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 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答案:B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 弹性变形B. 位错运动C. 相变D. 断裂答案:B3. 在材料科学中,硬度的定义是()。
A. 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B. 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C. 材料抵抗压缩的能力D. 材料抵抗拉伸的能力答案:B4.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淬火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硬度B. 增加韧性C. 减少变形D. 提高导电性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钢筋混凝土C. 不锈钢D. 玻璃钢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______作用时,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外力;破坏2.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裂纹存在;断裂3. 材料的疲劳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经过______循环后发生断裂的现象。
答案:交变应力;多次4.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抵抗______的能力。
答案:温度梯度;热量传递5. 材料的电导率是指材料在单位电场强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______。
答案:电荷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的区别。
答案: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2. 描述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
答案:材料的疲劳破坏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裂纹的萌生、裂纹的扩展和最终断裂。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逐渐扩展,当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材料无法承受继续增加的应力时,就会发生断裂。
3. 什么是材料的热处理?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质?A. 强度B. 硬度C. 导电性D. 可塑性答案:D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进行?A. 位错运动B. 晶界迁移C. 扩散D. 相变答案:A3.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性是什么?A. 高导电性B. 高塑性C. 高硬度和低热膨胀系数D. 高韧性答案:C4. 以下哪种合金的制备方法不属于固溶合金?A. 钢B. 黄铜C. 铝合金D. 马氏体不锈钢答案:D5. 玻璃材料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什么?A. 硅酸盐B. 氧化物C. 碳化物D. 氮化物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材料的疲劳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疲劳现象是指在低于材料屈服强度的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发生损伤并最终导致断裂的现象。
影响疲劳的因素包括应力幅度、循环次数、材料的微观结构、环境条件等。
2. 描述金属的腐蚀过程及其防护措施。
答: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的过程。
常见的腐蚀类型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防护措施包括使用耐腐蚀材料、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3. 解释什么是相变以及它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
答:相变是指材料在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变化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相变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钢的淬火和回火过程就是通过相变来改变其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个金属棒,其长度为L,截面积为A,材料的杨氏模量为E。
当施加一个力F时,金属棒发生弹性变形,求金属棒的伸长量ΔL。
答:根据胡克定律,ΔL = F * L / (A * E)。
2. 假设一个立方体材料样品在三个正交方向上受到相同的应力σ。
如果材料的泊松比为ν,求该立方体样品在三个方向上的应变ε。
答:根据材料力学的一般关系,εx = εy = εz = σ / E,其中E是杨氏模量。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2. 扩散3. 塑性变形4. 应力5. 比热容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玻璃B. 塑料C. 陶瓷D. 铜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陶瓷材料?A. 铁B. 铝C. 硅酸盐D. 聚合物3.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玻璃B. 钢铁C. 聚乙烯D. 陶瓷4.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A. 铜B. 铝C. 硅D. 铁5.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绝缘体?A. 铜B. 铝C. 硅D. 玻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请简述塑性变形与弹性变形的区别。
3. 请简述材料的热传导原理。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计算一个碳化硅晶体的体积。
已知碳化硅的晶胞参数:a=4.05 Å,b=4.05 Å,c=8.85 Å,α=β=γ=90°。
2. 计算在恒定温度下,将一个100 cm³的铜块加热100℃所需的热量。
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J/(g·℃),铜的密度为8.96 g/cm³。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材料科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2. 论述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晶体缺陷: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不完整或不符合理想周期性排列的现象。
2. 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3. 塑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恢复原状的性质。
4. 应力:单位面积上作用于材料上的力。
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C3. C4. C5.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有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质?A. 力学性质B. 热学性质C. 光学性质D. 化学性质答案:D2. 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正确?A. 屈服强度高于抗拉强度B. 屈服强度低于抗拉强度C. 屈服强度等于抗拉强度D. 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无关答案:B3. 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硬度的测量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布氏硬度B. 洛氏硬度C. 维氏硬度D. 弹性模量答案:D4. 材料的疲劳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纹并最终导致断裂的现象。
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材料的哪个区域?A. 最高应力区B. 最低应力区C. 应力集中区D. 均匀应力区答案:C5. 材料的蠕变是指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发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蠕变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温度B. 应力C. 材料种类D. 材料的密度答案:D6.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断裂韧性的单位是?A. MPaB. MPa·m^0.5C. MPa·m^1.5D. MPa·m^2答案:B7. 材料的热膨胀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热膨胀系数的单位是?A. °C^-1B. °C^-2C. °C^-3D. °C^-4答案:A8.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A. W/m·KB. W/m·°CC. W/m·°FD. W/m·R答案:A9. 材料的电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的单位是?A. S/mB. S/cmC. S/mmD. S/m^2答案:A10. 材料的磁导率是指材料在磁场中产生磁感应的能力。
磁导率的单位是?A. H/mB. H/cmC. H/mmD. H/m^2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A. 材料成分B. 加工工艺C. 环境温度D. 材料密度答案:A、B、C2. 材料的疲劳破坏通常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屈服强度B. 循环载荷的频率C. 材料的表面粗糙度D. 材料的硬度答案:A、B、C3. 材料的断裂韧性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化学成分C. 材料的表面处理D. 材料的密度答案:A、B、C4. 材料的热膨胀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B. 材料的热导率C. 材料的弹性模量D. 材料的热稳定性答案:A、D5. 材料的电导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电子结构B. 材料的晶格结构C. 材料的表面状态D. 材料的密度答案:A、B、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而不发生破坏。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库
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库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的“四要素”是指:A. 原子、分子、晶体、非晶体B. 材料、结构、性能、加工C. 原子、分子、电子、晶格D. 晶体、非晶体、合金、化合物2. 下列哪项不是材料的力学性能?A. 硬度B. 韧性C. 导电性D. 弹性3. 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颜色B. 形状C. 强度D. 重量4. 材料科学中,晶格常数是指:A. 晶体中原子间的距离B.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C. 晶体中原子的数目D. 晶体的尺寸5. 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A. 固溶强化、沉淀强化、形变强化B. 热处理强化、冷加工强化、形变强化C. 固溶强化、冷加工强化、热处理强化D. 形变强化、热处理强化、沉淀强化二、填空题6. 材料科学中的“三相”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
