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微专题-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性(考点详解)
考点1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综合思维)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考情分析】1.以区域图、地理事物分布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
2.考查频度较高。
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考查。
【考点整合】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注意: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三、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带,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带。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与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典型例题1: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 )①尼罗河绿色走廊 ②—山有四季 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 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 .①②B .④C .③⑤D .②④ 答案:D解析:“—山有四季”的原因在于随海拔的上升,水热条件发生相应的改变,属于垂直地域分异;“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是在湿热条件下发育的酸性土壤,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非地带性规律 受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随海拔而变化分异,都属于地带性现象。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命题方向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脉位于(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10°N到50°S之间,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该条件,故D项正确。
(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C解析该山脉山麓自然带呈现南北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C项正确。
(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分布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
从赤道向南纬度增加,热量降低,故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
完成(1)~(2)题。
(1)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 B解析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B项正确。
(2)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适宜,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
所以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故A项正确。
命题方向3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学法指导 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要点
拓展1 地域分异规律默写要点
1.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性、差异性
2.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4.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
6.三大地带性规律对比
7.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8.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
是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9.影响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融化慢)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雪线高;
温度:温度高,雪线高度高,反之亦然。
①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
②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地形:缓坡易积雪,雪线低;陡坡不易积雪,雪线高。
10.非地带性的形成原因:地壳物质组成、海陆分布、地形、局部环流和洋流、地壳运动、局部水分变化
11.非地带性的表现:约束、改变、缺失、块状
1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13.三大自然分区比较:。
2021高考地理(全国乙卷9~11)——苔原、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知识点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纬度、经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热量与水分条件不同,生长的植被也会存在差异(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①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太阳辐射的热量逐渐减少,植被也会发生变化: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来自海洋的水汽越来越少,因此植被也会发生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并且阳坡和迎风坡的水热条件更好,因此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生长的植被也会有差异,例如热带地区从山脚至山顶: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图1 植被的3种地带性分异规律例题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一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10、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11、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答案:D、B、D精讲精析:(1)分析亚欧大陆苔原带的变化。
①由题干可知:“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因此随着全球变暖,苔原会不断向北移动;②但是,苔原带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苔原带的北部为海洋(北冰洋),因此苔原带的最南端会向北移动,但最北端由于海洋的阻挡,并不会继续向北移动,因此不是“整体移动”,选项A、B错误;③苔原带最南端向北移动,最北端不动,因此苔原带总宽度减小,总面积减小,选项D正确。
2021年广东省高考地理真题卷(word版,含解析)
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地理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
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2) 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B. 集中性C.临近性D.等级性2.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过80%和70%。
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
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无人机自动返航要使用的技术是( )A.气压恋如B.大地洲量C.遥感监测D.卫星定位(2)该公司欧洲总部选址基本不考虑的因素是( )。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1.形成原因: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
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01表现1:植被变化02土壤土壤性质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
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01表现1:植被变化年降水量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02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北
南
阳坡
南半球
南
北
阳坡
北半球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 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所示: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降水: 负相关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冰川
雪线低 降雪多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3)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 性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 亚热带常绿阔
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叶林带
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 热带雨
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 林带
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与当地水平自 高山植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
形 青藏高原地区
然地带一致 物区 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第20讲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20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高考真题】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22年山东卷-4 3 地方性的分异规律选择题野外调查2022年浙江卷15-164 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2022年浙江卷11-12 4自然带的分布;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2021年高考广东卷-11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我国火箭发射场所所在的自然带2021年高考湖南卷-63 自然带的分布选择题蒙古东部地区野火燃烧的植被类型2021年高考山东卷5-6 6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选择题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课堂目标】1.知道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分异规律;3.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垂直带谱规律;4.能从小尺度角度分析地方性地域分异形成的影响因素一、地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地域差异主要是地域特征的差异。
1.地域特征的形成2.影响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地带性因素:导致地表自然地理现象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因素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的因素。
