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辅导:粉体的吸湿性-特点
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粉:<100µm,粒:>
药剂:
100µm
1µm ~ 10mm 第四种物态:非液,非气,非固; 似液,似气,似固 固体制剂的知识基础
一级粒子
二级粒子
志愿者服用不同粒径的非那西丁混悬液 后,体内血药浓度图
问题:为什么颗粒越小,其血药浓度越大?
第二节 粉体粒子的性质
重量比表面积
(二) 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1。气体吸附法 BET公式
V-在p压力下1g粉体吸 附气体的量 C:常数 P0:实验温度下吸附气 体饱和蒸汽压 Vm:单分子层吸附量 A:氮气的截断面积 A=0.162nm2
vM 23 S w A. .6.02 10 22400
P 1 c 1 P v( P0 P) vM c vM c P0
二、包合物
包合物----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 结构内而形成的络合物。 主分子、客分子 主分子(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 以将客分子(药物)容纳在内,通常按1:1比例 形成分子囊 包合物能否形成,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 的立体结构和两者的极性,客分子必须与主分 子的空穴形状及大小相适应。包合物的稳定性 主要取决于两组分间Vander Waals引力的大小。
固体分散物制法
熔融法
滴丸(苏冰滴丸)
药物 放置变 脆
熔融
载体
骤冷固化
检查
溶剂法
药物 有机溶 剂 载体 蒸发 干燥 检查
固体分散物制法
溶剂—熔融法
药物 有机溶剂 混合 载体 熔融
骤冷固化
放置变 脆
检查
研磨法
药物
强力持久地研磨
药剂学-第六章粉体学基础

第六章粉体学根底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2.空隙率20.临界相对湿度34.标准筛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物料的粒径越小,其流动性越好。
( )2.粉体粒子的粒径影响粉体的流动性,粉粒大于200μm的粉体可自由流动。
( )3.在临界相对湿度(CRH)以上时,药物吸湿度变小。
( )4.比外表积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外表积。
( )5.微粉的流动性常用休止角表示,休止角愈大,其流动性愈好。
( )6.物质分轻质或重质,主要在于他们的堆密度大小,重质的堆密度大,轻质的堆密度小。
( )7.比拟同一物质粉体的各种密度,其顺序是:堆密度>粒密度>真密度。
( )8.粉体的密度是用真密度进行描述。
( )9.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差。
( )10.压缩速度快,易于塑性变形,有利于压缩成形。
( )11.物料受压时塑性变化所消耗的能量转化成结合能,因此该过程是可逆过程。
( ) 12.将黏附力较大的粉体装填于模子时孑L隙率小,充填性好。
( )13.重力流动时,堆密度也反映粉体的流动性。
( )14.粉末的比外表积大,压缩时接触点数多,结合强度大。
( )15.Heckel方程的斜率越大,空隙率的变化大,弹性强。
( )16.推片力的大小等于解除上冲压力后下冲中残留压力的大小。
( )17.最松堆密度与最紧密度相差越小,粉体的充填性越好。
( )18.压缩过程中压力传递率接近于1时,模壁的摩擦力小。
( )19.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度和重量基准的平均粒度在数字上相同。
( )20.粉体的附着力大,装填时孔隙率大,充填性好。
( )三、填空题1.将球体规那么排列时配位数最大可达(6,8,12)个;空隙率最大可达(26%,30%,48%)。
2.某些药物具有“轻质〞和“重质〞之分,主要是因为其不同。
3.在药剂学中最常用来表示粉体流动性的方法是:和。
4.测定粒径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沉降法测得的是径,以电感应法测得的为径。
《药剂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药剂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1、《中国药典》将药筛分成()种筛号。
A、六B、八C、十D、九E、七答案:D2、制备浓缩丸应用的方法是()A、泛制法B、塑制法C、冷压法D、A和BE、以上都不是答案:D3、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剂的崩解无关B、休止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C、接触角小,粉体的润湿性差D、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E、粉体的润湿性由休止角表示答案:D4、吸湿性强,体温下不熔化而缓缓溶于体液的基质()A、吐温60B、PEG4000C、可可豆脂D、甘油明胶E、棕榈酸酯答案:B5、醋酸纤维素()A、肠溶薄膜衣材料B、胃溶薄膜衣材料C、增塑剂D、遮光剂E、水不溶型薄膜衣材料答案:E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A、水不溶型薄膜衣材料B、胃溶薄膜衣材料C、增塑剂D、遮光剂E、肠溶薄膜衣材料答案:C7、有关散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E、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答案:A8、用单层喷头的滴丸机能够制备()A、软胶囊剂B、微丸C、硬胶囊剂D、滴丸剂E、颗粒剂答案:D9、属于气雾剂中的抛射剂的是()A、PVAB、PVPC、氟氯烷烃D、丙二醇E、枸橼酸钠答案:C10、《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水丸的含水量为()A、含水不超过6.0%B、含水不超过20.0%C、含水不超过12.0%D、含水不超过15.0%E、含水不超过9.0%答案:E11、粘合剂选用不当或过少()A、裂片B、粘冲C、片重差异超限D、均匀度不合格答案:A12、混悬型气雾剂为()A、三相气雾剂B、喷雾剂C、二相气雾剂D、一相气雾剂E、吸入粉雾剂答案:A13、药材细粉以水黏合制成的丸剂称为()。
2019年初级药士《药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19年初级药士《药剂学》试题及答案(卷四)一、A11、关于粉体流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粉体的流动性可用流速和休止角来表示B、休止角越小,粉体流动性越好C、一般认为θ≥30°时流动性好D、流速越快,粉粒流动性越好E、θ≤40°时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流动性的需求2、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的总体积所得的密度是A、粒密度B、真密度C、松密度D、实密度E、ρg3、流能磨的粉碎原理是A、不锈钢齿的撞击与研磨作用B、悬垂高速旋转的撞击作用C、机械面的相互挤压作用D、圆球的撞击与研磨作用E、压缩空气使药物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室壁之间通过撞击而粉碎4、以下各项中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是A、组分的堆密度B、含有易吸湿成分C、组分的吸湿性与带电性D、组分的比例E、各组分的色泽5、药筛筛孔的“目”数习惯上是指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E、每市寸长度上筛孔数目6、下列关于混合叙述不正确的是A、倍散一般采用配研法制备B、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可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进行混合C、数量差