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呼吸》最新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体的呼吸系统教案.docx

人体的呼吸系统教案.docx

精品文档课题第 2 节人体的呼吸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在模拟呼吸运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完成呼吸的关系。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了解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懂得呼吸系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懂得更加珍爱生命,培养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感受呼吸、模拟实验和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人体呼吸运动。

设计思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通过探究、自主、合作等教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在互动中共进、在体验中感悟、在升华中创新。

教学进程课堂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刚出生的婴儿观察图片,体验呼吸对生命的意义。

师:从一条小生命呱呱坠地开始,生命不息,呼吸不止。

多媒体展示图片:大火【表达交流】观察图片,感受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感师:一场大火突袭,在这样的场景中,受。

人们的呼吸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沙尘暴【表达交流】观察图片,感受呼吸。

说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感师:沙尘暴袭击了整座城市,你正行走在大街上,此时你的呼吸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多媒体展示图片:潜水员师:潜水员潜水前仔细检查呼吸器具和氧气瓶。

为什么呢?受。

【表达交流】观察图片,说出潜水员关爱自己生命的原因。

教师:——可见呼吸对人体是多么重要。

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氧气,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呼吸系统的各部分分别担负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感受、去探究人体的呼吸。

感受呼吸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呼吸: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胸部下侧,另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吸气和呼气。

思考:①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什么变化?②胸部有什么变化?【精讲点拨】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活动,考察学生的自主情况。

生物教案:五年级,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生物教案:五年级,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生物教案:五年级,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一、引言在五年级生物教学中,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复杂性。

通过学习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本教案将以五年级学生为主体,通过科学实验、讲解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

二、第一部分: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呼吸,人的身体得到所需的氧气,同时也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 呼吸的过程呼吸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发生在肺部,指的是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内,指的是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细胞,与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3. 呼吸的调节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控制,它位于脑干的延髓部分。

在呼吸过程中,呼吸中枢会根据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保持正常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三、第二部分: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起到了供给和排泄的重要作用。

2. 循环的过程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过程。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左心房开始,经过左心室被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房开始,经过右心室被推送到肺部,与呼吸过程结合,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循环的调节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系统控制。

当身体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加快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增加血液的循环速度,以满足肌肉组织的需求。

而荷尔蒙系统会调节血压、血液的凝固能力和水盐代谢,保持循环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完整版)人体的呼吸教案

(完整版)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一、设计思路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2020-01-11《人体的呼吸》教案一、设计思路呼吸是人体共有的生命现象,有关呼吸系统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器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本器官的特点和功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关呼吸运动,学生有亲身体会。

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认识到呼吸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以及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呼吸运动的原理,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气体成分数据,解释气体成分变化的原因。

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测定其肺活量,然后通过比较肺活量值,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这节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运动的过程”;第二课时完成“气体交换”和“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②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分析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②呼吸运动的原理。

③气体交换的过程。

学习难点:①理解胸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要给“非典”病人用呼吸机?这说明什么?展示一组“非典”病人用呼吸机抢救的图片,引到学生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

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课题《呼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关注环境。

呼吸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115页的图,每组第一名同学抽签选择号码,然后挑选相应的小帽子,看谁又快又准。

《呼吸器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器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呼吸器官》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过程。

3. 呼吸器官的作用:呼吸器官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呼吸系统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教学:设计呼吸器官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呼吸器官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 讲解:介绍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3. 实验:设计呼吸器官相关的实验,如观察肺部的结构、测量呼吸频率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呼吸器官的作用和重要性。

5. 拓展: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呼吸器官的钻研进展和应用。

五、作业设计:1. 教室作业:设计呼吸器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3. 知识检测:设置呼吸器官知识的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4. 创意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呼吸器官的创意作品,如模型展示、演讲等。

六、评判方式:1. 学生表现: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判学生。

2.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进修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进修进行评判,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尽力提高。

七、延伸阅读:1.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2. 《呼吸器官的保养与健康》3. 《呼吸器官疾病与防治》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呼吸器官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命科学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呼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呼吸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的呼吸
教材简析
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课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同时通过猜想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而讨论保护呼吸器官的内容。

课型:
科学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二氧化碳简单性质的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关于呼吸器官的资料、气球。

课时安排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人体的呼吸器官都有哪些呢?课后反思。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课件PPT教
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1.1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包括
以下内容:
•我们的身体结构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明白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能够区分和认知人体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能够掌握吸氧前后的呼吸变化和心跳变化。

–能够有计划地进行锻炼,保证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判断思维方式,培养两栖思维。

