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九年级部编道法知识点总结_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道法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全册道法知识点归纳道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和践行的道德规范。
九年级全册中涵盖了许多与道法相关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道法的基础概念道法是指道德和法律规范,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准则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自觉和自律;法律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二、道德规范1. 诚信在九年级的全册中,诚信是一直被强调的道德规范之一。
诚信包括诚实守信、讲信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非常重要。
2. 礼仪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规范。
九年级全册中关于礼仪的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言谈举止等方面。
3. 友谊九年级的全册中,友谊被视为一种珍贵而有力量的情感。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宽容、乐于助人的品质。
4. 爱国主义九年级全册中,爱国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传递爱国情感、弘扬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行动。
5. 环保意识九年级的全册中,环保意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行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为创建美丽的家园贡献力量。
三、法律法规1. 宪法和法律九年级的全册中,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最基本的法律文件,规范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非常重要。
2. 青少年法制教育九年级全册中,对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过程进行了介绍。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普遍和本质。
3. 社会公德九年级全册中,社会公德也是重要的法律知识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和意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 科技伦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九年级全册中接触到了一些关于科技伦理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科技伦理的原则,正确使用科技产品,遵守科技伦理规范。
九年级品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品德与法治知识点一、品德知识点1. 品德的定义与重要性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准则指引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良好的品德对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国家的繁荣与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等;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如守时守纪、热心助人等。
3. 校园道德建设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合作、关爱他人等正面品格,加强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品德培养。
4.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要求每个人都尊重社会公共秩序,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强调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如医德、教育职业道德等。
二、法治知识点1. 法治的概念与原则法治是指通过法律规范来保障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方式。
法治的原则包括平等、民主、公正、合法等。
2.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中国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制度等。
此外,我国还有一系列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3.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在法律中享有特殊保护,法律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和保护措施,如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4. 领导干部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是指对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从政要求和监督管理。
廉政建设的目标是反对腐败,维护国家的政治清明与社会公平。
5. 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法是调整和保护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合同双方权益关系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旨在保护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九年级的品德与法治知识点包括品德的定义与重要性、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校园道德建设、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等。
同时还涉及到法治的概念与原则、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
整理九年级部编道法知识点总结_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课1、社会生活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政治生活变化。
2、五个文明建设:①物质文明建设②精神文明建设③政治文明建设④生态文明建设⑤社会文明建设。
其中物质文明是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
3、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课本P44、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课本 P5(以下“课本”两字略)6、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P77、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 P78、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P89、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P1010、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P121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注意表述顺序不能颠倒)P1212、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P13第二课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能写成唯一载体)课本P182、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P193、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P26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P26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P30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P30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P31第三课1、导致挫折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管两个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内在的主观因素多数可以控制。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制全册知识点归纳全套(人教版统编教材)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制全册知识点归纳全套(人教版统编教材)一、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知识点归纳目录1.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2.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3.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4.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5.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6.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7.第七课中华一家亲8.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基本路线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内涵2.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新风尚3.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法治我国建设1. 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2. 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系3. 政府职能和执法体系建设4. 司法公正和法治文化建设三、公民道德与公民参与1. 公民道德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参与3.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社会服务4. 公民的社会责任和自律规范四、生活中的法律常识1. 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2. 劳动法律知识和维护劳动权益3.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和家庭关系维护4. 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五、安全生活与法律保护1. 安全生活常识和维护个人安全2. 公共安全意识和维护公共安全3. 法律知识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应用4. 公民维权和法治保护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涵盖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治我国建设、公民道德与公民参与、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安全生活与法律保护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公民道德和法律常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优势和精神风采。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内容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法治我国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法治我国建设中,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法治理念要求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准绳的国家法治体系,构建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实现全民法治、法治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考点分类整理(选择题必考+青少年做法类设问)
九年级道法上册考点一、选择题必考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必由之路、关键抉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一招、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中心工作、首要地位、兴国之要;不能说成其他的,比如改革开放、保护环境等。
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创新是重要力量、战略重心、创新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错误说法:创新是决定性因素、决定力量、唯一因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总体比较落后,不能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
