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地理学

合集下载

奥克塔维亚·巴特勒《亲缘》的“界限”研究

奥克塔维亚·巴特勒《亲缘》的“界限”研究

2021年3月第29卷第1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 f X 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 2021Vol. 29. No. 1奥克塔维亚•巴特勒《亲缘》的“界限”研究甘婷12〃,林元富1(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 2.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奥克塔维亚•巴特勒在其最畅销的作品《亲缘》中没有采用科幻小说惯用的深奥科学原理、经典科学事实、先 进科学技术来安排故事情节,而是故意忽略“逻辑自洽”原则,在小说创作中融合福柯的“越界”思想。

本文以福柯的 “越界”思想解读《亲缘》的“界限”建构。

福柯“越界”思想的核心问题是“界限”。

对福柯来说,“界限”是认识自我的 经验、解放自我的态度和重构自我的意识。

巴特勒在《亲缘》中构建“生死界限”的叙述时空,呈现和反思美国黑白种族之间“悖谬”的伦理界限,探寻他们“虽亲不如陌”的情感界限。

《亲缘》多维度的“界限”书写反映了巴特勒期冀通过重新审视和体认蓄奴制下美国黑白种族之间的历史界限,反思当下界限,利用“界限”经验认识自我,保持“界限”态度解放自我、形成自觉的“界限”意识重构自我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越界”思想;界限;《亲缘》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76(2021)01-0104-05A b stra c t:Kindred^Ocatavia E. Butler* s best-selling work, is distinct from her other works in that it does not adopt profound scientific principles, classical scientific practices and advanced scientific technology to organize its plot. Rather, it deliberately neglects u self-consistent" logics in a way that dramatizes the Foucauldian notion of transgression. Using Foucauldia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ployment of the in Kindred.For Foucault, limit is an experience of self-recognition, an atti­tude of seif-liberation and a type of self-consciousness that allows self-reconstruction. Not only does Butler structure 44 time arid space” narrativ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lim it, she also dramatizes paradoxical ethical limits and exploring 44kindred but un- familiarM affectional limits in Kindred.Her representation of transgression in all these modes illuminates her hope both the black and white race in United States could recognize, liberate and reconstruct themselves by re-observing and re-experiencing the limits of the two races under the slavery.Key w o rd s:notion of transgression;lim it;Kindred1.引言《亲缘》(1979)是首位被美国科幻文学界 认可的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亚.巴特勒(O c a t a v m E. Butler)最畅销的作品。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的开题报告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的开题报告

阿丁枫科的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与物种形成模式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阿丁枫属(Acer)是枫树科中最大的属,包括约120多个种和亚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中,阿丁枫科(Acer sect. Rubra)包含了北美洲的红枫(A. rubrum)和亚洲的白花枫(A. tschonoskii),它们是阿丁枫属中的两个重要种,被广泛应用于林业和园林美化等方面。

此外,阿丁枫科还包含了一些早期分化的物种,如美洲云南枫(A. pensylvanicum)和日本唐松枫(A. japonicum),这些物种在生态、适应性和系统发育等方面有着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阿丁枫科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使得它成为植物遗传学、生态学、保育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

然而,阿丁枫科中许多物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和物种形成模式还不清楚,这限制了我们对该属物种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的认识。

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阿丁枫科中的一些物种可能是通过自然杂交引起的,如红枫和银枫(A. saccharinum)之间的杂交产生的胡桃红枫(A. ×freemanii)。

因此,在此研究中,我们将结合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多种手段,探讨阿丁枫科中自然杂交、亲缘地理学和物种形成模式的相关问题,为全面了解该属植物的多样性与进化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通过分析阿丁枫科物种的核DNA和线粒体DNA序列,探讨该属中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学地位,以及可能存在的自然杂交事件。

2. 基于DNA分子标记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重建阿丁枫科各物种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和种间遗传差异,并探讨其环境适应性和种群演化历史。

3. 分析阿丁枫科物种的生境适应性和生态位差异,探讨不同物种之间的物种竞争和共存机制,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三、研究方法1. 核DNA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收集阿丁枫科各物种的植物标本,从中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等手段,探讨各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分类学地位,并检测可能存在的自然杂交事件。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
1植物形态学
植物形态学是一门研究关于植物的生物学分类的学科,被称为“植物的脸部”。

它讨论的问题很广泛,涉及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分类学、分布及进化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形态学中有四个重要的分类:有机体学、亲缘关系学、地理学、发育形态学。

2有机体学
有机体学着重研究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交换、细胞增殖和植物化学特征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形态特征、外部性状和内部结构,以及器官及系统之间的关系等。

3亲缘关系学
亲缘关系学研究的是植物的类群树状图,其中描述了一类植物与另一类植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这被称为“亲缘关系”,它把一类植物放到一个特定的类别或分支上,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程度。

4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分布的科学,它旨在描述动植物在不同空间上的分布。

它是关于地理学上植物在比较全球范围内分布的一门科学,也研究植物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流动、如何影响人类活动等。

5发育形态学
发育形态学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植物学研究方面,旨在揭示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形态变化规律,主要关注植物的结构及发育,以及植物的活动变化。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叶、枝、花、气息管道、胚胎及根的结构。

发育形态学追求通过客观观察、形态比较、数字模型分析来了解及表征植物发育及形态演化的机制、细胞分化及调控机制等。

地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地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二、论文参考题目地理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学地理空间观教育研究《荆州万城堤图说》地理学辩考语境主义编史方法论中的中国地理学史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汉人移民史研究行为地理学视角的小城镇集聚力研究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及其应用金融地理学视角下西北五省区金融创新能力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历史村镇保护开发策略研究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出版研究(1958—2009)《总统先生》的文学地理学解读中国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的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锡林郭勒盟察哈尔口语语言地理学研究地理学视角下西宁东关回族社区转型研究基于叶绿体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红松的分子系统地理学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银杏(Ginkgo biloba)叶绿体DNA系统地理学研究基于自然地理学下的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研究石蒜属(Lycoris)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及石蒜(L。

