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之景陵简介
明十三陵导游词
明十三陵导游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明十三陵导游词明十三陵导游词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十三陵游览攻略
十三陵游览攻略简介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代皇帝及其配偶和部分亲属的合葬地,被誉为“明朝帝王陵园”。
十三陵景区总面积达212平方公里,由10座帝陵和一座长陵、一座辅陵组成。
游览十三陵,既能领略宏伟的帝陵建筑和绚丽的景色,又能了解明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景点介绍长陵长陵位于十三陵景区的中央,始建于明太祖朱棣皇帝即位后,葬有明朝第13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及其配偶。
长陵占地面积达170万平方米,是十三陵中面积最大的一座皇陵。
游客可欣赏到长陵的宏伟气势和独特的墓葬建筑。
辅陵辅陵是明朝第12代皇帝明思宗及其皇后的合葬之地。
辅陵的建筑风格与长陵相似,但规模较小。
辅陵的景色幽美,尤其在春季,百花争艳,吸引大量游客欣赏。
十三皇陵十三皇陵分别是定陵、昌陵、显陵、忠陵、景陵、穆陵、陵顺陵、玻璃丹陵、穆静陵、宣陵、精陵、泽陵。
每座皇陵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故事,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游览。
十三陵博物馆十三陵博物馆位于十三陵景区的入口处,是了解明代陵墓文化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有关明代帝陵的文物和珍贵藏品,向游客展示了明代皇家葬礼的盛况和陵墓建筑的精湛工艺。
游览注意事项1.出行方式:十三陵景区距离北京市区较远,游客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包车前往。
建议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以免耽误行程。
2.游览时间:十三陵景区较大,建议游客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游览,一般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如果时间有限,可根据兴趣选择游览部分景点。
3.带好装备:在游览过程中,需穿着舒适的鞋子,因为要爬登一定的坡度。
另外,由于十三陵景区位于山区,温差较大,建议携带保暖服装。
4.注意安全:游览时需注意脚下,尤其在爬坡或下坡时要小心。
同时,景区内有一些陡峭的山路,游客需谨慎行走,以免发生意外。
其他推荐景点如果游客对明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还可以继续游览其他相关景点,例如圆明园、景山公园等。
这些景点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景观,值得一游。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明显陵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
显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为兴献王,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
他出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为兴王,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正德十四年(1519年)薨逝。
时明武宗朱厚照赐谥为“献”,在松林山择地,按亲王规制营建茔园,翌年四月初三安葬。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无嗣崩殂,据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训,袭封兴王不久的朱厚熜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是为明世宗,年号为嘉靖。
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
此后,嘉靖皇帝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明孝陵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x。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
《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成祖朱棣)十三陵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动工兴建,到永乐十一年(公元l413)玄宫告成。
长陵位于天寿山丰峰南面,它是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洪武三年(130)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
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20)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元永乐。
其较突出的历史功绩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派遣郑和下西洋。
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4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他们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四日病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首先被葬入长陵,她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宏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陵。
(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长陵陵园平面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
“前方”,是三进深院落:第一深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门内明朝时东建有神厨,西建有神库,神厨前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朝中期,碑亭尚存;第二进深院落大门为祾恩门,单檐歇山顶。
门内即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
北京十三陵景点介绍
