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十七课猫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

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

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

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4)“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5)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6)“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

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7)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8)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

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9)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
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0)“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

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11)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

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

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2)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3)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第十八课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

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

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

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

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

笔端带情,字里行间脉脉含情,常是某些散文的特色,梁实秋的《鸟》即如此。

“我爱鸟”,文章一开笔就表“情”,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然后顺势而下,写笼中鸟的苦闷,绘广阔天地里鸟的欢乐,为囚在笼里的鸟而生悲,为自由自在的鸟而生喜,为风雪中丧失生命的小鸟而致哀,爱注鸟中,鸟的命运牵动着作者的心。

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

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独奏,似合唱,似和谐的
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

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作由衷的赞美,然后铺展开来刻画。

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白鹭伫立,鸢鹰盘旋,忽静忽动,美不胜收。

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珑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

“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

作者不仅以鸟鸣传喜,鸟形传爱,而且直接表露这种爱好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幻想。

为了证验这种感情的真实,特别讲述了曾带给人无限诗意的杜鹃的习性。

目的不在贬诗人骚客,而在于抒发真情。

第十九课动物笑谈
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的,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语言诙谐,充满情趣,有力地体现了题目《动物笑谈》中的“笑”字,请举例赏析。

示例①:“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用风趣的语
言写出了小鸭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

示例②:“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活化出鹦鹉可可聪明、调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3.本文多处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衬托很好地突出了人物(动物)的形象特征,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请任选一处简析。

①作者用外地来的观光客的震惊,侧面烘托了“我”这个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为了科学研究不顾尊严的优秀品质。

②用小鸭子和大鹦鹉对“我”的亲热态度来衬托“我”对动物的爱心。

③用老教授的“生气”和客人们的疑惑来衬托大鹦鹉的聪明、机智。

第二十课狼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二、通假字
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

(名词作动词)
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

笑:笑料。

(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与狼有关的成语
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
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六、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非常困窘为难,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句)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启示
(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