radiata)的亲缘地理学研究基于金融地理学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黄山松的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秦岭地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东亚草木菝葜的物种分化和亲缘地理学研究汉江上游地区小稻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秦岭地区隆肛蛙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从气象地理学角度探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科学内涵李属樱亚属植物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武夷山脉Potamidae和Parathelphusidae淡水蟹类的动物地理学意义基于叶绿体DNA非编码序列的天然红松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狼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金钱槭属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中国岩羊分子系统地理学初探从《自然史》看古希腊罗马的地理学秦岭地区蜜蜂科昆虫生物地理学研究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拓展模型:比较优势与工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证从民族地理学视域下看《徐霞客游记》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地理学特征解析日治时期(1895—1945)的“岛都”台北意象:一个人文地理学取向的研究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演化视角下的地理环境引导论秦岭山区蝎蛉科昆虫生物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地理学的一般方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的地理学分析:基于福建省明溪县沙溪村的调查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秦岭地区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翻译地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汉英翻译探析山蜡梅复合种亲缘地理学初步研究四川绵阳地区方言音系实验语音学分析及方言地理学研究流动的歌声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空间分布与开发研究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观照下的阿提卡基于Agt1序列及nSSR的黄精叶钩吻属亲缘地理学研究满族先民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大眼华鳊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学研究西部城市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与多层级金融增长极的构建湖南省茶叶生产与对外贸易的地理学分析巴山松与油松的谱系地理学及其物种形成研究我国斑翅山鹑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印纺织服装业发展研究基于Web的实验经济地理学平台开发与探讨旅游地理学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研究中国文学地理学论著的数理统计与分析宜昌市猇亭区犯罪问题的地理学防控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我国边境线城市形态研究启发式教学在本科旅游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会展地理学》课程内容体系研究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老工业区的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GIS的实践与探索地理学视野下的武汉城市形象演变研究媒介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舆论监督研究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楚雄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研究地理学困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与激发策略研究天津FDI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消费模式和空间集聚—基于Swarm的仿真研究《绿山墙的安妮》的文学地理学解读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家与西南边疆新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研究襄樊南漳地区传统民居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八年级地理学案设计地缘东方的“异托邦"基于北斗和GIS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服务平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地区差距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手机传播研究中国及东北亚地区林蛙分子系统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历史地理学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人文地理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日本FDI在华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河源客家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媒介地理学视阈下的《星暹日报》研究明清时期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金融地理学视角下贵州省银行业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体育地理学视域下地理环境对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明清苏州村落的景观要素及其变迁过度聚集是否可能抑制经济增长晋城市城区刑事案件犯罪地理学分析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在甲醇合成转化率软测量的应用东亚岛屿特有濒危植物舟山新木姜子(Neoltisea sericea)的亲缘地理学研究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的输电网规划鞍山市高中文科区域地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研究杨慎与西南地区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千岛湖岛屿特征对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保护研究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潮安县传统民居研究彼得·阿克诺德的伦敦:不正义空间基于WebGIS的野外实习教学辅助系统研究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厚蟹属的物种界定与历史地理学三种云杉的谱系地理与物种界定零售商业区位理论及其对零售业选址的指导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论《广志绎》的人文地理学贡献金融地理学视角下东北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研究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孟德斯鸠地理学说的法哲学意义初探福州市盗窃犯罪空间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集聚研究高中地理学案编制的改进策略研究关于中学生心理地图建构的研究解非线性双层规划的算法研究乌珠穆沁土话语言地理研究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城市媒体中国大陆黑斑侧褶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分岐与建群历史:上新世隔离事件与独立的避难所扩张全球合作减排行为的计算机人文地理学实验北京历史街区建筑环境色彩定性分析与评价秦巴山区小稻蝗种群分化研究明代词人地域分布研究人教版《地理1》学习障碍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研究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城市交通规划初探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阔亦田之战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距分析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多目标规划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研究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环渤海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北京传统街区环境色彩设计研究出口开放与市场潜能对我国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

五种近缘光唇鱼的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关系的开题报告

五种近缘光唇鱼的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关系的开题报告

五种近缘光唇鱼的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关系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光唇鱼科(Nemacheilidae)是环境敏感型底栖鱼类的一类,多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其中,近缘光唇鱼属(Paracobitis)是该科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属,由于其种类丰富、形态多样、种间差异较小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目前,在近缘光唇鱼属中已鉴定出超过40个物种,并且仍然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物种。

然而,近缘光唇鱼属的种群分化以及亲缘地理关系等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地理分布等多层面综合分析五个近缘光唇鱼属物种的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关系,为该类鱼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深入探究:1. 五个近缘光唇鱼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2. 种群分化是否与地理隔离、环境差异等因素有关?3. 五种近缘光唇鱼的亲缘地理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在何种演化史?三、研究方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对五个近缘光唇鱼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2. 分子生物学手段:采用基因测序技术获取五个近缘光唇鱼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并借助系统发育树、遗传距离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

3. 地理分布观察:通过调查研究五个近缘光唇鱼物种的地理分布情况,探究它们的环境及地理隔离等影响因素。

四、研究意义近缘光唇鱼属是一类较为特殊、受到关注的底栖鱼类,研究该类鱼类的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关系,对于进一步探究其演化历史、生境适应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具体意义如下:1. 探究该属物种的分化历史,揭示近缘光唇鱼属演化史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2. 了解不同种群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为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3. 为该类鱼类的分类、鉴定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促进其在自然界的生存和发展。

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精选)近现代以来,随着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不再局限于自然地理现象的研究,而是逐步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

现在xx为了让各位地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们确定论文主题,现总结了近几年来最新的200个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各位前来查看。