北京十三陵景点介绍北京十三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寝的主体部分陵宫占地约12万平方米.墓前的祾恩殿是目前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型楠木殿宇,规模大,等级高,用料考究,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堪称我国古建中的献陵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仁宗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帝王,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史书评论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又说,如果他能多年在位,政绩可与汉代的文、景二帝相比.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瑰宝.景陵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宣宗在治国方面颇有成就.他继承了前代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下诏开仓赈济受灾百姓,益蜀免受灾地区的田赋.他亲撰《织妇词》赐给朝臣,命人画成画儿悬挂宫内,使内外之臣了解农家的艰苦.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为省工省料,景陵的祾恩门、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现在,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经多年风雨已残破不全,于2001年进行了彻底的修缮.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少年天子,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这样的人生可谓历经磨难.英宗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去世,临终遗诏止殉,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茂陵明茂陵位于明十三陵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明宪宗朱见深,英宗长子.宪宗皇帝初即帝位,恢复景泰帝帝号,为于谦等景泰旧臣昭雪平反做了一些顺应民意的事.但后来他失政之处颇多,有损于明王朝的长治久安.与十三陵的大部分陵园一样,五百年来一直重门深锁,从未向世人开放.枝繁叶茂的松树、每岁荣枯的野草遮掩了红墙黄瓦的辉煌,也泯灭了一代帝王的生前纠葛,死后荣耀.清乾隆年间曾修缮茂陵,民国时陵园建筑大部分损毁,2021年茂陵再次修葺,修旧如故.泰陵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康陵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它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磚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后,康陵的陵园建筑损毁已十分严重,急需抢修.康陵背后的莲花山,又叫金岭,景色十分秀丽.阳光下,草木苍翠,奇峰林立.康陵虽地处僻远,但由于景色绝佳,在加上古砖铭文,使其更富有历史的沉淀.康陵建制简朴,与周围环境景观和谐统一,规划设计合理,反映了明朝的建筑艺术成就.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位皇帝.永陵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阳翠岭高高耸立,宛如"天柱",它是永陵的主山,有圣寿万年之象.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其为政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喜怒无常,残酷严厉,内外结怨皆深.二是一意玄修,崇奉道教,无心理政.三是忠奸不分,政治腐败.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昭陵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九座,埋葬明朝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三位皇后,昭陵背靠大峪山,前临西北山壑曲折而来的河流,右侧有九龙池,背山面水,是十三陵中地面建筑修复最完整的陵寝.昭陵石桥与新复建的神功圣德碑亭再现了明代秋祭时殿内供品丰洁、乐器齐备的隆重场面.左右配殿分别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陈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陈列"介绍埋葬在昭陵内的隆庆皇帝和孝懿、孝安、孝定三皇后的有关情况,以及明代亲王、妃嫔的墓葬规制.定陵明定陵位于北京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及其妻妾——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1958年9月6日,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庆陵明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朱常洛在位仅29天,是明代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由于他的生母是宫女,明神宗自然不喜欢他.经过长达15年的"立本之争"才被立为太子.明神宗也不重视他的入学问题,致使朱常洛13岁才入学,再加上郑贵妃也不择手段的谋害.使其统治时期大案迭出,明宫三大案中的"挺击案""红丸案"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后来朱常洛服用了郑贵妃的红色丸药后撒手尘寰.庆陵的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庆陵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是十三陵中唯一一个有两进院落的陵寝,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德陵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熹宗朱由校是个昏愦不务正业的皇帝.他最擅长的是木工器作,而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把全部心思用在营造玩乐之中,从锯、刨、凿、削的制作中感到了无限的快感.但社稷大厦在他手中却濒临覆灭.朝廷中他最宠信的是乳母客氏和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当时,由于崇祯皇帝刚刚登极,明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思陵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思宗朱由检与周皇后及田贵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缢身亡,崇祯皇帝在明代诸帝中是个比较注意恭俭和颇为勤政的皇帝.思陵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思陵当年只建起享殿三楹,比一些妃子墓的规格还要低,明朝末帝的悲惨后事可见一斑.崇祯墓的宝顶低矮,且没有明楼、宝城维护,只有一通清代顺治年所立的石碑.碑上文字还曾一改再改,原来谥为"怀宗"的名号被撤去,石碑和碑前五供尽显清代风格.北京小吃分类:五样宫廷小吃:豌豆黄,小窝头,芸豆卷,肉末烧饼,奶酪十七样清真小吃:豆汁,茶汤,羊杂汤,面茶,酱牛肉,绿豆面丸子汤,杏仁豆腐,豆腐脑,奶油炸糕,薄脆,白水羊头,爆肚,驴打滚豆面糕,咯吱盒,糖卷果,脆麻花,门钉肉饼十八样传统小吃:艾窝窝,姜丝排叉,蜜麻花糖耳朵,馓子麻花,焦圈,豆馅烧饼蛤蟆吐蜜,锅贴,开口笑,芝麻烧饼,墩饽饽,核桃酥,油酥火烧,螺蛳转,褡裢火烧,灌肠,栗子凉糕,卤煮小肠,炒肝老北京小吃十三绝: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本(2篇)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本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____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____岁继位,____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
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
他在位____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
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
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
