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7.2 变分法
现代控制理论(浓缩版)
现代控制理论(浓缩版)绪论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比较。
经典控制理论也称为古典控制理论,多半是用来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的问题,所涉及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系统,非线性系统中的相平面法也只含两个变量。
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在频率域对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理论。
它明显具有依靠手工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与20世纪40~50年代生产发展的状况,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密切相关的。
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是完全可用的。
最大成果之一就是PID 控制规律的产生,PID 控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对于无时间延时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很有效,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仍被广泛采用。
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用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系统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定常或时变的。
确认了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法的实用性,是与状态方程有关的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基于时域内的状态空间分析法,着重实现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
从数学角度而言,是把系统描述为四个具有适当阶次的矩阵,从而将控制系统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线性代数问题。
而且,现代控制理论是以庞得亚金的极大值原理、别尔曼的动态规划和卡尔曼的滤波理论为其发展里程碑,揭示了一些极为深刻的理论结果。
面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及成就,人们对这种理论应用于工业过程寄于乐期望。
但现代控制在工业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经济和技术上的一些困难。
所以说,现代控制理论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不是“完整无缺”,这是事物存在矛盾的客观反应,并将推动现代控制理论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如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出现,使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几个基本步骤有四个基本步骤:建模,基于物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系统辨识,基于输入输出实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信号处理,用滤波、预报、状态估计等方法处理输出;综合控制输入,用各种控制规律综合输入。
变分法.doc讲解
§1 变分法简介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变分法的诞生,是现实世界许多现象不断探索的结果,人们可以追寻到这样一个轨迹: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 ,1667-1748)1696年向全欧洲数学家挑战,提出一个难题:“设在垂直平面内有任意两点,一个质点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自较高点下滑至较低点,不计摩擦,问沿着什么曲线下滑,时间最短?”这就是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The Brachistochrone Problem )。
它的难处在于和普通的极大极小值求法不同,它是要求出一个未知函数(曲线),来满足所给的条件。
这问题的新颖和别出心裁引起了很大兴趣,罗比塔(Guillaume Francois Antonie de l'Hospital 1661-1704)、雅可比·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1654-1705)、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和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都得到了解答。
约翰的解法比较漂亮,而雅可布的解法虽然麻烦与费劲,却更为一般化。
后来欧拉(Euler Lonhard ,1707~1783)和拉格朗日(Lagrange, Joseph Louis ,1736-1813)发明了这一类问题的普遍解法,从而确立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变分学。
有趣的是,在1690年约翰·伯努利的哥哥雅可比·伯努利曾提出著名的悬链线问题 (The Hanging Chain Problem)向数学界征求答案,即,固定项链的两端,在重力场中让它自然垂下,问项链的曲线方程是什么。
在大自然中,除了悬垂的项链外,我們还可以观察到吊桥上方的悬垂钢索,挂着水珠的蜘蛛网,以及两根电线杆之间所架设的电线,这些都是悬链线(catenary )。
伽利略(Galileo, 1564~1643)比贝努利更早注意到悬链线,他猜测悬链线是抛物线,从外表看的确象,但实际上不是。
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 教学PPT课件
第7章第3页
7.1.1宇宙飞船登月软着陆的实例
实例1:宇宙飞船若实现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即登月舱到达月球表面时的速度为
零,要寻求登月舱发动机推力的最优变化率,使燃料消耗最少,以便在完成登月考察 任务后,登月舱有足够燃料离开月球与母舱会合,从而返回地球。
