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
1、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Y代表总产出,DPI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 Y = DPI + Z + T 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企业折旧基金也可以表示为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Y = C + S + T
三、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4、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正在趋向衰落的部门以及非开放部门在工资和价格问题上都要求“公平”,要求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以及开放部门“看齐”,要求“赶上去”,结果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这些原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就被经济学家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业务银行
存 款 D(D = R + C)
准备金 R(R = rD ,r=20%)

宏观经济学精要

宏观经济学精要

本篇是有关宏观经济学在封闭条件下的一些知识要点的图形化梳理,可配合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或者马工程版宏观经济学等教材食用。

由于主要讨论封闭经济体,因此不会过多涉及开放经济或经济增长等章节,比较适合本科学生期末复习参考。

1.宏观经济学世界循环
2.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结构
3.国民收入核算:支出法与收入法
下面GDP收入法核算构成参考了马工程课本中公式:(《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第9页)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补助金
4.均衡收入的深入理解:非意愿存货的两种情形(211218更新)
均衡产出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也就是耳熟能详的i=s,在这里,计划投资确实是“事先”的计划,但计划储蓄却并非“事先”确定的,它是一个“事后”发生的实际量,规模等于收入扣除掉消费的部分,也就是:s=y-c,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均衡收入(产出)的概念非常有用。

5.收入-支出模型中两种税收模式的均衡收入推导(211218更新)
6.IS-LM模型四象限分析
7.凯恩斯理论框架(以IS-LM模型为基础)
8.总需求AD曲线的斜率分析
9.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10.封闭型宏观经济理论归纳(公式大全)。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目录1. 宏观经济基础概念 (3)1.1 宏观经济指标概述 (4)1.1.1 国内生产总值 (5)1.1.2 失业率 (6)1.1.3 通货膨胀率 (8)1.1.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基本概念 (9)1.2 宏观经济模型介绍 (9)1.2.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1)1.2.2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12)1.2.3 新古典综合模型 (14)2. 总需求理论 (15)2.1 总需求函数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17)2.2 乘数与加速原理 (18)2.3 政府赤字与预算赤字问题 (19)3. 总供给理论 (21)3.1 短期总供给 (22)3.2 通胀预期与实际工资调整 (23)3.3 供给冲击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 (23)4. 货币与财政政策 (25)4.1 货币政策机制 (26)4.1.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工具 (27)4.1.2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乘数 (28)4.1.3 利率与通货膨胀控制 (30)4.2 财政政策影响 (31)4.2.1 政府支出与税收政策 (32)4.2.2 国债与公共债务管理 (34)4.2.3 税收与经济的动态影响 (35)5. 宏观经济波动与调节 (37)5.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38)5.1.1 经典经济周期模型 (39)5.1.2 新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40)5.2 宏观经济的自主调节与外生因素 (42)5.2.1 经济自动稳定机制 (43)5.2.2 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机选择 (43)6. 国际宏观经济分析 (45)6.1 国际收支与汇率问题 (46)6.2 全球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47)6.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49)7.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51)7.1 宏观经济多目标优化 (52)7.2 结构性改革与增长模型 (53)7.3 新兴市场经济的挑战 (55)1. 宏观经济基础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专注于整体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指标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宏观经济学框架总结

宏观经济学框架总结

第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第五章 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均衡 与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一、IS曲线的由来*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平移 四、产品市场失衡及调整*
一、LM曲线的由来*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平移 四、货币市场失衡及调整*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四、经济增长模型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二、乘数—加速数模型
01
04
02
03
计算题(4个)
简答题(5个)
名词解释(8个)
论述题(2个)
期末考试题型
宏观经济学框架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产出、收入和支出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二、名义GDP与实际GDP 三、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四、生产和销售 五、GDP与GNP
一、产出等于收入 二、产出等于支出 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用收入法核算GDP 二、用支出法核算GDP 三、从GDP到DPI
一、两部门 二、三部门 三、四部门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宏观均衡的概念
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三、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供给=总需求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总收入=计划总支出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一、均衡收入、利率与IS-LM模型* 二、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 三、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一.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二.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三.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GDP为核心1.GDP概念及核算y=min(AD,AS)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 加入货币市场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5.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10社会影响力&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Y=C+I+G+NXC如何被决定?I如何被决定?G如何运作?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它的是经济的整体表现,以及政府和央行如何通过政策来影响这些表现。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关键指标。