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
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
定陵的地下宫殿于____年被打开,出土文物____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
历经近5____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
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
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
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
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前面东西两个配殿内是十三陵出土文物展,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了皇帝棺椁中出土的文物,包括谥宝、谥册、金冠、玉带、金银器皿、丝织品等。
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自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出土的文物,随葬品,包括凤冠、头饰、宝石及其它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现在各位可以免费参观,请不要在展室内拍照,摄像,谢谢大家的合作,咱们十分钟后在明楼前集合。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6篇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
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1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定陵,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打开地宫的陵,它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孝端和孝靖的合葬陵,位于天寿山的大峪山前,建成于公元1590年。
朱翊钧年号万历,意思是要做一万年的皇帝,虽然没有实现,但也创下了明朝皇帝的一项记录,即在位年数最长的皇帝。
万历皇帝10岁继位,22岁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建地宫。
整个工程历时六年,耗银八百多万两。
他在位48年,几乎不理朝政,终日沉缅于后宫,他好饮酒,经常酒醉杀人,死后葬在了定陵。
万历皇帝有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
孝靖皇后死时只是一个贵妃,按明朝规定,皇贵妃死后不能入地宫,于是葬在了其它地方。
皇太子继位后,追封孝靖为皇太后。
孝端皇后和万历皇帝去世后,有将孝靖皇后迁葬到地宫。
所以地宫中葬有一帝二后。
定陵的地下宫殿于1957年被打开,出土文物3000余件,举世轰动。
目前,定陵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参观。
整个陵园原来由陵门、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及明楼前的左右配殿组成。
历经近500年的苍桑,原来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已毁,仅存基座。
由于定陵的明楼为石质,不怕火烧、故至今保存完好。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陵恩门及陵恩殿遗址。
各位,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即为定陵陵恩殿的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柱础。
陵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殿,原来大殿内供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定陵的陵恩门及陵恩殿在清兵入关时曾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为了拢络汉人,重新修缮十三陵,但大多缩小了规模。
据说乾隆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十三陵原来的粗大木料等运往清西陵及清东陵,用小型木料重修十三陵,所以要缩小规制,至今民间仍流传着“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的说法。
明十三陵内不能参观的陵寝
献陵在天寿山西侧,与长陵相距约1里,地名黄山,埋葬着明朝第四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仅10个月(1424—1425年),合葬的有皇后张氏。
明仁宗是个节俭的皇帝,就连陵寝也提出要从俭,因此献陵规模较小,在仁宗死后用了3个月时间就建成。
景陵在天寿山东侧,与长陵相距约1.5里,地名黑山,埋葬着明朝第五个皇帝、明仁宗的长子朱瞻基(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10年(1426—1435年),合葬的有皇后孙氏。
宣宗在位期间施行仁政,与民生息,史称仁、宣两朝为“仁宣之治”。
景陵是在宣宗去世之后开始营建,从献陵制,亦较为简朴。
裕陵在献陵西北,相距约3里,地名石门山,埋葬着明朝第六个皇帝、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明英宗),他有前后两个年号:正统(1436—1449年)和天顺(1457—1464年),共22年,中间由他弟弟朱祁钰做了8年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
裕陵中合葬的有皇后钱氏、周氏。
明英宗9岁即位,重用太监王振,朝纲废弛,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1年后被放回,幽居7年后发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再次登上皇位,是明代唯一两次登基的皇帝。
他死前,下令废除宫妃殉葬,结束了这种残酷的人殉制度。
茂陵在裕陵西,相距约1里,地名聚宝山,埋葬着明朝第八个皇帝、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23年(1465—1487年),合葬的有皇后王氏、纪氏、邵氏。
宪宗即位之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大赦天下,但后来政治趋于腐败,宦官当道,各地反抗不绝。
茂陵从裕陵制,不失其豪华,但因年久失修,不少建筑已经倒塌。
显陵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北7.5公里,有近五百年历史,它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显陵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
显陵的主人兴献王朱佑杬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是明朝第八个皇帝明宪宗的次子,成化年间册封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卒,谥号献,称兴献王,同年葬此。
明十三陵3.27
定陵地宫:中殿有万历皇帝和二皇后的汉白玉石神座,神座前各 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有长明灯。后殿有白石镶边的棺床, 中央放皇帝和二皇后棺椁,棺床两端放26只装随葬品的朱漆木箱。
四、定陵地宫
4、定陵地宫考古图片
四、定陵地宫
1、定陵地宫出土文物
感谢您的关注!
三、众陵之首——长陵
2、神道
神道:帝陵建筑前导部分。十三陵除思陵外都有神道。长陵 神道建筑规模最大,全长7.3公里,其他各陵神道均直接或 间接由长陵神道分出,因此该神道为十三陵的总神道。
三、众陵之首——长陵
2、神道
石牌坊:五门六柱十一楼,宽 28.86米,中间最高牌楼14米。牌 坊用纯一色的汉白玉制成,雕麒麟 和狮子。
明十三陵
张扬帆
一、哪十三个陵?