m(t) h(t) v(t)
u(t) g
M F h0 v0
如果泛函的变分存在,则
J ( x, x) J ( x x)
2021年4月30日
0
第7章第15页
求证 如果泛函的变分存在,则
J ( x, x) J ( x x)
0
证明 根据泛函变分的定义
J J (x0 x) J (x0 ) L(x0, x) r(x0, x)
由于 L( x0, x) 时关于 x 的连续线性泛函,故
J (C1x1(t) C2 x2 (t)) C1J ( x1(t)) C2J ( x2 (t)) ,且其增量可以表示为
J J ( x(t) x(t)) J ( x(t)) L( x(t), x(t)) r( x(t), x(t))
2021年4月30日
第7章第14页
其中,第一项是 x(t) 的连续线性泛函,第二项是关于 x(t) 的高阶无穷小,则称上式第
变分 x 表示U 中点 x(t) 与 x0 (t) 之间的差。由于 x 存在,必然引起泛函数值的变化,
并以 J (x x) 表示。其中 为参变数,其值 0 1。当 1时,得增加后的泛函值
J ( x x) ;当 0 时,得泛函原来的值 J (x) 。
若 泛 函 J ( x(t)) 对 于 任 何 常 数 C1 , C2 及 任 何 x1(t) U , x2 (t) U , 都 有
现代控制理论(II)-讲稿课件ppt
03
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最小值原理在最优控制问题中的应
用方法。
06 现代控制理论应用案例
倒立摆系统稳定控制
倒立摆系统模型建立
分析倒立摆系统的物理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包括运动方程和状态 空间表达式。
控制器设计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倒立摆系统实现稳定 控制。
系统仿真与实验
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器的有效性; 搭建实际实验平台,进行实时控制实验。
最优控制方法分类
根据性能指标的类型和求解方法, 最优控制可分为线性二次型最优控 制、最小时间控制、最小能量控制 等。
最优控制应用举例
介绍最优控制在航空航天、机器人、 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05 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
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定义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标准,如时间最短、能量最小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逐渐 成为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热点,如多智能体 系统、协同控制等。
下一步学习建议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 识,掌握更多先进的控制方法
和技术。
关注现代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 中的应用,了解不同领域控制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仿真或实 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分析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 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描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 位置和姿态。
运动规划算法设计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 运动规划算法,生成机器 人从起始点到目标点的平 滑运动轨迹。
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设计机器人运动控制器, 实现机器人对规划轨迹的 精确跟踪;在实际机器人 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
现代控制理论-第7章 最优控制
(3)控制规律:
u* kx(t)
P由黎卡提微分k 方Q2程1BT得P 到 边界条件:P(tf)=Q0
PA AT P PBQ21BT P Q1 P(t)
例:求解使:J最小的u*(t)
0 1 0 x 0 0x 1u,
பைடு நூலகம்
J
第二节 状态调节器
在不消耗过多控制能量的前提下,使系统各状态在受 到外界干扰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
一.无限长时间状态调节器
1.原系统:可控系统
2.性能指标: 说明:(1) J
x Ax Bu, y Cx
12表0 (示xTQ1系x u统TQ2要u)d求t 状态变量偏离平衡点的累积
u* kx(t)
3.控制规律
k Q21BT P
正定实对称P由黎卡提代数方程得到:
PA AT P PBQ21BT P Q1 0
例:求使J最小的u*(t)。 0 1 0
解:
x 0 0x 1u,
J
1
(xT
x uTu)dt
误差最小,这xTQ意1x 味着因某种原因系统状态偏离平衡点,控制
作用应使它很快回复到平衡点,调节器的名称由此而来
(2) 表示在控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最小
J中(3的u)TQ权Q2u1重半正定,Q2正定,用来确定状态变量与控制能量在
即寻求控制规律,使系统的状态变量x(t)按性能指标J的要 求,在无限长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点
1.原系统:可控、可观系统
x Ax Bu, y Cx
2.性能指标:J
1 2
[(y
0
现代控制理论7.2 变分法
目录(1/1)
目 录
� � � � � � � � 7.1 最优控制概述 7.2 变分法 7.3 变分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 7.4 极大值原理 7.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7.6 动态规划与离散系统最优控制 7.7 Matlab问题 本章小结
变分法(1/1)
7.2 变分法
� 本节在讨论变分法之前,先简单讨论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然 后引出泛函的极值问题。 � 内容为 �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 泛函 � 欧拉方程 � 横截条件 � 欧拉方程和横截条件的向量形式
泛函(3/14)—定义7-2
