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与美国道路的比较
中外交通安全对比分析论文
目录中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对比 (2)前言 (2)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运输体系 (2)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2)1.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定义 (2)1.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2)1.2.1人的因素 (3)1.3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4)1.4道路交通安全原因分析 (5)2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6)2.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6)2.1.1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6)2.1.2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6)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控制对策 (7)3.1.1、执法管理(Enforcement) (7)3.1.2、工程措施(Engineering) (8)3.1.3、安全教育(Education) (8)3.1.4、急救体系(Emergency aid) (8)3.2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 (9)3.2.1加强事故高发时段的交通管理 (9)3.2.2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降低事故发生率 (9)3.2.3更新道路规划、道路设计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9)3.2.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10)3.2.5进行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10)3.2.6交通事故救援 (10)4.3保证交通安全的一些具体措施 (10)中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对比前言交通运输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部门,在综合运输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自汽车问世以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累计达到上千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多。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流量迅猛增长,但是,道路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上人车混行,公众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管理水平较低,事故急救能力较差,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运输体系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概述1.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定义城市道路是位于城市规划建筑线之间,用于城市交通,备有运输管理和公共福利等地上地下各种设施的公用地带。
国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比较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7-0051-05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 小客车进入家庭并逐步普及后所形成的“人的 需求”拉动所致,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又为综合 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 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是基于发展经济的宏观战 略,目前“车畅其流”优先于“人享其便”的 状况是很明显的。因此就高速公路交通功能来 看,中国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发展的 潜力,综合运输的发展也会对服务区功能提出 新的要求。
自 80 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率所占比重呈稳
定发展势态,公路货运略有下降,而铁路货运 在 90 年代以后有所回升,这主要是环境污染 和能源危机使发达国家重新调整交通政策和运 输结构以倾斜于铁路的缘故。但公路客运周转 率所占比重有明显增长,汽车作为可以“门到 门”的交通方式,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应急 性强、适应点多且投资少、收效快,还是具有 其它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表 2)。
3 国内外服务区建设标准比较
中国标准较为简单刚性,在满足基本要求 的前提下,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国外标准层次 较多、指标灵活。更多地注重根据功能需求, 灵活确定规模,提高舒适度,从避免对土地的 过分使用的角度上来保护环境。近年来中国标
表 1- 国内外高速公路状况比较 国别 路网里程 [2](km) 路网密度(km/100km2)
日 本 在 高 速 公 路 沿 线 建 筑 方 面, 比 较 倾 向于通过摸拟的手法来表达传统风格和地域特 点,对于细节的深度推敲也是其设计的重点。 这些空间不仅是休息的地点,也是文化展示和 休闲娱乐的场所。
中美基建行业投资情况及交通设施对比分析
中美基建行业投资情况及交通设施对比分析一、中美基建投资情况对比中国用于衡量基建投资规模的指标一般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固定投资完成额,具体来说是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三个行业投资额的总和。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于铁路、道路、水利、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39%)和道路运输业(26%)占比最高,两者合计占比超过60%。
美国将固定资产投资按投资主体分为政府部门投资和私人部门投资,其中政府部门投资按照投资主体又可细分为联邦政府投资和州立政府投资;按照行业则可分为设备制造、建筑工程和软件等知识产权产品三大类别。
对于私人部门投资,BEA 按照行业将其分为农林渔、采矿、公用事业、建筑、制造、批发贸易、运输仓储等19个细分行业。
美国基建投资规模逐年上升,但增速趋缓。
从绝对值规模来看,2018年美国基建投资规模为5484亿美元,较1947年的71亿美元的年复合增速为6.2%,2018年中国基建投资规模为17.62万亿元人民币,约为美国基建投资规模的4.7倍。
从增速来看,美国基建投资的增速整体波动较大,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
1980-2018年,年复合增速为 4.5%。
而中国的基建投资增速整体较快,2003-2018年期间,仅2011和2018年基建投资增速低于10%,其余年份的基建投资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2013年之后中国基建投资增速也逐步趋缓。
从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美国基建投资占GDP中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自1947年以来,美国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大致在2%~4%之间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8年美国基建占GDP的比重仅为 2.62%,远低于中国基建投资占GDP中的比重19.6%。
自2003年以来,中国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0%增加至2017年的21%,2018年基建占GDP的比重虽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在高位。
百年中国发展路上的感想与美国相比
百年中国发展路上的感想与美国相比十九世纪末,美国经济规模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远超美国,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笔者根据掌握的材料,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走势做一些比较研究。
希望为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历史更迭(一)中国在历史上,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全面辉煌曾达千年之久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创造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同时代的欧洲无法相比的,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此。