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1、红树林可培养微生物活性评价和土壤宏基因组文库构建及生物活性筛选2、基于GIS和遥感的崇明岛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3、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研究分析4、基于3S技术的干旱区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研究5、县域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与制图研究6、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区景观格局及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研究7、哈尔滨城市绿地土壤调查及改良效果研究8、连作障碍土壤生态修复的研究9、不同盐碱程度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10、面向土系调查制图的小尺度区域景观分类研究11、酸沉降下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元素动态及其响应机制12、辽宁朝阳凤凰山基准剖面古土壤类型判定研究13、湖北省主要土纲基层分类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14、盐城典型滨海潮滩湿地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景观分异的影响15、生物炭对石灰土性质及土壤系统中碳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16、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壤水分与地形地貌关系研究17、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18、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黄河-铁塔样带”地貌与景观特征研究19、生物炭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初步研究20、氮添加对森林土壤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及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影响21、粉煤灰改良盐碱土壤理化性状及对植物生理性状影响研究22、天津土壤盐渍化及其对土壤碳酸盐、有机碳分布的影响23、玄参属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分析及砾玄参复合种的亲缘地理学研究24、高寒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25、巴丹吉林沙漠形成演化的地质历史与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26、黑河流域绿洲时空变化过程的驱动机制研究27、放牧对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大针茅根际土壤养分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28、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增氮增雨的响应29、长白山主要林型土壤酵母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30、土壤改良剂对马铃薯生长和土壤质量的作用机制31、寒温带冻土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研究32、两种农药对红松混交林、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33、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及碳库特征研究34、城市景观视觉环境评价实践35、南海北部多波束海底地貌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指示36、亚热带米槠人促林碳、氮、磷积累特征及土壤磷素有效性分级研究37、中国云杉属植物地理分布的水力限制与增温中文响应研究38、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景观变化下生态水文响应研究39、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40、滨海盐土改良利用措施的定量评价与控盐工程优化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二:41、全球变暖对松嫩西部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42、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43、放牧绵羊对陇东草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44、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研究45、祁连山地貌特征及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46、滨海典型地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异及监测系统研究应用47、哈尔滨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分析及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48、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机理与生产关键技术研究49、自然和人为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碳和黑碳的影响50、模拟土壤增温和林内减雨对暖温带锐齿栎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响应51、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52、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演进过程与岸线、湿地变化关系研究53、水系对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54、不同耕作措施和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结构和有机碳库的影响55、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评价及分类管理研究56、流溪河流域景观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及河岸带对氮的削减效应57、中国大陆海岸线及海岸工程时空变化研究58、近70年中国大陆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59、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土壤及植被的时空格局变化60、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成土特征61、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变暖潜势研究62、生物质炭对高度风化的酸性铁铝土碳氮磷循环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63、盐渍化土壤玉米水氮迁移规律及高效利用研究64、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特征和土壤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65、长白山植被垂直带地形控制机制研究66、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及土壤CO_2无机通量研究67、渭河流域地下水中氟和碘的形成机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68、矿区土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69、海滨湿地互花米草沼泽景观演变机制研究70、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71、基于GIS的山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研究72、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地貌定量化参数体系研究73、基于生态文明的干旱区湖泊湿地景观环境综合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74、土壤磷素耦合的水田碳-氮库动态消长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调控潜能75、中国南方红土磁学特征、起源及其与成土过程关系研究76、渤海海峡南部海域地貌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77、海岸侵蚀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78、延河流域景观格局与水文过程耦合分析79、大连主城区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服务功能动态80、火对塔河森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干扰作用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三:81、黄土高原人工纯林枯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对土壤极化的影响82、深耕与秸秆还田的土壤改良效果及其作物增产效应研究83、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过程和格局特征及盐渍土改良模式探讨84、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垦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85、浙江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86、基于层次-熵权法的地质公园综合评价87、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88、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89、胶东集约化农田土壤酸化效应及改良调控途径90、北京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估算与景观格局优化预测91、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研究92、天津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93、基于景观结构的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调控研究94、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95、渤海湾海岸带环境演变及控制因素研究96、四川稻城地区地质景观研究97、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98、基于GIS的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空间变异特征研究99、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100、流域尺度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101、加速溶剂萃取和离子液体微萃取在土壤样品处理中的应用102、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103、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104、北方滨海盐土高效改良技术研究105、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106、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湿地景观格局及生态健康的影响研究107、青藏高原草地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108、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109、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及其土地生态环境响应110、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灌区稻田水盐调控灌排模式研究111、河岸带景观结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112、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113、脱硫石膏与腐植酸改良滨海盐碱土的效应及机理研究114、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115、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116、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及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117、基于植被根系分布形态的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118、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119、沙漠旅游资源评价及风沙地貌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研究120、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四:121、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122、浙江省土壤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123、腾格里沙漠腹地钻孔揭示的沙漠形成与古环境演化历史124、冷空气活动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125、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126、生物质催化热解炭化的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127、基于景观服务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研究128、不同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评价与规划方法研究129、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布局模式130、甘肃黄河石林地质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131、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生态景观模式研究132、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山地段人文景观及空间研究133、非饱和土壤介电特性测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34、土壤-根系统养分迁移机制及其数值模拟135、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136、种植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土的研究137、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138、非饱和土中热-水力-力学-传质耦合过程模拟及土壤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39、三峡库区坡面水土流失机理与预测评价建模140、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141、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142、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143、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144、林火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145、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雷达探测模型和应用研究146、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措施的研究147、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148、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及其差异性研究149、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150、遥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方法151、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152、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153、基于GIS的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154、蒸发条件下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实验研究155、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156、基于离散元细观分析的土壤动态行为研究157、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158、面向小流域管理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159、基于遥感和GIS的区域土壤侵蚀调查研究160、海岸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及对泥沙运动研究的应用地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五:161、云南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退化过程及驱动机制162、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的养分库动态及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163、北京八达岭地区森林土壤理化特征及健康指数的研究164、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165、林木根系与均质土间相互物理作用机理研究166、杭州湿地植物生态习性及景观设计研究167、城市地表灰尘-降雨径流系统污染物迁移过程与环境效应168、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169、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170、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生态安全研究171、中国几种典型土壤介电常数及其与含水量的关系172、基于遥感与GIS的景观类型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173、基于DEM的我国地貌形态类型自动划分研究174、基于DEM的地形信息提取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175、基于DEM的地貌分析研究176、南通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规划研究177、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178、青岛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179、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分析与提取研究180、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酶活性研究181、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及其与土壤可蚀性之间关系研究182、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183、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研究184、使用MODIS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研究185、武汉市湿地功能评价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186、地貌三维综合的地图代数模型和方法研究187、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188、基于数据挖掘的遥感影像海岸带地物分类方法研究189、离子土壤固化剂对武汉红色黏土结合水作用机理研究190、北京市崇文区绿地表层土壤质量研究与评价191、不同地貌区及不同尺度的耕地质量评价与衔接研究192、土壤盐分离子迁移及其分异规律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193、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壤盐渍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194、盐碱化草原农业改良技术及水盐运动规律研究195、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林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196、上海乡村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197、基于DEM的川西高原构造地貌特征提取与分析198、武汉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基于GIS的煤矿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生态重建研究200、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土壤理化信息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光唇鱼属亲缘地理研究

