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汉语修辞 课件(共48张PPT).ppt

知识点击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常用修辞

第一课
比喻 比拟

第二课
借代 夸张修辞 Nhomakorabea第三课对偶 排比
第 一 课
知识点击
一、比喻 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 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例句: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给人以感染力; (3)增强联想,营造气氛。
【当堂训练】
1、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 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完美无瑕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树 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 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 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现代汉语 隐喻 借喻

现代汉语 隐喻 借喻

现代汉语隐喻借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和借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或情感。

隐喻和借喻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表达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本文将从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和借喻入手,探讨其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中的隐喻是指通过对比、象征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一个隐喻,它的真实意思是指一个小小的事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但其背后的意义却是深远的,表达了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力量和勇气。

又如,“月是故乡明”中的“月”指的并非真实的月亮,而是表示思念和渴望,在诗歌中常用来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情感。

借喻是指借用一个事物或概念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概念,以便更形象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含义。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中的“青春”并非真实的书籍,而是用来比喻青年时代的生命,暗示人生短暂,时间宝贵,要珍惜与把握。

又如,“炉火纯青”中的“炉火”指的并非真实的炉火,而是比喻一个人在某种领域内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一种赞美和称赞。

隐喻和借喻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还在文学作品、广告语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隐喻和借喻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

在诗歌中常常运用隐喻和借喻来丰富形象,并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表达感慨与抒发情感。

在广告语言中,隐喻和借喻的使用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产品或服务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起到宣传和推销的效果。

第二篇示例: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和借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使文字更富有情趣和表现力。

隐喻是指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指代另一种概念或事物,表现出一种相似或相关的关系,而借喻则是将一个词或短语引申到另一种意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下面将分别对现代汉语中的隐喻和借喻进行介绍和举例说明。

有问有答的句子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问有答的句子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问有答的句子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问有答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这种修辞手法通常用于句子的结构上,主要由提问句和回答句组成,表现了文本内容的递进和深入,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例句一:“隔壁李大爷今天病了,怎么了?” “头疼发烧。


这是有问有答的经典例句。

第一句是提问句,表现了提问者对李大爷的关心和询问;第二句是回答句,道出了李大爷的病情。

提问句和回答句之间建立了一种因果关系,让读者感受到问题和答案之间的衔接和逻辑性。

例句二:“这件衣服多少钱?” “500元。

” “这么贵啊!” “可这
是纯羊毛,保暖性能杠杠的。


这个例子中,第一个提问句询问了衣服的价格,第一个回答句道出了价格的数字;第二个提问句表达了询问者的不满,第二个回答句则解释了衣服价格的原因。

这里的有问有答组织结构明显,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例句三:“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哪儿玩啊?” “去爬山吧!” “可是你刚刚不是说肚子饿了吗?饭都没有吃就去爬山?” “没事,山顶有一家小餐馆,我们可以边爬山边看风景,午餐就在那里解决。


这个例子中,提问句和回答句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前一个回
答句直接回应了前一个提问句中的问题,后一个提问句则引出了下一个话题。

这种对话方式能够增强对话者之间的默契,使读者感受到话语之间的紧密联系。

总之,有问有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的运用可以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来丰富文本的表现力和阅读体验。

修辞手法知识: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艺术——手把手带你练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知识: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艺术——手把手带你练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知识: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艺术——手把手带你练修辞手法如今,修辞手法是中国语言学习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它不只是汉语语言学中的一部分,更是汉语语言中让文学作品更加优美的必备要素。

人们常说“修辞是语言的菜”,每一种菜都需要烹调师傅来悉心的进行调配,因此,在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中,学会修辞手法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汉语,才能自主地用汉语地表达自己,才能产生独特而丰富的翻译作品。

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艺术是一种运用艺术的手法来構框自己的说话风格,表达情感和思想观点,而在修辞手法中,比较常见的手法有比喻、对比、夸张、排比等。

