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12-11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1980-2019)

合集下载

二、1980年至1995年粮食生产增长的分析(二)

二、1980年至1995年粮食生产增长的分析(二)

⼆、1980年⾄1995年粮⾷⽣产增长的分析(⼆)(⼆)单位⾯积产量增长速度⼤于总产增长速度单位⾯积产量的增长速度是衡量农业⽣产活⼒的主要指标,是衡量农民有没有⽣产积极性的主要指标。

是衡量农村制度和国家农业政策是否适应农业⽣产发展的主要指标。

从1980—1995年粮⾷亩产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95%接近3%,应该说增长速度相当⾼。

1980—1985年为4.83%,1985—1990年为2.46%,1990—1995年为1.55%,都超过⼈⼝增长速度。

如果也按三年平均数计算所得结果是1979、1980、1981年三年的平均亩产量187.3公⽄。

1984、1985、1986年三年的平均亩产是236公⽄。

1989、1990、1991年三年的平均亩产是254公⽄。

1994、1995、1996年三年的平均亩产是279.8公⽄。

1980—198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4.74%,1985—199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5%,1990—199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95%。

可以看出90年代粮⾷亩产增长速度⼜有回升。

亩产的增长速度⼤于总产的增长速度,说明粮⾷⽣产⾛的集约经营道路,说明农民粮⾷⽣产积极性仍很旺盛。

我国⼀些学者根据钱纳⾥和塞尔⾦等⼈的研究,认为我国正处在⼯业化第⼀阶段末或第⼆阶段初,.这个阶段农业增长趋于滞缓,并以美、英、法、德、⽇等五国⼯业化与农业增长的关系证实这个判断。

认为⾃80年代后半期中国农业已表现出较强的停滞趋势。

这种看法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

虽然从1984—1989年总产量没有什么增长,但它是跳到4亿吨这个新台阶上的停滞,从1990—1995年粮⾷亩产量⼜出现了 8.3%、3.5%、3%、4.4%四个较⾼的增长速度。

总产则出现了9.5%、3.1%、 4.82%三个较⾼的增长速度。

⼯业化影响农业⽣产发展是显⽽易见的,例如占⽤耕地、废物、废⽔、废⽓对环境的污染,矿产开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业发展⽤⽔量增加等都对农业增长起负作⽤。

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2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11-15 1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3年2月18日1992年,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空前高涨,改革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亿元,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7%。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

一、农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1992年,全国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

全年农业增加值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2%。

农作物结构有所调整,优质粮比重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44258万吨,比上年增产740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生产受干旱、虫害的严重影响,减产较多;油料产量基本持平;甘蔗、烤烟产量创新纪录;蔬菜、水果生产再获丰收。

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农业用地被占用过多,农业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2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4258 万吨 1.7棉花 452.8 万吨 -20.2油料 1640 万吨 0.1其中:油菜籽 765.3 万吨 2.9甘蔗 7252 万吨 6.8甜菜 1501 万吨 -7.9黄红麻 61.9 万吨 20.7烤烟 314.2 万吨 17.8蚕茧 67.3 万吨 15.2茶叶 55.9 万吨 3.1水果 2400 万吨 10.3林业生产建设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中国农作物历年产量及单产

中国农作物历年产量及单产
1291.78 1083.43 969.31 979.03 889.25 782.61 843.23 722.33 567.34 569.72 732.78 500.43 489.76 559.37 547.69 500.22 623.16
3886.1 3841.68 3510.7 3266.46 3453.92 2906.82 2739.63 2490.35 2416.97
2457 2326.31 2320.37 2221.39 1953.46 1864.26 1901.11 1814.89
914.43 912.81 785.39 830.87 831.74 772.58 793.72 626.38 579.67 511.62 489.89
豆类播种 大豆播种 绿豆播种 红小豆播 薯类播种 马铃薯播 油料播种 花生播种 油菜籽播 面积(千 面积(千 面积(千 种面积 面积(千 种面积 面积(千 面积(千 种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千公顷) 公顷) (千公顷) 公顷) 公顷) (千公顷)
790.6 786.11 693.34 742.21 780.95 694.45
9270.3 9518.8 9797.47 9784.89 9999.84 10354.76 10538.26 10216.63 272.33 9881.35 225.9 9701.75 217.35 9456.81 236.57 9502.99 220.99 7877.18 197.12 8082.08 202.7 8426.78 154.23 8635.85 161.63 8749.75 156.58 8905.83 154.27 8885.89 8963.26
624 593.31 564.12 485.84 471.59 475.93 447.09 437.04 436.98

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2-16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2005-2018指标)

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12-16 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2005-2018指标)

319 203
384 421 335 397 314
324 451 175 561 653
445
30 118 457 366 1101
399 1284 1628
46 439
0.1
13.5
12.4
19.9
0.1
37.6
0.0
28.8
0.0
13.9
20.0
1.0
16.6
1.6
27.6
52.0
22.9
150.4
359 1105
480 1355 1592
41 434 135 554 169 467 475
626 435 434 125 316 195
385 423 337 400 311
323
0.3
4.2
0.0
87.5
0.0
18.6
30.1
5.7
0.0
0.4
0.9
16.5
0.3
5.2
3.0
34.8
0.0
8.0
438 175 552 636
453
29 119 454 345 1127
456 1325 1654
46 447 136 579 173 472 480
641 463 444 126
0.8
29.2
50.8
21.8
151.1
30.0
4.1
25.8
0.0
0.3
1.7
0.3
5.0
20.5
0.4
4.2
0.0
17.9 32.3
3.0
0.3 10.7
5.2 25.1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第13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第13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案

第13讲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以来),是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起步并取得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阶段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78~1992年)1.政治(1)民主法制走向健全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④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④1990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3)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外交活动①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中美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③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宁夏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1-9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1990-2018)

宁夏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1-9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1990-2018)

24477
638
30226
804
11095
1182
薯类
Tubers
83574
1898
162206
2138
414002
2129
油料
Oil-bearing Crops
62434
642
69897
891
72531
1515
胡麻籽
Rapeseeds
43766
647
25190
619
24032
960
药材
Medicinal Materials
8387
618346
7923
607535
8172
678782
8394
3467
463158
3112
405464
3181
396361
3237
380000
623
9900
637
8955
422753
1945
390648
1973
425016
2173
445201
2321
422443
118842
1684
114131
1591
160186
2110
132455
2077
121471
37566
1119
42991
1123
51418
1327
53821
1567
49866
111017
369
1726
15852
2588
100890
2511
蔬菜
Vegetables
668768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单选题1.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列选项是南斯拉夫改革的实践是()A.强调集体领导,加大农业投入B.利用奖金,促进企业改善管理C.下放权力,调动地方的积极性D.调整错误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1952年,苏联的集体农庄播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7%,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农作物达到了70%,休耕犁耕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6%。

然而,1952年粮食产量和一战前1913年粮食产量差不多,有时候还没有一战前的粮食产量高。

这一现象可说明苏联()A.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机械化导致劳动者积极性降低C.在美苏争霸格局中处于劣势D.社会主义工业化成效十分显著3.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模式,但同时规定近十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要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生产的军用产品要占到总数的20%。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重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经济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C.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改革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

”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没有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没有根本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D.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5.1964年10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取消对集体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个人副业的不合理限制的决议》。

苏共中央委托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和部长会议,审议和解决关于取消最近几年实行的对集体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个人副业中生产农产品的限制的问题。

这一举措()A.有利于改善农业发展的环境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D.加强了党对经济的集中领导6.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期,在职权范围内使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