异悬殊,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则难以混合均匀D、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E、有的药物粉末对混合器械具吸附性,一般应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且易吸附者后加入7、下列不是粉碎目的的是A、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B、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C、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D、有利于混合E、有利于药物稳定8、《中国药典》将药筛按筛号分成A、6种B、7种C、8种D、9种E、10种9、具有“微粉机”之称的是A、流能磨B、胶体磨C、研钵D、球磨机E、冲击式粉碎机10、关于散剂制备的工艺流程,顺序正确的是A、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B、粉碎-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C、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D、粉碎-过筛-混合-质量检查-分剂量-包装E、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11、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A、过筛混合。
药剂学-《散剂和颗粒剂》执业药师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粉体学简介(一)粉体学的概念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由于在散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粉碎、过筛和混合等处理,以改善粉体性质,使之满足工艺操作和制剂加工的要求,所以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二)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及其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最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等。
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④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⑤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式中,D-有效径,ρp ,ρ1-分别表示被测粒子与溶剂的密度;η-溶液的黏度;h-粒子沉降距离;t-沉降时间。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
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则为测量带来方便。
频率分布可用方块图来表示,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①显微镜法:可以测定O.5~100μm级粒径。
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至500个粒子②电感应法(如库尔特计数法):是在测定管中装入电解质溶液,将粒子群混悬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管壁上有一细孔,孔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由于电阻发生改变使电流变化并记录于记录器上,最后可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

(2)常用的品种、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三)片剂的制备工艺
1.湿法制粒压片
(1)制粒目的
(2)湿法制粒工艺过程
(3)湿颗粒的干燥
(4 )整粒、总混与压片(含片重的计算)
2.干法压片
(1)结晶直接压片的方法和使用对象
(2)干法制粒压片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3)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及对辅料的要求
3.片剂的成型及影响因素
(1)作用
(2)常用的品种、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三)片剂的制备工艺
1.湿法制粒压片
(1)制粒目的
(2)湿法制粒工艺过程
(3)湿颗粒的干燥
(4 )整粒、总混与压片(含片重的计算)
2.干法压片
(1)结晶直接压片的方法和使用对象
(2)干法制粒压片的方法和适用对象
(3)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及对辅料的要求
3.片剂的成型及影响因素
(3)分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二)散剂
1.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1)特点
(2)分类
2.散剂的制备
(1)物料前处理
(2)粉碎的目的、意义、方法
(3)筛分的目的、意义、影响筛分的因素及粉末分离等
(4)混合的目的、方法
3.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及实例
(1)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2)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
细目
要点
七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
(一)气雾剂
1.气雾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1)分类
(2)特点
(3)质量要求
2.吸入气雾剂中药物的吸收
(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吸收
(2)影响吸收的因素
3.气雾剂的组成
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与阀门系统
药剂学:第六章 粉体学基础

1.掌握粉体粒子的性质。 2.熟悉粉体密度及孔隙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3.熟悉粉体流动性的评价与测定方法,影响因素
及粉体充填性的表示方法。 4.熟悉粉体吸湿性与润湿性的特点及测定方法。 5.了解粉体压缩性及压缩方程。
第一节 概述
粉体学是研究无数个固体粒子集合体的基本 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2.库尔特计数法(coulter counter method)
原理:当粒子→细孔时→ 电解质→电阻发生改变 (电阻与粒子的体积成正 比)将电信号换算成粒 径,以测定粒径与其分 布。
等体积球相当径,粒径分布以个数或体 积为基准。
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可 以用本法测定。
3. 沉降法(sedimentation method)
2.筛分径(sieving diameter) 细孔通过相当径--DA 。
算术平均径 DA=(a+b)/2 几何平均径 DA=(ab)1/2
式中,a—粒子通过的粗筛网直径; b—粒子被截留的细筛网直径。
粒径的表示方式是(-a+b),即粒径小于a,大于b。
3.有效径(effect diameter)
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三种。
相当--相同沉降速度的球形颗粒的直径。 又叫Stocks 径,记作 DStk.
