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丁渊其人其事--石焱
英雄事迹200字九篇
英雄事迹200字九篇英雄事迹(Heroicdeeds)指敢于正面抗击邪恶,及英勇献身,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人物故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英雄事迹200字九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英雄事迹200字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
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
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第二篇: 英雄事迹200字“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
我老伴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就是给董主任帮忙了。
你要保重身体啊!”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
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谢的。
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11个小区没有物业。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精选篇1)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
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张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岗位,干着不平凡的事,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
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不求回报,才造就了一片“绿洲。
物质虽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供人们歌颂,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精选篇2)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
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
作文素材 : 医者仁心,值得写入2022高考语文的精神主题!
作文素材:医者仁心,值得写入2022高考语文的精神主题!医者仁心解读口罩之下的无声,是对生命相托的专注;白衣之下的赤诚,是医者仁心的大爱。
医者仁心人物故事评论01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世界屋脊上,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带领医学团队,常年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
50多年来,他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心中。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
今年6月29日,他站上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高原的守望者【一个愿望】20世纪30年代,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
他9岁随父母去南京读书。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在南京,吴天一顺利通过征兵体检,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别看我个子小,但体质好。
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参军报国。
”吴天一说。
由于文化功底良好,一入伍他便被分配至中国医科大学培养。
6年的理论培训结束后,抗美援朝已经签订停战协议。
“但当时部队还没撤回,我就强烈要求去前线。
”1957年,吴天一与夫人一起,换上志愿军的服装,来到位于平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
在那里,因为防治疫情得力,他获得第一个三等功。
1958年随部队回撤到青海后,为响应当时“大练兵”号召,吴天一被分配至某骑兵连。
“我要当一名普通兵。
”吴天一说,在骑兵连他获得了“五好战士”荣誉,为他之后常年在高原“骑马问诊”打下了基础。
【一个决定】20世纪50年代末,大批青年怀着梦想,来到青海建设高原。
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初到青海的内地建设者很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慌、胸闷、头痛欲裂……由于缺乏高原病基本知识,很多高原病被当作普通肺炎、肺充血症治疗,许多建设者相继病倒甚至献出了生命。
吴天一说,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国内对它认识不清,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只有外国人说话。
医院医共体总院形象宣传片文案
温情驻守幸福共榷片头——尝试走近,走近每一个患者的心灵。
尝试呵护,呵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尝试驱散,驱散每一个狰狞的病魔。
他们努力地尝试,他们执着地守望……他们汇聚在这里——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勇敢地肩负起医者的责任,用那圣洁的白色,破开冰冷与黑暗,带来温暖与光明。
驻守·他们谨记初心这是一则外化于行的心之箴言。
驻立于镜湖之滨,坚守于钱塘之畔,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恪守着医者的仁心,肩负着生命的嘱托,走过近百年的岁月。
作为萧山区的医疗中心和医学技术培训中心、国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三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发展中的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以心路、通惠两个院区为基础,急诊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骨科、肿瘤科、肝胆外科等重点专科为依托,容纳一代又一代医疗工作者深耕于此,他们高举传承仁术的薪火,忙碌在守卫人民健康的第一线,以满腔热血和辛劳的汗水,构建起医疗卫生事业的钢铁长城。
