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常见金相组织图片分析

• 铸铁(灰铸铁)
P基体+G片
P+F基体+G片
F基体 +G片
• 铸铁(灰铸铁中的磷共晶)
大型铸件: G片+P+磷共晶(花斑状)
多量磷共晶 G片+P+磷共晶(网状)
• 碳钢的平衡组织(亚共析钢)
20钢
45钢 (F+P)
65钢
• 碳钢的平衡组织(共析钢)
T8钢(P)
• 碳钢的平衡组织(过共析钢)
T12钢(P+Fe3C)
返回目录
• 结构钢的组织(F)
铁素体
• 结构钢的组织(P)
粗片状珠光体
粒状珠光体
• 结构钢的组织(S)
素 氏 体
• 结构钢的组织(低碳M)
板条(低碳)M
• 结构钢的组织(高碳M)
M精细结构
针状(高碳)M
• 结构钢的组织(45钢M)
• 结构钢的组织(B下)
• 结构钢的组织(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 魏氏组织 (白色针状为F ,黑色为P)
• 结构钢的组织(带状组织彩)
深色(黑)为珠光体, 浅色(黄)为铁素体
• 结构钢的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纤维组织 . 彩)
返回目录
• 结构钢的组织(纤维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退火与正火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回火索氏体)
• 结构钢的组织(夹杂物)
返回目录
• 工具钢(球化)
• 工具钢(石墨碳)
•工具钢(石墨碳2)
•工具钢(网状碳化物)
(完整)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目的实验说明实验内容及方法指导实验报告要求思考题一:实验目的(1)观察各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和铸铁的显微组织.(2)分析这些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
二:实验说明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一般合金结构钢、低合金工具钢都是低合金钢。
即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的钢,由于加入了合金元素,使相图发生了一些变动,但其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与碳钢没有质的区别。
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仍然可借助C曲线来分析,除了Co元素之外,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所以低合金钢用较低的冷却速度即可获得马氏体组织。
例如,除作滚动轴承外,还广泛用作切削工具、冷冲模具、冷轧辊及柴油机喷嘴的GCrl5钢,经过球化退火、840~C油淬和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隐针或细针回火马氏体和细颗粒状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高速钢是一种常用的高合金工具钢.如W18Cr4V高速钢,因为含有大量合金元素,使Fe-Fe3C相图中点E 大大向左移动,所以它虽然只含有w(C)=0.7%~0.8%碳,但已经含有莱氏体组织。
在高速钢的铸态组织中可看到鱼骨状共晶碳化物,如图1所示。
这些粗大的碳化物,不能用热处理方法去除,只能用锻造的方法将其打碎.锻造退火后高速钢的显微组织是由索氏体和分布均匀的碳化物组成(图2)。
大颗粒碳化物是打碎了的共晶碳化物。
高速钢淬火加热时,有一部分碳化物未溶解,淬火后得到的组织是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图3)。
碳化物呈颗粒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过饱和的固溶体,腐蚀后都呈白色,无法分辨,但可看到明显的奥氏体晶界。
为了消除残余奥氏体,需要进行三次回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暗灰色回火马氏体、白亮小颗粒状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如图4所示。
图1 W18Cr4V钢铸态组织图2 W18Cr4V钢锻后退火组织图3 W18Cr4V钢的淬火组织图4 W18CNV钢的淬火回火组织2.铸铁的显微组织依铸铁在结晶过程中石墨化程度不同,可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麻口铸铁.白口铸铁具有莱氏体组织而没有石墨,碳几乎全部以碳化物形式(Fe3C)存在;灰口铸铁没有莱氏体,而有石墨,即碳部分或全部以自由碳、石墨的形式存在。
铸造人必须懂这15种金相组织知识