”他还特别指出,中国“在3至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中国持续千余年经济社会繁荣的强大推动力量。
中国长期处于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直到19世纪初,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据安格斯・麦迪森主持完成的《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的有关资料显示,在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为28.7%。
当时,美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只有 1.8%,世界排名第9。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第一经济大国地位中国自明朝中叶以来,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再改革和创新,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下降,虽然到19世纪初还保持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然而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家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的清政府,被敌人的坚船火炮所打败,此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入侵,清政府一再战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旧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中外交通现状的对比与分析
中外交通现状的对比与分析作者:Bachelor tian lin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0902 学号:3090402034)摘要: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交通运输要适应并力求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与时俱进的交通运输需求,否则就会成为制约甚至严重制约国家发展的控制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对比了我国道路交通建设与美国交通体系的不同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从中认识到我国在今后的交通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我国道路交通的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公路道路“十二五”规划目标交通体系路网结构交通安全智能交通低碳交通Abstrac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Traffic safety D igital traffic system Traffic analyze正文: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
公路交通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交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运输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向“十二五”目标迈进。
公路道路现状基本状况为: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路网结构逐步改善。
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228.2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6.0%,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5.3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2%。
中美公路差异的比较分析
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中越经贸合作历程 越南是东盟重要成员国,在东盟十国中,其人口居第 2 位,国土面积
《经济师》2010 年第 5 期
●环球经济
金融危机下中越经贸合作之探讨
●陈 俊
摘 要: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我国的传统 出口市场美欧等国及地区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使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 长的“三套马车”之一的出口严重下滑。在这样的形势下,寻找新的经济 增长点,努力提升与其他新兴市场的贸易份额,不失为实现 GDP 增长的 有效措施之一,而加强与我们重要的邻居之一—— —东盟成员国越南的经 贸合作无疑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探讨了中越经贸合作的历程、现状,以 及中越开展经贸合作的优势、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并分析了合作的重点 领域。
全长 163462 英里的全美公路系统承担了 美国公路交通的大部分流量。截至 2006 年底, 尽管全美公路系统只占有总通车里程数 4.0%,但其道路承担总行驶里程已达 44.6%。 州际系统是全美公路系统的核心,所有的州际 高速公路都是全美公路系统的一部分。同时, 占农村主要公路干线 83.5%,城市高速公路的 87.2%和城市主要公路干线的 36.3%。从 1997 年至 2006 年,由于自驾游的兴起,州际高速公
— 80 —
向于选择安静的近郊居住。于是这里便存在一 个交通上的时间问题。既然路程无法缩短,那 么提升速度便成了唯一的方法。
在美国,出了门很快便能找到城市高速公 路。这里的高速公路往往是贯穿全国的,分成 两类,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南北走向的公路 编号为奇数,东西走向则为偶数。比如全长 4000 多公里的美国 66 号公路,东起繁华的芝 加哥,直至加州的圣莫尼卡,横贯美国。在美国 人开发西部的拓荒年代,它是唯一的、承担着 由东向西输送经济、输送历史和输送文化重任 的载体。
中国经济的发展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道路辩论赛
中国经济的发展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道路辩论赛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按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道路走向。
中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种模式保持了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一些支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观点:
1. 市场与国家相结合:中国通过国家制定政策和规划,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在重要产业领域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并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支持和法规等方面来促进经济发展。
2.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
这些举措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高了中国的竞争力。
3. 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中国通过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外商投资和技术合作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4.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国通过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分散发展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提高全国经济整体水平。
美国道路设计规范
美国道路设计规范篇一:中美两国公路几何设计差异中美两国公路几何设计差异摘要:通过对中美两国高速公路几何设计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两个国家在高速公路设计上显然不同的地方,为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者开阔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
关键字:高速公路;几何设计;差异0 引言美国的高速公路不论是里程还是质量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自1937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到1995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85万km,占全国总里程的14%,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近一半,实现了州州通高速公路的目标,而且一般使用年限为15年左右,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这与他们完善的路线几何设计是分不开的。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其发生和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截止至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64万km。
