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数学教案(1)

合集下载

1一6年级数学教案5篇

1一6年级数学教案5篇

1一6年级数学教案5篇1一6年级数学教案篇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整数的概念,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2.能够在数轴上画出正整数、负整数,以及0;3.能够将整数和其相反数对应起来;4.能够比较两个整数大小,口头表述整数大小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整数、负整数及其相对概念;•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相反数;•整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数轴的使用、起点、正负方向的确定等。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本单元包含第1-4课。

第1课认识整数第2课整数的概念第3课数轴第4课整数的相反数授课安排第一课•【导入】通过抽奖、游戏或者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如温度升高、降雨量等,引出整数的概念;•【整合】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慢慢引出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

第二课•【引入】以及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呈现】通过具体的数轴示例,让学生了解数轴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数轴上整数的表示方法。

第三课•【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测试;•【呈现】再次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并结合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

第四课•【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呈现】介绍整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训练】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相反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桥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工具•网络教学互动课件;•数学实验室设备;•教学图像展示;教学评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同桌互评;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课堂中可以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抽奖、操作实践等方式。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

初中数字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数字第一单元教案

初中数字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 有理数的性质:(1)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有理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有理数。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3. 有理数的运算:(1)加法: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4)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结合例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有理数的掌握程度。

5.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理数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

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本店铺特地准备了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圆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3.课件演示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二、操作中认识圆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2.学生画圆,师巡视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圆规画的实投展示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学生动手折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和计算器,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观看短片,揭示课题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计算工具探索之旅。

计算工具从古至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记数的需要。

慢慢地为了计算方便,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屏幕配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有个直观感受)2、播放短片——计算工具的演变史。

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叹计算科技的发展。

二、探索交流,进入课题(一)认识算盘:1、引出算盘:(1)教师谈话同时播放算盘的声音,引出算盘生根据二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大屏幕配合演示)算盘的四周叫做框,中间的一横叫做梁,串起珠子的小棒叫做档,上面的珠子叫做上珠,下面的珠子叫做下珠,上面的一颗珠子表示5,下面的一颗珠子表示1(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算盘小精灵解释原因,老师操作大屏幕配合演示)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两先两后学导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2)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1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 第一单元测量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型新授课时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间隔是1分米。

学科数学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学科数学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才能。

教学重点能联络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二、联络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三、全课总结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1个1角硬币重1克;李老师重75千克;一个同学重25千克;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小学初中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小学初中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小学初中第一单元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

2. 整数的加法:同号加法、异号加法、加零。

3. 整数的减法:同号减法、异号减法、减零。

4. 整数的乘法:同号乘法、异号乘法、乘零。

5. 整数的除法:同号除法、异号除法、除零。

6. 实际问题与整数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异号运算、运算中的借位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总结运算规律。

3. 合作交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实质,突破教学难点。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实际问题解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概念及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整数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准备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包括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字和运算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0~9的认识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0~9的认识和记忆。

2.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字和运算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

2.准备加减法运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运算。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进入数字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0~9。

2.呈现(10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数字,加深对数字0~9的认识。

教师逐个引导学生记忆数字,并进行组内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运算卡片进行计算,也可以在纸上进行书写。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加减法题目。

通过竞赛,巩固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小猫有3条鱼,小狗有5条鱼,它们一共有几条鱼?”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除法: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方程: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分数: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数学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方程的方法;(3)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数学知识。

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操练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小数乘除法、方程、分数等数学知识,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

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平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班上有4个学生学习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1、知识与技能方面(1)数与代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数一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数一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一数”。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数数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学习数数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数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从1数到10。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从1数到10。

难点: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玩具、苹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来数一数老师手中的苹果。

”然后我会一个一个地拿出苹果,让学生们数数。

2. 例题讲解:通过数苹果的实践,我会引导学生们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从1开始,一个个地教学生们认识数字,并数数。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拿出小玩具,比如小汽车、小熊等,然后让他们自己数一数手中的玩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家里的水果数量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从1数到10。

但在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方面,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实践情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数,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数数的方法,比如数楼梯、数汽车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数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圆”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如直径、半径等。

2. 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3. 圆的直径与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5. 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面积。

6. 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画法,如使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画法技巧。

7. 应用与拓展:出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cm答案:周长:C = 2πr = 2π × 5 = 31.4cm面积:A = πr² = π × 5² = 78.5cm²2. 题目:画一个半径为8cm的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分数乘整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涵盖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运算步骤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3. 能够将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概念理解。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掌握。

