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办法
职业病防治和管理实施办法
职业病防治和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消除尘、毒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防止发生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系统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国家和有关行业的法规、标准,结合总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各局院、控股公司的所有产生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作业的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职业病的定义范围: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及其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其疾病必须经职业病医院确诊,属于卫生部明文规定的范围才可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按国家标准GB/T16180—1996和相关法规执行。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各单位应根据国家卫生等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有专门机构或人员督促实施。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第五条总局所属各局院、控股公司的作业场所的条件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有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物质的强度或者浓度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病危害相适应的防护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设备、设施、工具等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其他的要求;(五)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等卫生设施;(六)国家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六条各局院、控股公司如设有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所列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必须及时、如实地向总局主管安全、环境、卫生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第七条凡有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作业的单位必须制定防尘、防辐射、防毒等设施的检查、维修制度,对防尘、防辐射、防毒效果不好的设施要限期改善,保证其正常有效地运转,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任意停用和拆除防尘设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修订信息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第四十三条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 对职业病诊断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二)具有与开展职业病诊断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三)具有健全的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第四十四条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 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 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 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六条 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3篇)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1. 引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因素,包括机械、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等。
对于这些危害因素,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针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制度的设计。
2. 法律法规依据根据我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雇主有义务采取措施保护员工免受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
此外,还需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3. 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害因素对员工的伤害。
(2)全员参与。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是全员的责任,所有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
(3)综合管理。
将不同的控制措施整合为一个综合的管理制度,提高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4)科学合理。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效。
4.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的设计(1)危害因素评估针对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必须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计划。
(2)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根据危害因素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计划。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艺控制:通过工艺改进、工作方式优化等措施减少危害因素的产生和释放。
2. 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防护设备和技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接触。
3. 个体防护措施:为需要直接接触危害因素的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
4. 安全设施: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保证员工的安全,如设置安全隔离区等。
(3)监测与评估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测和评估的内容包括:1. 环境监测: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检测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2. 健康监测: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及职业病发生情况。
3. 故障排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引起职业危害的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因为劳动过程中接触、吸入、摄入或者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工人患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损害器官健康为主要特征,经过一定时间滞后性出现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一、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
2.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 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 公开透明,参与共享。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确定监测和控制的重点。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管理:- 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包括防护用具、排风设备、通风系统等;-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危害诊断和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 制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规范,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职业病;- 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控制和阻断职业病的传播和扩散。
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后处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制度7篇【第1篇】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1、单位各级领导和岗位员工要掌握了解管理范围内及本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情况。
2、单位应当请有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并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和监测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检测、评价和监测结果出现异常或者超标时,立即采取措施,上报主管领导,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
4、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作业。
6、检测、评价和监测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并及时向怀柔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及向本单位员工公布。
【第2篇】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1、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4、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3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1概述1.1监测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三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法规。
全文共分为八章四十九条规定,主要规范了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下面是对该规定的详细解读,总计约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三、依法管理,科学决策。
四、综合防控,分类管理。
五、责任明确,倒查追究。
六、技术先进,设备适用。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立足职业病的特点,区别于一般卫生防病工作。
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和从事某种特殊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卫生防病工作是指针对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二者在目标、方法、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使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技术措施包括:改变工艺、工程控制、设备改造、使用代替物等。
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周密计划、科学管理、定期检查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岗位培训等。
