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水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合集下载

最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精品

最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精品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结合铁岭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水环境质量不高、生态安全风险高、水资源管控水平低、水经济不发达等问题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提出铁岭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存在问题;建设对策1概况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平原中段,且辽河铁岭段河长占辽河干流的13,全市总人口达3019万人,面积13万2,境内湿地面积2832。

市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对整个辽河的水质和水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59亿3,人均水资源量8473,2013年铁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97,部分河流水质较差,如招苏台河仍为劣Ⅴ类,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仍然十分突出。

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铁岭市建设发展中,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是保障区域经济、水资源及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21水网建设成效显著铁岭新老城区西部为辽河,北部为柴河,南部为凡河,东部为山区。

柴河河道紧邻老城区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柴河水库。

凡河河道由新城区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

新区建设时引凡河水入如意湖,如意湖经人工河道天水河和莲花湖相连接,莲花湖水下泄至凡河最终汇入辽河形成完善的新区水系。

新、老城区间水系通过柴河灌区灌溉干渠相连,实现了辽河、柴河和凡河之间连通的格局,水网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2防洪抗旱供水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铁岭市以水利工程体系、防汛抗旱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四项体系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和稳定安全的供水格局。

防洪抗旱工程体系日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50余条河流建有防洪工程,现有堤防总长度7470。

供水格局稳定安全,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3处,解决了130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风景区和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的十大误区

风景区和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的十大误区

风景区和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的十大误区浩瀚的历史长河满载着人类数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奔流至今,为我们带来了无数值得回味与探究的内容。

在人类延绵不断地认识世界、顺应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历程中,水在向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命源泉的同时,也向人类提出了创建人水和谐的真情诉求。

水一直与人类长相斯守,如影随形。

千百年来,人类也一直在为保护和治理水环境做着积极不懈的努力。

从流传至今妇孺皆知的“大禹治水”故事,到改写中国水文明的“三峡工程”,无不是我们依托人与水的密切关系而得以生存、发展直至繁荣兴盛的极好例证。

但是,在认可和铭记这些治水功勋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快速的城镇化背景下,城镇水环境危机四伏,不合理的城镇水系改造方式仍在延续,城镇和风景区的水环境治理方式创新势在必行!以上是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5月9日在杭州召开的建设部主办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序言中的一段话。

仇部长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主题报告,题目是“风景区和城市水系统的差别性、治理误区和对策”。

他在报告中引用大量理论、数据和案例,提出了当前我们国家风景区和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的十大主要误区和九大对策,对理解和创建人水和谐的可持续的景区和城市水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家风景区和城市水系规划建设中的十大主要误区风景区水系方面:误区1、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原有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水景观遭受破坏一是在核心景区和近核心景区大量建造宾馆或者增加床位,或其他旅游设施,过多的使用景区的溪水和抽取地下水,造成溪水断流,泉水干涸,水位下降。

著名的浙江雁荡山,原来所有的溪流都是清清的溪水潺潺流动,但是几乎所有的溪流都因为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常年干涸,雁荡山的奇景已经少了一个元素。

二是放任农民,原居住者和有权势的单位在景区建房。

建设部前段时间刚刚处理了庐山的风景区建房,最近正在处理嵩山风景区有权势单位的建房,所有的建筑都要被拆除,而且当事人都要受到党纪政纪的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精品文档】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园林水景就像园林景观中的眼睛一样,让园林景观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水景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方面:设计意念与治理方式不协调。

目前住区园林水景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

由于专业不同,目前景观或园林的水景设计,一般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不太多也无责任考虑水质治理问题,因此,设计与治理很少同步考虑。

但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生系统来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几乎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合理。

随着外来物质的输入和时间的推移,导致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

水体构造有碍可持续发展。

水体的防渗处理是水景设计的软肋之一,目前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多,其防渗效果也会有诸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与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水体驳岸的建造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彻底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减弱了人们亲水的内涵,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欠缺再现水生植物群落系统。

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岸等,造成了水生植物难以再在水景中得到应用或难以形成群落结构,生动自然、美丽的水景不能有效的体现出来。

