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大作业题目(内容):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第一,人权观教育。

进行人权教育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少数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在人权上实行双重标准。

进行人权教育可以揭露西方国家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的图谋,提高学生对国际问题的判断能力,形成维护国家主权和个人人权的能力。

第二,环意境道德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德育必须强化环境道德教育。

第三,全球意识教育。

全球化要求诗人具有全球意识,全球意识培养应该成为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国际理解教育。

全球化使人们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内容日益广泛,交往主题日益多元化。

2、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答:我国传统的德育主要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长期来,我们就是以这三项内容为核心进行德育工作的。

3、“启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味。

4、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的类型。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如何解决德育过程中的矛盾?答:所谓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的转化,就是使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或者说,使受教育者由不具有、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转化为具有和符合.转化成功,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将得以解决;转化失败,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而且将越来越严重甚至激化.这两种情况就是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趋势,前者符合社会需要,后者背离社会需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是德育的目标.要解决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需要完成三个转化.第一,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教育者的观念.第二,教育者将德育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第三,受教育者将思想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行为转化为现实思想品德行为.这是内化的过程,是德育的最终目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一个环节转化失败,这个基本矛盾将无法得到解决.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如何化解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呢?这时的德育目标要求其实是社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规定了我国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的.受教育者是基本矛盾中最突出的因素,研究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矛盾及其转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教育和影响,能否将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要求转化成为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因素.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是多样的,有认识中的矛盾,也有思想性质的矛盾还有心里素质的矛盾.认识中的矛盾是指受教育者认识上的知与不知、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审美水平;思想性质的矛盾,也就是思想意识方面的矛盾,包括正确与错误、先进和落后、正直与虚伪、正义与邪恶的矛盾.这种典型表现为“明知故犯”、“知错犯错”.对于“品德不良型”的受教育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受教育者不要放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教育者要对因“精神异常”造成的问题行为与“品的不良型”的问题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别;心理素质方面的矛盾指知、情、意、行各心理素质之间的矛盾和某些个性心理特征和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知与行、知与情、愿望与能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这类矛盾.心理方面的矛盾要用心理咨询等心理疏导的方法来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不断走向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评价,只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是自我调控能力看,这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我调节自己言行内在机制2、分析参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资】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明确目的性。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要解决的问题, 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需要,切中要害。 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 启发、获得提高;所选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动有趣,喜闻乐见。 ③注意时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④以诚待人。教师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语重心长,与人为善。
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 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 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小学德育的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
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称说理教育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辨
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简言之,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 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语言说服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 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事实说服法主要有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小学德育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教师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
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例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胜于言教” 等都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小学德育的方法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选好示范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 ③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简言之,德育即促进(C)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A. 政治思想B.心理素质C.个体道德D.法律意识2、有关道德外延的界定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其中,“守一”是指(D))A.大德育B.品德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3、“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C)A. 政治教育B.心理教育C.道德教育D.法律教育4、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遵循(D)的原则)A.政治优先B.品德第一C.“守一望多”D.不断丰富5、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A)A.20世纪初以来B.19-20世纪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6、在基督教世界里,教育的目的是皈依( B )和人性的救赎。

A. 科学B.上帝C.人文D.社会7、在印度、伊斯兰世界,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相似,只有(A)是一个例外。

)A.中国B.日本C.朝鲜D.苏联8、(C)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A. 尼采B.福柯C. 康德D.列宁C. D. 分级9、狭义的德育专指(D ),亦即西方教育理论的“moral education”。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律教育D. 道德教育10、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一种整体思维,“德”、“道德”都是(A)的“大德”。

A.政治化B.法律化C.思想化D. 礼仪化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使( C )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广泛接受。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12、前苏联凯洛夫( B )中提到的“德育与我国文革时期的德育概念相似。

A. 《大教学论》B. 《教育学》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13、1986年(A)主编的《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重新分离。