� 定义7-2 对于某一类函数集合中的每一个函数y(x), 都存在一 个确定的数J与之对应,那么就称J为依赖于函数y(x)的泛函, 记 为 J=J[y(x)] 或简记为J。 � 相应地,自变量函数y(x)称为宗量。 □
� 从上述定义可知 ,泛函规定了数 J与函数 y(x) 的对应关系,可理 解为“函数的函数”。 � 需要强调的是 , 上述定义中的宗量y(x)是某一特定函数的 整体,而不是对应于某一自变量x的函数值y(x)。 � 为强调泛函的宗量是函数的整体 , 有时将泛函表示为 J=J[y(·)]。
>0
x = x*
是x*为该多元函数极值问题的解的一个充分条件。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1/5)
2.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
�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问题可描述为
min f ( x )
x
s.t. g ( x ) = 0
式中,g(x)为p维的向量变量x的向量函数,并假定其连续可微; � g(x)=0即为等式约束条件。
� 根据库恩-塔哈克定理,极小值的必要条件如下:
现代控制理论 7-2 变分法求泛函极值问题
应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t x x =()[]t J J x =泛函的变分dt xdt 定理10-1返回例2:求泛函的变分tfδJ =∂ J [x + εδx] |ε =0 ∂ε& J = ∫ L[x (t ), x (t ), t ]dtt0解:δJ = ∂ ∂ε=∫tf t0& & ∫ L[x + εδx, x(t ) + εδx, t ]dt |εtf t0=0前页∂ & & L[x + εδx, x(t ) + εδx, t ]dt |ε =0 ∂ε返回t f ⎡ ∂L ∂L ⎤ & = ∫ ⎢ δx + δx ⎥ dt t0 & ∂x ⎦ ⎣ ∂x泛函的极值设 J [x(t)]:Rn→R 是线性赋范空间 Rn 上的连 续泛函,对于与x0(t) 接近的宗量x(t) ,泛函J [x(t)] 的增量:ΔJ = J [x(t )] − J [x 0 (t )] ≥ 0或者ΔJ = J [x(t )] − J [x 0 (t )] ≤ 0则称泛函 J [x(t)]在x0(t)处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11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定理10-2 定理10-2设 J [x(t)]:Rn→R 是线性赋范空间 Rn 上的 连续可微泛函,且在x0(t)处达到极值,则泛函J [x(t)]在x0(t)处的变分为零:返回δJ [x 0 , δx] = 0返回变分预备定理设g(t) 是[t0, tf]上连续的n 维向量函数,h(t)是 任意的n 维连续向量函数,且 h(t0) = h(tf) = 0。
若满足:∫tft0g T (t )h(t )dt = 0∀t ∈ t0 , t f则必有: g (t ) ≡ 0[]12二、欧拉方程、横截条件 二、欧拉方程、横截条件返回1,无等式约束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2,有等式约束泛函极值的必要条件返回最速降线问题确立一条连结定点A和B的 曲线,使质点m 在重力作用下 从A 滑动到B 所需的时间最短 (忽略摩擦和阻力)。
现代控制理论》电子
➢ 也就是说,一开始司机要在经过x1(1)站还是x2(1)站两种
情况中作出决策。
✓ 到x1(1)站或x2(1)后,又面临下一站是经过x1(2)站 还是x2(2)站的第2次决策。
最优性原理与离散系统的动态规划 7.6.1 最优性原理与法离(1散/系3)统的动态规划法
基于对多阶段决策过程的研究,贝尔曼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了求解离散多阶 段决策优化问题的动态规划法。 如今,这种决策优化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如在生产计划、资源配 置、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 下面要介绍的是,贝尔曼本人将动态规划优化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动态系统的 最优控制问题,即构成最优控制的两种主要求解方法之一的最优控制动态规 划法。
映了该问题的一种规律性,即所谓的贝尔曼的最优性原理。
它是动态规划法的核心。
最优性原理一般问题的问题描述 2. 最优性原理一般(问1题/2的2问)题描述
现在正式阐述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在引进一些专门的名词之后,先叙述所要求解的多阶段决策问题,接着给出和 证明动态规划法的核心问题最优性原理,并应用这一基本原理求解多阶段决 策过程,并将该求解方法推广至在离散系统最优控制问题。
的是: 从最后一段开始,先分别算出x1(3)站和x2(3)
站到终点F的最短时间,并分别记为J[x1(3)] 和J[x2(3)]。
实际上,最后一段没有选择的余地。 ✓ 因此,由图7-10可求得
J[x1(3)]=4, J[x2(3)]=3
多阶段决策问题(5/12)
为便于今后求解过程的应用,可将 从x1(3)站和x2(3)站到终点的最短 时间J[x1(3)]和J[x2(3)]的数值标 记于代表该站的小圆圈内,如图711所示。
现代控制理论基本内容
(4)系统辨识 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 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 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 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5)最佳滤波理论(最佳估计器) 当系统中存在随机干扰和环境噪声时,其综合必须应 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即:已知系统数学模型,通 过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利用统计方法对系统状态估 计。
1945年,美国Bode在《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 器设计》中提出频率响应分析法-Bode图。
1948年,美国Wiener在《控制论-关于在动 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中系统地论 述了控制理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标志控制学科的诞生
控制论: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 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2)如何克服系统结构的不确定性及干扰带来 的影响?
