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构图与透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共29页文档

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共29页文档
透视和构图(风景速写)讲课稿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Hale Waihona Puke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风光摄影风光构图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风光摄影风光构图及作品赏析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2
(4)表达天空
风光摄影
技巧
精选PPT课件
63
风光摄影
技巧
(5)画面神韵
在自然界中,雾、烟、水的闪光,太阳的光晕、彩虹、佛光等都给人 以动的感觉。 利用这种因素也可以大大加强风光画面的神韵。
精选PPT课件
64
(5)画面神韵
风光摄影
技巧
精选PPT课件
65
(5)画面神韵
风光摄影
技巧
在拍摄时除了强调线 条透视、空气透视的视觉规 律以外,合理的空间布局, 利用景物中的前景、近景、 中景、远景构成多景层;顺 应景物色彩的明暗、浓感淡 变化突出景物的空间感,都 可以较好的表现出深远的空 间。在选择拍摄点时,离前 景越近,透视比例越明显, 空间深度感越强烈。
精选PPT课件
风光摄影
技巧
59
精选PPT课件
42
(2)选择拍摄角度
遨游霄汉观云海
风光摄影
技巧
精选PPT课件
侧面构图能够表现出 被摄对象侧面的特征,但对 于被摄对象正面的形象却无 法表现出来。由于它仅仅再 现出被摄对象的一个面,缺 乏透视的变化,所以立体感 较弱。当被摄对象侧面的轮 廓形状富有特点时,侧面构 图也是非常有表现力的。
这是风光摄影创作中第 一要领。
精选PPT课件
技巧
33
精选PPT课件
九寨倒影
三角形构图(之一)
三角形构图是一种紧凑、 集中的构图形式,画面中心 突出。
《九寨倒影》这幅画 面,作者利用倒影,把景物 中的相互关系的视觉上“线” 联系在一起。采用韵律的呼 应,左右上下对称,形成多 个三角形,构成一幅图案美 的风景画。
精选PPT课件

风景构图与透视课件

风景构图与透视课件
案例二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杰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构图,展现了北宋都 城汴京的繁荣景象。在构图上,张择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不同视点的景色巧妙地融合 在一起。透视方面,他运用了远小近大的原则,使画面呈现出深远感。
案例三分析
梵高的《星夜》以其独特的画风和色彩而闻名。在构图上,梵高运用了曲线和直线的对比 ,以及明暗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感和紧张感。透视方面,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星星 和月亮放大,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背景
位于画面后方的元素,提供背 景信息。
构图的规则
平衡
对比
统一
动态
画面各部分之间的和谐 与稳定感。
通过明暗、色彩或形状 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画面各元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保持整体性。
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 画面的动感。
构图的技巧
三分法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将主题放 置在交点或线上。
引导线
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增 强深度感。
案例总结
01
风景构图与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 要的元素,通过巧妙的构图和透 视手法,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和效果。
02
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 入了解构图和透视的运用,从而 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05
实践练习与作业
构图练习
构图元素分析
分析风景照片中的点、线、面等构图 元素,理解它们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 义。
风景构图与透视的实际应 用
自然风景的构图与透视
自然风景的构图
自然风景的构图主要依赖于景物的选择和布局,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 构图时应注重景物的层次感,利用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搭配,形成丰富的画面 感。
自然风景的透视

摄影构图 PPT课件

摄影构图 PPT课件
向均衡的特点
2.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 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 巧妙,对应而平衡。常 用于月
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
3。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 定、相对的特点。缺点 :呆板、
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 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4.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 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 和想象,并留下进一 步判断的余
E.有明暗变化 的主体,可以 分别处理在有 明暗变化的背 景上。将主体 物亮的部分处 理在暗的背景 上,主体物亮 的部分处理在 亮的背景上, 这样也可以达 到突出主体的 目的。
F. 把主体物的轮 廓线处理得清楚一 些,而背景的轮廓 线处理得模糊一些, 同样也可以使主体 从暗的背景上突出 出来。
影子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3.色彩构成
注意的几点问题: 1.选择取舍 2.色温变化和对比 3.基本色调 4.正确使用滤镜
注意的几点问题: 1.选择取舍
一般来说,少量的有意 义的色彩比一堆杂乱无 章的色彩更能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注意的几点问题:
2.要注意不同色温条 件下,颜色的冷暖变化 和对比,有时会产生意 想不到的效果。
注意的几点问题:
3.要注意大面积的色彩在摄影画面 中的位置,恰当的处理会取得令人 满意的结果。
注意的几点问题: 4.要学会正确地把握色温
四.构图的形式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节奏与统一
3.集中与呼应
4.对比
5.黄金分割
6.框中框
构图
1/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 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 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 ,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 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 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 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画家乡的风景(美术完整)ppt课件

