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9ae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5.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和含义。
2.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4的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数字4的写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字4的运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4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字4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5的写法和含义。
2.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5的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数字5的写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字5的运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5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字5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认识加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认识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减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36d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意义,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运算和法制教育。
2. 讲解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法律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的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和法制教育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加减法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2.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制作加减法运算PPT: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收集法律案例:挑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纪律表现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法律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加减法运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3031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2.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加法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解决问题。
2. 第二课时:认识减法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减法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遵守规则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5. 第五课时:数学与法律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2. 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法制观念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第六课时:公平交易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公平交易的概念,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公平问题。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在交易中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欺诈他人。
七、第七课时:保护财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财产的重要性,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个人财产的得失。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对财产保护的作用,增强法制观念。
八、第八课时:遵守交通规则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交通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增强法制观念。
九、第九课时:预防犯罪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a86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7.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4和5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4和5,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2. 第二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理解它们的意义。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一个因不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时:认识数字6和7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6和7,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4. 第四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理解它们的意义。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一个因不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认识数字8和9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8和9,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法制教育方面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和法制教育方面得到提高。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理念。
六、第六课时:认识数字10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10,理解它与其他数字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e52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d.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法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数字在法制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教学内容:1. 数字与法制的关系介绍。
2.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时间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
2. 学生能举例说明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数的进制与法律条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进制数的意义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数的进制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不同进制数的介绍,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
2. 法律条文中数的进制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不同进制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进制数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不同进制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举例说明不同进制数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第三章:几何图形与法律标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2. 不同几何图形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举例说明不同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
第四章:计量单位与法律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应用,如质量、长度、面积等。
2. 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特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3aeb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1.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的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制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年龄是多少?”“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对法制教育产生兴趣。
2.基本概念学习讲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加减乘除、面积、体积等,同时引入法制教育相关概念,如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等。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如“遵守交通规则,就是遵守法律,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数学练习与法制教育设计一些数学练习题,如计算、应用题等,将法制教育融入其中。
例如,设计一道应用题:“小明捡到了一部手机,他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财产权,遵守法律。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数学问题或法制教育话题展开讨论。
例如,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法制教育。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一起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请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数学与法制教育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法制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制知识。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13f5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8.png)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41466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2.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明白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认识加法1. 教学加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2课时:认识减法1. 教学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课时:加减法的实际应用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的作用。
第4课时: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1. 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第5课时: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1. 继续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际操作能力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和对法律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多媒体设备、实际操作材料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4. 讨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889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0.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4和5表示的数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4和5。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和2,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4和5。
第四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数字4和5的认识。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2.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6和7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6和7表示的数量。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6和7。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3和4,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6和7。
第四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数字6和7的认识。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8和9表示的数量。
3.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8和9。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5和6,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8和9。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c6e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1.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 第二课时:学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 第三课时: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课时:学习整数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5. 第五课时:学习位置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知识:讲解加减法运算、整数大小比较和位置的相对性的概念和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学习货币单位,理解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7. 第七课时:学习时间单位,理解和计算日期、时间8. 第八课时:学习数据收集和处理,学习图表的识别和制作9. 第九课时:学习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特性10. 第十课时: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七、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6. 导入新课:通过人民币的图片引入货币单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教学新知识:讲解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让学生了解货币单位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586e26e2bd960590c677ba.png)
板
书
设
计
认识多边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图形的边决定了图形的形状
教(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认识更多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多边形)
2、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观察:大家见过这种东西吗?你在哪里见过?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上常用的窗格。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信息:要电视上见过;去古镇游玩的时候见过…… 老师伺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七条:
第六条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4)拓展:你能把一个四边形剪成两个四边形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交流
4、“想想做做”第5题(数四边形)。
出示第5题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几个四边形。
(1)学生独立找一找,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全了。
(2)全班交流汇报,看 最多的能找到几个。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识别、动手以及与同学交往合作意识。
教(导)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能理解图形之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换和联系
教具
学具
课件
彩色笔、剪刀、纸片、钉子板
教(导)学难点
1、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是按边的数量来分类、命名的
2、利用图形的特点对图形进行分类
达
标
检
测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992deb90d6c85ed3ac66d.png)
法制浸透教育授课设计二年级数学浸透法制教育授课设计王必琼“法〞的名称可结合的详尽条款人教版第三册?两位数减两位数?授课目的:使学生知道法律两个字保护所有。
授课重点:认识法律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十四条国家经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经过在城乡不同样范围的公众中拟定和执行各种守那么、合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议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败思想。
〔啄木鸟给树治病的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拯救可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睁开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质源,保护生态平衡,拟定本法。
2、3、4 的乘法口诀〔种树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治天气、改进环境和供应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拟定本法。
解决问题〔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生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可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也许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可贵、濒危的水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小朋友在买进植物园的门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定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奥秘,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序次,敬爱社会公德。
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授课设计王必琼授课目的: 1. 使学生能从详尽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能够用不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afc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d.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法制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遵守法律、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册《数学》第39页例1及第40页做一做。
2.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认识基本的法制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案例分析:出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提升:针对案例,总结相关的法制观念,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和法制教育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法制教育理念的认同。
2.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数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结合数学和法制教育的看法,以便于后续教学的改进。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043e0e5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8.png)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理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制渗透的含义。
2. 掌握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法制渗透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例子引入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
2. 学习法制渗透的内容:讲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制渗透对社会的意义。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经验,体会法制渗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法治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的含义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制渗透,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90ea2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c.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浸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浸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浸透法制教育教案1学习目的: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讨论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开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浸透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____,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保护国徽。
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根本性质。
关键: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老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考虑、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件定格,如以下图所示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构造,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方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
学生观察,再由老师介绍,并浸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____,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保护国徽。
概念: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可以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习,稳固深化1、课本30页,练习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三、观察考虑,继续延伸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以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假如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efdfaeff9aef8951e0640.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过程: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中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班会的活动方式。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三、班会的理论分析。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041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3.png)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加减法、认识货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加减法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认识货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货币的种类,学会正确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3. 第三课时:计量单位转换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的转换方法。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第五课时:统计图表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3. 实物:如货币、几何图形模型等4. 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认识货币等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2.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和货币知识解决问题。
4.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第七课时:数学故事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3ac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3.png)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学会计算商品的价格,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物品的大小,让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并学会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数的比较。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教学新知识:讲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商品价格。
3.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4.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物品的大小,让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并学会比较。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王必琼“法”的名称可结合的具体条款人教版
第三册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法律两个字保护一切。
教学重点:了解法律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啄木鸟给树治病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2、
3、4 的乘法口诀(种树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制定本法。
解决问题(森林里各种动物的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本法各条款所提野生动物、均系指前款规定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珍贵、濒危的水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渔业法的规定。
(小朋友在买进植物园的门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案王必琼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5、法制教育知识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面包房情境图、一个面包和法制教育知识的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课件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剩下面包的内容,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教师问:剩下的面包第二天还能不能吃?(不能或能,为什么?)教师出示实物(面包)进行食品安全的讲解,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明白:
生产、经营、和存放的食品的场所,要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对于所要食用的食品要在有效期前食用,不能允许任何人销售过期的食品或者没有卫生保证的食品,发现有人销售过期的食品可随时向工商行政的有关部门举报。
对于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