从坚守的初心中出发,在发展的风云中鼎立。
2019年,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号召,成为百姓众望所归的期盼,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秉持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率先成立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立志为为广大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创造出奇迹的更多可能。
作为全区规模最大、成分最复杂的医共体,今天的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共拥有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二医院、中医骨伤科医院、皮肤病医院四大院区,下涉瓜沥、党山、坎山、益农、党湾、靖江、南阳、蜀山、闻堰、楼塔、河上、戴村十二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共同驻守在古老的萧山大地,互鉴共勉,相伴成长。
变革·他们躬耕不辍心系患者,恪守天职,上下求索,永不言弃。
当生命之匙交予手中,行进中的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秉持着“共管、共人、共财、共信、共发展”的一体化、同质化、协同共进理念,托举起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医学的温度讲座观后感
医学的温度讲座观后感刚进讲座会场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医学这玩意儿听起来就特严肃,是不是又得是一堆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和冰冷冷的病例分析啊。
可没想到,讲座一开始就像一把小火苗,慢慢地把整个场子都给暖热乎了。
主讲人上来没有讲那些高深莫测的医学理论,而是先讲了几个小故事。
你还别说,这故事就像钩子一样,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给勾住了。
有个故事是讲一位老医生对待一个小患者的事儿,那老医生就像个慈祥的老爷爷,不仅把小患者的病给看好了,还把孩子给哄得开开心心的。
这故事里的医学啊,不再是那种只知道治病开药的生硬东西,而是充满了人情味。
我当时就在想,原来医学不只是在身体上动刀用药,还能像阳光一样照进人的心里呢。
讲座里还提到了医学在不同文化里的角色。
这可太有意思了,就好像医学是个全球旅行家,到了不同地方就会换上不同的“衣服”。
在有的地方,医学和宗教信仰、传统习俗那是紧密相连的。
我就琢磨着,这医学的温度还体现在它能和各种各样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尊重不同的习俗和信仰,然后再去给人们治病疗伤。
这就像我们吃菜一样,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口味,但目的都是让大家吃得健康、开心。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关于医学伦理那部分。
以前我总觉得医学伦理就是一些规定和条文,可在讲座里,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医学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的纠结和选择。
比如说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怎么去分配才能既公平又能救更多的人呢?这就像是一场道德拔河比赛,两边都很重要。
主讲人把这些事儿讲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长里短一样,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艰难和医生们的不容易。
讲座结束的时候,我就像刚从一个充满宝藏的山洞里出来一样,脑袋里装满了新的想法。
我感觉医学就像是一个有着温度的大熔炉,把科学、人文、伦理还有爱都融合在一起。
它不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那种只有手术刀和药品的冰冷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温暖的地方。
这个讲座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医生啊,他们可不仅仅是穿着白大褂的治病高手,更是带着温度的守护者。
医者匠心 清心清德征文1000字
医者匠心清心清德征文1000字医者匠心,是指医生们在医疗工作中所展现出的专业精神与职业操守。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匠心独到的方式对待每一个患者。
清心清德,是指医生们在行医过程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正直。
他们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守医学伦理和道德底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医者匠心的背后,有着无数感人的故事。
比如,在抢救重症患者的关键时刻,医生们不畏艰险,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斗争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挽救了一个个生命。
他们用心脏复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先进技术,让生命的火种重新点燃,给予了患者和家属希望。
同时,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医生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他们倾听患者的诉求,细致询问病情,全面检查,科学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更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努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医者匠心还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上。
医生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还关心患者的康复、预防和健康管理。
他们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宣传,推广健康知识,提醒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医者匠心清心清德的精神是医学伦理的核心,也是医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医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为患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使他们重新拥有了美好的人生。