而根据我国交通部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至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5万km,形成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关键。
线形设计是否合理不仅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全性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确定道路的经济性、道路的景观环境、道路的通行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
通常在设计中追求的高指标公路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公路,而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及线形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笔者才疏学浅,仅简单列出几点美国与我国公路设计截然不同的地方,仅供参考。
1 设计理念的差异a、路线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道路线形的连续性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连续的道路设计应确保驾驶员能够沿着路线以他们期望的速度行驶。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虽已提出线形连续性,但对连续性的标准并没有明确提出。
不同现代化道路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不同现代化道路比较与其对中国的启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怎样走,除了我们自己讨论自己的历史和现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各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研究。
我们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道路不同模式的比较,能清楚地看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而避免其他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并且,还要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调整。
一、四种类型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和评价现代化道路,也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从传统落后的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现代经济转型时,选择的人口转移方式、产业结构、对外经济关系模式、企业规模偏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组合形式等等。
我们简单列表来看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模式。
表1: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注:无数据表格)1. 东亚模式(1)城市化方式: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看,人口城市化速度很快,没有户籍限制,在工业化完成前转移到城市中的人口有了自己的较为体面的住房,家庭夫妻和上下代之间团聚,人口迁移初有一些贫民窟,但是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政府财力的增强,逐步得到了改造,人口没有在城乡之间,年度间和代际间剧烈流动。
(2)产业和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迅速,第一产业中就业劳动力同时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正常上升,同时第三产业扩X容纳了很多劳动力,重化工业与加工工业协调发展,经济的轻型结构,充分发挥了劳动密集与其当时相对便宜的比较优势;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虽然在战后都进行了均地改革,但是,后来政府都推动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经营,即使这样,东亚家庭农场的规模与拉美和美国相比,还是要小得多,没有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优势。
(3)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先是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对工业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再是出口替代升级,总体上是出口导向战略;没有采取大举借债的方式,而是直接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4)企业规模结构: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先是政府力推大企业的发展;韩国搞了新农村建设运动,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实际上没有减缓,而是加快,为了解决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降低失业率,韩国政府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是实施了十年振兴中小企业计划,大力发展了小企业;结果,中等收入的人口增加,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减少,韩国居民在60~80年代的20年中,因小企业的发展,迅速富裕了起来;XX也是中小企业立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发挥了劳动密集优势,二是提高了劳动在GDP中的分配率,三是因中等收入者增多和失业贫困人口减少。
中外交通规则比较
中外交通规则比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频繁,交通规则在保障交通安全和维护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规则因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外国的交通规则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外交通规则的异同。
首先,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实行右侧行驶规则。
这意味着车辆在道路上靠右行驶,并将交通信号灯放置在道路右侧。
与此相反,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采用左侧行驶的规则,即车辆靠左行驶。
其次,关于红绿灯的使用,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红灯都代表停止,绿灯则代表通行。
然而,有些国家在红灯时可以右转。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允许司机在路口右侧没有来车时右转。
而在中国,则禁止车辆在红灯时右转。
此外,交通标线的使用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交通线通常是实线,表示禁止车辆越线超车。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虚线代表禁止超车,实线代表允许超车。
此外,外国国家对于斑马线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斑马线上的行人有行进优先权。
而在许多西方国家,行人必须等待绿灯亮起才能通过斑马线。
关于酒驾的规定,中国一直以来非常严格。
中国的法律规定,驾驶员的血液酒精浓度不得超过80mg/100ml,严重违法者可能被判处刑罚和吊销驾驶证。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酒驾的限制相对较宽松。
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律规定,驾驶员的血液酒精浓度不得超过80mg/100ml。
而在美国,一些州规定的血液酒精限制更高,为0.08%。
此外,国际驾照的互认也是交通规则比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了国际驾照互认协议,允许持有国际驾照的人在中国合法驾驶。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互相承认国际驾照。
有些国家要求外国驾驶员在一定时间内更换当地驾照。
在交通规则方面,中外存在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并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非常重要。
当人们在国际旅行或居住中时,应该学习并适应当地的交通规则,以避免任何违规行为和潜在的危险。
比较中美在交通事故方面的不同-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raffic accident between China and U.S.
