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修订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概说1.《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
2.《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3.《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
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和成长的。
4.《登幽州台歌》是诗人写于公元696年的作品。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5.《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在齐、赵漫游时的作品。
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登飞来峰》:是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7.《游山西村》是陆游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的诗作,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8.《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清于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辞官回乡所做。
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和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二、文体常识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其特点表现为:(1)形式自由;(2)意蕴丰富;(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重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重点总结(附电子版)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子(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汇总17.猫(一)、文学常识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
”“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
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
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
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中心归纳明确: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18、《鸟》背景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2018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16.《猫》郑振铎一、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身份: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事迹:曾在北京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主编《小说月报》等;代表作品:《猫》《我们是少年》。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
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二、词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1.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o):指做了坏事害怕受到惩罚而逃跑。
n táqiá2.畏罪潜逃(wèi zuì):形容愤怒到极点。
3.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指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4.妄下断语(wàng xià duàn yǔ三、生难字)懒惰(lǎn duò)ng)相称(xiāng chèn污涩(wū sè)红绫(hóng lí)忧郁(yōu yù)预警(yù jǐng)怅然(chàng rán))安详(ān xiáng)乞丐(qǐ gài怂恿(sǒng yǒng)凝望(níng wàng)辩护(biàn hù))蜷伏(quán fú)叮嘱(dīng zhǔ诅骂(zǔ mà)冤枉(yuān wang)虐待(nüè dài)惩戒(chéng jiè)悲楚(bēi chǔ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一、作者介绍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研究以灰雁和穴鸟为主的动物本能行为,并重新发现了离巢鸟类的铭印作用,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1973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的获奖者;代表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二、词语解释):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这是我的忏悔、内疚、自责。
9、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10、文章的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18、《鸟》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哪几类鸟?作者对鸟是什么样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山林自然鸟、令人憎恶的鸟、令人悲苦的鸟有同情也有喜爱★2、文章第一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我爱鸟”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开篇(点题),直抒胸臆,表达(爱鸟)之情。
3、文章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运用(反衬)手法,用笼中鸟、寒鸦、鸱枭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中那些鸟(可爱),同时突出的表达了作者(不满)于囚禁似的笼中养鸟的做法,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
★4、学习第4段:1.作者整体概括鸟的形体特征的词语是什么?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俊俏。
生动地体现了鸟美妙的体形,无限的欣赏和赞叹★5、赏析句子: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17、《猫》知识点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子(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1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2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3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词语知识(一)字音字形17.猫相称.(chèn) 郁.闷(yù) 一缕.(lǚ)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婢.女(bì)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18.鸟羽翮.(hé) 瞵.视(lín) 抟.摇(tuán)鸟啭.(zhuàn) 曳.着(yè) 斑斓.(lán)丰腴.(yú) 秾纤..(nóng)(xiān) 倏.地(shū)鸢.鹰(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戟.张(jǐ) 褴褛..(lán)(lǚ) 窗棂.(líng19.动物笑谈嗔.怪(chēn) 小凫.(fú) 麝.香(shè)鹳.(guàn) 蹒跚..(pán)(shān) 羞怯.(qiè)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20.狼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弛(chí)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 寐(mèi) 少(shǎo)时(二)重点词语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消耗.(hào)忧郁.(yǜ)懒惰.(duò)安详.(xiáng)预警.(jǐng)怅.然(chàng)叮嘱.(zhǔ)冤.枉(yuān)虐.待(nüè)污涩.(sè)怂.恿(sǒng)蜷.伏(quán)惩.戒(chéng)红绫.(líng)哺.乳(bǔ)嗔.怪(chēn) 麝.香(shè)哞.哞(mōu)孵.出(fū)雏.凫(chú)匍.匐(pú)禁锢.(gù)蹒.跚(pán)柠.檬(níng)羞怯.(qiè)鹦鹉.(wǔ)温驯.(xùn)滑翔.(xiáng)余晖.(huī)称.职(chèn)爵.士(jué)钦.差(qīn)御聘.(pìn)炫.耀(xuàn)妥.当(tuǒ)头衔.(xián)忙碌.(lù)陛.下(bì)勋.章(xūn)滑稽.(jī)愚蠢.(chǔn)骇.人听闻(hài)畏.罪潜逃(wèi) 大相径.庭(jìng)神采奕.奕(yì)二、重点词语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冤枉虐待哺乳羞怯匍匐鹦鹉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嗔怪蹒跚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畏罪潜逃三、重点释义(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3)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注意(4)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5)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6)冤枉: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
(7)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8)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9)羞怯:羞涩胆怯。
(10)驯养: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
