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_1
三年级数学上册5解决问题的策略5.1.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反思素材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5解决问题的策略5.1.1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反思素材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af009c783e0912a3162a7b.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反思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的价值,并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具体的做法就是,面对那些知识点,你想像你是一名考官,并考虑,你该用什么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
高考前两个半月,我用这个办法梳理了一下所有课程,最后起到了匪夷所思的效果,令我在短短两个半月,从全班第19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我基本已完全掌握。
3、再次,适当思考一下考试后的事。
如觉得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必会焦虑。
那么,对未来做好预测,这种焦虑就会锐减。
这时要明白一点:考试是很重要,但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瞬间,所谓胜败也只是这一瞬间的胜败,它的确会带给我们很多,但它远不能决定我们一生的成败。
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
![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86dc8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c.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解决问题要有策略。
探究新知
小猴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请问,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1、第一天摘了30个; 2、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 多摘5个。
1、第三天? 2、第五天?
”以后每天比前 一天多摘5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分析数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列表或列式解答
策略
先求什么 从条件想起。
再求什么
检验!
从条件想起分 析问题,有什 么好处?
1、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
问题1:4个苹果共重500克,1个苹果重多少克?
500÷4=125(克)
问题2:1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1个橙子重多少克?
8m
7m
6m
5m
4m 3m 2m 1m 0m
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 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芳芳
兵兵
18-8=10 (人) 10-4=6 (人)
答:芳芳和兵兵之间有6人。
4、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 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
先求白砖: 15×8=120(块) 再求花砖: 120-70=50(块)
答:花地砖有50块。
花地砖有多少块?
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 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课堂总结
理清条件和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分析数量关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2a8ab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际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只能从直接的经验出发,难以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引导,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的引导,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解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一策略。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f136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6.png)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能够掌握“试错法”“逻辑推理法”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思考,不怕挫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用趣味性的小游戏介绍今天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情境接着,老师将一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现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学习试错法接下来,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试错法。
老师用一些小示例来解释什么是试错法,并引导学生针对黑板上的问题,采用试错法解决问题。
4.学习逻辑推理法接着,老师向学生讲解逻辑推理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举例说明逻辑推理法的应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同样针对黑板上的问题,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逻辑推理法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最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小组内的学生找到一个实际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讲解后与其它组分享解决过程和策略。
6.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时,老师强调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优点,以及正确运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写下一个实际的问题,并就该问题,试着使用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来解决它。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试错法•逻辑推理法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喜欢尝试,喜欢思考,喜欢发现问题的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生活为材料,运用趣味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掌握试错法和逻辑推理法。
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此课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1deab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c.png)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能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立即从条件出发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
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课题。
用司马光和曹冲的故事开始,引出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验策略1、看条件提问题。
(1)小华买了20棵树苗,已经栽了12棵。
(2)杨树苗有20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8棵。
(3)柳树苗有12棵,松树苗有6棵。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
板书课题。
2、学习策略。
(1)、理解题意。
展示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交流算法。
交流:怎样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再根据什么求出第五天摘了多少个?追问:小朋友的算法是根据什么想到的?(3)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怎样填的?(4)回顾概括。
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第(1)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
请说说:感觉什么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说说怎样解答提出不同的问题?(2)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想想有哪些条件,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你填写的依据是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该怎样标,为什么这样标?4、想想做做第4题。
追问:你用了什么策略?5、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学习到的内容。
第2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b886b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8.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行解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共19张PPT)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3.1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dde27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0.png)
(2)学校买了18袋乒乓球和9个篮球。乒乓球的个数 是篮球的几倍?
乒乓球个数÷篮球个数=乒乓球个数是篮球个数的倍数
每袋乒乓球的个数
2.李庄小学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你能把 表格填写完整吗?
一共 81人
足球组 24人
篮球组 22人
田径组 35人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巩固练习,达标训练
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24×3=72(元) 100-72=28(元)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 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剩下的钱数=300-花费的钱数
哪种搭配花费最低?