7.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8.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吸收能量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9.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10.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断裂的能力。
三、简答题11. 简述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12. 阐述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描述合金的基本特性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4. 论述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15. 论述材料的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方法。
五、计算题16. 假设有一合金,其成分为铁(Fe)和碳(C),已知Fe的密度为7.87 g/cm³,C的密度为2.26 g/cm³,Fe和C的质量比为9:1。
计算该合金的密度。
六、案例分析题17. 某工厂生产高强度钢,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性能。
请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步骤,并讨论如何通过控制这些步骤来优化材料的性能。
七、实验题18.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测定某种材料的弹性模量。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材料的基本特性?A. 力学性能B. 热学性能C. 光学性能D. 化学稳定性答案:D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实现?A. 弹性变形B. 位错滑移C. 相变D. 断裂答案:B3.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A. 良好的导电性B. 良好的导热性C. 良好的韧性D. 良好的耐腐蚀性答案:D4. 聚合物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A. 聚合物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B. 聚合物从橡胶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C. 聚合物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D. 聚合物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A. 纯铁B. 钢C. 玻璃钢D. 铜答案:C6. 材料的硬度通常是指?A. 材料的抗拉强度B. 材料的抗压强度C. 材料的抗剪强度D. 材料抵抗外物压入的能力答案:D7. 材料的疲劳是指?A. 材料在长时间内逐渐失去强度B. 材料在重复加载下逐渐失去强度C. 材料在高温下逐渐失去强度D. 材料在腐蚀环境下逐渐失去强度答案:B8.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A. 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B. 材料抵抗裂纹形成的能力C. 材料抵抗拉伸的能力D. 材料抵抗压缩的能力答案:A9. 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指?A. 材料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B. 材料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且温差为1度C. 材料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且温差为1摄氏度D. 材料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且温差为1开尔文答案:D10. 材料的电导率是指?A. 材料单位长度上的电阻B. 材料单位面积上的电阻C. 材料单位体积上的电阻D. 材料单位长度上的电阻,且电流为1安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A. 材料的成分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材料的表面处理D. 材料的加工工艺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A. 固溶强化B. 冷加工强化C. 沉淀强化D. 晶界强化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影响材料热稳定性的因素?A. 材料的化学成分B. 材料的相变温度C. 材料的热导率D.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方法?A. 注塑B. 挤出C. 吹塑D. 热压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材料的腐蚀类型?A. 化学腐蚀B. 电化学腐蚀C. 应力腐蚀D. 磨损腐蚀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材料的疲劳寿命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来无限延长。
材料科学基础_综合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一、选择题1.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化学键的是.(A) 金属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2. 原子结合键包括物理键和化学键, 下述结合键中属于物理键的是.(A) 氢键(B) 离子键(C) 分子键(D) 共价键3. 工业用硅酸盐属于.(A) 金属材料(B) 陶瓷材料(C) 复合材料(D) 高分子材料4. 布拉菲点阵共有中.(A) 8 (B) 10 (C) 12 (D) 145.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单位晶胞的原子数分别为.(A) 2, 4, 6 (B) 4, 2, 6 (C) 3, 4, 5 (D) 6, 2, 46. 晶面间距表示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其大小反映了晶面上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一般规律是.(A)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低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B) 在简单立方点阵中, 高指数的晶面间距较大(C)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紧密(D) 晶面间距越大, 该晶面上原子排列越稀疏7. BCC、FCC和HCP等三种典型晶体结构中, 原子配位数依次为.(A) 8, 12, 8 (B) 8, 12, 10 (C) 12, 8, 6 (D) 8, 12, 128. 密堆积结构的致密度为.(A) 0.68 (B) 0.74 (C) 0.82 (D) 1.09. MgO陶瓷晶体具有NaCl型结构, 单位晶胞的离子数为.(A) 4 (B) 6 (C) 8 (D) 1010. SiC陶瓷晶体具有金刚石型结构, 该结构一般特征是.(A) 原子结合键为共价键(B) 原子配位数为4(C) 单位晶胞包含8个原子(D) 属于面心立方点阵, 为密堆积结构11.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点缺陷的是.(A) 空位(B) 位错(C) 相界面(D) 间隙原子12.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线缺陷的是.(A) 空位(B) 位错(C) 晶界(D) 间隙原子13. 下述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是.(A) 表面(B) 位错(C) 相界面(D) 空位14.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小的是.(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15. 下述界面中界面能最大的是.(A) 完全共格界面(B) 共格界面(C) 非共格界面(D) 半共格界面16. 理想密排六方金属的c/a为.(A) 1.6 (B)(C) (D) 117. 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 这样的缺陷称为.(A) 肖脱基空位(B) 弗兰克尔空位(C) 线缺陷(D) 面缺陷18. 面心立方晶体的挛晶面是.(A) {112} (B) {110} (C) {111} (D) {123}19. 体心立方晶体的挛晶面是.(A) {112} (B) {110} (C) {111} (D) {123}20. 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A) 莱氏体(B) 珠光体(C) 铁素体(D) 渗碳体21. 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 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只能用于.(A) 单相区中(B) 两相区中(C) 三相平衡水平线上(D) 无限制22. Hume-Rothery提出有利于大量固熔的原子尺寸条件为两组元的原子半径差对熔剂原子半径的比不超过.(A) 10% (B) 14% (C) 15% (D) 20%23. 碳与钒结合形成金属化合物,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化合物属于简单间隙化合物(B) 该化合物属于复杂间隙化合物(C) 该化合物具有体心立方结构(D) 该化合物具有面心立方结构24. 以下关于渗碳体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 渗碳体是钢中很重要的一种复杂间隙相(B) 渗碳体晶体结构非常复杂, 属于正交晶系(C) 渗碳体为铁与碳固熔形成的间隙固熔体(D) 渗碳体为铁与碳固熔形成的置换固熔体25. 下述关于Ni-Cu系二元合金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 室温下组织为单相组织(B) 室温下组织为两相组织(C) 凝固时发生匀晶转变(D) 凝固时发生共晶转变26. 凝固后是否形成晶体, 主要由液态物质的决定.(A) 温度梯度(B) 粘度(C) 冷却速度(D) 压力27. 金属结晶形核时, 临界晶核半径r K与过冷度ΔT及表面自由能σ之间的关系为.(A) ΔT越大, r K越小(B) ΔT越大, r K越大(C) σ越大, r K越小(D) σ越大, r K越大28. 纯金属均匀形核, 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只能补偿表面能的.(A) 13(B)23(C)34(D)4529.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D) 表面张力30. 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稳态扩散的特征, 即浓度不随变化.(A) 距离(B) 时间(C) 温度(D) 压力31. 在置换固熔体中, 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A) 原子互换机制(B) 间隙机制(C) 空位机制(D) 填隙机制32. 在间隙固熔体中, 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A) 原子互换机制(B) 间隙机制(C) 空位机制(D) 填隙机制33. 在科肯道尔效应中, 惰性标记发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扩散偶中.(A) 两组元的原子尺寸不同(B) 仅存在一组元的扩散(C) 两组元的扩散速率不同(D) 两组元的温度不同34. 晶体的类型与结构是影响固体材料中原子扩散的重要因素, 基本规律是.