(3)如何实现满足要求的控制策略?
(1)线性系统理论 研究线性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状态运动过程 规律,揭示系统的结构性质、动态行为之 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状态空间描述、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 状态反馈、状态观测器设计等。
(2)最优控制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 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
Kalman滤波器
1954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美国出 版。 ---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
(1)经典控制理论 a.特点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解决方法:频率法、根轨迹法、传递函数。 非线性系统: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分析。 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常微分方程。
b.局限性 难以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 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
第八章 现代控制理论初步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已成功地运用到: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 军事、生物医学和人类生活等领域。
洗衣机 (中、强、弱), 电冰箱 , 水 箱 , 导弹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b 三个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经典控制理论(古典)阶段 形成于上世纪(20)30~50年代,主要解决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智能控制理论(高级阶段) 概念:能够模仿人类智能(学习、推理、
判断),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处理多种 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能以安全可靠的方式进 行规划、产生和执行控制作用,获得全局最优 的性能指标的非传统的控制方法。
采用的理论方法特点是多学科性,即交叉 性很强。
up
…
yq
二 状态空间描述
1 基本概念
状态:控制系统的状态是指系统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状况,即能完全描述系统时域行为的一 个最小变量组。
状态变量:是指能完全表征系统运动状态的最 小变量组中的每个变量
二 状态空间描述
1 基本概念 状态向量是指若一个系统有N个彼此独立
的状态变量x1(t),x2(t),…,xn(t),用它们作 为分量所构成的向量x(t),这就构成了状 态向量。 状态空间以状态变量x1(t),x2(t),…,xn(t)为 坐标轴构成的n维空间。
一 概述
1 控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 现代控制理论 罗森布罗可(1975)、沃罗维奇、麦克法轮 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 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的传递函数矩阵 的概念引入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 矩阵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 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王孝武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3版)(2)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6/88
3) 哈密顿函数沿最优轨线随时间改变率
dH dt
H x
T
x
H u
T
u
H λ
T
λ
H t
在最优控制 u* 、最优轨线
x*
下,有
H u
0
和
H T x
x
H λ
T
λ
H T x
H λ
H λ
T
H x
0
(23)
(10)式哈密顿函数对
导,结果为 f ( x,u,t)
λ求x 偏
n (t)
将性能指标(8)式改写为其等价形式
(9)
由(6)式可知 f ( x,u,t) x
为零
J [ x(t f )] t f {L( x, u,t) λT (t)[ f ( x, u,t) x ]}d t t0
定义哈密顿函数 H ( x, u, λ,t) L( x, u,t) λT (t) f ( x, u,t)
T
tf
x(t
f
)
L x
T
t0
x(t0 ) 0
注意:满足欧拉方程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10/88
6.2 用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
6.2.1 末值时刻固定、末值状态自由情况下最优控制
非线性时变系统状态方程为
x f ( x,u,t)
(6)
初始状态
x(t) tt0 x(t0 )
(7)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 u 为r 维控制向量; f 为n 维向量函数。
T
δ
J
x