正确说法: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或位于世界前列。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教育是国家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民主价值的要求。
民主权利的特点: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民主选举—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有效方式中国精神包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两方面,其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对应观点是“党要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因此对应观点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速查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法律和法治: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治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平、公开。
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教育权等。
公民的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关心环境、履行纳税义务等。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机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等。
正义的原则:平等正义、功利正义、需要正义等。
道德与个人行为:
道德的定义和作用:指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努力等。
青少年与法律:
青少年的法律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限制行为能力、刑事责任等。
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受国家法律保护,应得到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罪与罚:
罪的概念和分类:刑事犯罪、民事侵权等。
刑罚的种类和目的:惩罚、教育改造、恢复纪律等。
以上仅是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部分归纳,具体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重要知识点总结归
纳
一、道德知识点
1. 道德的基本概念
- 道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道德常常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真诚、善良、公正等行为。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道德是人们内心的自觉行为准则,而法律是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 人们应当在遵守法律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3. 道德价值观
- 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在道德判断中所依据的价值取向和标准。
- 善良、公正、诚实、守信等是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法治知识点
1. 法治的基本概念
- 法治是在法律框架下全社会公平公正地管理和治理社会的原则。
- 法治旨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3.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 法律在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交通法规等。
- 人们应当遵守法律,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结:道德和法治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法律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作为研究者,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守法律,做一个有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责任和爱心的公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考点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知识点考点总结道德与法治的九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和考点总结:1. 道德:-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能够约束个体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 道德的来源:道德有社会的、个人的、自然的三个来源,社会的道德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规范,个人的道德主要是通过人内心的自制力产生。
- 道德规范:包括道德的义务、责任、美德和道德的标准等内容。
2. 法律:- 法律的含义和作用: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规范,它通过法律的实施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和习惯法等。
- 法律的层级关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的层级关系。
- 法律的效力:包括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效力,法律的适用原则等。
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履行契约等。
4. 公民的参与与自治:- 公民的参与:包括公民的参政、公民的监督和公民的维权等。
- 公民的自治:包括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道德和公德观念的培养等。
5.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包括平等、公正、公平和公开等。
- 社会正义:包括社会分配的正义、社会成果的正义和社会政治的正义等。
6. 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以上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和考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道德法治九年级知识点
道德法治九年级知识点道德法治是九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公民。
以下是九年级道德法治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道德知识点:1. 道德的含义和作用: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评价行为是否正确的准则,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3. 道德评价:对于行为的道德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注重行为的动机和后果,不片面地对人进行评判。
4. 道德决策:当面临道德问题时,应当根据道德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决策,选择符合道德的行为。
二、法治知识点:1. 法治的概念和原则:法治是指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以法律为基础进行管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基本原则。
2. 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约束力。
3. 法律的作用和层级: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
4. 法律意识和法律自觉:公民应当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自觉,主动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1.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如尊敬老人、帮助他人等。
2. 家庭道德:家庭道德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如孝顺父母、和睦相处等。
3. 学校道德:学校道德是指学生在学校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如遵守纪律、尊重师长等。
4.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国家对公民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法律文件,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如道路交通法规、劳动法规等。
四、身边的典型案例:1. 捐款事件:通过讲述一些社会捐款事件,引导学生了解正当的捐款方式,培养他们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道路交通安全:通过讲述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强调交通参与者的相互尊重和安全意识。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大全一、道德概念与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指导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则。
二、道德的基本特征和道德评价1. 道德的主客观统一:道德既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规范,也是主观内化的个人追求。
2. 道德的普遍性: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人类,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
3. 道德的历史性:道德观念和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4. 道德的相对性与确定性:道德观念具有相对性,但在特定社会中有明确的规范和准则。
三、道德生活与道德行为1. 道德生活的基本要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遵纪守法、敬爱师长、友善待人。
2. 道德行为的典型表现: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关心弱势群体、自我约束、公正正义。
四、伦理道德与法律道德1. 伦理道德:以人的自由和尊严为核心,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心灵层面的追求。
2. 法律道德: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正正义为目标,通过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五、道德与人格培养1. 个人品德培养: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 社会道德培养:注重培养公民意识、法治观念,提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六、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1.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加强社会道德风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道德教育途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七、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价值观1.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仁爱、礼治、诚信、忠孝、廉洁、谦虚谨慎、公平正义。
2.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价值观:自由平等、人权尊重、多元包容、责任担当。
八、道德困境与道德选择1. 道德困境的特点:面临两难选择,需要在伦理和法律之间权衡利弊。
2. 道德选择的指导原则: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遵守法律和规则。
九、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道法九年级常考知识点
道法九年级常考知识点道法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人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道法九年级常考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1. 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
它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2. 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观念是个人根据社会传统、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逐渐形成的对善恶、对错的判断和价值观念。
它对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3. 基本的道德规范(1) 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2) 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规范。
(3) 守法纪: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4)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5) 尊师重教:尊敬老师,珍惜学习机会。