A. 巴班斯基B.巴甫洛夫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14、道德教育只是作为个体(B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惟一的一个维度。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行的门路和办法德育的门路和办法是由德育的义务.内容等方面身分决议的.因为小学德育的义务.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以,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门路和办法.(一)小学德育实行的门路小学德育的门路重要有思惟品格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授教养.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运动.各类课外校外运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重要的方面.1.思惟品格课这是向小学生比较体系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黉舍教导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记,也是小学进行思惟品格教导的重要情势.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惟品格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义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德和优越的行动习惯,立志做有幻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规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周全成长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扶植者和交班人打下初步的优越的思惟品格基本.在对学生进行思惟品格教导中,思惟品格课有着其他门路所不克不及代替的奇特感化.小学的思惟品格课,不克不及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联合小学生的年纪特色,用小学生轻易懂的说话,联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评论辩论某些现象和行动,明辨长短,控制精确的价值不雅念.要上好小学的思惟品格课,应留意下列几点.(1)目标请求要符合学生现实.这是教导可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肯定教授教养目标之前,先从查询拜访研讨入手,剖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形和特色,然后根据《小学德育纲领》的精力,肯定学年的教授教养筹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标和请求.(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巧一些.学生的道德熟习.道德不雅念,应当经由过程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慢慢积聚.形成,从熟习很多小道理达到熟习大道理.教授教养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假如课题太大,内在太深,教师不轻易讲透辟,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导的目标.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致,又要便于记忆.懂得和在实践中应用.(3)教授教养要点要简略清楚明了,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教授教养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导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重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授教养提纲,也是学生体会某个道理的方法.教师授课时要把学生的留意力引诱到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器械上去.(4)材料要活泼形象,做到思惟性.常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联合.思惟品格课上应用的材料,是帮忙学生形成道德熟习.启示道德实践的基本.是以,要看重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沾染力,紧扣中间.材料可所以书本上的,也可所以学生生涯中的;可所以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丹青以及谚语.格言等.(5)保持启示式教授教养.可否施展学生道德进修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症结.教师要应用灵巧多样.活泼活泼的教授教养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引诱学生自力思虑,形成本身教导本身的机制.2.其他各科教授教养黉舍以教授教养为主,学生在黉舍大部分时光是上文化课.是以经由过程思惟品格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授教养向学生进行思惟品格教导是最经常的.最根本的门路.教授教养本身具有教导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导方针和造就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硕的思惟教导的内容.小学各科教授教养是为学生进修体系的文化科学常识打基本的.同时也只有控制了基本常识才干慢慢形成科学的世界不雅和优越的道德品德.所以,学科教授教养和思惟品格教导是慎密相干的.但是因为各科教授教养内容不合,因而它们在思惟品格教导中的意义和感化也就不合.语文课的很多内容思惟性都很强,经由过程剖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长短.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进修语文常识的同时受到思惟品格的沾染和教导.音乐.美术课经由过程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妙道德情操的陶冶.汗青.地理课是教导学生酷爱故国.人平易近的好教材.算术.天然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教导.教室教授教养的组织情势本身也具有教导意义.平易近主和有用的教授教养情势既勉励学生寻求真谛.积极介入,又要肄业生遵照教室规律,正直进修立场,卖力完成功课.在教室上教师对学生还要作出评价,进行表扬和批驳.这些做法对学生都邑有很大的教导感化.对教授教养具有教导性的懂得,不须要牵强附会,在教授教养之外另加上什么思惟道德教导的器械,使各科教授教养都变成思惟品格课.但是二者又不是纯粹自发的联合,须要教导者自发地有意识地控制和挖掘教材中的教导身分,在组织教授教养中留意思惟品格教导的义务.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运动校会是指全校性的大会,是对全部学生进行教导的一种门路.有按期的和不按期的.如开学典礼,在开学初举办,一般是向全校师生陈述本学期的工作筹划,对学生提出请求,使学生明白本学期的义务,鼓励他们在思惟和学业上尽力长进.