购买价格最低的远动服和运动鞋花费最低。
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1)花费最低多少元?_1_3_0_+__8_5_=__2_1_5_(__元__) (2)剩下多少元?_3_0_0_-__2_1_5_=__8_5_(__元__)_ 答:最多剩下_8_5__元。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 服和运动鞋,剩下的 钱是不同的。
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
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 剩下的钱就最多。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 算什么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28d85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6.png)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3.1《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往往只依赖于算术运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3.让学生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家有3只鸡,小华家有5只鸡,他们两家一共有几只鸡?”让学生尝试用算术运算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7ad5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a.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从问题想起,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如“小明买饮料”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为例,讲解如何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类似“小明买饮料”的问题,以及一些需要从问题想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题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买饮料”的问题板书解答过程:1. 发现问题:小明买了3瓶饮料,每瓶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3. 解决问题:3瓶饮料× 5元/瓶 = 15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5元的书和一支2元的笔,他够钱吗?(2)小红有8元钱,她想买一件3元的玩具和一包2元的零食,她够钱吗?2. 答案:(1)不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4.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4.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3266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e.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4.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54.解决问题的策略(1)》主要讲述了利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部分学生则较为害怕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步骤提示等。
3.准备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4.准备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小明买书问题。
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策略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尝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26c5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a.png)
知识盘点
(2)和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 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和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和÷ (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易错攻略
1、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句,确定先算什么。 2、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问题。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练习
看图回答 根据线段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练习
琳琳家去年上半年缴了电费288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电费45元。 (1)琳琳家去年全年一共缴电费多少元? (2)下半年比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电费多少元?
同学们再见
THANKB、C选项中都为第一组收集的多,第二组收集的少,无法求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 组少收集多少节,D选项与题干中所求问题无关,A选项第二小组收集的节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符 合题意,列式为: 124×3-124 =372-124 =248(节) 答: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收集248节。 故答案为:A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SJ
思维导图
知识盘点
知识点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 (1)分析题意; (2)探究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 (3)正确解答。 2、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知识盘点
3、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理解题 意,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拓展问题 (1)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与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 用题,叫差倍问题。差倍问题的一般公式为“两数的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两数差=大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389a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f.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会从问题中提取有用信息;3.学会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4.能够使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5.能够使用图表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会从问题中提取有用信息;3.学会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2.能够使用图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笔等;2.学生准备数学书、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询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思考,积极发言。
