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厂污泥常态深度脱水与安全处理处置”创新成果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污水厂污泥常态深度脱水与安全处理处置”创新成果

简介

李志光1何纯莲2

(1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2中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1、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市政污水厂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微生物菌胶团等沉淀物质以及污水表面漂浮的浮沫等残渣,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二噁英和砷、铜、汞、铬等有毒重金属。如何进一步处理污水厂所产生的污泥是当今世界环保领域的重大难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已将污泥处理处置列入环保工作的重点,处理污泥的传统方法主要为卫生填埋、焚烧和热能利用、好氧厌氧消化等。其中卫生填埋对设备要求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大量的填埋场地和污泥的运输费用,而且容易产生地下水污染和臭气散逸等二次污染问题;焚烧和热能利用技术充分利用产生的沼气建立发电站,其能源自给率可达到50 %以上,但焚烧法设备和运行费用昂贵,易造成大气污染,仍然残留大约1 /3 左右固体量的无机物;土地利用技术是剩余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随着可填埋的范围逐渐缩小,土地利用将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它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趋于稳定。厌氧消化过程中可回收能源,但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较高,仍需进一步脱水。纵观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及综合利用,总体趋势已从焚烧干化逐步转化到以高效脱水后再资源利用为主导方法。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污泥处理投资力度小,片面地追求污水处理率,尽可能地简化、甚至忽略了污泥处理处置单元,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污泥围城的现象,并已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率大大提高,污水厂污泥产量以年增长率大于10%的速度急剧增加。2010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50%,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70%,年污水处理量达到365亿吨,年污泥产量达2740万吨;到2015年,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75亿吨,年污泥产量达3560万吨。湖南

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年产污泥将达到100多万吨。

然而,污水处理传统工艺由于无法有效地破解污泥的包外聚合物、污泥胶团结构吸包水和污泥菌团细胞水,使得目前污水厂处理后污泥含水率仍高达78-83%,致使污泥运输、固化填埋成本高,填埋土地占用率巨大,且极易因污泥返溶、渗出等造成填埋地的二次污染,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针对传统污泥脱水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省我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现状,以湖南农业大学市政污泥攻关课题组研发的市政污水厂污泥常态深度脱水新技术已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该技术采用国际首创的污泥常态深度脱水技术,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智能化破膜深度脱水成套设备,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深度脱水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技术装备,彻底解决了市政污水厂污泥进行卫生填埋或资源化最终处置的难题,使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0%~99.5%的剩余污泥一次性处理达到含水率55%以下,同时将污泥中有毒重金属离子进行有效的固化处理,处理后污泥不返溶、菌落数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实现市政污水厂污泥处理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方便卫生填埋和其他资源综合利用。应用该技术成果节约了一次性能源,大大减少了运输、管理费及填埋占地面积,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75%以上。应用该技术成果于2009年10月在长沙市第一污水厂建成处理规模为2万m3/日污水产生的剩余污泥(合2.0吨干污泥/日)的示范工程。2010年1月湖南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该示范工程进行了评估论证,湘建函【2010】62号。该示范工程通过近一年稳定运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湖南农业大学与“湖南湘牛环保集团”、“北控水务中科成集团”合作,于2010年5月在长沙市第一污水厂开建处理规模为5万m3/日污水产生的污泥常态深度处理处置标准化生产线,2010年10月已正式投入生产营运。

标准生产线处理后的污泥,可直接卫生填埋,也可作为混合填埋用泥质,同时可加工成中、低燃值燃料替代物。该生产线的规模推广,突破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后含水率高达80%的技术瓶颈,解决了污水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的难题,实现市政污泥安全处理处置,达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对于推动两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污泥常态氧化破膜深度脱水机理

污泥常态深度脱水技术基于膜界面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微反应理论,常温常压下,在氧化导向剂作用下完成氧化剂高能态电子在s-g、s-l界面与剩余污泥胶束结构键合键轨道对称性转移,实现污泥菌胶团结构和菌胞膜的氧化破解。经过高能电子氧化破坏菌团颗粒外层的LB-EPS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释放出大量的胞外结合水;高能电子在导向剂作用下进攻菌团颗粒内层TB-EPS、细胞壁和细胞膜,使之糖-蛋白键、糖-糖键、蛋白质-蛋白质键等键断裂,释放出胞内结合水、结构水、晶胞水及细胞水等。在聚沉剂作用下,污泥颗粒表面双电层电位下降,加快污泥聚结增大,形成大而致密污泥颗粒团,通过压滤工艺实现泥水分离。经过氧化破膜和盐析过程后,使菌类消亡。携带高能电子的²OH在破坏了原污泥菌团有机质膜结构和胞外聚合物结构的同时,形成更多新的键合活性基团,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由原来表面吸附转变为胞内键合、活性基团吸附和有机络合,形成较稳定有机螯合态;由于有机质膜被打开,重金属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大大减小重金属离子与胞内的键合活性基团结合的阻力,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键合键(如M-O、M-S、M-N等),从而形成稳定型重金属螯合态,实现污泥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固化。

图1 工艺流程示意图

Fig.1 Flow diagram

含水率90%~99.5%的剩余污泥经污泥提升泵从剩余污泥贮泥池至多功能反

应器,加入自制的破膜导向剂D,氧化剂在导向剂诱导下,完成氧化破膜。投加

自制的聚沉剂,排放上层清液,将下层浓缩的污泥经重力流至中间池,经螺杆泵送至板框压滤机,压滤结束后卸泥,含水率约50%干泥饼卸落在压滤机下面的输送带上,滤液回流至厂区污水处理系统。

3 常态氧化破膜深度脱水运行效果分析

3.1 污泥自由沉降

取连续5天的污泥样,以污泥的体积(即水与泥明显分界线以下部分的体积,mL)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得到沉降曲线,如图2所示。图2(b)为深度脱水技术沉降曲线,图2(a)为原污泥5天的平均沉降曲线。

(a) (b)

图2 污泥自由沉降曲线

Fig.2 Sludge free settlement curve

从图2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经处理后的污泥的沉降速度远大于原污泥的沉降速度,尤其是在前5min表现更为显著,这是因为经导向氧化破膜,脱出了大量结合水和晶胞水,使得污泥密度变大;在聚沉剂作用下使得污泥颗粒变大,快速聚沉。

3.2 现场处理情况

工程调试稳定后现场连续岀泥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中所记录的为一天多批

次平均值。

表1 连续7天现场岀泥情况记录表

Table 1 Record table of treatment sludge in continuous 7 d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