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卷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 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 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 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 •
来自百度文库 •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 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 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 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 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 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老腔、秦 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 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 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
【审题误区】
• 审题时先入为主,忽视题干提示语:“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助你实现阅读的愿望。” 故事的展开需围绕自己与“书签”的交流进行,部分考生只将“书签” 当做一个“话头”,全文大写“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从“书”中 得到的启发,属于没有抓住核心话题,得分在二类以下。 部分考生的“书签”显得平淡无奇,审题中对“神奇”二字的挖掘 不够,没能联系之前世界阅读日和从小到大各种阅读活动,对自己的阅 读经历和感悟展开联想,对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不够,因 此表现不出书签“神奇”的个性趣味。高中阅读不仅仅在于素材积累, 在读书中所融入的个性思考、交流感悟、由书中情感所唤起的心里共鸣, 进而生成萦绕心头的眷恋感情,这些才是能滋养出“神奇”的心理沃土。
2016北京卷作文讲评
【真题再现】
•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 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 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 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 2、书签,与书为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 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 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 •
• •
题干最后一句话“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既然是故事,应 该有相应的情节过程。有的考生只是单调平白地叙述自己的书签和读书, 缺乏故事展开的曲折与生动,或者记叙文的思考认识停留在小学初中简 单的叙事上,缺少高考考生应具备的生动叙事或由事及感、因事生情的 深度。
佳作欣赏
• • 神奇的书签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 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 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 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 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 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 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一个时代下,一个民 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 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 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 《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 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 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 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 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
立意角度 神奇的书签
• • • • • • 一、本题目要求发挥想象,且文体限制为记叙文,与其 说是书签,不若说是读书,扣题很重要,千万不可偏题。 二、本题可从以下三个大的角度入手: 1、伴着“书签”,与古今中外作家的交流,一个书签 就是一个标记,陪着作家走过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体味世 间百态,悲欢离合,这是作家的魅力; 2、伴着“书签”,与一部名着的交流,一个书签就是 一个标记,一本书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无一不于我心有 戚戚焉,这是作品的魅力; 3、伴着“书签”,穿插于同类型的作家作品,勾连文 学史,荡漾在文学的海洋中,纵横捭阖,独上浪头,也不失 为一种潇洒。 三、综合评价:本题目对考生自我的文学修养要求较高, 读书读细,读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专一于某个作家或者某 个作品的考生对此题应该会偏爱有加,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出高分。
审题指导
