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弹性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弹性研究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情感问题等。
在应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弹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弹性,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大脑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自卫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压力、缓解不适情绪和保护自尊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
1. 拒绝当大学生面对威胁自己自尊心或引起焦虑情绪的情境时,往往会选择拒绝接受现实。
他们可能通过回避或抵触来逃避困境,不愿面对现实,以减轻心理压力。
2.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或问题归结于他人身上。
大学生常常倾向于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认为是他人的过错导致自己遭受困扰,从而降低自我承认问题的难度。
3. 否认否认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状况进行否定或忽视,不愿意面对现实,常表现出麻木、漠视或回避情绪。
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否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希望问题自行解决或消失。
4. 妥协妥协是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做出一些妥协、调整或妥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大学生可能会放弃一些目标或追求,以减少心理负担,从而保持心理稳定。
二、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应对逆境、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特质,可以帮助他们恢复或提升心理健康。
1. 积极应对积极应对是指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时采取积极的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调整目标或采取行动来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2. 接受现实接受现实是指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着手解决。
大学生需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困境,寻求帮助和支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3.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是大学生发展心理弹性的重要一环。
他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情感困扰和压力,获得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靳灿灿;耿放【摘要】运用Bond编制、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DSQ(防御方式问卷)对重庆大学城四所高校的在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总体上看,重庆市大学城的大学生大多数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来源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防御机制的运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4)005【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作者】靳灿灿;耿放【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61.1 研究背景1.1.1 自我防御机制的作用自我防御机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广泛,它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保护自我的完整性和内部一致性。
自我防御机制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变量,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防御机制被认为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表现,它既是一种挫折反应,又是一种应激策略;既是一个潜意识的精神内在过程,又是一个可以进入意识层面,并能被主体继发认知的行为方式。
防御方式的应用习惯与情绪和行为反应密切相关,并因此影响机体内部的生理调节。
但是若过分使用不良的防御机制应付生活中的冲突或挫折,将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使人易于情绪波动,缺乏对挫折和矛盾的正确认识,因此更容易借助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防御方式应用习惯还与社会支持、亲子关系、社会和谐、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个性特征等有着密切联系。
1.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的扩招和改革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带给现代大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生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角色转变等。
大学是一个转变的场所,在这里大学生由只关注分数逐渐转化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但由于在抗击挫折和冲突时的承受力不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迷茫、困惑甚至自杀。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防御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 1039 #
临床护理论著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孔德明1 , 杨容1 , 谢文义1 , 杨俊刚2
1. 37 ∀ 0. 48 1. 62 ∀ 0. 58 1. 65 ∀ 0. 61 1. 50 ∀ 0. 59 1. 39 ∀ 0. 43 1. 46 ∀ 0. 55 1. 23 ∀ 0. 41 1. 43 ∀ 0. 57 1. 29 ∀ 0. 42 24. 92 ∀ 0. 41 1. 44 ∀ 0. 43
MeSH Defense M echanisms; Students/ psycholog y; H ealt h Status
自我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
机制, 对身心健康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 明, 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良好的应付方式和 成熟 的 心理 防 御 机 制, 则 心 理 损 害 的危 险 度 可 达 43. 3% , 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 1] 。显然, 心理健康 状态与应付方式和心理防御机制存在 一定的内在联
注: * P< 0. 05; * * P < 0. 01。
2. 2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 相关比较 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
SCL 90 各因子呈负相关( P < 0. 05~ 0. 01) , 中间型防 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 SCL 90 各因子呈正相关( P < 0. 05~ 0. 01) , 见表 2。