而在高级阶段的水景虽说以借景为主,但是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

园林水景设计中在既然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呢?因地制宜。

将水景引入住区环境是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如要考虑住宅项目本身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对地块的影响,以及地块本身和相邻水域的水系条件,以便考虑如何处理水景的给排水问题。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结合铁岭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水环境质量不高、生态安全风险高、水资源管控水平低、水经济不发达等问题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提出铁岭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存在问题;建设对策1概况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辽河平原中段,且辽河铁岭段河长占辽河干流的1/3,全市总人口达301.9万人,面积1.3万km2,境内湿地面积283km2。

市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对整个辽河的水质和水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59亿m3,人均水资源量847m3,2013年铁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9.7%,部分河流水质较差,如招苏台河仍为劣Ⅴ类,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仍然十分突出。

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铁岭市建设发展中,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是保障区域经济、水资源及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2.1水网建设成效显著铁岭新老城区西部为辽河,北部为柴河,南部为凡河,东部为山区。

柴河河道紧邻老城区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柴河水库。

凡河河道由新城区南穿城而过汇入辽河,上游有大型水库—榛子岭水库。

新区建设时引凡河水入如意湖,如意湖经人工河道天水河和莲花湖相连接,莲花湖水下泄至凡河最终汇入辽河形成完善的新区水系。

新、老城区间水系通过柴河灌区灌溉干渠相连,实现了辽河、柴河和凡河之间连通的格局,水网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2.2防洪抗旱供水体系初步构建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铁岭市以水利工程体系、防汛抗旱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灾害防御保障体系四项体系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体系和稳定安全的供水格局。

防洪抗旱工程体系日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50余条河流建有防洪工程,现有堤防总长度747.0km。

供水格局稳定安全,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63处,解决了130.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摘要:城市河道在满足必要的防洪抗旱功能的同时,在生态景观设计方面应遵循自然规律,降低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主要对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问题;方法措施引言城市河道作为人居环境中最具活力的开放性休闲场地,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在营造一个满足人类社交、尊重高层次心理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是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精神场所。

城镇河道的治理正向生态化、景观化、多学科化方向发展,加强河道、河岸的水体保护,以提高生态涵养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河道湿地生态功能,同时提高景观效果,不仅可使河道恢复原貌,而且为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一、城市河道景观的概念1、河道景观的定义河道:即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明确指出城市河道景观的定义。

广义上的城市河道景观指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2、城市河道景观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河道属于城市的范畴,已成为城市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城市河道不仅发挥着防汛、航运、排涝等物质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居民休闲、美化城市的人文功能。

它贯穿于城市的不同区域,每个社区的河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与河道周边环境紧密相连。

因此,城市河道必须承载其周边区域的物质与人文因素。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原则1、安全性及自然性防洪是城市河道的第一功用。

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工作,首先应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确保河道行洪安全。

其次才是重点美化河道周边景观,改造河道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城市河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增长。

河道是天然的自然景观,有曲折的姿态、深浅不一的河滩、植被覆盖的河岸等,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在治理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时,我们应遵循河道的自然属性,尽量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设计出自然、和谐、优美的生态河岸景观。

生态城市中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生态城市中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生态城市中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工业经济猛发展的今天,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环境经济也已提到日程上来。

生态城市建设就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而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水景观的建设是一道难题。

本文旨在浅析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处理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希望通过此文,能为生态城市中水景观的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标签:生态城市水景观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即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水景观(waterscape)即是由水及岸,自然地貌,人文设施所形成的景观。

可分人工水景和自然水景,现多指人文水景观,它包括,人工湖泊,喷泉,破布跌水,溪流,戏水池等景观。

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必须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而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解决水环境建设的问题。

1我国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1.1水景观中的水体资源被污染严重1.1.1生活用水的污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洗衣、洗物的水含丰富的氮磷元素,这些富营养化的废水都被倒进了下水道。

而下水道里无任何净化措施,就直接流入一些河沟。

我们都知道河流相连的道理,所以很多河流都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水中浮游生物繁衍迅速,水质下降严重。