(A) 与金属相比, 晶态化合物的扩散系数低(B) 与金属相比, 晶态化合物的扩散系数高(C) 非密堆结构的晶体比密堆结构的晶体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D) 密堆结构的晶体比非密堆结构的晶体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35. D L, D B, D S分别表示晶内扩散、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的扩散系数, 则在一般情况下,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 D L > D B > D S(B) D S > D B > D L(C) D B > D L > D S(D) D S > D L > D B36. 合金凝固时极易得到树枝晶组织, 其主要原因是.(A)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正温度梯度(B)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负温度梯度(C)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成分过冷区(D) 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难熔质点37. 下述关于交滑移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 发生交滑移时会出现曲折或波纹状的滑移带(B) 体心立方金属最容易发生交滑移(C) 层错能低的金属易发生交滑移(D) 交滑移必须通过刃型位错实现38. 多晶体发生塑性变形时, 为了满足协调变形, 每个晶粒至少需要开动个独立的滑移系.(A) 3 (B) 4 (C) 5 (D) 639. 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是通过方式进行的.(A) 大晶粒吞食小晶粒(B) 小晶粒蚕食大晶粒(C) 晶界向曲率中心移动(D) 晶界背向曲率中心移动40. w C低于0.014的碳钢发生马氏体转变时, 马氏体M与奥氏体A有K-S取向关系, 即.(A) {110}M // {111}A, <111>M // <110>A(B) {111}M // {110}A, <111>M // <110>A(C) {110}M // {111}A, <110>M // <111>A(D) {112}M // {111}A, <111>M // <110>A41. 含Ni约30% 的Fe-Ni合金发生马氏体相变时, 马氏体与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为西山关系, 即.(A) {110}M // {111}A, <111>M // <110>A(B) {110}M // {111}A, <110>M // <112>A(C) {110}M // {111}A, <110>M // <111>A(D) {112}M // {111}A, <111>M // <110>A42. 以下关于马氏体相变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A) 马氏体相变为无扩散性相变(B) 马氏体相变是通过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C) 马氏体相变速率极低(D) 马氏体相变速率极高43. 固态相变的阻力一般包括.(A) 新、旧相比体积差所增加的应变能(B) 新、旧相为维持共格/半共格关系所增加的应变能(C) 新、旧相界面增加的表面能(D) 新、旧相之间的体积自由能差44.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是.(A) 新、旧相比体积差所增加的应变能(B) 新、旧相为维持共格/半共格关系所增加的应变能(C) 新、旧相界面增加的表面能(D) 新、旧相之间的体积自由能差45. 固态相变时空位处易于形核的主要原因是.(A) 空位促进熔质原子的扩散(B) 空位释放的能量可提供形核驱动力(C) 空位阻碍熔质原子的扩散(D) 空位群凝聚成位错, 促进形核46. 下述固态相变中属于扩散型相变的是.(A) 脱熔转变(B) 马氏体转变(C) 贝氏体转变(D) 共析转变47. 下述固态相变中属于无扩散型相变的是.(A) 脱熔转变(B) 马氏体转变(C) 贝氏体转变(D) 共析转变48. 下述固态相变中属于半扩散型相变的是.(A) 脱熔转变(B) 马氏体转变(C) 贝氏体转变(D) 共析转变49. 时效型合金发生脱熔转变期间容易产生过渡相, 其特征是.(A) 过渡相与母相之间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B) 过渡相与母相之间形成非共格界面(C) 过渡相一般呈盘片状(D) 过渡相一般呈球状50. 调幅分解的特点是.(A) 成分改变(B) 成分不变(C) 有核相变(D) 无核相变选择题参考答案1. ABD2. AC3. B4. D5. A6. AC7. D8. B9. C 10. ABC11. AD 12. B 13. AC 14. A 15. C16. B 17. B 18. C 19. A 20. A21. B 22. C 23. AD 24. AB 25. AC26. BC 27. AD 28. B 29. B 30. B31. C 32. B 33. C 34. AC 35. B36. C 37. ABC 38. C 39. AC 40. A41. B 42. ABD 43. ABC 44. D 45. ABD46. AD 47. B 48. C 49. AC 50. AD二、简答题1. 固态相变基本特点.答: 固态相变的特点是:(1) 相变阻力大. 固态相变时的阻力包括新、旧相之间的表面能以及新、旧相由于比体积差或新、旧相界面原子错配而额外增加的弹性应变能; 另外, 固相中原子扩散速率极低也是造成固态相变阻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2) 新相晶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固态相变时, 为了减少新、旧两相之间的界面能, 新相晶核与母相晶体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常以低指数、原子密度大且匹配较好的晶面和晶向互相平行; 并且, 新相往往在母相的某一特定晶面(惯习面)上形成.(3) 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 由于母相晶体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如晶界、相界、位错、空位等)周围晶格有畸变, 自由能较高, 因此容易在这些区域优先形核.(4) 易于出现过渡相. 过渡相是为了克服相变阻力而形成的一种协调性中间转变产物. 通常首先在母相中形成成分与母相相近的过渡相, 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由过渡相逐渐转变为稳定相.2. 位错促进固态相变形核的主要原因.答: 由于固态相变阻力大, 固相中的形核几乎总是非均匀的, 往往借助晶体中的结构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等)形核.新相在位错处形核有三种情况: 一是新相在位错线上形核, 新相形成处, 位错消失, 释放的能量使形核功降低而促进形核; 二是位错不消失, 而且依附在新相界面上, 成为半共格界面中的位错部分, 补偿了失配, 因而降低了能量, 使生成晶核时所消耗的能量减少而促进形核; 三是当新相与母相成分不同时, 由于熔质原子在位错线附近偏聚(形成柯氏气团)有利于新相沉淀析出, 也对形核起促进作用.3. 非扩散型相变的基本特征.答: 无扩散型相变的基本特点是:(1) 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形状改变, 使晶体发生形状改变.(2) 由于相变过程无扩散, 新相与母相的化学成分相同.(3) 新相与母相之间有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4) 相界面移动速度极快, 可接近声速.4. 说明Al-Cu等时效型合金脱熔过程出现过渡相的原因.答: 时效处理时脱熔的一般顺序为:偏聚区(或称G.P.区) →过渡相(亚稳相) →平衡相.脱熔时不直接析出平衡相的原因, 是由于平衡相一般与基体形成新的非共格界面, 界面能大, 而亚稳定的脱熔产物往往与基体完全或部分共格, 界面能小. 在相变初期, 界面能起决定性作用, 界面能小的相, 形核功小, 容易形成. 所以首先形成形核功最小的过渡结构, 再演变成平衡稳定相.5. 调幅分解的主要特征.答: (1) 调幅分解过程的成分变化是通过上坡扩散实现的. 首先出现微区的成分起伏, 随后通过熔质原子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 使成分起伏不断增幅, 直至分解为成分不同的两平衡相为止.(2) 调幅分解不经历形核阶段, 新、旧相结构相同, 不存在明显的相界面. 由于无需形核, 所以分解速度很快.6. 脱熔相颗粒粗化机理.答: 参见教材P292-293的“8.4.3.2 颗粒粗化”一节. (需要画图!!)7. 零件热处理的作用.答: 零件热处理的作用如下:(1)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 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2) 恰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消除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 细化晶粒, 消除偏析, 降低内应力, 使零件的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3) 热处理也是机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4) 此外, 通过热处理还可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8. 过共析钢淬火时加热温度的选择依据.答: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限定在Ac1以上30~50℃是为了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保留少量渗碳体质点, 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其上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 从而不但可以使钢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而且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如果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超过Ac cm, 碳化物将全部熔入奥氏体中, 使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增加, 降低钢的M s和M f 点, 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增多, 会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温度过高, 奥氏体晶粒粗化、含碳量又高, 淬火后易得到含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 使钢的脆性增大; 此外, 高温加热淬火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 也增大钢件变形和开裂倾向.9.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答: (1) 无扩散性. 马氏体转变的过冷度很大, 转变温度低, 原子扩散无法进行, 因此是非扩散型相变.(2) 切变共格性. 马氏体转变是新相在母相特定的晶面(惯习面)上形成, 并以母相的切变来保持共格关系的相变过程.(3) 变温形成. 马氏体转变有其开始转变温度(M s点)与转变终了温度(M f点). 当过冷奥氏体冷到M s点, 便发生马氏体转变, 转变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不断增加, 一旦冷却中断, 转变便很快停止.(4) 高速长大. 马氏体转变没有孕育期, 形成速度很快, 瞬间形核, 瞬间长大.(5) 不完全性. 一般来说, 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是不完全的, 即使冷却到M f点, 也不能获得100%的马氏体, 即总有一部分残余奥氏体.10. 细晶强化/固熔强化/弥散强化/加工硬化机理.答: (关于弥散强化机理)由塑性相与硬脆相组成的(两相)合金, 倘若硬脆的第二相呈弥散粒子均匀地分布在塑性相基体上, 则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 此即弥散强化. 这种强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弥散细小的第二相粒子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位错绕过或切过第二相粒子), 阻碍了位错的运动, 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塑性变形抗力.