又如毕业典礼,在期末进行,欢送毕业同窗,总结一学期的工作,表扬“三好”学生,号令同窗向“三好”学生进修.还有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也是经由过程校会向学生进行思惟品格教导的重要门路.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导情势.德育运动应当成为班管帐划的焦点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本身的组织.少先队的队会是小学生自我教导的重要情势.学生在少先队及其运动中,根据平易近主分散制的原则,推荐出本身的引诱人,进修过健康向上的平易近主生涯.他们在指点员的指点下,进修本身治理本身,并组织各类有教导意义的运动.因为少先队运动是学生本身组织的,可以更相符学生的年纪特色和请求,受到学生的迎接,可以吸引更多学生介入.黉舍德育应当看重施展少先队的德育感化,使学生在本身组织的现实运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导.(二)小学德育实行的办法思惟品格教导的办法,是为了实现思惟品格教导的义务和内容所采纳的措施和手腕.思惟品格教导中始终消失着两种根本对峙的教导办法:一种是以说服教导为主,以理服人,正面启示引诱和留意现实锤炼的办法;另一种是以胜过为主,搞强迫敕令,以力服人的教导办法.我们要进行真正的德育,就只能采取说服为主的教导办法,毫不克不及应用胜过的办法.小学德育的办法重要包含说服教导.范例示范.现实锤炼.表扬和批驳.嘉奖和奖励等.1.说服教导说服教导是社会主义黉舍订学生进行思惟品格教导的根本办法.这个办法经由过程讲解.谈话.评论辩论等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启示学生的自发性,进步学生的思惟觉醒和造就学生的道德品德.讲解:是指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体系和活泼的说明,以使学生较体系地深刻地懂得道德教导的内容和意义,控制精确行动的尺度和办法,以指点行动.应用这种方法,除了应当留意一般讲解法所应留意的问题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引用当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于具体材料,体会道德请求的根本要点.讲解的说话要精确活泼,通俗易懂,富有启示性和说服力.谈话:这是说服教导办法中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经由过程师生对话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受时光.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在课内.课外,对小我或集体都可以采取.谈话内容既可以联合教室教授教养,也可以针对当前事宜和学生广泛消失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体谈话更能深刻过细地懂得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巧性,把思惟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谈话前应有预备,谈话的内容.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色来肯定.谈话后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请求,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当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立场应当亲热.真挚和天然.评论辩论:这个方法主如果用于小学高年级.它是学生在教师指点下,经由过程集体本身教导本身的方法.它的特色是有利于启示学生的自发性,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熟习上有不合时,应用这种方法更有后果.假如应用得当,这种经由过程评论辩论启示学生自发的教导方法,经常能带来很好的教导后果.2.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法是指经由过程设置必定的情境让学生天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陶冶.教导的一种教导办法.假如说讲解.谈话.评论辩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办法的话,陶冶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办法.陶冶法的根本理论基本是情形与人的成长的互相感化.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感化机制.陶情是一种与认知运动互相接洽的情感和情趣的化育进程;冶性则指与情感接洽的认知上的进步甚至人格上的晋升.陶冶的进程是陶情与冶性两个进程的同一.因而在道德教导进程中陶冶的办法重要着重于情感的陶冶,但其感化当然也不止于情感的培养.陶冶的办法自古有之.孔子.老子等人都曾建议和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南朝教导家颜之推指出: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精力不决,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谈笑举措,无心于学,潜易暗化,天然似之.”《宋史?程颐传》明白记录:“今夫人平易近善教其子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陶冶成性.”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行门路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情形陶冶.艺术陶冶.陶冶法的症结是要设置具有隐性教导意义的教导情境.其根本请求有:①教师的最重要功能表如今教导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可以或许惹人入胜,具有沾染力.教导感化是渗入渗出个中而非显性的消失,在教导情境设置之后,教师的感化应当尽量淡化,除非教师在情境中作为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消失.②教师作为教导情境的构成要素的前提是对学生的挚爱.真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范例──陶冶的一个重要身分.③应当促进进修主体与教导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自动介入以及对情形的净化.美化和改良.主体的自动介入是加强道德陶冶感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介入”可以使情形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热感的道德影响源.在若干种陶冶法测验测验中,英国教导家威尔逊的“家庭化模式”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典范.其具体做法是:由30~80名不合年纪和性此外学生构成一个“家庭”,有本身的家长.男女舍监和本身的房子,成员合营介入一些典礼和日常生涯.个中家长既是包管规矩实行的监视和主持,更是一位与儿童平等的脚色,他的重要义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本身的情感,并精确处理好本身与他人的情感问题.男女舍监分离代表男女主人,治理家庭生涯.因为家庭可以既供给归属.