比较中美在交通事故方面的不同一、对比中美的交通事故现状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超过1 00000人,超过50000000人伤残。
再看看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000人死亡。
根据里程,每100000000英里以下1.5人死亡的平均。
即使按中国50000000号车计算,中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保持在美国的10倍以上。
二、对于中美交通事故的原因(一)人的因素2.1.1 驾驶员方面在我国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因素都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
而在美国驾照考试注重道路规则的考核,建立年轻驾驶员的驾照分布发放制度,确保上路行驶的驾驶员持有合法驾照并且具有充分的驾驶能力,减少使用酒精或药物,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并且美国在驾驶员驾驶中的生理研究,在各路面的感知特性研究等方面投入较大获获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
2.1.2 行人及骑自行车人方面在中国因经济环境等因素路面上有许多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而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行人方面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而美国因全面交通安全知识普及较早,国民交通素质较高,安全意识高,安全防范自觉性较强,在各类公共场所都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国家对违规的处罚十分严厉,一次警戒所有民众。
2.2.3 执法人员方面在我国一些交通民警业务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在处理少数严重违章和肇事者时因是亲戚、熟人而过于宽宥,甚至放一马。
有些地方交通管理的观念和措施跟不上迅速变化的形势,事故防范体系不健全,缺乏严格的管理。
城镇化与大都市化:中美城市化道路比较
◆空间经济特征对比
◇中国的城镇化对人口的聚集特征明显,对经济的 聚中程度更高。省地两级城市市辖区的面积仅占国土面 积的6.7%,集中的户籍人口即近30%;但对经济的集 中程度更高,前述6大城市连绵带,人口比例22%,却 集中了GDP的一半,说明中国的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的城镇化人口聚集特征为大都市地区内的大 集中、小分散。从常住人口看,2011年末,30个城市人 口超过800万,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我国最大的 城市上海,人口总数约2176万,比纽约稍多,但密度达 到每平方公里6200人,是纽约的近3.5倍。与美国城市 化人口分散于整个大都市不同,我国城市化人口多集中 在中心城市。受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城市化 地区还未形成以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依托的大都市区, 城市人口无法有效向市辖区以外的周边地区扩散。
1960-1990年美国大都市地域与人口的扩张 (人口密度下降最多的10个城市地区)
地 区
巴尔的摩 布法罗 堪萨斯城 圣路易斯 辛辛那提 费城 亚特兰大 匹兹堡 底特律 波士顿
人口增长(%) 地域扩张(%) 人口密度(%)
33.2 -9.5 38.4 16.7 21.9 16.1 180.9 -7.0 -1.1 15.0 169.5 78.8 170.2 125.4 111.6 95 362.2 48.2 52.9 72.7 -50.6 -49.4 -48.8 -48.2 -42.4 -40.4 -39.2 -37.2 -35.3 -33.4 1174.2 1028.4 899.7 967.7 864.0 1104.8 688.5 794.1 1194.7 896.8
◇美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蔓延现象,主要大都市区内郊 区的蔓延,这种蔓延没有改变美国城市化人口主要集中 在大都市地区的现实; 我国的土地城镇化分布较散,东、中、西部普遍存在, 在人口承载能力较差的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生态保 护区也广为存在
对比分析中美高速公路路况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中美高速公路路况对比研究随着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我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高速公路的使用都日趋普遍。
由于道路交通的不同和完善程度的差异,中美两国的高速公路的状况各异。
让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中美两国的高速公路,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一.路况差异中国高速公路在早期的建设中,由于经费的欠缺,建造速度较慢,质量也无法与现代高速公路相比。
在新时代中,中国政府就开始实行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然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设计和建设上的问题也随之增加。
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因为过度使用,以及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了大量的破损、损坏和事故。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高速公路的路况更加糟糕。
与此相对,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初期,随着技术和建设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代美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网络。
在美国,高速公路的建造和维护以及管理的制度完善,高速公路修建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还需要申请相关的许可证以及进行环境评估。
因此,美国的高速公路通常都有较好的路况和较少的事故数量。
二.管理和维护在中国,高速公路的维护通常是由一家或几家负责管理的企业进行。
由于管理和维护的孤傲和效率的问题,导致在暴雨、雪灾和有其他突发情况的情况下,急救车辆甚至交通警车也无法通过。
同时,中国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和警示牌通常不够完善,路口及标线往往不明显,容易发生事故。
在美国,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是由联邦政府进行的。
联邦政府负责制定相关的法规,并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此外,美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也需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上的警示牌、标志和标线都非常清晰明了,安全性非常高。
即使在降雪或降雨天气中,道路上也有了非常好的保障。
三.服务设施在中国,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覆盖范围很广,除了休息区、餐厅、卫生间等基本服务设施外,还增设了加油站、汽修站和生活用品店等。
这给旅客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美国,高速公路上也有类似的服务区,但其数量要远少于中国。
美国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异同?