“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及干预对策
2014-01和谐校园20世纪中期,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概念的重要内容,不仅要求躯体健康,还要求心理的完满状态,因此,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青年,对“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紧迫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及表现(一)家庭原因1.溺爱型“9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4+2+1”的形式,是家庭中的核心,奶奶辈溺爱、父母辈纵容,生活中极具优越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学生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便容易产生挫败感,缺少抗挫折能力。
常表现为以个人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于是当这些个性鲜明的学生聚集到大学的大家庭中时便会出现各种摩擦。
2.孤独型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或者父母粗心大意,疏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亦因为当今社会离婚率高发,单亲的家庭较多,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或寄养在祖母或外祖母家,这样的孩子孤僻,有强烈的孤独感,不合群,有自卑感,愤世嫉俗,认为现实对他不公平,严重的学生会出现憎恨社会,厌世,走上犯罪道路或者自杀倾向。
3.压抑型性格多内向,因为缺乏与同学有效的沟通而产生抑郁情绪。
我在接触的学生中,这样的学生很多,一位来自农村的男同学,妈妈患有尿毒症,妈妈透析及其他药费花销大,在毕业找工作时非常想成为飞行员,但是由于他高血压,没有如愿,于是对生活悲观失望,失去信心,每天唉声叹气。
4.遗传因素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还存在着遗传因素,具有家族精神疾病史的学生,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而诱发精神性疾病,这样的学生,常常表现为精神脆弱、敏感、幻想、强迫症、多重性格、心理障碍性心理危机、严重者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发生精神分裂症等。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1.校园环境的影响(1)自我管理能力差。
“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家里的“小皇帝”,处处受到长辈的呵护,而上大学以后仍然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同时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各种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弹性和有效的应对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或心理强韧力,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困难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弹性往往决定了其对各种挑战的应对效果。
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具有以下特点:适应性强:大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创造性: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寻找解决方案,展现出较强的创造性思维。
自我调节:大学生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目标导向:他们通常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即使遇到挫折也能持续努力。
大学生的应对机制在面对种种挑战和压力时,大学生会采取各种应对机制来应对,以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态度:寻求支持:大学生倾向于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鼓励,以缓解压力。
积极面对:他们会尝试从困难中找到成长的机会,保持积极心态。
锻炼身体:运动和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学习调节情绪: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冥想、放松练习等,有助于调节情绪。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
培养自我意识:鼓励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自我调节。
运动和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统,包括心理咨询服务、社团组织等,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作为一个关键阶段的群体,心理弹性和有效的应对机制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心理弹性,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积极心态,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90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干预
心 理 危 机 , 人 们 在 遭 遇 了超 出 他 们 是
应 付 能 力 的 突 发 事件 或 重 大 生 活 逆 境 时 ,
个 人 无 法 应 对 而 出现 认 知 、 感 和 行 为 等 情
大 ,对 父 母 的过 度 依 赖 使 得 他 们 自理 、 适 应 和 调 整 能 力 普 遍 较 弱 , 而 难 以适 应 大 从 学 的 生 活 环 境 , 且 长 期 存 在 , 而 产 生 并 进
( ) 估 心 理 危机 干 预 的有 效 性 三 评 针 对 不 同 的 心 理 危 机 学 生 采 取 不 同 的 干 预 模 式进 行 干 预 后 , 应 定 期 对 干 预 还
的放矢 , 实施有 效的预 防, 种预 防措 施 这
更加个人化, 因人而 异 。 在现 代化 网络 飞 速 发展 情 况下 , 学生 心理 咨询 中 心或 辅 导 员 可 以利 用 网 络 虚 拟 平 台 了 解 学 生 心 理 危
食欲 减退 、 意 力 下 降 等 心 理 反 应 。 注
理 危 机 的 成 因及 表 现 , 掌握 一 定 的危 机 救 助技巧, 形成 积 极 的求 助与 助人 意 识 。 2重 点 性 预 防 . “ O后 ” 学 生 心 理 危 机 的重 点 性 预 9 大 防 , 是 指 在 高 校 大 学 生 整 体 安 全 的 原 则 下 , 作 找 准 切 入 口, 所 侧 重 , 预 防 重 工 有 将
一
心 理失衡 , 而陷入 极度焦虑 、 从 抑郁 的心
理失调状态 。 相 对 于“ 0后 ” 学 生 而 言 , 们 大 9 大 他 多数 是 独 生 子 女 , 食 无 忧 ; 其 中有 部 衣 但 分 学 生 缺 失 信 仰 和 人 生 目标 , 乏 挫 折 锻 缺 炼 , 至抗压能力不足 , 理素质偏弱 , 以 心 容 易 产 生 心 理 问题 。 要 表 现 有 以下 几 个 方 主 面 : 是 网瘾 危 机 。“ 0后 ’ 学 生进 入 大 一 9 , 大
大学生情感防御机制的分析及其调节途径
大学生情感防御机制的分析及其调节途径一、引言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多重困扰。
为了应对这些困扰,大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情感防御机制,以保护自己的内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常见的情感防御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调节途径。
二、情感防御机制的类型1. 否认与回避当大学生面临压力和挫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否认或回避现实。