安然.交换与合作的机遇,又促使儿童自力思虑和承担义务,情感生涯与道德生涯同一,应当说家庭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广泛应用于德育进程之中.陶冶法的长处是教导意向和教导内容寓于活泼形象.趣味盎然的情形与运动之中,教导进程具有情感与认知高度同一的特色,易于动员和造就学生的进修念头.想像和懂得才能等等.陶冶法的短处是它不克不及在短时光内传授明白和大量的常识信息,所以,陶冶法须与其他教导办法联合起来才干施展最大的教导功能.3.范例示范范例示范教导法是以他人的好思惟.好品格.好行动去影响.教导学生的一种办法.范例人格具体.活泼.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沾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体会和模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色之一就是特别愿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豪杰榜样人物,去进修,去模拟,所以教导意义更大.应用范例教导学生,要选好典范,使典范本身有教导意义,符合学生的现实.一般常选用的范例有以下几种.(1)革命导师.豪杰榜样人物.小学德育运动要经由过程形象活泼的方法引诱学生进修.继续和发扬革命先辈和豪杰榜样人物的崇高思惟.革命胆略和道德品德,使学生果断地建立为公理事业献身的信心.(2)汗青上巨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范形象.这一类型的范例教导须要教室教授教养和课外进修两个渠道的互相合营,合营挖掘教导资本.(3)同窗中的大好人功德.因为这种范例是从本校.本班同窗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纪.生涯阅历相接近,所表示出来的好品格.好思惟.好行动,学生比较熟习,轻易接收和仿效,所以有较高的教导价值.很多黉舍开展“校园明星”的评选运动等就是这一类型范例教导的较好方法.(4)教师和家长.特别的人际关系决议了这种范例的作器具有经常性和直接性.教师和家长的说话.行动.思惟风格时刻都是学生进修和模拟的对象,教导感化很大.很多学生的思惟风格.行动习惯,甚至小我快活爱好,都是从教师和家长那边学来的.是以教师和家长应当自发把本身看做是教导学生的榜样,成为自发的德育力气.应用范例教导学生,教师要事先有严密筹划,使学生明白向范例人物进修什么,如何接洽本身的现实,应从什么地方学起,如何慢慢深刻等.引诱学生向范例人物进修,决不克不及仅仅逗留在故工作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要具体表如今学生的日常生涯中.4.现实锤炼现实锤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惟品格和行动习惯的最有用的办法.这种办法是让学生经由过程介入各类运动和来往受到现实的锤炼,从而养成学生优越的道德行动习惯,达到知行同一.言行一致的目标.学生介入现实锤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进修运动.各类劳动.社会运动.不雅赏拜访.各类有益的比赛运动等.为了充分施展各类现实锤炼方法的感化,教师应留意以下几点.(1)要明白锤炼的目标和请求,要有严密的组织工作.开展什么样的运动,受到哪些锤炼,练习哪方面的品格行动和才能,事先都要有严密的筹划.(2)要充分尊敬和施展学生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使小学生成为各类现实锤炼的主人.(3)现实锤炼要重复进行,做到持之以恒.小学生的日常生涯,都是他们进行现实锤炼的机遇,不要疏忽这个环节,要保持经由过程日常的进修.劳动和生涯进行重复演习.(4)建立合理的规章轨制.这是加强学生现实锤炼的一种带有强迫性的帮助手腕.这一手腕可以包管学生现实锤炼的持续性和经常性.小学的各类规章轨制重要有:《小学生守则》.生涯轨制.作息轨制.奖惩轨制.少先队.班委会.课外运动小组等组织生涯轨制.但应留意的是:这些轨制只是教导学生的帮助手腕,毫不是管卡压学生的对象.所以,黉舍一方面要留意动员学生介入某些规章轨制的制订,确立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留意把各类治理手腕和轨制同说服教导等办法相合营进行教导.5.嘉奖与奖励嘉奖与奖励(含表扬与批驳),是小学德育不成或缺的教导办法.表扬与嘉奖是对学生好的思惟品格和行动赐与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明白本身的长处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这种办法既可以用于小我,也可以用于集体.用于小我时,不但小我受到鼓舞,也可使集体受到教导;用于集体可以巩固集体成绩,造就学生的集体主义精力.表扬与嘉奖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经常应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颁布奖状.奖品等.批驳与奖励是对学生不良思惟品格和行动赐与否认的评价,目标是使学生战胜缺陷和错误,帮忙学生分清长短,明白尽力偏向.批驳或奖励一个学生,应当使全部学生受到教导.奖励的方法是给学生以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不雅察.解雇学籍等.应用表扬与批驳.嘉奖与奖励应当留意以下几点.(1)要做到公平合理,符合现实.教师要深刻懂得具体情形,当学生确切表示好时,就赐与恰到好处的表扬或嘉奖;当学生确切有错误时,才赐与恰当的批驳或奖励.同时还要留意表扬.嘉奖学生时,要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请求与建议,或指出他们仍然消失的缺少之处,以利于在往后加以改良;批驳或奖励学生时,不要全盘否认,还要耐烦勉励,指出其尽力的偏向.(2)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撑.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集体对小我的评价相相符,并得到学生集体舆论支撑时,才会产生既教导小我,又教导集体的教导力气.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嘉奖和轻微的奖励,最好先在学生集体中进行充分酝酿评论辩论,有了群众基本才进行.(3)要恰到好处并有教导意义.过多地应用嘉奖就不克不及使学生或集体觉得光彩,轻易使学生对嘉奖产生满不在乎和无所谓的心理状况.应用奖励更要郑重.黉舍中的奖励是经由过程学生以处分的方法使学生熟习到必须承担犯错误的义务和后果,从而对本身.对其他学生都有所警惕.因为奖励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它的副感化大,轻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感,因而,除非犯错误的性质和情节十分轻微,不进行处分缺少以警惕而外,一般情形下,不要随意马虎应用.在黉舍中,教导律例和职业道德都制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也不克不及以劳动或罚款作为奖励手腕.上面讲述了思惟品格教导的几种经常应用的办法.须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德育办法都不是灵丹妙药,应当根据不合情形,分解应用,灵巧控制.德育工作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学生优越的道德品德的形成是黉舍全部教导教授教养工作的成果,也是教师的分解教养和教导艺术的结晶.。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与方法德育得途径与方法就是由德育得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得。

