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体会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的管理精髓--读书有感(2009-04-07 21:54:14)
标签:杂谈文化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克己、严谨、胆略和智慧,对后世100多年的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政治的原因,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曾国藩却以一个刽子手、卖国贼的形象,根植于大部分国人心中,直到90年代前期唐浩明先生地传记文学作品《曾国藩》三部曲的问世,才使人们对这位一代大儒的品格和形象作了重新的定位。他的克己、隐忍、博学、执著以及他的善良与险恶、恭谦与自负和其雄才大略,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在当时形成了争相抢购该书的热潮。然而,在这场热潮中,人们却忽略了这位一代大儒另一方面的杰出才能———管理才能。翰林出身的曾国藩在守制出山组建湘军之前,就以其道德文章名闻朝野。出山后的他能以满身儒学之气,无缚鸡之力之躯,成就灭太平、整饬两江、组建安庆军械所和江南制造局等大型企业的伟业,无不显现出他在管理方面所具有的杰出才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史林先生第一次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这位传奇而备受争议的人物进行了解读和触摸,他在《曾国藩讲管理九九个要义》一书中,用浅显而现代的语言、真实有据的历史故事,给我们剖析了这位中国近代管理大师在管理学方面的造诣和精髓。笔者读后,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便想写些文字,介绍给读者,以便更多的人能分享这部管理学的精品。
史林教授在序言中写道“……深感以往仅仅从治政为官、为人处世或教育子女等方面对他解读,实在是‘觑其小者,而不见其大也’,”他认为的“大”,则是他从研究曾国藩的理论体系中所剥离出来的其在管理学方面的理念和造诣。史林教授在书中从七个方面概括了曾国藩的管理理论。一是母鸡孵卵理论———创业之初要全神贯注。“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其实与我们现代常讲的专注而持之以恒,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企业,如果目标明确可行,只要像母鸡伏卵一样专注而不舍,那么还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此理论贵之处就在于专注,做人做事做企业是同样的道理。二是掘井理论———提高核心竞争力。曾氏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记得曾有一届高考的作文也出到这个命题,那主要是要求考生从持之以恒的角度来进行议论,而史林教授在书中所强调的,则是做企业不仅要持之以恒,还应该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达到“及泉而用之不竭”的境界,必须要不断地拥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才能能人所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和我国目前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战略不谋而合。三是鼯鼠五技理论———分散经营的大忌。传说鼯鼠有五技,能飞但不能上屋;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顶;能游泳但不能游过山涧;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走路但走得很慢。我们可以看到,鼯鼠的这些技能,没有一样足以傲视其它动物的本领,这和我们人类“技多不养身”的意思是何其相近。这给时下许多公司动兀就提出多元化发展不是提个醒么?多元化发展并非绝对不可取,但对于一个还不能称为强大的公司,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你现有的业务做强了么?你做专业了么?如果没有,你在其他领域能有更大的建树么?这里我想到了一家国外企业的广告语“因为专业,所以杰出”,没有人说因为强大所以杰出吧,常常以多元化发展,横跨几个领域为自豪的企业家们,想想曾氏的理论,应该会有所启迪。十样稀松,不如一样专精,就是这个道理。四是盖房子理论———打破平均率。房子是一个整体,砖木石料各有其价值和位置,好房子之所以牢固,就在于
各种材料之间的结构协调。企业也一样,成员之间不可能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没有进步和竞争,相反,在强调差别、尊重差别的基础上,大家为了集体的利益,相互扶持、协调一致,才会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打破平均率,体现差异,促进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显然是曾氏盖房子理论的精髓。五是借种子理论———引进关键人才。借种子不是泛指引进人才,而是指引进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人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是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于是丰厚的待遇、福利成为引进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曾氏理论更强调移植适宜好种子生长的土壤。许多空降兵之所以在新环境里没能有一番作为,就是应为新环境没有适宜其生长的土壤或是他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不管怎样,总是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实在值得企业家们引以为戒。六是一一吹箫理论———控制规模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后,难免有人浮于事的现象,曾氏提出“凡治大事,以人少为妙”的原则,这个原则,也被概括为一一吹箫理论。企业不要南郭先生,就要控制规模,落实责任。为什么办大事要人少为妙呢?曾氏认为人员少、开支少,人人有责,不能推诿,此其一;人员少,则一定是选足以做事之人,庸人难以滥竽其间,此其二;人员少,头绪少,不致丛杂遗忘,此其三。看来,企业做大了不一定强,但没有规模也很难做强,因此企业扩张要讲策略,要为了强而大,不能为大而大,要适度地控制发展的节奏和规模。七是求阙理论———人生和经营的至高境界。“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曾氏云他之所以在家庭、事业上能取得成就,就是对“求阙”二字有很深的领悟,而且他强调,这个求阙,不是只在事物处于“日中”和“月盈”状态下才适用的,当人生或事业处于低谷时,更要想到欠缺本身所蕴育的完美。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高速度、高效率、大规模,却忽略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规律的平衡,实与“求阙”相背离,则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使公司陷入人事、管理、财务、技术等方面的深渊。史林教授总结曾氏的求阙理论为五道,即无怨尤之道,遇事不求全责备;无为之道,承认不完美的现实;自全之道,主动检查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弥补;自概之道,鼎盛之际宜收敛;优选之道,做事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史林教授是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他深厚的历史学识使他能够自如地驾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剥离出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这本《曾国藩讲管理九九个要义》,不仅较为详尽地解析了曾氏在管理上主张的七大理论,而且还详细地论述了曾氏在管人用人、团队建设、战略决策、财务运营等方面的见解。该书文风古朴、语言诙谐、观点犀利、见解独到,读来琅琅上口,甘之如饴,且寓教于乐,实为管理学文库里的一部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