铸造人必须懂这15种金相组织知识铸造人必须懂这15种金相组织知识相信在铸造人的眼里,拥有着一片你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大千世界--这就是材料微观组织结构!Believe奥氏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
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
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
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
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
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铁素体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特征: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渗碳体定义: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特征:渗碳体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
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很多,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1)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2)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3)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定义: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特征: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1)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实验三 铸铁与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三铸铁与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分析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分析各种灰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2. 熟悉常用的铝合金、铜合金及轴承合金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内容观察分析下列金相组织。
表3—1(一)灰口铸铁的组织分析:1. 普通灰口铸铁:灰口铸铁显微组织与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不同,白口铸铁中的碳全部以化合物渗碳体的形式存在,在组织中有共晶莱氏体,其断口白亮。
性质硬而脆,故工业上很少应用,主要作炼钢原料。
普通灰口铸铁中碳全部或部分以自由碳—片状石墨形式存在,断口呈现灰色。
其显微组织根据石墨化程度的不同为铁素体或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片状石墨。
由于片状石墨无反光能力,故试样未经腐蚀即可看出呈灰黑色。
石墨性脆,在磨制时容易脱落,此时在显微镜下只能见到空洞。
为了研究石墨的形状和分布,一般均先观察未经腐蚀的试片。
灰口铸铁的基体在未经腐蚀的试片上呈白亮色,经过硝酸酒精腐蚀后和碳钢一样。
在铁素体基体的灰口铸铁中看到晶界清晰的等轴铁素体晶粒。
在珠光体基体的灰口铸铁中,珠光体片的大小随冷却速度而异。
由于石墨的强度和塑性几乎等于零,这样可以把铸铁看成是布满裂纹和空洞的钢,因此铸铁的抗拉强度与塑性远比钢低。
且石墨数量越多,尺寸越大,石墨对基体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在铸铁中由于含磷较高,在实际铸造条件下磷常以Fe3P的形式与铁素体和Fe3C形成硬而脆的磷共晶。
因此在灰铸铁的显微组织中,除基体和石墨外,还可以见到具有菱角状沿奥氏体晶界连续或不连续分布的磷共晶(又叫斯氏体)。
磷共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二元磷共晶(在Fe3P的基体上分布着粒状的奥氏体分解产物—铁素体或珠光体)、三元磷共晶(在Fe3P的基体上分布着呈规则排列的奥氏体分解产物的颗粒及细针状的渗碳体)和复合磷共晶(二元或三元磷共晶基体上嵌有条块状渗碳体)。
用硝酸酒精或苦味酸腐蚀时Fe3P不受腐蚀,呈白亮色,铁素体光泽较暗,在磷共晶周围通常总是珠光体。
由于磷共晶硬度很高,故当二元或三元磷共晶以少量均匀孤立分布时,有利于提高耐磨性,而并不影响强度。
铸铁的金相组织图

灰口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片状石墨(未浸蚀) 团絮状石墨(未浸蚀) 球状石墨(未浸蚀) 蠕虫状石墨(未浸蚀)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
F 基+片状石墨 (F +P )基+片状石墨 P 基+片状石墨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F 基+团絮状石墨
P 基+团絮状石墨 F 基+球状石墨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 高磷铸铁 (F +P )基+球状石墨
P 基+球状石墨 P 基+片状石墨+磷共晶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实验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研究灰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影响铸铁中石墨形态的因素。
二、概述根据石墨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不同,铸铁分为:灰口铸铁(石墨呈片条状)、可锻铸铁(石墨呈团絮状)和球墨铸铁(石墨呈圆球状)。
(一)灰口铸铁灰口铸铁组织的特征是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
根据石墨化程度及基本组织的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铁素体灰口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口铸铁和珠光体灰口铸铁。
对灰口铸铁石墨形态的观察,应在未浸蚀的试样上进行。
放大倍数为100倍。
灰口铸铁石墨分布形状的说明见下表1。
表1名称符号说明图号A 1 片状片状石墨均匀分布B 2 菊花状片状与点状石墨聚集成菊花状分布C 3 块片状部分带尖角块状、粗大片状粗生石墨及小片状石墨D 4 枝晶点状点、片状枝晶间石墨呈无向分布E 5 枝晶片状短小片状枝晶间石墨呈有向分布F 6 星状星状(或蜘蛛状)与短片状石墨均匀分布(二)可锻铸铁可锻铸铁(又称韧性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处理而得。
其中渗碳体发生分解而形成团絮状石墨。
按照基体组织不同,可锻铸铁分为铁素体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可锻铸铁两类,如下图所示。
(三)球墨铸铁在球墨铸铁组织中石墨呈圆球状。
球状石墨的存在可使铸铁内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改善,同时减轻了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基体性能的潜力,使球墨铸铁获得很高的强度和一定的韧性。
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方法指导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1(各小组分别领取各种不同类型的铸铁材料试样。
2(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组织形态特征。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金相显微镜;2(金相放大照片;3(各类铸铁的金相显微试样。
(三)注意事项1(对各类铸铁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区别各自的组织形态特征。
(四)实验报告要求1(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
2(根据观察,综合分析各类铸铁的形成机理。
铸铁知识-金相

