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途径与案例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
新加坡
• 新加坡乊所以能够成为丐界瞩目的“花园城市”,不人们对自然的关 爱和人不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分丌开的。“园林 城市”和“花园城市”的本质应是 “天人合一”,而非人为第一位, 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应同自然界物种的繁衍迚 化协调迚行,最终创造一个人不自然相和谐的城市。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与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 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迚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 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 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 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 幵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
成功乊处
弗莱堡的成功之处,就在 于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 改造的理念先进及其决策意识 的超前,“绿色之都”则代表 了可持续性城市发展。就城市 的资本而言,一是大自然,二 是市民居民的参与,三是环境 保护的政策。
老城改造
• 弗莱堡老城改造更新还有以下特点: • (1)针对小地块阶段性改造,改造项目都会进行公开投标,在 改造中有居民的积极协作与参与。 • (2)社区性的改造更新时,居民、房主与企业等都会共同参与 改造,同时规划部门和社区委员也会提供信息和咨询指导。 • (3)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以中期改造项目计划为主。 • (4)法律规定的改造过程时间一般为8 年(不超过10 年),准备 性调查和实施通过公开投标,委托给合格的设计事务所或公司。
面的参与和合作 •在所以的学校内开展的生态扫盲教育计划 •“爱护环境免费大学”
生态启示
一、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①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
②混合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 ③走廊式开发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贾建中: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
贾建中: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2015-10-12 14:2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分享到: 编者按: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承办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专题会议九“巧于因借,博古出新”于9月20日上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
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贾建中应邀作主题报告《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
贾建中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理与法。
城市生态修复是现阶段很热的话题,但是研究的人很多,也有不同的角度。
今天我将从城市修复规划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成为热点。
因为多年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带来了非常多的城市病。
城市病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城市的建设环境、城市景观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我有几个片子大家回忆一下,这种“三面光”样式的河岸在城市当中非常的普遍。
这是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地方,我们可以从谷歌地图上看到的1995年沿着河道两侧还是滩涂、鱼塘、盐田,到了2002年有了一定的建筑,2014年建筑已基本全面覆盖。
同时,河道的淤积问题也非常突出。
我们知道河道问题是生态环境中最复杂最常见的问题。
我想大家都在关心这个问题,中央高层也特别注重,并且提出了很多的要求。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2015-2020)》对我们国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
这是国家发改委委托中规院和城建院及其他几个单位合作的课题。
规划中概括了现阶段城市生态系统的总体情况: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生态空间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环境污染形式严峻,雾霾、热岛效应、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加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群和特大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分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开发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生态问题,许多城市开始采取生态城市规划并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工作,例如中国广州市的花城广场,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园,美国的波特兰市等等。
本文将以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例,来深入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问题。
首先,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基于城市的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制定和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以广州市为例,该市有着较高的人口密度,而建设了许多大型商业区,因此其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关注交通问题和雨水的收集利用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建立集中式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修建多层高架路等等,以提高城市的绿化和环境保护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规划还需要强调可持续性,即确保规划不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时,要确保大城市的建设不会伤害到原始自然生态。
例如,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园就是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的案例。
该市在建设过程中,将花园的建设与环保方案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环境的措施,例如尽可能少砍树和保护动植物种类。
通过这些措施,该市成功打造出一个将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创造完美结合的城市休闲公园。
第三,实施生态城市规划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
因为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涉及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例如环保、建设、卫生和绿化等,因此需要高效的团队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这些工作。
以美国的波特兰市为例,该市采取了一种被称为“格林警察”的环保计划,这个计划成为了整个城市联网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园和绿色交通网的管理流程。
通过这个管理机制,波特兰市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最环保的城市之一,其生态城市的建设切实带来了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健康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对多个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城市如何进行生态规划和建设,以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案例分析(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生态城市案例分析——“绿色之都”弗莱堡[摘要]“生态”正在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全世界很多城市开始以打造“生态城市”为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 这股旋风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指出了新方向,不过在这场“生态城市”建设“革命”中,真正被公众、政府认可的城市并不多,而地处德国南部的边塞小城弗莱堡就是其中一个被公认的生态城市的示范。
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城镇化在提升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自然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可以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下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城市规划发展中一项亟需解决的根本任务。