他们可能会拒绝面对问题,逃避解决困难,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然而,这种机制只是暂时的,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2. 投射投射是指将个人的负面情绪和问题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大学生可能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老师的不公平评价,或将自己的挫折归咎于不幸的命运。
这种机制可以减轻自责感,但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逃避逃避是指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寻找其他活动来逃避问题。
大学生可能会通过迷恋游戏、社交媒体等方式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困扰。
虽然逃避可以暂时缓解情感压力,但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三、调节途径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大学生调节情感防御机制的重要途径。
他们可以通过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如运动、写作、绘画等来减轻负面情绪。
同时,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如定期与朋友交流、寻求心理咨询等,有助于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2.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应对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反思,了解自己的情感防御机制,并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错误,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大学生调节情感防御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他们可以寻求朋友、家人或老师的支持和理解,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挑战。
同时,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工作等也可以拓展社交圈子,增加社会支持网络。
4.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生调节情感防御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他们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咨询和治疗来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大学生调整情感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及构建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及构建作者:苏婧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1期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精神动力学领域的概念。
最初由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一书中提出,也称“防卫机制”。
“防卫机制”是指个体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问题时,为回避干扰,其“自我”潜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使心理维持平衡的机制,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是人格结构中的稳定组成部分,能够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个体行为符合外界要求。
安娜·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方式或手段,“自我”借助它可以摆脱负面情绪,控制过度情感和行为,从而调节内在冲突,使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
自我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它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保持内在一致性及自我的完整性。
我国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获取生存技能为主要目标,学生培养体制更侧重于以就业为终极目的,对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方面的引导则远远不够。
大学的扩招和改革及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新生适应、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社会化角色转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学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里大学生由只靠分数获得评价转化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但由于抗挫折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迷惘、困惑甚至自杀。
当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体验到一系列负性情绪。
于是,他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我美化的方式对事件加以解释和处理,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维持内心的安宁。
心理防御方式是大学生应对挫折、减轻心理冲突和焦虑的手段之一。
因其具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因此它亦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法。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反而在维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适度使用。
适度应用防御机制能缓解紧张情绪,但如运用不当或过分使用,则会影响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成为病态的表现。
如何应对大学生感情中的恐惧与心理防御机制
如何应对大学生感情中的恐惧与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感情中的恐惧与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新鲜事物和挑战的阶段,其中感情问题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感情中,大学生常常会面临恐惧和焦虑,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然而,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他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防御机制。
首先,大学生感情中的恐惧往往源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进入大学后,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陌生人,面对新的情感交流方式和社交圈子。
这种不确定性会引发恐惧感,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了解自己的恐惧源头并努力克服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大学生在感情中的恐惧还可能来自于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在大学期间,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竞争和挑战,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
