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合集下载

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研究内容摘要及意义细菌是长期以来困扰人类健康的杀手,如何从海洋中, 特别是从可持续利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中寻找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抗菌药物已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一株来源于南海深海沉积物的真菌(N00053)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因此,我们拟将该活性真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酵培养;运用现代色谱学的分离手段和波谱学的结构鉴定技术,结合抗菌活性筛选实验,快速分离鉴定并筛选出该真菌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抗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深度开发南海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1、课题国内外现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Fleming和Waksman等人从微生物相互拮抗规律中发现了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灰黄霉素等一系列抗细菌和真菌抗生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用药以及细菌变异速度的加快,细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此外,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人类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新的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和超级耐药菌不断出现,这些已经严重的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和持续开发新类型的抗菌药物。

寻找新颖结构和独特抗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成为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自1967 年美国海洋技术协会主办了“向海洋要药”的专题讨论会以来,海洋微生物一直是抗菌药物和其他药物的重要来源[1,2]。

由于海洋特别是深海环境条件特殊, 如低温或高温、高盐、高压和寡营养等,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 海洋微生物产生了独特的代谢系统和机体防御体系。

海洋微生物在物种、遗传基因、代谢途径以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面均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具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长周期短、代谢易于调控和可通过大规模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海洋微生物特别是海洋真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细菌己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新的生理活性物质重要来源之一[3]。

关于海洋真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由来已久。

1945年7月Brotzu在地中海撒丁岛海域分到的一株海洋真菌即顶头孢霉菌(Cephalospoium acremonium)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多种抗菌素,如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 C,Cephalosporin Pl,P2,P3,P4,P5以及青霉素penieillin N。

人工诱导海南龙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

人工诱导海南龙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 27(2): 219 ~ 224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收稿日期: 2018-07-19 接受日期:2018-09-29基金项目:海南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017CXTD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29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7CXTD-15, 1630052016008)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Grant No. 2017CXTD020),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1400297), and the Project for Basal Research Fund for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Grant No. 17CXTD-15, 1630052016008).作者简介:杨宁(1994~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E-mail: 382041873@ *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meiwenli@人工诱导海南龙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杨宁1, 王辉2, 刘寿柏1,王昊2,陈惠琴2,戴好富2,梅文莉2*(1.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口 570228;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01)摘要:为了解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socotrin-4ʹ-ol (1)、homoisosocotrin-4ʹ-ol (2)、(E )-3-(3,4-dihydroxybenzylidene)-7-hydroxy-chroman-4-one (3)、5-hydroxy-7-methoxy-3-(4ʹ-hydroxybenzyl)-4-chromanone (4)、3-去氧苏木查耳酮 (5)、苏木查耳酮 (6)、7,4ʹ-二羟基黄酮 (7)、7,4ʹ-二羟基-8-甲基黄酮 (8)、丁香树脂醇 (9)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10)。

2株深海来源细菌的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2株深海来源细菌的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开题报告

2株深海来源细菌的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2株深海来源细菌的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背景:真菌感染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方面的严重问题之一。

其中,酵
母菌和真菌菌株对抗真菌治疗的耐药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地医学学术界
的高度关注。

因此,近年来寻找新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已经成为
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深海来源细菌是富含有效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深海细菌中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
代谢产物,研究其化学结构和抗真菌机制。

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深海来源的2株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分离和
培养等基础研究工作。

然后,利用各种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如菌落扩散
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等方法,测试其对真菌的活性。

在活性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色谱联合质谱等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和分析。

最后,
采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其抗真菌机制。

意义:本研究将在深入研究深海来源细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具有
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有助于解决目前真菌感染所带来的严重问题。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李桂玲;王建锋;黄耀坚;郑忠辉;苏文金【期刊名称】《微生物学通报》【年(卷),期】2001(028)006【摘要】从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172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如红色面孢霉(Neurospora sp.),木霉(Trichoderma sp.),镰刀菌(Fusarium sp.)等有抑制作用,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40%,54.2%及57.1%.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的高抗菌株有3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拟青霉属、镰孢菌属等18个属中.【总页数】5页(P64-68)【作者】李桂玲;王建锋;黄耀坚;郑忠辉;苏文金【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5【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柽柳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J], 毕江涛;马萍;杨志伟;关晓庆2.红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邓祖军;曹理想;谭红铭;;周世宁3.几种药用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J], 莫小路;王玉生;曾庆钱;汪小根;严振4.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J], 李治滢;李绍兰;周斌;杨丽源;陈有为5.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J], 武艳霜;陆悦;朱作斌;陈莹;李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患子皂苷的抗菌活性研究

无患子皂苷的抗菌活性研究

无患子皂苷的抗菌活性研究
金秋;奚立民;张昕欣;柯中炉
【期刊名称】《科技通报》
【年(卷),期】2014(30)3
【摘要】本研究检测了无患子皂苷对6种典型细菌和6种典型真菌的抗菌活性。