4.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5. 道德决策的原则(1) 公正原则:公平、正义是道德决策的基本原则,要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做到公平和正义。
(2) 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符合公正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追求最大效益。
(3) 无害原则:尽量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和损失。
(4) 尊重他人原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利益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6. 道德问题的判断和处理(1) 认清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通过分析、辨别和思考来明确问题。
(2) 审慎权衡:通过权衡利弊和后果来做出决策,同时考虑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3) 诚信行动:根据判断结果,选择正确的行动并坚持实施。
7. 道德模范与引领道德模范是在社会生活中具备良好品质、积极向上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对于他人具有引领作用。
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能够激励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更加努力向上。
8. 道德评价与奖惩道德评价是对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的评判,奖惩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鼓励和惩罚。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九下道法知识点归纳
更多优质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诗酒叙华年目录1.第一课同住地球村2.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4.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5.第五课少年的担当6.第六课我的毕业季7.第七课从这里出发温馨提示:目录已做超链接第一课同住地球村1.当今世界的特征(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优势互补)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速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速查一基本、根本、根基类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的幸福线。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9.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部编九年级道法治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道法治知识点道法治知识点一、道法治概述道法治是指依法治国的思想和实践,通过依法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以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道法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
二、道德基础1. 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遵循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道法治的基础。
道德行为则是根据道德意识而进行的实际行为,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内容。
2. 好人与善行好人是指具备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的人,而善行是指为了他人或社会做出的有益行动。
好人和善行相互促进,通过培养好人和鼓励善行,可以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三、法律基础1. 法律的作用和地位法律是国家统治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地位体现在它对行为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对违法行为有明确的制裁和惩罚措施。
法律的作用是保护人权、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和解决纠纷。
2. 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法律意识是指个体对法律权威的认识和尊重,法治精神则是指通过法律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
培养法律意识和弘扬法治精神,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四、治理实践1. 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框架,包括政府治理、社会组织治理、公民自律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权责清晰、衔接协同、公正透明的原则。
2. 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追求,是实现道法治的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公平与正义需要关注资源分配、机会平等、权利保障和法律公正等方面的问题。
五、道法治的价值道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和理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促进人民福祉和幸福感的提升,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六、道法治的挑战1. 道德沦丧与法治虚化在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和法治虚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人对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缺乏认同和遵守,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侵蚀。
九年级道法中考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道法中考必背知识点道法,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道德原则、法律知识和公民素养等方面,是中考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道法中考必背的知识点。
一、道德原则1. 仁爱原则: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2. 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偏袒不公平待人。
3. 诚信原则:讲信用,守信用,诚实守信,遵守承诺。
4. 勤奋原则:勤勉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5. 自律原则: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法律知识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法律的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的层级关系。
3. 不良信息:法律规定了一系列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发布禁止,包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虚假广告等。
4.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信息安全。
5. 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包括教育、保护、禁止等方面的规定。
三、公民素养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但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公民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3.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科学、和谐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诚信守法:积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以上就是九年级道法中考必背的知识点。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法律素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为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公民道德建设1.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公民道德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尊重他人、守法守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待、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等,体现出文明礼貌和社会责任。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为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等,而义务则包括守法守纪、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 公民的心理行为特征公民的心理行为特征包括责任感、爱国心、正义感等。
公民应当具备对社会负责的心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时要有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精神品质。
4. 掌握公民道德提升方法提升公民道德需要从自身入手,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学习优秀榜样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公民素养。
二、法律基础知识1. 宪法的作用和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国家和公民行为的根本准绳。
2.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法律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工具,是一种以国家意志为内容的强制性规范。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
3. 法治社会的内涵和特征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为保障、以法律为保护的社会。
法治社会的特征包括政府和公民一律受法律约束、权利平等、法律公正等。
4. 学会运用法律常识公民应当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用户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以免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法律纠纷时不知所措。
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要及时求助于司法机关。
三、我国法治建设1. 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包括立法机构的有效运作、民主法制的建设、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等。
我国还致力于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年级道法所有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道法所有知识点归纳道法,作为中学九年级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关键科目之一。
它不仅涵盖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还包括了社会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九年级道法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道德规范1. 道德规范的概念和作用- 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总结和规定,用于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判断。
- 道德规范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等。
- 家庭美德:孝敬父母、关心家庭、守信用等。
- 个人道德:诚实守信、勤奋学习、自律自强等。
第二章:法律法规1. 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管理和秩序的重要工具。
- 法律法规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
2. 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权利。
- 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
3. 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包括了法律尊严、法律权威等方面。
- 法治精神是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精神状态。
第三章:社会伦理1. 社会伦理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伦理是关于社会道德行为和社会组织、关系的规范和准则。
- 社会伦理的特点是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审慎性。