18η DStk=[ (ρp -ρ1) ·g
·
h t
]1/2
式中, ρp ,ρ1—分别表示被测粒子与液相的密度; η— 液相的粘度;h——等速沉降距离;t—沉降时间。
(二)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不同粒径的粒子群在粉体中所 分布的情况,反映粒子大小的均匀程度。
第二节 粉体的基本性质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二、粒子形态 三、粒子的比表面积
药剂学

药剂学重点内容整理
⑹ 粉体的吸湿性 水溶性药物粉末在相对较低湿度环境时一般吸湿量较小,但
第一章 序论
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湿度(CRH)。
(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越小越易吸湿
为了便于区别固体粒子的大小,《中国药典》2010 年版把固体粉末分为六级。
⑴ 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 20%的粉末;
定方向径: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粗 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 40%的粉末;
等价径:粒子外接圆的直径
中 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 60%的粉末;
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
影响筛分的因素
显微镜法:测定 0.5~100um 级粒径,一般需测定 200 -500 个粒子
归纳如下:药圈会员整理分享
电感应法(库尔特记数法):粒度分布
(1)粒径范围适宜,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沉降法:测定有效径,100 um 以下粒子的测定 筛分法:测定范围 45um 以上
(一) 粉体学简介 1 粉体学概念
E 、混合粉碎 两种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3) 筛分
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 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
学。
方法。
2 粉体的性质
固体粉末分级
物理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药剂学知识点总结粉体学一、名解1、粉体学:研究粉体所表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粉体特点:流淌性与液体相似,压缩性与气体相似,抗压性(抗形变)与固体相似。
3、粒径测定办法:光学显微镜(0.5-um)电子显微镜(0.01-)筛分法(45-)沉落法(0.5-100)库尔特计数法(1-600)4、比表面积(粒子粗细)的测定:比气体透过法(1-100)氮气吸附法(0.03-1)5、流淌性(flowability)评价:休止角(越小越好)、流出速度(加入助流玻璃球越少越好)、压缩度(反映凝结性和松软状态,变大时流淌性下落)6、增加流淌性措施:增大粒子大小;减小表面粗糙度;含湿量适当(适当干燥);加入助流剂7、吸湿性(moisture absorption)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用吸湿平衡曲线表示。
8、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XXX物固有特征参数:水溶XXX物相对湿度较低时几乎别吸湿,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吸湿量急剧增加,那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CRH。
(CRH下落,吸湿性上升)测定CRH意义:CRH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普通愈大愈别吸湿;为生产贮存环境提供参考;为挑选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
9、润湿性(wetting)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现象。
润湿剂(wetting agent)能增加疏水XXX物微粒被水润湿的能力附加剂。
10、黏附性(adhesion)别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粉体的粒子与器壁间的黏附。
11、凝结性(cohesion)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粒子与粒子间的黏附。
12、压缩性(compressibility)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
13、成形性(compactibility)物料密切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14、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歪面与水平面所成的最大角。
15、密度&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或堆密度&振实密度&孔隙率密度: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真密度ρt=W/Vt;颗粒密度ρg=W/Vg;松密度或堆密度ρb=W/V,振实密度(即最紧松密度)ρbt;ρt≥ρg≥ρb;空隙率(孔隙率):粉体中空隙所占有的比率二、粒子径测定办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落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淌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学专业知识重点:药剂学之各种剂型优缺点

药学专业知识重点: 药剂学之各种剂型优缺点药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学知识点特别多, 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之各种剂型优缺点的重点内容, 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优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②给药途径多;③易于分剂量, 特别适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④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不足①药物分散度大, 易引起化学降解, 降低药效;②体积较大, 携带、运输、贮存不便;③水性液体易霉变, 需加防腐剂;④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离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易产生一系列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散剂的特点①粒径小, 比表面积大, 起效快;②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 可发挥保护和收敛的作用;③制备工艺简单, 剂量易于控制;④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颗粒剂与散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②多种成分混合后用黏合剂制成颗粒, 可防止成分的离析;③贮存、运输方便。