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环流和洋流、水分变化、岩性、局部地热异常、人类活动等。
地形是非地带性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3.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地带是地域分异的直观体现。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2.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3.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非地带性表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归纳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实际分布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带的形成基础:由于海拔的差异,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形成【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二)垂直自然带带谱1.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垂直带谱变化(海拔由低到高)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一、专题讲解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1)分析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如下图所示:2.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的雪线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如下图所示:二、同步训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海南卷)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海南卷)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共20题;共60分)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
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
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
下右图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分)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2.(3分)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3.(3分)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答案】1.C2.D3.D【解析】【点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读霸王岭的气候资料可知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10月为雨季,11-次年3月为旱季。
材料有信息“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因此1月为旱季,1月降水量最小,长臂猿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7月降水量最大,长臂猿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与雨季交换季节,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不确定,BD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人教版)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基带、雪线、林线、垂直带谱。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体系架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水分湿润→干旱景观湿润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坡和山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概念辨析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因海陆位置而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87页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举例说明自然地带和气候类型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答案(1)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该自然区位于()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
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
西北地区。
3.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
专题8 生物与土壤1.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热量,大陆东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大陆西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①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水分;由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变化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中纬度最为明显。
①水平自然带与气候有着对应关系,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类型不一样,但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两种自然带。
2.垂直自然带①分异基础是热量和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和热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山地垂直自然带大致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①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与山脉的相对高度和纬度,纬度相同,山脉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相对高度相等,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①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相同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低。
①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雪线①山脉积雪的下线,称为雪线;雪线的高低受到温度、降水以及坡度的影响。
①阳坡的雪线高于阴坡,背风坡的雪线高于迎风坡;若一个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雪线较低,以迎风坡为准。
坡度越大雪线越高。
4.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水热条件较好;①兼有多种气候,气候类型多,生物种类多;①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较为封闭人类干扰小;①地域面积较广,纬度跨度较大等。
5.土壤特征①我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及性质:东北地区黑土,较为肥沃;华北地区棕色土壤,较为深厚,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肥力欠佳;黄土高原为黄色土壤,较为深厚肥沃,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南丘陵为红色土壤,土层较薄,呈酸性,肥力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深厚肥沃,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原因;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富含钾元素,较为肥沃。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
提示 (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带、D——热带荒漠带。 (2)A、B、D三大自然带均为热带自然带,热量上差异不大,因此主要影响 因素不是热量,自然带由森林逐渐转变为草原、荒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 分。 (3)规律: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原因:从图示看,南半球非洲大陆在 30°~40°范围内陆地面积狭小,因此该自然带分布范围小。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
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第(3)题,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 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气温,A正确。 答案 (1)B (2)D (3)A
探究二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1)从江苏连云港出发,经过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主要景观为落叶阔 叶林,进入陕西后,开始由森林景观过渡为草原景观,向西进入甘肃后,由草 原景观逐渐过渡为荒漠景观。造成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降水主要 受东南季风影响,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2)理论上,新疆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植被类型应为荒漠。但由于新疆境内 多高大山脉,冰川广泛发育,冰川融水多,在山麓绿洲地带形成径流,下渗形 成丰富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丰富,所以在山麓绿洲地带往往分布有森林 或草原。
(5)植被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试题
(5)植被与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1年山东卷,5-6】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2021年河北卷,12-13】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
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题。
3.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A.I—Ⅱ—ⅢB.I—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4.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1年湖南卷,6-8】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6.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7.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年广东卷,8-9】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
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全国卷Ⅱ2021年高考地理压轴卷含解析
(全国卷Ⅱ)2021年高考地理压轴卷(含解析)一、选择题下图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分布图,一般夏牧场选在气候凉爽、水草肥美的区域。
