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如物体的变形、颜色、光的传播等。
3.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单元一:科学与生活教学内容1.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
2.概念讲解: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作用,并与学生探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撰写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5.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讨论一些有趣的科学问题。
2. 单元二:物体变形教学内容1.简单物体的变形和恢复。
2.物体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3.练习观察和描述物体变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场景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变形的好奇心。
2.概念讲解:讲解物体变形和恢复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变形的过程。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变形的过程,并总结物体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4.学生实践:学生们自己找一些实例进行观察和描述,增强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5.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学习的知识。
3. 单元三:物体的颜色教学内容1.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反射。
2.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3.实践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颜色的兴趣。
2.概念讲解:讲解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反射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并通过实验总结颜色的构成和变化。
4.学生实践:学生们自己找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加深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
元主题阅读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阅读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概述。
单元主题:水这种物质的性质
研究目标
-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以及转化的原理
- 理解水的重要性及用途
主题阅读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阅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 水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实验观察,学生将了解以下水的性质和特点:
- 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 水的味道和气味(如纯净水无味无色)
- 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
- 水的溶解性和电导性
2. 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将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
- 液态水的特点和存在形式
- 固态水的特点和存在形式(如冰的形成)
- 气态水的特点和存在形式(如水蒸气的形成)
3. 水的转化原理与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以下水的转化原理与过程:
- 液态水的蒸发和凝结
- 固态水的融化和冻结
- 气态水的凝结和沉淀
4. 水的重要性及用途
学生将认识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以下用途:
- 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 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
- 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本单元主题阅读,学生将深入了解水的性质、三态变化和转化原理,以及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途。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对水的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了对主题阅读内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仍需要参考教材和教学计划的安排。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学设计1. 单元概述1.1 主题背景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主题为“探究自然”,围绕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1.2 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用的人教版《科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等。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1.3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天气与气候、水循环、生物与非生物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等原理。
2.2 过程与方法1.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自然现象。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1. 天气与气候2. 水循环3. 生物与非生物4.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2 教学安排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
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教学: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现象。
2. 实验器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规律。
3. 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2 终结性评价1.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探究报告、实验报告等,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最新2023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
最新2023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PPT- 实验材料:弹簧、纸板、铃铛等- 学生实验报告纸和铅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如动物叫声或乐器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关注。
2. 引入新知:使用课件和图片,介绍声音的特点和来源,如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首先用弹簧拨动,听听产生的声音;然后用纸板的一端贴在墙上,敲击纸板的另一端,观察声音的传播和反射情况。
4. 实验总结: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随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
5. 概念解释:使用PPT或黑板,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振动传播、固体传导和液体传输。
6. 练与巩固:利用课本上相关练,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7. 教学拓展:带领学生思考其他与声音相关的问题,如声音的频率和音量与人类听觉的关系。
8. 课堂小结:通过问答或口头回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成果。
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册上的练题。
2. 自己收集一些有趣的声音,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了声音的传播和反射。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验环节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教授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教学内容:
本教案覆盖了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题:
1. 探索物体的性质
2. 认识天地
3. 观察动物
4. 爱护植物
5. 保护环境
每个主题都包含了几个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 通过研究天地的知识,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
- 通过观察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 通过研究植物,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和如何爱护植物。
- 通过研究环境保护,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实验和小组活动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本教案提供了一系列的测验和评估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资源:
本教案还提供了一些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教案辅导材料
和实验器材清单等。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这些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的简要内容介绍。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到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教学工作。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位置。
- 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和重要性。
- 培养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 人体主要器官及其位置。
- 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看一张人体器官图,询问学生有哪些器官,分别是什么,位于哪个部位。
2. 分组活动,让学生集体讨论并绘制自己所分配的人体部位,强化对不同器官的认识和记忆。
3. 整合讨论,让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器官图,由全班一起检查完成度和准确性,并补充遗漏的信息。
4. 教师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人体器官的功能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扩展- 邀请医生或健康专家到班级上,让他们为学生讲解更详细的人体生理知识;- 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并制作有关人体器官的模型。
第二课大自然中的动物教学目标- 能够选择出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性;- 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不同的动物,它们的性;- 热爱、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选择出不同的动物,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了解大自然之美,并通过图片展示来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观学校附近的自然公园或动物园,并分组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行为和生活性,并记录下来。
3. 将结果进行汇总,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让其他同学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和性。
4.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热爱动物和自然,提倡保护动物。
教学扩展- 让学生组织“保护动物”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 带领学生一起参加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2. 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1. 物体模型:多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讨论问题:关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的问题。
教学内容
导入
1. 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探究
1. 让学生自由观察这些物体,与伙伴讨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物体是红色的?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等等。
实践活动