(三)片剂的特点优点①剂量准确, 服用方便, 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②化学稳定性较好, 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③携带、运输方便;④生产成本低,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5)可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需要。
不足①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②制备难度相对较高, 需要周密的处方设计, 技术要求高;③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不宜长期保持。
(四)胶囊剂的特点①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及臭味, 使其整洁、美观、容易吞服;②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起效;③可使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 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的药物, 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 可装入不透光胶囊中, 防护药物不受湿气和空气中氧、光线的作用, 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④可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
(五)滴丸剂的特点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 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②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质量稳定, 剂量准确, 受热时间短, 易氧化及具挥发性的药物溶于基质后, 可增加其稳定性;③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 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④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如灰黄霉素滴丸有效剂量是100目细粉的1/4、微粉(粒径5微米以下)的1/2;⑤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五官科制剂多为液态或半固态剂型, 作用时间不持久, 作成滴丸可起到延效作用。
2020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章节精选试题:药物制剂稳定性

2020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章节精选试题:药物制剂稳定性一、A11、硝普钠是一种强效速效降压药,临床上用5%的葡萄糖配置成0.05%的硝普钠溶液静脉滴注,在阳光下照射10min会分解13.5%颜色也开始变化,同时pH下降,造成硝普钠不稳定的因素是A、温度B、光线C、空气D、金属离子E、温度2、适合油性药物的抗氧剂有A、焦亚硫酸钠B、亚硫酸氢钠C、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丁羟甲氧苯3、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非处方因素是A、药液pHB、溶剂极性C、安瓿理化性质D、药液离子强度E、添加剂4、不影响药物在制剂中降解的因素是A、pH值与温度B、溶剂介电常数及离子强度C、赋形剂或附加剂的组成D、水分、氧、金属离子和光线E、药物的构型5、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环境因素是A、pHB、金属离子C、溶剂D、离子强度E、赋形剂或附加剂6、影响易于水解药物的稳定性,且与药物氧化反应也有密切关系的是A、pHC、离子强度D、表面活性剂E、广义的酸碱催化7、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常用于A、碱性药液B、弱酸性药液C、偏碱性药液D、非水性药液E、油溶性药液8、关于广义酸碱催化,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叙述正确的是A、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酸B、给出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碱C、有些药物也可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D、常用的缓冲剂如醋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均为专属的酸碱E、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也叫广义酸碱催化9、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外界因素是B、离子强度C、赋形剂或附加剂D、光线E、溶剂10、药物稳定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化学结构,外界因素则是引起变化的条件,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A、pH与温度B、赋型剂或附加剂的影响C、溶剂介电常数及离子强度D、水分、氧、金属离子和光线E、以上都是11、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包括A、光线B、广义酸碱C、空气(氧)的影响D、温度E、金属离子12、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环境因素包括B、pH值C、光线D、离子强度E、表面活性剂13、药品稳定性是指A、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B、每一单位药品(如一片药、一支注射剂或一箱料药等)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C、药品在按规定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性能D、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价格水平E、药品在规定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