当他们遇到感情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好,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受。
这种自我怀疑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恐惧感。
为了应对这种恐惧,大学生需要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来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成长的一部分。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与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员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士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恐惧,并学会应对它们的方法。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网络来应对感情中的恐惧。
与朋友、家人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这些人可以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摆脱恐惧和焦虑。
最后,大学生需要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可以通过运动、冥想和艺术创作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和焦虑。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平衡情绪,提高情感稳定性。
总之,大学生感情中的恐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他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恐惧源头并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它们。
通过自我反思、寻求专业帮助、建立支持网络和学会放松,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感情中的恐惧,并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满足感。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田鸿儒1 王楠楠2(1长春大学2长春工业大学行政管理2008级研究生)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部分大学生确实在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国家和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
但由于大学生心理防御机能尚不健全,因此还会出现诸多问题。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2005年3月5日,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精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通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1.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
习惯了终日埋头于书本,习惯了家长将衣食住行全都安排稳妥,习惯了老师将要学习的内容全部都呈现在面前的被动学习。
可以说,其一旦从高中跨入大学,就是跨入了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特点,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等一系列与习惯不适应的问题。
2.由于自我认知失衡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 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已经不再单纯的用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
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以及针对就业的职业技能培养等诸多方面,成为了衡量其是否优秀的新问题。
由于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各项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在大学生活中失去了原来作为尖子生的骄傲,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作者: 李力红;张晓磊
作者机构: 东北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130024
出版物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9-14页
主题词: 大学生;防御机制;特点
摘要: 通过对196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施测Bond的DSQ问卷并辅以访谈法,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倾向采用成熟型防御机制,在某些防御方式上存在共性;(2)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着男女差异、城乡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但文、理科面及各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第 3 卷第 5 4 期
V 1 4No5 o. . 3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 9月
S p. 0 2 e 2 1
J unlf agh n ece o ee o ra Tnsa ahr C lg o T s l
大学生心理畴 机誓特点研究
靳 灿灿 ,耿
(.重 庆师范大 学 应 用心理学 重点实验 室 ,重庆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 转变等 。大 学是 一个转变 的场所 ,在这里 大学生 由只关 注分 数逐渐转化成 为适应社会需要 的人 ,但 由于在抗击挫 折和 冲突时的承 受力不够 ,可 能会 导致大学 生迷茫 、困惑
甚至 自杀 。
大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与防御 方式有着密 切的关系 。心
s mp es r e f o g i gUn v ri i o rc l g so 0 td n s Ontewh l, s f h o g i gUn v ri a l u v yo Ch n qn i est ct i f u o l e f6 0su e t. o e mo t t eCh n qn i est y y n e h o y
Pe e t eMe iie T e h dMit yMe i l iesy C o g ig4 0 3 , hn ) rv ni dcn , h u la dc v ri , h n qn 0 0 8 C ia v T ir a Un t A sr c: hn s es no n ’ DS ( fneSyeQu sin ar) e i db uGu -u s sdt o d c a b ta t C ieev ri f o Bo dS Q Dee s tl et n i rvs yL oy ewa e cn u t o e e u o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焦虑等心理不适应事件时,所采取的自动或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方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并减轻不适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压抑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主动地将不愉快的冲突、压力等情绪或想法从意识层面排除出去,尽量不去思考或表达。
通过压抑,个体可以暂时减少不适感和焦虑,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情绪积累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回避回避是指个体对于不愉快或冲突的情境或问题进行逃避、回避的行为。