新课讲解1.讲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从实际例子入手,以“小明想买一个正方形的玻璃镜框挂在墙上,但是他不知道怎么选择,他该怎样做?”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提取有用信息(正方形),并进行分类思考(大小、价格、质量等方面)。
3.引导学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更多更小的问题,例如:将“在正方形玻璃镜框中放一张图片,小明该选择多大的框架?”分解为“图片大小”、“框架边长”、“硬纸板大小”、“是否留白边”等问题。
4.引导学生使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想在一张A4纸上画一个正方形,请问边长是多少?”5.引导学生使用图表解决问题,例如:一张表格里记录了小华每周的作息时间表,学生需要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填写出周一到周日KTV娱乐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
小结1.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鼓励学生总结记忆,在生活中多加应用。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怎么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它。
老师在上课时要借助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并指导学生如何分解一个大问题为小问题,最后通过几何和图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
(说课稿)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fee7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b.png)
说课稿: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1)-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解决策略;2.学生能够使用图像的方式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在数字范围内解决问题;4.学生能够在数字范围内寻找问题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图像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且在数字范围内,寻找问题的规律。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1.解决问题的策略;2.图像解决问题;3.数字范围内寻找规律。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解决策略;2.学生能够使用图像的方式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在数字范围内寻找问题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数字范围内寻找问题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需要高度重视。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和练习两种。
讲授环节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练习环节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引入问题解决策略。
2.引入图像解决问题。
3.寻找问题的规律。
(二)讲解新知识1.问题解决策略的引入。
2.图像解决问题的演示。
3.数字范围内寻找规律。
(三)小组合作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分配每个小组解决数字问题。
2.每个小组借助图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在数字范围内寻找规律。
(四)板书设计本节课所涉及的板书设计如下:1.解决问题的策略;2.图像解决问题;3.数字范围内寻找规律。
(五)课堂练习1.采用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题目的竞赛。
2.针对学生解决问题时的问题点进行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形式以“讲授、练习、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我们尝试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互动的环境下,积极掌握所学的知识。
通过针对学生解决问题时的问题点进行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a4a6d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出现在我们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们如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自主地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的重要性。
然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个策略。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将问题的条件和推导过程展示出来,以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我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掌握从条件想起的问题解决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我也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讲解这个问题解决的策略,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实际问题情境:在教学的开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这个问题情境是关键,因为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问题解决的策略的重要性。
例如,我可能会提出一个关于分配资源的问题,比如“有10个苹果,需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至少得到3个苹果,请问怎么分?”这个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分配方法。
2. 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引入实际问题后,我会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
这个过程是重点,因为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需要满足什么要求,以及如何从这些条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苏教版
![2033三年级数学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3a66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c.png)
(1)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逻辑错误、分类错误等,并提供改进建议。
(2)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作业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决问题策略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导入新课和讲解关键概念时,运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7.增强自我反思能力,学会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8.培养学生的逻辑ຫໍສະໝຸດ 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9.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分析和解决。