(关于加工硬化机理)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随着金属内部组织的变化, 金属的力学性能也将产生明显的变化, 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 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 而塑性、韧性下降, 这一现象即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关于加工硬化的原因, 目前普遍认为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有关.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 位错密度不断增加, 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 产生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 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 引起变形抗力的增加, 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强度.11. 孪生变形特点.答: 孪生变形是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之一, 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 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作均匀地切变, 在切变区域内, 与孪生面平行的每层原子的切变量与它距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并且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其特点为:(1) 孪生变形引起的切变不会改变晶体的点阵类型, 但可使变形部分的位向发生变化, 并且与未变形部分的晶体以挛晶界为分界面构成了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2) 一般说来, 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 只有在滑移很难进行的条件下, 晶体才进行孪生变形.(3) 孪生对塑性变形的贡献比滑移小得多, 例如镉单纯依靠孪生变形只能获得7.4% 的伸长率. 但是, 由于孪生变形后晶体位向发生变化, 可能使原来取向不利的滑移系转变为新的有利取向, 从而引发晶体的进一步滑移, 提高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4) 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快, 常引起冲击波, 发出音响.12. 根据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D = D0exp(-Q/RT), 分析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答: 上述公式中, Q为原子扩散激活能, T为温度, 它们是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 很显然, Q 越小, 或扩散温度T 越高, 则D越大, 扩散越易进行. 而扩散激活能Q取决于材料的键能. 高熔点纯金属的键能高于低熔点的, 因此前者的激活能较高, 其自扩散系数较小; 通常致密度大的晶体结构中, 原子扩散激活能较高, 扩散系数较小; 不同类型的固熔体, 熔质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不同, 间隙原子的扩散激活能都比置换原子的小, 所以扩散速度比较大; 晶体缺陷处, 原子排列混乱, 能量较高, 激活能往往较低, 因此扩散容易. 对于一定的晶体结构来说, 表面扩散最快, 晶界次之, 亚晶界又次之, 晶内最慢; 在位错、.空位等缺陷处的原子比完整晶格处的原子扩散容易得多.13. (扩散的微观机理)间隙/空位机制.答: (1) 间隙机制: 晶体中存在的间隙原子通过晶格间隙之间的跃迁实现的扩散; 间隙固熔体中间隙原子(C,H,N,O等)的扩散就是这种机制; 为了实现这种扩散, 扩散原子必须具有越过能垒的自由能.(2) 空位机制: 晶体中扩散原子离开自己的点阵位置去填充空位, 而原先的点阵位置形成了新的空位, 如此反复, 实现原子的扩散; 置换固熔体(或纯金属)中原子的扩散即为空位扩散; 在空位扩散中, 扩散原子除具有越过能垒的自由能外, 还必须具有空位形成能.14. 简述Cu-Ni 扩散偶惰性标记移动规律及其原因.答: Cu-Ni 扩散偶惰性标记会向Ni 棒一侧移动. 由于Ni 的熔点(1452℃)比Cu 的熔点(1083℃)高, 表明Ni 原子的结合能高于Cu 原子的, 因此, 扩散偶中Ni 原子进入Cu 晶体点阵要比Cu 原子进入Ni 晶体点阵容易, 即Ni 原子在Cu 棒中的扩散速度要快于Cu 原子在Ni 棒中的扩散速度, Ni 原子向Cu 棒一侧发生了物质的净输送, 其结果就是惰性标记往Ni 棒一侧移动.15. 成分过冷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6. 包晶反应速度慢的原因.17. 正常凝固合金圆棒宏观偏析规律.18. 纯金属晶体长大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19. 纯金属晶体长大机制.20. 润湿角对异质形核功的影响规律.21. 均匀形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及其原因.答: 均匀形核时, 形核率方程为exp()exp()A Q N C kT kT=-- 式中, A 为临界晶核的形核功; Q 为原子越过液-固界面的扩散激活能; T 为温度.上式表明, 过冷度对形核率的影响受形核功和原子扩散激活能控制: 一方面, 当过冷度较小时, N 与exp(-A / kT ) 成正比, 故随着过冷度的增大, exp(-A / kT ) 数值也增大, 形核率就越大; 另一方面, 当过冷度足够大时, 随着过冷度的增大, 原子扩散速度要减慢, 此时, N 主要受exp(-Q / kT ) 数值影响, 而Q 值随温度改变很小, 故随着过冷度的增大, 形核率反而减小.22.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动力学、结构和能量条件.23. 间隙固熔体两组元不能无限互熔的原因.24. 分析γ-Fe 熔碳量高于α-Fe 的原因.三、作图/计算题类型1. 晶面/晶向绘制(应掌握三轴系统的).2. 典型结构金属滑移系表示及绘制.3. 典型二元合金相图绘制(共晶型/包晶型).4. 合金平衡凝固冷却曲线绘制.5. 合金平衡结晶金相组织图绘制.6. 根据点阵类型, 参数及原子量计算晶体材料的密度.12、已知Cu的原子量为63.5,原子半径是0.1278 nm。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材料的定义,正确的是:A. 材料是指由天然资源或人工合成的物质,用于满足人类需求的实体。
B. 材料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物质,能够展现出特定的性能和功能。
C. 材料是指具有一定物理、化学特征的物质,通过特定的加工过程得到的产品。
D. 材料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原始原料,主要包括金属、塑料和木材等。
答案:A2. 下列关于材料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组成方式可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
B. 根据材料的用途可将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
C. 根据材料的产生方式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再生材料。
D. 根据材料的电导性可将材料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和半导体材料。
答案:B3. 下列关于材料性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机械性能是指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方面的性质。
B. 热性能是指材料在热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导热性等方面的性质。
C. 光学性能是指材料对光的吸收、传输和反射等方面的性质。
D. 电磁性能是指材料对电磁波的传导和屏蔽等方面的性质。
答案:A二、填空题1. 下列是常见材料的表征方法中,________是通过观察材料的形貌、组织结构和晶体形态等方面对材料进行表征的方法。
答案:显微镜观察2. __________是材料用于测量、感知、存储、处理等方面的性能和功能。
答案:功能材料3. __________是制备金属材料的常用加工方法之一,通过热处理和机械加工使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性能。
答案:冶金加工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答:材料的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周期性特征。
不同的晶体结构决定了材料的特定性能。
例如,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主要为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堆积等形式,这种结构使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可塑性。
另外,晶体结构还影响材料的硬度、热膨胀性、熔点等性能。
因此,了解材料的晶体结构对于研究和设计高性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实现?A. 位错运动B. 相变C. 扩散D. 断裂答案:A2.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A. 高强度B. 高韧性C. 高导电性D. 低熔点答案:A3.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玻璃钢B. 碳纤维增强塑料C. 铝合金D. 橡胶答案:D4.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晶粒大小B. 合金元素C. 表面粗糙度D. 热处理答案:C5. 以下哪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最好?A. 塑料B. 橡胶C. 金属D. 陶瓷答案:C6. 材料的疲劳破坏是指:A. 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破坏B. 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破坏C. 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破坏D. 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的破坏答案:B7. 以下哪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最好?A. 不锈钢B. 铝合金C. 铜合金D. 铁合金答案:A8.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衡量材料抵抗哪种破坏的指标?A. 疲劳破坏B. 冲击破坏C. 腐蚀破坏D. 塑性变形答案:B9. 以下哪种材料通常用于制造飞机的机身?A. 木材B. 陶瓷C. 金属合金D. 塑料答案:C10.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指:A. 材料在受热时体积变化的量B. 材料在受热时长度变化的量C. 材料在受热时质量变化的量D. 材料在受热时硬度变化的量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强度?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C. 材料的表面处理D. 材料的化学成分答案:A, B, C, D2. 材料的疲劳破坏通常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疲劳极限B. 循环载荷的频率C. 材料的表面粗糙度D. 材料的硬度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聚酯答案:A, B, C, D4. 材料的断裂韧性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宏观尺寸C. 材料的表面处理D. 材料的化学成分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材料通常用于制造电子器件?A. 硅B. 铜C. 陶瓷D. 塑料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只能通过位错运动实现。