1. 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球,让他们自由观察和
比较。
2.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例如将红色的小球放在一起,将圆形的放在一起。
3. 让学生用手指触摸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重量。
4. 让学生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总结
1. 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确认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和
重量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重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来分辨它们。
”
拓展练
1.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小物体,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
享自己的发现。
2.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在光线下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参考资料
无。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教案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质和能量的特点和转化。
2. 理解物质和能量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1. 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2.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难点1. 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热水、冷水、塑料袋、水杯、温度计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到的内容:所接触到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2. 学习新知呈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
3. 实验探究a. 实验一:将热水和冷水倒入两个塑料袋中,然后将两个塑料袋放入一个水杯中。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热水和冷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b. 实验二:将一个装有冷水的杯子和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放在同一个房间内,观察一段时间后,学生请进行观察实验并描述发生了什么现象。
并请学生思考:冷水和热水之间发生了什么转化?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5. 讨论和展示邀请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其他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否也发生了转化?请举例说明。
七、达标检测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辨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八、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
教案二: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实验材料:小木块、弹簧测力计。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三年级上册 教案(全册)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材概述- 教材名称: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三年级上册-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材内容: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教案编排1. Unit 1: 科学与技术- 课时1:科学与技术的定义- 课时2: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课时3:科学家与工程师2. Unit 2: 物体与材料- 课时1:物体的分类- 课时2:常见材料的特点- 课时3:材料的用途与环保3. Unit 3: 动物和植物- 课时1:动物的特点- 课时2:植物的特点- 课时3:动植物的分类与相互关系4. Unit 4: 人体健康- 课时1:身体的组成与部位- 课时2:保持健康的方法- 课时3:急救知识与常见疾病预防5. Unit 5: 天气与季节- 课时1:天气的变化与预报- 课时2:四季的特点- 课时3:季节变化与生活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 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和材料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关心自身健康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和四季变化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
-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知识的共建。
教学评价- 课堂活动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互动情况。
- 作业评定:评定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和小测验的情况。
-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实验活动时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延伸能力。
教学资源- 教材配套教辅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材料-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请根据教材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掌握程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材分析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力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4. 第四单元:磁铁与电
5. 第五单元:植物的生活
6. 第六单元:动物的生活
7.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水
8. 第八单元:天空中的云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布置作业或课堂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本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
读
本文档将解读《部编本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该教材是为三年级学生编写的,旨在帮助他们研究科学知识并培养
科学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物质与材料"。
通过研究这一单元,学生们
将了解物质的性质、分类及常见的材料的特点与用途。
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的性质:教材将介绍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让学生
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分类:学生将研究物质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颜色、
形状、透明度等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3. 材料的特点与用途:教材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如金属、
塑料、纸张等,并说明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研究材料的特点,
学生将了解到不同材料的用途与适用范围。
在研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
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材料,并思考它们的特点与用途,增
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本文档对《部编本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物质与材料的
认知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4. 了解简单的天气现象和气温的变化规律;5.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主动探索科学问题,观察和实验中注重观察、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的作用和意义2. 物体的基本特征- 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基本特征- 如何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3.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4. 天气和气温- 常见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方法1. 利用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科学概念和知识;2.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4.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总结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 物体的基本特征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天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科学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4. 成绩分析: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教学课件- 实验器材和材料- 图书馆、实验室等学校资源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故事引入、讨论和小组活动;- 预计时间:40分钟。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金鱼》优质课教案设计附反思
《观察金鱼》【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
本课属于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课型。
通过试教,我发现要让三年级学生真正地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金鱼的科学观察活动,一课时是无法完成教材P36--38的教学任务。
而三年级科学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能力。
因此,我决定把本课划分为二个课时,本课《观察金鱼》是《金鱼》的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体结构和具有动物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及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为主要内容。
教学中共有以下几个活动:1.初步观察金鱼;2.深入观察金鱼;3.交流共享观察记录(金鱼简图)。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金鱼的形体结构,并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的形态结构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和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深入细致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金鱼、金鱼缸、记录表、水彩笔、记录表封面、夹子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教学过程】,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的观察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虽然观察的是同一条鱼,但画出来的鱼却不一样,这与每个同学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细心程度和绘画的技巧有着紧密的关系。
(四)整理与小结1.相信科学的观察方法会让你们一生受用,同时也对下节课观察金鱼如何捕食和呼吸会有所帮助的。
要学好下节课的内容,老师建议自己回家养金鱼,下节课汇报给你的科学老师听,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对科学观察方法及金鱼的身体结构做回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感受空气
感受到空气哪些特征?
研讨
• 1.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 2.空气和水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 空气和石头相比,又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拓展
•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 水的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水
空气
石头 沙子 • 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呢? • 我们去找找有关的资料吧。
部编版
感受空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空气的特征是什么? 空气有哪些作用?