画家乡的风景(美术完整)ppt课件

近大远小
ppt精选版
17
透视学
• 透视学:
•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 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 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 究。是一门研究空间视 觉规律的学科。美术家 借用透视来解决平面上 的立体空间关系
•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
为:近大远小,近宽远
窄,近高远低,近长远
短,近实远虚。
ppt精选版
18
知识新授
心点:在人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我们生活中的物体都存在透视现象。我们在
绘画时只有将这种现象准确的再现在我们的画纸
上才能将物体画出立体的感觉。因此,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有关透视的一些问题。
ppt精选版
13
ppt精选版
14
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近大远小
ppt精选版
15
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近大远小
ppt精选版
16
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ppt精选版
4
思考:如果将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变化吗?
ppt精选版
5
小结:
• 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 • 垂直线的聚散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
ppt精选版
6
思考 练习(教材P4)
• 图中最左边 与最右边的 树大小相同, 但看起来, 最右边的那 棵树大得多, 这是为什么?
ppt精选版

头进行了仔
细的刻画
ppt精选版
44
观察与探索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2.同样的墙面,砖的大小、疏密有什么不同?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
ppt精选版
45
观察与探究 如何用线条画出一幅具有美感的风景画。

01-构图与透视

01-构图与透视

两点透视绘制方法
图42-44
1、首先你要确定一条视平线
和视平线上的一个点a,垂直 视平线过a点画一条直线。视 平线一定要垂直于白纸的侧边。
2、然后,你要把有60度角的三角
板倒着放在视平线的下方,接着反 一个面,将60度角朝向视平线的 右边,将90度角的顶点对准垂直 线,确定b点,连接两端。
3、接着量出bd和bc之间的距离,
把线给画错,但是要保留点。
6、在地平线及垂直线上画单位
为一厘米的格点。m1、m2连接 地平线上的格点落在底边的墙边 上确定最终的格点。然后d、c 两灭点连接底边的最终格点,画 出地面上的网格。
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对比:
1、从绘画方法上:一点透视较为容易,透视不 容易画出大的问题,而两点透视掌握不好,画面 透视容易出现问题。
从d点出发在视平线上画bd确认 m1点,同理,从c点出发在视平 线上画bc确认m2点。在视平线 下再画一条地平线,要和视平线 平行。
两点透视绘制方法
图44-46
4、根据自己的实际尺寸算出
图上距离。从垂直于视平线的 线和地平线相交的点出发画你 的层高,确定两个顶点,连接 灭点dc。
5、把多余的线擦掉避免最后
一点透视绘制方法 图33-37
1、白纸上绘制一
条直线,在直线上 找一个灭点。这个 视点尽量不要放在 正中。
2、然后在下方再画
一条地平线。将你的 空间单面墙按所设的 比例缩小放在线上找一点m,这样三面墙 和 天花地面就概括出来。然后在 地 平线上,定单位为1cm的格点。
视高对画面影响:
视平线是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 水平线,恰恰穿过心点,平视时代表地 平线在透明画面上的影线。视线对同一 景物,以不同高度观察,就会得到不同 效果的构图。

2024版美术风景写生ppt课件

2024版美术风景写生ppt课件

实例分析:不同季节和天气下的创作实例
实例一
春季晴天下的田园风光。画面以绿色为主调,点缀以盛开的花朵与欢快的鸟鸣,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实例二
夏季阴天下的海滨风光。画面以蓝色为主调,通过表现海浪的起伏与云层的翻滚来呈现阴天的气氛。
实例三
秋季晴天下的山林风光。画面以红、黄、绿等暖色调为主,通过表现层林尽染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来展现秋天的斑斓与静美。
1
2
3
阳光明媚,色彩鲜艳,光影效果强烈。注意表现光线的方向与强度,以及阴影的形状与色彩。
晴天
光线柔和,色彩灰暗,注重表现空气湿润感与云层变化。如朦胧的远山、低垂的云幕、湿润的地面。
阴天
气氛独特,注重表现雨雪的形状、速度与气氛。如飘落的雪花、连绵的雨丝、行人匆匆的背影。
雨雪天
晴天、阴天、雨雪天等天气变化呈现
中国风景写生作品
外国风景写生同样丰富多彩,如法国画家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道》等,都以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艺术内涵表现了异国他乡的自然之美。
外国风景写生作品
中外风景写生作品欣赏
02
CHAPTER
观察与构图技巧
把握场景的整体氛围和色调,理解光影关系。
整体观察
局部观察
比较观察
案例一
另一幅风景画作品,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案例二
一幅以秋天为主题的风景画,通过运用黄色、橙色等暖色调,表现了秋天的温暖和丰收喜悦之情。
案例三
实例分析:色彩表现成功案例
04
CHAPTER
笔触与肌理表现
使用干燥的画笔,在画布上快速划过,形成粗糙、断裂的线条,适合表现粗糙的纹理和光影效果。