使用情况下,对用药都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14、酯类药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是因为易发生A、水解反应B、氧化反应C、差向异构D、聚合反应E、解旋反应15、以下哪类药物易发生水解反应A、烯醇类药物B、酚类药物C、多糖类药物D、蒽胺类药物E、酰胺类药物16、下列关于药物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将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有效期B、大多数药物的降解反应可用零级、一级反应进行处理C、药物降解反应是一级反应,药物有效期与反应物浓度有关D、大多数情况下反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温度更为显著E、温度升高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速率降低17、酚类药物主要通过何种途径降解A、氧化B、聚合C、脱羧D、水解E、光学异构化18、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是A、无毒,有效,易服B、定时,定量,定位C、安全,有效,稳定D、高效,速效,长效E、速效,长效,稳定19、对于药物降解,常用来表示药物的半衰期的是A、降解5%所需的时间B、降解10%所需的时间C、降解30%所需的时间D、降解50%所需的时间E、降解90%所需的时间20、酯类药物易产生A、水解反应B、聚合反应C、氧化反应D、变旋反应E、差向异构21、普鲁卡因注射液变色的主要原因是A、酚羟基氧化B、酯键水解C、芳伯氨基氧化D、金属离子络合反应E、内酯开环22、盐酸普鲁卡因的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水解B、光学异构化C、氧化D、聚合E、脱羧23、Vc的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脱羧B、氧化C、光学异构化D、聚合E、水解二、B1、A.亲水亲油平衡值B.置换价C.临界相对湿度D.聚合度和醇解度E.酸值、碘值、皂化值<1> 、栓剂A B C D E<2> 、注射用油A B C D E<3> 、聚乙烯醇A B C D E<4> 、水溶性粉体A B C D E<5> 、表面活性剂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在阳光下照射10min会分解13.5%颜色也开始变化,说明是光线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3)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3)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粉体学基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何学粒⼦径()A.定⽅向径;B. 三轴径;C.⽐表⾯积等价径; D. 体积等价径。
2.下列关于药物吸湿性的说法有误的是()A.⽔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B. 根据E1der 假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成分CRH的乘积,⽽与各成分的量⽆关;C. ⼀般药物的CRH越⼤,药物越易吸湿;D. 药物应贮存在湿度低于其CHR的环境下,以防吸湿。
3.粉体的密度可分根据所指的体积不同分为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和振实密度等,这⼏种密度的⼤⼩顺序为()A.真密度≥颗粒密度>振实密度≥松密度 B. 真密度≥振实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C. 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振实密度D. 真密度≥松密度≥颗粒密度>振实密度4. 下列关于休⽌⾓的正确表述为()A、休⽌⾓越⼤,⽆聊的流动性越好B、休⽌⾓⼤于300,物料的流动性好C、休⽌⾓⼩于 300,物料的流动性好D、粒径⼤的物料休⽌⾓⼤E、粒⼦表⾯粗糙的物料休⽌⾓⼩5. 关于粉体润湿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的润湿性与颗粒剂的崩解⽆关B、粉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表⽰C、粉体的润湿性由休⽌⾓表⽰D、接触⾓⼩,粉体的润湿性差E、休⽌⾓⼩,粉体的润湿性差6.CRH为评价散剂下列哪项性质的指标()A、流动性B、吸湿性C、粘着性D、风化性E、聚集性7.当药物粉末本⾝(结晶⽔或吸附⽔)所产⽣的饱和蒸⽓压低于环境中⽔蒸⽓分压时产⽣()A、风化B、⽔解C、吸湿D、降解E、异构化8.将CRH为78%的⽔杨酸钠50g与CRH为88%的苯甲酸30g混合,其混合物的CRH为()A、69%B、73%C、80%D、83%E、85%9.在相对湿度为56%时,⽔不溶性药物的A与B的吸湿量分别为3g 和2g,A与B混合后,若不发⽣反应,则混合物的吸湿量为()A、8g B、6g C、5g D、2.8g E、1.5g10.粉体的基本性质不包括()A.粉体的粒度与粒度分布B.粉体的⽐表⾯积C.粉体的重量D.粉体的密度E.粉体的润湿性11.关于粉体⽐表⾯积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积可以表征粉体粒⼦的粗细B.⽐表⾯积可以表征粉体的吸附能⼒C.粒⼦的表⾯积包括粒⼦的外表⾯积和内部的表⾯积D.粒⼦越⼩,粉体的⽐表⾯积越⼩E.测定⽐表⾯积的⽅法有⽓体吸附法12.关于粉体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的流动性可⽤单⼀的指标来表⽰B.休⽌⾓是衡量粉体流动性的⼀个指标C.休⽌⾓越⼤,流动性越好D.粉体粒度越⼩,流动性越好E.粉体含⽔量越低,流动性越好13、休⽌⾓θ表⽰粉体的流动性时,⼀般认为满⾜⽣产流动性的需要,θ应为()A.θ≤60°B.θ≤50°C.θ≤40°D.θ≤30°E.θ≤20°14、包括粉体本⾝孔隙和粒⼦间空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为()A.真密度B.松密度C.全空隙密度D.粒密度E.⾼压密度15、关于粉体的流动性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休⽌⾓越⼩,流动性越差B.粉体流出速度越⼤, 流动性越好C.粉体粒径越⼩, 流动性越好D.添加细粉可以改善粉体流动性,所以必须⼤量添加细粉E.适当增加粒径可增加粒⼦表⾯⾃⼰能,改善粉体的流动性16、根据stock’s⽅程计算的粒径称为()A.有效径B.径向径C.筛分径D.等价径E.体积等价径17、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是()A.松密度B.堆密度C.真密度D.粒密度E.⾼压密度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粉体的粒度与药物的吸收关系密切B.粉体的⼒度越⼩越好,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疗效C.稳定性差的药物,粒度⼩易加快分解D.对于吸收不受溶解速率影响的药物,⼒度⼤⼩⽆关重要E.