10.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运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知识点、案例和活动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fb2c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c.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通过画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相同数量的苹果。
请学生们思考,小明应该如何分配这10个苹果?2. 例题讲解:例题:小明有12个橘子,他想把这12个橘子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相同数量的橘子。
请学生们尝试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讲解:我们可以画一个有12个格子的图,表示12个橘子。
然后,我们需要把这12个橘子分给6个朋友,所以我们可以把图分成6个部分。
每个部分表示一个朋友分到的橘子数量。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让每个朋友分到相同数量的橘子。
3. 随堂练习:练习题1:小华有8个橙子,他想把这8个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相同数量的橙子。
请学生们尝试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练习题2:小丽有15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她的7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相同数量的糖果。
请学生们尝试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 学生展示:让学生们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他们的思考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示例:画图解决问题的步骤:1. 确定问题:明确问题要求,找出关键信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46ce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4.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涉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从条件想起一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一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该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从条件想起一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从条件想起一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个实践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和香蕉。
小明喜欢吃苹果,妈妈给了他三个苹果,但小明还想吃香蕉。
请问,小明至少还需要多少个香蕉才能满足他的需求?”2. 例题讲解: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一,即从已有的苹果数量出发,通过换算关系来确定至少需要换多少个香蕉。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例如:“小红有8个橘子,她想要更多的香蕉,每2个橘子可以换1个香蕉。
请问,小红至少需要换多少个香蕉?”4. 小组讨论: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个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共同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解答与讲解: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我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并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条件:小明有5个苹果,每3个苹果可以换1个香蕉。
策略:从条件想起一,即从苹果数量出发,通过换算关系来确定至少需要换多少个香蕉。
解答:5个苹果÷ 3 = 1个香蕉,余2个苹果至少需要换 1 + 1 = 2个香蕉。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https://img.taocdn.com/s3/m/1d6252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7.png)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前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从苏教版秋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出发,介绍如何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1在学习数学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
本节我们将介绍第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直接算”。
在苏教版秋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涵盖了很多需要采用“直接算”策略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特点是:数据量较小,计算比较简单。
例如:•某班有 32 个学生,其中女生有 16 个,男生有几个?•小明有 30 元钱,他花了 8 元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几元钱?•一周有 7 天,一个月有几天?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算”的方式来解决。
具体的方法是: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利用运算符进行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对于第一个问题,“某班有 32 个学生,其中女生有 16 个,男生有几个?”采用“直接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男生数量为:男生 = 学生总数 - 女生数量= 32 - 16= 16同样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小明有 30 元钱,他花了 8 元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几元钱?”,采用“直接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小明还剩余的钱数为:剩余的钱数 = 总钱数 - 花费的钱数= 30 - 8= 22对于第三个问题,“一周有 7 天,一个月有几天?”,采用“直接算”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月的天数为:一个月的天数 = 每周天数 x 周数= 7 x 4= 28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采用“直接算”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解决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
结语数学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的挑战。
本文介绍了第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直接算”,希望能帮助到广大三年级学生朋友们。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https://img.taocdn.com/s3/m/3c1393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a.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秋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我们学会使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画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 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教学过程:一、实例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讲解画图策略(10分钟)1. 讲解画图的步骤:确定比例、画出图形、标注数据。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如何运用画图策略的,效果如何。
