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成因
押大题1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押大题1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
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
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
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叫“倒木圈”。
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
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左图)和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右图)。
(1)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
(2)分析在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的南界明显偏南的原因。
(3)分析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4)被清理的倒木圈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简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
【答案】(1)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有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当地气候寒冷,土(壤)层薄,有冻土,根系无法深扎,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
(2)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两侧)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较低。
(3)大兴安岭西坡为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
(4)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夏季时阳光直接照射地面,地温比有树木覆盖时偏高,冻土层融化的宽度和深度加大,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雨季小池塘积水增多,把热量向更宽、更深处传递,导致更大范围冻土融化,小池塘逐渐扩大、加深。
【分析】树木形态显著的主要原因要从自然因素角度经进行分析。
科尔沁沙地
现在的科尔沁
(科尔沁沙地)
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以风蚀沙地半固定 状态为主。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 在发展。
这片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是 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 达42300平方公里。
科尔沁沙地中心地区荒漠化土地占总土地面积 的 34.02 %,以风蚀荒漠化土地为主。
教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的科尔沁
(科尔沁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曾是对科尔沁草 原的真实写照。 曾是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 孝庄皇后的出生地(电视剧《康熙王朝》)。 仰天望去,云在走,鸟在飞;闭眼聆听,鸟儿在鸣叫, 羊群在合唱,那已经不是一种声音,而是大自然创作的 一首交响乐了。
平均降水量可达300—500mm,多集中于7—9三个月。
当地冬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 2009突遇近20年来的大旱,连续380多天滴雨未下。
地貌特征: 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 平地开阔,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坨 甸地)
主要植被: 榆树 虎榛子灌丛 油松人工 林
土壤类型: 风沙土为主,也有褐土、 黑垆土。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 : 蒙古语 弓箭手的意思 科尔沁区: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中部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是中国
最大的沙地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 科尔沁沙地面积大约5.06万平方千米。(四大沙地中最大) 西辽河贯穿其中,到渤海湾直线距约250公里。
变迁
辽代以前的科尔沁大草原基本上没有人类活动引 起的沙漠化 。10 世纪上半叶,辽代的大规模强制 性移民垦荒代表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的开端. 金朝以后,清朝初期以前,由于明代政权对边疆实行 的封锁政策,科尔沁地区仍然以游牧作为主要经 济来源,垦荒活动基本消失,草原退化得到遏制。
2022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地理(教师版)
2022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二(下)期中地理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图示地区( )A.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B. 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 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D. 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2. 图示聚落中( )A. 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B. 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 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D. 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可知()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C.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 该区域()A.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B.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由于人为原因,科尔沁草原部分退化为沙地。
2000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里采取了乔灌草结合,沙带边缘造林,设置网格沙障等措施,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科尔沁沙地()A. 位于内蒙古高原B. 有明确区域边界C. 与沼泽同处湿润地区D. 划分依据是自然特征6. 该地区出现“沙进人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生态环境脆弱B. 过度开垦放牧C. 降水量逐年减少D. 城市化速度过快7.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该地区采取的措施是()A. 全面退耕禁牧,恢复天然草场B.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C. 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D. 大力开发沼泽湿地,发展生态农业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