1.1.2雨水地表径流带来的氮磷污染常识告诉我们地表径流雨水的污染程度就相当于生活污水,那要是淤积了很多天的污水呢?结果是肯定的污染加倍。

而我国的排水设施又特别的差,就像去年,连北京都差点能划船了。

淤积了那么多天的水,对我们整体水体的影响就无需多说了。

1.1.3湖泊等水景观本身的赃物累积湖泊等水景观本身具有的自净能力很有限,而其中的生物群落的繁衍却是无限的。

因此那些生物群落不断繁衍死亡遗留下来的大量有机物,足以使水景观水体变质。

1.1.4人为活动的破坏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一个好的水景观绝对是一座城市中的旅游热点。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哪些问题_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哪些问题_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生态水景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是针对性构建生态景观水网的基础依据,水体恶化、生态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现实的问题纵横交错,成为目前城市生态水景观发展的绊脚石:
(1)河道生态功能逐渐丧失,水资源污染问题突出,与人类对水资源的基
本需求形成强烈的矛盾,某些原本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城市,也逐渐沦落为污染严重的缺水城市。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内城河水质呈现继续恶化的趋势,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工业废水和船舶废油等不断排入河道,而水体本身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将制约着河道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

(2)城市人口的增长、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商业项目的启动,大部分河道在
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被填埋,或者被改为暗沟,使得水系被分割,无法满足景观的水资源畅通要求。

(3)为了满足防洪、泄洪和排污的需求,河道往往被人工化和渠道化改造,虽然有利于航运、发电和灌溉等实际需求,但水系将和土地等生态环境分离,对河岸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破坏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地下水系循环、地表水系循环和河道的自净等功能的实现,使得水资源污染的程度加重。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探究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探究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探究摘要:水景建设在城市中越来越受欢迎,但城市水景的设计和治理是个难题。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水景治理方法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水景营造的一些方法及理论。

关键词:城市;设计与治理;生态水景;营造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水景更加重视,涌现出大批城市水系景观。

1 国内水景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园林水景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和管治两方面。

1.1 水景设计的问题1.1.1 水景设计与污水治理缺少同步考虑。

在水景设计时,注重景观手法和景观文化方面的表现,缺少对水质污染治理问题的考虑。

1.1.2 破坏水岸生态。

硬质化的池体结构及生硬的驳坎设计,破坏了水岸的生态系统,消灭了人的亲水性,使得生态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

1.2 传统水景污染的治理方式及问题1.2.1 物理方法。

①引水换水。

将原水体中变质的水排出,灌入水质较好的清水。

但水资源在我国相当匮乏,一次性换水必然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因此此法不能用于长期的水体治理。

②循环过滤。

在水景设计初期,设置配套的过滤系统和循环水泵。

但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定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得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费用也较高。

③底泥疏浚。

疏浚是指挖泥增深,排除水体中过多的淤泥。

但不能达到水质更加清澈的预期目标,不能彻底地清除污染源。

④曝气充氧。

多采用自然跌水曝气和机械曝气,能够及时处理污染;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1.2.2 化学方法。

主要是投加化学灭藻剂来杀死藻类。

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时间长,富集作用明显,对水质的污染也会不断的增加,使一般的水生植物无法生长。

2 城市生态水景的营造2.1 配合生物多样性规划,强调水系的连通性天然水系为城市的整体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蓝本,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廊道,可以有效加强物种、物质的空间运动和原本孤立缀块间物种的生存和延续。

所以,强调水系的连通性,必须站在绿地系统规划的高度,结合物种多样性规划综合考虑。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水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城市水环境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水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城市水源成为争夺的焦点,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一些地区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消耗水资源,造成生态破坏和水资源的逐渐枯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关键方面。

在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雨水会直接汇入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污染和城市内涝。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尤其是加强道路和建筑物的排水设施。

第三个问题是城市水体污染严重。

在大城市中,城市水体面临着大量污染源的威胁。

工业废水、排污口、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都会对城市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水体治理,保障城市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个问题是城市防洪系统不够完善。

城市防洪系统是防止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城市防洪系统不够完善,缺乏科学规划和设施建设。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防洪系统的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第五个问题是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不足。

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将污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的技术,有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但目前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仍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总之,在城市水环境建设中,需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水体污染严重、城市防洪系统不够完善以及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不足等问题。

只有加强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才能推进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一)水资源量匮乏,影响城市水系水循环。