冬牧场(牧民称“冬窝子”)选在可为畜群防寒避风、羊群可刨吃到雪下牧草的地方。
据此完成1-3题。
图11.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阿勒泰地区山地牧场位置及转场路线的是()2.“冬窝子”可能出现在( )①环形山谷、盆地等凹陷地区的向阳面②水草丰美、温度适宜的山地北坡③植被茂密、狼群较少的云杉林地区④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草原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推测该地区牧民的农事安排最有可能是( )A.春天配种,夏天孕育,秋天接羔,冬天催膘B.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C.春天孕育,夏天接羔,秋天催膘,冬天配种D.春天催膘,夏天配种,秋天孕育,冬天接羔下图示意长江某河段甲乙丙丁不同年份河道形态,据此完成4-6题。
图24.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是()A. 甲,丙,乙,丁B. 甲,丁,乙,丙C. 丁,乙,丙,甲D. 丁,丙,乙,甲5. 相对于丙时期,乙时期的上车湾水域()A. 水污染较轻B. 含沙量较小C. 河流水量大D. 水流速度快6. 若发生洪水灾害,最不利于泄洪的河道形态是()A. 甲B. 乙C. 丙D. 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是以水体中叶绿素a、氮磷总量、透明度、化学需氧量等为指标的水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4个指标的数值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相关性,其中叶绿素a与之呈正相关。
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表示2017年巢湖东半湖和西半湖各监测点的营养状态指数(TLI(∑)),当TLI(∑)大于50则视为污染,指数越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水质越差。
据此完成7-9题。
7. 下列关于巢湖TLI(∑)值时空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东半湖各监测点TLI(∑)高峰值均出现在夏季B. 西半湖各监测点TLI(∑)低谷值均出现在冬季C. 西半湖湖心TLI(∑)值四季均高于东半湖湖心D. 西半湖各监测点TLI(∑)值均高于东半湖各监测点8.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A. 东半湖叶绿素a平均值高于西半湖B. 东半湖水体透明度总体较西半湖低C. 增大入湖径流可以消除巢湖水体富营养化D. 该地夏季的伏旱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9. 应对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措施有()①机械收割湖泊藻类②周边城市污水实施清洁排放③定期挖掘湖泊底泥④流域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一带的分布海拔)。
【导与练】2021届高考地理 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素材(1)
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图示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成因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沿东西方
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
替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导致热量由赤
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
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低纬度和高
纬度地区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沿平行于
海岸线方
向延伸
垂直于海岸
线方向更替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从沿海
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即主要以
水分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垂直地域分异垂直
方向
随海拔变化
而发生有规
律更替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
直变化
纬度低、海
拔较高的山
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命题方向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
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脉位于(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10°N到50°S之间,只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符合该条件,故D项正确。
(2)该山脉山麓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 C解析该山脉山麓自然带呈现南北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C项正确。
(3)影响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从赤道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山脉山地阔叶、针叶林带的海拔分布从赤道向南逐渐降低。
从赤道向南纬度增加,热量降低,故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
完成(1)~(2)题。
(1)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 B解析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B项正确。
(2)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②风力③气温④地形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内蒙古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降水适宜,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生长茂盛,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丰富。
所以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故A项正确。
命题方向3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答案 B解析由材料可知,教授身后为森林,所处之地花草相映,再往前方看是冰雪。
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判断,教授此时位于高山草甸带。
(2)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 D解析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不只山麓地带有草场分布,山地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分布有高山草甸;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由“簇簇花草相映”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同步训练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解析] 1.A 2.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
K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
1983年K岛火山爆发,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读图,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3.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地理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景观表现为热带荒漠,因此热带荒漠的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
水系的分布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矿产的分布特点没有体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
4.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 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
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季)雨林。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 5.D 6.C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
甲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因受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及西南季风影响,其水热条件较其他地区的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的。
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
乙地地处东北纬度较高地区,气温较低,河谷和平原湿地分布较广,所以森林只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7~8题。
7.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8.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7.B 8.A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特征。
由题中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中①②③表示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②为(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叶阔叶混交林10.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 9.A 10.D 第9题,图中②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荒漠,②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 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 11.A 12.C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
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4000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4000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
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可知,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
二、综合题3.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3)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D自然带的名称为温带荒漠带。
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量少,受焚风效应影响,形成荒漠景观。
[解析] 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
C由于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
乙按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D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侧,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