由于小学德育得任务、内容就是多方面得,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小学德育得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她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与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得方面。

1.思想品德课这就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与专门德育得一门课程,就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得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重要形式。

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得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就是它得任务仍然就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与良好得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劳动者,为使她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初步得良好得思想品德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她途径所不能代替得独特作用。

小学得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得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得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得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某些现象与行为,明辨就是非,掌握正确得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得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得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这就是教育能否成功得前提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得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得情况与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得精神,确定学年得教学计划与每个单元、每一堂课得具体目得与要求。

(2)每堂课得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学生得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得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

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得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得目得。

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得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与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简言之,德育即促进(C)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A. 政治思想B.心理素质C.个体道德D.法律意识2、有关道德外延的界定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其中,“守一”是指(D))A.大德育B.品德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3、“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C)A. 政治教育B.心理教育C.道德教育D.法律教育4、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遵循(D)的原则)A.政治优先B.品德第一C.“守一望多”D.不断丰富5、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A)A.20世纪初以来B.19-20世纪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6、在基督教世界里,教育的目的是皈依( B )和人性的救赎。

A. 科学B.上帝C.人文D.社会7、在印度、伊斯兰世界,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相似,只有(A)是一个例外。

)A.中国B.日本C.朝鲜D.苏联8、(C)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A. 尼采B.福柯C. 康德D.列宁C. D. 分级9、狭义的德育专指( D ),亦即西方教育理论的“moral education”。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律教育D. 道德教育10、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一种整体思维,“德”、“道德”都是(A)的“大德”。

A.政治化B.法律化C.思想化D. 礼仪化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使( C )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广泛接受。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12、前苏联凯洛夫( B )中提到的“德育与我国文革时期的德育概念相似。

A. 《大教学论》B. 《教育学》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13、1986年(A)主编的《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重新分离。

德育原理的德育方法

德育原理的德育方法

德育原理的德育方法
德育原理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榜样示范法:通过高尚的思想、模范的行为和优异的成就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3. 实际锻炼法:通过实际的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 情感陶冶法: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5. 个人修养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

6. 品德评价法:通过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评价和引导。

7. 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其换位思考和道德判断能力。

以上方法各有特色,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和德育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德育方法的实施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德育原则,如导向性原
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等,以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理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学生的品德培养,还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方面。

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德育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德育原理。

一、德育目标1.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在学校教育中,要通过课程设置、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代社会中,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着想。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技竞赛、创新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德育内容1.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3.公民素质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责任和义务。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导语德育原理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了提高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

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解道德理论、伦理规范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德育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道德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4.讨论法讨论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5.实践法实践法是将德育原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道德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教学的空间。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浏览德育网站、论坛等,了解社会道德动态,提高道德素养。

3.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德育经典著作、道德故事等,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修养。

4.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沙龙、道德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5.德育评价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

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

1.思想品德课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

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大作业题目(内容):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确立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①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⑤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

答:导致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德育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全面正确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智慧;第二,德育目的的确定涉及的因素很多,正确和科学的德育目的来之不易。

3、确立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①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④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⑤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4、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的全球化源于经济、交通、通讯方面的全球化。

德育的全球化表现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谓“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和经验的全球化影响。

“主题的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同的趋势,也指学校德育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共同主题。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论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

答: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要包括社会公共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礼貌待人、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关心帮助孤寡和残疾人,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等。

第二,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遵守纪律,维护秩序;拾金不昧,不拿他人一针一线;勤俭节约,乐于奉献;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礼貌、谦逊、热情、诚恳,不出风头等。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大作业题目(内容):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何实践意义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它有助于我们合理地确定具体德育实践的任务和目标体系;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形成。

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2.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过程模式一般认为,以赫尔巴特和杜威代表了传统和现代两种基本的过程模式。

