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光学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
摄像机光学系统是摄像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摄像师拍摄操作最频繁的部位。摄像机的光学系统由内、外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外光学系统便是摄像镜头,内光学系统则是在机身内部的分光系统和各种滤色片组成。图3—7所示为三片摄像机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中:1—镜头;2—色温滤色片;3—红外截上滤色片;
4—晶体光学低通滤色片;5—分光棱镜;6—红、绿、蓝谱带校正片。
一.透镜成像的误差及其补偿
除了平面反射镜之外,任何光学系统成像都是有误差的。因此,我们要了解透镜成像的误差性质及其补偿方法。进而了解摄像机光学系统如何解决了透镜质量问题。
1.球差
为凸透镜孔径较大时,从轴上物点P发出的单色光束。通过透镜时,由于凸透镜的边缘部分比中心部分弯曲的厉害些,所以通过边缘部分的光线比近轴光线折射的严重,致使边缘部分的光线含聚于焦点F之前的F的点,因此在焦点处形成了一个中心亮、边缘模糊的小图盘,而不是很清晰的小亮点,这样的像差称为球差。如图3—8。
图3—8
2.色差
如图3—9,轴上一点P发出的光为复色光,由于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略有不同,因此不同波长的光不能会聚于一点,如图上蓝光因波长较短成像于Q F点,而红光因波长较长成像于Q C点。这样形成的像差称为色差,表现为图像边缘有彩色镶边。
图3—9
3.像的几何失真
这种失真影响像与物的几何相似性,一般有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1)桶形失真
这种失真也称正失真,它是由于在物与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光阑而形成的像差。其特点是整个像面的四个角向中心收拢,显得中间向外凸,如图3-10。
(2)枕形失真
这种失真也称负失真,它是固在透镜与像点之间放了一个光阑而形成的像差。其特点是整个像面的四个角向外拉伸,与桶形失真真正相反,如图3—11所示。
4. 球差和色差的补偿
凹透镜也会产生球差和色差,但其性质与凸透镜形成的像差正好相反。如凹透镜对边缘光线的外折射较大,正好可以补偿凸透镜的球差,如图3—12。
又如凹透镜对复色光中的波长较短的光向外折射大,正好补偿凸透镜的色差,如图3—13。
因此,只要将凹透镜与凸透镜适当的组合起来,既可以消除像差,又不含改变透镜成像的功能。如图3—14,为实际使用的双透镜组和胶合双透镜。
5.几何失真补偿
我们看到,当光阑位置不同时,透镜产生的失真正相反。如果把光阑放在两个透镜中间,则两个透镜产生的失真相互抵消。
二.变焦距镜头
用摄像机拍摄景物时,既要看到它的全貌,又要看到它的细节,这就要求摄像系统能提供全景和特写等不同的场面;有时要跟踪拍摄活动的图像时,又希望活动的图像大小不变,这就需要摄像系统具有可变焦距的功能。近年来彩色摄像机均采用焦距在大范围内可变的变焦镜头,特别是便携式摄录一体机一般都具有十几倍到二十几倍的变
焦镜头。
根据已掌握的有关光学透镜的知识,有:
1.成像面与焦距的关系为:
1/f=1/s=1/s’
式中:s—物距;s’—像距;f—焦距。
由于一般物距s>>焦距f,所以上式近似为:
s’= f (3—1)
即摄像管的靶面位置 s’近似等于焦点f,而且当f改变时,s’也变,即成像面改变。
2.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为:
m=s’/s
式中:m—透镜放大率
将(3—1)式代入,则有:
m=f/s (3—2)
即放大率是焦距与物距的函数。当s=常数时,m与f成正比,即像大小随焦距f变化。因此在拍摄活动景物时,为使成像大小不变,在景物远时(s大),拉长焦距(f↑);当景物近时(s小),应缩短焦距(f↓)
3.视场角与焦距的关系
视场角即拍摄范围,它是在镜头主平面的轴心处看景物或像的线长度(H1或H2)时所张的角度,如图3—15中的θ角。
由正切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求出θ角:
θ=2tg-1H1/2S=2tg-1H2/2S’
已知S’= f代入:则
θ=2tg-1H2/2f (3—3)
即当成像大小H2确定后,视场角θ就只于焦距f有关。若f短,则视场角θ大,拍摄范围大,相当于拍全景;若f长,则θ小,拍摄范围小,相当于拍特写。
4.像面照度与焦距和透镜孔径的关系
当物距s=常数,透镜孔径也不变时,则进入的光道量不变,根据m=f/s 可知,f越长,像m则越大,分配到像面上的照度就越小。
另一方面,像面照度与镜头孔径有关。孔径大则透光强,照度就大,反之则小。为了控制光通量的大小,人们设计了光阑(即光圈)。光圈由多片弯月形的薄钢片组成,调节镜头外部的光圈环可改变这些钢片所组成的光圈孔径的大小,如图3—16所示。
图3—16
光圈与镜头的关系如图3—17所示。光圈的直径d 使镜头实际有效孔径变为D(又称入射光瞳),d越大,D也越大,则光通量越大。
图3—17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可以的到像平面照度E与(D/f)的平方成正比,
即E∝(D/f)2(3—4)
D/f——称为透镜的相对孔径。
由于一般情况下f>D,所以习惯上用D/f 的倒数f/D来标记光圈大小,称为光圈指数F。则有
E∝(D/f)2∝1/F2(3—5)
上式说明F值越小(光圈越大),透光能力越强。
5.景深与焦距的关系
光学镜头能把景物空间中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在像平面上都形成较清晰的像,这个范围所对应的“空间深度”称为景深,如图3—18
中的△S.
图3—18
图中△S=△S1+△S2,△S1—前景深,△S2—后景深。若被摄景物平面在A处,则像面A’前后的B’~C’的范围都可得到清晰的像,B’~C’这段距离称为焦深。
设y等于像平面上尚可被认为是一个点的最大直径,当S>>f时,有
△S’=ys2/Df (3—6) 同样可以求出△S2,而△S=△S1+△S2.
由公式(3—6)分析:当物距S一定,D为一定值时,f越小(短焦距),景深△S越大;f越大(长焦距),景深越小。又知,△S与S2成正比,既物越远,景深越大。还有,当f不变、S不变时,D越小(光圈越小,F数值大),景深越大。
6.变焦距镜头
最简单的变焦透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如图3—19,两个单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和f2,两者之间距离为d,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可知组合透镜的等效焦距f由f1、f2和d三者共同决定,并有如下关系:1/f=1/f1+1/f2-d/f1·f2(3—7)虽然f1、f2是定值,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d即可达到f的目的,这就是变焦镜头的理论依据。
图3—19
为了直观反映镜头变焦能力的大小,我们把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称为变焦比,n=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比。并用变焦比和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