提取无患子假种皮中总皂苷R1和R2,分离得到皂苷混合物样品R1-3、R1-4、R1-5、R1-6、R1-7、R2-5、R2-6、R2-7、R2-8、R2-9和R2-10;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检测,得出抑菌圈直径、MIC值和EC50值。

抑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样品R1-5、R1-6、R2-7、R2-8、R2-9和R2-10中,这些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和绿色木霉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无患子总皂苷各组分中含有能够显著抑制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活性物质,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患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35-38)
【关键词】无患子;皂苷;抗菌活性
【作者】金秋;奚立民;张昕欣;柯中炉
【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制药研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03
【相关文献】
1.无患子总皂苷减压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除草活性研究 [J], 马晓江;王进;汤锋;高全;刘伟;宋丽
2.无患子总皂苷表面活性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J], 李智斌;张彦焘
3.无患子皂苷抗炎抗菌功效研究 [J], 雷发玲;肖蕾;么春艳;王增利
4.醇提-表面活性剂协同法提取无患子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J], 郑林禄;马强;陈峰;张振兴;马宏儒
5.无患子皂苷及常春藤皂苷元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J], 殷杰;魏敏平;姚卫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 a t P r o dR e s D e v 2008,20:731-740文章编号:1001-6880(2008)04-0731-10 收稿日期:2007-02-09 接受日期:2007-04-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020;3047003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 A D 22B 03)*通讯作者T e l :86-10-62731199;E -m a i l :l g z h o u @c a u .e d u .c n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徐利剑1,周立刚1*,赵江林1,姜微波2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能产生生物碱类、肽类、甾体类、萜类、酚类、醌类、脂肪族类、异香豆素类等多种类型的抗菌活性物质。

本文简要综述了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内生真菌;抗菌物;微生物中图分类号:Q 939.96;R 284.2文献标识码:A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p o u n d sP r o d u c e db y P l a n t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iX UL i -j i a n 1,Z H O UL i -g a n g 1*,Z H A OJ i a n g -l i n 1,J I A N GW e i -b o21C o l l e g e o f A g r o n o m y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193,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N u t r i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8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P l a n t f u n g a l e n d o p h y t e i s a n e w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o u r c e w i t h p o t e n t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i na g r i c u l t u r e ,m e d i c i n e a n d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E n d o p h y t i c f u n g i c o u l d p r o d u c e v a r i o u s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p o u n d s s u c h a s a l k a l o i d s ,p e p t i d e s ,s t e r o i d s ,t e r -p e n o i d s ,p h e n o l s ,q u i n o n e s ,a l i p h a t i c a n di s o c o u m a r i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S o m es t u d i e s o nt h e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a c t i v i t y o f t h ef u n g a l e x t r a c t s o r f r a c t i o n s ,s t r u c t u r a l t y p e s o f t h ec o m p o u n d s w i t h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a c t i v i t yw e r e b r i e f l y r e v i e w e d .K e yw o r d s :f u n g a l e n d o p h y t e ;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 c o m p o u n d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的某一段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并不引起宿主植物出现明显病害症状的微生物,包括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1]。

海南红树林底泥海洋放线菌的抗菌及抗群体感应活性筛选

海南红树林底泥海洋放线菌的抗菌及抗群体感应活性筛选

海南红树林底泥海洋放线菌的抗菌及抗群体感应活性筛选莫杰;钱生辉;钱嘉兴;缪莉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24(41)1
【摘要】采用滤纸片法以紫色色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指示菌对84株分离自红树林底泥的海洋放线菌进行抗菌及抗群体感应活性筛选,再对高活性菌株进行活性复筛以及薄层层析化学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菌株HN2-56具有很强的抗群体感应活性及较弱的抗菌活性,且代谢产物较为丰富。

对该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离及GC-MS分析,从其活性组分中鉴定出13个可能的化合物,且多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活性验证试验发现,化合物4(二乙基甲苯甲酰胺)和12(莪术烯醇)具有抗群体感应活性。

经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HN2-56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chumphonesis)。

该菌株在抗群体感应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总页数】6页(P88-93)
【作者】莫杰;钱生辉;钱嘉兴;缪莉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132
【相关文献】
1.具有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2.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优化培养
3.一株群体感应抑制活性海洋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4.海洋放线菌 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 JS106 的抗群体感应活性物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_孙力军

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_孙力军

植物内生菌抗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孙力军1,2 陆兆新11(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南京,210095)2(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食品科学系,凤阳,233100)摘 要 讨论了利用植物内生菌作为抗菌活性物质重要来源的基本机制,简要介绍了内生菌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利用内生菌筛选抗菌活性物质的策略。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生物多样性,抗菌活性物质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收稿时间:2004-10-18,改回时间:2004-12-06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要求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抗生素。