比如,刻画山上树木柔和的气质,可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树木比作女孩的柔软的头发,然后以此来概述山上树木的优美和枝叶的轻盈。

这种运用比喻来表达抽象概念或感觉的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可以使读者更加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除了比喻外,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古语中,有一句话“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句话把春水和天上的蓝天作对比,通过对比来突出春水的美丽和清新。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被用来揭示作者的观点、情感和思想,如生活中的比对,人物性格的对比等,都是对比的运用。

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很常见。

夸张可以有效地呈现情感和情绪的强烈程度,在文学作品中,包括了描述场景或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可以适用各种程度的夸张手法,但也是要考虑到和谐的整体感受,避免过于夸张和不自然。

排比是一种将各种要素罗列在一起来呈现某些事情或思想的修辞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条理,并使人们记忆深刻和理解更加明确。

然而,修辞手法也有一些限制。

例如,太多的修辞手法在造成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度,翻译成其他语言时,有可能让作品难以被理解。

很多华语作品,在其他语言中的翻译往往有些机器翻译的味道,所以创作人员要注意适当而相应的使用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艺术需要我们在运用汉语时不断学习和锻炼。

认真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修辞学派的艺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并且可以制造出美丽的翻译作品。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辞手法

章六修辞一、名词解释;1、修辞:指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前提下,如何积极调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加工后的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加工实践活动即修辞。

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二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语境:即语言环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关系等。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如身份、职业,和客观语境因素,如时间、地点。

3、长句:指词语多,结构复杂,形体较长的句子,包括分句长、层次复杂的复句。

4、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5、主动句/被动句:一件事物中既有施事又有受事,表达时用施事作主语的是主动句,用受事做主语的是被动句。

6、比喻:又称譬喻、打比方。

即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其中被比方的事物称“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称“喻体”。

联系二者的词语是“喻词”。

7、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加以描绘,或将甲物当作乙物加以描写的辞格。

有拟人和拟物两种基本类型。

8、借代:即换名。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其中被代替的事物为“本体”,用以代替的事物为“借体”。

9、拈连:即顺拈,利用上下文语境,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用于乙事物的辞格。

甲事物一般为具体事物,列于前;乙事物一般为抽象事物,列于后。

利于形成风趣简练的修辞效果。

10、双关: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里面两种意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辞格。

11、仿词: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的辞格。

是仿似的一种形式。

【仿似即仿化,包括仿词和仿句】12、反语:又称反话、倒反,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以表达本意的辞格。

13、婉曲:又称“婉转”,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借用与其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表达的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一、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1、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同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2、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谐音。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

(“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二、折绕:有话不直截地说,却故意说得崎岖折绕的。

(折绕是故意不正面说出,而从侧面曲折地反映客观事物。

)例:我在省里住了两个月,还不知道百货公司门朝哪里。

(原来的意思是很少出门。

);“行者见罗敷······。

”《陌上桑》三、讳饰: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

1、美饰,就是因犯忌怕说而改用别的话加以装饰美化。

2、掩饰就是遇到犯忌触讳的事改用一种模糊的说法去掩盖。

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句中的“停止思想”说指“死”。

)他还不是为你们。

他已经半截入土了,还不是为你们打算?("半截入土"就是"快要死了"。

)四、藏词:即说话时,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

1、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是抛前藏词法,又叫藏头语。

2、藏尾:是省去后面的部分。

称省后藏词法,又叫歇后语。

例: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代兄弟。

温颜:指父母慈颜。

意谓:一则欣喜侍奉父母,再则喜能见到兄弟。

)”猪八戒的脊梁“。

(是”无能之辈“的意思。

)五、留白:表达者在特定情境下因不便完整表达其意,故将所要表达的意思说一半留一半。

例:“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祝福》鲁迅)(这句省去了“死”字。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现代汉语语法之修辞手法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比喻与比拟区别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此喻彼,就是“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以此拟彼,就是“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2)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

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二、比拟:把某事物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二)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三、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之更具体、更鲜明,更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富有幽默感。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修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修辞是一种通过语言技巧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图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广告、新闻、演讲等领域。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