(11)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6.《猫》郑振铎一、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身份: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事迹:曾在北京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主编《小说月报》等;代表作品:《猫》《我们是少年》。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
受“五四”运动前后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
郑振铎已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二、词语解释1.提心吊胆(tí xīn diào dǎn):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2.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o):指做了坏事害怕受到惩罚而逃跑。
3.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形容愤怒到极点。
4.妄下断语(wàng xià duàn yǔ):指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三、生难字污涩(wū sè)忧郁(yōu yù)红绫(hóng líng)相称(xiāng chèn)懒惰(lǎn duò)怂恿(sǒng yǒng)安详(ān xiáng)乞丐(qǐ gài)预警(yù jǐng)怅然(chàng rán)诅骂(zǔ mà)蜷伏(quán fú)叮嘱(dīng zhǔ)凝望(níng wàng)辩护(biàn hù)惩戒(chéng jiè)悲楚(bēi chǔ)冤枉(yuān wang)虐待(nüè dài)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一、作者介绍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研究以灰雁和穴鸟为主的动物本能行为,并重新发现了离巢鸟类的铭印作用,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1973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的获奖者;代表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二、词语解释1.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归纳一.字词归纳1.重点字词惩.戒(chéng)倚.靠(yǐ)怅.然(chàng)预警.(jǐng)叮嘱..(dīng zhǔ)污涩..(wū sè)悲楚.(chǔ)小侣.(lǚ)红绫.(líng)畏罪潜.逃(qián)小凫.(fú)羞怯.(qiè)哺.乳(bǔ)温驯.(xùn)收敛.( liǎn)写照.(zhào)俯.冲(fǔ)嗔怪(chēn)怪诞不经.( jīng)大相径.庭(jìng)麝.香(shè)雏凫..(jìn gù)鹳.(guàn)..(pú fú)禁锢..(chú fú)匍匐2.形近字梳理(1)晖(huī)余晖辉(huī)光辉(2)奕(yì)神采奕奕弈(yì)对弈(3)详(xiáng)安详祥(xiáng)慈祥小试牛刀:第五单元字音:逗.(dòu)弄不绝如缕.(lǚ) 倚.(yǐ)靠懒惰..(sǒnɡ yǒnɡ)..(lǎn duò) 怂恿安详.(xiáng) 怅.(chàng)然蜷.(quán)伏叮嘱..(dīnɡ zhǔ) 惩.戒(chéng )虐.(nüè)待畏罪潜.逃(qián) 污涩.(sè) 红绫.(líng) 收敛.(liǎn)哺.(bǔ)乳匍匐..(yì)..(pú fú) 鹦鹉..(yīng ) 嗔.(chēn)怪神采奕奕第五单元字形:dòu lè(逗乐) wàng xiǎng(妄想) xiāo hào(消耗) sǒng yǒng(怂恿)yōu yù(忧郁) lǎn duò(懒惰) quán fú(蜷伏) yuān wang(冤枉)fú róng(芙蓉) qǐ gài(乞丐)ān xiáng(安详) nüè dài(虐待)pú fú(匍匐) yuán wěi(原委) yīng wǔ(鹦鹉) jìn gù(禁锢)huá xiáng(滑翔) yú huī(余晖) shè xiāng (麝香) guàn(鹳)步履pán shān(蹒跚) shén cǎi yì yì(神采奕奕)4.重点词语释义(1)两字词语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17、《猫》知识点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3、简析下列句子(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文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1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2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3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1)“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2)“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8、“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9、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18、《狼》一、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二、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 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股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顷刻(qǐng)变诈(zhà)三、(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有(2)古今异义: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3)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2、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3、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5、止增笑耳. 笑:笑料.(动词作名词.)6、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四、句子翻译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五、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六、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结构)总结全文. 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能有任。
部编语文七上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语文七上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主要围绕着讲述故事展开,涉及到了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事件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在此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描写人物在描写人物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貌特征:如身高、体态、相貌等。
2.行为举止:描写人物的动作、姿态、语言等。
3.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等。
4.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描写人物与他人或环境之间的互动。
5.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强、聪明等。
二、描写环境描写环境可以使故事更生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真实感。
在描写环境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环境:如时间、地点、天气等。
2.物品描写:描写环境中的物品、器物等。
3.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植物等。
4.社会风俗:描写环境中的人群、活动等。
三、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重要方面。
在描写人物心理时,可以使用以下手法:1.对话: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反映其内心活动。
2.独白:人物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3.伏笔:通过人物的想法、念头等暗示其内心活动。
四、描写事件故事的发展和情节是通过事件的变化来展示的。
在描写事件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顺序:将事件按照发生的顺序进行描述。
2.主要事件:突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推动情节的发展。
3.冲突与改变:故事中可以增加冲突,让人物在冲突中产生改变。
五、修辞手法通过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以下是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其中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比拟另一种事物。
2.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强调或渲染其中一种情感。
4.排比:将同类事物或概念并列使用,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5.反问: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的意思。
6.手法:通过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描写手法、悬念手法等,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以上是第五单元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运用这些知识点,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满、有表现力。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6课猫1.文学常识①作者卡片:郑振铎,笔名西谛,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作品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清单污涩红绫怂恿蜷伏怅然懒惰提心吊胆惩戒妄下断语辩护畏罪潜逃3.主旨思想本文描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被冤枉的一方没有机会辩解,会让自己陷入永久的悔恨与自责中。