这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说”和杜威的“五阶段说”。

赫尔巴特从“兴趣”角度谈教学,他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其追随者将这四个教学法改造为“五步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和应用。

杜威是从思维发展谈教育过程的,他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情境;疑难的确定;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验证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发展历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3、“公民责任”目标分解答:“公民责任”目标是美国1838年年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对教育目标进行四个分类之一,这四个教育目标具体为:“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

其中,“公民责任”又进一步分解为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了解、审慎的判断、容忍、维护公共资源、科学的社会应用、世界公民、遵守法律、经济知识、政治责任、笃信民主等12项具体目标。

4、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其关系可以描述如下。

本我主要由无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

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其核心是即时个人满足,新生儿只有本我,在生命的头两年中,本我逐渐分离出自我,自我努力满足本我的需要,但同时自我会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得失,即按现实原则行事。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4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8.4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

德育受制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学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

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实际,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德育工作要依此制定目标,使学生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教育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大作业题目(内容):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何实践意义首先,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它有助于我们合理地确定具体德育实践的任务和目标体系;其次,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形成。

最后,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2.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过程模式一般认为,以赫尔巴特和杜威代表了传统和现代两种基本的过程模式。

这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说”和杜威的“五阶段说”。

赫尔巴特从“兴趣”角度谈教学,他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其追随者将这四个教学法改造为“五步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和应用。

杜威是从思维发展谈教育过程的,他认为,思维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疑难情境;疑难的确定;解决疑难的假设;推断每个假设可能导致的结果;验证或证伪原来的假设。

依据思维的发展历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

杜威认为,这不仅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也是改造经验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3、“公民责任”目标分解答:“公民责任”目标是美国1838年年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对教育目标进行四个分类之一,这四个教育目标具体为:“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

其中,“公民责任”又进一步分解为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了解、审慎的判断、容忍、维护公共资源、科学的社会应用、世界公民、遵守法律、经济知识、政治责任、笃信民主等12项具体目标。

4、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本我、自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其关系可以描述如下。

本我主要由无意识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组成。

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其核心是即时个人满足,新生儿只有本我,在生命的头两年中,本我逐渐分离出自我,自我努力满足本我的需要,但同时自我会考虑现实的条件和得失,即按现实原则行事。

小学德育原理笔记摘抄(3篇)

小学德育原理笔记摘抄(3篇)

第1篇引言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小学德育原理的笔记摘抄,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一、德育的基本概念1. 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 德育的目标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新时代公民。

二、德育的原则1. 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性原则德育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道德经验,提高道德素养。

3. 针对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4. 实践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和外化道德品质。

5. 激励性原则德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6. 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注重德育的连贯性,使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都能接受到德育的影响。

7. 民主性原则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德育氛围。

三、德育的方法1. 说教法通过讲解、讨论、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2. 榜样法以优秀人物、先进事迹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模仿,提高道德品质。

3. 实践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德品质。

4. 情境法利用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道德品质。

5. 情感陶冶法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一)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 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二)小学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1.说服教育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

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2.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大作业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大作业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大作业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下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大作业题目,内容,:1、谈谈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外延。

,30分,本质: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

为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内涵与外延:道德是一种从善恶的角度~用知、情、意来表现和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文化现象~又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上~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个内容非常丰富~外延相当宽广的概念。

它包括着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道德实践,包括道德评价、道德行为、道德教育和培养,等等。

即使以社会道德而论~也包括着例如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等许多方面~在各个领域里~又分别有着许许多多的具体规范。

要知道~就在这些具体的准则和规范之间~不但许多是不协调、不同步的~例如仁爱与智慧~进取与遵纪~而且它们在各个时期的社会道德状况和水平里~所占据的地位和份额也是不同的。

有的时代强调这几点~另一个时代又重视另外几点。

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进行评价~首先要把握全面的道德现象。

列宁曾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在道德领域~所谓整体的普遍联系~就是道德在生产方式以及上层建筑历史变革总进程中的状况~就是道德反映和作用于经济基础以及同上层建筑其他方面相互作用的总联系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简言之,德育即促进(C)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A. 政治思想B.心理素质C.个体道德D.法律意识2、有关道德外延的界定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其中,“守一”是指(D))A.大德育B.品德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3、“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C)A. 政治教育B.心理教育C.道德教育D.法律教育4、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遵循(D)的原则)A.政治优先B.品德第一C.“守一望多”D.不断丰富5、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A)A.20世纪初以来B.19-20世纪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6、在基督教世界里,教育的目的是皈依( B )和人性的救赎。