而这种医者匠心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医疗领域不断发展,医学科技日新月异,但医者匠心与清心清德的价值却永远不会过时。
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偏远地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无数医生们默默奉献,用他们的匠心和善心为患者服务。
让我们一起向那些医者们致敬,感谢他们在医疗事业中坚守初心、担当责任,为社会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医学事业中,继承和发扬医者匠心的精神,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 医学前辈的故事
思政医学前辈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思政医学前辈的故事:故事一:钟南山,那可是咱国家医学界的超级英雄啊!想当年非典的时候,他就像个无畏的战士,冲在最前面,丝毫不畏惧那可怕的病毒!这次新冠疫情,他又是毫不犹豫地再次出征。
他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就说面对那些质疑的声音时,他坚定地用专业知识和事实说话,这得多厉害啊!真不愧是我们敬仰的医学前辈!故事二:林巧稚啊,被称为“万婴之母”,这称号可不是白来的!她一生都在为妇产科事业努力奋斗。
她曾经为了抢救一个难产的孕妇,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你说说,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和爱心啊!在她眼里,每一个新生命都是那么珍贵,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
她难道不伟大吗?故事三:裘法祖,那可是医学泰斗啊!他的手术技术堪称一流,他的教导更是让无数年轻医生受益。
记得有一次,他给学生们讲解手术要点,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能不佩服他吗?他就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医学领域。
故事四:吴孟超,肝脏外科的传奇人物!他曾无数次在手术台上创造奇迹。
有一个病人几乎被其他医生判了死刑,可到了吴老这儿,他凭借精湛的技艺硬是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这难道不是奇迹吗?他对医学的执着和热爱真的太让人感动了!故事五:陈薇院士,她就像一个白衣天使与病毒的战斗女神!当大家对新冠疫苗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她已经带领团队日夜奋战。
她难道不是我们的英雄吗?为了研发疫苗,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故事六: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无数人的生命啊!她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尝试,不断探索。
就好比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曙光,最终她成功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医者仁心春风化雨
医者仁心春风化雨医者仁心,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像春风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他们对人类的健康负有巨大责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医者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第一章崇高的医者精神从古至今,医者仁心的精神一直被推崇和赞颂。
在古代,医者被视为天职,他们的职责是拯救生命、治愈疾病。
他们用怀揣爱心和责任感的手,为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生。
同时,医生的职业使命感也体现在他们对抗疫情的勇敢行动中。
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众多医生毅然奔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与病魔抗争。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第二章医者的技术与智慧医生具备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他们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
医生的技术也是医者仁心的重要体现。
他们运用精湛的医学技能,诊断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他们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第三章医者仁心的温暖医生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专家,他们也是情感的支持者。
在患者最困难的时刻,医生给予了他们及其家人无尽的关怀和鼓励。
他们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精神上的慰藉,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医者仁心的温暖和鼓励也体现在对患者的家庭关怀上。
他们向患者的家人解释病情,提供专业建议,让家人在艰难的时刻感受到希望。
医生用真心关怀,帮助患者和家庭度过了难关。
第四章医者仁心的成就和挑战医者仁心不仅仅通过治疗来帮助患者,他们也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文化、社会和科技方面的成就。
他们的医学研究和发现推动着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
然而,医生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疲劳和情绪的负荷等等,都是医生们需要面对的困难。
尽管如此,医生们仍然坚守在一线,始终以仁心仁术照顾每一位患者。
第五章医者仁心的力量和未来医者仁心的力量是强大而伟大的,他们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76篇征文看医患关系中的医生处境