材料科学基础 复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介绍一、填空题1.材料科学的核心问题是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的结构是理解和控制性能的中心环节,结构的最微细水平是原子结构,第二个水平是原子排列方式,第三个水平是显微组织。
2.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根据原子间的键合特性,材料可分为四类: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
第一章材料的原子结构一、填空1.金属材料中原子结合以金属键为主,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共价键和离子键是主要的键,而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键。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一、填空1、晶体是基元(原子团)以周期性重复方式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的固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根本区别是晶体原子排布长程有序,而非晶体是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3.晶胞是晶体结构中最小的单元。
4、根据晶体的对称性,晶系有三大晶族,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bravais点阵,三十二种点群,230种空间群。
5.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紧密排列的六边形。
6.FCC晶体最紧密排列的方向是<110>,最紧密排列的表面是{111},最紧密排列的表面的堆叠顺序是ABCABC。
7、fcc晶体的致密度为0.74,配位数为12,原子在(111)面上的原子配位数为6。
8.BCC晶体最紧密排列的方向为<111>,最紧密排列的表面为{110},密度为0.68,配位数为8。
9、晶体的宏观对称要素有对称点、对称轴、对称面。
10.CSCL型结构属于简单立方晶格,NaCl型结构属于面心立方晶格,CaF2型结构属于面心立方格子。
11.MgO晶体为NaCl型结构,对称型为3l44l36l29pc,晶系为高级晶系,晶系为立方晶系,晶体键型为离子键。
12、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sio4]。
13.几种硅酸盐晶体的复合阴离子为[Si2O7]6-,[si2o6]4-,[si4o10]4-,[alsi3o8]1-。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组成B. 结构C. 性能D. 工艺2.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A. 钢B. 铝C. 塑料D. 铜3. 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化学成分B. 微观结构C. 温度D. 颜色4.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哪种晶体结构中?A. 面心立方(FCC)B. 体心立方(BCC)C. 六方密排(HCP)D. 非晶态5.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高塑性B. 高韧性C. 高硬度D. 高导电性6. 以下哪种材料是高分子材料?A. 玻璃B. 橡胶C. 石墨D. 陶瓷7. 材料的疲劳寿命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应力水平B. 材料的疲劳极限C. 环境温度D. 材料的颜色8. 以下哪种合金属于铁基合金?A. 铝合金B. 铜合金C. 钛合金D. 不锈钢9. 材料的断裂韧性通常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材料的密度B. 材料的弹性模量C. 材料的微观结构D. 材料的导热性10. 以下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材料的表面处理?A. 镀层B. 热处理C. 喷砂D. 抛光答案:1. D2. C3. D4. A5. C6. B7. D8. D9. C10.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材料的______和______是决定其性能的两个基本要素。
2. 金属材料的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______。
3. 材料的疲劳是指在______作用下,材料发生断裂的现象。
4. 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5.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通常是______结构。
6. 材料的热处理包括______、正火、回火和______。
7.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指材料在______条件下的断裂能力。
8. 合金的组成元素通常分为基体元素和______。
9. 材料的硬度与材料的______和微观结构有关。
10.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的______能力。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材料科学中,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实现?A. 位错运动B. 相变C. 晶界迁移D. 原子扩散答案:A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A. 钢B. 塑料C. 陶瓷D. 碳纤维增强塑料答案:D3. 材料的硬度通常用哪种方法来测定?A. 拉伸试验B. 压缩试验C. 冲击试验D. 布氏硬度试验答案:D4.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高塑性B. 高韧性C. 高硬度D. 高导电性答案:C5. 下列哪种金属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A. 铁B. 铜C. 铝D. 不锈钢答案:D6. 材料的断裂韧性通常用来衡量什么?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塑性C. 材料的韧性D. 材料的硬度答案:C7. 材料科学中,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材料的硬度B. 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C. 增加材料的重量D. 减少材料的成本答案:B8. 下列哪种材料的导热性能最好?A. 木材B. 塑料C. 金属D. 玻璃答案:C9. 材料的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哪种条件下?A. 静态载荷B. 动态载荷C. 冲击载荷D. 腐蚀环境答案:B10. 材料的弹性模量表示什么?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韧性D. 材料的刚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强度?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表面处理C. 材料的尺寸D. 材料的化学成分答案:A B D2. 材料的断裂通常有哪几种类型?A. 脆性断裂B. 韧性断裂C. 疲劳断裂D. 腐蚀断裂答案:A B C D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哪些?A. 退火B. 淬火C. 正火D. 时效答案:A B C D4. 下列哪些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A. 橡胶B. 塑料C. 纤维D. 金属答案:A B C5. 材料的导电性受哪些因素影响?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材料的化学成分C. 材料的温度D. 材料的表面处理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是相同的概念。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的“四要素”是指()。
A. 组成、结构、性能、加工B. 组成、结构、性能、应用C. 材料、工艺、设备、产品D. 材料、结构、性能、应用答案:B2.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碳纤维B. 聚氯乙烯C. 铝合金D. 陶瓷答案:C3.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A. 屈服强度大于抗拉强度B. 屈服强度等于抗拉强度C. 屈服强度小于抗拉强度D. 无固定关系答案:A4. 非晶态材料的特点之一是()。
A. 高强度B. 各向同性C. 无长程有序D. 高导热性答案:C5. 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纳米材料仅指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B. 纳米材料具有宏观材料的所有性质C. 纳米材料因其尺寸效应表现出特殊性能D. 纳米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答案:C二、填空题1. 材料的______和______是决定其宏观性能的基本因素。
答案:组成、结构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滑移、孪晶3.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损4.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材料组合而成。
答案:材料类型、性能、形态5. 形状记忆合金在______作用下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
答案:温度三、简答题1. 简述材料的疲劳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疲劳现象是指在反复的应力作用下,材料逐渐产生并扩展裂纹,最终导致断裂的现象。
影响疲劳的因素包括应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状态、环境条件等。
2. 说明金属材料的冷加工硬化现象及其应用。
答:冷加工硬化是指金属材料在冷加工过程中,由于晶粒变形和位错密度的增加,导致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
该现象在制造高强度、高硬度的零件和工具中具有重要应用。
3. 描述陶瓷材料的断裂机理。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 4 ,其配位数为12 。
3a, 配2。
晶格常数为a的体心立方晶胞,其原子数为 2 ,原子半径为4/位数为 8 ,致密度为 0。
68 。
3。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垂直 , 螺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互相平行 .4. 螺型位错的位错线平行于滑移方向,位错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5. 在过冷液体中,晶胚尺寸小于临界尺寸时不能自发长大。
6. 均匀形核既需要结构起伏,又需要能量起伏。
7。
纯金属结晶时,固液界面按微观结构分为光滑界面和粗糙界面. 8.纯金属的实际开始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开始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9.合金中的基本相结构,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其中前者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适宜做基体相;后者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适宜做强化相。
10.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主要受组元的原子尺寸因素控制.11.相律是分析相图的重要工具,当系统的压力为常数时,相律的表达式为f=c-p+1。
12.根据相律,二元合金结晶时,最多可有 3 个相平衡共存,这时自由度为0 。
13.根据相区接触法则可以推定,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两相区,两个两相区之间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共存水平线隔开。
二元相图的三相区是一条水平线,该区必定与两相区以点接触,与单相区以线接触。