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小明旅游地所在省的省会城市是()A. 昆明市B. 海口市C. 贵阳市D. 广州市9.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D.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变化原因及治理建议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vol.42.No.l January.2019第42卷第1期2019年1月文章编号:1006-6993(2019)01-0045-03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变化原因及治理建议韩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137400)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发现沙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变化原因;建议中图分类号:S775文献标识码:B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曾经是一片美丽的大草原,牛羊肥壮、水草丰美,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使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变成了内蒙古面积最大的沙地。
近十多年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依靠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采取封禁保护、造林种草、沙化草原改良和建设、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使沙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沙地概况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北部和西北部与大兴安岭南端东部的山地丘陵相连,东北部与松嫩平原相接,东部和东南部与辽河平原接壤,在南部和西南部有燕山山脉的末端努鲁尔虎山和七老图山,西部与锡林郭勒高原相邻。
其范围西起117。
49,E,东至123°37,E;南起42°43'N,北至45°41'N。
东西长约464km,南北宽约334km。
地貌为半封闭式环形盆地,南北隆起,西高东低。
南和北是燕山北部和大兴安岭南端的丘陵地带,两山地于西部沙地的克什克腾旗会接,形成高原区;西辽河水系从西向东穿越沙地中部,形成了冲积平原。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受到蒙古高压气流影响,表现岀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5.8~6.4七,年均降水量340~ 450mm。
河流主要为西辽河水系。
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栗钙土、草甸土和盐碱土叭2沙地形态特征沙地形态是指由沙物质覆盖的起伏地形,因外力(主要是风力)对地表物质造成的风蚀,由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沙漠之一,该地区地形广阔,沙土贫瘠,气候干旱,是极其恶劣的生长环境。
然而,该地区仍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并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然而,为何科尔沁沙地的植物群落在此恶劣的环境下仍可保持物种多样性呢?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中物种数量、类别和分布的丰富程度。
科尔沁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地形与地貌因素:科尔沁沙地地势多为平坦,有许多颗粒较大的沙丘,这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并促进了不同物种的分布,因此地形和地貌因素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 气候因素: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气温较低,风向多变,这些气候因素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然而,即使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科尔沁沙地仍拥有丰富的植物群落。
3. 土壤因素:科尔沁沙地土壤贫瘠,蕴含的养分十分有限。
不过,该地区土壤含沙量高,水分透气性好,有利于草本植物根系的生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4. 人为因素: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除了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进行自然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危害植物生存的人类活动,例如过度放牧或过度采伐导致该地植物群落损
失扩大。
总的来说,科尔沁沙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是由于该地区地形与地貌、气候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尽管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但是,科尔沁沙地的自身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对其植物群落物种变化造成的影响远不及自然因素。
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特征及原因
是世 界上 受 荒 漠 化 危 害 最 严 重 的 国家 之 一 。 19 96
年 中国防治荒漠 化 协调 小组 办公 室公 布 , 国可 能 中
发生荒漠 化 的地 理范 围 , 即干旱 、 干旱及亚湿 润干 半 旱地 区 的 总 面 积 为 3 1 7万 k 2 占 国 土 面 积 的 3. m,
收稿 日期 :07 0 1 20 —1 —3
・ --— —
46 -— - —
维普资讯
第1 期
李 建 华 : 尔 沁 沙 地生 态 系 统退 化 特 征 及 原 因 科
2O 08正
度 , 沙土 可分为 固定 风沙 土、 固定 风沙 土和流动 风 半 风沙 土 。草 甸土广泛 分布在 西辽河 、 拉木伦 河、 西 老
科尔 沁沙地 是 我 国东 北 西 部东 西 长 40余 k 0 m
科尔 沁沙地 地处温带半 干旱 草原地带 。地带性 土壤主要有 暗棕壤 、 栗钙 土和黑垆 土 ; 地带性 土壤 非 主要有沙 土、 甸土 和盐 碱 土 。 由于地 处 温 带 向暖 草 温带 、 湿润 向半 干旱两 种过渡带 , 半 自然条 件 和成土
3 .%。而实际发 生荒 漠 化 面积 ( 46 即荒 漠 化 土地 总 面积) 22 2万 k , 为 6. 占国土 面 积 的 2 . % , 中 73 其 主要是 以风蚀 和水蚀为 主的荒漠化 土地 , 此外 , 还有
深厚 的沙 层 在 干旱 和强 风 作 用 下 容 易 发 生 风 蚀 风
・
李 建 华
102 ) 112