以德国著名生态城市弗莱堡为例,对其绿色生态规划和建设管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学习借鉴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以及管理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优秀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生态政策;公众参与;激励措施弗莱堡是全球四个公认的“生态城市”之一,从弗莱堡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以下几点值得研究借鉴。
1 建立适用的的法规体系弗莱堡在1996年就制定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
2010年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2030年降低40%。
这在整个欧盟是最早采取行动的。
弗莱堡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交通和能源部门的排放得到明显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使能源供应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奖励资金,用于交通和房屋建设项目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奖励。
2 严谨而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欧盟自上而下的生态政策指导模式生态项目的规划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
德国等欧盟成员国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时均会严格遵守欧盟所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与指导针。
各成员国与环境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以欧盟政策方针为准绳并下达到联邦州层面及市镇层面,是一种层层递进深入的关系。
(1)欧盟层面:欧盟委员会下属环境总司提出欧盟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废弃物管理、噪声污染、化学品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灾害等方面。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指南案例分析与评价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指南案例分析与评价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环境生态部作为负责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部门,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指南进行案例分析与评价,以了解其在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方面的贡献。
案例一:城市绿化规划环境规划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城市绿化规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和人口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这些规划方案包括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植被结构、优化植物配置以及完善绿地管理等。
通过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案例二:生态保护区划设生态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生态保护区划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们通过对国家地理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科学划定了一批生态保护区,有效保护了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他们积极推动了生态保护区内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使生态保护区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
案例三: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需要依靠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手段。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可或缺。
他们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因子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评估环境污染状况。
同时,他们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了一批高效可行的污染治理技术,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价与展望上述案例仅仅是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规划与生态建设工作的一小部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突出的成绩。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规划和生态建设中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整体力量。
例如,与城市规划部门携手合作,确保城市绿化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充分发挥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论文标题: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研究课程名称:《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姓名:栗韫泽班级:城市规划1201学号:*********日期: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城市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案例研究——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研究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新疆最大的城市,在整个西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99年6月,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加快了建设的脚步,乌鲁木齐市作为省会也一直是建设的重点,按照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西部大开发在起步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提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对于地处西北很长一段时间以工业为基础的城市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自然环境1.1自然条件1.1.1地形地貌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的中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南缘。
市区三面都环山,只有北部为开阔的平原地带,山地面积广大。
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
最高点是在市区就可以看到的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最低点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仅有490.6米,山地面积占到了50%以上。
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主要建成区大多位于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区,但地形对整个城市的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1.1.2气候乌鲁木齐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最热7、8月平均气温25.7℃。
最冷每年一月,平均气温-15.2℃。
1.2自然资源1.2.1水资源最为“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水资源是地处内陆干旱区的乌鲁木齐市最宝贵的资源。
乌鲁木齐存在着冰川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降水是水资源主要的补充途径。
乌鲁木齐地区不同于大多数内陆城市,虽然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表水系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其冰川资源丰富,储量73.9亿立方米,平均消融量1.23亿立方米。
1.2.2土地资源乌鲁木齐土地总面积12000平方千米,耕地占65430公顷占总面积的5.55%。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当前各地建设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关乎城市的形态和功能,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实践,它强调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生态环境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原则,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原则1. 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绿色:城市规划中应该提倡低碳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能源使用和制造业排放的减少,采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3.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用地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形成合理紧凑的城市形态。