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增加,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两大主要问题。

货币供应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的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政策手段。

政府支出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花费的总金额。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财政政策、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

理解这些概念和政策对于理解全球经济和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近年来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从政策制度、市场结构、金融体系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总结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总量指标,如GDP、物价水平、就业率等,而忽略了微观层面的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逐渐受到。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疑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假设和前提,认为这些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中的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Part
02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总和。
计算方法
有三种方法计算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作用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经济 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 策的重要依据。
国民收入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总结词
坚持国家干预经济,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机制在长期中是稳定的,但在短期中会出现非竞争性和非充分就业的情况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和提高就业率。
代表人物
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等。
定义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获得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GDP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净额计算得 出。
作用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 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
定义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
能。
基础设施投资 3 建设和完善交通、通讯、
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交 易成本。
经济发展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过度消 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僵化、腐败等问题可能阻碍 经济发展和创新。
收入分配不均
经济增长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外部经济冲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如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对 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主要指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带您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规模大小。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它表示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会反映出经济的景气状况。

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1. 宏观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通常用GDP年度增长率来表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率越高,代表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2.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常见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价格指数的变化可以表明通货膨胀或通缩的程度。

3.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衡量消费者信心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状况和个人财务状况的判断和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水平。

三、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问题进行调控。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等产生影响。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 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 系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其特点包括汇 率灵活、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等。但浮动 汇率制度也可能导致汇率波动大、不利 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问题。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 过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等方式 来影响汇率的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包 括汇率相对稳定、政策灵活性高等。但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也可能存在政策效果 不确定、干预成本高等问题。
03
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
包括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效率等。同时,也需要关
注金融科技对金融监管的影响和济学新发展 动态
行为宏观经济学兴起背景和内容概述
要点一
兴起背景
要点二
内容概述
行为宏观经济学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 它借鉴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更深入地 理解宏观经济现象。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背景包括对传统 宏观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的反思,以及行为经济学和 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应用。
特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同时,通过大量的 案例和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该书还注重培养读者的经济直觉和分析能力, 使读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 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消费需求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意愿和能力,受收入水平、价格水 平、消费者信心等因素的影响。
03
投资需求
企业购买资本品的意愿和能力,受利率、预期收益、技术进 步等因素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推导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受财政政策、政府预算等因素的影 响。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 23.下列能扩张货币的政策是( )
• A.降低再贴现率
B.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 C.提高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 )
• A.在10%以内
B.在10%以上和100%以内
• C.在100%以上
D.在200%以上
• 2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 于( )
• (1)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
• (2)平均预算乘数是多少?若政府税收与 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则国民收入如何变 化?
• 假设货币需求L= 0.2Y- 5r,实际货币供给 M=100;消费函数C= 40+0.8Yd,税收 T=50,政府支出G=50,投资I=140-10r。 试求:
• (1)IS和LM 方程;
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小结
国民收入核算
典型题目
•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 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货币存量不变;(2)用适应性货币 政策保持利率不变。并说明两种情况下的 经济后 果区别。
• 1.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B.边际储
蓄倾向为0.5
•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费倾向为0.8
D.边际消
• 13.如果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向外移动了100亿元,而且货币 交易需求量为收入的一半,则货币供给增加了( )
• A.40亿元
B.50亿元 C.100亿元 D.200亿元
• 14.在IS 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对 B、不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框架完整版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现象。
温和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缓慢上涨,对经济影响较小。
恶性通货膨胀
价格水平急剧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通常出现在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认为在短期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失 业率可能伴随低通货膨胀率,反之亦然。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影 响及如何解决。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决定,以 及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探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原 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来调节经济,实现经济增 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 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减少贫困 、消除不平等、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存在 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和平衡发展。
04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分类和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市场信息不充分和工作转换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换 代而引起的长期失业。
间接法:利用各种价格指 数,将国内生产总值换算 成现价或不变价国内生产 总值。
国民收入的基本构成
工资收入
指居民通过提供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 贴等。
利润收入
指企业通过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企业所得税后的净 利润、企业留存收益等。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宏观经济变量的总体变动和相互联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