–培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发展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身体的内部,体会健康的重要性,弘扬拥护生命、珍爱健康的价值观。

–培养勇于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乐于尝试,敢于创新。

–培养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及过程
2.1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性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和情境体验等独特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
过观察、实验、体验和探究,学习身体构造、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知识,并培养探究、观察和实验创新的能力。

2.2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5分钟)
1.翻译标题。

【35页精品】鄂教版科学五上全册教案【精编】.doc

【35页精品】鄂教版科学五上全册教案【精编】.doc

高桥镇石溪小学二0一九年秋1 、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 、林中的树教学目标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7 我们的呼吸》word教案 (2)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7 我们的呼吸》word教案 (2)

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

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1.保鲜袋(一样大),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瓶上要有石灰水的标签),气球,钟表,多媒体"人的呼吸"课件。

2.人的呼吸器官的模型,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

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

(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①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取出保鲜袋罩住口和鼻,不要留缝隙。

这时你的呼吸有什么感觉过一会儿又有什么感觉当你感到呼吸困难时,抓紧袋口,不能漏气,左手把保鲜袋取下来,并扎紧袋口备用。

②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③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①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②学生讨论。

③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

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①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②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最新【35页精品】鄂教版科学五上全册教案

最新【35页精品】鄂教版科学五上全册教案

高桥镇石溪小学二0一二年秋1 、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 、林中的树教学目标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人的呼吸科学教案

人的呼吸科学教案

人的呼吸科学教案一、概述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基础,同时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的呼吸过程,掌握呼吸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人体生理功能。

二、呼吸系统结构1.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肺部结构:左右两个肺叶、支气管和肺泡2.气体交换部位-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三、呼吸过程1.氧气进入体内-吸气过程:鼻腔吸气->气管->支气管->肺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2.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气过程:肺泡->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经呼吸道排出体外四、呼吸调节1.神经调节-呼吸中枢:位于延髓中,能感知体内二氧化碳水平、血氧饱和度等信息,控制呼吸肌的运动-脑干呼吸中枢:负责调节正常呼吸节律-呼吸辅助中枢:负责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2.化学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化学传感器:感知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通过反馈机制调节呼吸-pH值调节:当体内pH值下降时,呼吸会加快以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五、呼吸系统疾病1.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2.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3.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吸烟和空气污染密切相关4.哮喘: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六、呼吸系统保健1.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2.锻炼身体: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心肺功能3.避免有害物质:如二手烟、空气污染等4.定期体检:通过胸片、肺功能检查等方式监测呼吸系统健康状况七、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喜欢户外运动的学生,在一次越野跑活动中感到呼吸急促、气短,还出现了咳嗽和胸闷的症状。

请分析小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可能的问题:1.运动性哮喘:由于大量运动引起气道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胸闷感2.过度劳累: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呼吸系统负荷过重3.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运动过程中吸入冷空气或灰尘导致呼吸道炎症建议:1.休息:停止运动,保持休息2.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引起的呼吸困难3.呼吸方法:通过深呼吸放松呼吸肌,缓解呼吸困难4.就医: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检查八、实验示范实验名称:观察呼吸过程中肺的膨胀实验材料:透明玻璃瓶、橡皮管、水、吸管实验步骤:1.在玻璃瓶中注入水,放入橡皮管2.用吸管吹气进入橡皮管,观察水位上升3.吸气时,水位下降;呼气时,水位上升4.根据观察结果说明肺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九、小结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呼吸科学知识有助于保持呼吸系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科学51《人的呼吸》(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51《人的呼吸》(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51《人的呼吸》(教案及反思)人的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人体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科学51《人的呼吸》的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呼吸过程,认识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的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2.能够正确描述人的呼吸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人的呼吸过程。

2.掌握人的呼吸过程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人的呼吸过程。

五、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人的呼吸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教案设计。

2.生动有趣的教具和实验材料。

3.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每天都会做什么?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a.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展示实验材料。

b.以竹竿和纸张制作一个“人”的模型,模拟人的呼吸过程。

3.实验探究(15分钟)a.学生观察和分析:“人”模型是如何呼吸的?呼吸的目的是什么?b.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c.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吸管模拟人的呼吸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总结(10分钟)a.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b.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人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5.概念讲解(10分钟)a.老师用板书的方式解释吸气和呼气的意义和过程。

b.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理解。

6.拓展(10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b.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答案,并进行展示。

7.达标检测(10分钟)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测试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共同探究人的呼吸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认识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教学目标:1. 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熟悉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3. 掌握呼吸和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健康。