中国光唇鱼属亲缘地理研究

中国光唇鱼属亲缘地理研究摘要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 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分布于中国、老挝和越南。

过去关于该属的分类及进化问题的探讨,是以模式物种观念与亲缘物种观念为基础,目前对其物种多样性及种间的亲缘关系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从物种间及种内两个水平对其进行亲缘地理研究。

利用线粒体基因分子标记和核基因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结构和种群动态分析。

探讨了各遗传标记的变异分布模式,重建种间及种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该属物种亲缘地理格局的形成因素,及其扩散路径。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mt DNA分子标记的光唇鱼属亲缘地理研究1.1长鳍光唇鱼mt DNA全基因组的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长鳍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ongipinni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分析其结构,继而对光唇鱼属的系统进化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长鳍光唇鱼mt DNA基因组全长为16593bp。

利用16种光唇鱼的mt DNA基因全序列以另外两种鲤科鱼类为外类群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推断该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证实了光唇鱼属的单系性并确定了两个单系支。

分支I仅包含2个物种且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和元江。

分支Ⅱ又可分为两个亚分支,亚分支A包含11种窄条纹物种,亚分支B包含3种宽条纹物种。

另外,亚分支A的物种大都分布在长江和东南水系和台湾,而亚分支B的3个物种分布在珠江、海南。

估算16个物种的分化时间,显示该属物种的分化是从中新世中期开始的,其中最早从祖先物种分化出来的是 A.monticola和 A.yunnanensis(约 5.19 Mya),最晚的是 A.iridescens与A.longipinnis(约0.39 Mya)。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推断①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和元江水系的物种是比较原始的物种②该属物种可能有两条不同的扩散路径,一条是从长江向南到中国东南部,然后到台湾,另外一条是从长江上游到元江、珠江、再到海南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谱系地理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谱系地理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53 54
2011年 科研热词 遗传多样性 谱系地理学 遗传分化 谱系地理 细胞色素b 叶绿体dna 高效薄层色谱 高山流石滩 非编码序列 青藏高原 长时段过程分析 遗传变异 资源谱系 资源类型 资源冷杉 谱系聚类(层次聚类) 聚类分析 群落特征 绵参 粮食自给率 粮食安全 空间分析方法 科学化 珙桐 溯祖理论 海仙报春 横断山 植物遗传多样性 柽柳沙鼠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指纹图谱 引物筛选 大蒜 大岭山 地理亚种 叶绿体非编码序列 历史文化村落 南昆山 区域空间结构 北京东郊 伯乐树 人文地理学 丽江云杉 主成分分析 中华鳖 中华倒刺鲃 trnt-l trnl-f rapd its gapc基因内含子 d-loop控制区 推荐指数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青藏高原 3 遗传多样性 3 遗传结构 2 细胞色素b基因 2 系统谱系生物地理学 2 种群遗传结构 2 球孢白僵菌 2 更新世冰期 2 地理隔离 2 issr 2 黑鳍鳈 1 黑鳍鲸 1 鮸鱼 1 高山植物 1 高原鼠兔 1 飞蝗 1 青海当归 1 长江 1 避难所 1 遗传变异 1 进化多样性热点地区 1 身份概念 1 谱系多样性 1 谱系地理学 1 谱系地理 1 营造技术 1 耦合 1 结核分枝系统发育 1 第四纪冰期 1 第四季 1 空间统计分析 1 种群遗传学 1 种群分化 1 社会矛盾冲突 1 碎屑锆石u-pb定年 1 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地理学 1 现代沉积物 1 特有现象 1 特有植物 1 物源示踪 1 源流谱系 1 淡水产品 1 法式特征 1 末次盛冰期 1 最小跨度树 1 弧菌 1 岭南建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保护遗传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保护遗传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遗传多样性 5 保护 3 线粒体dna 2 黑麂 1 马鹿 1 马氏珠母贝 1 青枯病抗性 1 鉴定方法 1 重组近交系 1 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 1 遗传学基础 1 遗传分析 1 遍在蛋白质 1 通用性 1 载脂蛋白e 1 转基因果蝇模型 1 视网膜 1 行为生态学 1 蒿甲醚 1 花生 1 缺血预适应 1 绿豆v2709 1 结核分枝杆菌 1 细胞凋亡 1 紫外线 1 糖尿病肾病,2型 1 粪便 1 等级 1 突变株 1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1 神经保护作用 1 神经保护 1 皖浙分布中心 1 生态走廊 1 物种 1 濒危 1 滇金丝猴 1 海南 1 氨基酸组成 1 梅花鹿 1 机制 1 景观生态学 1 景观模型 1 普通野生稻 1 抗豆象 1 扫描电镜 1 悦目金蛛 1 心肌顿抑/遗传学 1 小种群 1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1 多态性 1 多功能景观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基因表达 基因流 基因多态性 基因 品种改良 含油量 同源重组 可持续性科学 卵袋结构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动物基因资源 利用 分子遗传学 凋亡 免疫应答 保护遗传学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交配系统 东方白鹳 sts ssr rapd plcb mpt64抗原 meta分析 hsp22 hacat细胞 h2o2 fas est-ssr eeo.6基因 dna疫苗 dna提取 d-loop ctab bcl-2 ataxin-3 acta 17β -雌二醇