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和沿岸生态系统都依赖水体而存在,河道需保持一定的生态流量,可以受纳一定的污水,维持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维持区域地下水的补给,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稳定。

黄河流域水资源普遍匮乏,引黄灌区受黄河水位及引水指标限制,无法大流量放水。

目前,除汛期外,全县支流河道基本呈现季节性干枯现象,破坏水循环,造成水环境失衡,河流自净能力降低,对水污染治理产生较大影响。

(二)水污染治理易反弹,难以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由于城市水体排污量较大,污染相对集中,且治理措施不科学,缺少系统治理,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容易导致水体污染治理周期性反复的现象。

另外,水体污染治理投资大,包括前期治理工程投入、后期运维和长效保持的资金,每公里河道污染治理资金达到2000万元以上,由于资金投入大、盈利渠道窄、回本慢,当前水体污染治理投资仍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公众水生态文明意识相对淡薄。

尽管近几年来公民的环保观念在逐年增强,环保认知度不断提升,但是公民的水生态文明意识仍然相对薄弱,主动参与水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足。

据调查发现,多数公民还没有形成强烈的保护水、爱护水、珍惜水的意识,水资源浪费、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现象仍然存在。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灌区内部、灌区之间、引黄县区之间实行轮灌制度,在保证上游县区基本用水的情况下,实行严格的引水调度制度,加大下游引黄流量。

二是制定反映资本从投资到运营、再到产出的考核指标,设定合理的回报机制,按效付费,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治理。

三是建立全社会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传播、诉求表达、实时监督的社会氛围和长效机制,提高全民水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十大误区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十大误区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十大误区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和相干的职能部门对生态建设相当看重,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尤其在生态城市(或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存在很多误区。

下面列出其中的十个方面,愿望能引起有关的政府官员、计划设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并在实践中加以改正或参考。

城市越大越好,楼房越高越好城市越扩越大,大楼越造越高。

“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大方法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趋势。

目前,发达国度已经在反思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追求对策。

有学者以为,今后城市的范围及其发展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方向发展,人口高度集聚;第二种是疏散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就是以中等城市为主,均匀分布于各个处所;第三种是卫星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就是以一个中等城市为基核,其周边呈卫星状分布一些小城镇,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式。

在小城镇与小城镇、中等城市与小城镇之间,有山、水、草地、农田等自然生态体系或半自然生态体系相间隔。

依据我国的国情,我们以为第三种城市发展模式是比拟合适的、并符合城市生态化请求的。

关于楼层高下的问题,比拟一致的见解是,以中低层为宜。

楼层太高,一是运行成本进步,二是能耗增添,三是安全性下降。

草坪面积越大越好,或所有城市都必需种树很多南方城市为了美丽和立竿见影,修建了大面积的草地;部分北方城市降雨量少、土地干旱,没有大面积植树的条件,却种了很多树木,成果成活率很低,丧失宏大。

众所周知,草坪虽然看上去雅观,修建周期短,但生态功效十分有限。

因此在南方水分比拟充分的处所,应尽量多植树,减少草地的面积。

而在北方缺水少雨的城市,则要谨严种树,并注意树种的选择。

因为树木既是“蓄水池”(对于水源充分的地域),又是“抽水机”(对于水源缺乏的地域)。

在北方地域应选择一些耐干旱、贫瘠和抗寒冷的乡土树种,也可恰当的种一些草坪植物。

水景整改方案

水景整改方案

水景整改方案一、问题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共景观水景项目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水景项目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如水质污染、设施老化、景观效果不佳等,亟需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景整改方案。

二、诊断分析1. 水质问题:根据抽查调研,现有水景项目存在水体浑浊、异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水质处理措施不完善、排水系统存在隐患等。

2. 设施老化:部分水景项目设施老化,井盖松动、管道破损等,存在安全隐患。

3. 景观效果不佳:部分水景项目景观设计单调、缺乏独特性,不能满足市民的观赏需求。

三、整改方案1. 水质处理:(1)完善水质处理设施,增加滤池和植物净化区等设备,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2)加强污染源控制,源头治理,减少水体污染物输入量。

(3)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水质达标。

2. 设施维护:(1)制定设施维护保养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设施的运行和安全。