个体可能会选择远离问题、转移注意力或通过其他方式避免直面困难。
回避可以暂时减少焦虑和压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问题逐渐加重,无法有效解决困难。
三、否认否认是一种将现实情况或内心的不满、压力等削弱或抹消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倾向于无视或否认自己面临的困境,消除不适感。
然而,否认并不能改变现实,只会延缓问题的解决,甚至加重痛苦。
四、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想法、冲突等转移到他人身上或外部环境上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不愿承认或不能接受的一些欲望、观念等,归咎于他人,从而减少自己的焦虑和内心冲突。
然而,投射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成长的障碍。
五、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面临心理压力时,回归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心理状态。
这种机制常表现为行为上的怀孕行为、情感上的依赖和回忆,以及认知上的回避和拒绝成长。
退行可以暂时减轻压力,但它阻碍了个体正常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幻想幻想是一种通过想象、创造或虚构来满足内心需求、减轻压力的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可能会刻意逃避现实,沉浸于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中,以此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满足感。
然而,过度幻想可能导致个体与现实脱节,无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七、反抗反抗是指个体对外部压力、权威、规则等进行反抗或拒绝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探析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心
探析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心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保护自己内心的重要策略。
在面对挫折、冲突和焦虑等不利因素时,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进行探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心。
一、概述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面对一些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时,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自我认同以及情绪稳定,所采取的无意识心理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效地减轻压力并应对挑战。
二、扼要回顾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1. 拒绝:通过拒绝接受与个体利益、信念或情感冲突的信息,从而保持自尊和稳定情绪。
2. 投射:将自己的冲突情感及内心体验归因于他人或外界环境,以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
3. 移情:将某种情感或欲望转移到其他对象上,转移后的情感可以更好地应对和控制。
4. 反应形成:通过表明相反的情感或行为,强化自身对抗或避免内心冲突的能力。
5. 否认:无视现实情况,否认自己内心的矛盾以及相关的痛苦感受。
6. 分裂:将矛盾的情绪和观点分割,分别运用于不同的对象或情景,以减轻冲突带来的困扰。
7. 转移:将内心焦虑转移到更安全或更容易处理的对象上,以减轻压力和保护自己。
8. 逃避:通过注意力扭曲或选择性遗忘的方式,逃避或减少与挫折相关的情绪冲突。
三、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1. 缓解压力: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缓解来自日常生活及内心困扰的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
例如,当面对失败或失望时,人们可能会通过否认或逃避来减轻自身压力。
2. 维护自尊: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维护个体的自尊和自我认同。
通过拒绝和投射等机制,人们可以在不承认失败或责任的情况下,保持对自我的正面评价。
3. 减少冲突: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内心的冲突和矛盾。
通过移情和反应形成等机制,人们可以将不适或困扰感转移至其他对象上,以避免直接面对内心冲突带来的痛苦。
4. 促进适应:心理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大学生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梅 梓① 胡淑芳②△ 刘芳娥③【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 Q)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32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付方式、防御方式存在密切相关;②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③高、低症状组在使用防御方式上存有差异。
结论 探讨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成熟防御机能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防御方式;应对方式;心理健康The D ependabl ity Ana lysis of D efenceM echan is m,Cop i n g Style and Psychohea lthy i n College Undergradua te Studen ts.M ei Z i, H u S huf ang,L iu F ang’e.W uhan U niversity,W uhan4300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 ve To study the relati onsh i p of defence m echanis m and cop ing style w ith p sychohealth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 o as to p rovide basi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p sychol ogical educati on.M ethod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432 m edical students w ith Symp tom Check list,Si m p le Cop ing Style Q uesti onnaire(SCS Q)and D efense Style Q uesti onnaire.Results ①T here exist significanc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p sychohealth status and cop ing style and defense sty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②T he i m m aturity and inter m ediate type defense style,and passive cop ing style have positive correlati on w ith p sychohealthy level.③T here exist difference in defence m echanis m betw een h igh and l ow symp tom group s.Conclusi on To app roach the relati onsh i p about defence m echanis m and cop ing style w ith p sychohealthy is very i m portant to elevating m ature defense functi on and cop ing ca2 pac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Key words】 U ndergraduate student;D efence m echanis m;Cop ing style;P sychohealthy 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作为健康与应激反应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学生在面临各种心理压力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安心处理各种心理冲突。