形成过冷石墨组织,石墨全体细微化。这种情
况下,抗拉强度比较的高,由于基地容易铁素
D
体化,所以耐磨耗性差。
E型: 由于小片状石墨沿着树枝状晶分布,排
列有方向性,所以抗拉强度比D型高,比A型
E
低。
灰铁的基地组织在没有特别的 热处理或添加合金的情况下,形 成珠光体或铁素体或此两者的 混合组织。
珠光体(Pearlite):如图2.8所示,组织 呈白和黑的条纹状。是因为以铁素体 和渗碳体的板状结晶相交成层状的截 面作为观看的形状的。为此,有着极 其强韧的性质,在硅量的低范围里布 氏硬度约为230,抗拉强度约为 880N/mm2。
表2.7所示的是为制造JIS G 5501的 灰铁品的各种类标准的C及Si量。
灰铁的抗拉强度受所占截面石墨部 面积的影响。因此,认为抗拉强度与表 示石墨量的碳素饱和度(Sc)和碳素当 量(CE)值之间有关联。左图所示的 是碳素饱和度及碳素当量和抗拉强度的 关系。
压缩强度和抗拉强度
图2.13所示的是灰铁的抗拉强度和压
是同样石墨组织的情况下,因 比较硬度:由铸铁的抗拉强度推 基地组织,强度变化显著。灰 定的标准的布氏硬度和实际的硬 铁的基地如果从珠光体变化为 度公式如下。 铁素体的话抗拉强度和硬度也
比较硬度 RH=HB/HB'=HB/(100+4.3σB)
会显著降低,如果成为贝氏体
的话这些值就会显著上升。
JIS G 5501-1989「灰铁品」上根据机 械性能可分为FC100、150、200、250、 300及350这6种。
燐を含む三元共晶組織 (αFe-Fe3C-Fe3P);硬くて脆 い溶融温度が低い
含磷的三元共晶组织 (αFe-Fe3C-Fe3P);既硬 又脆,熔融温度低
铸铁的金相组织图

灰口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片状石墨(未浸蚀)团絮状石墨(未浸蚀)球状石墨(未浸蚀)蠕虫状石墨(未浸蚀)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灰口铸铁灰口铸铁灰口铸铁
F基+片状石墨(F+P)基+片状石墨P基+片状石墨
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可锻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
F基+团絮状石墨P基+团絮状石墨F基+球状石墨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球墨铸铁球墨铸铁高磷铸铁
(F+P)基+球状石墨P基+球状石墨P基+片状石墨+磷共晶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放大倍数400×。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一)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二)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三)金相组织解析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铸铁金相组织分析

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球墨铸铁金相组织球墨铸铁牌号球墨铸铁是指铁液经球化处置后,使石墨大部或全体呈球状形态的铸铁。
与灰铸铁比拟,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由于它的石石墨呈球状,对基体的切割作用最小,可有效地应用基体强度的70%~80%(灰铸铁-般只能应用基体强度的30%)。
球墨铸铁还可以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进一步提高强韧性、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蚀性等各项性能。
球墨铸铁自1947年问世以来,就获得铸造工作者的青睐,很快地投入了产业性生产。
而且,各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产品或技巧。
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产品是动员机的球墨铸铁曲轴,20世纪60年代是球墨铸铁铸管和铸态球墨铸铁,20世纪70年代是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厚大断面球墨铸铁和薄小断面(轻量化、近终型)球墨铸铁。
如今,球墨铸铁已在汽车、铸管、机床、矿山和核产业等范畴获得普遍的利用。
据统计,2000年世界的球墨铸铁产量已超过1500万吨o球墨铸铁的牌号是按力学性能指标划分的,国标GB/T 1348-1988《球墨铸铁件》中单铸试块球墨铸铁牌号,见表1。
表1 单铸试块球墨铸铁牌号牌号抗拉强度Rm(MPa)断后伸长率A(%)布氏硬度HBW重要金相组织QT400-1840018130~180铁素体QT400-15 40015130~180铁素体QT450-10 45010160~210铁素体QT500-7 5007170~230铁素体+珠光体QT600-3 6003190~270珠光体+铁素体QT700-27002225~305珠光体QT800-28002245~335珠光体或回火组织QT900-29002280~360贝氏体或回火组织球墨铸铁中常见的石墨形态有球状、团状、开花、蠕虫、枝晶等几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球状。
在光学显微镜下察看球状石墨,低倍时,外形近似圆形;高倍时,为多边形,呈辐射状,构造清楚。
经深腐化的试样在SEM中视察,球墨表面不光滑,起伏不平,形成一个个泡状物。
金相组织观察实验报告范文

金相组织观察实验报告范文实验一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实验目的: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取样磨制抛光浸蚀镶嵌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浸蚀剂吹吹风显微镜磨制抛光浸蚀吹干观察水清洗水清洗酒精清洗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磨制方法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磨制以“单程单向”方式重复进行。
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的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的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使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抛光目的:去除细磨时遗留下的细微磨痕,以获得光亮而无磨痕的镜面方法: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本实验采用机械抛光方法。
实验概述: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浸蚀目的:使试样磨面的显微组织显露出来,便于观察分析。
光滑镜面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一片光亮,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石墨、孔洞、裂纹外,无法辨别出各种组织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