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a.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肺部。

b. 呼吸过程:吸气和呼气。

c. 呼吸系统的作用:供给身体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a. 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脏、血管、血液。

b. 循环系统的作用: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分,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c. 心脏与血管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室,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

3.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关系a. 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供给循环系统。

b. 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收集二氧化碳并带回肺部排出。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通过展示一张人体骨骼图,引起学生对人体的探索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呼吸和运输养分的吗?”1. 呼吸系统的教学a. 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通过投影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认识鼻子、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b. 解释呼吸过程:引导学生感受吸气和呼气,并解释二者的作用。

c. 演示呼吸系统的作用:通过实验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 循环系统的教学a. 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通过模型或图示,向学生展示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组成部分。

b. 讲解循环系统的作用:说明循环系统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传递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

c.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通过插图或示意图,展示心脏四个腔室和动脉、静脉的区别。

3.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关系a. 强调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联系:说明呼吸系统通过吸氧供给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并收集二氧化碳。

b. 进一步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呼吸和循环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健康。

小学科学教案:《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注重探究体验培养实证意识——《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一、教材剖析:综观教科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我们的身体》是唯一一个涉及人体知识的单元。

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是《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三课时,原题为《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课题中所说的运动,仅仅是引发学生关注呼吸的切入点,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呼吸系统知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上。

基于这一认识,我将课题改为《人体的呼吸》,以便更好的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教材安排了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显然,每个人同时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是不可能的;若按教师用书的建议两人一组,一人测量心跳另一人测量呼吸,剥夺了部分学生的体验机会;即使花时间测得了心跳的次数、知道了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却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直到下一节课《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才涉及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

那么,把教材69面“测量一分钟的心跳”这一活动放在了下一课时进行,应该是明智之举。

排水集气法要不要让学生小组都参与这个实验?我认为怎样收集空气并不是本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利用收集到的空气和一般的空气进行对比实验,而且这一节课已安排了不少学生的体验活动,所以这个活动我仅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

2、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呼吸过程中各器官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2. 呼吸过程:吸气、呼气。

3. 气体交换: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4. 呼吸器官的功能: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或视频演示呼吸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交换。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和感受。

4.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呼吸系统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呼吸的重要性。

2. 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

3. 演示呼吸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气体交换。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呼吸系统的认识。

5.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知识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3. 观察家人或朋友的呼吸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4. 调查生活中影响呼吸健康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和兴趣。

2.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呼吸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呼吸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准备呼吸系统的图片、模型、动画或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提供充足的作业纸张和书写工具。

3. 准备课堂问答的题目和答案。

4. 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八、教学安全1. 确保教室内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

2.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触摸热源和尖锐物品。

3. 在使用教具时,确保学生远离危险区域。

4.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人体的呼吸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人体的呼吸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人体的呼吸教案
人体的呼吸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知道人体需要呼吸,通过猜测、质疑,关注人体解剖图,最终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进而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及细致分析,认识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氧气,并能与已建立的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进行比较,最终认识人体为什幺呼吸。

 3、能根据材料及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气体收集方法(排气法);能根据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这一事实想到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的方法;在教师演示实验后能初步掌握排水收集气体的方法。

 4、在质疑器官是否直接参与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推测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中那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进而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和在身体中的位置。

 2、能简单设计如何收集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并完成检验实验。

 3、通过实验结论和教材数据的分析,认识人体为什幺需要呼吸——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教学难点】。

生物小学五年级人体呼吸教案

生物小学五年级人体呼吸教案

生物小学五年级人体呼吸教案一、引言生物是小学五年级的必修科目之一,其中人体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人体呼吸是指通过呼吸器官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废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人体呼吸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功能;b. 学习人体呼吸过程中的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原理。

2. 能力目标:a. 能够描述人体呼吸器官的位置和作用;b. 能够模拟人体呼吸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a. 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b. 掌握人体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2. 难点:a. 理解气体的吸入和排出是通过肺部的功能实现的;b. 掌握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a. 人体呼吸器官图解;b.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c. 有关人体呼吸的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环境:a. 教室或实验室;b. 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行,如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a. 通过问题引入主题:“你们每天呼吸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氧气是怎么进入体内的,废气又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呢?”b. 简单介绍人体呼吸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使用教学材料,图解的方式介绍人体呼吸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

b. 通过图示展示呼吸器官的位置,并详细解释每个器官的作用。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展示一个呼吸器官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b. 通过实验演示或观看相关教学资源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c.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呼吸过程中,在气体交换时,有哪些变化?4. 深化理解(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呼吸时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b. 解释氧气的作用,以及排出二氧化碳的原因和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呼吸鄂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知道人体需要呼吸,通过猜测、质疑,关注人体解剖图,最终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进而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b5E2RGbCAP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及细致分析,认识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氧气,并能与已建立的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进行比较,最终认识人体为什么呼吸。

plEanqFDPw3、能根据材料及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气体收集方法(排气法);能根据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这一事实想到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的方法;在教师演示实验后能初步掌握排水收集气体的方法。