探索
探索
• 活动一:传递游戏 • 从封口塑料袋,开口透明盒和塑料杯中选择一种容器。将一定量的石块、
水和空气装入你选择的容器中,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 • 传递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塑料杯
开口透明盒
封口塑料袋
探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册)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研究和理解最新部编版小学观察与实验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培养其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案设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与水课时安排:- 第一课:认识食物和水(课程目标:了解食物和水的重要性)- 第二课:食物的来源(课程目标:认识不同食物的来源)- 第三课:水的来源(课程目标:认识水的来源)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和实际食物引起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引发思考。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展示不同食物的来源,并在地图上标出。
3. 实验活动:利用实验器材演示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4. 游戏活动:设计食物和水的分类游戏,巩固学生对食物和水的认识。
第二单元:人体的保健与健康课时安排:- 第一课:健康与生活(课程目标:了解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健康饮食(课程目标:认识健康的饮食惯)- 第三课:身体锻炼(课程目标:认识身体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健康生活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身体锻炼活动:在学校操场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活动,让学生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4. 健康食谱设计:学生小组设计健康食谱,包括各种食物的搭配和份量。
第三单元:物体运动与力的作用课时安排:- 第一课:物体运动(课程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第二课:力的作用(课程目标: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三课:运动的方向(课程目标:认识不同运动的方向)教学活动: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滚动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特点。
2.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3. 游戏活动:设计多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和方向进行竞争。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师生共同讨论决定为以平匙来计算。
(7)那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要不要改一下,如何改?
(8)研究问题改成:50亳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平匙的盐?
2、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1)师问:把一小匙食盐放入50毫升的水中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1 . 分组材料: 酒精灯 1 盏、铁架台 1 个、蒸发皿 1 个、石棉网 1 个、食盐少许、试管夹 1 个、火柴 1 盒、滴管 1 支、搅拌棒 1 根、烧杯 3 个、放大镜 1 个、药匙 1 个
2 . 课件: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师:讲述《小红军巧带盐》的故事,谁来说一说,小红军是用什么办法把盐带上山的?
六、实验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可以在大人的监护下尝试其他溶液的分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面各组整一下实验材料。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并整理
板书设计
板书: 把盐析出来
1、实验准备
2、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步骤
4、结论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 溶解与分离
总(3)课时
二次备课
课题
7.把它们分离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二、新知讲授
1、5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1)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研究的问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分组讨论:怎样来研究?
(3)师: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起来,你们觉得有没有困难?
(4)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认为没有困难,教师提示如何来确定一杯水的多少?)师生共同讨论决定,今天暂时研究50毫升的一杯水。
二次备课
课题
6.把盐析出来
第( 2 )课时
教学。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完成分离盐和水的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 溶解与分离
总(4)课时
二次备课
课题
5.盐和糖的溶解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 “ 溶解 ” 的描述性概念。
3 、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说一说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三、探究实验:
1 、师:(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 、师: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下面我们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3 .学生相互讨论学习:
4 、小组汇报 :
(一)实验步骤:
2 )、等水分等蒸发到水分还未完全干之前就熄灭酒精灯,以免盐粒烧焦或往外溅,引起烫伤。
3 )、观察析出的盐时要等蒸发皿冷却后进行。
四、实验操作过程:
1 )各组开始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2 )汇报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和实验结果以及孩子存在的疑问。
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用放大镜观察。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食盐、糖、搅拌棒、量筒、烧杯、自来水、抹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品尝饮料,复习引入。
出示一杯糖水和盐水,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饮料,尝一尝。
师问:糖水和盐水是哪些物质的混合物?你们看见水中的糖和盐了吗?今天我们研究盐和糖的溶解。
生:小红军把盐溶解到水里,再把盐水渗到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师:那么小红军用这种办法把盐带到山上,怎样才能把盐从棉衣里取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我们这节来学习水落“盐”出。
二、猜想与假设
小红军用棉衣带回了盐水,可红军怎样才能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
猜一猜:(学生自由发言)烧煮、太阳晒 ……
3 )讨论:水分蒸发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 : 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4 )通过今天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科学小知识:生活中食盐的来历
1 .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食盐来源 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 ,大部分都是 通过水分蒸发结晶等多道程序析出来的。
(2)提醒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3)取出器材,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享小组的实验结果。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5.盐和糖的溶解
(1)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2)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白糖?
(3)影响方糖溶解的因素:颗粒大小、温度、搅拌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 溶解与分离
总( 3 )课时
(2)学生讨论,回答。(不能无限溶解)
3、按照溶解食盐的方法,探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勺白糖。
4、探究颗粒大小、温度、搅拌是否影响糖溶解的快与慢
(1)交流对比实验的条件
师:颗粒大小、温度、搅拌是否能够影响溶解的速度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对比实验一起研究。那么它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什么呢?请各小组来交流设计这三个实验的方案。(小组交流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一:烧煮加热
1) 把盐溶解到水里
2) 给蒸发皿里倒一点盐水。
3) 把酒精灯点着。
4) 把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开始加热。
6) 让蒸发皿冷却后再把盐刮出来观察。
(二)注意事项: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
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口吹,应用灯帽盖灭,再提起灯帽重新盖上,防止下次使用时无法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