•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 一、两件时事与此相关,一是2016年谭维维和 华阴老腔艺人在央视春晚上为观众带来一首《华阴 老腔一声喊》,二是2016年4月29日《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先生在西安逝世。对于有时事敏感度的老师, 可能在平时评测中已经对此题目有所准备,从大的 类别来看,“老腔”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所相关,学生可打有准备之仗。 • 二、审题要关注“震撼”二字,对“老腔”的 精神魅力加以阐述,叙述角度要偏宏大,细节要深 入人心,不可浮于表面,对考生创作的抒情能力要 求较大,要求具有感染力
• •
• • • •
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 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 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 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 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审题指导:神奇的书签
• “书签”,与阅读密切联系,与书之间是一个不稳定的结 构形式,考生不可直接生搬硬套过去阅读的作品,故事需 围绕“书签”这一对象,完成写作的“规定动作”—— “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也就是故 事的主角应该是“书签”,而不是“书”。可以赋予“书 签”人性化特征,是追随“书签”而进入阅读,并爱上阅 读,通过它的神奇来表现阅读的“神奇”。这就避免了考 查宿构,因为若不加以转化,就会出现只见阅读,不见 “书签”的笑话。 • • 阅读是雅事,但也有人认为它少了活力,命题以“神 奇”二字,让“我”和“书签”也就是“书”之间,我和 “阅读”之间,产生了种种丰富的可能性。大胆想象需基 于现实生活,这就让考生能从“自我”走出去,发挥想象 力,表现创造力,强调想象的合理性。一枚小小书签,因 作者所赋予的“神奇”而大放异彩,令人产生阅读兴趣和 期待。
佳作欣赏
•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 —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 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
• • • • •
“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 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 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 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立意角度
• 1、“老”,随着时代更新换代加快,人们生活 形式和选择变得多种多样,传统文化在逐渐老去, 老一辈的很多艺术形式在趋向消亡,如何让新一 代的年轻人接过传承的火炬,将传统文化更新迭 代,再创辉煌。有什么比时间的长河中人类激起 的不屈浪花更令人震撼呢? • 2、“腔”,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 心灵的艺术魅力,从“老腔”本身的艺术魅力入 手,和其他形式的声乐对比,以“大河滔滔”对 “细流涓涓”,凸显出“老腔”的独特魅力; • 3、“老腔”是极具西北地方特色的艺术形 式,而广阔的大西北,从来不缺乏艺术素材,西 北人民独特的地方气质,老农们豪迈旷达的性格 特征,大西北广袤厚重的地理形态,都是极具震 撼力的。
•
• • • •
• •
• •
• 神奇的书签 只说一书生醉心功名,苦读诗书却理解甚浅,记忆不深,遂于暇日专 去五台山祈福,以求来年金榜题名。 书生所拜祠庙乃一褊狭险要所在,沿陡峭小径蜿蜒上山,数里之后方 抵大雄宝殿。到此殿进香者,由此颇见意诚。 临别之际,知客僧送一书签,密嘱曰:“君得此签,来年必定高中。” 归家看签,签面乃魁星点斗,有独占鳌头之意。魁星本文曲星下凡,连中 三元,后为人间才子钦慕供奉,以求借其才华。正沉吟间,书签突然幻化, 竟凌空飘起,魁星真容,宛然在前,整体大小,不过寸许。 书生恍然悚惧,急急便要下拜。魁星曰:“等来年高中,再拜不迟。如 今要务,不在多礼。” 书生急问高中之法。 魁星跳落至桌,足底现鳌,身形虽小却厚重无匹。魁星站定鳌背,左手 叉腰,右手一指书生,竟开口大骂:“似汝等一心只为功名,不思利人, 岂有高中之理?利欲熏心之徒、利令智昏之辈,如何做得了股肱之臣?似 汝这般,位卑则为蝼蚁,位高则为蛀虫。可有半点范希文‘庙堂之高忧其 民、江湖之远忧其君’之风?平日所看之书,淫盗怪谈,大失本心。以世 俗为真趣,视仁义为迂腐,叫本星如何点斗与尔?” 书生赧然,羞惭不语。 魁星左手虚晃,手中已多了支毛笔。古今来不知多少状元举子,出于这 支笔下。毛笔一挥,语气渐和。
【审题误区】
• 文体不明,全文重在不在分析“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而以大半篇 幅描绘其演出中“撼人胸腑”的场面和令人“酣畅淋漓”的感觉,过 多受限于阅读文本的内容,不符合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要求,叙多 于议。 • • 就“老腔”而“老腔”,缺少“说开去”的阅读积淀,文章言之 乏物,行之不远,论证过程不够充分;或是只在开头段提到“老腔” 令人震撼,未经展开深入分析,就直接长篇大段论述其他传统文化形 式,缺乏必要的过渡勾连与延伸。以上均是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停于 浅层,缺乏从“小切口”进入,进行多次追问和分析的“深挖掘”方 法。 • • 有的考生在审题中对“老腔”的魅力关注不够,行文未能说清 “老腔”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而成为一种象征的原因与意义,分析 “何以令人震撼”显得贫乏牵强,加之对相关文化样式及其内涵的积 淀不够具体丰富,作文表现为“大路货”,一般在36分以下。
•
•
•