所以,研究防御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冲突很有必要。
首先,大多数大学生可能会使用投射,这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投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害怕、痛苦和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而不用接受自己的问题。
但这种防御机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还可能使用逃避。
大学生处理心理冲突时,常常会选择把它们分类成两家,那些处理不过去的,就会选择躲在某个角落,让它消失,对自己的内心失望、抑郁、焦虑等就仿佛变成令人感到惊讶的空白一样。
然而,逃避也无法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只能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得更深。
最后,学生有时会采取攻击性防御机制,即学生会诅咒或拒绝任何可能暴露自己弱点的事物,以逃避困扰和孤立自己。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暂时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但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效果却不大。
本文综述了大学生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投射、逃避、攻击性防御等。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大学生眼中可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但它们却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
因此,虽然学生可以采取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注意适当调解心理冲突、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38 D1 . 8± 0 8l 3 9 . . 2± 0 6 4 2 . 6 . 5± O 9 4 5 . 2 . 8± O. 4 7 2 8 .9 M2 55 D . 8± 1 l 5 51 l 0 5 5 .1 . ± _ 7 . 5± O 7 5 4 . 8 . 9± 1 1 1 0 .4 .2 M3 47 D . 2± O 6 4 6 . 3 . 9± O 5 4 81 O 9 5 2l 0 91 4 6 .2 . ± .2 . ± . .8 M4 57 D . 5± 3 4 5 2 . 7 . 4± L 1 5 3 4 . 5± O 8 5 41 L 3 3 5 .7 . ± 2 . 7
心理 防御 机制 ( sco o ia e es eh n s ) Pyh lgc 1D fn eM ca im 是 精 神 动 力 学 的重 要 概 念 。最 初 由S F e d ( 8 4 在 .ru 19 ) 《 防御性 神经 精神 病 》一 书 中提 出,亦 称 “ 防卫 机制 ” 。
( )研 究对 象 一 研 究 样本 的 范 围为 浙江 省 内4 高 校 ( 所 包括 浙 江 工 业
大学 、杭 州 电子 科技 大学 、浙 江财 经学 院、浙 江工 商大 学
等 ) 的 “ 0 ”在校 本科 生 。采用 整群 分层 随机 抽 样 ,抽 9后
( )防御 机制 使 用 的年级差 异分 析 二
表2 防御机制 四个因子上的年级差 异 比较 (【 D  ̄ ±S )
大 二 (= 4 ) 大 三 (= 5 ) n 1 5 n 1 9 大 四 ( n l 9 =O)
F
本研 究采 用M B n 于 1 8 年 编制 的防 御方 式 问卷D Q .od 9 3 S
经 路敦 跃修 改 的 中文版 本 。此 问卷适 用于 正 常人 及各 种
精神 障 碍 ,具有 较好 的信 度和 效 度 ,是 当下 国 内外 进行 心 理 防御机 制相 关研 究 普遍 采用 的 工具之 一 。 由主试 使用 统
一
指 导语 ,以被试 班 级为 单位 进行 集体 测试 。要求 被试 根
大 一 (=3 ) n 1 8
据 自己的实 际情 况和 感受 作 出独 立 的、不 受任 何影 响 的 自
、
M l D 3
F
1
Hale Waihona Puke 47  ̄08 I 243 .4 .3 5.2
一
研究方法
( )M 1 1 D 代表不成 熟防御机 制,M 2 表成熟 防御 机制 ;M 3 D代 D 代 表 中间防御机制 ;M 4 D 代表掩 饰因子;以下同。 () 2 P .5 <O 0,料代表P . 1 <00 ,料玳 表P .o;以下同。 <00 l
作 者 简 介 :王 殉 ,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历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生 处,研究方 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1 02 年第1 1 卷第5 期
l 论纵横 _ 理
“O 9 后"大学生心理 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王王 甸
(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 0 2 1 0 3)
摘 要 :本研究采用M. o d B n 的防御方式 问卷DS Q经路敦跃修改的 中文版本对5 1 5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研 究 了 “ 0 ”大 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 。结 果显 示 : ( 9后 1】 “ 0 9 后”大学生最 常使 用成 熟防御机制 ; ( 防御策 2) 略选择存在性别差异 、年级差异 、独 生子 女与非独 生子 女之间的差异 ,但 生源地差异不显著 ; ( 性别 、年级等 因 3) 素在成熟 防御机制使用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 “ 0 9 后”大学 生;心理 防御机制 ;特点 中图分类号 :B 4 . 8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0 9( 0 2) 5 0 1 - 3 6 1 8 8 2 1 0 — 19 0
由表 1 看 出 ,防 御机 制三 个 大 因子 之 间 差 异 非 常显 可 著 ;又经 L D 后 检验 对 具 体 的因子 间差 异进 一 步 比较发 S事 现 ,大 学 生最 常运 用 的是 成熟 防 御机 制 ,其 次是 中 间型 防 御 机制 ,最 后 是不成 熟 防御机 制 。
取被 试6 0 ,有 效被 试5 1 。 0人 5人
( )研 究方 法 二
由表2 以看 出,差异主要体现在不成熟防御机制 、 可
中 间防御 机制 和 掩饰 因子 上 ,其 中不 成 熟防 御机 制 差异 非 常显 著 , 中间 防御机 制差 异 很显 著 ,掩 饰 因子差 异 显著 。 在 成 熟防 御机 制上 没有 显著 差 异 。
心 理 防 御机 制 是 自我 应 付 本 我 的 驱 动 、 超 我 的 压 力和 外
我 评定 ,并 在相 应数 字上 打勾 。
二 、结果 与分析
( )防御 机制 使用 的选 择种类 差 异分 析 一
在 现 实 的要 求 , 以减 轻 和 解 除 心 理 紧 张 、求 得 内心平 衡
的心 理措 施 和 防御手 段 …。G V l i n 1 7 )将 防御 分 . a 1 a t( 9 1 为 四种 防御方 式 : 自恋性 防御 、不 成熟 防御 、神 经 症性 防 御 、 成 熟 防御 ;B n ( 9 3 o d 1 8 )等 人 设计 了 防御 方 式 问卷
表 1 大学 生 ( = 5 )防御机制各 因子 的得分 比较 ( ±S ) n5 1 M D
( S ),可 根据 对 防 御方 式 的评 价 而近 似 地 了解个 体 内 DQ
在的防御机 制。这些研究成果推动 了防御机制 的相关研
究。
M l M D 1 D 2
45  ̄09 l .4 .3 .8 .0 5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