分子生态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态学名词解释

一、翻译并解释名词:10x4分1.allele 等位基因一个位点的序列变异.2.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Ne 有效种群大小在一个具有相等性比、随机交配的理想种群中表现出与特定统计全部成体数目规模相对应的真实的种群杂合性随时间丧失的速率相同的个体数.3.F-statistics F 统计检验用于评估个体间、亚种群间和整个种群间杂合性的分布的统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定量亚种群的遗传分化.4.Genetic load 遗传负荷相对于理论最佳值来说降低了的基因型适合度.5.Hardy-Weiberg equilibrium哈温平衡当所有等位基因频率是已知的时候,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种群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预期比例.假设没有迁移、突变或选择作用,哈温平衡定律则认为等位基因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应该保持不变.6.Bottleneck effect瓶颈效应种群的规模大为缩小,随后常常有一个种群的恢复.7.Selection sweep选择扫荡.课件:Occurrence of a beneficial mutation,Only individuals carrying the mutation reproduce,‘Population bottleneck’,Mainly affects linked loci.8.IAM 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其中突变不是以可预料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发生,而大多数突变是像产生SNP单核苷酸多态性那样出现的.9.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连锁不平衡.术语表:Linkage equilibrium 连锁平衡:由重组促成的情形,其中遗传位点在繁殖期相互独立分离.当两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一起分离时,如他们在同一个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太接近时,则发生不平衡.百度:连锁平衡:不同的各在人群中以一定的出现.在某一群体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高于预期的随机频率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 linkage disequilibrium .由于 HLA 不同的某些经常连锁在一起遗传,而连锁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地组成单体型,有些基因总是较多地在一起出现,致使某些单体型在群体中呈现较高的,从而引起连锁不平衡.10.Metapopulation复合种群种群再分为多个同类群,至少其中的一些偶尔灭绝,随后通过从其他同类群迁入再建立种群.11.Microsatellite微卫星带有单序列通常为2-,3-或4-核苷酸重复多次的遗传位点.12.MtDNA 线粒体DNA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环状染色体.13.Non-synomous mutation非同义突变由一个三联密码变化使特定氨基酸改变的突变.14.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用寡核苷酸引物和耐热的DNA聚合酶扩增大量DNA序列的一种方法.15.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在DNA序列中一个特殊位点上出现不同核苷酸碱基的等位基因.16.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限制性酶和凝胶电泳鉴定DNA序列多态性的方法.17.Transition转换一个嘌呤核苷酸被另一个嘌呤核苷酸替代,或一个嘧啶核苷酸被另一个嘧啶核苷酸取代的突变.18.Transversion颠换一个嘌呤核苷酸被另一个嘧啶核苷酸取代或相反过程的突变.19.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态学课件:分子生物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生物器官变异的分子机制、生物体内有机大分子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演变与环境长期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它生命层次生态现象的分子机理等.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统学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诸如转基因、克隆技术应用中的生态安全、环境与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将产生深刻的影响.20.Functional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FEEG生态和进化基因组学21.PhylogeographicPhylogeographiy 亲缘地理学研究调控系谱世系的地理分布的原理和过程的科学.22.Monophyly 单系类群中的所有个体是从同一个祖先来的,并且从这个祖先来的所有存活的后代都在这个类群中.23.Intron 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间的非编码DNA序列.内含子被转录但它们的RNA拷贝在功能产生期间被切除.24.Introgression 渐渗杂交等位基因从一个种群或物种向另一个种群或者物种的扩散,而产生像种群间或物种间的近交或杂交这样的结果.25.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生物多样性导论:在有性生殖的群体中,每个世代的基因库是对上一个世代基因库的随机抽样和复制.在世代交替过程中,不同的等位基因遗传到下一代的偶然性对种群遗传结构有可能产生显着影响. Wright把这种由于配子产生及结合过程中的随机性导致的基因频率的波动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也称随机漂变、遗传偏离或Wright效应.26.Haplotype 单倍体型源于同一染色体或染色体单倍体组的一套等位基因.27.ESUEvolutionary Significant Unit 进化显着单元分类学上对保护重要类群的一种尝试性定义.28.Metagenomics 宏基因组学百度: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它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开发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获得新基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主要含义是:对特定环境中全部为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29.CpDNA 叶绿体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环状染色体.30.Heterosis 杂种优势,杂合体优势杂合子比纯合子有较高的适合度的情形.31.Recombination 重组二倍体生物中减数分裂期间同源配对染色体间的DNA交换.32.rRNA 核糖体RNA核糖体中的RNA分子…………33.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DNA序列中一个特殊位点上出现不同核苷酸碱基的等位基因.34.Sympatric speciation 同域发生物种形成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个体中形成的新物种.35.Vicariance 地理隔离种群或物种被环境事件,如山脉形成造成的物理隔离注:描黄部分为术语表中无相关解释的,仅供参考.分子生态学简答题1. 什么是分子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教材的定义:分子生物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生物器官变异的分子机制、生物体内有机大分子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演变与环境长期变化的关系以及其它生命层次生态现象的分子机理等.分子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统学科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诸如转基因、克隆技术应用中的生态安全、环境与人类健康等重大问题将产生深刻的影响.2. 什么是宏基因组学,其主要研究过程如何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又叫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对特定环境中全部为生物的总DNA也称宏基因组,metagenomic进行克隆,并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和筛选等手段获得新的生理活性物质;或者根据rDNA数据库设计引物,通过系统学分析获得该环境中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生态学信息.3. 什么是生态和进化基因组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何研究环境条件与基因组结构、功能、动态及进化相互关系的学科.4. 什么是亲缘地理学,其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调控系谱世系的地理分布的原理和过程的科学.5. 什么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有那些类型数量性状又称为适应性性状,通常由互相影响的多个基因控制,并会明显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足够大的群体中,数量性状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规律.数量性状的类型:连续型、阈值型、间断型或离散型连续型:数量性状的表现为连续分布,群体中个体数足够多时,连续型数量性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如:身高、体重、奶牛产奶量等.阈值型数量性状:此种数量性状的表现会受到潜在风险因素的影响,具有最低或最高阈值,例如:生物的性成熟年龄,疾病的易感率等.间断型数量性状:只能用离散的数值或数组表示其表现型的数量性状,如动物每胎产仔个数、果蝇足上的刚毛数等.6. 影响种群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的进化过程有哪些种群进化的主要动力有:突变、遗传漂变、选择、基因的迁移基因流动.突变:生物核酸序列上碱基种类或数目发生改变,导致新等位基因产生或原有等位基因丧失.遗传漂变:由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配子形成过程具有随机性,亲代的部分遗传信息在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时会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而丢失,导致部分等位基因在整个种群的下一代中频率降低甚至消失.遗传漂变现象在小种群中表现尤其明显.选择:外部自然环境对种群等位基因的选择往往是定向的,若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形状不能使生物较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自然选择就会逐步淘汰这些等位基因.基因流动:种群内个体在不同种群之间进行迁移时,会造成不同种群之间等位基因的混合.