14.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三个区组成。
15.莱氏体是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16。
相变反应式L(液)→α ⎥+β ⎥表示共晶反应;γ(固)→α ⎥+β ⎥表示共析反应。
17。
固溶体合金结晶时,其平衡分配系数K o 表示固液两平衡相中的 溶质浓度之比。
18. 铁碳合金中,一次渗碳体由 液相 产生,二次渗碳体由 奥氏体 产生,三次渗碳体由 铁素体 产生。
19。
一个滑移系是由 滑移面 和 滑移方向 组成。
20。
面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有 12 个,体心立方晶格的滑移系有 12 个。
材料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材料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A. 钢铁B. 塑料C. 陶瓷D. 木材2.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强度?(B)A. 钢铁B. 碳纤维C. 玻璃D. 橡胶3.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C)A. 铜线B. 铝线C. 环氧树脂D. 石墨4.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最高的熔点?(D)A. 铝B. 铁C. 铅D. 钨二、填空题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强度、韧性、塑性、硬度2.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3. 以下四种材料中,____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____具有最好的化学稳定性。
答案:陶瓷、塑料三、判断题1. 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是由于材料内部应力集中造成的。
(×)2. 塑料的强度低于金属材料。
(√)3.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四、简答题1. 简述材料科学的基本任务。
答案:材料科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应用及其之间的关系,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材料。
2. 简述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答案: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主要有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应力腐蚀三种。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气体、液体等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极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由于腐蚀介质的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五、论述题1. 论述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生产效率: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节约能源: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节能性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3)保护环境: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4)促进科技创新: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金属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A. 非金属材料B. 有机材料C. 金属材料D. 聚合材料2.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聚合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苯乙烯D. 聚碳酸酯3. 以下哪种材料是典型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A. 耐火砖B. 钢筋混凝土C. 碳纤维复合材料D. 碳化硅陶瓷4. 下列哪种材料具备良好的热传导性?A. 木材B. 陶瓷C. 聚合材料D. 金属材料5. 在材料科学中,SMA代表什么?A. 铝合金材料B. 形状记忆合金C. 高分子材料D. 新型纳米材料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材料的晶体结构。
材料的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材料可以分为晶体态、非晶态和多晶态。
其中,晶体态材料中的原子或离子按照规则的几何排列形成晶体结构,而非晶态材料则没有明确的晶体结构,多晶态材料则是由多个晶粒组成。
2. 简述金属材料的特点。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同时,金属材料还具备较高的韧性和强度,能够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可逆塑性变形,即具有塑性。
此外,金属材料还具备良好的强度-韧性平衡,适合用于工程结构中。
三、解答题1. 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材料测试方法。
常见的材料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硬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拉伸测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性等力学性能。
硬度测试则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以及分析材料的成分和晶体结构等。
2. 简述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由纳米级尺寸的颗粒或结构组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因此,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材料可用于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等。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可应用于药物传递、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个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能?A. 力学性能B. 热学性能C. 光学性能D. 化学性能答案:C2.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进行?A. 位错运动B. 原子扩散C. 相变D. 晶界滑动答案:A3.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哪些特性?A. 高韧性B. 高导电性C. 高熔点D. 高塑性答案:C二、填空题1. 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答案:组成、结构、性能2. 根据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材料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合材料。
答案: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三、简答题1. 简述材料科学中的“相”的概念。
答案:在材料科学中,“相”指的是材料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均匀部分。
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并且可以在宏观上观察到。
材料的相可以决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2. 什么是材料的微观结构?它对材料性能有何影响?答案:材料的微观结构是指材料内部的原子、分子或晶粒的排列方式和分布状态。
微观结构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具有决定性影响,例如晶粒大小、晶界、位错密度等都会显著影响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导电性。
四、计算题1. 已知某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00 MPa,弹性模量为200 GPa,求其在屈服点的应变。
答案:首先,根据胡克定律,σ = Eε,其中σ是应力,E是弹性模量,ε是应变。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可得ε = σ/E = 300 MPa / 200 GPa = 0.0015。
2. 若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0^-6 K^-1,当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计算该材料长度的变化百分比。
答案:材料长度的变化量ΔL可以通过公式ΔL = L0αΔT计算,其中L0是原始长度,α是热膨胀系数,ΔT是温度变化。
假设原始长度L0为1m,温度变化ΔT = 100°C - 20°C = 80°C,代入公式得ΔL = 1m * 10^-6 K^-1 * 80 = 8 * 10^-5 m。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第6章1.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少只能补偿表面能的。
(A)1/3(B)2/3(C)3/4第7章2.在二元系合金相图中,计算两相相对量的杠杆法则用于。
(A)单相区中(B)两相区中(C)三相平衡水平线上3.已知Cu的T m=1083︒C,则Cu的最低再结晶温度约为。
(A)100︒C (B)200︒C (C)300︒C4.能进行攀移的位错必然是。
(A)刃型位错(B)螺型位错(C)混合位错5.A和A-B合金焊合后发生柯肯达尔效应,测得界面向A试样方向移动,则。
(A)A组元的扩散速率大于B组元(B)B组元的扩散速率大于A组元(C)A、B两组元的扩散速率相同6.,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
(A)位错宽度越大(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C)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7.形变后的材料再升温时发生回复与再结晶现象,则点缺陷浓度下降明显发生在。
(A)回复阶段(B)再结晶阶段(C)晶粒长大阶段第6章8.凝固时在形核阶段,只有核胚半径等于或大于临界尺寸时才能成为结晶的核心,当形成的核胚半径等于临界半径时,体系的自由能变化。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9.铸锭凝固时如大部分结晶潜热可通过液相散失时,则固态显微组织主要为。
(A)树枝晶(B)柱状晶(C)胞状晶10.下述有关自扩散的描述中正确的为。
(A)自扩散系数由浓度梯度引起(B)自扩散又称为化学扩散(C)自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1.fcc、bcc、hcp三种单晶材料中,形变时各向异性行为最显著的是。
(A)fcc (B)bcc (C)hcp12.对于变形程度较小的金属,其再结晶形核机制为。
(A)晶界合并(B)晶界迁移(C)晶界弓出13.形变后的材料在低温回复阶段时其内部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点缺陷的明显下降(B)形成亚晶界(C)位错重新运动和分布第6章14.凝固时不能有效降低晶粒尺寸的是以下哪种方法?(A)加入形核剂(B)减小液相过冷度(C)对液相实施搅拌15.对离异共晶和伪共晶的形成原因,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材料科学考试试题
材料科学考试试题
1. 问答题
1.1 介绍金属晶体的晶体系和点阵结构。
1.2 什么是晶体缺陷?列举并简要描述几种常见的晶体缺陷。
1.3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它的原理是什么?
