B. 2-3 周C. 1-2 个月D. 直到新头发长出答案:D解析:永久性染发剂会深入头发内部,直到新头发长出才会改变效果。
5. 半永久性染发剂的特点是()A. 能改变头发结构B. 逐渐褪色C. 持久不褪色D. 伤害头发严重答案:B解析:半永久性染发剂会随着洗头次数逐渐褪色。
6. 染发前进行皮肤测试的目的是()A. 选择颜色B. 确定价格C. 检测是否过敏D. 评估发质答案:C解析:皮肤测试主要是检测是否对染发剂过敏。
7. 头发的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A. 毛鳞片B. 皮质层C. 髓质层D. 发根答案:B解析:头发的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皮质层。
8.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染发?()A. 头皮有破损B. 头发干燥C. 头发油腻D. 头发刚烫过答案:A解析:头皮有破损时染发可能会引起感染等问题。
9. 染发剂中的氨的作用是()A. 增加亮度B. 使头发柔软C. 打开毛鳞片D. 修复头发答案:C解析:氨能打开毛鳞片,帮助染发剂进入头发。
10. 浅染深时,需要()A. 先染发根B. 先染中段C. 先染发尾D. 一次性涂抹答案:A解析:浅染深先染发根,防止发根颜色过浅。
11. 深染浅时,需要()A. 先染发根B. 先染中段C. 先染发尾D. 一次性涂抹答案:C解析:深染浅先染发尾,防止发尾颜色过深。
染色基础知识

2、影响分散染料上染因素
⑴:染料的性质 ⑵:温度 ⑶:选择升温中间保温温度点及温度点之间的升温速率 ⑷:分散剂的选用 ⑸:染浴PH值的控制
16
染色基础知识
C、腈纶纤维——阳离子染料
1、染色原理:腈纶之所以能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是因为聚丙烯纤维,大都 含有约1%左右的带酸性基的共聚单体,由此构成能与阳离子染料相结合的染色
6
染色基础知识
活性染料:
也叫反应性染料,是一类水溶性染料,因能和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而得名,主 要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可用于毛、丝、粘胶染色。它具有色泽鲜艳、匀染性 好、染色牢度优良、色谱齐全、价格便宜、制造和应用方便等特点,但是它的 耐氯漂牢度差、贮存稳定性差、染制品容易发生断键褪色、某些淡色品种气候 牢度和日晒牢度低、染色时容易水解导致染料的利用率不高。 其分子结构可简化为: W---D----B----Re w表示:水溶性基团(英文water为水)
A-3RD黄
R-4BD红 A-GD藏青
HA翠兰
HEGN艳兰 (G翠兰、R-4GLN黄) 也可做中温使用,根 据染料用量确定
EL-2R黄
HF-BL红玉 CBS兰 KHL黄
KHL红
KHL兰
辅助染料
RF紫、R艳兰、BF-2GF藏青、S-R钻石兰、BF-DR丈青、RWN黑、EF黑
8
染色基础知识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是一种水溶性很低,疏水性强,分子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离子型染料,在染液 中呈分散状态。选用分散染料时要求升华牢度好,以防高温处理时变色. 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 团的染料。染料的细小微粒很难在水中溶解,因而必须借助分散剂的作用才能使其在水中成为 均一的分散液,故名分散染料。 目前分散染料分两类:一类为常规国产染料,也分为高温型(S型)升华牢度相对好些、中温型 (SE型)、低温型(E型);另一类为牢度要求较好的龙盛WT系列染料,其升华牢度较好。 染纱分厂目前使用染料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TOP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TOP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第四章活性染料染色TOP1. 国产活性染料分哪几类?说明各类的主要化学特性。
2. 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的负离子反应可分为哪两类?写出X型和KN型活性染料分别和纤维素纤维反应的方程式。
3. 为什么在活性染料染色中,染料和纤维的键合反应速率大于水解反应速率?4. 何谓固色率?影响固色率的因素有哪些?5. 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式,说明活性染料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6. 简述活性染料连续轧染的主要染色方法,并分析其染色的工艺条件。
第五章还原染料染色TOP1. 什么是隐色体电位、半还原时间、干缸还原和全浴还原?隐色体电位的大小能反映染料的何种应用性能?2. 简述还原染料的染色原理,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式。
3. 影响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因素有哪些?4. 写出还原金黄GK和还原棕BR上染棉纤维适宜的工艺条件,并比较它们还原电位的高低。