4. 生态修复: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1. 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强化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并奖励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4. 跨部门合作:加强城市规划部门与环境保护、交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城市规划体系。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1. 北京奥运会: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生态城市规划PPT课件
未来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01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升
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城
市规划的主导思想,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02 03
科技创新的推动
科技创新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智慧城市、绿色建 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高效、 智能的方向发展。
加强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引进 先进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生态城市规划 与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苏州(中国)
注重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构建了“水韵苏州”的城市特 色,是中国生态城市的典范。
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 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 面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 恢复和重建。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方案,明确生态城市 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01
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降低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结回顾
1 2
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强调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科学发展 的原则,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优化城市空间布 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和谐性
生态城市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追求城市发展与生 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高效性
生态城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保,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讨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发展及未来趋势。
一、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城市规划,提升城市智能水平,实现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
比如智能停车场系统、监测交通拥堵的智能交通信号灯、雨水暴涝预警系统等,都是智能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2. 城市绿肺建设城市绿肺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还可以降低城市温度、净化空气、增加城市景观价值。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地和公园的建设,让城市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家园。
3.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推行资源化利用,让城市变得更加环保。
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它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趋势。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路灯等都是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应用。
2. 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通过对城市各类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净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城市环保的关键环节。
因此,净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为重要。
未来,净水技术将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保护城市水资源。
三、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快速。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家居、物联网等,将为城市规划中的环保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6-14T09:03:03.51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2期作者:余雪蕾[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武汉华中国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 430000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八个字来形容,尤其是在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不断的革新当中,但是与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想要让人类更好的生活与发展,那么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对空气、水源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污染,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生态的规划与保护,为大众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路径探讨引言如今,全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将不单单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中心,同时还将成为人口、文化的集聚地。
众所周知,人类、环境、资源相互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选择哪一条城市发展路径,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是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重要体现,城市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
而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其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是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实践活动,不仅离不开法律政策、生态技术的有力支持,更有赖于一种内在的道德文化机制的指引,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型价值观。
基于此,本文将对城市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进行研究分析。
1生态城市理念内涵生态城市理念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阶段,充分协调好人、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区域经济的迅猛增长。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
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一)巴西库里蒂巴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
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
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
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
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
同时。
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总之。
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
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
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研究。
二、生态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素生态城市理念的核心要素包括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社会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的需求。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再利用城市中的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生态保护是指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社会和谐是指通过公平分配资源和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三、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1. 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自然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的基础设施。