( 宁 省林 业 调 查 规划 院 , 宁 沈 阳 辽 辽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固沙林对微环境改良效果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固沙林对微环境改良效果探究摘要:科尔沁沙地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首,其沙漠化形成、现状、逆转对策等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科尔沁沙地现状及成因,简介了东南缘固沙防护林的营造概况,阐述了樟子松绿色屏障对微环境改良的效果。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微环境改良效果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34-021 科尔沁沙地现状及成因(1)科尔沁沙地及东南缘现状。
科尔沁沙地处在大兴安岭东侧的辽河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是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交通最方便的沙地,属于松辽断陷平原的西北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42°20′~44°50′,东经117°15′~123°43′,海拔180~650 m。
行政区域包括内蒙古的东南部,吉林省的西北部,东南缘为辽宁省的彰武县。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达42300 km2,其中92%以上分布在内蒙古境内。
由于土地沙化的发展,科尔沁沙地地表已呈现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与沙质草甸交错分布的地貌特征。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3~7°c,年均降水量395.3 mm,干燥系数1.0~1.8,年均风速3~4 m/s,沙尘暴天气10~15 d,主要出现在春季。
因此,科尔沁沙地自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出现持久的旱灾和风沙灾害。
概括来说,科尔沁沙地的气候状况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干冷。
彰武县的阿尔乡镇、章古台镇、四合城乡和后新秋镇等乡镇,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的前沿。
我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就坐落在章古台镇,它正好处于沙地东南缘的额头上,是科尔沁沙地的脑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章古台沙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受北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侵蚀影响和柳河冲击泛滥,风积所致。
20世纪50年代,区内固定沙地占69.1%,流动及半流动沙地占18.9%,平缓沙地占12.0%。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水平1:结合资料,说明生态脆弱区的含义及表现与分布,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平2:结合资料,指出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区及其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平3:根据资料,归纳我国主要土地退化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平4:根据资料,探讨世界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生态脆弱区产生的人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生态脆弱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区域认知: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了解身边生态问题发生原因,并探究治理措施。
一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1)概念:01弱、02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03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04沙漠边缘等地区。
(2)05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2.土地退化(1)06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07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08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09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征:面积10大,类型11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及表现南方喀斯特地区的12石漠化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1.判断正误。
(1)降水多的地区不存在生态脆弱区。
(×)(2)荒漠化会造成土地退化。
(√)(3)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灌溉。
(√)2.土地退化表现中,不包括()A.土地沙化B.土壤侵蚀C.土壤肥力下降D.土地被占用答案 D解析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从气候条件来说,哪些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提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的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地理位置(1)过渡性的地理位置:01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0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行 混交 , 营造混 交林 。 参考 文献 :
一
定是 在幼虫 尚未 进 人 木 质 部 之 前进 行 ; 可 以在 还
成虫 期 用 2 %灭 幼 脲 油 剂 、5 灭 幼脲 胶 悬 剂 、% 5 1% 1
抑食 肼 油剂进 行 喷雾 防治 。
在成虫期 , 成虫振 落 下地后 的假 死性进 行 人 利用
工捕 杀 ; 或在初孵 幼虫期用刀片将虫子挖 出后 消灭 。 3 3 4 营林 措施 ..
风 沙土 , 风沙 土 走 势 由北 向南 不 断增 多 , 分 布 且 区域较 广 , 区风 沙 土属 于科尔 沁沙 地一 部分 , 该 明沙
较 多 。 机 质含量 在 1 左右 , 有 % 质地 为沙 质 。
1 荒 漠化 土地形 成原 因
11 自然 因素 . 由于 全球 气 温 升 高 变 暖 的影 响 , 续 干 旱 造 成 连 耕 地退 化 , 草场载 畜量 下 降 , 尘 天气 频 频 发 生 , 沙 特
入, 无计 划 、 节 制 地 在 沙地 、 场 割 麻黄 、 甘 草 、 无 牧 挖 采 药材 , 由于采挖 时铲 掉 草皮 , 土 刨坑 , 挖 翻动 土层 , 严重 破 坏 了草牧 场 , 贵 的 自然 资源 几 乎 被破 坏 殆 宝 尽, 逐步 加剧 了土地荒 漠化 进程 。
12 3 水资 源利 用不 当 ..
收 稿 日期 :0 1— 4— 5 2 1 0 2
2 1 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 , .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意识 防 止产生 新 的沙化 土地 人 们 的 自觉意 识很 关键 , 大家 认识 到 了荒漠 化 、
浅析科尔沁沙地水源危机成因及消除对策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J u a fI n r Mo g l iest o t n lis o r lo n e n oi Unv ri frNai aie n a y o t
Se . p2011
第 1卷 7
第5 期
Vo J7 பைடு நூலகம்o5 l 1 .
