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_1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成语”复习对策一、考纲要求: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

二、高考题示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

b句?quot;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

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

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quot;。

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quot;殚精竭虑”。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成语 学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成语 学案

成语讲学案: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教学目的】1、以分散积累为主,每天识记2-3个成语(或熟语),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2、弄清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增强辨别能力【粤考趋势】近几年,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广东每年必考的内容。

此外,成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成语的问题。

还要调动积累,用到作文中去。

现以近两年的高考成语题为例,总结归纳出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

【训练素材】一、()例1.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10年安徽卷)【分析】“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指两者完全一致,而非没有第二个和它一样的。

例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09安徽卷)【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的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例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09海南、宁夏卷)【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相像的。

夷,平常。

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例4.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09广东卷)【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

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与词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例5.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2019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教案1、切切切脉翻箱倒箧(qiè) 谋(móu)死苌(cháng)弘化碧司马懿(yì) 惊骇(hài) 疮(chuāng)疤2、诘(jié)问遗孀(shuāng) 簌簌(sù) 迂(yū)回蹒(pán)跚(shān) 擦拭(shì) 颓(tuí)唐杨绛(jiàng)3、伛(yǔ)偻佝(gōu)偻(lóu) 愧怍(zuò) 攥(zuàn) 拳取缔(dì) 克kè 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4、呵hē斥焦灼(zhuó) 伎(俩(liǎng) 颠(diān)沛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郦(lì)道元骊山lí5、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刹(chà)那青春永驻驻(足zhù) 丘壑(hè) 镂空(lōu) 蟠(pán)龙6、脊(jǐ)椎褶(zhě)皱藩(fān)篱唠唠(láo)叨叨(dāo) 喷嚏(tì) 淤(yū)泥垂髫(tiáo) 始龀(chèn)7、顷(qǐng)刻晨曦(xī) 颔(hàn)首窥(kuī)探狩(shòu)猎遗骸(hái) 劫难(nàn) 啸(xiào)聚山林8、潜(qián)意识面颊(jiá) 嘈(cáo)杂豁(huò)然开朗湍(tuān)急漱(shù) 口追溯(sù) 9、髭(zī)须锃(zèng)亮觅(mì)食锦簇(cù) 荷戟(jǐ) 虐(nuè)待鞭挞(tà 罪孽(niè)10、蜿(ǎo) 住起兴(xìng) 酬和(hè) 11、熹(xī)微譬(pì)喻招徕(lái) 荸(bí)荠(qí) 香饽饽(bō) 秫(shú)杆皲(jūn)裂布衾(qīn)12、斗(dǒu)折蛇行幽邃(suì) 浩浩汤汤(shāng 觥(gōng)筹交错妖娆(ráo) 襁(qiǎng)褓(bǎo) 13、噩(è)耗强聒(guō) 灵柩(jiù) 扶掖(yē) 谀(yú)词忐(tǎn)忑(tè) 一抔(póu)黄土脚踝(huái)14、鄙(bǐ)夷嗤(chī)笑惘(ǔ)蛎(lì) 蚝(háo)油拮(jié)据(jū)15、煞(shà)白抽噎(yē) 汲(jí)取吹毛求疵(cī) 狡黠(xiá) 咬文嚼(jiáo)字豁(huō)然16、诓(kuāng)骗兀()害麾(huī) 下亚(yà)元桑梓(zǐ) 蝼(lóu)蚁17、干瘪(biě) 胚(pēi)芽阔绰(chuò) 孱(càn) 头蘸(zhàn) 水咯(kā)吧酉(yǒu) 时共12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成语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成语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成语(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成语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成语1.了解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类试题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专题1.1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重点明确。

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特别是近两年以考查近义成语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要是判断正误。

(2)综合程度高。

注意近义成语和把成语与诗句结合考察的形式。

注意成语考查中“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一、近义实词辨析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有二:一是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二是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所给句子的语境搭配。

1.看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诬蔑——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如: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就应选“诬陷”。

2.看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3.看词义的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

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专题1.1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重点明确。

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特别是近两年以考查近义成语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要是判断正误。