|实践与反思|从76篇征文看医患关系中的医生处境范咏燕文章编号:2096-5893(2020)02-0125-042017年,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设立“叙事医学工作坊”,临床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开始记录行医体会。
2013年,在延安市对口支援的放射科医生徐龙,用仅有的一台陈旧CT给患者输尿管的结石做定位,帮助泌尿外科的战友成功地施行了手术。
一次夜班时,呼吸内科病区25床患者突然呼吸骤停、全身发绀。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心肺复苏时,医生李亚强的汗珠一颗颗滴落。
在急救团队坚持了40分钟后,患者僵硬的身体有了反应。
……凡此种种,医生的奉献精神和济世救人之举满足了社会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期待。
救治成功的事例口口相传,鼓舞起社会各界对医生的无限信任和敬仰。
资深的科主任、骨干医生更多地作为故事主角进入大众视野。
1990年1月2日,医生冯乐到刚设置的儿科婴儿室上班,她将在这里与同事们共度6年的艰辛与喜悦。
年轻的感染科医生吴寅良无数次与团队一起静候在城郊感染病分院的病房里。
他对患者的耐心是受到该科室老主任张国朝的感召,老主任在大冬天里将手和听诊器捂热以后再给患者查体。
2000年,年轻的泌尿外科医生周伟民开始他在肾移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因此,与首例肾移植患者培养了休戚与共的情感。
在一次例行查体中,一位高血压患者右上肢血压和脉搏十分细弱,细致入微的呼吸内科医生蒋建中加测了患者的左上肢血压,由此,患者锁骨下动脉重度堵塞的病因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才浮出水面。
随后,行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转危为安。
不要相信医学奇迹,凡事皆有因,我们谨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实践与反思|慎地告知患者。
2 死亡,如影随形的教育样本救命如救火,反之亦然。
死亡,是另一个宏大主题。
医院的肿瘤科、急诊科是生死交搏的竞技场,失败如影随形。
一个夜晚,护士邵雯雯送走了无奈放弃治疗的患者。
她返回空荡荡的病房,被巨大的静谧吞噬。
“明天会更好”,这种敷衍的安慰无济于事。
医者仁心 药者仁爱——记农工党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药学院院长谢恬
党员风采医者仁心 药者仁爱——记农工党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药学院院长谢恬农工党杭州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前不久,农工党党员谢恬教授团队抗癌药物研究再获新突破,最新成果以封面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ACS Nano》上发表。
该研究成果为疏水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为后期第四代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谢恬教授带领杭州师大药学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奖1项、获中国、欧美发明专利40多项。
他本人于2014年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2017年获杭州市创新特别贡献奖。
他还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谢恬从事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脂质体纳米制剂、绿色化学等科教研已有36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专注中医药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造福社会民众的仁爱情怀。
二十载研发抗癌新药1978年,谢恬恰逢高中毕业,原本他已做好“上山下乡”的准备,但是传来了全国恢复高考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谢恬难掩内心的激动,立刻涌入到这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以武义县应届生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天之骄子”中的一员。
填报志愿时,由于父母体弱多病,谢恬听从父母的意愿,全部填报了医学院,因政审原因,与著名高校失之交臂,最后被浙江医科大学金华分校录取,由此开启他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生涯。
在俞栩老中医、薛盟主任医师、魏长春教授、张昌喜教授、姜春华教授、魏治平教授等人生导师的指引下,谢恬一步步走进中医药的殿堂,后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澍江教授和周仲瑛教授的中医学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凌一揆教授的中药学博士研究生。
谢恬最早开始关注中药研发与应用始于大学毕业后当住院医生期间。
那时,他时常注意到临床上肿瘤等疾病西药无效而中药有效,他将这些有效的中药归纳起来并进行总结研究,从药学角度筛选出有效药物及有效成分,再选择合适的剂型将它们做成制剂。
中医典型病案跟师记录
中医典型病案跟师记录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的那些事儿。
说到中医,大家可能会想到针灸、拔罐、还有那些神秘的药材。
中医就像一个老朋友,总是陪伴在你身边,听你诉说那些小烦恼。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跟师学习中医的小故事,没准儿能让你开怀一笑。
那天,阳光明媚,我跟着我的师父走进了诊所。
师父一脸严肃,像是随时准备给人治病。
可是他的心里满是乐呵。
我们接待的第一位病人是个老太太,脸上皱纹多得像干瘪的梅子,走路的样子像是拎着个大包袱。
她一进门就开始叨叨:“哎呀,医生,我这腿疼得跟老鼠咬似的,简直是痛不欲生啊!”师父听完,眼睛一亮,像是看见了宝贝。
“来,坐下,别急。
”然后开始仔细问她的症状。
老太太可真是一位话匣子,什么都往外冒,连她家那只猫最近吃了什么都说了个遍。
中间我忍不住想插话,结果被师父一个眼刀子给瞪回去了。
原来这就是中医的奥妙,得慢慢来,病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治病的关键。
经过一番“问诊”,师父开始给她把脉。
我站在旁边,紧张得都快要出汗了,心想:“师父的手法准不准啊?万一给人把错了怎么办?”可师父一脸淡定,手指轻轻在老太太的手腕上滑动,像是在弹奏一首悠扬的乐曲。
过了一会儿,师父开口了:“你的腿疼,是因为寒气入侵,得给你开点药。
”老太太一听,立马像找到了救星,嘴里连声感谢,眼里闪着泪光,真是让我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紧师父开始配药,那个小药房的样子简直可以开个药材博物馆,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各种中药摆得整整齐齐。