可以通过控制粒⼦的⼤⼩达到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效的⽬的19、采⽤⽓体吸附法可测定()A、粉体松密度B、粉体孔隙率C、粉体⽐表⾯积D、粉体休⽌⾓E、粉体粒4、采⽤哪种⽅法可测定粉体⽐表⾯积A、沉降法B、筛分法C、显微镜法D、库尔特记数法E、⽓体吸附法20、有关散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A、散剂系指⼀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也可内服B、散剂系指⼀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也可内服C、散剂系指⼀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D 、散剂系指⼀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E 、散剂系指⼀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也可内服⼆、配伍选择题[1-2]A.松密度B.堆密度C.真密度D.粒密度E.密度1、粉体质量易除以以下不包括颗粒内外孔隙的体积()2、粉体质量易除以以下包括颗粒内外孔隙的体积()[3-6]A.Washburn 公式B.Yong ’sC.stock ’s ⽅程D.置换价E.堆密度3、t hg D ?=-)(18ρρη()4、t h Cos t ?=?ηθγγ22 ()5、θγγγCos s s += ()6、)]([W M G Wf --= ()[7-10] 计算接触⾓的公式t h Cos t ?=?ηθγγ22中A.hB.tC.γ1D.ηE.r7、时间液体上升的⾼度()8、液体的表⾯张⼒()9、液体的黏度()10、粉体层内⽑细管半径()三、多项选择题1、粒⼦⼤⼩的常⽤表⽰⽅法有()A.有效径B.径向径C.筛分径D.等价径E.体积等价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临界相对湿度(CRH)是⽔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B.⽔溶性药物混合后,其吸湿性具有加和性C.⽔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随温度变化缓慢,且⽆临界点D.⽔不溶性药物混合后,其吸湿性具有加和性E.⽔溶性药物和⽔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基本⼀致3、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包括()A.组分的⽐例B.组分的密度C.组分的理化性质D.组分的吸湿性与带电性E.含可形成低共熔物的组分4、粉体的粒⼦⼤⼩是粉体最基本的性质,其对粉体的哪些性质有显著影响()A.溶解性B.可压性C.密度D.稳定性E.流动性5、下列关于粉体空隙率叙述正确的是()A.粉体层中空隙所占的⽐率B.分为粉体内空隙率、粉体间空隙率、总空隙率C.测定⽅法有压汞法和⽓体吸附法D.空隙率是粉体的性质之⼀E.以上说法均正确6、关于休⽌⾓的叙述正确的是()A.休⽌⾓是粉体的⼀个物理常数B.休⽌⾓可以⽤来评价粉体的流动性C.休⽌⾓越⼩,摩擦⼒越⼩,流动性越好D.休⽌⾓的测定⽅法有倾斜⾓法、排出法、注⼊法E.以上说法均正确7、下列关于临界相对湿度(CRH)叙述正确的是()A.CRH是⽔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B.CRH是⽔不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C.CRH的测定通常采⽤粉末吸湿法或饱和溶液法D.⽔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CRH具有加和性E.⽔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CRH具有加和性8、粉碎⽅程根据物料粉碎时的状态、组成、环境条件、分散⽅法等不同可以分为()A.⼲法粉碎B.湿法粉碎C.单独粉碎D.混合粉碎E.流能粉碎9、下列药物中具有临界相对湿度的有()A.酒⽯酸B.⽩陶⼟C.淀粉D.枸橼酸E.尿素10.影响微粉流动性的因素有()A 、粒⼦的⼤⼩B 、粒⼦的形态C 、粒度范围D 、粒⼦的表⾯摩擦⼒E 、粒⼦的含⽔量11.粉体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表⾯性质B、⼒学性质C、电学性质D、微⽣物学性质E、以上都对12.表⽰物料流动性的⽅法有()A、休⽌⾓B、接触⾓C、流出速度D、内摩擦系数E、皱度系数13.下列关于药品筛的正确叙述是()A、药品筛分为药典标准筛和⼯业筛B、药典标准筛的规格以“号”表⽰,⽬数越⼤,筛的孔径越⼩。
2016医疗事业单位中药药剂学知识:粉体的性质

一定量的粉体,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比例。了解粒度分布的意义,在于了解粒子大小的均匀性,而均匀性对药物制剂研究很重要。粒度分布,常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即各个平均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四、粉体的性质之粒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测定粒径范围0.5~100μm,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才具有统计意义。
2016医疗事业单位中药药剂学知识:粉体的性质
一、粉体的概述
粉体是许许多多小颗粒物质的集合体。其共同的特征是:具有许多不连续的面,比表面积大,由许多小颗粒物质组成。
二、粉体的特点
1.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其吸湿性的特点:“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药物CRH的乘积,即CRHAB=CRHA×CRHB,而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此即所谓Elder假说,但不适用于有相互作用或有共同离子影响的药物。例如,葡萄糖和抗坏血酸钠的CRH值分别为82%和71%,按上述Elder假说计算,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58.3%,而实验测得值为57%,基本相符。
2.库尔特计数法:将粒群混悬于电解质溶液中。本方法可用于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粒径的测定。
3.沉降法:是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的粒子的粒径,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4.筛分法: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粒径测定方法,常测定45μm以上的粒子。
五、粉体的比表面积
粉体的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及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空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其中,直接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还有气体透过法(测外表面积)。