(t
f
)
δ x(t f ) λT (t f ) δ x(t f )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
2 根据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考虑单入单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G(s)
bmsm bm1sm1 sn an1sn1
b1s b0 a1s a0
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c13
(s 1)
n i4
ci
s i
状态变量选取:
x1(s)
(s
1
1)3
U
(s)
(s
1
1)
(s
1
1)2
U
(s)
(s
1
1)
x2 (s)
x2
(s)
(s
1
1)2
U (s)
(s
1
1)
(s
1
1)
U
(s)
(s
1
x Ax bu y cx
x px
x Ax bu y cx
P变换, 变换矩阵: p p1 p2
pn
这里
A p1Ap
b p1b
y cx cpx cx c cp
对系统作线性非奇异变换,其特征值不变。
化A阵为对角阵
a) A阵具有不相同的实数特征值,即λi
1
xn1
0
an1 xn 1
y 0 1
x1
x2
n1
现代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临沂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A:最优控制B:非线性系统理论C:线性系统D:系统辨识答案:最优控制;非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系统辨识2.现代控制理论运用哪些数学工具()A: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C:几何学D:数理统计答案:微分方程;线性代数3.控制论是谁发表的()A:奈奎斯特B:劳伦斯C:维纳D:钱学森答案:维纳4.大系统和与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有哪些()A:鲁棒控制B:最优估计C:最优控制D:系统辨识答案:鲁棒控制;最优估计;最优控制;系统辨识5.下面哪个不是大系统的特点()A:规模庞大B:信息复杂且多C:运用人力多D:结构复杂答案:运用人力多6.哪个不是20世纪三大科技()A:进化论B:智能控制理论C:空间技术D:原子能技术答案:进化论7.经典控制理论形成的目的是采用各种自动调节装置来解决生产和军事中的简单控制问题。
()A:错 B:对答案:对8.自适应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寻求最优控制律,自适应控制所依据的数学模型由于先验知识缺少,需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去提取有关模型的信息,使模型逐渐完善。
()A:错 B:对答案:对9.非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些规律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A:错 B:对答案:对10.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面关于建模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何种系统,其模型均可用来提示规律或者因果关系。
B:为设计控制器为目的建立只需要简练就可以了。
C: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一是机理建模,而是系统辨识。
D:建模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图表,数学表达式,程序,逻辑关系或者各种方式的组合表示状态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无论是何种系统,其模型均可用来提示规律或者因果关系。
;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一是机理建模,而是系统辨识。
现代控制理论7-2变分法求泛函极值问题(六页版).
(t x x= ([]tJJ x=ty泛函的变分e ecaccatc([]([]00≥−=Δt J t J J x x ([]([]0 0≤−=Δt J t J J x xcay HOT ⎤+⎥⎥⎦0fTt t L dt δ∂⎛⎞=⎜⎟∂⎝⎠∫x x ∫⎟⎠⎞⎜⎝⎛∂∂−f t t T dt L dt d 0x xδ&(例3:设有泛函J [x] = ∫0 极值的极值轨线 x*(t 已知边界条件 x(0=0,x(π/2=2。
求使J [x]达到 & & 解:L(x, x = x (t − x (t 2 2 欧拉方程c ∂L d ∂L − =0 & ∂x dt ∂x e a 。
π 2 & [x (t − x (t ]dt 2 2 返回x * (t = 2 sin t J* = ∫ =∫ π 2 2 0 & [x (t − x (t ]dt 2 2 ∂L =−2 x ∂x π 2 0 x + && = 0 x d ∂L ∂L = && 2x =x ⇒ 2& & & dt ∂x ∂x 特征方程: r 2 + 1 = 0 x* (t = C1 cos t + C2 sin t 提醒:r1, 2 = α ± iβ x(t = eαt (C1 cos βt +C2 sin βt 横截条件 x(0=0,x(π/2=2 x(0=0,x(π/2=2 x * (t = 2 sin t t ds y c J* = ? dx = 4∫ [cos t − sin t ]dt = 4 ∫ [2 cos t − 1]dt π 2 2 2 0 c π 2 0 [(2 cos t − (2 sin t ]dt 2 2 e a π 2 0 ∫ π 2 0 cos 2 tdt 1 + cos 2t dt 2 前页=∫ π 2 0 π 2 1 π2 = ⎛ ∫ dt + ∫ cos 2tdt ⎞⎜⎟ 0 ⎠ 2⎝ 0 换元积分= = = 8∫ π 2 0 cos tdt − 4 ∫ 2 dt = 2π − 4 =0 π 2 1 π2 1 π dt + ∫ cos 2td ( 2t 2 ∫0 4 0 1 π2 1 = t |0 + sin 2t |π 2 0 2 4 = π 4 +0 t t0 y c tf 1 π cos udu 2 ∫0 例4:求平面上两固定点连线最短的曲线。