A. 科学B.上帝C.人文D.社会7、在印度、伊斯兰世界,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相似,只有(A)是一个例外。

)A.中国B.日本C.朝鲜D.苏联8、(C)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A. 尼采B.福柯C. 康德D.列宁C. D. 分级9、狭义的德育专指(D ),亦即西方教育理论的“moral education”。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律教育D. 道德教育10、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一种整体思维,“德”、“道德”都是(A)的“大德”。

A.政治化B.法律化C.思想化D. 礼仪化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使( C )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广泛接受。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12、前苏联凯洛夫( B )中提到的“德育与我国文革时期的德育概念相似。

A. 《大教学论》B. 《教育学》C.《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13、1986年(A)主编的《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重新分离。

A. 巴班斯基B.巴甫洛夫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14、道德教育只是作为个体(B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惟一的一个维度。

A. 政治化B.社会化C.经济化D. 生活化15、思想政治教育的( C )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

A. 学校机制B. 家庭机制C.心理机制D.社会机制16、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 D )的原则。

A. 守多而望多B. 守一而望一C.守多而望一D.守一而望多17、无所不包的( B )无法与人对话,也不方便研究。

A. 智育B.德育C.教育D.美育18、在德育过程的理解上,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可一种( C )理论。

A. 内化B. 外化C.转化D.变化19、本书所论德育是(D )。

A.大德育B. 泛化的德育C. 广义的德育D.狭义的德育20、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A)活动。

A. 价值引导B.实践引导C. 理论引导D.政治引导1、德育目的就是(B)活动的结果,是该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A. 智育B. 德育C. 教育D. 美育2、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没有包括(A)学段A. 学前教育B. 小学教育C. 初中教育D. 高中教育3、德育规范性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预防,其次是(A)。

A. 禁止B. 引导C. 教育D. 赞扬4、道德机制的作用,一是抑恶,二是(C)A. 惩罚B.宽容C. 扬善D. 忏悔5、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教会”,而教师相当于“社会的牧师”。

CA. 洛克B.杜威C. 涂尔干D. 卢梭6、(A)认为:“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A. 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 柯尔伯格D.苏格拉底7、(C)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

”A. 《论语》B.《中庸》C.《大学》D.《孟子》8、日本教育学家(D)曾经指出:“所谓善,就是要无保留地服从全人格的命令,造就服从统一命令的人必须成为道德教学的目的。

”A. 川端康成B.喻泽福吉C.小渊惠三D.小原国芳9、一般认为,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A)。

A. 品德规格B.人格特征C. 心理结构D.理想追求10、德育目的是一种对德育对象影响的(B )。

A. 评价B. 预期C. 监控D.认可11、对道德教育而言,不进入(C )接受的阈限,德育目的就是妄想。

A. 社会B.学校C. 主体D.客体12、德育目的是全部德育活动的(D )。

A. 策略B.手段C. 过程D.灵魂13、德育目的是德育评价(B )。

A.最低准则B.最高准则C.中间环节D.最终结果14、道德教育的目的实际上也含有(C )个体从事恶行的意味。

A. 回避B. 惩罚C. 禁止D.鼓励15、就道德教育而言,幼儿阶段的儿童对许多( D )的判断并不成熟。

A. 美丑B. 是非C.真假D. 善恶16、德育目的功能具有( A )观念性,直接发挥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A.隐含性B.外显性C.直接性D.实践性17、涂尔干说:“没有社会,(B )就没有目的。

”A.政治B.道德C. 法律D.教育18、( C )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的应该“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服务。

”A.现代主义B. 后现代主义C.存在主义D. 保守主义19、法国思想家(D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给予青年人一些明确的,健全的道德观念。

”A. 卢梭B.福柯C.萨特D.爱尔维修20、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A )认为,“圣人与众人一般,只是尽得众人的道理。

”A.儒家B.墨家C. 道家D.法家1、(C)在《大教学论》中,他为“最初的学校”(母育学校)开列的20门课程中就包括道德学A.斯宾塞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社会行动”模式是(D)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个道德教育流派A. 英国的麦克费尔B. 法国的涂尔干C. 德国的康德D. 美国的纽曼3、《生命线》作为道德教材包括三个部分,下面哪(D)个没有被包括A. “设身处地”B.“检验规则”C.“你应该做什么”D.“自我反思”4、近代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应当以(C)法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A.1682年B.1782年C.1882年D.1982年5、( A )等人用“道德符号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别具风格的德育课程。