2. 简答题
2.1 请解释热处理对金属的影响以及其应用。
2.2 介绍金属材料的断裂方式及其相关理论。
2.3 什么是塑性变形?请说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3. 计算题
3.1 某一种金属的密度为7.87 g/cm³,原子量为63.55。
计算该金属的晶格常数。
3.2 一个长度为2 cm,宽度为1 cm,高度为0.5 cm的金属样品,
质量为10 g。
以该金属的密度和弹性模量,计算其Young氏弹性模量。
3.3 一个拉伸试验样品的长度为200 mm,直径为10 mm,抗拉强
度为400 MPa。
计算其屈服强度。
4. 综合题
4.1 请以金属焊接为例,说明材料科学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分析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导电性能与其晶体结构的关系。
4.3 以金属腐蚀为例,探讨材料科学在延长金属材料使用寿命中的应用。
以上为材料科学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全面展示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试卷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哪些方面的学科?A. 材料的制备B. 材料的性能C. 材料的应用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不是金属材料的特性?A. 高导电性B. 高延展性C. 低熔点D. 良好的热传导性3.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以下哪种特性?A. 高韧性B. 高硬度C. 低热膨胀系数D. 低强度4. 聚合物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A. 聚合物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B. 聚合物从高弹态转变为流动态的温度C. 聚合物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D. 聚合物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5. 下列哪个是纳米材料的特点?A. 高强度B. 高导电性C. 低热膨胀系数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硬度等。
7.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 材料的断裂类型主要有_______断裂、_______断裂和_______断裂。
9. 材料的疲劳寿命通常与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成反比。
10. 材料的腐蚀类型包括化学腐蚀和_______腐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材料的微观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12. 描述金属材料的冷加工和热加工的区别。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某铝合金的屈服强度为250 MPa,抗拉强度为350 MPa。
若该合金的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最大载荷为50 kN,请计算该试样的断面积。
14. 假设一个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5×10^-6 K^-1,其在室温(25°C)到100°C的温度范围内的线性尺寸变化是多少?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纳米材料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挑战。
16. 讨论材料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相变原理复习题第一章:1说明成分、相、结构和组织四个概念的含义,并讨论45#钢室温平衡状态下的成分、相、结构和组织。
2 试述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征。
3 哪些基本变化可以被称为固态相变?4 简述固态相变过程中界面应变能产生的原因。
5 简述固态相变形成新相的形状与界面能和界面应变能的关系,6 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各有哪些主要特点?第二章:1 试述钢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体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以及碳原子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最大理论含量和实际含量。
2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3 试述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4 解释下列概念:惯习面,非均匀形核,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的过热现象,钢的组织遗传和断口遗传。
第三章:1 试述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2 试述钢中相间沉淀长生条件和机理。
3 概念解释:伪共析组织,魏氏组织,“派敦”处理。
第四章:1 试述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及其产生原因。
2 简述马氏体异常正方度的产生原因。
3 试述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4 试述钢中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差异。
5 Ms点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6 试述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
7 试述引起马氏体高强度的原因。
8 概念解释:奥氏体的热稳定化,奥氏体的机械稳定化,马氏体的逆转变,伪弹性,相变冷作硬化,形状记忆效应。
第五章:1 试述贝氏体转变的基本特征。
2试述钢中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差异。
3 试述影响贝氏体性能的基本因素。
4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第七章:1 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2 试述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基本过程。
3 简述第一类回火脆性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简述第二类回火脆性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5 简述预防和减轻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方法。
6 概念解释:二次硬化,二次淬火,回火脆性敏感度,回火脆度。
第八章:1 概念解释:固溶处理,脱溶,时效,时效合金的回归现象,调幅分解。
2 以Al-Cu合金为例,说明时效合金的脱溶过程及各种脱溶物的特征。
一女生做的答案:1说明成分、相、结构和组织四个概念的含义,并讨论45#钢室温平衡状态下的成分、相、结构和组织。
答:成分——元素的组成和含量;相——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且与其他部分以界面分开的局晕部分;结构——原子的排列;组织——各相的大小形状。
45#钢0.45%C+99.55%Fe a-Fe+Fe3C a-Fe体心立方点阵片状或层状2 试述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征。
答:相界面: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和母相的界面分为两种。
位相关系:两相界面为共格或半共格时新相和母相之间必然有一定位相关系,两项之间没有位相关系则为非共格界面。
惯习面:新相往往在母相一定晶面上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应变能:圆盘型粒子所导致的应变能最小,其次是针状,球状最大。
固态相变阻力包括界面能和应变能。
晶体缺陷的影响:新相往往在缺陷处优先成核。
原子的扩散:收扩散控制的固态相变可以产生很大程度的过冷。
无扩散型的相变形成亚稳定的过度相。
过度相的形成:固态相变的过程往往先形成亚稳相以减少表面能,因而常形成过度点阵。
3 哪些基本变化可以被称为固态相变?答:1、晶体结构的变化;2、化学成分的变化;3、固溶体有序化程度的变化。
4 简述固态相变过程中界面应变能产生的原因。
答:新相和母相的比容不同,新相形成时的体积变化将受到周围母相的约束而产生弹性应变。
两项界面不匹配也引起弹性应变能,以共格界面为最大,半共格次之,非共格为0.5 简述固态相变形成新相的形状与界面能和界面应变能的关系。
答:圆盘形粒子所导致的应变能最小,其次是针状,球形粒子最大。
界面不共格时,盘状应变能最低,界面能较高,球形界面能最低,但应变能最大。
6 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各有哪些主要特点?答:扩散型:a有原子扩散运动,转变速率决定于扩散速度。
B新相和母相成分往往不同。
C只有因比容不同引起的体积变化,没有形状改变。
D位相关系可有可无。