美国和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何异同?一、城市布局美国:1. 以道路为主导,将城市划分成方格状街区。
2. 中心商业区通常集中在城市中心。
3. 住宅区和商业区分离,居住区域一般较为宽敞。
中国:1. 城市规模较大,布局较为分散。
2. 城市中心不仅有商业区,同时也是政府所在地。
3. 住宅区与商业区之间的距离较近,且交通容易阻塞。
二、绿化覆盖美国:1. 城市公园设施较为完备,建设较早。
2. 市政府通常会制定绿化计划,以确保城市拥有足够的植被面积。
中国:1. 近年来,政府开始大力推广绿化,城市公园建设加快。
2.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绿化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三、建筑高度美国:1. 建筑比较矮,多为低层建筑。
2. 市区高层建筑多建在城市边缘地带或中心商业区。
中国:1. 建筑比美国高很多,多为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
2. 中心商业区、住宅区都有高层建筑。
四、城市交通美国:1. 交通设施完善,有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
2. 自驾车比走路或骑自行车更为常见。
中国:1. 交通问题比较严峻,车辆多,出租车难打。
2. 随着地铁的普及,交通状况逐渐改善。
五、城市管理美国:1. 城市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市政府部门的职责明确。
2. 政治上相对稳定,城市管理相对缓和。
中国:1. 城市管理监管不够,治安问题较为突出。
2. 市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城市管理中存在很多难点。
总结:美国和中国的城市规划各有不同,但都在快速变化中。
美国在城市规划上更为先进,但缺少政府的干预,需要通过市场自由运作来发展。
而中国在城市规划上更为注重政策指导,能够更快地实现目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未来,两国都需要寻求平衡,找到最适合自身国情的城市规划方式。
中国道路的六大比较优势
第33卷第6期天中学刊Vol.33No.62018年12月Journal of Tianzhong Dec.2018收稿日期:2018-03-31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JKGHYB ―0243);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项目(XSJXTD-2018-2)作者简介:梁崇(1981―),男,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硕士。
中国道路的六大比较优势梁崇(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思政部,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中国道路相对于西方模式具有六大优势: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备强大战略规划能力和优异制度绩效;始终保持理论创新,引领国家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目标,满足社会期待;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具备制度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关键词:中国道路;比较优势;理论创新;改革;和平发展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18)06–0037–04党的十九大豪迈宣告,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在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大环境里,中国的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彰显了中国道路的魅力。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中国道路相对于西方模式有六大比较优势。
一、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从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十九大强调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各项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时间前后跨越30年,中间经历几任领导人,但是一直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既定战略孜孜以求。
在这30年中,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的发展变化巨大,我们党保持了强大的战略定力,始终沉下心来坚定执行既定战略,对“三步走”战略规划依据形势进行细化,使“三步走”战略思路越来越清晰,我国因此在实践中也越来越接近发展目标。
高考历史比较类: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
高考历史比较类: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题目】(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现代化模式]材料一1933 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包括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
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
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改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材料二300 年的殖民化过程带来了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产业资本的扩张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套资本形成、资本扩张的经验,这个经验是我们现在习惯接受的“现代化”的实质。
欧洲的市场社会主义、福利政策,以及后来的福利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也与此有关,这客观上形成西方话语环境中的“现代化”经验,使人不得不思考,这一经验是不是一一个科学的东西。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3年这场“中国现代化”主题讨论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
【参考答案】(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苏联“一五计划”成就显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2)相同:工业化,建立起现代技术生产力;发展市场化经济;形成国家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梦,中国路——基于对美国式道路的反思
作者: 王传利;方闻昊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理论月刊