第五条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台账,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岗位操作、劳动保护和应急处理中。
第七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向劳动者提供相关培训。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的健康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机制,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改善劳动环境,预防职业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职业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害员工健康的因素,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和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五条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六条公司设立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业安全卫生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人事、车队主管组成。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七条主要负责人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综合部负责对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领导。
第九条车队主管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十条职业安全卫生小组职责:(一)制定职业卫生对策与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二)督查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三)制定职业卫生奖惩事宜。
第十一条相关人员职责(一)主要负责人1、全面领导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应负有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
1mz十二3、定期召开职业安全卫生小组会议,听取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问题。
(二)综合部主管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组织制定相关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负责组织审定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长远规划、年度计划。
3、负责组织重点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项目的审查、实施、竣工验收。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7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一、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作业项目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五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在涂装车间,保险杠的返工会大量的油漆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有机溶剂的危害:车间作业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1芜湖新泉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水作业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3、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4、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
在生产车间里使用的大型机械工具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5、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中接触和暴露于有害物质或作业环境中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以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确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粉尘、放射线、噪音等。
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 预防控制:采取预防性措施,包括在源头上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替代品、进行工程控制等。
3.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接触,如安装通风设备、防护罩、隔离装置等。
4. 个体防护: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消除危害的情况下,应提供并确保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护眼镜等。
5. 健康监测: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职工,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筛查等。
6. 健康宣教: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宣教,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知识,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避免不良工作习惯。
7. 急救和紧急处理: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包括急救措施、应急预案等,以保障发生意外时的及时有效处置。
8.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职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相关信息,便于监测职工健康情况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需要结合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业环境进行,工作单位应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管理制度1、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1.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2职业病危害:了解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及其应用限制1.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1.5工程分析: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水平,为剖析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时空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筛选主要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提供依据。1.6职业病危害暴露: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中,根据经验或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广大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正确识别,才能进一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目的2.1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形式或性质、分布、浓度或强度、作用条件、危害程度;2.2分析其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确定健康监护指标,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2.3确定职业病危害监测指标;2.4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目标,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2.5是建设项目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2.6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7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3.1按危害因素来源分类:3.1.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3.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1.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3.1.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光、红外线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生物因素3.1.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1.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有毒、无毒工艺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3.2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10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10其它危害因素。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常用方法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4.1.1识别要全面;4.1.2识别、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4.1.3评价要定性、定量相结合;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4.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的常用方法:4.2.1经验法:概念:是调查分析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调查人员知识、经验和资料等因素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4.2.2检查表法:概念:对设计的式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识别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目,也可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复杂的项目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优点:通过系统的检查,能较全面地进行识别,应用范围广。缺点:通用性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费时长。4.2.3工程分析法:概念: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的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易找到类似企业的项目。4.2.4调查、检测法: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用于存在混合性、不确定性因素的项目。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它方法难以发现的职业危害因素。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多、时间长。4.2.5其它方法:系统分析、排查法;理论推算法;健康监护结果、案例分析倒推法;文献检索法(相关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化学物报道信息分析法)。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5.1.资料收集调研:5.1.1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5.1.2生产过程设计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5.1.3生产工艺与设备;5.1.4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5.1.5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5.1.6相关评价报告。