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 理论学时:48适合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性质:学位课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课程编号:M041001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体系结构,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时域分析与离散化等方法,掌握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和校正系统及实现最优控制的方法。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矩阵理论》、《普通物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原理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本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重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讲授时应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和仿真实验等,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授课任务,授课时应借助多媒体尽量做到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适当设置一些MATLAB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控制理论的发展(2)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9学时)(1)状态变量、状态空间表达式(2)系统的一般时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3)系统的频域描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4)根据状态变量图列写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5)根据系统方框图导出状态空间描述(6)将状态方程化为规范形式学习要求:正确理解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描述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状态空间的表达式,线性变换,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
理论力学7 变分法
14
(3)从Hamilton原理理解 L 可以任意添加和去掉 的附加项:
, t ) = L ( q, q , t ) du (q, t ) / dt , L '(q, q
S '[q(t )] = S [q (t )] u{q (t2 ), t2 } u{q (t1 ), t1}, ∴ 因此 S '[q (t )] = S [q (t )] = 0 必定同时成立, ∴ 由L’ 和L 写出的拉氏方程必定同时成立。 (4)虽然Landau等人 把Hamilton原理称为 最小作用量原理,但在原理中,只要求真实运动 的作用量是稳定值,不一定是最小值。 具体计算表明, 通常的非相对论力学问题的真实运动是极小, 相对论自由质点运动的作用量的绝正则变换与生成函数
22
1、全微分 s个变量 q1 , q2 , … , qs组成 s 维空间, f1 (q) , f2 (q) , … , fs (q)为q的函数, A 以下4种说法互为必要充分条件: (1) fa dqa = 0;
15
(5)Hamilton原理可以看作Feynman路径积分的经典极限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American 1918-1988 , physicist; awarded (with Shinichiro Tomonaga and Julian S. Schwinger) 1965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for basic work in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t1
t2
19
修正的Hamilton原理:对理想、完整、广义有势体系, 从 t1 ; q1 ( t1 ) , … , q s ( t 1 ) ; p 1 ( t 1 ) , … , p s ( t 1 ) 到 t2 ;q1 ( t2 ) ,… , qs ( t2 ) ; p1 ( t2 ) ,… , ps ( t2 ), 真实运动使作用量I 取稳定值。 令: f (q, q ; p, p , t) = q a pa H (q, p, t ), 则I 取稳定值的充要条件是: d f f = , a = 1 ,2 ,… , s . a qa dt q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
y2
up
yq
被控过程
12
典型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组成。
被控过程具有若干输入端和输出端。
数学描述方法: 输入-输出描述(外部描述):高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矩阵。
种完整的描述。