页码: 40-4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中国梦;中国道路;美国式的道路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国家富强之梦、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人民幸福之梦。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当然应该注意吸取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好的经验。
但与此同时,对于不好的经验也一定要引以为戒。
基于对美国式的道路的反思,可以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决不为某一个民族的发展而剥夺其他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坚持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转变能源资源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人民的民主,拒绝美国式的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路与美国道路的比较
美国道路今天面临着多重困境和严峻挑战,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态势积极向上。
中国加入了世界范围内的制度竞争,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这个道路还在完善之中,但其总体的成功毋庸置疑。
在高度国际竞争过程中形成的中国道路,含有中国五千年连续文明的传统基因、中国社会主义红色传统的基因,以及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它文明的合理元素。
正因为中国道路是这种“三合一”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道路是一种超越。
具体来讲,在经济、社会、政治三个领域中,中国道路都展现了这一特性。
在经济领域,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模式,它是超越华盛顿共识的。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主导了美国经济发展,最终导致了2008年严重金融危机,美国综合国力和百姓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至今美国经济还处于艰难的复苏之中。
“华盛顿共识”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其弊端在不少国家早已显现。
而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混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混合、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混合。
虽然这个模式还有很多改进余地,但从中国于1994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今的20来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大国,而且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这种提高的速度和规模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社会领域,美国道路的最大困境是“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带来的社会“分裂”,即个人权利的过度膨胀和个人责任的严重退化带来的各种权利之间的排斥、冲突、对抗。
美国政治文化中社会与政府对抗的传统,还导致政府日益失去对社会不同利益的整合能力。
而中国道路的特点是社会与政府之间高度的良性互动,这种大规模的互动,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每时每刻都在中国大地上发生。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西方“社会与政府对立”模式的一种超越。
这种互动模式使中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使政府能够对社会的呼声作出更直接、更有效的反应。
西方问责制仅限于四、五年一次的定期选举,现在看来这种问责制,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已难以满足人民对良政善治的广泛而迫切的需求。
在政治领域,美国模式面临的困境更为严重,突出的问题是一个“钱”字。
相比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资本力量已充分组织起来,影响着政治力量。
换言之,在强大的资本力量下,美国的政治力量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几乎只能顺着资本力量的要求走。
同样,美国的资本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社会力量的渗透,特别是对主流媒体的控制、对社会议题的设置等。
而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的影响都有了迅速扩大,但中国的政治力量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在中国,资本力量总体上受到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限制,资本力量不可能左右政治决策。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有所扩大,但中国政治力量总体上保证了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力量延续中国平民主义的传统,社会主流几乎也一直倾向于节制资本。
三种力量的这种平衡格局,使中国得以避免美国式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并使绝大多数人成为中国迅速发展的受益者。
另外,中国政治模式也可以被概括为“选拔+(某种形式的)选举”,这对于仅仅依赖选举的西方模式也是一种超越,这个模式的总体效果可圈可点,中国今天最高执政团队的素质和能力明显高于大众选举产生的政客。
中国政治模式还包括了“新型民主集中制”,任何一个重要的决定往往都要经过上上下下的广泛磋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中国多数决策能够反映中国的民心所向和主流共识。
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领域,已经基本摸索出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是在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拒绝西方模式,特别是民主原教旨主义和市场原教旨主义;它结合中国自己的传统基因、红色基因,也汲取了他人之长。
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对西方道路,特别是美国道路的超越。
中国人民将继续沿着这条成功之路前行,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战胜新的困难,直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