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岸综艺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
电视综艺节目是综合性的电视节目,其主要类型有晚会,游戏,谈话等或多种形式进行杂糅,可能展现的艺术形式有舞蹈,歌曲,相声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但是相对于中国台湾地区来说,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综艺节目起步较晚,在相关节目的类型上不够丰富,而且由于两岸的历史原因,导致的文化艺术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别。

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发展历史近半个多世纪,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创新与发展后,中国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都受到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所以与西方的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够促使中国大陆地区的综艺节
目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了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写作前先收集了关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研究文献,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吸收前人的研究结论,从中找出新的研究点。

案例分析法:收集关于电视综艺节目海峡两岸的研究案例,将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为下一步分析做好理论基础。

对比研究法:将类似的两岸综艺节目进行对比,提取其中有价值的因素进行讨论,为我国大陆日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现状
1、台湾综艺节目研究现状
2006年学者李杰从台湾综艺节目的节目形态入手,将台湾多年发展出来的节目形式进行了归纳分析。

2012年学者任拯廷和愈毅对台湾综艺节目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从台湾综艺节目的繁荣到衰退进行了剖析后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意见。

2013年学者陈炜将关注点放再日本综艺节目对台湾综艺节目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他认为日本综艺节目大量的涌入台湾电视市场,将台湾本土的综艺节目的生存范围进行了大大的压缩,而且对于台湾综艺节目的创新性也有一定的冲击。

日本综艺节目的文化软输出对于台湾地区人民的多方面影响也是不利的。

2016年学者高媛对台湾地区综艺节目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仔细的剖析,发现经济的繁荣和政策的鼓励是台湾综艺发展良好的重要原因。

2、大陆综艺节目研究现状
2011年学者沈鲁和姜娜在分析了我国现在观众的关注力和国家传媒政策后提出了各大电视台应该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将品牌意识进行贯彻。

2014年学者陈铭认为我国大陆地区的综艺节目现在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等多种危机,在对危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试图化解危机。

2015年学者盖琪对我国现在正大热的综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对于客观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最后究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新一轮的语态转型,顺应了中国社会语境正在经历的深层文化逻辑的变革。

二、台湾综艺在大陆走红的原因及分析
在整个中国台湾地区的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之中,综艺节目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从最开始发展的歌舞表现形式,到开始由主持人进行主导的节目,至今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

从这近半世纪的发展,可以看出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不仅越来越丰富,其衍生的综艺市场也逐渐成熟,台湾的综艺市场的繁荣深刻影响着大陆地区的节目的发展方向。

台湾地区的综艺市场的繁荣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就的:
(一)传播主体多
台湾地区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电视台的数量却不少,较大的主要有台视、中视、华视等,而传媒机构就更是数不胜数了,有TVBS,东森集团,卫视,八大集团等等。

电视台的数量虽多,但是受众的数量是不变的,为了得到更高的收视率,各家电视台都绞尽了脑汁,力图在各种节目上培养出忠实的收视人群。

而本身就较为吸睛的综艺节目更是各家电视台打造的重点。

而且由于竞争的压力加大,电视台本身需要开源节流,在各种节目上的预算就会降低,从而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节目生存不下去。

能够生存下来的节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

如此的长时间坚持下去,形成了良好的环境,综艺节目的质量高,传播的主体多,受众自然就广泛了。

(二)节目类型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的节目类型十分丰富,经过分析与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谈话类
这种类型最过出名的就是已经停播的《康熙来了》,还有现在势头很足的《国光帮帮忙》、《麻辣天后传》等等。

(2)选秀类
选秀类的节目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造星能力极强,在我国台湾地区的选秀节目
也不少,较为典型的有《超级星光大道》、《超强17练习生》、《天生王牌》
等等。

(3)年轻类
这个类型的综艺节目将收视群众进行了定位,大多的主攻对象是较为年轻的受众,比如《大学生了没》、《女人我最大》、《美食好简单》等等。

(4)多种类型组合
这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将多种综艺形式进行组合,典型的有《娱乐百分百》、《金牌大健谍》、《命运好好玩》等等。

我国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较为多样,并非只有以上几种,但是以上几种是整体综艺节目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几种。

其他的不一概而论。

(三)综艺艺人多
我国台湾地区的综艺行业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综艺从业人员的,在台湾地区这些从业人员被称为“综艺咖”,其含义是从事各种综艺节目的人员。