[ 作者简介 ] 王育军 , 通辽市气象局工程师 。
3 6
但是 从水源生 育规律而 言 , 消灭 了地 表水生成补 充的基 础和动力 。地表水迅 速消减 , 却 生态 恶化 、 气候恶化 等噩运接 踵而 来, 越演越烈 。目前的水源危机 主要 源于地表水 的大量 消失 。
从地下水 和地 表水生育运动的具体分析 中得知 自 降水 是科 尔沁沙地水源 的母体 , 以 自 然 所 然降水 的生育特征 及发展运
浅析科尔沁沙地水源危机成 因及消除对策
王育军 , 姚腾 飞 , 郭洪莲
( 通辽 市气象局 , 内蒙古 通辽 0 80 ) 200 [ 摘 要] 尔沁 沙地 出现 了水源危机 。最近五年 自然降水枯期是 导致 水源危机 的重要原 因, 不是根 本原 因 ; 科 但
根本原 因是 长期以来水源利用 、 建设改造 、 护不合理不科 学, 保 诱使 水源生育特征及运动规律 潜在 的可恶化 因
不易潜 流补给。主要接受 自然降水直接下渗和地表水 的渗漏形成 。雨 丰地 表水 多 , 地下水充足 。天 干 、 、 地干 地下水就要迅
速减少 。地下水这种生育和运动特征十分明显。
科尔 沁沙 地地 表水 由河 、 、 湖 塘及其它低地积水构成 。河流多 源于北 、 、 三侧的山地丘陵地带 , 自然降水产生地表 西 南 由
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
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错带,它的形成有三 个自然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机制不 稳定,风势强劲。而且风的作用和干旱季节是同 期的。在科尔沁地区,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植 被是处于逐渐恢复的状态;而以种植业生产为主 的,环境总是趋于恶化,沙漠化急剧发展。
科尔沁沙地-治理与利用
根据科尔沁沙地地区的不同采地区。这里气候逐渐干旱,年降水量300 毫米左右,流沙面积增大,沙丘间滩地数量少,面积小植被覆盖度较 低,由光沙蒿、乌丹蒿等沙生半灌木群落及一年生的先锋群落组成最 基本的植被类型,灌丛和疏林都不发达,仅在老哈河以东有一些榆树 疏林分布。本小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较重。今后发展方向应以 牧为主,林牧结合;对固定沙丘和甸子地草场进行轮牧,严禁滥垦、 滥牧;对水土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围封,建立草库伦、基本草牧场和 稳定高产的粮料基地;对流动和半固定沙丘进行人工补播和飞播沙生 植物,并栽植灌木和乔木;选择适宜地段,营造以锦鸡儿为主的灌木 饲料林柳灌等经济林和杨柳用材林;逐步形成乔、灌、草结合,带、 网、片配置,建立林牧经济区,达到治理沙害、发展生产的目的
其三 老哈河与教来河的中上游地区,基质转为黄土丘陵 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 多,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河谷滩地可作农业用地;陡 坡应种草植树。今后应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建设,对 不合理的耕地,应退耕还林还牧;对退化的沙化草场, 采用围封和人工种植优良牧草,逐渐恢复草场生产力; 对现有森林资源应加强保护和抚育,同时要建立农田、 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因地制宜营 造薪炭林和灌木饲料林,逐步扩大森林覆盖率,发挥 其综合效益。
科尔沁沙地-绿化的现况
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 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 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达42300平方公里, 位于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地带。我们四平西北部地区, 为这块沙地的接壤处。现在的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 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 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 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 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 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
历史地理第七辑1■I■■b・■———--—■■—■.vL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在大兴安岭东麓的西拉木伦河和西辽河■的‘冲积平原上,分布有大片的沙丘。
沙丘的t■♦分布范围,包括有通辽市(哲里木盟治地)、双-■_■辽县(郑家屯)、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保J.康)、科尔沁左翼后旗「乩旗卡人扎鲁特旗(•鲁北)、库伦旗、奈曼旗八翁牛特旗等等,I R*即哲里木盟的中、南部和昭乌达盟(今改称赤峰市)的东部地区。
这一地带在清代是科・*i LI尔沁蒙古的游牧地,故习惯上称作科尔沁沙■地。
:t••.科尔沁沙地年降雨量为300—500毫米,植被状态较好。
除大片的草地外,还有零星的和成林的松、柳、榆、栋、械等树种。
经过多年的治理,沙丘已大部分固定或半固定,生长有各种牧草和树木’但是,仍有一部分沙丘处于流动状态,'•并有不断向东部方移动的趋势。
因此,研究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及影响,对于根治科尔沁沙害,保护科尔沁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颇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本文就考古资料及文献记载所见,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不甚成熟的意见八供海内地理学家批评指正。
