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透堡镇红色之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江县透堡镇红色之旅--瞻仰老区革命遗迹

透堡镇地处连江县东北沿海,背靠我国“36洞天、72福地”之一的福地“炉峰”,前临东海明珠罗源湾,面积25.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茂密,茶园果园密布,奇峰古寺众多,自然风景优美。透堡镇文化底蕴深厚,有历史文化遗迹30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风景秀丽的古镇,是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福建省革命老区基点镇、国家级生态镇。

透堡镇——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堡,因处透岭西麓,故名透堡。

透堡人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06年,连江人吴适就在透堡“棋盘堂”(现遗址已建成“辛亥革命纪念馆”)秘密建立光复会并任会长,通过读书习武、发动群众、酝酿民主革命活动,会员发展到300多人,成为福建同盟会福建第十四支部的一个坚强团体。1911年3月,在“报国图革命,舍身拯危亡”的口号声中,应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黄兴等人召唤,吴适率领连江光复会骨干26人(其中透堡籍7人),在“棋盘堂”宣誓后奔赴广州参加起义。在进攻两广督署战斗中,连江共有十烈士英名永存在广州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上,其中透堡籍2人。

孙中山先生称誉辛亥革命“闽有连江,粤有花县”。吴适在战斗中奋勇冲杀,不幸被捕,已被清廷宣判死刑。后因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清廷垮台,吴适才得以生还出狱,故被誉为“黄花岗生还烈士”。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和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鼓舞民众继续探寻救国革命的新路。1926年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连江县先进分子率先响应。1929年,透堡青年杨而菖秘密加入中共;1930年,担任中共连江县委第一任书记。1930年重阳节,杨而菖利用登高机会,在炉峰顶上的炉峰寺召开透堡农民协会骨干成员会议,宣传革命道理。1931年,杨而菖在邓子恢(时任中共福州市委巡视员)指导下,发动了连江县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史称“透堡暴动”。透堡农民取得减租二成的胜利。透堡暴动揭开福州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为创建红军游击队和开辟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现透堡保存有“邓子恢居住地遗址”、“土地革命议事处”和透堡暴动纪念馆。

从此,透堡成为连江县土地革命的中心。1934年1月1日,杨而菖在解放马鼻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其母王水莲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直至1949年

连江解放。王水莲1930年5月投身民主革命,参加减租斗争、透堡农民大暴动、土地革命等,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王水莲的三个儿子与可、而菖(与顺)、与福,先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王水莲是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王水莲数次评为烈军属模范,前后三次晋京见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邓子恢副总理还在家中设宴接待她,并赠送1根竹节手杖(现存县文物陈列室)。王水莲婉辞县领导接其进城安享晚年,居乡积极投入剿匪、反霸、土改等斗争,带头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发动和带领妇女兴修水利,建造“妇女渠”,灌溉农田200亩。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年逾古稀的杨母,毅然带领6位花甲老人到山区合山创办老区林场,发展生产,年产粮10余吨,除交售给国家外,还支援受灾队,并开发茶园100多亩,种果1000多株,牛、猪禽畜成群。王水莲被誉为“红心铁骨革命老妈妈”,直至积劳成疾,于1967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78岁。

1934年,连江县苏维埃政府在透堡成立。红军游击队也是在透堡改编为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同年秋,粟裕等率领的中央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福州地区。红军负伤战士数百人,被安排在透堡苏区治疗。主力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派兵围剿透堡,烧杀抢掠;并对群众严刑逼供,要抓红军伤病员。但透堡群众没有一个人吐露红军伤病员住的山洞。最后,国民党把住在村里的18名红军重伤员和一些农会骨干活埋处死,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二三惨案”。而大多数红军伤员在透堡群众掩护下躲过此劫,后辗转又回到革命队伍。新中国成立后,透堡在炉峰下的开阔田野上建立了“二三革命纪念碑”。

1955年连江县政府拨款建纪念碑,并安葬烈士遗骸。碑高2.2米,宽1米,顶刻五星,中书“二三革命烈士墓”,落款为“连江县人民政府1955年9月”。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县又拨款修建,墓碑花岗石砌造,圆形,高1.5米,直径3.9米。中书“殉难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透堡,终于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这一天。新中国建立后,老区人民没有忘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仅在透堡当地就建设了四处缅怀先烈的纪念碑、堂、馆、室。连江县在城郊玉泉山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还把杨而菖烈士的铜像搬到了县城。

透堡,自古就是英雄豪杰胜出之地。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中外记者时,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两句诗的作者就是来自透堡的南宋著名

诗人郑思肖。郑思肖,字亿翁,号所南,1241年生,1318年逝世,连江县透堡人。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著土,以寄故国之思。《墨兰图》(郑思肖 [日]大阪室立美术馆收藏)此图以淡墨写幽兰一丛,萧散清逸,风韵自标。无水土杂木,简洁疏朗,高雅不群。画家于宋亡后画兰皆不写土,人问何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下面这首诗也是郑思肖拳拳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

画菊

作者: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到了近现代,透堡人民为了求解放,争自由,更是群英聚起。透堡老区的后代人,没有忘记牺牲在红土地上的先烈们,他们继承和发扬先烈的奋斗精神,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为红色透堡续写壮丽篇章。透堡,这片曾经鲜血尽染的山山水水,如今已是富饶之乡,文明之地,和谐之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