整体而言,大规模的种群之间个体迁移能够调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有利于提高种群等位基因多样性.7. 什么叫选择扫荡是如何产生的A selective sweep is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variation among the nucleotides in neighboring DNA of a mutation as the result of recent and strong positive natural selection.A selective sweep can occur when a new mutation occurs that increases the fitness of the carrier relative to other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Natural selection will favour individuals that have a higher fitness and with time the newly mutated variant allele will increase in frequency relative to other alleles. As its prevalence increases, neutral and nearly neutral genetic variation linked to the new mutation will also become more prevalent.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genetic hitchhiking.A strong selective sweep results in a region of the genome where the positively selected haplotype the mutated allele and its neighbours is essentially the onlyone that exists in the population, resulting in a large reduction of the total genetic variation in that chromosome region.选择扫荡或选择性清除:种群中产生了能够提高个体适合度的有利变异后,该有利变异以及与之连锁的中性和近中性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逐渐提高,从而导致其他等位基因频率的降低乃至丧失,最终造成种群遗传多样性整体显着降低的现象.当种群中产生了可提高个体适合度的新变异即有利变异时,选择性扫荡就可能发生.携带了这种有利变异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更具优势,拥有更高繁殖成功率,因此随着时间推移,该有利变异在同位点等位基因中的频率逐渐提高,并且与其可连锁遗传的其他中性和近中性等位基因频率也会相应提高.强烈的选择性扫荡作用会导致基因组整体遗传多样性的大幅降低乃至丧失,因为它往往会最终导致种群中只剩下具有少数几种有利突变基因型的个体.8. 什么是瓶颈效应产生瓶颈效应的原因有哪些规模较大、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种群,由于干扰等因素导致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后,虽然个体数目可以在后来逐渐恢复至原来的水平,但由于大量个体丧失而同时导致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损失却再也无法恢复.导致瓶颈效应产生的原因:破坏性自然灾害、传染病、大规模捕杀或采集、栖息地的破坏等均可造成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瓶颈效应.9. 什么是FST,怎样用FST 衡量种群分化程度FST 是用于衡量种群分化程度的F-统计方法所用的统计量之一,定义为:T S ST H H F -=1 ,其中:HS 为亚种群期望杂合度,HT 为整个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它反映的是一个大种群内部各个亚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FST 取值范围为:0≤FST <1若FST=0,则有HS=HT,原种群无分化现象;若FST→1,则有HS→0,表示亚种群杂合度极低,原种群已发生高度分化.10. 举例说明常用的分子标记及其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常用分子标记有: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SLP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AFLP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 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VNTR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微卫星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简单核苷酸多态性STR Short tandem repeat短串联重复序列SFP Single feature polymorphism单一特征多态性DArT 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多样性阵列技术RAD markers Restriction site associated DNA markers与DNA相关的限制性位点分子标记分子标记的应用:研究动植物交配机制、遗传漂变、亲缘地理学、种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宏基因组学研究例如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的研究等.分子标记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高度多态性、可遗传性、可区分由于遗传和生存环境导致的相似性区分同源性与相似性;对于绝大多数种类难以进行培养的微生物,可利用分子标记,直接建立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以便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此外,分子标记还是基因组学分析的重要工具.11. 什么叫适应,适应性状有哪些特点定义:使生物个体对其生境适应性提高的现象.适应性状:又称为数量性状,其表现型一般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并且受环境影响较明显.补充:群体很大时,数量性状的表型分布规律基本为正态的.12. 什么叫突变突变有那些种类定义:生物核酸序列上核苷酸种类的改变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现象.突变种类:按突变发生机制,可以分为碱基替换Substitution、插入与删除Indels碱基替换:又称错误配对.分为转换一种嘌呤替换为另一种嘌呤,或一种嘧啶替换为另一种嘧啶和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替换不改变核苷酸数目,可能导致对应密码子和氨基酸的改变.按突变结果,可以分为:同义突变或沉默突变、错义突变对应氨基酸改变、无义突变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子,使转录停止.插入与删除:即在DNA新链合成时,由于复制错误,在新链中添加或遗漏了若干个核苷酸.这将导致新链核苷酸数目改变,造成密码子读取顺序随之发生变化,又称为移码突变.按突变发生场所,亦可分为体细胞突变与生殖细胞突变.分子生态学论述题回答参考思路1. 举例说明分子生态学在解决经典生态学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个体生态学: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习性多样性及分布;种群生态学:种群组成与结构、种群动态出生与死亡、迁移、种群行为交配机制、种间关系等;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群落动态群落演替、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过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分子生态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序列、蛋白质.优势:从分子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方面考虑,分子生态学的最大特点是应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上述研究方向,哪些可以应用局限性: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原始数据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因此进行基础性研究仍存在一定难度.2. 举例说明分子生态学方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1宏基因组学:提取环境样品中的全部微生物基因组信息,构建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文库.传统研究方法:微生物培养;仅能培养约1%的微生物种类2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使用微生物的16SrRNA中的可变序列,利用PCR技术、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环境品种的微生物进行遗传序列鉴定,可以有效地进行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传统分类学通过对生物个体表性特征的鉴别进行分类,对于个体及其微小的微生物,传统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3基因工程与微生物育种:利用生物突变原理,对微生物进行诱变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杂交菌种等.3. 从种群遗传学和保育生物学角度来说明小种群为什么易于灭绝、遗传漂变、瓶颈效应、奠基者效应、近交现象4. 人类谱系地理学证据如何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如何解释用线粒体和Y-染色体来推断人类最近共同祖先进化时间上的差异科学家利用遵循母系遗传的线粒体DNA和遵循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采集自世界各地的人类样本进行了遗传序列比对,分析出样本之间遗传序列的差异情况,并根据分子钟原理和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原理,得到了人类的大致谱系发育图.大量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除非洲外的其他区域采集到的样本都曾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同一个谱系,而只有在非洲采集到的样本中,发现有的样本不属于上述共同的谱系,因此科学家推断,人类可能更早起源于非洲,后通过迁移扩散分布于世界各地.进化时间差异:用线粒体DNA估计出的人类母系祖先出现的时间为距今约20万年前,早于用Y染色体估计出的人类父系祖先出现时间为距今约6~14万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突变速率不同,线粒体DNA的突变速率更快.建议大家背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查找一下有关的资料.论述题只需要建立清晰的条理,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因此建议:对上述四个问题,请大家选择自己容易理解的角度,尽可能完全弄懂.考试时有得写才是最重要的_:37∠_。