科尔沁沙地上的辽代遗迹圏>科尔沁沙地古代的地理景观科尔沁沙地古代的地理景观,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古代科尔沁地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沙丘,植被状态远比现在为好,生长有茂密的牧草和森林,,气候湿润,.河网密集,适于放牧和农耕。
许多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都揭示了科尔沁地区古代的这种地理景观&■在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公社舍根大队,奈曼旗大沁他拉乡北老贵,奈曼旗明仁乡南黑土坎子村都发现有汉代鲜卑人的墓葬和遗址①。
这些墓葬和遗址,.原先都被覆盖在沙丘之中,后来由于沙丘的流动而暴露出来。
墓穴均开凿在黑土层中,遗址则在黑尢.层上・根据考古层位学的原理,可以断定鲜卑人墓葬、遗址所在的黑土层,应当是鲜卑人生.活的汉代或汉代前后所形成的地层,一般是不会与鲜卑人生活的时代相隔很久远的上这些鲜卑人的遗存'都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心地区。
科尔沁草原的沙漠化
科尔沁草原的沙漠化每年,当⼈类要“征服”的⼤⾃然狂卷千万吨黄沙,袭击京津地区,遮蔽⼤半个中国,以致刮落到⽇本及东南亚诸国时,我便想起我的⽼家科尔沁沙地。
它便是这⼀场场沙尘暴的祸源之⼀,全国四⼤沙地中排⾏⽼⼤,⽼百姓称它为“⼋百⾥瀚海”。
迎着风沙进⼊科尔沁沙地,⼀座叫“塔敏查⼲”的流沙带500⽶⾼的沙峰上,俯瞰茫茫⽩沙滚滚的黄尘,不禁惊问:难道这⾥,过去真的被叫过科尔沁草原吗? 难道这⾥,真的是那位清初辅佐三代皇帝闻名天下的孝庄皇后的美丽故乡吗?“塔敏查⼲”,蒙古语意思为“地狱之沙”。
我⾏⾛在这⽚令⼈⼼⽣畏惧的地狱之沙中,想寻觅往⽇草原的痕迹。
⼨草不长的沙崖下,裸露着⼲枯发⿊的⽼⼭杏树根,⼲硬的沙滩上偶尔被风吹露出元辽⽡⽚,据说北边⼏⼗⾥外的流沙下掩埋着⼀座辽代古城,狂风过后还能瞥见到它雪泥鸿⽖的边边⾓⾓。
科尔沁的意思是“造⼸箭者”科尔沁草原也是中国四⼤草原之⼀,因哈萨尔冠有皇封“⾦箭⼿”(即“科尔沁”)称号这⾥才始称科尔沁草原,⽽如今的科尔沁却是⼀场场沙尘暴祸源,在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四⼤沙中排⾸位。
让我们⾃⼰都反省⼀下是草原离我们越来越远,还是我们让草原离我们越来越远。
沙漠化⼟地的构成与变化 沙漠化⼟地⽐重⼤ ,空间分异明显1985年和2000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地⾯积的44.5%和49.8%,沙地⽐例⼤ ,形势较严峻。
在沙漠化⼟地的程度构成上 ,中度沙漠化⼟地⾯积最多、⽐例最⼤ ,其次是极重度类型。
受当地地貌和风向的控制及影响[25 ],沙漠化⼟地的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 ,西部是极重度和重度的⽚状集中分布区 ,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布 ,沙化程度重;中、东部区流沙呈斑点状断续分布在固定沙丘群间 ,以中度为主 ,多类型复杂交错 ,沿东西向延伸呈相间分布 ,沙化程度相对较轻;北部是轻度和中度类型分布区 ,沙化程度最轻。
4. 2 沙漠化⼟地⾯积增加 ,程度减轻15 a 来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地⾯积增加了267 376 hm2,年均增长率为0. 77 %;其中重度和极重度类型⾯积减少 ,分别减少了126 776 hm2和20 951hm2;⽽轻度和中度沙化⾯积增加 ,增加量分别为180 744 hm2和234 359 hm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3.67 %和2. 03 % ,主要来源于潜在沙漠化⼟地(表2)。
浅谈科尔沁沙地成因及恢复
浅谈科尔沁沙地成因及恢复科尔沁草原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沙漠化严重地区。
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了本身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引起了整个东北西部环境的恶化。
因此,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的治理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一、科尔沁沙地及通辽市的地理、自然、历史、社会状况1.1、科尔沁草原的分布科尔沁草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地处内蒙古平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
西起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东至松辽平原西部,南以努鲁尔虎山为界,北近大兴安岭山地南缘,整个轮廓是呈方棱形。
行政区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的科右中旗,包括吉林省的通榆县和辽宁省彰武县的一部分。
地理位置:东经113°30′—123°30′,北纬42°20′-47°28′。
总面积13.93万平方公里。
1.2、通辽市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23′,属科尔沁沙地腹部,总土地面积599.26万公顷,占整个科尔沁沙地面积的43%。
东、南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赤峰市毗邻。
地貌类型,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为西辽河沙质冲积平原,三大地貌的过渡地带分布着大小沼坨。
1.2.1森林资源建国以后,经过五十多年的林业建设,特别是经过实施“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工程和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森林面积已达到137.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达到4126.46万立方米,活立木年增长量近14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23.78%。
1.2.2自然概况气候: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形成因子累加效应分析及对策——以奈曼旗为例