3. 分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计算法则及其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布置一些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分数乘整数2. 内容:分数乘整数的概念、计算法则、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一些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提高题:一些分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考题:一些需要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分数乘整数的概念理解引入实际情境: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分水果、分蛋糕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图示法:使用图示法,画出分数的图形,通过整数的倍数来表示取几份,让学生在视觉上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概念。

语言描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强调“等份”和“取几份”的概念。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掌握分步骤讲解:讲解分子与整数相乘的步骤,然后讲解分母保持不变的原因。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

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

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与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相比,后者是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与实际造林公顷数相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算式中,被除数的意义不同,除数也不同。

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篇一」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整体感知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三)德育渗透点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读数练习: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二、探究新知1.设疑导入:(1)、投影出示:①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xx4000人.②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③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2)、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2.新授:(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①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②认识“一亿”: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③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①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②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③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④认识数位分级: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⑤反馈训练: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①先读出下面各数:28、308、4007、3070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②教学例1: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③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④思考讨论: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①出示例2: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②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24600 640700 10030040思考讨论: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③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④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三、巩固发展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2.练习一第4题: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3.判断:(1) 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2) 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3) 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六、板书设计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篇二」亿以内数的读法(2课时合1课时)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标:1、掌握“四位分级”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一般多位数和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这个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个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有一个分数2/3,然后又有一个整数4,我们怎么计算2/3乘以4呢?"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我会展示如何计算2/3乘以4,我会将2/3表示为两个相同的分数,然后将其中一个分数乘以4,将结果相加。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来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解释每一步的原理。

5. 练习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1. 2/3乘以4;2. 1/5乘以6;3. 3/4乘以7。

答案:1. 2/3乘以4等于8/3;2. 1/5乘以6等于6/5;3. 3/4乘以7等于2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2. 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纸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二、基本步骤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列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

2. 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提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每个小组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我们将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一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一个小球的重量是整个球重的几分之几,那么两个小球的总重量是整个球重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讲解:我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分数乘以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一个分数3/4乘以整数2,我可以将其理解为有3/4的2个单位,即32/4=6/4,然后简化分数得到1.5。

3.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分数4/5乘以整数3的结果。

4. 应用:我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60%是女生,那么女生的人数是多少?六、板书设计分数乘以整数 = 分子× 整数 / 分母七、作业设计3/4 × 25/6 × 32/7 × 42. 应用题:一个水果店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3/4,如果香蕉有100克,那么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分数乘以整数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我在课后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分数乘以整数的题目进行互相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图形(二)(1) 单元第一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 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 认识平面图形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课题 认识图形(二)(1)授课人:胡依丽 教学课时 1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认识平面图形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微课和ppt四、教学过程(每个课时都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学生练习、教师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同学们辨认都由哪些图形通过出示机器让学生通过简导入新课组成。

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这个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小结: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导入新课: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些图形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

人图形,让学生从中自己发现都有哪些图形。

单的机器人模型,让学生认识图形。

讲授新课(一)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出示长方形图片,可以让学生感觉或者让学生摸纸面地感觉,然后再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一起说一说。

交流讨论:(1)长方形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呢?(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有几个边?几个角呢?学生动手操作。

画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图片。

(3)小朋友们,你们量一下长方形的四个边,发现了什么?举例:长方形长的两条边都是3厘米,短的两条边都是1厘米。

追问:那你们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了吗?小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方方的,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同学们真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第二个挑选出长方形状地积木挑选出来,方方的、平平的4条边,4个角。

让学生自己通过手摸、眼看,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

图形——正方形。

(1)出示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正方形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呢?(2)你们能画下来吗?学生把正方体中的正方形画下来。

追问: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再用直尺量一量看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3)总结说一下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正方形有4条相等的边,4个角,方方正正的。

3.认识平行四边形(1)前边我们看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2)它们的四条边是什么样的呢?(3)出示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个图形有几条边?(4)4条边有什么特点呢?对。

那怎样画出这个图形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5)你们会画了吗?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形状边的特点平行四边形4条边,其中两条边是斜的方方正正的、光光的。

4条边,4个角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

4条边。

直的。

4条边。

两条边是直的,两条边是斜的。

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发现长方形的特点的方法,找正方形的特点。

在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没有“平行”的概念,所以,转成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相比较这样来引入。

归纳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加深学生的长方形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边长相等4.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1)三角形的面你们感觉是什么样的呢?(2)那你们能画下来吗?(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3)你们发现了三角形有什么特点?(4)那你们用直尺自己可以画出三角形吗?自己动手画一画,看谁画的好,画的形状多。

注意:画三角形要保证三条边,三个角。

5.认识圆形(1)思考:你们觉得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2)摸一摸圆柱两边的平面你们有什么感觉?(3)那我们用前边的方法把圆画下来吧。