无扩散形:a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形状改变,相变过程中原子为集体的协同运动,所以使晶体外形发生变化。
B新相和母相化学成分相同c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d相界面移动速度极快,可接近声速。
1 试述钢中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体结构、碳原子可能存在的部位以及碳原子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最大理论含量和实际含量。
答:奥氏体为c在r-Fe中的固溶体,c原子在面心立方的中心或棱边的中点。
理论含量为20%,实际最大为2.11%。
铁素体c原子在体心立方晶胞的八面体间隙处,c理论含量为39.1% 实际含量为0.02%(重量百分浓度)2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为什么在铁素体消失的瞬间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答: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奥氏体晶核易于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形成2奥氏体的长大:奥氏体中的碳含量是不均匀的,与铁素体相接处碳含量较低,与渗碳体相接处碳含量较高,引起碳的扩散,破坏了原先碳浓度的平衡,为了恢复碳浓度的平衡,促使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以及fe3c的溶解,直至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为止。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铁素体比奥氏体先消失,因此还残留未溶解的渗碳体,随时间的延长不断融入奥氏体,直至全部消失。
4奥氏体均匀化:残余渗碳体全部溶解时,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依然是不均匀的,继续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的扩散,可使奥氏体碳含量逐渐趋于均匀。
渗碳体残余的原因:相界面向铁素体中的推移速度比向渗碳体中推移速度快14.8倍,但是铁素体片厚度仅比渗碳体片大7倍,所以铁素体先消失,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渗碳体未完全溶解。
3 试述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答:受到加热速度、保温时间,钢的成分,沉淀析出粒子性质、数量,大小和分布,以及原始组织和加热速度的影响。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将越粗大。
低温时保温时间影响较小,高温时保温时间影响开始较大,随后减弱。
2加热速度的影响: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起始晶粒度越细小。
3钢的碳含量:在一定碳含量范围内奥氏体晶粒大小随钢中碳含量增加而增大,超过限度时,碳含量进一步增加,奥氏体晶粒反而减小。
4合金元素的影响:钢中加入适量形成难熔化合物的合金元素,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显著提高。
4 解释下列概念:惯习面,非均匀形核,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的过热现象,钢的组织遗传和断口遗传。
答: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界面上开始形成,这个晶面即称为惯习面。
非均匀成核:新相核心主要是在母相的晶界、层错、位错等晶体缺陷处形成。
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晶粒的大小。
实际晶粒度:钢经热处理后获得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实验方法,在930+10度,保温3~8小时后测定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钢在加热时的过热现象:钢在热处理时,由于加热工艺不当而引起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粗大,以至在随后淬火成正火时得到十分粗大的组织,从而使钢的机械性能显著恶化。
钢的组织遗传:在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大的情况下若钢以非平衡组织加热奥氏体化,则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新形成的奥氏体化晶粒会继承和恢复原始粗大的奥氏体晶粒。
钢的断口遗传: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大的非平衡组织钢,再次以中等加热速度加热到ac3以上,奥氏体晶粒会明显细化,但细晶粒纤维组织出现了粗晶断口。
1 试述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珠光体的转变决定于成核和长大的速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钢本身内在的因素:1、化学成分2、组织结构的状态。
外界因素:1、加热因素,保温时间。
一、温度。
温度太低c原子无法扩散,很难形成珠光体。
二、碳含量的影响。
三、奥氏体成分的均匀性和过剩相溶解情况的影响。
四、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五、奥氏体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六、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
2 试述钢中相间沉淀长生条件和机理。
答:1、低碳。
2、强碳化合物合金元素。
3、适当的奥氏体化条件。
4、转变条件:温度、冷却速度。
5、应力和索性形变。
3 概念解释:伪共析组织,魏氏组织,“派敦”处理。
答:伪共析组织:在A1点以下,随着过冷奥氏体转变温度的降低,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和过共析钢中先共析渗碳体析出数量都减少,当过冷到T2温度转变时,将不再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在这种情况下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但因合金的成分并非共析成分魏氏组织:工业上将具有先共析片状铁素体或针状渗碳体加珠光体的组织,都成为魏氏组织。
前者为阿尔法-Fe魏氏组织,后者为渗碳体魏氏组织派顿处理:使高碳钢获得细珠光体,再经过深度冷拔,获得高强度钢丝、1 试述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及其产生原因。
答:晶体结构:马氏体是由fe元素和c元素组成的单向结构,其中fe原子构成了体心立方,c原子分布在八面体间隙中。
产生原因:c原子在马氏体点阵中可能位置为由fe原子组成的扁八面体空隙中,c原子有效半径>扁八面体孔隙在短轴方向上的半径,故在平衡状态下,C的溶解度极小,然而一般钢中马氏体碳含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引起点阵畸变,C溶入点阵扁八面体空隙后,力图使其变为正八面体,结果使短轴伸长,另外两个方向收缩,从而使体心立方转向体心正方点阵。
2 简述马氏体异常正方度的产生原因。
答:正方度=c/a异常低正方度产生原因:正方度是由c原子在同一个亚点阵间隙中分布而造成的,所以在快冷的情况下,本来分布均匀的c原子要跑到同一亚点阵中需要运动时间,所以钢新生成时,c原子还没有运动分布到同一亚点阵中就开始测量,因而出现异常正方度。
偏高:钢形成时,若全部跑到同一亚点阵中,结果就偏高,但是,计算发现即使全部c原子占据第三亚点阵,马氏体正方度也不能达到实验中测量的,因此,异常高正方度还与合金元素的有序分布有关。
3 试述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答:1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1)马氏体形成以切变的方式实现的,同时马氏体和奥氏体之间界面上的原子是共有的,切变共格界面,且新相与母相之间永远共格(2)相变区和未相变区表面上的浮凸现象2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1)原子不发生扩散,只发生整体运动,每个原子的相邻关系和环境不变。
(2)成分不发生变化(3)转变温度低,转变速度高,低温下扩散速度极小转变不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3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1)马氏体转变新相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相关系。
KS关系,西山关系,GT关系。
(2)马氏体是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的。
随马氏体形成温度下降惯习面有向高指数变化的趋势。
4马氏体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形成的。
5 马氏体转变具有可逆性,一般将马氏体直接向奥氏体转变称为逆转变,但是逆转变很难,形状记忆功能是存在于有可逆性的马氏体中,马氏体相变区别于其他相变的最基本特点(1)相变以共格切变方式进行(2)相变无扩散型4 试述钢中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性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