5. 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有哪几步?皂煮的目的是什么?6.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常用的方法是什么?7. 什么是暂溶性还原染料?其显色条件如何?举例说明染色过程中染料的变化过程。
第六章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的染色TOP1. 什么叫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酸性含媒染料?比较它们的上染特性。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当染液的pH值偏离羊毛的等电点时,染液中加入食盐起何作用?简要说明其作用机理。
3. 说明匀染性酸性染料对羊毛上染的原理,并分析染液中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
4. 酸性媒染染料对羊毛染色有哪几种方法?5. 酸性含媒染料是怎样与羊毛纤维结合的?第七章分散染料染色TOP1. 什么叫提升力?提升力对制定染色工艺有何参考价值?2. 什么叫载体染色?说明载体染色的原理及载体的选择依据。
3. 涤纶染色的pH是多少?为什么?4. 说明分散染料染涤/棉混纺织物的机理(用气相转移原理)。
5. 什么叫染色加和性?它对拼色有何参考价值?第八章阳离子染料染色TOP1. 说明纤维的染色饱和值。
某一染料的染色饱和值及染料饱和系数的定义及实际应用意义。
2. 解释阳离子匀染剂的作用,如何控制其用量?3. 简述阳离子染料用于腈纶纤维的主要优点及染色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疵病。
4. 阳离子染料造成染色不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控温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5. 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纤维的染液pH值一般控制在什么范围?简要说明其原因。
第九章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缩聚染料的染色TOP1. 什么叫色酚和色基?简述各自的一般化学性质。
2. 色基制备色盐时一般有几种方法?分别简述其特点。
3. 色基进行重氮化时,NaNO2和HCl的实际用量为什么要大于理论用量?4. 不溶性偶氮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时一般分几个步骤,各步骤的目的是什么?5. 什么叫快色素、快磺素和快胺素染料?它们和不溶性偶氮染料有何特区别?6. 硫化染料的染色原理是什么,它和还原染料有何不同?7. 硫化染料中加入Na2S的作用是什么?原理如何?Na2SO3和纯碱的作用是什么?8. 什么是缩聚染料?其固色原理是什么?第十章多组分纤维纺织品的染色TOP1. 什么叫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它与单一纤维纺织品在染色效果上有何不同?2. 双组分纤维纺织品染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哪种双组分纤维纺织品的染色,为什么?3. 如何描述多组分纤维染色纺织品的色彩效果?第一题名词解释直接性提升力泳移半还原时间染色亲和力非稳态扩散无限染浴光敏变色现象白芯现象给色量余色原理平衡上染百分率稳态扩散有限染浴自由体积移染固色率染色亲和力偶合反应吸附等温线染色牢度染色熵轧液率纤维的染色饱和值半染时间染色转变温度全浴还原逆法重氮化配伍性浴比上染过程吸尽率溶靛素竭染扩散边界层干缸还原顺法重氮化超当量吸酸现象第二题填空TOP1. 溶液中电解质如食盐浓度降低会()染料的聚集2. 加热溶解配制的染液在放置过程中其吸收光谱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新的波峰,这是由于染料()所引起的3. 染色时最常用的助溶剂为()4. 直接染料染色后用阳离子固色剂后处理其目的是提高(),但()牢度有所降低5. 还原染料隐色体电位负值越大,还原倾向越()6. 暂溶性还原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时,最常用的氧化剂为()7. 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的利用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染色过程中()8. 1∶2型酸性含媒染料中的比例关系是指()的比9. 分散染料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时,水起到了()的作用10. 冰染料染色给色量是由()来控制的,其主要工艺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1. 匀染性酸性染料染羊毛时,等电点以下电解质起()作用,等电点以上电解质起()作用12. 两只染料拼混时,若要获得最佳配伍效果,其配伍性比值K 应()13. 染料能平均地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则此染料是(),全部吸收可见光波则是()14. 硫化黑常用的防脆剂有醋酸钠和尿素等,它主要有二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二是()15. 轧染中为防止染料泳移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防泳移剂等16. 