5.2.现场调查:5.2.1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5.2.2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闭情况;5.2.3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5.2.4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5.2.5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危害情况;5.2.6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5.3.工程分析:5.3.1涉及物料;5.3.2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5.3.3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5.3.4防护设施措施。5.4.危害筛选:5.4.1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 5.4.2出现几率大、浓度或强度高;5.4.3接触人员多、机会多6.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重点环节6.1.原辅材料:6.1.1种类与数量;6.1.2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6.1.3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6.1.4储运、装卸、加料、投料;6.1.5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硫、磷);6.1.6产地:煤炭、原油;6.1.7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6.2.生产过程:6.2.1生产原理:条件;6.2.2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6.2.3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力切割;6.2.4物理化学过程;6.2.5生产方式:设备选型;6.2.6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6.3.产品、副产品:6.3.1种类、数量;6.3.2形态;6.3.3包装、储运;6.3.4废品废物(废气、废水、废渣);物料平衡-----------去向7.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7.1.药品和医药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7.1.1粉尘;7.1.2化学危害因素:(提取-氯仿、甲醇、乙醇、烯酸、丙酮、醋酸、乙醚;精油萃取-二硫化碳;实验室-乙醚、甲醇、乙醇、异丙醇;生产-稀释剂、漂白剂、熏蒸剂、清洗剂、去污剂);7.1.3物理危害因素:(噪声、高温、高湿)。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电磁辐射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 计算机等,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
02
响
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等。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肝 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
案例四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办公楼内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长时间坐姿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
02 03
控制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同时 ,采用低辐射办公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工作人 员提供可调节的座椅和电脑支架,减轻长时间坐姿带来的 身体疲劳。
效果评估
办公楼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保 障,工作效率提高。
健康宣传
通过宣传栏、海报、微信 等渠道,向劳动者宣传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和预防方法。
健康检查
鼓励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问题。
心理疏导
为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劳动 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04
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控制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
培训和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监督检查
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健康促进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生产企业存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一、化学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化学品是不可避免的。
而化学品的接触可能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有些化学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有些化学品对呼吸系统有害,有些对神经系统有害,有些对生殖系统有害等。
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减少化学因素对工人的危害。
控制措施:1. 替换有害化学品。
优先选用对人体无害的替代品,减少有害化学品的使用。
2. 封闭系统。
建立封闭的生产系统,减少有害化学品的挥发和散发。
3. 隔离操作。
对使用有害化学品的工序进行隔离,避免有害化学品直接接触工人。
4. 排风设备。
增加排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化学品。
5. 个人防护。
对需要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二、物理因素生产企业中存在多种物理因素,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这些物理因素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 噪声控制。
对生产中产生的噪音进行控制,可以采用隔音设备或隔音屏障,也可对机器进行防噪处理。
2. 振动控制。
对振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减少振动对工人的影响。
3. 辐射控制。
对产生辐射的设备进行防护设施的设置,保证工人安全。
4. 照明控制。
保证生产场所的良好照明,避免照明不足对工人视力造成损害。
1. 清洁卫生。
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2. 空气过滤。
安装空气过滤设备,减少尘螨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也是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1. 合理安排工作。
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过度的工作压力。
2. 培训和辅导。
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员工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3. 疏导拓展。
提供员工合理的疏导拓展机会,让员工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身心健康。
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一、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 化学品危害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中有些具有高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容易对员工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造成损害。
一些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类和有毒气体都可能引起中毒、化学灼伤和过敏反应等职业病。
2. 噪音危害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破碎装置等的运行会产生高强度噪音,使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聋哑病变,严重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
3. 粉尘危害化工企业生产中常见的粉尘包括矽酸盐、金属粉尘等,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容易引发尘肺、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
4. 辐射危害在某些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辐射危害,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辐射损伤。
1. 化学品危害控制(1) 替代原则:尽量选用无害或低害的替代品;(2) 封闭作业:尽量在封闭环境中进行化学品的搅拌、装卸和储存;(3) 通风换气:对涂料房、喷涂室等进行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保证室内空气质量;(4) 佩戴防护用品:对于可能接触到化学品的作业人员,要求佩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如穿戴面罩、手套、护目镜等。
2. 噪音危害控制(1) 抑制源头:采取隔声措施、缓冲措施等,尽量减少噪音产生;(2) 佩戴防护用品:对于需要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作业人员,要求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3) 定期监测:对于噪音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噪音控制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4. 辐射危害控制(1) 避免暴露:对于辐射源的周围进行规范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辐射暴露;(2) 佩戴防护用品:对于需要接触辐射源的作业人员,要求佩戴适合的防护用品,如防辐射服、护目镜等;(3) 安全标识和警示:在辐射源的周围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护。
某化工企业存在着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企业需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体系,加强职业卫生监测,推行防护用品的佩戴管理,并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旨在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办法
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办法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办法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办法》,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一、一般规定:1、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为有效预防、控制与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水平,实现本单位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拟定本办法。
2、职业病,是指本单位、事业单位与个体经济安排(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关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有关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与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5、本单位办公室安排实施职业病防治及管理工作。
6、本单位所属各基层单位(包括工程项目部、生产车间)应当设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二、职业危害分类与预防措施:(一)职业中毒1、甲苯、二甲苯、铅中毒有机溶剂的危害:在施工过程中会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喷漆作业中常常接触到苯、苯系化合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从事油漆、涂料、装潢作业的人员可能导致该中毒。