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 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 满。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 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 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 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 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 抖。 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 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 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 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 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 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 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 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 • • •
【名师点评】
•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 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 •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 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 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 • •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 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术唱腔形式; 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唱形式所遭遇的 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 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 • 3.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全文层层深入,思绪纵横,开阖自如,力 透纸背,激情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 迪。 • • 成功公式:立意高卓+底蕴深厚
• •
• •
•
【名师点评】
•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角度新颖、启示深刻、结构严谨而 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 • 1.角度新颖,条理清晰。本文以“神奇的书签”的视角,纵观历 史的变迁,用简洁凝练并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截取三个历史节点, 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文化发展的脉络,结尾结合实际点题升华,结 构严谨。 • • 2.紧扣现实,启示深刻。本文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签的畅游上, 在叙述中紧密联系现实,深刻地折射出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人 们对阅读的忽视。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时代性。 • • 3.内容充实,底蕴深厚。本文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尽显文化底蕴, 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多达十几处,足见平 日书香浸润,功力十足。 • • 成功公式:角度新颖+启示深刻
• •
来自百度文库 •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 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 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 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 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 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老腔、秦 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 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 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
【审题误区】
• 审题时先入为主,忽视题干提示语:“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 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助你实现阅读的愿望。” 故事的展开需围绕自己与“书签”的交流进行,部分考生只将“书签” 当做一个“话头”,全文大写“我”和“书”之间的故事,从“书”中 得到的启发,属于没有抓住核心话题,得分在二类以下。 部分考生的“书签”显得平淡无奇,审题中对“神奇”二字的挖掘 不够,没能联系之前世界阅读日和从小到大各种阅读活动,对自己的阅 读经历和感悟展开联想,对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不够,因 此表现不出书签“神奇”的个性趣味。高中阅读不仅仅在于素材积累, 在读书中所融入的个性思考、交流感悟、由书中情感所唤起的心里共鸣, 进而生成萦绕心头的眷恋感情,这些才是能滋养出“神奇”的心理沃土。
2016北京卷作文讲评
【真题再现】
•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 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老 腔已超越了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 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 • 2、书签,与书为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 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 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 •