状态空间描述(内部描述):基于系统内部结构,是对系统的一
13
1.2 状态空间描述常用的基本概念
1) 输入:外部对系统的作用(激励); 控制:人为施加的激励;
8
❖ 经典控制理论:
引论
数学模型:线性定常高阶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分析方法: 时域法(低阶1~3阶)
根轨迹法 频域法
近似分析
适应领域: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常系统
缺 点:只能反映输入-输出间的外部特性,难以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
❖ 现代控制理论:
数学模型:以一阶微分方程组成差分方程组表示的动态方程
6
❖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 ❖ 科学在发展,控制论也在不断发展。所以“现代”两个字加在“控制理
论”前面,其含义会给人误解的。实际上,我们讲的现代控制理论指的 是五六十年代所产生的一些控制理论,主要包括: ❖ 用状态空间法对多输入多输出复杂系统建模,并进一步通过状态方程求 解分析,研究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及其稳定性,分析系统的实现问题; ❖ 用变分法、最大(最小)值原理、动态规划原理等求解系统的最优控制 问题;其中常见的最优控制包括时间最短、能耗最少等等,以及它们的 组合优化问题;相应的有状态调节器、输出调节器、跟踪器等综合设计 问题; ❖ 最优控制往往要求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但在许多情况下系统的状态是 很难求得的,往往需要一些专门的处理方法,如卡尔曼滤波技术来求得。 这些都是现代控制理论的范畴。 ❖ 六十年代以来,现代控制理论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形成几个重 要的分支课程,如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系 统辩识理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泛函(5/14)—定义7-3
� 定义7-3 泛函J[y(x)]如果满足下列叠加性和齐次性两个条件
J[y1(x)+ y2(x)]=J[y1(x)]+J[y2(x)] J[cy(x)]=cJ[y(x)] 式中,y1(x)和y2(x)为任意的两个函数;c为任意常数。
� 此时,称J[y(x)]为线性泛函。 � 线性泛函具有可叠加性和齐次性。
min f ( x )
x
无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2/3)--定义7-1
� 函数极小的定义是一个相对概念, 并不是在函数的定义域上 的一个绝对概念,其基本定义可表述如下。 � 定义7-1 若存在一个ε>0,由 x-x* ≤ε所规定的x*的邻域 内总有y(x*)≤y(x),则称点x*是函数y(x)的一个相对极小点, 简称为极小点。 □ � 由数学分析知识可知,无约束条件时的多元函数极小值问 题的解x*满足如下必要条件
⎧2 x + λ2 = 0 ⎪ ⎨−4 y + 2λ2 y = 0 ⎪ 2 ⎩y + x −5 = 0
解得
⎧x = 5 ⎪ , ⎨y = 0 ⎪λ = −10 ⎩ 2 ⎧ x = −1 ⎪ ⎨y = 6 , ⎪λ = 2 ⎩ 2 ⎧ x = −1 ⎪ ⎨y = − 6 ⎪λ = 2 ⎩ 2
� 上述第一个解中λ2<0,故不是极小值解; � 第二个解中y+2>0不满足问题的约束条件,故不为 该问题的极小值解;
g ( x* ) = 0
� 例7-1 求给定关于n维变量向量x的二次型标量函数
f ( x) = xτ A x + bτ x + c
在约束条件
Hx = e
下的极小值。 � 其中 ,e为 m维常数向量 ;A,H和 b 分别为适宜维数的常数矩 阵和向量;c为常数。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4/5)
� 解 先定义如下拉格朗日函数
泛函(2/14)—最短弧长问题
� 最短弧长问题 如图7-2所示,设y(x)是连 接点(x1,y1)到(x2,y2)的一条曲线。 � 若y(x)是连续可微的,则A,B两点的区 间y(x)的弧长为
S [ y ( x)] = ∫
x2 x1
̇ 2 ( x)dx 1+ y
图 7-2最短弧长问题
� 显然,上述弧长的积分式对于任意给定的连续可微的函数 y(x)都存在对应的一个积分值,即存在函数y(x)到数 S[(y(x)]的一种映射关系。 � 因此,有下面泛 x*
d 2 f ( x) dxdx τ
≥0
x = x*
无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3/3)
� 如果函数f(x)对x的二阶导数矩阵在x*为正定矩阵,则上述 多元函数极小值问题的必要条件亦为充分条件,即
df ( x ) dx =0
x= x*
d 2 f ( x) dxdx τ
3) g i ( x * ) ≤ 0
i = 1, 2,..., p
式中,λ=[λ1 λ2 … λp]τ为库恩-塔哈克乘子向量; � L(x,λ)为如下库恩-塔哈克函数
L( x , λ) = f ( x ) + λτ g ( x )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4/7)—例7-2
� 例7-2 求给定关于n维变量向量x的二次型标量函数
式中,现在依次考虑下述4种可能情况: (1) λ1=λ2=0,即在两个不等式约束的边界之内求解。此时, 则由
∂L = 2 x = 0, ∂x ∂L = −4 y = 0 ∂y
解得x=y=0。由于该问题的第一个不等式约束条件不满 足,因此,不是极小解。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6/7)
(2) λ1=0,λ2≠0。因此,有:
− H A+ A
(
τ −1
) (b + H λ) = e
−1
即
λ = − ⎡ H A + Aτ ⎢ ⎣
(
)
−1
H ⎤ ⎡ H A + Aτ ⎥ ⎦ ⎢ ⎣
τ
(
)
−1
b + e⎤ ⎥ ⎦
x = − A + Aτ