A. 英国的威尔逊B. 法国的涂尔干C. 美国的班杜拉D. 德国的黑格尔6、由于英国道德教育家(D)等人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目标范畴设计德育课程的,所以他的德育课程模式也称“体谅”模式。

A.柯尔伯格B. 巴班斯基C.福禄培尔D. 麦克费尔7、课程研究从( A )开始转向“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研究。

A. 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8、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隐性课程”模式被称为( B )A. “第四势力”B.“第三势力”C. “第二势力”D.“第一势力”9、美国心理学家( C )等人通过5年时间对11000多名8-16岁的青少年被试的研究证明:传统的道德学科所进行的道德规范教授与儿童的实际行为几乎无关。

A. 利比特B.怀特C.哈桑和梅D.泰勒10、在中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道德学科的直接讲授中,没有对学生的(A)足够重视。

A.道德批判能力B.政治理解能力C.思想理论水平D.法律意识素质11、一个人是否道德的关键是看他能否具有(B)的倾向。

A. 关心自我B.关心他人C.关心政府D. 关心法律12、威尔逊倾向于将道德教育课称之为(C )。

A.“道德文化”课B.“道德心理”课C.“道德思维”课D.“道德政治”课13、“社会行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他们关注了一般道德课程中注意不够的(D )。

A. 思想B. 意志C. 情感D. 行动14、美国幼儿园的品德教育的教材是《幸福生活》和(A )两套。

A.《你与我》B.《时事》C. 《政治》D. 《思想品德》15、美国小学的品德教育教材是( B )。

A. 《生命线》B.《公民的品德》C.《历史与社会》D.《法律常识》16、中学的品德教育教材是( C )。

A. 《个人和原则》B. 《起跑线》C.《自我决定》D.《你期望什么》17、在德育教学过程中,(D )可以使学科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可以逐步地深入接触学科内容的不同方面。

A. 综合式课程B. 活动式课程C. 单科式课程D.螺旋式课程18、学校德育只宜在小学或初中采用( A )形式。

A. 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 分科课程19、活动课程又称( B )、儿童中心课程等,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A. 广域课程B. 经验课程C.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20、( C )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A. 苏格拉底B.柏拉图C. 亚里斯多德D. 昆体良二、多项选择题:1、(ABCDE)等都对学校德育有十分重要的论述。

A.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B.卢梭的《爱弥尔》(1762)C.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806)D康德的《教育论》(1803) E.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ABCD)阶段。

A.习俗性道德B.古代学校德育C.近代学校德育D.现代当代学校德育E.未来学校德育3、在中国,德育概念泛化主要有(ABC)原因。

A.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B.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C.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D.思维方式多元化的影响E.改革开放的影响4、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有(ACDE)A.学校德育的世俗化B.学校德育的规范化C.学校德育的民主化D.学校德育的组织化E.学校德育的科学化5、中国先秦时期学校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六艺”中,与道德教育关系密切包括(CD )。

A.射B.书C. 礼D. 乐E.数6、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包括(ABCD)。

A.学校德育的世俗化B.学校德育的民主化C.学校德育的组织化D.学校德育的科学化E.学校德育的技术化7、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BCDE )A. 德育课程B. 德育思想C.德育论D. 德育学E. 德育科学8、中国古代的(ABCDE )等都贡献了宝贵的德育思想。

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E.陆九渊9、学校至少要适应下面(ABCD)需要。

A. 适应个体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性的需要B.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C. 适应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D.适应与学校教育其它平行子系统的需要E、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10、“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CDE )。

A. 道德为什么要教?教什么?CDEC. “道德”或“德性”是可教的吗?D. 何谓“教”?E. 道德为何可以教给儿童?11、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BC )A. 导向功能B. 调控功能C. 评价功能D.道德功能E.教育功能12、德育目的的类型包括(ACD )A. 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B. 先进的德育目的与落后的德育目的C. 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内在的德育目的D. 理想的德育目的与现实的德育目的E. 传统的德育目的与现代的德育目的13、本书作者主张将道德教育的目的组成分为下列(BCDE )因素A. 知B. 情C. 信D.意E. 行14、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者包括(BCD )A. 弗洛伊德B. 卢梭C. 杜威D.裴斯泰洛齐E.第斯多惠15、我国基础教育的德育目标包括(ABCDE )A. 幼儿德育目标B. 小学德育目标C. 初中德育目标D. 高中德育目标E. 大学德育目标16、中国古代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人皆有(ABCD)A. 恻隐之心B.善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E.仁爱之心17、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接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选择、评价、再到行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