4.结构图解第一只:可爱讨喜→病亡→酸辛、难过→首次养猫第二只:活泼有趣→被捉亡失→怅然、愤恨→久不养猫同情弱小生命第三只:丑、懒、肥→蒙冤而死→愧疚、自责→永不养猫拒绝主观臆断5.考点链接之对比手法及其作用(1)步骤:首先明确通过对比,作者要突出的是哪个事物或者事物的哪一方面;再分析通过对比要突出这个事物或者事物这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2)答题模板:文章将……和……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加深了读者的印象,突出表现了……(人物形象、文章中心),表达了……的感情。
第17课动物笑谈1.文学常识①作者卡片: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人,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现代的法布尔。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世家》等。
2.字词清单哺乳嗔怪孵卵小凫羞怯麝香哞哞匍匐嘎嘎煞白脚链鹳敛翼蹒跚蹿3.主旨思想文章记叙了作者和小凫以及可可之间的趣事。
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与尊重,也表现了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4.结构图解孵小水鸭的实验,得出结论学母鸭的叫声带领小鸭在众人面前学鹦鹉的叫声召唤“可可” 关爱动物鹦鹉啄掉父亲衣服上的扣子探求科学真理鹦鹉把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5.考点链接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汇总
第五单元知识汇总一.文化常识1.记叙文的结构手法(1)照应(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3)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5)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反衬)—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人、事、景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4)夸张讽刺——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5)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一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印象更深刻。
(6)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7)托物言志——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
(8)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9)卒意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10)画龙点睛——点明了……,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画龙点睛通常在文章关键处,卒意显志则只在文章结尾)。
(11)直抒胸臆——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3)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7.《猫》郑振铎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读准字音:污涩(sè)怂恿(sŏng yŏng)蜷(quán)伏惩戒(chéng jiè)怅(chàng)然妄(wàng)下断语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本文作者对于所养三只猫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酸辛---怅然、愤愤的---内疚、自责、悔恨3、本文作者写作的侧重点是什么?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本文侧重描写“我”造成了第三只猫的不幸,中心思想正是通过我的思想活动不断深化所表现出来的。
抒发了我不公正对待第三只猫的后悔之情。
4、“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
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或者是受人冷落太久,对新来伙伴感到高兴。
5、本文为什么要写第三只猫的懒惰和不活泼?为下文写我误解猫吃了鸟设伏笔,同时也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做了铺垫。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单元部编版)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单元部编版)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五单元部编版)
第五单元
语文知识:
郑振铎《猫》、梁实秋《鸟》、康拉德・劳伦兹《动物笑谈》、蒲松龄《狼》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
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词性:数词和量词、代词
⑶读思结合、勾画、摘录、概括中心
重点词语:
【猫】污涩绫小侣怂恿预警怅然蜷伏逗缕倚妄消耗
忧郁懒惰安详乞丐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畏
罪潜逃
【鸟】羽翮瞵视昂藏抟扶摇而直上啭吱曳喙斑斓丰腴�纤顾盼
倏地鸢鹰客愁�R�缩缩感喟戟张褴褛烟突窗棂鸱枭栅栏
圆润旭日杜鹃酸楚白昼俊俏胸襟干瘪臃肿迷惘伫立魁梧
蓦然料峭战栗蓬松不暇据为己有孤苦伶仃
【动物笑谈】嗔怪怪诞不经凫大相径庭需索神采奕奕蹒跚敛
哺乳羞怯写照匍匐原委鹦鹉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狼】屠止缀行甚远投以骨从两狼之并驱如故窘受其敌顾积薪苫蔽成丘弛眈眈相向少时径去犬坐于前久之瞑意暇甚暴洞
其中隧入尻假寐盖黠顷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⑴什么是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的主旨所在。
⑵中心很重要:有了中心,写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叫人不知所云。
⑶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心写作;
⑷如何突出中心: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可采用卒章显志;前呼后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17、《猫》知识点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子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神态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1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2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
地位,借“我”之口,3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
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7、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
(1)“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
(2)“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
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8、“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似乎”一词不能删。
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9、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
“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
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8、《狼》
一、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异”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二、缀(zhuì)
窘(jiǒng)
苫蔽(shàn bì)
弛(chí)
眈(dān)
黠(xiá)
瞑(míng)
暇(xiá)
隧(suì)
尻(kāo)股
寐(mèi)
少时(shǎo)
积薪(xīn)
奔倚(yǐ)
顷刻(qǐng)
变诈(zhà)
三、(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有
(2)古今异义:
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3)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名词作动词)
2、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胁迫。
(名词作动词)
3、狼不敢前
前:向前(名词作动词)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5、止增笑耳。
笑:笑料。
(动词作名词。
)
6、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四、句子翻译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五、这篇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狼)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六、结尾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内容)点明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无论多么狡诈,终究
(结构)总结全文。
告诫人们(从屠户角度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能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