• •
题干最后一句话“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既然是故事,应 该有相应的情节过程。有的考生只是单调平白地叙述自己的书签和读书, 缺乏故事展开的曲折与生动,或者记叙文的思考认识停留在小学初中简 单的叙事上,缺少高考考生应具备的生动叙事或由事及感、因事生情的 深度。
佳作欣赏
• • 神奇的书签 我,是一枚书签,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也透着 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将我拿在手 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将身心托付在书中。 初来世间,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 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 徨、家春秋……渐渐地我身上的毛刺被磨灭,我越发的看清了这布满 硝烟的天空,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一个时代下,一个民 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的身上。 时光流转,清风吹散了烽火,渐渐一股如早春的复苏气息盈溢在 空气里。我又被夹在了一些新朋友中。《边城》里温润的乡土气; 《平凡的世界》里充斥的倔强感;《繁花》里飘逸的落寞情。王小 波、王火、毕飞宇、北岛……这些名字带着这个时代独有的奔放与内 敛、激昂与沉思填满了我的又一份记忆。在那阵狼藉席卷过后残存 的刚强,挟裹着年轻与朝气,染就了人们的心魄。晨光之中我甘做 桥梁,在字与心之间勾勒了一份安逸,一份静谧。
立意角度 神奇的书签
• • • • • • 一、本题目要求发挥想象,且文体限制为记叙文,与其 说是书签,不若说是读书,扣题很重要,千万不可偏题。 二、本题可从以下三个大的角度入手: 1、伴着“书签”,与古今中外作家的交流,一个书签 就是一个标记,陪着作家走过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体味世 间百态,悲欢离合,这是作家的魅力; 2、伴着“书签”,与一部名着的交流,一个书签就是 一个标记,一本书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无一不于我心有 戚戚焉,这是作品的魅力; 3、伴着“书签”,穿插于同类型的作家作品,勾连文 学史,荡漾在文学的海洋中,纵横捭阖,独上浪头,也不失 为一种潇洒。 三、综合评价:本题目对考生自我的文学修养要求较高, 读书读细,读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专一于某个作家或者某 个作品的考生对此题应该会偏爱有加,也更容易打动人心, 出高分。
审题指导
•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 一、两件时事与此相关,一是2016年谭维维和 华阴老腔艺人在央视春晚上为观众带来一首《华阴 老腔一声喊》,二是2016年4月29日《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先生在西安逝世。对于有时事敏感度的老师, 可能在平时评测中已经对此题目有所准备,从大的 类别来看,“老腔”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所相关,学生可打有准备之仗。 • 二、审题要关注“震撼”二字,对“老腔”的 精神魅力加以阐述,叙述角度要偏宏大,细节要深 入人心,不可浮于表面,对考生创作的抒情能力要 求较大,要求具有感染力
• •
• • • •
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 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 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 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 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审题指导:神奇的书签
• “书签”,与阅读密切联系,与书之间是一个不稳定的结 构形式,考生不可直接生搬硬套过去阅读的作品,故事需 围绕“书签”这一对象,完成写作的“规定动作”—— “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也就是故 事的主角应该是“书签”,而不是“书”。可以赋予“书 签”人性化特征,是追随“书签”而进入阅读,并爱上阅 读,通过它的神奇来表现阅读的“神奇”。这就避免了考 查宿构,因为若不加以转化,就会出现只见阅读,不见 “书签”的笑话。 • • 阅读是雅事,但也有人认为它少了活力,命题以“神 奇”二字,让“我”和“书签”也就是“书”之间,我和 “阅读”之间,产生了种种丰富的可能性。大胆想象需基 于现实生活,这就让考生能从“自我”走出去,发挥想象 力,表现创造力,强调想象的合理性。一枚小小书签,因 作者所赋予的“神奇”而大放异彩,令人产生阅读兴趣和 期待。
佳作欣赏
•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 —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 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
• • • • •
“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斟吟唱。很 简单,在大西北粗砺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斟吟唱 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 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立意角度
• 1、“老”,随着时代更新换代加快,人们生活 形式和选择变得多种多样,传统文化在逐渐老去, 老一辈的很多艺术形式在趋向消亡,如何让新一 代的年轻人接过传承的火炬,将传统文化更新迭 代,再创辉煌。有什么比时间的长河中人类激起 的不屈浪花更令人震撼呢? • 2、“腔”,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 心灵的艺术魅力,从“老腔”本身的艺术魅力入 手,和其他形式的声乐对比,以“大河滔滔”对 “细流涓涓”,凸显出“老腔”的独特魅力; • 3、“老腔”是极具西北地方特色的艺术形 式,而广阔的大西北,从来不缺乏艺术素材,西 北人民独特的地方气质,老农们豪迈旷达的性格 特征,大西北广袤厚重的地理形态,都是极具震 撼力的。