在食品工业,由于使用的食品防腐剂种类单一,存在着因使用过广而超过日允许摄入量的潜在危险,所以寻找安全、高效、低毒天然的新型食品防腐剂势在必行。

筛选新型抗菌活性物质需要高效率,而寻找新来源是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

植物是筛选天然药物最主要的原料,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中分离到了很多以前未被人们认识的植物内生菌(endo 2phyte ),而内生菌存在抗菌活性具有普遍性[2]。

因此,对这一抗菌活性物质来源的新领域的开发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

本文将简要讨论植物内生菌作为抗菌活性物质重要来源的基本机制,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筛选的研究进展。

1 植物内生菌作为抗菌活性物质重要来源的基本机制虽然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在健康植物组织的内部也有微生物存在,这类微生物在文献中后来被称为植物内生菌,但由于内生菌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

自1930年以来,人们发现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的牲畜中毒是由于家畜食用了感染内生真菌的牧草,内生菌的研究才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3,4]。

1992年克洛珀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菌”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

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是一个主动过程,定殖细胞必须是活的和能增殖的,定殖后的内生菌不会对植物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症状[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tba t ra c i t g i tSt ph o oc u ur u nd M RS we e t s e pe s o dif i n me ho n i c e i la tviy a a ns a yl c c s a e s a A r e t d by pa rdi c fuso t d.
苯 乙醇() 4 ,尿嘧 啶() eaeya sn() ho ti sdn f () 5 ,d sctlut 6和time s i ea l7 。结论 活性测试结果表 明化 合物3 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 i hol i 和4 菌和MR A的活性 ,首次发现化合物7 S 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 菌活性。 关键 词:海 南龙血树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抗菌活性
中国抗 生素杂志2 1年6 J 7 0 2 Y 第3 卷第6 期
4l 2
文章编 号:10 —6 92 1)60 2 —4 0 18 8 (0 20 .4 1 0
海 南龙血树 内生真菌A1 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 究 2
常东东1 戴好富z 左文健 梅文莉 , 2 ,
( 南大学环境 与植物保 护学 院,儋 州 513 ;2 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 究所,海 口 5 1 1 1海 777 71 ) 0
C a gD n —o g’ i of Z oWe -a 2a dMe We — h n o gd n Da Ha— u u nj n n i nl i i
( C l g f n i n n a d l t rt t n Ha a iesy Daz o 7 7 7 2Istt o To ia Bocec d 1 ol eo E v omet n a oe i , i nUnvri , nh u5 13 ; tue f rpcl isi e n e r P nP co n t ni n a Boeh oo yC iee ae f rpc l gi l rl cecsHa o 7 O it n lg , hn s dmyo o i r ut a ine, i u5 ) c Ac T aA c u S k 1O l
摘要 : 目的 研究海南龙 血树 内生真菌A1 的活性 次生代 谢产物 。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 波谱 数 2 据和理化 性质鉴定化合物 的结构,采用滤纸 片琼 脂扩散法测定化合 物抗金黄色葡萄球 菌(t hlc cu ues和耐 甲氧 西林 金 Sa yo oc sa ru) p 黄色葡萄球菌( MRS 的活性 。结 果 分离鉴 定了7 A) 个化合物 ,分别 为胞嘧啶核苷() 1 ,尿嘧啶核苷() 2,对羟基苯 乙酸 () 3,对羟基
f n u t i 1 f r c e a c mb d a a M e h d Th o si e t r s l t d a d p rf d b o u u g s sr n A 2 o a a n a o i n . a D to s e c n tt n swe e i o a e n u i e y c l mn u i c r m a o r p y n h i c e i a tu t r s we e i e tf e y p y i o h mi a n p c r ld t . e r h o t g a h ,a d t e r h m c ls r c u e r d n i d b h s c c e c la d s e t a a a Th i i
Co o n s3 a d 4 s o d i h b t r fe t nS a h l c c u u e sa d M RS . t ef s r p r t a o o n mp u d n h we i i y e f c tp y o o c sa r u n o o n A I’ t rt e o t t mp u d sh i h cl C C U u e s h we n i i y e c o t p y o O C Sa r u . o
Ab ta t 0b et e T td ebo c v o o e t i l e o tefr nainboho d p yi src jci os yt iat ec mp n ns s a df m mett rt f n o h t v u h i o t r h e o e c
Reut S v n c mp u d r ban d a d e cd tda yiie() u iie() Ph d o y h n lc t s ls e e o o n sweeo tie n l iae sc t n 1, r n 2 , —y rx p e ya ei u d d c a i 3, -y rx p e eh l lo o ()ua i ()d sctl s n() n ime i s d n f () Co c s n cd()P h do y h n ty c h l 4, rcl 5, eaeya t 6 a dt o t s i e a l 7. n l i a ui h hol i uo
中 图分 类 号 :Q9 6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Antba t ra o po nt r m hee i ce il m c ne sf o t ndo y i u usA 1 f r c e a c m b d a a ph tcf ng o a a n a 2 D o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