真是这些人员的存在使得台湾地区的综艺得以茂盛发展。

(四)收视市场广
虽然我国台湾地区的人口限制于土地面积,人口不是很多,仅有2000万,在我国是相对人口较少的省份,但是却有数十个电视台和传媒机构,这证明了台湾地区的收视市场是极为成熟的,这为综艺节目的生产创造了前提。

三、台湾综艺在逐渐没落的原因及分析
(一)节目主题内容同质化
台湾的综艺类型多样,但是在主题的选择上,大多制片人都缺少创新的意识,为了保持较好的吸引力,会根据时下最流行的主题进行制作。

常常出现数档节目在短时间内进行一个主题的创作。

有些综艺不仅主题相差不大,在内容的编排下
更是有生搬硬造的情况发生。

(二)内容过度娱乐化
在内容的问题上除了过度借鉴外,还有过度娱乐化的问题。

现在台湾综艺节目的内容遵循着心理学上的快感准则,将少儿不宜、花边新闻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编排,这样的节目不仅不能向社会传递正面的能量,还大量传播着毫无正向意义的低俗内容。

虽然短期内的娱乐化能够得到较高的收视率,但是从长期来看,反而会导致娱乐的过早消亡。

(三)节目编排机械化
这主要指的是播出时段和内容的编排。

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综艺节目的规定是制播分离的,所以电视台在进行购买综艺节目时对编排的内容是比较被动的。

电视台就只能对节目播出时段进行编排。

经过多年的发展,每个时段的播送类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律,比如在工作日的晚上21点后播放资讯类节目,在休息日的
20点后播送选秀类和竞技类节目。

四、两岸综艺异同案例分析
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许多综艺节目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选取了《康熙来了》和《超级访问》作为典型的例子进行比较。

这两档节目都能作为两岸地区综艺节目的较高水平。

(一)《康熙来了》与《超级访问》的相同点
1、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
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信息的反馈价值都在普通人中进行实现和产生效果,普通人受众会形成潜在的审美倾向,这会影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概念及其艺术创造。

因此,电视综艺节目想要成功,首先要对各个目标受众的关注点进行了解。

受众的接受程度会影响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影响栏目的生存情况。

2、以潮流元素作为关注对象
人们都具有追求新潮事物的习惯,就算艺术表现形式再好,人们也会有审美疲劳,所以这就使得综艺节目制作方在编排节目的时候就会将当下的潮流加入进去,将时下最流行的各种因素加入到节目中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用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叙述
主持人在进行主持节目的时候,也密切关注着观众的反馈,由此反馈来进行与嘉宾的互动,相当于观众的发言人,这样能够使观众有代入感,借助观众想要问的问题来达到节目制作和观众之前的感情交流。

(二)《康熙来了》与《超级访问》的不同点
1、受邀人群有差异
在受邀人群上,《康熙来了》的多年放映中,出席的嘉宾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的形态。

除了艺人,还有文人政客,商界的名流等等,这些嘉宾的地位阶层又很大的差别,能够体现出多元的文化。

而《超级访谈》的嘉宾则只局限在中国大陆的年轻艺人上。

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康熙来了》在嘉宾的选择上具有很大优势,这样多种多样的嘉宾,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期待,受众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2、主题内容不同
虽然两档节目的类型差不多,但是由于其生存的环境不一样,所接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都带有极为显著的“地域特点”。

这里以同样参与过两档节目的嘉宾为例,谢霆锋和孙燕姿都曾参与过这两档节目的录制,《康熙来了》的选择切入点是明星作为平常人的方面,去探索比较隐私和劲爆的话题。

而《超级访问》的关注点则在婚姻状况,家庭生活等问题上。

3、主持方式不同
《康熙来了》给了主持人很大发挥空间,在节目的录制现场也是给予主持人
很大的发挥空间来引导嘉宾,有时候还会问得嘉宾尴尬不已。

而《超级访问》在前期的准备上做得十分的充足,在节目的计划性上体现得较好。

会给予嘉宾更多的表现空间。

五、内地节目的反思
与台湾的综艺节目相比,内地综艺节目有以下弊病:
(一)毫无创新意识,互相抄袭
体现这个弊病最多的就是各种娱乐资讯节目了,娱乐资讯节目开始于“娱乐现场”这一档节目,这档节目的主打内容就是中国内地的娱乐界的热点和动态,覆盖面极广,在大陆共有超过130家电视台播放。