DXDiTa9E3d4、在质疑器官是否直接参与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推测人体在呼吸的过程中那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进而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名称和在身体中的位置。

2、能简单设计如何收集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并完成检验实验。

3、通过实验结论和教材数据的分析,认识人体为什么需要呼吸一一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教学难点】1.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的推测,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

2. 简单设计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3. 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呼出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证明该气体中只有少量或没有氧气的证据,能跟空气中含有氧气这一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小这一事实,并关注其它气体成分的变化。

进而结合教材提供的数据发现人体需要呼吸的原因是因为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

RTCrpUDGiT【教学准备】水槽、吸管、火柴、集气瓶、毛玻璃片、纸卷【教学过程】一、推测人体中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1. 讲:昨天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实在找不到答案,大家能帮我解决一下吗?2. 问:昨天有一个小同学问我,人体的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包括哪些?它们又是怎样连接的。

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清楚。

大家商量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5PCzVD7HxA3. 学生讨论。

4. 讲:我这里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幅人体图,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将你们认为是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填在图内,然后用线连一连,表示它们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jLBHrnAILg 5. 小组代表上台,写呼吸器官名称及绘制连接线。

学生情况:学生在几年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加上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人体的器官名称已经比较熟悉。

呼吸这一现象也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实,对于呼吸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阶段目标: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呼吸器官名称,并根据经验连接呼吸器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xHAQX74J0X 设计思路:人体的器官众多,根据其主要功能能给其进行划分。

虽然学生知道人体需要呼吸,但是对于自己身体内究竟哪些器官直接参与了呼吸,属于呼吸器官这一问题,这些器官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还没有认真考虑过。

人体的内部结构复杂,各种器官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人体的需求,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连接方式,学生必然对其有好奇心。

LDAYtRyKfE在该部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猜测并讲自己所知道的属于呼吸的器官进行连接,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当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就在潜意识中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器官根据要求进行分类并进行连接,完成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整理。

在教学开始部分引入猜测这一活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Zzz6ZB2Ltk学生的猜测都是基于自己的认识,未必会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这样就产生的互相的质疑,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dvzfvkwMI1二、认识呼吸器官名称及身体中的位置1. 展示一组绘制的图。

2. 问第一组: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连接的?3. 学生交流。

4. 问第二组:你们猜测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以及连接方式和第一组有什么不同?5. 学生交流。

6. 问:其它小组呢?有什么想法?7. 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

8. 讲:今天早上找你们科学老师借了一幅图,咱们一起来看看。

人体中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叫做呼吸器官。

从上往下看,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rqyn14ZNXI9. 讲:人体吸进空气从鼻腔进入,通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然后从肺经过支气管、气管、喉、咽,从鼻腔排出。

EmxvxOtOco学生情况:学生通过填写可能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已经完成了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整理。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图示法来表述一些简单问题。

阶段目标:提出可能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进一步掌握图示法;认识到呼吸器官根据其主要功能需要必然是连接在一起的。

SixE2yXPq5 设计思路: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人体呼吸器官连接图,要求学生简单讲述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名称,空气在身体内的流通情况,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分析,期望达到以下目的:一、排除不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二、引导认识呼吸器官根据其功能划分,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三、通过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想知道人体呼吸器官是怎样连接的兴趣。

6ewMyirQFL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毕竟是片面的,经过交流分析后有必要展示正确地呼吸器官名称以及其连接。

出示人体呼吸器官示意图,旨在:一、纠正在学生思想中还存在的错误认识,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二、经过长时间的思维训练后,及于正确的知识,能非常有效地加深学生认识。

kavU42VRUs三、猜测人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 讲:人体的呼吸,吸指的是人体吸进空气,呼指的是人体排出气体。

2. 问:为什么咱们的呼吸器官每次将空气吸入身体后,又要将它呼出去?这两种气体是一样的吗?3. 学生汇报。

(情况一: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不完全是二氧化碳。

情况二: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同时还含有少量氧气)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由于年龄原因,知识面的不同,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比较单一、主观。

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特点,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4. 问:吸进的是氧气吗?5. 生:不是。