风景构图与透视课件

风景构图与透视课件

03
风景构图技巧
选择拍摄角度
水平角度
适合拍摄广阔的风景,如草原、 大海等,能够展现出景色的宽广
和深远。
仰角
适合拍摄高大、雄伟的景物,如山 峰、建筑等,能够强调景物的气势 和高度。
俯角
适合拍摄城市、乡村等全景,能够 展现出景物的整体布局和层次感。
利用前景和背景
前景
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如使用树木、石头等作为前景。
色彩渐变
通过色彩的渐变,形成从前景到背景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立体。
饱和度变化
通过降低前景的饱和度,提高背景的饱和度,形成强烈的对比,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利用明暗关系表现空间感
光线方向
通过控制光线的方向,营造出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立体。
阴影
利用阴影表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增强画面的细节表现。
反光
利用反光表现画面的质感,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风景透视技巧
利用线条引导视觉
引导线
利用道路、河流、树木等自然元素,形成视觉引 导线,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焦点。
对角线
利用对角线构图,增强画面的动感和深度感,使 画面更加生动。
曲线
曲线构图可以营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 加自然、流畅。
利用色彩创造深度感
冷暖色对比
利用冷暖色对比,突出前景和背景的层次感,增强画面的深度感。
前景
前景是画面中最靠近观者的部分,可以为画面增加深度感 和层次感。选择具有代表性或有趣的前景可以吸引观众的 注意力。
背景
背景是画面中最远离观者的部分,通常用于衬托主题和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在风景构图中,背景可以包括天空、山 脉、远处的建筑物等元素。
构图原则
平衡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完整ppt课件完整版x

透视原理与分类
透视原理
透视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觉 经验总结而来,包括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等规律。
透视分类
根据视点和画面的相对位置,透视可 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等。
透视术语解析
心点
在画面中心垂直于视平线的点 ,是透视的中心点。
消失点
物体边缘线在视平线上汇聚的 点,表示物体向远处延伸的方 向。
视点
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决定了 画面的视角和视野范围。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决 定了画面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和 高度。
基线
画面中与地面平行的线,用于 确定物体的水平位置。
02
平行透视及其应用
平行透视概念及特点
平行透视定义
平行透视是绘画透视的一种,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 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立体物象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 的科学。
视觉引导
利用曲线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可 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画面中的 重点部分。
实例分析:曲线透视作品欣赏
实例一
《XXX》:这幅作品通过运用曲 线透视,将画面中的建筑物和街 道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给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实例二
《XXX》:这幅作品利用曲线透 视表现了水面的波纹和倒影,营 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增
添加阴影和投影
根据光源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在物 体上添加阴影和投影。阴影和投影的 形状和大小也要根据平行透视的原则 来绘制。
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画面上画 出物体的轮廓线。注意轮廓线的形状 和比例要与实物相符。
实例分析:平行透视作品欣赏
01
作品一
《街道景色》这幅作品运用平行透视描绘了街道的景色。画面中的建筑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2024版(新)中小学美术《透视》教学课件
根据透视原理,合理安排静物的大小比例,表 现前后关系。
细节刻画
注重静物的细节刻画,利用透视原理表现静物 的质感和纹理。
人物画透视注意事项
1 人体透视
掌握人体透视原理,注意人物各部分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2 服饰透视
根据服饰的材质和款式,运用透视原理表现服饰的质感和 形态。
3 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透视
结合场景透视原理,将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表现空间感。
欣赏透视感表现突出的作品,感受透视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剖析
剖析立体感表现强烈的作品,学习如何通过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04
透视在绘画创作中应用
风景画透视处理技巧
消失点定位
确定画面中的消失点位置,使画 面具有空间感。
色彩与明暗透视
通过色彩与明暗的变化,表现画 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视在镜头运动中的运用 通过透视镜头的运用,可以模拟出各种复杂的镜头运动效 果,使动画更加逼真、流畅。
跨学科融合创新思考
透视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与数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析透视现象,为艺术创作提供更精确的理论支 持。
透视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透视原理也涉及到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探究透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1 2
色彩冷暖对空间感的影响 暖色调具有前进、凸出的视觉效果,冷色调则具 有后退、凹进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暗对立体感的影响 明亮的色彩显得凸出,暗淡的色彩显得凹进。
3
色彩纯度对空间层次的影响 高纯度色彩具有前进感,低纯度色彩具有后退感。
光影变化与立体感表现
光源方向与阴影形成
01
光源方向决定阴影的位置和形状,进而影响物体的立体感和空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25张)ppt课件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25张)ppt课件