例如,建设湿地保护区和绿色廊道,可以提供水资源净化和生态保护功能。
此外,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可以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降低碳排放。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依赖传统能源会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提倡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例如,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碳排放。
3. 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将资源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进行有机衔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和废物再利用工厂,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4.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
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国内⽣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及建设成功经验---应⽤于理论研究及案例借鉴1国内⽣态城市基本理论的研究1.1王如松“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理论国内著名⽣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1984)提出了“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的理论,明确指出城市是典型的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王如松对城市问题和⽣态城市进⾏了深⼊的研究。
王如松等(1994)认为,城市问题的⽣态学实质如表1所⽰。
王如松等(1994)提出了建设天城合⼀的中国⽣态城思想。
认为⽣态城市的建设要满⾜以下标准:●⼈类⽣态学的满意原则:包括满⾜⼈的⽣理需求和⼼理需求、满⾜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满⾜⼈类⾃⾝进化的需要。
●经济⽣态学的⾼效原则:包括资源的有效利⽤;最⼩⼈⼯维护原则:城市在很⼤程度上是⾃我维持的,外部投⼊能量最⼩;时空⽣态位的重迭作⽤:发挥城市物质环境的多重利⽤价值;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优化。
●⾃然⽣态学的和谐原则:包括“风⽔”原则;共⽣原则:⼈与其它⽣物、⼈与⾃然的共⽣,邻⾥之间的共⽣;⾃净原则;持续原则:⽣态系统持续运⾏。
王如松等还提出了⽣态城市建设所应依据的⽣态控制论原理:胜汰原理、拓适原理、⽣克原理、反馈原理、乘补原理、扩颈原理、循环原理、多样性及主导原理、⽣态设计原理和机巧原理等。
认为城市⽣态调控的具体内容是调节城市⽣态关系的时、空、量、序四种表现形式。
⽣态城市的衡量指标包括测度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的⽣态滞竭系数、测度城市合理组织程度的⽣态协调系数和测度城市⾃我调节能⼒的⽣态成熟度。
此外,还提出了⽣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法。
王如松等不仅进⾏了⼤量的理论研究,也进⾏了⼤量的实践,⽐较突出的有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和安徽省马鞍⼭市的⽣态城市规划等。
在江苏省⼤丰县的⽣态县建设中,提出了详尽的⽣态县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环保局发起了⽣态⽰范区的建设,但这类建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紧要问题。
而生态城市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它强调绿色发展、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
近年来,全球各地“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不断涌现,它们通常是在经验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如北欧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等建设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就介绍几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
1.新加坡-世界领先的生态城市新加坡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之一。
新加坡将生态城市的建设视为一项长期的使命。
在新加坡,建筑物的绿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新加坡的建筑物要求覆盖率在50%以上。
同时,新加坡还将城市的供水系统、能源管理、废物处理等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新加坡政府的秘诀在于政府对于城市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将其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环保技术和相关应用,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化和水系规划,这些都是新加坡成功的重要原因。
2.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示范工程。
在这里,人居环境、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全面考虑,采用多项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生物降解等,将各项技术合理融合,并与一流的废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生态、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市。
中国南京江宁永和城生态城市的经验表明,政府的重视和各项绿色技术的上升都是目前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因素之一。
此外,开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及生态环境的全面考虑同样是成功因素。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价值。
3.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美国波特兰生态城市是美国最成熟的生态城市之一。
在波特兰,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和绿色技术研究,成为了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展示全美绿色建筑、公园绿地和骑自行车等低碳生活方式的巨大空间。
波特兰生态城市的经验是,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政府的投入、绿色技术创新和人们的环保意识入手。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关于《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快。
空间规划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斯德哥尔摩在2010年荣膺首个“欧洲绿色之都”称号,其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策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斯德哥尔摩的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了城市人口增长、居民环境意识觉醒、树立更新式发展理念和当选生态城市典范四个阶段。
本文从分析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建设的历程出发,将其空间规划特征主要归纳为三点:首先,在保护自然地形格局的基础上,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规划,形成了星形绿楔引导的自然开放空间结构,并建立了层次丰富的公园体系,将自然空间渗透至市区,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空间;其次,有预见性地规划了放射状的交通廊道,城市建成区沿轨道线路有序扩张,促使城郊形成了星座状的新城组团布局,便利的公交使城市更加适宜步行交通;最后,发展紧凑的更新式生态社区,注重环保技术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完成了包括世界生态社区典范“哈马碧生态城”在内的一系列工业棕地改造,保证了城市在有限存量空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为保证空间规划符合民意及各项举措顺利实施,规划部门采取了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政策支持:私人组织、公共机构和公民广泛参与到城市综合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简化行政和规划程序,将规划与城市的动态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的结合,实现了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把控。
斯德哥尔摩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生活与城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经验和启示,可以作为我国生态城市空间建设的他山之石,持续推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规划的首要任务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
在19世纪以前,城市空间大多拘泥于形体化规划,没有真正考虑居民需求和环境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缓解,代价将会非常昂贵。