斗鱼属鱼类分子系统发育与叉尾斗鱼亲缘地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斗鱼属鱼类分子系统发育与叉尾斗鱼亲缘地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斗鱼属鱼类分子系统发育与叉尾斗鱼亲缘地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斗鱼属(Betta)是蓝斗鱼、红斗鱼等喜爱观赏品种的归属,是淡水产卵鱼类,分布于东南亚地区。

在鱼类分类学中,斗鱼属鱼类的分类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曾经被归属于鲈形目、鲤形目、鸟嘴形目等不同的目。

近年来,通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重新对斗鱼属鱼类的分类位置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利用不同基因的分析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基因与传统形态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斗鱼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

另一方面,斗鱼亲缘地理的研究也十分重要。

斗鱼属在东南亚地区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斗鱼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因此对斗鱼亲缘地理的研究能够为鱼类的分类、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斗鱼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叉尾斗鱼的亲缘地理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斗鱼属鱼类的分类和进化,并为叉尾斗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利用PCR扩增不同基因的序列,如线粒体DNA控制区以及多个核基因,通过构建进化树来分析斗鱼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

对不同基因的基因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差异。

2. 叉尾斗鱼的亲缘地理研究选取不同地区的叉尾斗鱼样本,通过对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叉尾斗鱼之间的遗传联系和亲缘关系。

选用微卫星和线粒体DNA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三、预期成果1. 对斗鱼属鱼类的分类位置进行重新解析,提出新的分类系统。

2. 揭示叉尾斗鱼不同地理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3. 对斗鱼属鱼类的进化历程和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理解,为斗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1.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斗鱼属鱼类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对斗鱼的分类和进化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证据和理解。

2. 对叉尾斗鱼的亲缘地理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叉尾斗鱼的种群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为叉尾斗鱼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分子生态学样卷

分子生态学样卷

分子生态学样卷一、名词解释:1、灭绝漩涡:由于小种群基因库比大种群的要小,且没有其它个体的数量汇入,更易遭受遗传变异性丧失引起的潜在遗传风险、统计波动以及环境变化或自然灾害。

因此小种群比大种群更易遭受灭绝,这种导致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趋势被拟为旋涡效应,称为灭绝旋涡。

2、远交衰退:指发生遗传分化种群间的杂交可能在后代中产生不利后果并引起子代的适合度下降的现象。

3、溯祖理论:溯祖理论是一种追踪一个样品中一个位点的所有等位基因从一个种群到与这个种群的所有成员共享单一祖先拷贝的种群遗传回顾模型。

4、共进化:一群体的进化与其他群体的进化相互影响,这种变化发展过程叫共进化。

5、远交负荷:是指由于从遗传上有分化的种群来的个体之间的远缘杂交所引起的后代适合度降低。

6、火山传送带: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沿大洋中脊和俯冲带(隐没带)区域常常会形成链状的火山岛。

火山作用在链的一端产生一个新的岛屿,同时在另一端老的岛屿被侵蚀掉致使最后被海浸没。

这种岛屿形成和消亡的周期叫作“火山传送带”。

7、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用分子标记来研究微生物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种群动态、种类的鉴别等方面的研究。

8、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9、遗传修饰生物GMO:指通过DNA操作程序从另一个不同物种引入至少一个基因的转基因生物。

10、进化显著单位:是一系列具有独特的长期进化历史的种群, 代表那些组成一个分类单元的历史隔离群体。

二、选择题1、下面各类因素中,哪一个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C)A.近交衰退B.种群片段化C.基因突变D.杂合性丧失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在小种群中,近交程度高,但其后代的衰退作用低B.在小种群中,由于近交程度高,其后代有较高的衰退作用C.在大种群中,由于种群很大,其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近交衰退常常可以忽略不计D.在大众群众,由近交产生的有害等位基因纯合子后代个体对种群水平来说,影响是非常严重的3、系谱关系可有三种类型存在于种群间,其中不包括(B )A.多系B交系C互为单系 D 并系4、生殖隔离的类型分为合子前隔离和合子后隔离,下列不属于合子前隔离的是(D)A生殖器官隔离B配子隔离C传粉介质 D F1代不育导致的隔离5、水平基因转移(HGT)的机制不包含(B):A、接合B、转座C、转导D、转化6、用古代DNA样品可以对过去(C)年内的数据进行较准确的标定。

药用植物亲缘学

药用植物亲缘学

药用植物亲缘学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药用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特征,并借助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揭示出不同药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资源保护和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形态学是亲缘关系研究的基础。

形态学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叶片形状、花朵结构、果实特征等,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通过比较植物形态来分类和鉴别植物。

例如,菊科植物的花冠呈管状,花瓣分裂成锯齿状,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识别并分类菊科植物的种类。

解剖学是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解剖学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植物的内部结构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解剖学研究可以揭示出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功能特征,从而为研究药用植物的植物学分类提供依据。

例如,黄芩和黄连都属于忍冬科植物,它们的根部解剖结构非常相似,都有黄色素颗粒,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植物。

生理学是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生理学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生长速度、光合作用效率、代谢产物等,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出药用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为选择合适的药用植物种植地和种植管理提供依据。

例如,广藿香和紫苏都属于唇形科植物,它们对光照的要求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可以通过生理学特征来鉴别这两种植物。

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外,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应用于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中。

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植物的基因组序列和蛋白质序列,来确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分析DNA和蛋白质的序列差异,可以建立起不同药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树。

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灵敏性,可以揭示出药用植物之间的微小差异,有利于深入研究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龙胆属秦艽组的系统发育及其在青藏高原的亲缘地理与物种分化的开题报告

龙胆属秦艽组的系统发育及其在青藏高原的亲缘地理与物种分化的开题报告

龙胆属秦艽组的系统发育及其在青藏高原的亲缘地理与物种分化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龙胆属(Lilium)是百合科(Liliaceae)中的一个大属,包括100多个种。

属中部分同种异名或种间杂交种还未完全澄清,另一些种类在生长特点、花型和颜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变异,在分类学上也比较复杂。

秦艽组是龙胆属的一个重要组,包括多个在闽、赣、湘和川、渝和贵等地分布的物种。

在青藏高原地区,秦艽组的龙胆物种也较为丰富。

然而,目前并没有对龙胆属秦艽组的系统发育及其在青藏高原的亲缘地理与物种分化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开展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龙胆属秦艽组相关物种的形态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分析,探讨其分类学系统学及其物种分化、地理分布和亲缘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了解龙胆属秦艽组在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差异,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形态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形态学分析:通过对龙胆属秦艽组的相关种类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比较,分析其生长习性、形态特征、花色和花型的差异。