师父在那儿忙碌,左手拿着药材,右手不停地称分量。
我站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真是个了不起的“药材艺术家”。
药方开好了,老太太拿着药方,高兴得像个孩子,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来了一位年轻小伙子,满脸愁苦。
小伙子说他总是失眠,晚上睡觉像打仗,翻来覆去的。
师父听完,轻轻点头,像是理解了他那种“想睡却睡不着”的痛苦。
于是,师父又开始了他的“问诊”之旅,问了许多问题,关于生活、工作、还有饮食习惯。
小伙子说他每天喝咖啡,晚上还玩手机,真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实验室”。
2021年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中学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年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说,为了预防疾病的侵入,药品和营养品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产品、生活准则和应摒弃的不良习惯清单,为的是能让人们延年益寿。
在药片综合症流行的今天,人们过度在意健康反而不利于健康。
在抢占市场的战略引导下,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开始觊觎健康人群的医药市场。
文章说,英国《医学旅行》杂志曾在其读者中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旨在确定那些最常见的“非疾病”。
调查结果显示200多种状态属于“非疾病”,名列首位的是老年人的一些怪癖,然后是倦怠厌烦的情绪、黑眼圈、秃顶、雀斑、灰头发或白头发、招风耳和时差反应等等。
商业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那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属于病症,促使人们相信一些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个人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
性格腼腆被称为社交焦虑紊乱;工作中缺乏恒心和自制力则变成注意力不足;失去至亲或是一段情感破裂带来的痛苦成了创伤后抑郁症;月经前的情绪波动成了月经前营养不良或机能障碍。
为此,在美国调整血清素含量的药物已经被普遍使用,如最为人所知的氟西汀。
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类型,比如荷兰科学家宾格豪尔斯在对3%的荷兰人调查后提出的“空闲病”,表现为一些人对假日或空余时间无所适从。
还有“思乡病”,通常是指那些移居他国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另外,还有蜘蛛恐惧症、天文恐惧症、恐雨症和恐海症等一系列精神病学上记录在案的恐惧症。
目前医药产业经常使用的另一策略是把一些轻微症状定性为严重疾病的征兆。
比如说把疲倦定性为慢性疲乏症状,或是把周期性的腹泻和便秘定性为应激性结肠炎的症状。
在美国和新西兰对处方药品直接进行广告宣传是合法的,这和医药产业夸大其词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汉诺威达特矛斯医学院的莉萨· 施瓦茨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把一些日常的小问题诊断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比如认为普通的鼻腔黏膜炎是过敏性鼻炎等。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公益中学初三3月中考诊断性测试(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公益中学初三3月中考诊断性测试(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家风携着温度与力量,吹向更远、更广的地方,就是我们对孩子、对社会的美好馈赠.(zēnɡ)。
B.家有普,州有志,国有史。
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pì)益。
C.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江边河岸、山间地头仿佛在一夜间猛然苏醒,满目葳蕤.(ruí)。
D.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勾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zǎi)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中的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就极具反抗精神。
她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最终以独立的人格和勇敢的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B.“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这两句话出自《三国演义》,都是对诸葛亮的赞誉。
C.《草房子》中杜小康的成长经历最能表现作者对情感、悲悯精神的诠释。
当众人都排挤秦大奶奶时,杜小康没有;杜小康既是桑桑的竞争对手,又是最懂桑桑的人。
D.《老人与海》中“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表现出圣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媲.(pì)美箴.言(zhēn)浑身懈数言简意赅B.惬.(qiè)意酷肖.(xiāo)相形见绌中流抵柱C.倒塌.(tā)讪.(shàn)笑杳无音信人才辈出D.附和.(hè)悄.(qiǎo)然重蹈覆辙顾明思义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焕散电饼铛琳琅满目震聋发聩B.秸梗城皇庙漠不关心青面獠牙C.寥廓乌纱帽岌岌可危掎角之势D.盘踞好莱坞深思冥想光耀门眉5.读经典,悟人生。
看病人的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于人间,得见疾苦之状,感念医者仁心,遂记其事,以告后人。
时维夏日,炎炎烈日,酷暑难耐。
余行于市井,见一医者,身着白袍,面容慈祥,携药箱而来。
观者众多,皆因病者众多,医者络绎不绝。
医者至一宅院,门前有病者数人,或卧或坐,面色憔悴,气息奄奄。
医者下车,步履轻缓,视其病者,询问病情,细观脉象。
有问:“此病者何疾?”医者答曰:“此病者患肺痨,久病成疾,体虚气弱,需以药石调治。
”医者命病者随其入室,取药箱中之药,煎煮成汤,令病者服之。