二 、科 尔 沁地 区沙 漠 化 土地 的现 状
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 自治区内现有沙漠化土地 3 4 h 7 万 m2( 含露沙地 ,以下同) ,占沙区面积 的 5 . 5 %; 0 其 中,流动沙 3 8万 h ,占沙漠化土地 的 1.%;半固定沙地占 3 m 01 9万 h ,占 1 . m 05 %;固定沙地 2 1 8 万 h2 m ,占 7 . 0 %;露沙地 3 6 2万 h ,占 86 m .%,其他类型 的沙漠化土地 10 0 m ,占 0 1 ( 1 。与 2 5h .% 表 ) 0 0 世纪 5 0年代相 比,沙漠化的 比例 由 2 %发展到现在的 4 . 2 2 %,半个世纪的时间,沙漠化土地扩展了一倍 , 0
科 尔沁地 区沙漠 化 形成 因子 累加 效应 分析及对 策
— —
以奈 曼
(. 1 西南大学地理科 学学院,重庆 4 01 ;2华 中师范大学,武汉 07 5 . 400 ) 30 0
摘 要 :本文分别从地理位置、地 势和植 被等几个方面分析 了科尔沁沙地 的 自然状况,通过 大量的数据证 明了该地 区沙漠化的严 重现状 ,用累加效应的方法分析 了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
2 1年 第 2 期 01
重 庆 三 峡 掌 院 掌 报
No 22 1 .. 0 1
第2 7卷 ( 1 ) 1 期 3
J U NA FC O G N H E O G SU I R I Y O R L O H N QI GT R EG R E N VE ST
、0 . ,1 27No.3l 1
形势非常严峻。从沙漠化土地的分布上来看 ,科尔沁沙区沙漠化土地所 占比例最高的县是 内蒙古的科尔沁
左 翼后旗 ,高达 7 . 8 %,其次是奈曼旗 ,占 6 . 4 4 %,其他超过 5 %的县还有科尔沁右翼、开鲁县和翁 牛特 7 0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二地理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
读图完成第下列问题。
1.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走向大致是( )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2.图中L所在的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三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一熟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升温明显,年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读“克兰河上游某水文站不同年代际(年代际变化指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 年为一个年代。
)年内径流过程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 题。
3.关于克兰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的水汽源自东南季风B.地处内陆,属于内流河C.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D.径流量春季大于秋季4.20 世纪90 年代较70 年代A.河流洪峰推后B.河流洪灾减轻C.流域融雪提前D.流域春旱加剧5.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东、南部主要分布的是季风气候B.受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类型齐全C.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D.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6.下列有关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程短B.含沙量大C.水能丰富D.流速急读图回答问题:7.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冷锋天气的是()8.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沿海地区的台风③冬季爆发的寒潮④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9.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开发风能等绿色能源,可直接影响图中①环节B.控制②、③、④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C.图中虚线框内的生物圈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单位D.②和⑤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10.为维持⑤环节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的作用,人类最迫切需要()A.保护沼泽地,大力发展旅游业B.开发水能,增大清洁能源比重C.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退耕还草,保护生态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图中a、b为我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完成下列问题。
高二地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
高二地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一、选择题2023年4月以来,近十年来最强的沙尘暴袭击了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沙尘迅速东扩南下,影响了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4月9日2时的气压分布,下图示意华北风沙源地内部各亚区沙尘释放量。
据此完成小题。