因此,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当今社会需要考虑和实践的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持续发展理念,旨在修复失去的生态功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明确的时间表,具有高度灵活性,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本质特征和不同时期的特定考虑而确定。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让人们关注当下的环境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们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达到人与自然都能幸福发展的目标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由“中国梦”、“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词汇所诠释的。
它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且不可分离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等措施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全局系统思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们从全局层面去思考,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从单个事物本身,也要看到其与外界的联系和影响。
我们需要从环境、社会、经济的全局视角出发,更好地使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实现自然、人类和经济的和谐共生。
因此,全局系统思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必要前提。
2.环境保护型发展:环境保护性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所在。
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保护规划和制度建设、推广技术创新、采取符合环境保护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好的概括。
人们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受力,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生态城市规划初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
的《 理想 国》 论述 中就 曾 出现 。l 9世纪 末风 行 欧美 的 “ 市公 园运 动 ” 城 和霍 华德 的“ 田园城市 ” 理论 , 以说 可 是生态 城市规 划 的雏形 。这期 间 , 生态城 市规划 的理 论 尚未成 形 ,但 生 态思 想 已经 开 始渗 入 城市 规划 领 域 , 为城 市规划 注入 了新 的活 力 。 并 总 的说来 ,将 生态 城 市理 论 作 为一个 完 整 的理
A src: 硼lh cl i ladevrn e t rbe scue ycne p rr ra i t n tedm scladoesa e e 一 b ta t eeoo c n ni m na po l asdb o m oayubnz i ,h o et a n vr sdv蛔, t ga o l m t ao i e
论 体 系来研 究 的 时 间并 不长 。究 其发 展历 程 可 以简 要 地分 为 4个 阶 段 。前 2个 阶 段注 重 对工 业革 命 后
经 济城 市 发展 的 反思 ,对 城 市 生态 系 统发 展 与全 球 生 态平 衡 内在 联 系 的深层 规 律还 缺 乏研 究 ,生 态城 市 的建 设理 论 尚局 限于城 市 和 城市 腹 地所 构成 的 都 市 圈 。后 2个阶 段在 前面研 究 的基础 上 , 人们 普遍认 同 了城 市 发 展 与 全 球 生 态 平 衡 之 间 的 内在 有 机 联 系 。把 城市 生态 系统 演化 与 全球 生 命 大系 统 的发展 贯 穿起 来 , 从宏 观 角度 出发 , 定 了一 系列 促使 地球 制 可持 续 发展 的纲 领 性指 导 文件 。世 界各 个 国家 和重 要 的城市 地 区都 根 据这 些 文件 制 定 了在 新世 纪 中 的 发展 方 向和 环境 改 善措 施 , 并积 极地 将 理论 转 化为 各类 生态城 市 建设 实践 活动 。 第 一阶段 (0世 纪 6  ̄2 纪 7 代)人 口爆 2 0 0世 0年 : 炸 、生 化灾害 与 能源 危机 导致 了严 重的环境 危机 , 使
生态规划的理论
案例一: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 加强绿地管理与维护,确保绿地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成果效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项目背景
某流域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如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生态规划有助于 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生态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早期的生态规划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的风水学说,强调建筑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
现代趋势
现代生态规划强调跨学科合作,综合运 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技术手 段,实现精准规划和科学管理。
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积 极参与生态规划。
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 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政策执行与监管
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生态规划目 标的实现。
公众参与与教育普及
规划目标
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生 态经济协调发展。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 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提高生物 多样性。
1. 强化水资源保护,减少污染源 排放。
实施策略
01
03 02
案例二:某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3. 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用水需 求。
VS
成果效益:水体质量明显改善,水生 生物种群数量增加,流域生态经济协 调发展。
测绘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测绘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概述:现如今,城市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规划逐渐受到重视。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探讨测绘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案例一: 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系统,对地下水补给、洪水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湿地退化和破坏日益严重。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和激光雷达扫描等手段,对湿地进行准确的边界划定和地物分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
同时,测绘技术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湿地的水质、植被覆盖和动植物种类等信息,为湿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二: 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和居民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绘技术通过采集城市地理信息和三维建模,为城市景观规划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
通过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准确捕捉城市中的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特征,为景观规划师提供可视化工具和详细的地理图层。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规划师评估景观的可行性,预测景观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优化设计建议。
案例三: 研究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准确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监测。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和传感器获取城市空气质量的相关信息。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测绘技术可以制作出高精确度的空气质量分布图,并提供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功能。
这为城市决策者制定污染控制和规划空气净化设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结论:测绘技术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城市景观规划,还是研究城市空气质量,测绘技术都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数据和科学分析方法。
这些数据和方法为城市生态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测绘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与方案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与方案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与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与方案。