(
) ( b + H λ)
τ
−1
(1)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5/5)
� 将上述λ的表达式代入式(1),可得
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2/5)
� 拉格朗日乘子法是解决有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的有 效方法,其求解基本方法如下。 1) 先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 λ1 λ 2 … λp]τ , 定义如下拉格朗日 函数
L( x , λ) = f ( x ) + λτ g ( x )
2) 该极值问题的解x*满足如下必要条件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2/7)
�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函数极值问题的求解比等式约束条件的 函数极值问题复杂。 � 受前面讨论的引入拉格朗日乘子的启发,求解不等式约束 的函数极值问题也引入了乘子的概念,其求解基本方法可 由如下库恩-塔哈克(Kuhn-Tucker)定理给出。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3/7)—定理7-1
x = −1, y=− 6
泛函(1/14)
7.2.2 泛函
� 变分法是研究泛函极值问题的一种经典方法,从17世纪末开 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 � 它在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有着极为广泛应用。 � 下面先讨论泛函的基本概念。 � 泛函是函数概念的一种扩充。 � 函数表示从数到数的对应关系 , 如 y(x)=2x2-x+1 规定了自 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数x到数y的一种映射。 � 而泛函则表示函数 y到数 J的一种映射关系 ,见下面的 例子。
Ch.7 最优控制原理
目录(1/1)
目 录
� � � � � � � � 7.1 最优控制概述 7.2 变分法 7.3 变分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 7.4 极大值原理 7.5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7.6 动态规划与离散系统最优控制 7.7 Matlab问题 本章小结
变分法(1/1)
7.2 变分法
� 本节在讨论变分法之前,先简单讨论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然 后引出泛函的极值问题。 � 内容为 �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 泛函 � 欧拉方程 � 横截条件 � 欧拉方程和横截条件的向量形式
泛函(4/14)
� 在泛函的定义中,强调泛函的宗量y(x)属于某一类函数。 � 由泛函的定义所确定的宗量属于的函数类称为容许函数 类或容许函数空间。 � 如最短弧长问题中泛函 S[y(x)]的容许函数类为通过 A,B两 点的连续可微或分段连续可微的函数。 � 线性泛函是研究泛函极值问题的基础, 下面先给出线性泛函 的定义。
min f ( x, y) = x 2 − 2 y 2
x, y
⎧y + 2≤ 0 s.t. ⎨ 2 ⎩y + x −5≤ 0
解 先定义库恩-塔哈克函数如下
L( x, y, λ1, λ2 ) = x2 − 2 y2 + λ1( y + 2) + λ 2 ( y2 + x − 5)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5/7)
泛函(3/14)—定义7-2
� 定义7-2 对于某一类函数集合中的每一个函数y(x), 都存在一 个确定的数J与之对应,那么就称J为依赖于函数y(x)的泛函, 记 为 J=J[y(x)] 或简记为J。 � 相应地,自变量函数y(x)称为宗量。 □
� 从上述定义可知 ,泛函规定了数 J与函数 y(x) 的对应关系,可理 解为“函数的函数”。 � 需要强调的是 , 上述定义中的宗量y(x)是某一特定函数的 整体,而不是对应于某一自变量x的函数值y(x)。 � 为强调泛函的宗量是函数的整体 , 有时将泛函表示为 J=J[y(·)]。
x = −( A + A
τ
)
−1
b+ (A+ A
τ
)
−1
H ⎡ H (A+ A ⎢ ⎣
τ
τ
)
−1
τ −1 ⎤ ⎡ H ⎥ ⎢H ( A+ A ) b + e⎤ ⎥ ⎦ ⎣ ⎦ τ
−1
当矩阵H为行满秩矩阵时,矩阵H(A+Aτ)-1Hτ是可逆的,此时上 述解成立。 � 由极值问题的充分条件可知,当
∂ 2 L ( x * , λ) τ = A + A >0 τ ∂x ∂x
⎧x = 5 ⎪ , ⎨y = 0 ⎪λ = −10 ⎩ 2
⎧x = −1 ⎪ ⎨y = 6 , ⎪λ = 2 ⎩ 2
⎧x = −1 ⎪ ⎨y = − 6 ⎪λ = 2 ⎩ 2
有不等式约束条件的多元函数极值(7/7)
� 只有第三个解满足库恩-塔哈克定理的所有条件, 因此是该问题的极小值解。 (3) 类似前面求解过程,可知在λ1≠0,λ2=0及λ1≠0,λ2≠0 两种情况下,该问题无解。 � 综上所述,该极值问题的解为
L( x , λ) = xτ Ax + bτ x + c + λτ ( Hx − e )
式中,λ为m维拉格朗日乘子向量,那么
∂L = A + Aτ x + b + H τ λ = 0 ∂x
(
)
� 当(A+Aτ)可逆时
x =− A+ A
(
τ −1
) (b + H λ )
τ τ
� 由约束条件Hx=e,有
⎧ ∂L( x * , λ) = 0, ⎪ ⎪ ∂x ⎨ 2 * ∂ L ( x , λ) ⎪ ≥0 τ ⎪ ⎩ ∂x∂x
g ( x* ) = 0
� 如果函数 L(x)对 x的二阶偏导数矩阵在 x* 为正定矩阵 , 则该必要条件亦为充分条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