常常在该时段的收视率中名列前茅。

该档节目的时效性极高,资源丰富,能够快速的掌握第一手资源。

除了丰富的娱乐资讯之外,还有极具特色的娱乐评论,这些使得“娱乐现场”迅速登上了娱乐界的金牌节目的宝座。

但是,在此之后,许多电视台也开始借鉴,但是却是过度借鉴,完全一模一样的节目形式,填充的内容也相去不多。

唯一的差别就是播放的电视台不一样和播出时间不一样。

还有的电视台除了“过度借鉴”之外,还将境外的综艺节目用“拿来主义”进行使用,直接将台标盖住,就变成了自己的节目进行播放。

这样看起来花团锦簇,但是在繁华背后却是毫无回味的东西。

(二)亲密感匮乏,广告植入严重
在台湾地区,益智类的节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收视率,我国大陆地区也有许多电视台有借鉴,但是却没有如想象中的一炮而红,究其根本就是大陆地区将这类节目的核心给丢掉了。

核心就是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在台湾地区的节目中重视的是过程中产生的欢乐,而不是最后的胜负。

将自己代入也会发现,这样的活动最重视的是开心。

在台湾地区的演播厅,面积是很小的,观众距离节目的场地都是十分靠近的,因为综艺节目讲究的是参与性,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就能大大的增加了参与性。

观众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到本来只是在大银幕上看见的人,而且还离得这么近,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亲密感。

而在内地的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都很大,场地大了,观众就只能离得很远,难以参与进来,只能远远的旁观。

除此之外,广告的植入十分的疯狂,整个演播室处处都是赞助商的广告牌,在节目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会喋喋不休的介绍各个赞助商,在与嘉宾的互动中也常常有或软或硬的广告植入,大大的影响了节目的流畅性,使得观众容易产生疲劳。

由于在台湾有严苛的电视广告管理条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三)明星到“民星”,功利思想严重
我国大陆地区的综艺节目发展是从益智类节目开始的,之后观众的审美疲劳后,开始出现了各种选秀类的节目,例如“超级女声”“我型我秀”“星光大道”等等。

原本精心设计的节目都是请的包装好的明星来作为嘉宾,但是经过
长时间的精神刺激后使得观众的观念有了一定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变动的造星类选秀节目有一次刺激了观众的注意力,有专家认为,从明星到“民星”,是一种追星意识在平民内心的另一种形式的复辟。

但是这些节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参与这些节目的人群年龄在15-24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进行才艺的训练,外貌的改变等等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成为明星。

而有很多青少年在本应学习的时间,拿去训练,荒废了学业。

在近些年的高考中,艺术类的学生增加速度十分的快。

电视台为这些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进行表演的平台,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由于同质化竞争的严重性,导致选秀类的节目良莠不齐,很多粗制滥造的节目只是用金钱来作为引诱人员来进行参与的诱饵。

这种情况下使得年轻人偏离了正确的航道,变得急功近利,这就大大偏离了寓教于乐的正确轨道,无疑是一种误导
参考文献
[1]李杰. 台湾综艺节目形态[J]. 新闻爱好者, 2006(10):24-24.
[2]徐浩宇. 台湾综艺之王[J]. 西部广播电视, 2007, 2(2):29-31.
[3]杨致远. 电视魔术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思考[J]. 声屏世界, 2009(9):28-30.
[4]吴呵融. 出版与电视等媒体联姻台湾畅销书作家走红[J]. 出版广角, 1995(2):61-61.
[5]杨博怡. 台湾综艺节目内地走红引爆大陆青年热情[J]. 台声, 2006(3):66-68.
[6]刘嘉. 台湾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媒介文化分析——以《康熙来了》为例[J]. 台声, 2006(4):80-82.
[7]黄宁.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之怪现象--以《康熙来了》为例[J]. 声屏世界, 2006(2):39-40.
[8]傅新春. 台湾综艺节目之我见[J]. 东南传播, 2005(z1):58-59.
[9]刘静, 郭学文.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之现状解析[J]. 新闻传播, 2014(12):100-100.
[10]陈炜. 台湾综艺节目对大陆的影响[J]. 东南学术, 2008(4):6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