了解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国民经济运行规律、预测经济走势、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工具等方面来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总体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是大局观察,从总体角度来研究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

二、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变量,它是描述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和运行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顺差等。

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稳定的宏观经济包括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的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是指实现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包括增加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技术创新等。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常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国家总需求和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和经济活动;外汇政策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调整国际收支和国际贸易。

五、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广泛,它不仅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具有指导作用,也对企业经营决策、个人理财规划等都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脉搏,判断经济运行的趋势,预测经济走势,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六、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挑战宏观经济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框架1、GDP的核算:收入法(成本法),支出法。

参看这个图。

2、GDP与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

3、国民收入恒等式的涵义3.1三部门:Y=C+I+G,Y-C-G=I,(Y-C-T)+(T-G)=I即是说明:投资(I)=储蓄(Y-C-G)=私人储蓄(Y-C-T)+公共储蓄(T-G)3.2四部门:Y=C+I+G+NX,(Y-C-G)-I=NX,即储蓄(Y-C-G)与投资(I)的差额等于净出口,这也意味着商品的净流出等于资本的净流出。

4、短期中的国民经济——凯恩斯主义,需求创造供给4.1 凯恩斯交叉4.2 乘数理论,重点掌握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和应用。

4.3 从凯恩斯交叉到IS曲线,或从其他途径推导IS曲线;4.4 流动性偏好的概念,货币需求的分类;4.5 从流动性偏好理论到LM曲线,LM曲线的形状,凯恩斯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定义4.6 由IS、LM曲线到IS-LM模型;4.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内容和作用;4.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上的应用,如扩张的货币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扩张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

根据LM、IS曲线的形状判断哪种政策更有效。

4.8 从IS-LM模型到AD(总需求)曲线,AD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4.9 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AS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4.10 AD-AS模型及其应用。

如总需求扩张使AD曲线向右移动,反之相反;技术进步使AS曲线向右移动,成本激增使AS曲线向左移动;4.11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奥肯定律;5、长期中的国民经济——供给创造需求(古典经济理论,相对不重要)5.1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5.2 货币数量方程:MV=PY,做微分处理即:货币供给的变动率+货币流通素的变动率=价格水平变动率+国民收入变动率因为货币流通素的变动率、国民收入变动率被假设不变,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动,即古典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发行了过多的货币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C+G+I+(X-M)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数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100%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100%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指数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MPC=dc/dy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APC>MPC,因为消费函数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所成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的斜率,从公式看,APC=c/y=(α+βy)/y=(α/y)+β,由于α和y都是正数,因此,α/y>0,所以APC>MPC。

随着收入增加,α/y越来越小,说明APC逐渐趋近于MPC。

两部门中均衡收入公式:由y=c+i和c=α+βy推出y=(α+i)/(1-β)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公式:k=1/(1-边际消费倾向β)=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公式:k g=1/(1-β)税收乘数:k t=-β/(1-β)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tr=β/(1-β)平衡预算乘数:k b=1C=100+0.8y d中的y d=y+t r-t,其中t r是政府转移支付,而t是税收。

托宾Q:企业的失去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Q<1,不会有投资,Q>1,会有新投资。

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投资函数或储蓄函数变动,IS曲线就会变动,投资函数增加,则IS 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储蓄增加,IS曲线就向左移动,反正向右移动。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表现和运行方式的学科。

通过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政策等。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作为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生产能力和繁荣程度。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主要部分。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或者需求过高而供应不足时,就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削弱货币的购买力。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实施合理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试图稳定通货膨胀水平。