比喻是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的方法。

例如,“苹果”和“平安”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们相似之处在于都代表着幸福和平安。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我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一个夸张的表达,它强调了跑得很快这个事实。

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元素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我们一家人都很善良”、“我们一家人都很快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排比表达。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或相对的方式来加强表达的方法。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对偶表达。

反复是一种通过多次重复来表达情感或意图的方法。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听君一面之词,暂不论其事实如何,至少可以感受到其语气的强烈和坚定”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复表达。

除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外,现代汉语中还经常使用一些高级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借代等。

隐喻是一种通过暗示或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月亮”和“浪漫”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暗示了月亮代表着浪漫和诗意。

象征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达意思的方法。

例如,“红玫瑰”和“爱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象征,使用红玫瑰象征着爱情。

借代是一种通过借用其他人或事物的名称来代表自己或其他人或事物的方法。

例如,“长城”和“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代,用长城来代表中国。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现代汉语同位语

现代汉语同位语

现代汉语同位语同位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通过同位语的运用,可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丰富句子的内涵,使文章更加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

同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动词性同位语。

名词性同位语一般由名词、代词、量词、数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性从句等充当,它与前面的名词构成主谓关系,起到进一步解释、说明或限定的作用。

例如:他被众人称为"学霸",其中的"学霸"就是名词性同位语。

形容词性同位语一般由形容词或由连词"如"、"像"引导的短语充当,它与前面的名词构成定中关系,起到形容、修饰、补充说明的作用。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其中的"如阳光般灿烂"就是形容词性同位语。

动词性同位语一般由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副词从句等充当,它与前面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起到补充说明、解释、说明、限定、评价等作用。

例如:他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其中的"成为一名医生"就是动词性同位语。

同位语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同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位语的运用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不宜过度使用。

如果同位语过多、结构复杂,可能会使句子变得冗长、晦涩,降低文章的可读性。

综上所述,同位语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具有很大的写作价值。

它的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全面,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指导意义。

在写作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同位语,让句子更加精彩。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象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久久地没有松开。我知道老师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进步。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场春雨洒得我昂起了头。(这样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场肯定,回环跌宕,使抒情淋漓尽致。)
三、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清曹雪芹《红楼梦》)
3.作用
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有哪几种现代汉语主要有以下修辞方法,们把它们称之为“辞格”。

修辞知的是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1、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述,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能够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能够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情绪。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完美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资料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一样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到达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高中阶段语文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八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和反问。

此外还有一些诗词和文言文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方法。

扩展资料现代汉语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态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柔美的特征,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鲜艳、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踊跃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罗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画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协调,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

现代汉语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Rhetoric),是指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以达到有效传达信息、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修辞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中广泛应用,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表达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演讲、广告等各个领域。

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和联想,来传达形象、鲜明且易于理解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喻,使得描述更具有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和行为,以便更好地描述和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花儿低头微笑”中,将花儿赋予了低头微笑的动作,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感。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表述,以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和兴趣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加表达的强度和效果。

例如,“他是个世界级的音乐天才”中,对他的音乐才华进行了夸张描述。

4.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使用并列的结构和句式,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和意义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排列,以增强表达的连贯性和韵律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鲜明的表达效果。

例如,“我欣赏他的才华,我尊重他的人格,我羡慕他的成功”中,使用了并列的结构,增强了表达的连贯性和口语感。

5. 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带有否定意义的问句,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语言更具有冲击力和探讨性,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例如,“这样的结果,你难道满意吗?”中,通过反问,强调了对方的不满意。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现代汉语修辞的形式和手法非常丰富多样。

修辞不仅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增加语言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修辞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现代汉语修辞作为一种强调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修辞手法知识:手把手教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知识:手把手教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知识:手把手教你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修辞手法是现代汉语中含有意象的辞藻,结构和修辞的手段,它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口语和视觉传达艺术中。