(2)定期进行设施巡检和修缮,对老化、破损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

3. 景观提升:(1)重新规划和设计景观,注重创新与差异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景项目。

(2)加强植物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引入更多与本地特色相适应的植物,提升景观的观赏价值。

(3)融入互动元素,设置儿童游乐设施、休闲座椅等,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 宣传引导:(1)加强对水景项目的宣传推广,提高市民对水景项目的认知和参与度。

(2)多渠道发布景区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方式传播水景的特色和亮点。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整改方案:成立整改小组,明确整改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整改方案。

2. 资金投入: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配套投入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景观提升等工作。

3. 工程施工:按照整改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水质处理设施建设、设施维修和景观提升工作。

4. 监测评估:整改完成后,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预期效果1. 水质水平提升:水体清澈见底,水质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市民游客健康和安全。

景观水治理中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

景观水治理中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

景观水治理中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随着水景住宅、居民区环境绿化等重视程度逐步加生,人们对于景观水治理问题重视程度加深。

尤其是在一些距离人们生活区域较近的一些人工湖、池塘等地区的污水治理,已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景观水域;污水治理;存在问题;优化方案景观水,是一种装饰环境、美化城市的一种重要水体,一般出现在城市的居民区附近、景点附近,大多数是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

一般来讲景观水分为天然形成和人为建造两种。

现阶段,对于景观水的治理问题已经备受关注。

一、现阶段景观水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一)人工湖内水体净化方式不恰当现阶段我国人工湖中的水体治理方式主要有引水换水、过滤循环法、微生物法、生态净水等。

但是这几种方式在净化水方面均存在部分问题,就拿引水换水法来说,这种方式在使用时要通过消耗一定量的水资源,因此这种方式常用于小型的人工湖水体治理中。

过滤循环法通常类似于泳池内的净化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会产生较大的运行费用,也会出现有关植物堵塞的问题。

并且这种方式在前期使用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和构建系统。

在系统构建完成后也会由于使用率较低,而产生大量闲置,由于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设备,就导致设备出现生锈报废的问题,从而让总投入高,净化效果不佳。

目前,当前的这几种水体净化方式都存在一些设计不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导致人工湖内的水体净化还没有出现最佳方式。

(二)过于依赖宏观生态系统,产生负面问题在部分水体的治理中,有一些地区会采用生态方式来治理景观水,这种治理水方式都是根据自然界中原有的动植物的习性来帮助吸收水中的相关污染物质,从而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并且最终能够变为对于环境无害的物质。

但是这种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运行过程中,由于景观管理者注重于整体的宏观生态系统没有注意到在这里中的一些微观问题,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不理想的效果。

常见的比如说水草泛滥,蚊蝇滋生。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的关键难点及应对策略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的关键难点及应对策略

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的关键难点及应对策略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态功能。

而水景设计在绿化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城市增添优美的水景景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的关键难点1. 地质条件差异:每个城市的地质条件都有所不同,存在着地势高低差异、土质差异等情况。

这对于水景设计与建设来说,会导致施工技术难度加大。

2. 水体处理与保护:水景设计需要借助水体进行构建,而对于水体的处理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处理、水循环、水防腐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3. 植物选择与养护:植物对于绿化工程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植物,并进行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任务。

4. 技术要求高:水景设计与建设需要运用多种专业技术,如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园林设计等。

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技术水平。

二、应对策略1. 优化规划设计:在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之前,要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差异,借助技术手段准确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加强水体处理与保护:对于水体处理与保护问题,要注重科学性与环保性。

借助现代化的水处理设备,进行水质检测与调节,确保水体的清洁与循环利用。

3. 选择合适植物并加强养护:根据城市环境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好的植物种类。

加强植物养护,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证植物健康生长。

4. 提升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施工人员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确保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总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难点。

然而,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这些难点并不是无法克服的。

通过优化规划设计、加强水体处理与保护、选择合适植物并加强养护以及提升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实现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水景设计与建设的顺利进行。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城市水环境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建设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然而,在建设城市水环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一些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是城市水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而城市中的水资源储量却在不断减少。

与此同时,城市里的废水和垃圾也在不断增加,严重污染了城市水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等。

其次,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城市的发展速度,导致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建设进程受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建设质量。