又于药箱中取出膏药,贴于病者之背,曰:“此膏药可驱寒湿,助其康复。
”病者闻言,面露感激之色。
移步至另一宅院,见一老妪,卧床不起,容颜苍老,目光浑浊。
医者问:“老妪何疾?”老妪答曰:“腰痛腿麻,行走不便,已数月矣。
”医者诊其脉,察其舌,曰:“此病者乃风湿侵袭,经络不畅,宜针灸以通经活络。
”医者命弟子取针灸之具,于病者腰腿之处,针灸数十针。
病者痛楚难忍,医者以手抚其背,安慰之。
针灸毕,病者感觉腰腿轻松,疼痛大减。
又至一村舍,见一少年,面黄肌瘦,气息微弱。
医者问:“少年何疾?”少年答曰:“久咳不止,痰中带血,饮食难进。
”医者诊其脉,视其舌,曰:“此病者乃肺热咳嗽,宜清热润肺。
”医者于药箱中取出草药,煎煮成汤,令少年服之。
又以药箱中之药粉,敷于少年胸口,曰:“此药粉可清热解毒,助其康复。
”少年服药后,咳嗽渐止,饮食亦渐增。
余观医者之治病,无不以仁心为本,以医术为辅。
或问:“医者何为?”医者答曰:“医者乃救人于病痛,使患者重获健康之人。
”言辞恳切,令人敬佩。
余随医者数日,见其治病无数,无不悉心诊治,无分贵贱,无辨贫富。
或问:“医者何以如此?”医者答曰:“医者应以患者为重,以仁爱为本,不以名利为念,方能为患者带来希望。
”余闻言,感慨万分。
医者之仁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余欲学医者之仁术,以济世救民。
遂拜医者为师,随其学医,以期日后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还他们健康之身。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中国好人专题故事
中国好人专题故事
中国好人专题故事是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全国道德模范日常宣传的专题,展示评选出的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同时记录各级道德模范日常工作的生活状态,每期配发简要文字说明,提炼典型核心内容。
以下是其中两个故事的简介:
1.姜梦云:姜梦云是一位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小学高级教师。
她
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以校为家,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
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2.陆炎:陆炎是中医院的一位外科护士,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
他从一个单
纯可爱的小护士成长为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外科主管护师。
他无论面对怎样的病患,无论是车祸送来的严重脑外伤患者还是胰腺手术后的重症患者,都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一颗对病患的关爱之心,全力救治。
中国好人的专题故事还有很多,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气,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精神洗礼。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中国好人的故事,建议登陆中国文明网进行查看。
润物细无声坚守绽芳华——记全国最美森林医生袁媛
润物细无声坚守绽芳华——记全国最美森林医生袁媛作者:李桥刘浩凯来源:《浙江林业》 2019年第11期李桥刘浩凯人物简介袁媛,女,中共党员,浙江景宁人,高级工程师,现任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植物检疫站站长。
199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1998年从事森防森检工作至今已21年。
21年来袁媛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议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等荣誉称号,赢得了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林农的一致好评。
扎根森防无怨无悔的森林医生“尽本分做事”,是袁媛一直坚持的信念。
景宁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1%以上,这里的“绿水青山”就是山区林农的“金山银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景宁而言尤为重要。
作为森防战线的基层工作者,袁媛深知只有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才能准确掌握病虫害信息,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在参加工作的21年里,为了景宁的森防事业,她不辞辛苦、兢兢业业。
每当林木病虫害发生季节,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都走在防治第一线。
21年来,她走遍了景宁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林场、每一个苗圃,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她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及实践经验,在她的参与和主持下,逐步整合全县村级护林员、兼职检疫员,建立监测队伍,开创性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开展了病虫情调查工作。
2012年5月,景宁县大均乡8500余亩竹林竹篦舟蛾爆发,由于监测及时,县林业局、乡政府和林农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虫害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受害竹林很快就恢复了长势。
在袁媛和全体检疫员的努力下,景宁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始终控制在0.4‰以下,测报准确率达93%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92%以上,为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尽到了保驾护航之责。
勇于创新为古树名木找到“对症良方”景宁县民风淳朴,村村户户世代相传养护庙林与风水树的习俗。
据调查,景宁县现有古树名木8300余株。
杭州市第1人民医院专家特长简介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特长简介儿科:黄先玫:擅长于儿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对小儿心律失常、小儿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等后天性心脏病诊治经验丰富。