在中文写作中,反问和夸张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记住和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反问是一种表现欲望和兴致的方式,也可以用于唤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反问通常是在一个肯定或否定句之后,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表达反向思想或直接跟读者提问。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吗?”这句话并不是在问别人,而是表达说话人对某人的爱的情感。

通过反问,这个情感会更加生动和有意思。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使用反问来表现感受和情感。

例如,“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爱情吗?”这种反问方式在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犹豫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写作背后的情感。

夸张是一种把事物描述得比实际更大、更重要、更强烈或更重要的方式。

它可以让文本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增强视觉效果。

夸张也可以对当前的情境进行强化和突出。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使用夸张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例如,“你的美丽让天上的星星都失色了。

”这种夸张表达了爱人内心深处的感受,通过凸显爱人的美丽,从而强化表达者的爱。

另一个例子是,“眼泪千滴万滴,从不干涸。

”这句话利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愤怒、悲伤和绝望的情感,让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和深刻。

总之,使用反问和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是一种非常常见和有用的方式。

它们可以使文本更有深度和意义,更加富有表现力。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平时的口语表达中,都可以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意义和感受。

拈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拈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拈连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拈连:一种现代汉语修辞手法,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名词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拈连是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主要通过两个或多个名词之间的拈连,起到形象生动、鲜明突出、感染力强的作用。

例如,“鸟语花香”、“虎头虎脑”、“花前月下”等。

拈连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印象。

在文学创作中,拈连经常被用于表现人物性格、描绘景物、叙述事件等。

在语言表达中,拈连也可以用于强调、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拓展:
拈连是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两个或多个名词之间的拈连,起到形象生动、鲜明突出、感染力强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拈连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语言表达和社会交际等方面。

在文学创作中,拈连经常被用于表现人物性格、描绘景物、叙述事件等。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我无为而生,在这世界上飘摇”,通过“无为而生”和“飘摇”之间的拈连,表现出主人公的消极思想和无助处境。

在语言表达中,拈连也可以用于强调、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他虽然个子矮小,但精神矍铄,十分健壮”,通过“矮小”和“健壮”之间的拈连,强调了他的健康状态。

在社会交际中,拈连也可以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一句“祝你生日快乐!”,通过“生日”和“快乐”之间的拈连,表达了祝福者的深情厚谊。

比喻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比喻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比喻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比喻,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是现代汉语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出一种隐喻的含义,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产生共鸣。

比喻是一种富有感染力和表达力的修辞手法,它可以形容人、物、事和情感等各种对象。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非常干净整洁时,我们会说他“像一尊冰雕一样清新”,这里就是通过将一个人与冰雕进行比较来表达对他整洁与清新的赞美。

在这个比喻中,冰雕代表着高度整洁和清新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人的整洁程度。

比喻能够通过直观形象和意象的转换,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比喻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更加生动而有趣。

它能够给语言赋予一种生动、形象和情感的色彩,使得读者或听众在阅读或听取时能够更加投入其中。

当我们说“时间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子”,我们会立即理解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性。

通过比喻,时间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进而叩击我们内心的敏感神经。

比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修辞手法,它在表达时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比喻流露出讲话者或者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知世界的角度,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修辞风格。

例如,“他的胃口比大门还大”,这种比喻描绘出一个人的食欲极大,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个性化的比喻不仅表达了讲话者或作者对某事物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表达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当然,比喻也需要谨慎使用。

过于矫揉造作的比喻可能会导致语言的死板和冗长,失去原本的魅力和效果。

而精心选择合适的比喻则能够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的笑容像夏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这个比喻表达了一个人笑容的亲切和温暖,使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愉悦。

总之,比喻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联想,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赋予语言生动和感染力。

