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教版《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 共14课时教学⽬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较,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

3、运⽤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新授加法和减法是⼀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教材P2 例1主题图⼀列⽕车从西宁经过格尔⽊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 814km,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怎样计算?你能⽤线段图表⽰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独⽴思考后独⽴列式:814+1142=1956(千⽶)并展⽰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P3 例1(2)(3)学⽣独⽴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说为什么⽤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要求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做减法。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交流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四则运算的复习和整理。

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四则运算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2. 提问:四则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讲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2. 提醒学生要注意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四则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2. 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一个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细节上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则运算》人教版教学内容《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四则运算的规则、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是乘除法与加减法的优先级。

2. 学生对于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白板和白板笔。

3. 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新授:详细介绍四则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包括基本的运算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1. 四则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本的四则运算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3. 思考题:探讨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是乘除法与加减法的优先级。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是乘除法与加减法的优先级。

2. 学生对于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

2. 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

3.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顺序,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运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四则运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则运算2. 板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计算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3 + 5 × 24 ÷ 2(7 + 3) × 2 8 ÷ 412 3 × (4 + 2) ÷ 22. 提高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个铅笔盒花了3元,他还剩多少钱?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对四则运算的顺序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但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今后需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 页共174 页(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则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个步骤的问题?”(如购物找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四则运算的奥秘。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分享环节表现出了一定的自信心,但部分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四则运算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课后及时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章节的知识。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无括号和有括号情况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举例:解决“32 + 4 × 5 ÷ 2 - 6”的计算顺序,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
(3)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及运算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等简化计算。
举例:利用加法结合律将“3 + 4 + 5”改写为“3 + (4 + 5)”,简化计算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四则混合运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例4主要学习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了解小括号、中括号意义,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了解括号的产生,掌握含有小括号、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带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对比分析,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法: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快乐垂钓 不计算,只说运算顺序3+44÷424÷6×798-9×827-(15+6)等提问: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今天我们学习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引导学生明确)小结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2.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板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学习基础。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9页例4的算式::96÷12+4×2 ①观察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中包括几种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下午有多少人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优秀8篇则运算教案篇一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课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再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了四则运算中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的顺序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四则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对于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运算定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计算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总价的方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掌握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对复杂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进行分步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复杂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复杂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复杂运算题目的PPT。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学生教材。

四、教学步骤1.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简单加减法题目,回顾进位和借位的方法。

2.引入新知(10分钟)–展示PPT上的复杂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难点,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

3.展示示范(10分钟)–老师在白板上展示如何分步计算复杂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解释每个步骤的原因和方法。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在课桌上完成一系列的练习题,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的做法。

5.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正确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延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家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复习:进位和借位四则运算:1. 785 + 329 = ___2. 956 - 487 = ___3. (324 + 149) - 78 = ___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复杂运算题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设计更多的实践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2.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生活中的乘法现象,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 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如:3 × 4 = 12,讨论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举例,得出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数×乘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如:12 ÷ 3 = 4,讨论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举例,得出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6. 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4. 乘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除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 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4. 乘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乘除法运算题,巩固基本运算。

2. 提高题: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题:探索乘除法的运算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困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运算性质,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单元教学内容四则运算P2——P12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难点: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四则运算……………………………………………………6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 例1主题图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示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P3 例1(2)(3)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所求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2、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并板书。

你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三)巩固发散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写出下面算式对应的两道减法算式。

125+346=47134+595=629654+528=11822、独立完成P3 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814+1142=1956(千米) 1956-1142=814(千米)1956-814=1142(千米)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六、教学后记第2课时练习一一、教学内容:练习一P4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25+16=41 321-100=221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161-()=56 225+()=400()-56=105 ()-225=175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练习一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法减法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六、教学后记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5——P6二、教学目标:1、在已学的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

2、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明确0不能作除数及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63+88= 165-45=2、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出课题。

(二)探索发现1、教学乘、除法的意义。

(1)出示教材P5例2(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3+3+3+3=12(枝)或3×4=12(枝)结合刚才的算式思考:哪个算式更为简便?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

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出示教材P5例2(2)(3)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板书:12÷3=4(瓶) 12÷4=3(枝)对比这三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总结:除法可以看做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你能说一说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板书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通过刚才算式的比较,你能说一说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有关0的运算。

(1)出示P6例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0的哪些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试题,教师记录。

预设:0+5= 24-0= 5×0= 0÷6= 4-4=指名口算后,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总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的本身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2)思考:在除法算式中,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因此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三)巩固发散1、P6 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2、根据25×32=80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指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4×65= 704÷16= 891÷27= 326×12=(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3+3+3=12(枝) 12÷3=4(瓶)3×4=12(枝) 12÷4=3(枝)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0不能作除数六、教学后记第4课时练习二一、教学内容:练习二P7——P8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二”的习题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板书课题:练习二。

(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07题。

1、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列式计算,然后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分别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并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