6. 问:那我们吸进的是什么?(空气)7. 讲:我们吸进的是空气,包含有氧气。

8. 问:呼出的气体中全部是二氧化碳吗?有没有氧气?9. 学生汇报。

(情况一:生:没有。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建立了人的呼吸就是需要氧气这一经验,而且主观认为吸进空气中的氧就全部被人体吸收。

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认识。

情况二:生:(甲)没有氧气;(乙)有一点点。

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相互质疑。

学生情况分析: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进行说明,但是可能会存在少数学生能根据事实对呼出的气体中是不存在氧气这一解释产生疑问。

y6v3ALoS89 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根据现象相互质疑,提高学生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

10. 板书学生发言(吸进空气包含氧气;呼出的气体?氧气)。

学生情况:对呼吸器官以及呼吸过程中气体在呼吸器官的流通情况已经有了正确认识。

根据自身经验对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之间的不同存在着主观认识。

阶段目标:关注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所不同;能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质疑。

设计思路:通过上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呼吸器官的组成以及其连接建立了正确的认识。

提出问题: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不是一样的?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呼吸器官过渡到关注呼吸的本质上来。

M2ub6vSTnP由于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对进出气体的成分分析是非常复杂的。

在设问时,着重强调了进入人体的空气和呼出人体的气体中氧气是否一样?是本课教学活动中能实际解决的问题,也是人体呼吸的本质问题。

OYujCfmUCw四、设计检验气体性质试验,设计收集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方法1. 讲:(演示点燃纸卷)。

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着支持燃烧的氧气,而其它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现在纸卷能在空气中燃烧,就已经说明空气中是有氧气的。

能不能通过这一事实想到一个办法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氧气?eUts8ZQVRd2. 学生汇报。

(情况一:生:用点燃的物体放在呼出的气体中,;如果点燃的物体在呼出的气体中不能燃烧了,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没有氧气。

sQsAEJkW5T问:可能还有一部分氧气时,又会怎样?生:用点燃的物体放呼出的气体中,如果点燃的物体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一下才熄灭或者没有火焰了但是还有火星,说明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的氧气。

GMslasNXkA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能根据燃烧需要氧气这一事实很快找到检验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的方法。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预设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

情况二:生:用点燃的物体放呼出的气体中,如果点燃的物体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一下才熄灭或者没有火焰了但是还有火星,说明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的氧气。

TlrRGchYzg问:如果没有氧气会怎么样?生:立即熄灭。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能根据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含有氧气这一实验进行多种现象假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言,引导完善自己的描述。

情况三:生:用点燃的物体放呼出的气体中,如果点燃的物体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烧一下才熄灭或者没有火焰了但是还有火星,说明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的氧气。

(同时提到收集气体的方法)7EqZcWLZNX问:如果没有氧气会怎么样?生:立即熄灭。

讲:你还提到了收集呼出气体的问题,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如果能将气体收集起来,的确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讲:检验的方法已经找到了,刚才这位同学也提到了一些收集气体的办法,(出示材料)怎样用这些材料来收集气体呢?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办法你又有什么建议和疑问?或者有什么不同的办法。

lzq7IGfO2E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思维活跃,除了提出检验的办法以外,还提出了对收集气体的思考。

教学策略:肯定思路,出示试验材料,组织学生根据材料思考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提示学生对刚才A 、首先将集气瓶沉入水槽中装满水。

B、然后将集气瓶倒立过来。

C、将吸管深入到集气瓶口。

D通过吸管向集气瓶内呼出气体,将水排出。

E、将毛玻璃片放入水中,盖住集气瓶口。

F、按住毛玻璃片,拿住集气瓶,慢慢离开水。

G将集气瓶和毛玻璃片一起正立起来,就收集到了一瓶呼出的气体情况二:生:将集气瓶倒立在水中,然后用吸管向集气瓶内呼出气体,然后盖上毛玻璃片,正立起来,就收集到了一瓶呼出的气体。

1nowfTG4KI问:大家对这种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见?生:没有。

讲:那这样的收集工作完全可以这样:首先将集气瓶口盖上粘了水的毛玻璃片,留出一个小口,伸入吸管,直接向瓶内吹气,然后迅速拿出吸管,盖上毛玻璃片。

fjnFLDa5Zo讲:咱们再来完整的将这种收集方法看一下(演示排气法)。

讲(演示):我这里还有一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A 、首先将集气瓶沉入水槽中装满水。

B、然后将集气瓶倒立过来。

C、将吸管深入到集气瓶口。

D通过吸管向集气瓶内呼出气体,将水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