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进行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进行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

教师如何进行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

1.科目的标题

科目的标题也就是这门课程的名称。

科目标题的设定要通俗易懂,内涵丰富,切口小,视角新。

2.科目开发说明

包含本科目开发的背景分析、参与修习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科目开设的教育价值等。

背景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项目建设;教师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课程在学校里开设的情况等。在这一部分,一要突出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有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学生有求知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思考怎样通过课程来架设桥梁,让学生在乐学之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又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二要突出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内在联系。即学校是如何定位拓展型课程的,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科目加以落实。

学情分析主要围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课程学习是否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心理特征;参与学习的学生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等等。在学情分析中,有两个方面事情要特别注意:一是课程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符合,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是不可取的。二是参与选修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自主拓展的课程,打乱了原有的班级组织,是因为他们喜欢才申报的。但每个选修课程的学生,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得到什么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每次学生选报课程之后,教师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学生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调整科目设计方案,尽量兼顾到每个参加学习的学生。

教育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教育活动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现哪些人生价值。对一门具体的科目,教育价值的表述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将其核心的要点说出来即可。有一位教师开设的棒球课,用本垒打王王贞治的一段话来说明本科目的教育价值:“打棒球有三个好处:结交许多朋友,获得强壮体魄,获得守规矩的人生观。”就非常的简洁明了。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一门科目承载过多的目的,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有的老师在撰写教育价值的时候,立足点不在自己的科目上,而是从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角

※本文节选于市教研员江铭初老师撰写的《中学拓展型课程印象》,另参考了崇明教师进修学院汤文娴老师发表的《区域推进拓展型课程科目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度去宏观描述,给人的感觉太空,离题太远。

3.科目的目标

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表述:一是本科目所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二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地方。在目标的厘定上,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科目的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区分不开。科目的目标是一个学期、一学年的拓展课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中应该实现的目标。二是目标太空,与具体的科目的关联性不强,“放之四海而皆准”;三是三个维度目标的分类不清晰,有的教师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放到了“知识与技能”中,有的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之中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四是缺乏关键行为动词的描述,不知道一个目标处在怎样的层级上,是一种低水平的要求,还是高水平的要求。目标的设定应该清晰,可检测。

关于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系统性的原则或者说是一体化的原则。我们听到的很多拓展型课程,与学校开设的基础型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系统化地思考并确定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二是科目的总体目标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拓展型课程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常说的适切性、层次性等等,都是与此有关的。三是能力培养的原则。这实际上与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相关联的,这门课程最希望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能力,要获得这些能力需要经历的过程、体悟的情感是什么;四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怎样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学校的、同学之间的教育资源,为课程的顺利、为目标的达成进行提供保障。

4.科目的内容

要求教师提供科目内容选取原则及组织形式说明、完整的内容框架、配套的课程资源等资料。

关于内容选取的原则及组织形式,《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具体的说明,主要有三点:第一,广域性。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素材都可以作为科目的内容来进行开发;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经历,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注重学生综合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人生、完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适切性。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学习

的内容,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应体现不同层次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教师的专业特长。第三,开放性。首先是教学内容、地点、方式以及学习空间要具有开放性;其次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具有开放性,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在介绍自己科目的内容选取原则及组织形式时,没有必要将上述三条抄写一遍,可以对照上述三点,做一些具体描述。比如《面塑》这一科目,内容选取的原则之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原则之二是丰富学校办学特色;原则之三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原则之四是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

科目的内容框架很好理解,就是请教师将自己所开设科目的全部内容以及对应的课时,用框架的形式表达出来。拓展型课程的内容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科目都由内容相对独立而内在逻辑联系紧密的若干模块或主题组成。每一个模块或主题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围绕特定的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一个模块可以包含若干主题。各模块或主题都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通常,教师们对科目内容框架的思考还是蛮多的,大多数的教师都给自己的课程设定了若干个模块或者主题,内容框架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部分教师对模块、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思考的还不够清晰,对模块、主题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递进关系考虑的不够周密。一些对学生思维能力等要求很高的模块和主题先学,后面学习的内容思维的要求反而降低了。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建设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拓展型课程的科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同呼吸,就必须要打破闭门造车式的课程设计模式,注重利用社区、科研院所、校友……等多种资源,让其成为科目生生不息的源泉。

5.科目的实施

主要包括教材;教学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德育要求等。

自主拓展、选修性质的拓展型课程的教材,大都是教师自己编写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引进的。如果教材不是教师本人(或参与)开发的,则要求在“科目设计”中,说明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在内容上作了哪些改编和处理。

教学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集体授课、小组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目前比较常见的教学组织方式是小组学习。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是不是探究型课程都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这不是唯一的方式,那么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好,什么情况下用集体授课或者个体学习的方式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