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谁喜欢旅游?)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
播放《三峡风光》(配解说词)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多媒体:题目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⑴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⑵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关键要闯过字词关?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__āng)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ān) 飞漱(shù)长啸(__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3、闯过这一关,就能流畅地朗读文字了。
可是要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请看大屏幕)⑴根据标示的节奏,自由朗读,遇到困难,可以同桌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⑵大家读的都很好,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⑶全般齐读(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好,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韵律美,可要读出感情,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 三峡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寻三峡自然景观的特点。
3.学会本文写景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难点: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三、课前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四、知识链接1.作者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郦道元好读奇书,尤其喜爱儒家经典中有关地理学的著作。
[48]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先后任为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等职。
宣武帝朝期间,郦道元历任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年间,郦道元被调任东荆州刺史,施政时严酷威猛,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其苦,向皇帝告其苛刻残酷,因此被罢官。
后北魏明帝起用郦道元为河南尹。
孝昌二年(526年)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
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寅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其著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
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曾评价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2.写作背景《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三峡课型研究课课时1课教材学情分析《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目前,初二六班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少有同学舍得花时间作一点品味。
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
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2、感悟三峡之美教育目标1、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2、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3、热爱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重点朗读、背诵、感受、审美难点联词成句的文字组合能力教学研究及创新策略1、注重朗读。
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4、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5、利用与学生一起对“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接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美感陶冶。
课前准备预习指导1、制作识字图片,不同部首不同色彩,注重字词掌握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学过的对偶句,试自作对联。
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程序导入新课(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请问,哪一位同学到过三峡?请举手示意一下。
没有到过三峡的同学能不能就课本中的插图来想象着描述一下三峡的风光?……大家描写的都不错。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三峡》公开课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文言文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读背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体会感情的原则。
笔者以《三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3、体会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想: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解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第11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大意;品读课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受三峡雄伟气势和秀丽景色;研读课文,领会精炼、生动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研读课文,领会精炼、生动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圈点勾画法。
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自古以来,三峡的景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动人的诗篇,那么,当郦道元“遇到"三峡时,又留下了怎样的一段佳话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朗读,读出情感1.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朗读,并请一位同学点评。
2.纠正字音。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哀转久绝(zhuǎn) 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3.读好节奏(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请大家大声朗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再读,梳理大意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结合课下注释,每人翻译一段文字,其他三名同学指正。
小组内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或王命急宣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林寒涧肃既然没有问题了,那我来考一考大家。
预设:重点句子的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
现在我们来创新一下朗读方式,请男生来大声齐读1 2段,女生齐读3 4段。
品读,赏析美景为何让大家这样读课文呢?明确:1 2段:写得比较高昂,3 4段写得比较柔软。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品读课文,体会三峡的山水之美。
3.赏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三峡的特征。
2.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思辨力。
【教学流程】情境化导入:随着各地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市和湖北省文旅局联手,准备重新拍摄三峡之美,将其打造为热门景区。
你作为文旅宣传团队的一员,请你设计活动方案。
任务一:三峡印象·听读三峡之美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你和宣传团队决定从郦道元入手,用名人效应来扩大知名度。
他在著作《水经注》里,详细地介绍三峡的美。
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
郦道元细致地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的历史等,成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并且《水经注》文字优美、脉络清晰,以生动细腻的笔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和雄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活动一:为了更好地将郦道元笔下三峡的峰峰岭岭,险峻迤逦传播出去,你们团队准备将文章录制为音频。
在录制过程中,有几个字音需要你留意。
音频录播形式:小组成员合作朗读:三峡的山全体成员齐声朗读:夏天的水个人轮流朗读:三峡春秋冬之景你们团队通力合作,成功地将音频录制了出来。
任务二:三峡图景·拍摄山水之美活动:音频已经录播完成,需要拍摄一些短视频嵌入,充分展现三峡的美。
你准备选哪几组镜头?(小组合作完成)镜头1.聚焦文中的一些描述三峡“山水"的字词,解释字义并拍摄这些图景。
①“三点水”——湍溯漱瀑潭涧②“山字旁"——峡嶂巘峻岩岸: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巘:极高的山峰峻:高而陡峭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湍:急流的水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漱:冲荡涧:山夹水为小溪师小结:两山夹水的“峡”中,山山水水以它各自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语文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语文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
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
(板书)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三峡》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三峡》是一篇描写三峡风光的游记,语言简练,描写生动,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长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还需要加强。
同时,学生对于三峡的风光和文化背景也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背诵、翻译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三峡的风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感受三峡的壮美。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2. 翻译法:通过翻译,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 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让学生理解三峡的壮美。
4. 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美和文化背景。
5. 背诵法:通过背诵,让学生巩固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著名河流,从而引出长江。
再展示三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三峡有初步的印象。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郦道元的生平和《水经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基本的了解。
《三峡》教学设计11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11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下面是收集的《三峡》教学设计11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阅。
《三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背诵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多媒体显示文题)二、揭题解题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阙”“襄”“溯”等。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三峡的自然风光特点,如山的高峻、水的湍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三峡景色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领略三峡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自”“至于”“虽”等。
理解三峡四季景色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壮丽景色。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三峡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认读和理解。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疏通文意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翻译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纠正。
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和点拨,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等。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
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本文选自,作者是?他是什么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幻灯5)四、教学过程㈠朗读课文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
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
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生:山、水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设计思想】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
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观赏为主。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纳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讨论性”方式学习文章,培育自主讨论学习的力量。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品尝文章精致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致的画面。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教学方法】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
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沟通,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呈现三峡美丽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展说明。