(2)综合程度高。

注意近义成语和把成语与诗句结合考察的形式。

注意成语考查中“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一、近义实词辨析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有二:一是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二是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所给句子的语境搭配。

1.看词义的轻重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诬蔑——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如: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就应选“诬陷”。

2.看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3.看词义的侧重点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诡辩——狡辩都指无理强辩。

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2019届高考成语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成语复习教案

2019届高考成语复习教案一、考点说明:内容要求:“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能力要求:E级,表达应用。

虽然在能力要求上比语音高,但这一考点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外,,也要注重积累。

二、依据高考,寻找规律。

(一)学生完成近五年江苏高考成语题,寻找规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05年江苏高考成语题)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05答案):选D。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望文生义。

B.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贬义词,误用褒贬。

C.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06年江苏高考成语题)A.西班牙、比利时、保加利亚等国政府,连日来纷纷发表公报或声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两次申明谴责台湾当局的“台独”行径。

B.狼的顽强的生命是靠与凶狠的公马、凶悍..的猎人生死搏斗而存活下..的猎狗、凶残的外来狼群和凶猛来的。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06答案):选A。

(B.凶猛:(气势、力量)凶恶强大。

例:虎豹都是~的野兽。

凶悍:凶猛强悍。

例:为人~。

凶猛与凶悍使用对象错误。

C.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贬义词,误用褒贬。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成语复习教学设计成语复习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成语运用错误常见角度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教学过程:学生小组探讨交流,最后总结成语运用错误常见有如下角度:角度一望文生义熟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

如把“泼冷水”的意思理解成“把冷水泼出去”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这个熟语的意思是“挫伤别人的积极性或让他人清醒”;把“万人空巷”理解成“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也是望文生义,实际上正确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聚集在一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很多,如“不名一文”“不足为训”“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吊民伐罪”“细大不捐”“危言危行”“首当其冲”“明日黄花”等。

角度二褒贬误用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

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等;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如“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等;具有中性色彩的成语则无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如“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等;还有一些成语,既能用在褒义方面,又能用在贬义方面,如“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等。

运用时,不顾感情色彩,易造成误用现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20xx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2019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inese Idioms SpecialReview Lesson Pl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20xx届高考语文成语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成语”复习对策一、考纲要求: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

二、高考题示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7年全国高考题)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答案为b。

b句?quot;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

a句中"一位"与表示"众多"的"莘莘"前后矛盾;c句中"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中"万人空巷"是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因其中有"人们都从巷子里走出来"的意思,并不像d中"在家里守着荧屏",故而词义与句意不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8年全国试题)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解析]答案是d项。

a项中的"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这里应当说成"难以望其项背",或"望尘莫及"才能强调"其它甲b球队"财力远远不如"成都••••••球?quot;。

b项中的"处心积虑"多表贬义,在b句中不当,可?quot;殚精竭虑"。

c项中的"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这里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正好用反了,应改为"坐收渔?quot;才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99年全国试题)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牢永逸。

[解析]答案是a项。

该题涉及的四个成语中有三个属于使用对象错误,"美仑美奂"常用来形容建筑高大华美,"炙手可热"往往是说权势很盛,"一牢永逸"往往是说在较为重大的事情上,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而b 项说"花鸟虫兽、人物形象""美仑美奂",c项说"彩电""炙手可热",d项说"局势""一牢永逸",均有"张冠李戴"之嫌,联系对象不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XX年全国试题)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味"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答案是b。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的楷模,故a项使用对象不当。

"洗心革面"是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quot;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

c项中,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既产指人也没有悔改之意,故适用对象不当。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项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XX年全国试题)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仍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答案是b项。

a项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抢险队必须迅速赶到,而"安步当车"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显然与句意不符。

c项是说摊前人很多,产品供不应求,说明人们均争着购买鲜花,而"车水马龙"是说车多得像流水,马多得像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显然是不恰当的。

d项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这个词只能出自自己的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裨颍陀斜岬捅鹑恕⑻ц咦约旱囊馑迹杉迷诖舜κ遣磺〉钡摹?/p>三、复习对策: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

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quot;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

"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quot;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

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

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

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

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如果由于变动万分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

?quot;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3.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

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quot;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

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例1.和盘托出:愿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

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

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例2.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