2.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在相对湿度变化时,缓慢发生变化,没有临界点。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初级药师考试复习笔记——药剂学 固体制剂

药剂学 固体制剂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一、散剂散剂的概念及特点定义: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过筛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一般的散剂: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50μ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粒径要求 难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外用散: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25μ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散剂 眼用散剂:全部通过就好筛(200目,75μm )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盒收敛等作用特点 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2.散剂的制备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散剂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粉碎研钵:主要用于小剂量药物的粉碎或实验室规模散剂的制备球磨机:密闭操作,适用于贵重物料的粉碎、无菌粉碎、干法粉碎、湿法粉碎、间歇粉碎,必要时可充入惰性气体,适应范围很广。
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适用于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碎、超细碎等可进行粒度要求为3~20μm 的超微粉碎流能磨(微粉机) 由于高压空气从喷嘴喷出时产生焦耳-汤姆逊冷却效应,故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的粉碎设备简单、易于对机器及压缩空气进行无菌处理,可用于无菌粉末的粉碎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一英寸(25.4mm )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μm 表示药筛 筛分剂量0.1~0.01g:可配成10倍散各组分的混合比例相差过大时,难以混合均匀,此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进行混合。
倍散剂量0.01~0.001g:可配成100倍散各组分密度差异较大时,应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密度大者沉于底部剂量0.001g以下:可配成1000倍散将量大或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量少或易吸附者后加入,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克服摩擦起电引起的不易混匀处方中含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或吸收剂吸收该液体至不润湿为止尽量避免形成低共熔物的混合比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生产多用此法)3.散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均匀度、水分(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装量差异、吸湿性、无菌(用于烧伤或创伤的局部用散剂)、微生物限度,必要时做粒度检查。
药剂学第五版—粉体的吸湿性

第五节 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一、吸湿性吸湿性(moisture absorption)就是指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
将药物粉末置于湿度较大的空气中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湿现象以致使粉末的流动性下降、固结、润湿、液化等,甚至促进化学反应而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因此防湿对策就是药物制剂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图药物的吸湿性与空气状态有关。
如图13-13,图中p 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分压,p w 表示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
当p 大于p w 时发生吸湿(吸潮);p 小于p w 时发生干燥(风干);p 等于p w 时吸湿与干燥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水分称平衡水分。
可见将物料长时间放置于一定空气状态后物料中所含水分为平衡含水量。
平衡水分与物料的性质及空气状态有关,不同药物的平衡水分随空气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药物的吸湿特性可用吸湿平衡曲线来表示,即先求出药物在不同湿度下的(平衡)吸湿量,再以吸湿量对相对湿度作图,即可绘出吸湿平衡曲线。
(一)水溶性药物的吸湿性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参见图13-14),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 ),CRH 就是水溶性药物固定的特征参数(参见表13-10)。
图13-14平衡曲线 1-尿素 2-枸橼酸 3-酒石酸 4-对氨基水杨酸钠表13-10 某些水溶性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37℃)药物名称CRH 值/% 药物名称 CRH 值/% 果糖53、5 蔗糖84、5 溴化钠(二分子结晶水) 53、7 米格来宁 86盐酸毛果芸香碱 59 咖啡因 86、3 重酒石酸胆碱63硫酸镁86、6硫代硫酸钠 65 安乃近 87 尿素69 苯甲酸钠88 苯甲酸钠咖啡因 71 对氨基水杨酸钠 88 抗坏血酸钠 71 盐酸硫胺 88 枸橼酸74 氨茶碱 92 溴化六烃季铵 75 烟酸胺 92、8 氯化钠75、1 氯化钾82、3 盐酸苯海拉明 77 葡萄糖醛酸内酯 95 水杨酸钠 78 半乳糖 95、5 乌洛托品 78 抗坏血酸 96 葡萄糖 82 烟酸 99、5 枸橼酸钠 84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某一定值时,药物表面吸附的平衡水分溶解药物形成饱与水溶液层,饱与水溶液产生的蒸气压小于纯水产生的饱与蒸气压,因而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断溶解药物,致使整个物料润湿或液化,含水量急剧上升。