(2)系统发育学分析:通过对秦艽组的龙胆属物种进行核糖体DNA ITS序列和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等的DNA分子标记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亲缘关系及其变异情况进行重建,以判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并将其与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

4.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将通过对龙胆属秦艽组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学的分析,揭示该组物种的系统进化历程和亲缘地理的变异情况。

为保护、开发利用龙胆属秦艽组物种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对龙胆属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等进行修正和完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预期得到的结果将为青藏高原以及全球其他地区龙胆属物种的系统分类学分析和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亲缘选择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亲缘选择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2011年 科研热词 应用 分子标记 ssr 软骨鱼纲 药用植物 苹果 群落生态学 群体结构 线粒体基因组 纤维品质 系统进化树 系统发育 番茄黄化曲叶病 番茄 生计资本 生计活动 甘南高原 棉花 新疆 差异位点 尺度 四川省 卫星dnaβ 功能性状 农牧民 关联分析 兰科植物 亲缘关系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srap issr 推荐指数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广东地区宽鳍鱲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

广东地区宽鳍鱲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
要 水 系 的宽鳍鳃 种群 均 已有研 究 ,然 而这些 研究 较
少涉 及广 东地 区水 系 的宽 鳍鲺币1 叶 群,特别是 分 布于 广 东沿 海独 立水 系的种 群 。该 地 区宽鳍 馘的种 群变 异 和亲缘 关 系的 全而研究 仍未 见报 道 。本 论文 着 眼 于广 东 地 区的 宽 鳍鲺 种 群 ,通 过 研 究 其 亲 缘 地 理 ,
对 已有研究 进行 补充 和拓展 。
进行了D NA谱 系分析 ,认为 6条支 流的宽鳍鳃 种群 可聚为 4个 D NA谱 系:P ri s C eh 比较 了 edc 和 o lo J e
海 河 、长江和 珠江 的宽 鳍鳃和 马 口鱼的 系统发育 关 系 显 示该 两 物种 具有 相 似 的系 统发 育关 系 ;邢 迎
在 整 个 种 群 上 保 持 卡1 稳 定 没 有 发 生 明 的种 群 扩 张 。 I 对
关 键词 :宽 鳍鳃; y ;种 群变 异;亲缘地理 Ct 6
中图分 类号 : 4 Q3 6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3 0 (0 00 —8 60 1 0 —2 72 1)40 0 —9
等 6条水 系的宽鳍鲺进 行 了分子系 统学研 究,结果
显 示 :宽 鳍鲺可 分 为南北 两 大 支系 ,南方 支 系又可
进 一 步分 为长汀 和珠 江 两个 亚 支系 ;林 弘 都 研究 ] 了 台湾和 中国大 陆宽鳍 缀种 群 的亲缘 地理 关 系,l 7 条水 系的宽鳍鳃种 群聚成 9个支系 。 当前 ,我围 主
广 东地 区宽鳍鲺种群 遗传 变异和亲 缘地理
梁 晓旭 庆 宁 杨柯林 万彩 霞 赵 俊 陈湘奔
( 华南 师范 大 学 生命 科 学 学 院 广 3 50 3 ) ' 16 1 1 ’ I

亲缘地理学

亲缘地理学

亲缘地理学
亲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和分布,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文化、语言和遗传特征的影响。

亲缘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遗传基因、语言、文化和历史。

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类遗传基因的分析来推断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

这种方法被称为分子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DNA序列,通过对DNA序列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推断不同人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迁徙历史。

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同时,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对人类遗传基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遗传疾病和药物反应,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亲缘地理学的研究还有一些争议和挑战。

例如,由于人类的迁徙历史非常复杂,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此外,亲缘地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可能被用于种族主义和歧视等不良用途,因此需要注意研究成果的正确解读和使用。

亲缘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人类遗传基因的研究,揭
示了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历史,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同时,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成果,避免不良用途,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内容
亲缘地理学研究在推测生物冰期避难所、 确定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单元、推测近 缘物种间的分化时间、探讨物种遗传多 样性的分布模式等方面都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是人们认识一个物种的起源、 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发展趋 势的基础。
• 1、推测近缘种或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的 亲缘关系、基因流格局、进化历史和动力, 探讨物种形成与杂交等问题。 • 2、对细胞器基因组与核基因组两方面同时 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这两类遗传方式不同 的基因组描述出的谱系,对种群的进化历 史和种群动态有更全面的了解。
谢谢!
班级: 09生物技术 主讲: 张自力 成员: 丁旭朋 翟建明 段文山 陈芊林 周强
学科的提出
• 1987年,Avise等人在对动物mtDNA多样性 研究中发现不同种群mtDNA的谱系关系有明 显的地理分布格局,于是首次提出了亲缘 地理学这一术语。
学科的内涵
• 亲缘地理学是研究控制亲缘谱系地理分布 的原理和过程的一门科学。 • 通过分子标记揭示物种现有种群的遗传结 构,运用系统发生学思想研究亲缘关系密 切的种间和种内基因谱系的现有分布格局 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
研究的发展
• 自其提出以来,它对种群亲缘关系的研究, 尤其是对动物种群系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 亲缘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植物种群上的 一个物种 曾经历的进化事件,或者说现有变异式样 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 研究的重要意义:将生态学的观念引入种 群遗传学的研究,以个体为单位而不是种 群为研究对象;以mtDNA和cpDNA的基因 组为分子标记。
• 3、比较亲缘地理学:人们对自然分布相似 的近缘种进行亲缘地理学研究,通过比较 来探讨分布相似的近缘种是否也具有相似 的进化历程。 • 4、与古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地理学等相 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推测地质历史事件, 从而使我们对生物进化乃至地球进化历史 有更好的了解。
研究方法
• 1.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构建巢式枝序图。 • 2.亲缘地理学常常通过巢式枝序分(NCA)重建基 因谱系,通常是构筑一个基因单倍型间的阶层枝 序图,并通过统计分析,估算出等位基因的相对 年龄,以及枝序与枝序间的相对关系,由此推论 种群在不同地质年代所经历的进化事件。 • 3.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金字塔巢式枝序图、 分裂巢式枝序图、最短距离巢式枝序图、中央联 结巢式枝序图、最大统计简约枝序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