(指导学生在纸上画圆)。

(4)指导学生将圆柱的一面放在纸上,然后沿着圆柱画圆。

(二)做一做1.说一说举例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平的、光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没有尖尖的角,都是圆圆的。

印象。

三角形和圆相对来说比较好认,也比较直观和形象,在启蒙阶段学生也都有接触,就让学生根据前边的方法自己摸一摸感觉它们的面是什么样的,然后,动手画一画。

让学生通过举身边的例子来说自己平时看到的可以画出的图形的作业:1、第3页上面做一做2、练习一第1、2、3题巩固提升2.练一练(1)同学们,你们数一数下面的蜻蜓图形里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2)小鸟丢饼干啦,快帮它拣一拣,分一分(3) 给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记得看要求,别涂错了哦!我们漂亮的房子涂好了!样子。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新学的几种图形的认识。

课堂小结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认识图形(二)一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图形(二)(2) 单元第一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 目标1.通过用已学过的图形拼凑新的图形。

2.通过拼凑新图形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认识图形之间的练习。

难点 会从复杂的图形里边找平面图形。

课题 认识图形(二)(2)授课人:胡依丽 教学课时 1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已学过的图形拼凑新的图形。

2.通过拼凑新图形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图形之间的练习。

教学难点:会从复杂的图形里边找平面图形。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微课和ppt四、教学过程(每个课时都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学生练习、教师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图片,让学生回答图形的名字。

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上边的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吗?依次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

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结:拼图。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些图形,看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

通过提问出示学过的图形让学生认知,加深学生对学过的图形的回忆认识。

回忆新学的图形,会根据图形的特点辨认图形。

讲授新课(二)图形的拼组1.长方形的拼组把下面的长方形纸分成两个相同的图形,有几种分法?出示两个长方形图片通过动态演示,看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组成什么样的图形。

(3)拼成了什么图形呢?即: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4种正方形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图形的特点发现问题。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讲解拼组的时候才去动态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各种图形拼组的过程及拼组后的图形的形状,增加趣味性,也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的认知。

(2)拼成了什么图形呢?即: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2.正方形的拼组把下面的正方形纸分成两个相同的图形,有几种分法?出示两个正方形图片通过动态演示,看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组成什么样的图形。

(1)拼成了什么图形呢?即: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2)拼成了什么图形呢?即: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追问:最少几个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呢?通过动态展示,看最少几个正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3.三角形的拼组(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长方形4种长方形长方形四边形。

(4)我也试一试演示课本P3页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

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三角形?(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好的辨认)4.拼一拼用4个和4个拼一拼。

(1)(2)图形1是();图形2是()。

思考: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动态演示拼成图形的过程)5.画一画用你喜欢的图形画出新的图形试着画一画吧。

(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最少4个。

平行四边形、六边形、三角形。

2 6 4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通过画画来熟悉所学图形巩固提升(三)做一做1.同学们,你们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2.我是火眼金睛。

()个三角形注:在数数的时候,不要重复数。

3.用哪些图形可以拼成右面的图形?注:第三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右边的图里边没有。

4.折一折,用做一个,“4”的对面是()。

解析:可以把纸分成相等长度的4份,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分别写上1、4、2、3,最后把纸折叠起来,看“4”对应的是“3”。

所以答案是:3。

5.下图中缺了()砖。

845及它们的特点。

作业:1、第3页下面做一做2、练习一第4、5题注:在划分砖的块数的时候,要根据上下两层给出的砖的间隔规律来划分。

10课堂小结认识图形(二)(1)学会用不同的图形拼凑不同的图形。

(2)知道怎样找图形。

(3)会用学过的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画。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认识图形(二)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拼组。

2.三角形的拼组。

3.用图形画画。

一 年级 数学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认识图形(二)(3) 单元第一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 目标1.会用七巧板拼凑新的图形。

2.通过七巧板的拼凑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 会从复杂的图形里边找平面图形。

课题 认识图形(二)(3)授课人:胡依丽 教学课时 1一、教学目标1.会用七巧板拼凑新的图形。

2.通过七巧板的拼凑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会从复杂的图形里边找平面图形。

三、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微课和ppt四、教学过程(每个课时都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学生练习、教师小结、作业布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出示《七巧板》的歌曲,从中吸引学生兴趣。

通过歌曲,让吸引学生探索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你们知道什么是“七巧板”吗?你们想认识“七巧板”吗?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二)》第三课时。

学生对“七巧板”产生兴趣。

新知的兴趣。

讲授新课(二)认识七巧板1.长方形的拼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七巧板有几块吗?2.那这七块分别是什么样的图形呢?提示:(1)七巧板由()种图形组成,有()个三角形,()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