2. 社会伦理的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热爱祖国、忠诚国家、维护国家利益。
- 社会公正: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人权、反对歧视。
- 诚信守约:恪守承诺、讲信用、守法经营。
第四章:公民道德1.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权益,履行公民义务。
- 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大事,维护社会稳定。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等。
-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等。
第五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都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旨在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课1、社会生活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政治生活变化。
2、五个文明建设:①物质文明建设②精神文明建设③政治文明建设④生态文明建设⑤社会文明建设。
其中物质文明是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
3、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课本P44、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课本 P5(以下“课本”两字略)6、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P77、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 P78、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P89、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P1010、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P121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注意表述顺序不能颠倒)P1212、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P13第二课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能写成唯一载体)课本P182、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P193、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P26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P26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P30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P30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P31第三课1、导致挫折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管两个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内在的主观因素多数可以控制。
P342、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P363、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不可能没有压力;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P384、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
P395、在人生道路上,不在于有无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困难和挫折 P406、创新和挫折的关系: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勇于创新是战胜挫折的必由之路。
P427、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P44第四课1、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分工的必然结果 P472、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 P553、有效合作首先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 P52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使用人力和资源。
P484、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不是完全一致的)P48-505、在合作中出现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及时沟通,消除隔阂 P546、竞争的类型: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排他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竞争P567、人是竞争的主体,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
P57第五课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是做人的首要之德 P62-632、诚信政府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 P65第六课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2、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P773、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P774、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与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P77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P776、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P777、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P788、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P79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P81(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国策、战略、方略、发展观、道路•国策:改革开放国策、对外开放国策、合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计划生育国策•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思想、三步走战略。
3、方略: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4、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几个意识:①亲社会意识②合作意识③良好竞争意识④诚信意识⑤法律意识⑦自我保护意识⑧忧患意识⑨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本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泰山庙,陆公祠,便仓枯枝牡丹园,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大丰白驹镇《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东台的北宋丞相范仲淹“读书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义丰的龙舞,建湖的杂技,淮剧,阜宁的散文等明确自己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一)国家角度:①国家立法部门应完善立法,建立健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②国家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保护能力;④加大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⑤进一步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经验。
(二)社会角度:①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②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民俗。
(三)个人角度:①认真学习、自觉遵守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②向他人、向社会宣传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③运用法律武器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④为保护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⑤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如:游览名胜古迹时不乱刻乱画……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认识一个民族,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P23页:)•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P26页:)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各民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P26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要求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的成分;②同时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历史继续蔓延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一种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是激励和支撑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三)怎样弘扬民族精神?(1)国家:①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2)学校:(或问:就如何培育民族精神,请你向学校提建议?)①组织学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感悟民族精神。
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精神。
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名胜古迹……③建议学校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来加强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
如召开主题班会,请革命先辈作报告,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编印民族精神的宣传小册子⑤制定具体的规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3)个人:(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认真阅读优秀历史文化读物,学习了解民族精神;②积极参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和实践民族精神;④同违背民族精神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⑤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挫折具有普遍性特点)②挫折是把双刃剑,对人有双重影响。
(挫折具有双重性特点)③挫折不可怕。
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磨砺坚强意志,迎难而上,理智地分析原因,寻求方法。
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①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并以正确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②通过认知调整训练和行为训练等反挫折方法,增强自己的耐挫力。
如:需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树立自信心;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找准基点,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放松训练;自我对话训练;换个角度思考;请求帮助。
③如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正确的学习观念①读书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②我们必须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有进步,一定能成功;③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④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⑤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的重要性(1)对个人: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勇于创新是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