板书设计: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内容:1. 画图步骤:确定比例、画出图形、标注数据2. 画图策略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写下来。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看看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举、猜想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例引入环节的选取和设计;2. 画图策略的讲解和示范;3. 练习与讨论环节的指导和方法;4.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和直观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引导和启发。
1. 实例引入环节的选取和设计:2. 画图策略的讲解和示范:在讲解画图策略时,我明确了画图的步骤,包括确定比例、画出图形、标注数据。
然后,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展示了如何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问题。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5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共21张)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5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共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fa9543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8.png)
5.1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
教材第71~73页
课题引入
1.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司马光想出了一 个什么样的办法?
砸缸。人们把这一好的办法称之为“策略”。 什么叫策略呢? 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即方法。
教学新知
思考一:图中直接告知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知识拓展
3.离间计 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
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 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立刻想到了离间计。 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有 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产生火并,使其两败 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课堂练习
2.小兔子帮妈妈拔萝卜,第一天拔了2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拔4个,小兔子第三天拔了多少个萝卜?第六天呢? 答案:第二天20+4=24(个)
第三天24+4=28(个) 第四天28+4=32(个) 第五天32+4=36(个) 第六天36+4=40(个) 答:小兔子第三天拔了28个萝卜,第六天40萝卜。
课堂练习
3.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30页,剩下的页数比看了的多15页,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30+15=45(页) 45+30=75(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75页。
课后作业
1.兵兵、军军、强强购买同样的自动铅笔。 兵兵:我买了5支,用去25元。 军军:我一共付了35元。 强强:我买了3支。
知识拓展
2. 仗义招才计 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倍比问题 1.妈妈今年 35 岁,比爸爸小 4 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 3 倍,明明今年多少岁了? 2.小刚有 12 张邮票,小花的是小刚的 3 倍,小强的比小刚的少 8 张,问他们三人一共多少张?、 3.三二班的图书柜中有图画书 86 本,音乐书是图画书的 3 倍少 7,问音乐书多少本?一共有多少本图书? 4.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 17 个人,一辆大卡车乘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 2 倍,请问大、小卡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5.学校有 246 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的 3 倍少 20 本。
学校有故事书多少本? 6.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上午去了 3 批学生,每批 169 人,下午又去了 213 人参观,这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 7.金童学校的学生要参加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背诵入则孝的有 38 人,背诵出则悌的人数是背诵入则孝人数的 3 倍还少8人,请问背诵出则悌比入则孝多几个人? 8.图书馆购进一批书,其中成语 42 本,寓言比成语多 18 本,童话的本数是寓言的 3 倍,购进童话多少本?三种书一共多少本? 9.电动车每分钟行驶 560 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比电动车的 3 倍还多 57 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桃树 106 棵,梨树比桃树的 4 倍少 8 棵。
两种树共多少棵? 11.卡车有 26 辆,客车比卡车多 18 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 3 倍。
1/ 8① 卡车比轿车少多少辆?②客车和卡车一共有多少辆?二(周长,装裱物品,加边框,跑操场,铁丝,篱笆,)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长+宽+宽=长2+宽2 长+宽=周长2(周长的一半)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一面靠墙的至少=两宽+一长一面靠墙的至多=两长+一宽操场问题,跑一圈为一个周长。
半圈为周长的一半。
注意:剪切或者拼接图形时候,要先画图,然后标出数据,再计算! 1.一个正方形的操场,边长为 80 米,小红绕着操场跑了 3 圈,请问小红一共跑了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46 米,宽 25 米,小明沿着操场的边跑了 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55 米,宽 35 米,杨昊然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 圈半,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4.从一个长 10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5.从一个长 9 厘米,宽 8 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6 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后,长 12 厘米,宽 6 厘米,如果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7.一块菜地是长方形,它的长 8 米,宽 5 米。