利用心导管造影术诊断大量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人,同时利用先进的介入治疗技术使大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以治愈。
杨一华:小儿呼吸与感染专家。
擅长对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哮喘专科及儿科疑难杂症、危重急症的诊治。
杨五一:小儿内分泌专家,擅长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内分泌常见疾病,如性早熟、矮小症、甲状腺疾病等的诊断治疗。
陆茵:擅长儿童保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小儿学习障碍及小儿注意力障碍、多动综合症方面有一定经验。
刘雅丽:擅长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各种难治性肺炎及各种喘息性疾病等,对儿内科各类疾病诊治均有丰富的经验。
王洁华: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小儿癫痫病、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治。
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积累有丰富的经验。
徐文静:擅长于儿童哮喘及儿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冯亚男: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对儿童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重症肺炎等的治疗有较深的研究。
宋培红:擅长于小儿感染及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
对儿童哮喘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沈桂芳: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患,对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芦惠:新生儿疾病诊治。
尤其对早产儿喂养和新生儿消化道疾病有很深造诣。
戴明娟:擅长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如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等诊治。
沈新囡:小儿神经专家。
对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抽动症、心因性疾病等有独特的诊治方式,取得良好疗效。
包建秀:小儿呼吸专家。
擅长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
周国汉: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何内华:熟练处理儿科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盛文彬: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和儿童危重症诊治,尤其对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一心一意从事让人睡着的艺术——记麻醉学专家章亦新主任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5期李媚马雯娜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5.2018-329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医学杂志社通信作者:马雯娜,E-mail :296047103@一心一意从事让人睡着的艺术———记麻醉学专家章亦新主任章亦新,1929年12月出生,女,杭州富阳人,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麻醉科主任(工作时间1958年至1994年)。
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1979年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立,担任首届副主任委员,为浙江省麻醉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1989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创立了全国第一个麻醉质控中心———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
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8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浙江省医学会资深专家会员荣誉称号。
要开刀,必麻醉!一台成功的外科手术,除了需要主刀外科医生的精湛技术、手术护士和助手的默契配合外,离不开麻醉科医师的保驾护航。
但150多年前,麻醉学尚未萌牙,医学界对患者手术疼痛的控制却一筹莫展。
为做手术,把患者敲昏,把患者灌醉,把患者受伤的肢体放在冰天雪地中冷冻,用带子勒紧肢体使其变得麻木......这些现在看起来可笑的方式在麻醉发展史上却真实存在过。
麻醉学作为一门控制疼痛的科学,一门让人睡着的艺术,在近50年国内医学领域里跨了一大步。
而谈起浙江省麻醉学的发展史,有一个人的名字必须提到,她就是章亦新。
选择从医的道路1928年,章亦新出生在杭州富阳的一个书香家庭。
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幼年的章亦新聪明乖巧、善良可爱。
不幸的是,在她年少时祖父因患肺结核而离开人世,哥哥在浙江大学读书时亦因患肺结核而辍学。
章亦新经历了家庭的变故,感受到当时中国医疗水平的落后,目睹国民饱受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
自此,救死扶伤的愿望在章亦新心中渐渐深埋,整个家庭也为她的前途有了既定的方向。
胡义扬:“误打误撞”成了医生
胡义扬:“误打误撞”成了医生作者:彭洋来源:《肝博士》 2013年第2期小医院的高材生“我选择从医纯粹是误打误撞。
”面对记者,胡义扬打开了话匣子,在进入浙江中医学院之前,他对中医唯一的印象就是童年的一次生疔疮经历,在连续打了两周抗生素和外用膏药反复不愈后,不得已开始服中药,没想到的是一周疔疮就彻底消除了。
而在1979考大学时,胡义扬对专业选择也并没有明确的想法,浙江中医院仅仅是他的第三志愿。
爱上中医,那是他走出医学院校门,有了独立的临床实践,享受到成功喜悦后的事。
当时,胡义扬是其所在医院——浙江武义第一人民医院的第一个中医本科毕业生,到医院一周后即被要求独立开展中医门诊工作。
门诊第三天胡义扬就迎来了他从医生涯中第一位求诊者,病人是一位孤老,已发热3天卧床不起,挂了出诊号。