2017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考点讲解:粉体学基础

2017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考点讲解:粉体学基础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好好备考哦,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2017年执业药师药剂学考点讲解:粉体学基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
一、粉体的密度: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
二、粉体的流动性评价方法:
1) 休止角:θ越小,表明粉体的流动性越好
2) 流出速度:越大越好
3) 压缩度:20%以下时较好
三、粉体的吸湿性:
(1)临界相对温度CRH: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CRH越小,越易吸水,反之则不易吸水。
(2)吸湿特点:
1、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CRH,混合物组成间无相互作用时,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2、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CRHAB≈CRHA·CRHB与各组分量无关。
四、润湿性:用接触角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辅导:粉体的吸湿性-特点
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辅导:粉体的吸湿性-特点
导语:粉体是由许许多多小颗粒物质的集合体。
其共同的特征是:具有许多不连续的面,比表面积大,由许多小颗粒物质组成。
药剂学之粉体的吸湿性|特点
药物粉末置于湿度较大的空气中时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湿现象以至于出现粉末的流动性下降、固结等现象,甚至会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
水溶性药物和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明显不同。
具有水溶性的药物粉末在相对较低湿度环境时一般吸湿量较小,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被称作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
该值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是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CRH值的测定通常采用饱和溶液法。
特点:
1)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其吸湿性有如下特点:“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药物CRH的乘积,即CRHAB=CRHA×CRHB,而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
此即所谓Elder假说,但不适用于有相互作用或有共同离子影响的药物。
例如,葡萄糖和抗坏血酸钠的CRH值分别为82%和71%,按上述E1der假说计算,两者混合物的CRH值为58.3%,而实验测得值为57%,基本相符。
2)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性在相对湿度变化时,缓慢发生变化,没有临界点。
水不溶性药物的混合物的吸湿性具有加和性。
粉体的概念
固体颗粒的集合体定义为粉体。
表示粉体的词汇有粒体(granule),粉体(powder),粉粒体(particulatematter),大颗粒的集合体习惯上称之为粒体,小颗粒的集合体称之为粉体。
粉体是指离散状态下固体颗粒集合体的形态。
但是粉体又具有流体的属性:没有具体的形状,可以流动飞扬等。
正是粉体在加工、处
理、使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不可思议的现象,尽管在物理学上没有明确界定,我们认为“粉体”是物质存在状态的第4种形态(流体和固体之间的过渡状态)。
这是在认识论层面上从各个领域归纳抽象出粉体和加工过程共性问题的基础。
粉体是由大量颗粒及颗粒间的空隙所构成的集合体,粉体的构成应该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微观的基本单元是小固体颗粒;②宏观上是大量的`颗粒的集合体;③颗粒之间有相互作用。
颗粒是构成粉体的最小单元,工程研究的对象多为粉体,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对象则是微观的颗粒。
颗粒微观尺度和结构的量变,必将带来粉体宏观特性的质变。
粉体的特性
粉体的特性包括颗粒物性和颗粒集合体的物性,这两方面是粉体材料引人注目的重要理由。
首先,分析一个颗粒微观尺度量变到宏观性能质变的例子。
表1表示出具有立方结晶格子的固体(假设原子间距为2×10-10m 时)不断地被细化时,固体颗粒表面的原子数占固体颗粒整体原子数的比率。
粒径在20μm颗粒表面的原子数占整体的比率几乎可以忽略;但是粒径小到2nm时,构成颗粒原子的半数在表面上,造成颗粒表面能的增加。
这就是超微颗粒具有与通常固体不同物性的原因之一。
反应性、吸附性等与表面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随着粒径的变小而强化。
粒径细化将使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质:通常金的熔点大约是1060℃,但当把金细化到3nm的程度时,在500℃左右就融化了;铁强磁性体具有无数个磁畴,但当铁颗粒细化到磁畴大小时则成为单磁畴构造,可以用作磁性记录材料。
固体颗粒细化时表现出的微颗粒物性,作为材料使用时具有多种优异性能。
这种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是粉体技术赖以立足的磐石。
表1固体被细化引起表面原子数比率变化
为了说明这一理论磐石的重要性,我们再来分析两个颗粒微观尺度量变到宏观性能质变的例子。
比表面积与活性:例如边长为25px的立方体颗粒,其比表面积是6×10-4m2,不断地将其细化,若细化成边长为1μm的立方体颗粒群时,总比表面积是6m2;若细化成边长为0.1μm的立方体颗粒群时,总比表面积是60m2;细化成边长为0.01μm的立方体颗粒群时,总比表面积是600m2。
颗粒的细化导致比表面积急剧增大,将促进固体表面相关的反应。
特别是当超微颗粒表面富于活性的情况下,效果会更明显。
粉体细化与流动:粉体在容器中呈静止状态,但受力后能像液体一样地流出。
若施加强作用力使粉体分散,能像气体一样扩散。
图1-1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特性,粉体表现出类似于固-液-气三态的行为,这一特性在材料加工和输送处理方面十分有利,雷同于自然界的“飞砂、沙丘与砂岩形成的过程”。
【初级药士考试药剂学辅导:粉体的吸湿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