泰陵:孝宗朱祐樘 茂陵:宪宗朱见深 裕陵:英宗朱祁镇 庆陵:光宗朱常洛 献陵:仁宗朱高炽 长陵:成祖朱棣 景陵:宣宗朱瞻基 永陵:世宗朱厚熜 德陵:熹宗朱由校 定陵:神宗朱翊均 昭陵:穆宗朱载垕 康陵:武宗朱厚照 思陵:思宗朱由检
二、陵墓简介
“一代明君”的泰陵:建于1505年, 宪宗第三子,孝宗朱佑樘与皇后张氏之墓。 孝宗在位18年,年号“弘治”。 为君选任贤臣,勤于理政生活上注意节俭, 明史上有“弘治中兴”之说。 “特务皇帝”的茂陵:建于1487年,明 第八个皇帝朱见深和他的3位皇后之墓。 在宝城左右各设一道阶梯可以登上宝顶。 宪宗为英宗长子,为于谦平反,但是首开 “皇庄”建立“西厂”。 “俘虏皇帝”的裕陵:建于1464年, 长年失修,只剩一个高土堆似的明楼。 埋葬着英宗和他的两个皇后。在“土 木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后被放回, 不久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登上皇位。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三、众陵之首——长陵
十三陵景区介绍
十三陵景区介绍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别座落在长陵两侧山下。
陵区中部长达七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系妃坟改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定陵名,增建地上建筑。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十个关城。
这里青山环抱,风景美丽,在方圆约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后人称为明十三陵。
现在这里成了一个驰名世界的游览地。
由于这个陵墓区太大了,一般游人主要游览其中的两个陵墓,一个是建筑规格最宏伟的长陵,一个是将地下宫殿发掘出来的定陵。
每一座皇陵都有一座地下宫殿,但是发掘出来的只有定陵这一个。
游人进入陵园,首先会对排列在马路两侧的18对石人和石兽感到兴趣。
这些巨大的石人、石兽,雕工精细,造型生动,是珍贵的古代艺术。
它们表示皇帝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主宰一切。
这些巨大的石雕,有的体积达30 多立方米,是利用科天在路上泼水成冰,将雕像放在冰道上拖运到这里的。
规模宏伟的长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主要建筑棱恩殿,和故宫中的太和殿一样大,总面积达1956平方米。
它有一点比太和殿更突出,这就是它的柱、梁、檩、椽和檐头全部使用楠木,殿内的32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
据说,当时光是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
这样粗大的楠木,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的了,所以这个殿就是显得特别珍贵。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
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陵内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
十三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
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显示了帝王的尊宠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
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区域的设置,早在战国中期就已出现。
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相对集中又各自独立的皇家陵园群落。
而明十三陵的特点在于它第一次体现了中国皇家陵寝建筑群的整体性。
每一位皇帝的陵墓虽有各自的享殿、明楼、宝城,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成为一条贯穿各陵的“总神道”。
共用的石牌坊、石刻群,加上各陵尊卑有序的布葬方式,使陵区的建筑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具有青山环抱、明堂开阔、水流屈曲横过的特点,而各陵所在位置又都背山面水,处于左右护山的环抱之中。
这一陵址位置的经营方式与建在平原之上的陵墓相比,其自然景观显得更为赏心悦目,更能显示皇帝陵寝肃穆庄严和恢宏的气势。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评价说:“明十三陵建筑价值极高,长陵的楠木殿其规模是全国唯一的,石雕精湛,明十三陵无论是从建筑形式,还是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看,是明代建筑的实物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明十三陵
皇帝陵寝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 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 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 游景点之一。
明长陵
皇帝陵寝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该 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 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 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周端妃、刘昭妃 (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明十三陵神道
中国古代建筑
明十三陵
课件提纲
一、明十三陵简介 二、皇帝陵寝 三、陪葬墓 四、神路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 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十三陵
皇帝陵寝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 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 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世宗)、昭陵 (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 (明毅宗)。
明定陵
皇帝陵寝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 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昭陵
十三陵镇 旅游景点
十三陵镇旅游景点
1.北京八大处——十三陵
北京八大处是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北宫门内的万寿山南麓的八座古代皇家陵寝。
因其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东,故又称东陵。
北京八大处是明十三陵中最为有名的三座陵园,分别是长陵、定陵和景陵。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李太后和他的生母皇后张氏的陵寝也在这里。
其中长陵是明成祖朱棣为母亲孝懿皇后叶赫那拉氏修建的,定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皇后马氏以及其妃嫔、子女陵墓。
景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地面建筑最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2.清东陵——河北昌平县
清东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距市中心约30公里。
清东陵是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寝,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长陵和睿亲王多尔衮和顺治皇帝安葬的泰陵,建于1661年,由一道宫墙、一条甬道和12座陵园组成,占地面
积为267万平方米,陵园内有大量石雕、砖雕、彩绘以及各种建
筑构件和文物。
—— 1 —1 —。
导游基础知识2017重点辅导:明十三陵概括
导游基础知识2017重点辅导:明十三陵概括导游资格证栏目为大家整理了“导游基础知识2017重点辅导:明十三陵概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导游资讯请关注本网。
概况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山麓,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
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十三陵的保护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先重点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缮。
1956年5月对定陵进行了考古发掘,成立了定陵博物馆: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明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整体,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2003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