12
视平线
作品欣赏《草原的路》
—朝戈 油画
视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消失点)做的一条水平线,这条线
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它是画面上假设的一
条横线。
最新编辑ppt
13
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 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 小”变化。
最新编辑ppt
14
最新编辑ppt
15
近大远小
画家在一张纸上面是怎样表现出了如 此广阔的美景的?
(例:为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纵深感,画家所画物体都
有些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最新编辑ppt
7
风景画的透视
在风景画面 上具体表现为: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的规 律。
最新编辑ppt
8
透视学: 是一门研究空间视觉
规律的学科。美术家借用 透视来解决平面上的立体 空间关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最新编辑ppt
1
谈一谈
• 你的家乡在哪里? • 有哪些景色印象最深刻? • 又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想把它画出来?
最新编辑ppt
2
看一看:画家笔下的美丽家乡
最新编辑ppt
3
最新编辑ppt
4
最新编辑ppt
5
小镇风情
幽静深远
最新编辑ppt
6
想一想:
小组讨论一分钟
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最新编辑ppt
16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最新编辑ppt
17
请在书本上画出画面的透视线条。
村道(油画)霍贝玛(荷兰)
最新编辑ppt
18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 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风景画的构图PPT课件

风景画的构图PPT课件

55
可编辑课件
56
可编辑课件
57
可编辑课件
58
可编辑课件
59
可编辑课件
60
可编辑课件
61
可编辑课件
62
可编辑课件
63
可编辑课件
64
可编辑课件
65
可编辑课件
66
可编辑课件
67
可编辑课件
68
可编辑课件
69
可编辑课件
70
可编辑课件
71
可编辑课件
72
可编辑课件
73
可编辑课件
74
可编辑课件
75
可编辑课件
76
可编辑课件
77Leabharlann 可编辑课件78可编辑课件
79
可编辑课件
80
可编辑课件
81
可编辑课件
82
可编辑课件
83
可编辑课件
84
可编辑课件
85
可编辑课件
86
可编辑课件
87
可编辑课件
88
可编辑课件
89
可编辑课件
90
可编辑课件
9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可编辑课件
18
可编辑课件
19
可编辑课件
20
可编辑课件
21
可编辑课件
22
可编辑课件
23
可编辑课件
24
可编辑课件
25
可编辑课件
26
可编辑课件
27
可编辑课件
28
可编辑课件
29
可编辑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
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
的意像。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
条幅立轴就是横卷。总之是追求一个
“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6
"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 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 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塑 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元代赵孟頫的《水村 图卷》
视 法 表
11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12
第作
三 章



13
课堂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点,用 线描速写的方式,跟 着视频学画一幅作品。
14
15
▪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
散 三 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
点远 透法 视、 法
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三远 (深远、高远、平远)。中国人认为: "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所以采取了 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表
一个消失点,此点就是灭点
2
物体的若干平行线不与画面垂直时,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 原理,这些平行线都消失于画面中心主点以外视平线上的
任何一点,这种消失点称为余点。成角透视中的物体有两
个消失点
7
8
一般的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长远短
近清晰远模糊
9
[
林 中 狩 猎
10
}
现利 的用 建成 筑角 物透
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 宏伟的山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王蒙作《青卞隐居图》。
17元代赵源自孟頫《水




18
范宽《溪 山行旅图》
19
王蒙 《青卞隐居图》
20

终 章






21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气势宏大,展示了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 美丽。全图约长12米,画面视野开阔, 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 路转峰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
里之感。
22
谢谢观看
23
风 景 画
透 视
运用透视原理与取景构图的知识, 以手绘的方法表现风景
1




目 录
一 章
廉 实

二 章
构 图

三 章
作 业

章欣 赏 千










2
第 一
廉 实
章校



3
只要你主动去发现,校园处处是美景
4
第 二
章构 图 与 透 视
5
构图主要形式
横 竖

6
1
描绘方形物体时,垂直于画面而互相平行的边线都消失于画 面中心的灭点,这种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