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第一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知识梳理及课堂测试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奔向全面小康
重 点 点 播
三步走战略目标
198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990 2000
第一步 第二步
建党100年 2020 建国100年
2050
年
全面更高 水平小康
第三步
人均国民 中等发达
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
2000Ä ê È « ¹ ú È Ë ¿ Ú ´ ï Ð ¡ ¿ µ Ë ® Æ ½ 12.34% 未达到小康 12.82%
城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比较
事 实 二 通过 调节 收入 分配, 到 2020 年, 差距 缩小 为 2.5:1
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2:1 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事实一
县区教育
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
我省教育资源不均衡, 造成了教师的人才流动, 间接助长了择校现象的 泛滥。
• 小刘眼中的农村
事实三:除了在收入水平、教育方面,城乡 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生活环境方面,也存在差距。
表现为 总 体 小 康 特 征
低水平
表现为 不全面 表现为 不平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侧重物质文明,在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社会保障方面有欠缺 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 不同收入群体间差距
• (提示:请你分别从文化传承、国情、共 同理想、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回答。)
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创业精神。
总体小康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
奔向全 面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更高水平)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九年级政治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课件 陕教版
条件改善、生活质童提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环境优美……
全面小康现实版 (江苏省昆山市)
资料一: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的 苏州昆山市,2006年初宣布已跨过“全面小康”水平线。 昆山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某种量化考核,宣布进入“全面小 康”的地区,尽管其套用的是江苏省自定的指标体系。这 个“全面小康”,是指江苏省2003年制定并作为政府文件 正式下发、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 大类18项25个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值分别 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是昆山县达标的数字 分别是13500美元、16800美元人民币和8450元人民币。
“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 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内容 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变也将更加 显著的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须的、 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项目
时间
目标
国民生产总 人民生
值
活水平
备注
第一步 1981—1990
翻一番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10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学习目标★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
★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价,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心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通过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习重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三】知识梳理一、全面小康的蓝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______,民主更加______,科教更加______,文化更加______,社会更加______,人民生活更加______,生态更加______。
2.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第一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二) 陕教版
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二)1、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2、教材内容要点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3、教材结构分析(1)导语导语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2)情景再现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
引言通过“小康”一词的广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着重分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着重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含两个◎。
第一个◎用数据和事实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个◎通过数据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定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过程性。
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两个◎。
第一个◎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全面小康”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二个◎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际性、可行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明确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
(3)阅读与活动阅览人生通过阅读《畅想全面小康》一文,告诉学生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中,感悟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化本课主题。
感悟名言通过第一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第二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艰苦奋斗。
活动体验通过《我为家乡绘蓝图》的活动,使学生直接体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给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前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 3 4课时教案 陕教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材分析一、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知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三、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四、教学重难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全面小康的概念和标准认识不清,对我国现阶段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认识模糊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
六、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案例法,谈话法、讲授法七、教学设计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应到人数:实到人数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好日子》,以家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巨大变化为内容让学生谈谈。
学生谈家乡变化略。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兴奋,其实家乡的变化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缩影。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一)小康目标的提出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楷体字。
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全面小康的蓝图
民
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使人民生或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解决温 饱问题
1981 1990
小 康
20世纪末 第二步
基本实现 现代化 21世纪中叶
全面程度
发展程度
缩小地区、城乡 各阶层的差距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 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 2020年实述
经济翻两番 ,收入超八千;楼房随处见, 村庄连成片; 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 家家彩电放, 户户电话连; 教育九望十,就医不走远; 寿命七十五, 山青水天蓝。
九年级思想品德陕教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
唐山市丰润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守宽
收入增加理财忙,住房宽敞心头亮。 秀美山川建家园,交通发展道路畅。 加入世贸眼界宽,轿车进家成时尚。
终身学习教育热,通信便捷新式样。
餐桌品种难认全,休闲娱乐促健康。
1987年10月,党的13大确定我国 现代化建设3步骤的战略目标:
我为家乡绘蓝图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 字、图画描绘家乡美好的未来。
经济方面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社会秩序更加良好 *… … … …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 … … … …
文化方面
*享有更加良好的接受教育机会 *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
环境方面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划分为四组
类别
第10课__第一目__全面小康的蓝图(陕教版)
查一查,为实现这些“亮点”的要求,你的 家乡采取了哪些措施?