冰染料酸性不足,易生成()化合物,使重氮化反应不完全17. 一个水分子生成有四个氢键的结构,称为()结构,此时分子的能级()18. 在直接染料对纤维的染色中,半染时间差异很大,扩散速率高的,半染时间(),上染比较(),要达到同样的上染速率,扩散速率低的染料便需要()上染温度19. 色酚的上染温度为()左右,显色温度为()左右20. 还原速率低的染料可以()还原,还原速率高的染料可以()还原21. 缩聚染料常用的固色剂是()或()22. 和羊毛染色相比,酸性染料对聚酰胺纤维上染的pH相应较(),这说明酸性染料对聚酰胺纤维的亲和力比染羊毛的(),因此染料在聚酰胺纤维上更易发生()23. 暂溶性还原染料显色的必要条件为()和()24. 活性染料的固色速率主要决定于染料的()和()25. 染色时通常选用扩散系数(),亲和力()的阴离子助剂作缓染剂26. 上染时,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到达(),再通过染料自身的分子运动,()到纤维表面27. 上染过程中,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的分子间力为()、()28. 一般认为,染色熵成正值的现象是上染过程中,水分子混乱度(),类冰结构()而引起的29. 在有限染浴中,t1/2()常数,它和扩散系数的关系随平衡上染百分率高低而()30. 在直接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中,扩散速率()的染料,移染性能(),水洗牢度(),属于A类染料31. 还原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用()在()溶液中将它们还原成隐色体才能对纤维上染32. 强酸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分子量(),含—SO3H(),对羊毛亲和力(),匀染性(),湿牢度()33. 两只染料拼混时,配伍性比值K()时配伍效果最好34. 把纤维染透的过程是把()推向纤维内部()的过程35. 在上染过程中,△H()O,所以升高温度会()上染百分率36. 在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中,少量食盐使扩散系数(),浓度高了,扩散系数()37. 孔道扩散模型主要用于说明染料在()中的扩散特点,而自由体积模型主要用于说明染料在()中的扩散特点38. 保险粉之所以能使染料还原是因为其还原电位比还原染料的隐色体电位()39. 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分子量(),含–SO3H(),亲和力(),匀染性(),湿牢度()40. 如果要使两只亲和力不等的染料平衡上染量相近,则应该()亲和力低的染料()41. 腈纶纤维中的酸性基团含量不但直接关系到纤维的(),而且还影响染料在纤维中的()42. 加热溶解配制的染液在放置过程中其吸收光谱曲线上会出现一个新的波峰,这是由于染料()所引起的43. 溶液中电解质如食盐浓度的提高会()染料的聚集44. 染色过程中尿素是常用的()剂45. 直接染料染色后用铜盐后处理其目的是提高()牢度,但()有所下降46. 还原染料隐色体电位负值越大,氧化倾向越()47. 暂溶性还原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时,染料上染后转化成原来的还原染料母体的过程叫()48. 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的利用率不高主要是染色过程中染料()而引起的49. 1∶2型酸性含媒染料中1∶2的比例关系是指()的比50. 分散染料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时,作为溶胀剂的是()51. 染料初染率越高,则前()后()差别越大52. 冰染料的染色浓度由()来控制,显色时pH值()753. 轧染时,色酚打底液加热至80℃左右,其目的是()54. 苏木精在羊毛上光褪色是()反应,还原黄G在纤维素纤维上光褪色是()反应55. 酸性媒染染料一般都有色光萎暗现象,其原因为()和()56. 还原染料上染纤维过程要防止与()接触,其目的为()57. 可溶性还原染料显色试剂为()和()58. 日晒牢度蓝色标样是由()染成的,原因为()59. 在上染过程中,染料主要是以()状态在()进行扩散60. 在一般的上染过程中,体系的熵是()的,但某些酸性染料对羊毛上染的染色熵()061. 上染过程中,染料与纤维间的分子间力为: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主要分子间力为()和();强酸性染料上染羊毛,主要分子间力为()62. 就体系的混乱度来说,成类冰结构程度(),混乱度()63. 还原染料还原电位的大小,表示还原的(),还原速率与还原电位()64. 不溶性偶氮染料()用于染淡色,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遮盖力(),得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日晒牢度随染色浓度的降低而()65. 分散染料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和()三种66. 冰染料染色由三个工序组成▪色酚上染,又称()▪偶合又称()▪后处理,又称皂煮、水洗主要用其染某些色调如()、()等浓艳的色泽,若染淡色则日晒牢度()67. 使用直接染料染纤维素纤维时,中性电解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