第三,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缺乏公众参与也是一个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参与感,导致其对城市水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影响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缺乏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也是城市水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各种管理机构的条块分割,导致城市水环境的综合管理不够有效,城市水环境建设难以实现全面协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机制,促进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的高效化和精细化。

综上所述,城市水环境建设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水环境,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改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城市水环境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恶化严重。

2. 河道断面断流严重。

由于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河道被填埋、河流断面断流等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3.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

城市周边的湖泊生态系统遭受城市发展的冲击,湖泊水质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4. 暴雨洪涝问题严重。

城市的地面覆盖率不断增加,致使雨水难以渗透,尤其在暴雨来临时,城市暴雨洪涝问题愈发突出。

二、解决途径1.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处理工艺改造及运行维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 修复城市河道生态系统。

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恢复河道断面的通水能力,修复河道周边的植被,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3. 加强湖泊水质治理工作。

加大对城市周边湖泊的水质治理力度,完善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湖泊水质的恢复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建设城市雨水系统。

建设城市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通过雨水收集和雨水渗透工程来解决城市暴雨洪涝问题,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环境的冲击。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治理手段,相信一定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设出更加美好的城市水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全力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共同建设健康、美丽的城市水环境。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的景观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与我国目前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差距。

本文对当前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景观资源生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科学的重要课题。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但资源利用和消费增长却速度惊人。

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近10年来,景观建设迅猛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浪费土地、资金、水等各种资源的现象,带来了资源过载,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问题1.1过分偏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视其生态效益将景观作为城市的点缀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不考虑其生态效益。

高密度地“设计”异域景观;大量的占地绿化,过度的装饰性的绿化,过度的堤岸的硬化,大面积的地形改造;园林建设材料方面追求豪华,铺设大量高档硬质铺装建设大广场、堆砌各种景观小品;景观照明过多过密,浪费惊人。

重形式,轻功能,降低了城市绿地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1.2不遵循自然与生态规律的设计和建设在现行的景观建设中,如反季节移植、剪树冠、制造假植物、逆境栽植、填湖造景、大树古树移植、盲目引进高档树种等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些建设方式忽视植物的生理特点,违背植物配置的原则,造成土地、水、植物等资源的严重浪费,是破坏性的建设。

1.3城市景观建设中破坏原有生物生境城市中原有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容易受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大面积或者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严重破坏了城市生存所依托的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的环境净化和气候调节作用。

如建设中有可能将一片林地改造成为草坪,甚至仅仅出于管理不便就强行改变原有生境。

1.4施工和管护粗放而产生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我国目前的景观建设施工方法和养护管理存在技术不合理、设备落后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的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 把开发和治理 、 利
用 和 保 护 、 质 和 水 量 、 染 控 制 与 治 理 统 一 起 水 污 来 , 强 协 调 和 监 督 的 机 制 和 作 用 。按 照 可 持 续 增
统 了洪水威胁 , 又减少了地下水补给 、 加剧了枯水季节 发 展 战 略 要 求 , 一 管 好 城 市 水 资 源 。 其 次 强 化 城 建 环 保 主 管 部 门 的 职 能 和 地 位 , 予 他 们 参 与 赋 的缺水 矛盾 。 决 实 资 这 两种误 区既反 映 了人们对 水 景观认 知 的局 限 城 市 水 景 观 建 设 规 划 、 策 、 施 、 源 调 配 的 权 性, 也体 现 了政 府忽视 对 民生 的关 怀 , 忽视 对 自然 更 资 源和 生态 环境 许 多要素 的综 合考 虑 。 力 。最 后 要 建 立 健 全 科 学 的 绿 色 政 绩 考 核 制 度 。 政绩考核要包 含经 济发展 、 境保 护 、 会进 步、 环 社 民生 需 求 四个 方 面 , 生 态 环 境 指 标 作 为 干 部 考 将 核 的重 要 参 数 , 根 本 上 遏 制 住 城 市 水 景 观 浮 夸 从 建 设 和 生 态 保 护 背 道 而 驰 的 现 象 , 政 绩 考 核 真 使
环境污染等问题 , 力争在城市水景观建设 中做到能
源、 土地 、 资源 的适 度 消 费 。 因此 , 打 造 城 市 水 水 在 景观 时 , 人为地 将城 市 中 的局 部 水 体 与外 部 水 系 隔
断, 有些城市通 过引入清洁水或再生水 的方式人为
形成 一个 近 似封 闭 的水 体 , 却忽 视 了造价 大 、 自然 水 系遭 受破 坏 、 质 难 以长 时间维 持等 问题 ; 些城 市 水 有 则直 接在 城 市 河 湖 两 边 、 至 底 部铺 设 隔水 设 施 。 乃 不但 隔 离 了河湖 与地 下 水 的 交 换 , 而且 阻 断 了河 湖 对地 下水 的补 充 , 既增 加 了洪水 季节 的洪水 量 、 剧 加
收 稿 日期 :0 2—0 21 3—1 5
市生 态 、 市形 象 和 城 市宜 居 功 能 的实 现具 有 重 要 城 作用 。然 而 , 多 城 市投 资 打 造 的 城市 水 景 观 却 存 许
在 两个 明显误 区。