预防措施:建筑业使用油漆、喷漆作业较多,施工前应该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以下。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有毒气体和粉尘等。
为了防止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物质,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替换:尽可能替换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减少劳动者接触的机会。
-隔离:设置密封的操作间,防止有害物质散播到劳动者工作区域。
-通风:加强室内通风,排除有毒气体和粉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为劳动者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安全眼镜等。
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隔离:将噪声源隔离出来,减少劳动者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隔音:加强场所隔音设计,降低噪声水平。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减少对耳朵的损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水平,确保在可接受范围内。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传染病、致病微生物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健康检查:严格健康检查,确保员工没有传染病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口罩、手套等。
-环境清洁和卫生:加强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4.职业性疲劳因素职业性疲劳因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工作和工作强度高。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应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
-分配合理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特点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工作量,减少工作负荷。
-提供适当的工作设备和工具:提供适合的工作设备和工具,减轻劳动者的负担。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一些综合措施可以综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建立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健康监护: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有高风险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职业病检测。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5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1目的为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发生职业病伤害,保证集团及下属各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船舶及海工修造企业。
3定义与术语3.1职业病:是指作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职业病防治方针与原则4.1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2职业病防治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管理职责5.1集团下属各企业,应做好有毒有害作业的控制防护措施,加强职业病预防。
5.2集团下属各企业,应指定部门归口管理职业防治的有关工作,包括职业病预防、作业现场职业健康监测、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和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5.3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并负责对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2)是指针对各行各业中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引发的职业病问题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该规定旨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规定了职业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职业病的类型和程度。
2. 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包括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职工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3. 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职业病的防护和控制措施: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办法
受控状态: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加强对我厂生产作业场所高温、粉尘、噪音、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炼钢厂所属各科室、作业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控制程序》QP60-04
《职业卫生监测、体检管理办法》QG60-010
《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管理规程》QG60-011
3 术语、定义
3.1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
指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列入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影响劳动能力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的总称。
也称职业危害。
3.3 职业卫生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措施的一门专业工作。
它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生产发展。
3.4 有毒有害作业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 职责
4.1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科职责:是炼钢厂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对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工体检工作;负责厂职工体检的组织和体检结果的建档、告知工作;负责制定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4.2科室、作业区职责:负责配合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负责与本单位有关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落实与本单位有关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4.3厂工会负责对各科室、作业区违反职业病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并责令改正。
5 管理内容和要求
5.1一般管理要求
5.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要求,积极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5.1.2各科室、作业区生产主管领导为本单位职业卫生负责人,同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具体工作。
5.1.3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5.1.4如实告知职工本单位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
护措施。
5.1.5职业健康体检(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体检、离岗体检、应急体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昆钢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定期检测,厂相关科室、作业配合完成。
5.1.6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体检结果以适当方式如实告知受检员工本人,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异常人员,如与其所从事职业有关,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调离本岗位。
5.2炼钢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主要作业区域(详见:附件1)
5.2.1噪音:主要在混铁炉、转炉、连铸浇钢各主控室,风机房、水泵房等区域。
5.2.2粉尘:主要在混铁炉、转炉、连铸、钢包修砌、料仓、渣跨等作业区域。
5.2.3高温:主要在各作业平台和操作室、控制室等区域,如混铁炉平台、转炉平台、中包浇钢平台等。
5.2.4辐射:二作业区为7#铸机浇铸平台作业区域。
5.2.5有毒物质:主要在使用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区域。
5.3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5.3.1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岗位的管理,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工艺自动化程度,避免有毒有害作业,从源头上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5.3.2按照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的有关管理规定,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以减轻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5.3.3生产检修作业中严格执行《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相关岗位规程。
5.3.4认真落实互保联保责任制,杜绝发生“三违”行为。
5.3.5在存在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如“注意防尘”、“噪音有害”、“注意高温”、“当心电离辐射”、“当心中毒”等。
5.3.6在重要区域增设防护设施,如在操作室加装空调、风机房增设隔音设施,在7#机浇钢作业点增加屏蔽防护设施等。
5.3.6作业中的人为控制:如在粉尘作业区域洒水降尘,在接触高温作业区域,采取通风、防暑降温,并定时轮换作业等。
5.3.7放射源(铯-137)检修作业时应遵守《炼钢厂放射源管理规定》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5.3.8对个别超标的岗位发放专用防护用品,如噪音超标岗位配发耳塞、放射源拆装时穿戴防辐射服作业等。
5.3.9对作业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报警装置及应急救援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
管理,定期检测设备性能和效果,确保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5.3.10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在作业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分出危险区域,直至危险解除。
5.4考核
5.4.1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率不达标,考核作业区2000~5000元,考核分管领导200~500元,考核安全员100~200元。
5.4.2无故不参加职业健康体检,考核缺检职工个人100~200元。
5.4.3体检结果未及时告知受检职工,考核责任人200~500元。
附件1:炼钢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清单
修订状况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