比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具个性。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形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
• 长句的特点:长句结构复杂、严谨,表意精确、严密、 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表意容量,适宜表现较强的逻辑 力量,表达严密的思想。 • 长句一般多出现在政论、科技等语体中,书面语使用的 频率较高。因为抒情深沉、细腻,文学作品也有采用长 句形式的。
2、短句:结构比较简单、字数比较少的 句式。 • 短句特点:短句结构简单,具有干净利落地特 点。表意简短、生动、明快、有力。 • 多用于叙事和抒情。叙事简明,抒情强烈激越。 常用于口语中;文艺作品一般也多用短句。
成部分而已,它只是语言修饰描摹的一些特殊 方法,这些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的 实践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 表达效果 而发挥作用。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六、主动句和被动句
• 主动句:句中主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这 种句子叫主动句。 •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这种句 子叫被动句。
例如:
“风把树叶吹落了。” “树叶被风吹落了。”
第四节
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 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修辞
格不是修辞学。修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有机组
整散结合,可以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获得良好的 修辞效果。
其实大学生活可短暂了,有时想一想:寝室一出,一 进,一天过去了嚎;寝室一出,不进,四年就过去了 嚎!你知道大学四年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 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你知道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 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那你知道比这两种都痛苦的 是什么吗?那就是第一堂课去了老师没点名,第二堂 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现代汉语修辞》课件

《现代汉语修辞》课件
例子
如日常对话中,“你吃饭了吗?”通过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出询问、肯定、疑问等不同的 情感和意义。
03 词语修辞
比喻
比喻的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 达思想或情感。
比喻的分类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明喻是直接用“像”、“如”等词将本体和喻 体连接起来,暗喻则通过比喻词来表达相似之处,借喻则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的运用更加广泛 和深入。作家通过修辞技巧来刻画人 物形象、描绘场景、表达情感,使作 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广告文案中的修辞运用
广告语言
广告文案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 法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双 关、对仗、押韵等,使广告语言
更加富有创意和吸引力。
品牌形象
通过修辞手法塑造品牌形象也是 广告文案的重要任务。通过比喻 、拟人等手法,将品牌形象化、 人格化,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
详细描述
整句由于结构紧凑、匀称,更加强调整体效果, 使语言更加严谨、庄重。散句则更加强调个别词 语的表现力,通过个别词语的运用来突出整体效 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05 篇章修辞
起承转合
总结词
文章结构的有机组合
详细描述
起承转合是汉语修辞中常用的篇章结构方式,它强调文章的开头、承接、转折 和结尾要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篇章。开头部分要引人入胜,承接部分要 自然流畅,转折部分要巧妙过渡,结尾部分要收束有力。
跨媒体修辞
跨媒体修辞是指跨越不同媒体平台的修辞方式,如将文字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全新 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互 动性,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手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

又称辞格、辞式。

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

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

典型格式:甲像乙如:(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

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

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只出现喻体。

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

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

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

如:(2)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

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

借代有多种形式。

如: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特征代本体: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飘下来。

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四、夸张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扩大或缩小“言过其实”地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

可分三种: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多、快、高、长、强……)处说。

如:(1)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弱……)处说。

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如: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

夸张的作用:表明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共鸣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注意】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就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1.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或两个侧面,说明同—事理,内容上相互补充。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

如:(1)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只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六、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格叫排比。

从结构上分四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如: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意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七、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叫设问。

如:(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国际歌》)(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八、反问(即反诘)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方法,叫反问。

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如:(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2)这也不足为奇。

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1)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反问句不能做文章标题,而常用在段尾或文章结尾;而设问可作文章标题,常出现在篇首、段首等处。

九、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

例如:(1)你别看他耳朵聋,可他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十、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

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

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

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

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

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十一、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十二、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十三、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

如:(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十四、衬托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十五、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子1:失败乃成功之母。

例子2: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十六、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如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反复修辞十七、引用又称“用典”、“引语”、“事类”、“用事”、“援引”等,就是把名言、史实、资料或诗词、典故、熟语有选择地组织到文章或讲话里。

根据从不同角度来分类的情况,引用可以分为很多种。

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指明了来历,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

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被改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

根据所引用的语句与原话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正用、反用、借用。

如果所引的语句是古代经典或典故,可以称为“用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