2、观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慢慢散去,或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_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获它曾经的险峻和漂亮。
今日,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会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解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教师带着赞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沟通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美丽,描绘传神,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展描写的?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将来,你想到了什么?(二)沟通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详细写?为什么?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风光中运用了很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三峡》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以及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2. 掌握三峡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三峡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2. 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以及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电子白板或黑板、粉笔或马克笔;3. 教材、地理图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中国长江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回忆长江的流经区域,并带入今天的主题——“三峡”。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包括三峡的位置、长江在三峡段的地貌特点(峡谷、险峻的山势等)。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实物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理环境。
2. 讲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包括三峡工程的规模、建设阶段以及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PPT演示文稿,结合文字和图片,呈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让学生对三峡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三峡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三峡工程建设对附近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交通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以及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步骤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进行个人完成。
2. 老师批改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峡地区的重要性,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和思考,形成一篇短文,并介绍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以及三峡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借助相关参考资料,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峡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三峡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了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主要功能。
3.了解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与弊。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2.掌握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主要功能。
3.了解和讨论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与弊。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去思考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与弊。
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黑板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教师讲评,梳理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三峡大坝的基本情况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峡大坝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Step 2:讲解教材内容(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书籍的形式详细介绍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主要功能,包括三峡大坝的规模、档案历程、发电能力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与弊。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教师讲评(15分钟)教师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学生讨论的观点和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峡大坝的利与弊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权衡利弊。
Step 5:环保意识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或故事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六、教学示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三峡大坝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资料进行展示,并结合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峡大坝。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周边的电力站、水资源管理中心等相关设施,增加学生对三峡大坝的实地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清理河岸垃圾、种植绿化植物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八、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感受课文描绘的三峡的气势和景致,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气势和景致。
(2)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一起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文体知识介绍1. 展示《水经注》的相关内容:《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介绍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方法指导1.初读课文,清楚流畅(1)读准字音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 处。
重(chóng) 岩/叠嶂(zhàng),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 陵,沿/溯(sù)/ 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y ù)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 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 多生怪柏(bǎi), 悬泉/瀑布,飞漱(shù)/ 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引言:三峡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地区以壮丽的峡谷景观、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三峡,本文将提出一个三峡教案教学设计,并逐步介绍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及目标。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2.认识三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知识(15分钟)a.引入活动:教师播放介绍三峡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三峡有初步的了解;b.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讲解三峡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等基础知识;c.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完成与三峡相关的问题,如三峡的地理特点等。
2.三峡的自然景观(30分钟)a.图画展示:教师展示三峡的自然景观图画,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b.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共同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c.小组展示:各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所了解到的三峡自然景观。
3.三峡的文化遗产(35分钟)a.资料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的文化遗产,如三峡人文历史、传统民俗等;b.小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三峡的文化遗产,找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c.小组呈现:各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所了解到的三峡文化遗产。
4.保护三峡环境的意义(20分钟)a.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当前三峡环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b.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保护三峡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建议;c.班级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班级共同总结保护三峡环境的意义和行动。
三、教学评估:1.小组活动成果的展示评估:教师按照小组的展示内容、合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2.问题回答评估:教师设立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检测对内容的掌握程度;3.班级讨论评估:教师观察学生讨论的参与度和讨论内容的质量,进行评估。
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
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课文《三峡》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
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一、导入语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
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略无阙处:quē ,通缺。
⑵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⑶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0篇_1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10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学习目的】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绽开想像,领会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尝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化体会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学习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尝,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二课时【学习预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漂亮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
而北魏闻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奇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宏伟壮美的长江三峡吧。
(板书课题和)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⑴老师范读古文,同学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同学学读古文,结合书下解释把语句读通顺,留意文中停顿:⑶同学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同学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⑶夏水襄陵(漫上)⑷不见曦月(阳光)⑸或王命急宣(有时)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⑽飞漱其间(冲刷)⑾良多趣味(很)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⒁林寒涧肃(安静)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沟通。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挡天空,拦住阳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
教材简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
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教学方式:活动式、研讨激发式。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介绍“三峡风光”,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
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三峡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资料。
交流、展示后,教师点评。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嶂曦巘属引哀转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
写景时动、
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
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
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
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
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
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