•
• • • •
• •
• •
• 神奇的书签 只说一书生醉心功名,苦读诗书却理解甚浅,记忆不深,遂于暇日专 去五台山祈福,以求来年金榜题名。 书生所拜祠庙乃一褊狭险要所在,沿陡峭小径蜿蜒上山,数里之后方 抵大雄宝殿。到此殿进香者,由此颇见意诚。 临别之际,知客僧送一书签,密嘱曰:“君得此签,来年必定高中。” 归家看签,签面乃魁星点斗,有独占鳌头之意。魁星本文曲星下凡,连中 三元,后为人间才子钦慕供奉,以求借其才华。正沉吟间,书签突然幻化, 竟凌空飘起,魁星真容,宛然在前,整体大小,不过寸许。 书生恍然悚惧,急急便要下拜。魁星曰:“等来年高中,再拜不迟。如 今要务,不在多礼。” 书生急问高中之法。 魁星跳落至桌,足底现鳌,身形虽小却厚重无匹。魁星站定鳌背,左手 叉腰,右手一指书生,竟开口大骂:“似汝等一心只为功名,不思利人, 岂有高中之理?利欲熏心之徒、利令智昏之辈,如何做得了股肱之臣?似 汝这般,位卑则为蝼蚁,位高则为蛀虫。可有半点范希文‘庙堂之高忧其 民、江湖之远忧其君’之风?平日所看之书,淫盗怪谈,大失本心。以世 俗为真趣,视仁义为迂腐,叫本星如何点斗与尔?” 书生赧然,羞惭不语。 魁星左手虚晃,手中已多了支毛笔。古今来不知多少状元举子,出于这 支笔下。毛笔一挥,语气渐和。
【审题误区】
• 文体不明,全文重在不在分析“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而以大半篇 幅描绘其演出中“撼人胸腑”的场面和令人“酣畅淋漓”的感觉,过 多受限于阅读文本的内容,不符合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要求,叙多 于议。 • • 就“老腔”而“老腔”,缺少“说开去”的阅读积淀,文章言之 乏物,行之不远,论证过程不够充分;或是只在开头段提到“老腔” 令人震撼,未经展开深入分析,就直接长篇大段论述其他传统文化形 式,缺乏必要的过渡勾连与延伸。以上均是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停于 浅层,缺乏从“小切口”进入,进行多次追问和分析的“深挖掘”方 法。 • • 有的考生在审题中对“老腔”的魅力关注不够,行文未能说清 “老腔”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而成为一种象征的原因与意义,分析 “何以令人震撼”显得贫乏牵强,加之对相关文化样式及其内涵的积 淀不够具体丰富,作文表现为“大路货”,一般在36分以下。
•
•
•
曾经迷蒙幽邃的天空,慢慢被灯光照亮;曾经清新沁心的空气, 慢慢纷扬了尘土;曾经静谧安宁的世间,慢慢被噪音不留空隙的填 满。时光荏苒,我竟是再也抓不住人心,再也看不清人们的瞳孔。 书页越发的白了,越发的软而光滑,我挣扎着不闭上双眼,却抵不 过外边的黑暗——我罕见天日。我被长久的夹在一本杂志里,只能 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手,紧紧地握着 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的孤独,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 抖。 长久地等待,长久地窥视,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他们在年 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 以看手机中的文字,却不懂得我较之他们更多了一份温度,多了一 份记忆。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 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 经苦难心酸的体察,才有怅惘与迷茫…… 我,是一名考生,一名普通的考生。书签为我讲述了它非凡的 经历,渴望并向往着将一份人文记录、流传。我想,这就是我在这 个时代的使命与光荣。
• • • •
【名师点评】
•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阅 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 • 1.文思泉涌,立意高卓。作者的思维与情感应问而笔尖舞动,直击 要害,一针见血地指出,“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在于“接地气”。 深刻地揭示出老腔粗犷个性的根源在于大西北这一片粗犷的热土。 • • 2.底蕴深厚,自成一格。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而 是把老腔扩展到“秦腔、花鼓”等传统的接地气的艺术唱腔形式; 作者又对以“老腔”为代表的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演唱形式所遭遇的 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体现作者对老腔的历史文化价值 的理解、忧思和赞美。 • • 3.层层深入,引人思考。全文层层深入,思绪纵横,开阖自如,力 透纸背,激情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 迪。 • • 成功公式:立意高卓+底蕴深厚
• •
• •
•
【名师点评】
•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本文以角度新颖、启示深刻、结构严谨而 被阅卷组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 • 1.角度新颖,条理清晰。本文以“神奇的书签”的视角,纵观历 史的变迁,用简洁凝练并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截取三个历史节点, 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文化发展的脉络,结尾结合实际点题升华,结 构严谨。 • • 2.紧扣现实,启示深刻。本文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书签的畅游上, 在叙述中紧密联系现实,深刻地折射出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下,人 们对阅读的忽视。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时代性。 • • 3.内容充实,底蕴深厚。本文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尽显文化底蕴, 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多达十几处,足见平 日书香浸润,功力十足。 • • 成功公式:角度新颖+启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