第二部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在交通规划中应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建筑规划中应该推广绿色建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策略的研究与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第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与方案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实现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应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鼓励低碳产业的兴起;在社会发展方面,应该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环境发展方面,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论述了国际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内容,并以XX市和崇明绿华阳光生态示X区规划为例,从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城乡生态关系协调性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示X园区规划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途径与措施XX 崇明一、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进展国际上正式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学术思想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过“理想国”的设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M.Vitruviius)在《建筑十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城市选址、城市形态与规划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把对健康、生活的考虑融汇到对自然条件的选择与建筑物的设计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L.B. Alberti 1452)、费拉锐特、斯卡莫齐等人师承维特鲁威,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
16世纪英国摩尔(T.More)的"乌托邦",18-19世纪中,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Rowen,1852)的"新协和村",西班牙索里亚(A.Soria,1882)的“线状城”等设想中都蕴含有一定的城市生态规划哲理。
19世纪末叶,以玛希(Geoge Marsh)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玛希(1864)首次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鲍威尔(Powell 1879)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930)的“光明城”,英国恩维(R.Unwin,1922)的“卧城”,赖特(F.Wright,1945)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
后来的芝加哥大学人类生态学派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均进一步强调了发展要与自然相协调;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McHarg,I.L.)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 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
后来直至1980年代,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王祥荣(1995,1998)提出,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从以上学者的论点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水平虽然仅达30%左右,处于初始阶段,但作为全国经济改革开放龙头的XX以及整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已进入了城市化的“超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前景广阔。
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
因此,如何避免将城市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基础上,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是我国在新世纪城市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将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近十余年来,欧美等国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O.Yanistky,1981)曾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实施分成三种知识层次和五种行动阶段(图1),即:时空层次社会-功能层次文化-历史层次图1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实施矩阵Fig.1 Matrix of Design and Practice for Eco-city五种行动阶段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设计、规划、建设实施和有机组织结构的形成。
如图1所示,亚尼茨基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第一层次可理解为自然地理层次,该层次是城市人类活动的自发层次,是城市生态位的趋适开拓和竞争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地尽其能,物尽其用[3]。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时、空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人们对改善城市关系,增强系统整体功能的强烈愿望,这就是第二层次、即社会--功能层次要研究的问题。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是在第三层次、即文化—意识层次上提出的,旨在研究人的生态意识,变外在控制为内在调节,变自发为自觉的行为。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建设必须从第一层次发展到第二、第三层次上,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进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变过去单纯的物质性的建筑规划建设为社会、经济与自然融合的综合规划建设。
D.Gordon(1990)年出版了《绿色城市》一书,探讨了城市空间的生态化建设途迳,其中尤以印度学者Rashmi Mayur博士对绿色城市的设想较为突出,包括:(1)绿色城市是生物材料与文化资源的最和谐关系的体现及两者相互联系的凝聚体;(2)在自然界中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能量输出平衡,甚至产生剩余价值;(3)保护自然资源,以最小需求原则消除或减少废物,对不可避免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4)拥有广阔的开敞空间和与人类共存的其他物种;(5)强调人类健康,鼓励绿色食品,合理食用;(6)城市各组成要素按美学原则加以规划安排,基于想象力、创造力及自然的关系;(7)提供全面的文化发展;(8〕是城市与人类社区科学规划的最终成果[4]。
C.B.契斯佳科娃(1991)总结了俄罗斯城市规划部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提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原理及保护战略:(1)规划布局与工艺技术在解决城市自然保护问题中所占比重;(2)城市地质、生态边界、相邻地区的布局联系和功能联系、人口规划;(3)城市生态分区,以限制每个分区污染影响与人为负荷,降低其影响程度;(4)解决环境危害时的用地功能及空间组织的基本方针;(5)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交通、工程、能源等基础设施;(6)建筑空间与绿色空间的合理比例,并以绿为“骨架”;(7)生态要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改建原则;(8)城市建筑空间组织的生态美学要求。
J.Smyth 在南加州文图拉县(Ventura County)拟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可持续性规划的生态建设八项原理”:(1)自然环境的保护、保存与恢复;(2)建立实价体系作为经济活力基础,即价格不应只反映当时的可获得性状态,而是应从长远的、可循环的、系统的角度建立;(3)支持地方农业及地方工商业、服务业;(4)发展聚落状、综合功能的、步行系统的生态社区;(5)利用先进的交通、通讯及生产系统;(6)尽量保护与发展可再生性资源;⑦建立循环计划和可循环材料工业;(8)支持参与管理的普及教育。
此后城市生态规划在生态城市的研究与示X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如美国加州伯克莱生态城市计划(1992)、日本北九洲生态城市计划(1993)和澳大利亚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4)、巴西库里蒂巴(2000)等[5]。
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城市计划从1994年开始,由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委员会(UEA)组织实施,在XX大利亚阿德莱德城(Adelaide)中进行了生态城的规划与建设实践,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从以上简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城市生态的规划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3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目标与内容现代城市是一个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 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 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第57集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与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是为了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
笔者认为,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的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和处理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