1.图示时刻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华北地区沙尘的主要沙源亚区及成因是()A.沙漠区、过度樵采B.农牧交错区、过度农垦C.草原区、过度放牧D.荒漠草原区、过度放牧河流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该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应力的影响。
下图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较近的某监测站第一时期(1976~1987年)与第二时期(1988~2015年)月均径流量与月均悬沙浓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河床趋于平坦B.河道裁弯取直C.土壤保持工程D.流域径流量减少4.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峰值比第一时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泥沙粒径B.河床淤积量C.河流流速D.河流径流量沙坡头研究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年均降雨量176.5mm,年均蒸发量1500~2000mm该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高达15%~20%,流动沙丘几乎不生长植物,覆盖度在1%以下。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0-300cm的土壤()A.平均水分含量更高B.降水下渗量更小C.水分含量变幅更小D.质地致密度更高6.研究不同类型的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特征,有助于()A.应对全球气候变暖B.设定放牧管理制度C.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制定防风固沙措施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上世纪20年代还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而如今却成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侵袭严重的沙地,沙质沉积物平均厚度约200米。
赤峰市敖汉旗充分利用科尔沁沙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采用滴灌技术,大力发展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沙棘产业园,成为了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成了沙地。在嘎达梅林“抗垦”前后,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有关当局者在努力使沙漠化逆转,当尚无明显成效。但据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监测,科尔沁沙地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沙地,总面积达42300平方公里,位于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地带。我们四平西北部地区,为这块沙地的接壤处。现在的科尔沁沙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但由于在清朝的放垦开荒,战乱和建国初期“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作用下,科尔沁草原下的沙土层逐渐沙化和活化,再加上气候干旱,使这个秀美的大草原,演变成中国正在发展中面积最大的沙地。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有些时期以人为因素为主,是由人的破坏造成的,也就是人们违背自然条件盲目开发造成的。科尔沁沙地系半干旱地带的温带疏林草原,属森林草原与干旱草原的过渡带,土质属于松散的沙性土壤,在天然植被的调节下,保持沙地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状态,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剧烈的退化,然而一旦人为地过度干扰,沙性土壤潜在的自然因素便会激化与活化,从而产生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的变迁史告诉人们,不科学地对待自然.盲目地去开发,会造成土地的沙漠化;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也会造成土地沙漠化。过度垦荒耕种是土地沙化最重要的原因。 国内外无数经验证实,开发过程,在很多地区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开发与沙漠化并非孪生兄弟,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前苏联在50年代的垦荒,曾造成严重问题,但随之投入巨大力量而制止了环境恶化,问题在于开发与补给的背离。在半干旱地区,无论是沙荒地还是天然牧场,如果没有补偿措施,一经开垦土地即沙漠化,1958--1973年,内蒙古曾经两次开荒,最终造成133.3万公顷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因乱开荒造成84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和采樵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植物
科尔沁沙地-成因
科尔沁沙地主要处在农牧交错带,它的形成有三个自然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机制不稳定,风势强劲。而且风的作用和干旱季节是同期的。在科尔沁地区,以草地畜牧业为主的,植被是处于逐渐恢复的状态;而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环境总是趋于恶化,沙漠化急剧发展。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由于人们超载放牧,加上气候干旱,使得 草原演科尔沁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