三、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所占比例的指标。

它通常以百分比表示,是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景气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就业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汇率和信贷条件等,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收紧货币政策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危机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货币供应、投资水平和国际贸易等。

对于宏观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来说,了解和预测经济周期是至关重要的,以便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总结: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是我们理解经济体系运行和政策影响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交易货币需求
• C.货币供给量减少 加
D.货币供给量增
• 20.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
• A.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 B.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 C.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 6.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对 B、不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 7.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 D、以上都是
• 8.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 A、总统薪水 B、股息 –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
• A.债务人 人员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
计算
•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 净税收t=50,投资i=60,政府支出g=50, 净出口函数nx=50-0.05y,求:
• (1)均衡收入和消费额。 • (2)投资如果从60增加到70时,国民收入
如何改变?
• 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 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 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 TR=62.5,税收为T=250。求: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均无 影响
• 16.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初始存款为 500万元,则最终存款总和为( )
• A.100万元 B.500万元 D.2500万元
C.2000万元
• 17.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增加货币供给 量20亿元,其它条件不变,则LM曲线( )
• A.右移20亿元 亿元
B.右移k乘以20
• C.右移20亿元除以k 20亿元
D.右移k除以
• 1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增加税收会引 起( )
• A.IS曲线右移
B.IS曲线左移
• C.LM曲线左移
D.LM曲线右移
• 19.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
• A.投机货币需求减少 减少
• 23.下列能扩张货币的政策是( )
• A.降低再贴现率
B.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 C.提高法定准备率
D.增税
• 24.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 )
• A.在10%以内
B.在10%以上和100%以内
• C.在100%以上
D.在200%以上
• 2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 于( )
• C.汽车制造厂• 2. 下列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
• A.公交公司用于营运的公共汽车 运的小汽车
B.出租车公司用于营
• 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
D.居民购买的私家车
• 3. 下列各项可被计入GDP的是(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汽车 收入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
• A. 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 B. 产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而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 C.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
• D.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处于非均衡状态。
• 15.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边际储
蓄倾向为0.5
•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费倾向为0.8
D.边际消
• 13.如果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向外移动了100亿元,而且货币 交易需求量为收入的一半,则货币供给增加了( )
• A.40亿元
B.50亿元 C.100亿元 D.200亿元
• 14.在IS 曲线与LM曲线相交时表示( )
利息
•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影 响?
– A、GDP B、NDP C、NI D、PI
• 11.如果消费函数为C=30+0.75(Y-T), 那么政府支出乘数为( )
• A. A.0.8
B.1.25
C.4
D.5
• 12.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 A.边际储蓄倾向为0.4
• (2)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 (3)当政府支出从50 增加到80时,收入、 利率、消费和投资水平各为多少?
提高题(考研题目)
• 1,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期赤字是75亿元, 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税率是0.25, 如果政府减少支出500亿元,试问支出的 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 2,假设一国货币需求函数L=0.5Y-0.2R, 消费函数为C=100+0.8Y,如果政府支出增 加10亿元.问货币供给量要增加多少才能 使利率不变?
• 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购买普通股票
•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DP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佣金 –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 5.一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产值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产值。
经济学基础宏观部分小结
国民收入核算
典型题目
•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 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货币存量不变;(2)用适应性货币 政策保持利率不变。并说明两种情况下的 经济后 果区别。
• 1.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 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 21.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 币的动机是( )
• A.交易动机 B.谨慎动机

D.储蓄动机
C.投机动
• 22.广义货币(M2)是指( )
• A.纸币和硬币
B.活期存款
• C.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
D纸
币、硬币、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总和.
• (1)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多少?
• (2)平均预算乘数是多少?若政府税收与 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则国民收入如何变 化?
• 假设货币需求L= 0.2Y- 5r,实际货币供给 M=100;消费函数C= 40+0.8Yd,税收 T=50,政府支出G=50,投资I=140-10r。 试求:
• (1)IS和LM 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