《世界遗产名录》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一、历史沿革(一)朱棣建陵1.卜选陵址明永乐五年(1407)七月,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赵舡和江西术士廖钧卿等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至永乐七年(1409)选中今昌平区康家庄楼子营。
这一带青山环抱,绿水长流,植被茂盛,土深地厚。
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如拱似屏。
山前一马平川,明堂开阔,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
外围层峦叠嶂,群山罗列回护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
正所谓“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是只配帝王享用的形胜宝地。
廖钧卿等将陵址绘图呈进,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遂“封其山日天寿山”,择吉动工兴建。
2.营造过程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视陵墓的建设。
北京明十三陵景区介绍
北京明十三陵景区介绍
北京明十三陵景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朝末年,占地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完整、最大的
帝陵群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区之一。
景区内共有十三座明代帝王的陵墓,是明朝历代皇帝、皇后和妃嫔的安葬地。
明十三陵景区分为三个部分:前陵区、中陵区和后陵区。
前陵区包括神路、长陵和定陵,是明朝崇祯皇帝的陵墓。
中陵区包括景陵、荣陵、显陵和穆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
后陵区包括文陵、懿陵、靖陵、昭陵和思陵,是皇后和妃嫔的陵墓。
景区内除了有雄伟壮观的陵墓群,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如十三陵水榭、御道、石马坊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并欣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
同时,景区也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有儿童游乐场、高尔夫球场、温泉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十三陵
欢迎大家来到我国首都北京,我是你们的导语蒙小姐,今天带了大家参观中外闻名的十三陵,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十三陵。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闻名的十三陵。
在周围40公里的范围内,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寻找“吉壤”。
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意。
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
朱棣视察后很满意,决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
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陆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
每次谒陵耗费巨大。
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是清兵入关。
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胁明朝安全。
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
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
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
清兵入关后,采取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
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
民国时期,1914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三陵墓区范围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
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
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陵墓中轴线(1)石牌坊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
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
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帝王陵墓之十三陵介绍
Page 14
明光宗朱常洛——庆陵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Page 16
明熹宗朱由校——德陵
最短命的皇帝 最糊涂的皇帝
Page 17
明思宗朱由检——思陵
最勤政的皇帝
Page 18
Page 20
最英明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裕陵
登基年龄最小的皇帝
Page 8
明宪宗朱见深——茂陵
Page 9
明孝宗朱佑樘——泰陵
Page 10
明武宗朱厚照——康陵
Page 11
最荒唐的皇帝
明世宗朱厚熜——永陵
Page 12
明穆宗朱载垕——昭陵
Page 13
明神宗朱翊钧——定陵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最怠政的皇帝
明朝十六帝
特殊的“三帝”
十三陵
开发的陵墓
Page 1
长陵
裕陵
12 11
10
13
1
2
十三陵
3 4
5
9 8
6 7
康陵
Page 3
神道
神路
神道 大红门
石像生 碑亭
Page 4
明成祖朱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陵
Page 5
最英明的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献陵
登基年龄最大的皇帝
Page 6
明宣宗朱瞻基——景陵
Page 7
2024年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本(3篇)
2024年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本____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____年____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
《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____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成祖朱棣)十三陵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动工兴建,到永乐十一年(公元l413)玄宫告成。
长陵位于天寿山丰峰南面,它是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明洪武三年(130)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
建文元年(1399)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20)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元永乐。
其较突出的历史功绩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派遣郑和下西洋。
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____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他们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皇后徐氏,是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
永乐五年(公元____年)七月____日病逝,永乐十一年(公元____年),首先被葬入长陵,她是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宏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陵。
(长陵布局:长陵祾恩殿)长陵陵园平面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
“前方”,是三进深院落:第一深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门内明朝时东建有神厨,西建有神库,神厨前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朝中期,碑亭尚存;第二进深院落大门为祾恩门,单檐歇山顶。
门内即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
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