方 面城 市为 了迎 合 市 民 的需 求 , 顾 水 资 源 不
的实际情况 , 大搞” 城市化妆 运动” 认为 ” , 有水有
绿” 就是 生态 景观 。3 多 地 方一 窝 蜂 地 、 比式地 _许 攀 修 建奢 华 的 城市 水 景 , 面追 求 宽 广 、 派 , 些 显 片 气 一
基金项 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 技重 大专项——城市水 环境安 全
生态 城 市 建 设 中城 市水 景 观 建 设存 在 的误 区及 对 策
陈 邵 鹏
(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江苏 苏州 25 0 ) 10 4

要 : 市水景观 建设作 为实现 生态城 市建设 目标 的系统工程与城 市水 资源、 城 土地 资源、 态环境 等 息息相 生
关, 关 系到城 市水环境安全和 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 问题 。本文分析 了城 市水景观在建设 中存在 的两大误 区, 是 并
监测与管理工作。

8・ Βιβλιοθήκη 嘉耨 期 一陈鹏生城建中市景建存的区对 召 ・ 市设城水观设在误及策 5 态
V7. 0 5 1 .N M2 3O al v2 o
洪 是 严酷现实的麻木不仁。为 了制造大水面 , 降低水 或 加 剧 热 岛效 应 、 涝 和 污 染 等 环 境 风 险 、 否 对 渗漏 损失 , 需要 对 河 湖 水 体 进 行 大 规模 人 工 渠 化 防 现 有 生 态 系 统 产 生 冲 击 和 影 响 的 前 提 下 , 尊 重 在 渗处 理 , 而造 成对 河 湖水 系统 的水 文过程 、 从 湿地 生 态 系统 、 息地 与 生物 多样性 、 体 自净化 能 力 的破 栖 水 坏, 同时 大规模 的人造 景观 毕竟 不是 自然 景 观 , 但 不 自然 规 律 、 资 源 变 化 规 律 和 生 态 格 局 的条 件 下 , 水 紧密 结 合 城市 河 道 水 生 态 、 景 观 系统 的特 点 , 水 采 取 高 效 、 理 的资 源 利 用 模 式 ( 合 以恢 复 、 护 为 主 , 保 以改 造 、 设 为 辅 ) 最 大 限 度 保 护 环 境 和 生 态 功 建 ,
需要消耗大量极为宝贵的水资源和能源对其进行维
持 , 且其 建 设 、 营 和 维护 成 本 也极 其 高 昂 , 共 而 运 公
能。例如在缺水 地 区, 发展节 水型城 市生 态景 应 财政资源被无情挥霍。这都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 观 , 意节 约 用水 。城 市 景 观 用 水 可 以利 用 中水 , 注 理念 背道 而驰 。 而 尽 量 减 少 优 质 水 的 占用 。 在 干 旱 地 区 , 应 注 也
第 3 第 5期 7卷 21 0 2年 5月
环 境 科学 与 管理
ENVI R0NMENTAL CI S ENCE AND A NAGEM ENT M_
Vo . 7 13 No 5 .
Mf 01 d 2 2 v
文 章编 号 :6 4- 19(0 2 0 0 0 o 1 7 6 3 2 1 )5- 0 8一 3
u b n wa e s a e r a t rc p .
K e r s Ur a t rc p ;E o—c t y wo d : b n wa e a e s c i y;Co n e e s r s u tr a u e m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发 展 , 国这 只 巨轮 已经驶 入 中 了城 市化 的快 车道 。城 市 化 率从 17 98年 的 1. % 74 增长 到 20 09年 的 4 .% , 62亿 人 口常年 生活 在 66 有 . 城镇 。人 们在 享 受城 市 便 利 的 同时 , 遇 到 了越 来 也 越 突 出的城 市 问 题 。17 9 1年 ,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 联
提 出了科 学 、 理 建 设城 市 水 景观 的相 关对 策 。 合
关键 词: 市水景观 ; 态城 市; 策 城 生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7 . x1 14 文献标识码 : A