胡义扬初步诊断为感冒发热,给了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3剂。
第二天他有些不放心,又去老太家看了一次,竟然热已基本消退。
这着实让他兴奋了多天,“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句话改变人生轨迹进医院半年后,胡义扬接到了一项任务——开设12张中医病床和全院住院部中医会诊,“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医疗技能锻炼的最大机遇。
”胡义扬说,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在一般中医门诊无法接触到的疾病及医疗实践,而正是在这些实践中获得的成就感使自己真正爱上了中医。
不过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胡义扬也渐渐感觉到自己学识的不足,萌生了进一步深造的念头。
一方面想要进一步深造,另一方面又对丰富多彩的医院实践恋恋不舍,正在胡义扬犹疑不定的时候,科里的一位他十分崇敬的老前辈对他说:“你这条鱼不该在这小池塘,应到天南海北去闯一闯”。
一句朴素的话改变了胡义扬的人生轨迹,至今胡义扬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会深深怀念这位老前辈。
1988年,胡义扬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后有幸师从肝病专家王玉润、刘成、刘平教授,“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论文,导师唯一修改之处就是把我的名字移到了第一作者。
”胡义扬说,导师的高风亮节给了自己内心极大的震撼,自己由此也走上了一条更加广阔的医学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丁渊其人其事
有一种平凡,叫默默无闻;有一种奉献,叫日积月累;有一种态度,叫认真负责;有一种大爱,叫待患如亲;有一种医者,叫仁心济世,叫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医科的主任中医师丁渊同志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奉献之歌。
丁渊医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等,而这类病人往往多数心理压力过大,每每前来就医,心情都非常紧张焦虑。
对待这样的患者,不仅要缓解他们生理上的病痛,还要舒解其心理上的压力。
丁医生非常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对症安胎的时候,总是与她们聊聊天说说那些成功治愈的例子让她们放松心情获得信心风趣地开导病人,化抑郁压力于无形。
病人往往面容愁苦而来,平和放心而去。
丁医生常常被患者称为送子观音曾经有一个病人41岁是一名运动员年轻的时候没有要孩子后来流产过一次并患有子宫肌瘤再也没有怀上过孩子想想四十一岁的人看着丈夫对孩子的渴望还有家庭的压力她非常急切地想要一个孩子。
丁医生耐心地对症下药根据她的情况调整用药经过调理一年半后成功自然怀孕上个月在我们市一医院生了个女儿。
病人及家属非常激动地来感谢丁医生说您就是我们整个家庭的恩人啊!丁医生笑笑说像你们这样怀孕困难的患者我没有做出承诺所以怀孕成功我也要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
曾经有一对夫妻,来自镇江,结婚10年不孕,妻子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双侧输卵管严重粘连,四处就医,经历了2次试管婴儿治疗,均未成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整个家庭因为想要孩子的渴望而陷入绝望,后经人介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辗转来到丁医生处求医问药。
在详细询问了病情以后,丁医生先安抚病人的情绪,运用多年中医临床经验,制定了相应治疗方案,通过中医药调理,1年多后,患者成功受孕,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该病人的表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结婚5年尚
未孕育,看到表姐的成功经历,她也千里迢迢赶来找丁医生治疗,半年后,她也顺利怀孕并产子。
类似的病例数不胜数,丁医生的诊室里锦旗挂满四面墙壁,表扬信不计其数,很多患者生了孩子后携重金大礼来谢丁医生,她一概推却不收,只要一张患者一家三口的照片作为纪念,她说,这就是对我行医技术的最大肯定,看到你们有了孩子幸福美满,是我最大的欣慰。
“医疗有止境,服务无止境”,丁医生正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身体力行的实践着这句话。
每天七点四十五分,丁医生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诊室门口,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她就像一台设计精密运转良好的计时器,从不会出现半分误差。
这么多年来丁医生一直以病人的利益为上,从检查到治疗,每一步都为患者精打细算。
丁医生坚持根据需要用药从来不会给病人开多余的药做不必要的检查努力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如果是远道而来的外地患者,她都会想办法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使患者能够当天做好检查,并给予及时治疗,为患者节约食宿交通费用。
丁医生就是这样关心病人处处为他们考虑,好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丁医生的中医妇科门诊基本上是一号难求,很多病人都是早上四五点钟就来排队挂号。
倘若挂不上号,丁医生总是不忍心病人白跑一趟失望而归,特为他们加号,因此她几乎每天下午1点多才能吃上午饭,下午到了七点钟才能下班回家,有些时候甚至十点多才回家..每天接诊一百多个个病人,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常态。
但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无论拖班多久,永远不急不燥,面带微笑,和声细语,耐心问诊。
由于长期坐诊、延误吃饭导致低血糖,好几次都低血糖晕倒在办公桌上但是看着门外的长队病人们期盼又焦急的眼神,丁医生后来在坐诊前都会在办公桌上备几颗糖果在身体发虚感觉到低血糖症状的时候就悄悄含颗糖果继续为患者看病,病人纷纷感慨:“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医生啊!”
虽然没有豪言,也没有壮举,丁医生就这样凭借精深的学术造诣和高贵的医学品格,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本职工作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她以一双妙手,诊脉判断;一帖方药,药到病除;;一份大爱,尽心尽责一颗仁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