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一)时间:2010-01-23 08:05:02来源:作者:点击: 1次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二)时间:2010-01-23 10:59:27来源:作者:点击: 1次铸铁金相图谱赏析(三)时间:2010-01-23 11:01:59来源:中国金相网作者:点击: 1次金相组织解析时间:2009-12-01 19:36:11来源:作者:点击: 247次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2.显微组织.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实验7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2)可锻铸铁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3)球墨铸铁
三、实验原理
(4)蠕墨铸铁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各小组分别领取各种不同类型的铸铁材料试样。 2、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组织形态特征。
1、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2、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3、铸铁的组织特点
三、实验原理
4、铸铁的性能特点
三、实验原理
5、铸铁的分类与牌号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1)灰铸铁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 2、画出四种不同类型的铸铁材料的显微组织。
3、分析显微组织中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对 其性能的影响。
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孙瑞雪
一、实验目的
• 1、观察和研究灰铸铁、可锻铸铁、球
墨铸铁及蠕墨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铸铁组织中不同组织组成物和组 成相的形态、分布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灰口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灰铸铁金相分析讲解

3、铸铁中的元素: 基本元素:Fe C Si Mn P S 合金元素:Cr Mo Mn 增加硬度 Cu Ni 增加强度 Si RE Sb Sn B V Nb Ti 增加强度的元素一定增加硬度;增加硬度 的元素开始增加时,增加强度,当增加到一定 程度时继续增加,强度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 ,硬度继续增加。
石墨的形态:
五、灰铸铁 1、灰铸铁的定义:在铸铁的金相组织中, 碳以片状石墨的形式存在,这种铸铁称为灰铸 铁。 2、灰铸铁的分类: 3、灰铸铁的生产 4、灰铸铁的牌号: 其中:HT100 HT150 HT200为普通灰铸铁 HT250 HT300 HT350为孕育铸铁
5、灰铸铁的化学成分一般为: 2.8%~3.9%C,1.2%~3.0%Si, 0.4%~1.2%Mn,P≦0.3%,S≦0.15%。 该铸铁大量地应用于各种机械零件,是应 用最广泛的铸造材料。
4、基本计算 1)共晶点碳量 考虑各元素对相图中共晶点的影响后,共 晶点的实际含碳量,称为共晶点碳量。 Cc’%=4.26%-1/3(Si+P)% 比较方法: > 过共晶 C% =Cc’% 共晶 < 亚共晶
例1:C 3.2, Si 1.9 Mn 0.8 P 0.12 S 0.12 Cc’%=4.26%-1/3(Si+P)%=Cc’%=4.26%1/3(1.9+0.12)%= 4.26%-0.67%=3.59% 因为3.2% < 3.59%,所以该铸铁是亚共晶 例2:C 3.4, Si 2.5 Mn 0.8 P 0.15 S 0.12 Cc’%=4.26%-1/3(Si+P)%=Cc’%=4.26%1/3(2.5+0.15)%= 4.26%-0.88%=3.38% 因为3.4% > 3.38%,所以该铸铁是过共晶
铸铁的金相组织图

灰口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蠕墨铸铁
片状石墨(未浸蚀) 团絮状石墨(未浸蚀) 球状石墨(未浸蚀) 蠕虫状石墨(未浸蚀)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
F 基+片状石墨 (F +P )基+片状石墨 P 基+片状石墨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F 基+团絮状石墨
P 基+团絮状石墨 F 基+球状石墨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 高磷铸铁 (F +P )基+球状石墨
P 基+球状石墨 P 基+片状石墨+磷共晶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放大倍数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铸铁的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与研究灰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影响铸铁中石墨形态的因素。
二、概述
根据石墨的形态、大小与分布情况不同,铸铁分为:灰口铸铁(石墨呈片条状)、可锻铸铁(石墨呈团絮状)与球墨铸铁(石墨呈圆球状)。
(一)灰口铸铁
灰口铸铁组织的特征就是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
根据石墨化程度及基本组织的不同,灰口铸铁可分为:铁素体灰口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口铸铁与珠光体灰口铸铁。
对灰口铸铁石墨形态的观察,应在未浸蚀的试样上进行。
放大倍数为100倍。
灰口铸铁石墨分布形状的说明见下表1。
表1
(二)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又称韧性铸铁)就是由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处理而得。
其中渗碳
体发生分解而形成团絮状石墨。
按照基体组织不同,可锻铸铁分为铁素体可锻铸铁与珠光体可锻铸铁两类,如下图所示。
(三)球墨铸铁
在球墨铸铁组织中石墨呈圆球状。
球状石墨的存在可使铸铁内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改善,同时减轻了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基体性能的潜力,使球墨铸铁获得很高的强度与一定的韧性。
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方法指导(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各小组分别领取各种不同类型的铸铁材料试样。
2.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组织形态特征。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放大照片;
3.各类铸铁的金相显微试样。
(三)注意事项
1.对各类铸铁可采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区别各自的组织形态特征。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
2.根据观察,综合分析各类铸铁的形成机理。
3.画出4种组织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