(1)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几米?(2)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少需要几米?(3)如果菜地一面靠墙,那么篱笆至多需---------------------------------------------------------------最新资料推荐------------------------------------------------------ 要多少米? 8.张大爷想靠墙围一个长 12 米,宽 8 米的长方形鸡舍,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 9.王大爷想围一个长 20 米,宽 13 米的长方形猪圈,接头处需要 2米,他至少需要多少米栅栏? 10.一根铁丝长 1 米,如果围成一个长 24 厘米,宽 27 厘米的长方形,那么这根铁丝够不够,如果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厘米? 11.一根长 2 米的红绳,围成一个长 42 厘米,宽 19 厘米的长方形,还剩下多少厘米? 12.一根铁丝长 18 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请问可以围成几种长方形?他们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三、间隔排列问题《注意:间隔数=两端物体总数-1》 1.幸福路有一边有 47 个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两个广告牌,一共有几个广告牌? 2 马路一边有25 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 4 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3.一条小路的一边栽种 16 棵松树,每两棵松树之间栽种 3 颗竹子。
一共栽种多少棵竹子? 4.金童小学走道一边栽种了 38 棵杨树,每两棵树之间放了 3 个花木箱,一共有几个花木箱? 5 金童的餐厅桌子上摆放有 19 个盘子,每个盘子中间放了 2 个碗,请问有几个碗? 6.溜冰场周围挂了彩旗,其中黄色有 96 个,每两个红色旗的两边要挂 3 个黄旗,请问红旗有多少个? 7 家长会场上,一共有 860 名学生,每两个家长中间站了 4 名学生,请问有多少名家长? 8 七彩课堂 70 页,在 96 米长的公路上一侧栽种松树,每3/ 8隔 3 米栽种 1 棵松树,请问一共可以栽种多少棵? 9 在门口长84 米的大路上插彩旗,从头到尾插了 8 面,每相邻的两面旗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请问每相邻的两面彩旗之间距离是多少米? 10 如上图所示,从左边数第 68 个是什么图形?第 80 个又是什么图形呢11 新年到来了,街上要挂 600 个彩灯笼,按照一盏红、两盏黄的规律性。
最后一盏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灯笼共有多少盏? 12.湖滨路种了一排柳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5 米,小明从第一棵跑到第200 棵,一共跑了多少米?四、时差(乘法--除法)第一步先求时差,第二步确定用乘法还是除法。
时间同上同下不用变,直接来相减,一上一下先变 24 时计时法再相减。
1.商场大甩卖,从上午 7 时卖棉衣卖到下午 2 时,一共卖了840 件棉衣,请问平均每小时卖了多少件?2.星期天到果园摘苹果,从上午 8 时摘到下午 1 时,一共摘了 960个,问平均每个小时摘多少个?3.李师傅上午 8 时上班,下午 4 时下班,上班时间内他共做了 96 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4.一辆货车早晨 6 时从汝州出发,下午 1 时到达郑州,平均每小时行驶了800 米,请问汝州到郑州有多少米?5.一辆汽车上午 11 时从甲地出发,下午 4 时到达乙地。
这辆汽车的速度是 380 米/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五、够不够的问题(购买东西,搭帐篷,租房,乘车,乘船,)五、---------------------------------------------------------------最新资料推荐------------------------------------------------------ 够不够的问题(购买东西,搭帐篷,租房,乘车,乘船,) 1.一个影院有 318 个座位,东华小学附近 1200 名师生分 4 场观看电影,能都有座位么? 2. 水果市场有 30 吨水果,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 4 吨,8 辆货车能一次运完吗? 3.汝州的天鹅宾馆推出活动:今日房价:单人间-98 元,双人间-128元,三人间-148 元,(1)宾馆有 59 个三人间,180 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间,够不够?(2)住 3 个三人间和一个单人间,一共需要多少元? 4.快过年了,奶奶买一根 5 米长的红丝绳来编织中国结。
(1)编织一个中国结需要 105 厘米,那编织两个需要多少厘米?(2)编织好两个中国结后,这根红绳还剩多少厘米?还够编织3 个中国结么? 5.超市进来了 9 箱红茶,每箱 24 瓶,(1)每瓶卖 3 元,共可以卖多少钱?(2)张老师带了 150 元,打算买两箱红茶,够不够? 6.三二班的任老师和桂老师带着 38 名学生去动物园,动物园的门票如下:成人票:14 元/人,儿童票 9 元/人,一共带 400 元够不够? 7.张老师带 49 名学生到北京鸟巢去参观,成人票每人 15 元,学生每人 8 元,张老师带了 400 元,请问够买门票么? 8.三(2)班同学 38 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 6 人,每条船的租金是 58 元。
至少需要租几条船,共付租金多少元? 9.三一班 39 个同学和5/ 82 个老师进行户外野营,晚上需要搭帐篷,每个帐篷最多住 7 个人,请问至少需要多少个帐篷? 10.3 位老师带着 43 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以乘4 个人。
那么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六、往返问题 1.红红家离学校 430 米,如果每天在学校吃饭,这样她每天上学和放学一共需要走多少米?如果中午在回家吃饭,这样她每天一共走多少米? 2.小花离学校 820 米,小云离学校 380 米。
小花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云中午回家吃饭。
问他们两人每天上学和放学,比一比谁走的路多? 3.小新家离学校 850 米,一天上学走到总路程的一半时发现忘带书了,于是她返回去拿书,再回学校,请问这天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4.小敏从家到体育馆,每分钟走 60 米,走出 2 分钟后,有事返回家,然后又马上去体育馆,这样小敏一共走了 9 分钟才到。
小敏家离体育馆大约有多少米? 七、行程问题 1.已知李老师的家到邮局一共有 357 米,李老师走这段路需要用 7分钟,求李老师的速度是多少? 2.校车从学校出发到数学老师家一共用了 40 分钟,校车平均每分钟行驶 200 米,求学校和数学老师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3.小明从家到超市 9 分钟走了 585 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 8 分钟,请问小明走的路程有多少米?4.小辉从家走到公园,5 分钟走了 365 米,小辉以同样的速度又从公园走到了学校,要走 657 米,请问他从公园到学校小辉用了多长---------------------------------------------------------------最新资料推荐------------------------------------------------------ 时间? 5.一列火车 3:30 从西安出发,10:30 到达兰州,火车每小时行驶120 千米,西安到兰州多少千米?八、还原问题 1.甲、乙两桶油共重 118 千克,甲桶倒出了 2 千克油后与乙桶油同样重,请问原来的甲桶,乙桶各重多少千克? 2.小雨家养鸡和鸭一共 54 只,卖掉 20 只鸡后,鸡、鸭的只数一样多。
请问原来的鸡、鸭各多少只? 3.停车场 12 辆卡车,客车是卡车的 3 倍,汽车开走 7 辆后就与客车同样多。
请问汽车多少辆? 4.李明家养了 435 只兔子,卖掉 67 只白兔后,白兔和黑兔的只数同样多,李明家原来养了多少只白兔?九先加后除先乘后加 1.三年级(1)班有男生 27 人,女生 28 人,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 5 组,每组有多少人? 2.新华书店有漫画书 342 本,童话书 308 本,把这些书借给三年级的五个班级,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几本书? 3.庆祝元旦,同学们做了 65 朵红花和 25 朵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