M iu d rtn i g n u tr a u e n te Co sr cin s n e sa d n sa d Co ne me s r so h n tu to o b n W ae s a e i h o—ct n tu to fUr a trc p n t e Ec - iy Co sr cin
正成 为 城 市水 景 观 建设 的助 推器 。 2 4 提升公 众 参与 度 、 出政 民互 动作用 . 突
Ch n S a p n e h oe g
( e t f uh uE v o metl ri r g S zo 10 4, hn ) C ne o zo n i n na Mont i , uh u2 5 0 C ia r S r on Abta tT ecnt c o f ra aesa ea s ma cpoeto c iv gtet gt o eeo—ct cnt c o s c: h os u t no b nw tr p sas t t r c r h i res f h c r r i u c ye i j f a en h a t i o s u t n y r i
人 与生 物圈 ” 划 中首 次 提 出 了” 态 城 市 ” 念 , 计 生 概
天津等 1 省 10多个 不 同类 型 的 城 市 提 出 了建 4个 5 设生态 城市 的 目标 , 极性 非 常 高 。在 众 多 精 心 编 积 制 的生态城 市建 设 规 划 方 案 中 , 城市 水 景 观 建设 作 为实 现生态 城市建 设 目标 的一项 重要 工程 而受 到 政
i c o e y r lt d t h r a t r e o r e , a d r s u c sa d e o o i a n io me t ti asr t gc p o l m b u e s f t s l s l ea e ot eu b n wa e s u c s l n e o r e n c l gc le v r n n .I s t e i r b e a o t h a ey r a t o e u b n w tre v r n n n h u t i a l e e o me t T i p p ra ay e wo miu d r t n i g ft e u b n wae - ft r a a e n i me ta d t e s san b e d v l p n . h s a e n lz d t s n e s d n s o r a tr h o a h s a e c n tu t n, a d r vd d o c u t r a u e a d u g sin fr h s in i c n r a o a l c n tu t n f c p o sr c i o n p o i e s me o n eme s r s n s g e t s o t e ce t i a d e s n b e o sr c i o o f o
说 生 态城 市 是社 会 、 济 、 经 自然 协 调 发 展 , 质 、 物 能
量、 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 , 是一个社会和谐进 步 、 济 高效 运 行 、 经 生态 良性循 环 、 民健康 富裕 的 人
城 市 。截止 目前 , 国 已有 海 南 、 林 、 龙 江 、 全 吉 黑 福 建、 浙江 、 山东 、 徽 、 苏 、 北 、 西 、 安 江 河 广 四川 、 宁 、 辽
另 一方 面部 分 城 市也 立 足 于 当地 的 自然 环 境 、 资 源和 经济条 件 , 虑 到 普 遍 性 的 水 资 源短 缺 和 水 考 意 选 择 耐旱 植 物 、 采用 节水 灌 溉 技 术 , 尽 可 能 减 并 少 地 面 蒸发 产 生 的 水 损 耗 。唯 有 如此 才 能保 证 自 然 生 态 优 先 和 环 境 承 载 力 允 许 的前 提 下 , 到 合 做 理 消 费 , 足 市 民 的亲 水需 求 。 满 23 健 全管 理体 制 、 强监 督管 理 . 加 城 市 水 景 观 建 设 要 满 足 生 态 城 市 的 建 设 要 求, 首先 必 须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健 全 与 生 态 城 市 相 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