• 村村通公路,人人有劳保以及医疗保险等惠民政策,移民安置工程等 等,(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都可以。)
阅读与讨论二
阅读课本第108页,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建设康社会的总体 构想》中的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
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超过7000美元
全面小康现实版 (江苏省昆山市)
资料一: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的 苏州昆山市,2006年初宣布已跨过“全面小康”水平线。 昆山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某种量化考核,宣布进入“全面小 康”的地区,尽管其套用的是江苏省自定的指标体系。这 个“全面小康”,是指江苏省2003年制定并作为政府文件 正式下发、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 大类18项25个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值分别 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是昆山县达标的数字 分别是13500美元、16800美元人民币和8450元人民币。 资料二: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面积927.7平方会 里,常住人口超120万,辖10个镇和国家级的昆山经济技 术开发区。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 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 第一: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第二:经过20年丌懈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已胜利实 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们生活实 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
经济翻两番,收入超八千; 楼房随处见,村庄连成片;
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 家家彩电放,户户电话连; 教育九望十,就医不走远; 寿命七十五,山青水天蓝。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说课教案
《全面小康的蓝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陕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的设想和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选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全书的重点课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因此,本课还是一个时政热点。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最后一个板块“报效祖国”的第一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知晓国情”“爱我中华”的基础上为学习《机遇与挑战》、《科教兴国》和《神圣的使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九年级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解本单元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新-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测试题 陕教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1、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商品化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变成现实。
3、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
它主要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高,而且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总体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总体小康信笺于经济指标,侧重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同,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体小康是很不平衡的小康。
它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初中,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其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18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发展阶段。
经过20年的奋斗,我们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再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袖珍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遗传性将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件九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3.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 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 现代化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一个发展 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 地区、城乡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为 此我们必须: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用普遍的信息化武装每一个农民 ③统筹 区域发展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 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 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 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小知识:“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态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阅读提纲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征 (3)全面小康的表现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
一、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一)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 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A
我国近几年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人们越
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档次,享受型消费
品持续升温。这主要表明:
A.国家整体实力大增强
B.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C.我们能够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小康
B
(二)全面小康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庞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怀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2.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不多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判,展望国家家乡的进展前景。
3.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重点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明白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一、导入用歌曲«好生活»为背景,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小康目标的提出1、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黑菱,要求摸索讨论三个咨询题:〔1〕是谁第一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的全然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差不多目标是什么?生:讨论交流略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师:请生阅读第一目第二个黑菱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差不多标准»。
师补充:恩格尔系数:高于60%〔贫困、绝对贫困〕,50%—60%〔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最富裕〕。
请大伙儿阅读第二个小字,总结我国的小康状况。
生: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师: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意义?生:表达了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进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3、全面小康师: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小康是总体达到了,那么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如何样的呢?生:交流略师: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呢?生:经济、民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人民等师: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呢?生: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师:这一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生: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我国社会的经济进展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请大伙儿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圈第二黑菱的内容摸索:〔1〕哪三步走?〔2〕已实现了几步?〔3〕每一步的内容是什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三步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分不是什么?生:交流略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九年级思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九年级思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蓝图
第一课时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谈话指导法
【学法之道】:对比法、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学生在家里收集资料(针对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各项指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歌曲《好日子》。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第一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知识梳理及课堂测试 陕教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点(1)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年的奋斗,我们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什么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②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对于全面小康的蓝图主要以材料分析,选择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例A市坐落在东海之滨,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短短二十几年面貌焕然一新。
迈入二十一世纪,为早日实现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市制定了政府工作计划。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坚持政务公开,执政为民。
第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认为A市政府工作计划的第一方面最应该坚持的是什么?为什么?(2)作为A市未来合格的建设者,你现在应该怎么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知识互动【解读知识夯实基础】◆知识点(1)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20年的奋斗,我们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什么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②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分类示例提升能力】对于全面小康的蓝图主要以材料分析,选择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小康社会和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和理解。
●例A市坐落在东海之滨,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短短二十几年面貌焕然一新。
迈入二十一世纪,为早日实现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市制定了政府工作计划。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坚持政务公开,执政为民。
第三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认为A市政府工作计划的第一方面最应该坚持的是什么?为什么?(2)作为A市未来合格的建设者,你现在应该怎么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关键是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答案】(1)目标: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最应该坚持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理由: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正确选择自己的成才目标,立志成才,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堂练习及时矫正】1.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A.超过发达国家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C.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奋斗目标。
我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所以B.D选项不符合题意,而A选项明显是错误的。
C选项正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的目标。
【答案】C【课后操作迁移升华】一、选择题1.对于小康生活的正确理解是()①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②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③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④小康就是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③④ D. 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康社会认识和理解,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故选A 【答案】A2.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②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③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④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21世纪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答案】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 )A.全国人民的心愿B.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C.中国的基本国情D.国家的基本国策【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
【答案】C4.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这可为农民减轻负担8.42亿元。
陕西省委、省政府这一举措 (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有利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察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答案】B5.“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A.人均GDP800——1000美元 B.2000美元C.2500美元 D.3000美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现在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答案】A6. 以下关于小康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B.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D.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超过发达国家【解析】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不是超过发达国家而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故选D。
【答案】D7.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目标有()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消灭非公有制,C.计划经济更发达D.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解析】目标主要有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故选A【答案】A8.世纪之交,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达到了()A.温饱水平B.小康水平C.富裕水平D.全面小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当前的生活水平,我国人民生活当前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不是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
【答案】B二、非选择题1.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解:(2)列举一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小康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回答要联系实际。
【答案】(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强自信,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败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争取成功。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 某市部分初三学生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讨论发言。
同学甲:“中国的问题仍然是人口多,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只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其他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同学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了。
”同学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全面,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言,因此,我们必须要平均使用力量去抓好各项工作,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针对三位同学的发言,并结合所学过的初三《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发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解析】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建设全面小康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去努力,但也必须有工作重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此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答案】(1)①甲同学认识到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正确的。
但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而是错误的。
②乙同学看到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强调要抓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正确的。
但否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也是错误的。
③丙同学认为建设小康社会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齐头并进,这是正确的。
但没有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而也是错误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努力: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