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是促进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著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

因为它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易捕获,加之豹骨与豹皮价格昂贵, 人类不断得捕杀雪豹,使雪豹的数量急剧下降。

人类的活动给这种大型猫科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没有人确切知道野外现存多少只雪豹,估计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

雪豹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
孤寂的“雪山隐士”并不逍遥……
物种名称
拉丁文名:Uncia unci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chreber,1776
英文名:Snow leopard,Ounca。

别名:草豹、艾叶豹、荷叶豹
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猫科 (Felidae) 豹亚科
属:雪豹属 (Uncia)
保护级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极危 CR A1cd
依据标准:生境严酷和脆弱、人类的过度干扰、放牧、食物资源下降、存在偷猎及非法贸易
中国红皮书等级:濒危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
CITES附录:附录I
CITES附录生效年代:1997
国家保护级别生效年代:1989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雪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又名草豹、艾叶豹。

头小而圆,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

体长110~130cm;尾长80~90cm,体重38~75kg。

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

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在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

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

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与平原豹不同的是,它前掌比较发达,因为其是一种崖生性动物,前肢主要用于攀爬。

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

雪豹周身长着细软厚密的白毛,上面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圆环,外形似虎,尾巴甚至比身子还长。

它生活在雪线以上,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猫科动物。

行踪诡秘,常于夜间活动。

所以专家只能粗略地根据大致的栖息地范围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全世界大概有3500只~7000只野生雪豹。

是中亚高原特有物种,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IUCN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EN),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雪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地区。

另外,各地动物园共有圈养雪豹600只~700只。

[
分布范围
雪豹是中亚高原上的特产,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以及我国的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可可西里山、天山、帕米尔、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乌拉山等等。

这些地方大多为没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仅生长着极少的高山垫状植被。

生活环境
该物种为高山动物,是食肉动物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栖息环境主要有4种,即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缘,从不进入森林之中,海拔高
度为2000一6000米之间,不同季节之间往往有沿山坡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栖息的高度大多在5000米左右,冬季则下迁至1800-500米处,偶而在平原地区也有它的踪迹。

在可可西里,雪豹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

雪豹的巢穴设在岩洞中,一个巢穴往往一住就是好几年。

雪豹迁徙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避寒,而是为了追逐食物。

生活习性
巢穴:平时独栖,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

巡猎时也以灌丛或石岩上作临时的休息场所。

由于毛色和花纹同周围环境特别协调,形成良好的隐蔽色彩,很难被发现。

活动时间: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

独居,夜行性,晨昏活跃。

活动路线:雪豹猎食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沿原路返回,夜行性,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活动特点:雪豹感官敏锐,性机警,行动敏捷,善攀爬、跳跃。

由于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跃起时可在空中转弯,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强。

性情凶猛异常,但在野外一般不主动攻击人。

雪豹因为全身被有厚厚的绒毛,所以很耐严寒,即使气温在零下20多度时,也能在野外活动。

叫声类似于嘶嚎,不同于狮、虎那样的大吼。

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

捕食山羊、岩羊、斑羚、鹿,兼食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或以旱獭充饥。

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

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

黄昏时,岩羊开始离开岩石到草地觅食,雪豹则随岩羊群活动,常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捕食岩羊,咬其喉部使之死亡。

雪豹勇猛异常,善于在山岩上跳跃。

它们把身体蜷缩起来隐藏在岩石之间,当猎物路过时,它们突然跃起来袭击。

冬天寻不到食物时,它们就跑到低山区偷食人类的家畜和家禽。

生长繁殖
雪豹3岁性成熟,发情期在1-3月, 怀孕期98-99天,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产仔,每胎1-3仔。

幼子一年后与双亲分居,2-3年性成熟。

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

人工繁殖
由于雪豹生活于高海拔地区。

国际上许多动物园都试图进行饲养繁殖,但成功例子不多。

1983年7月,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省西宁市人民公园,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通过几年的努力,解决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雪豹的繁殖问题。

但至今未形成饲养繁殖种群。

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
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

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95年繁殖雪豹成功。

种群现状
1.沿俄蒙边境线分布的雪豹
根据1990年代的考察,许多雪豹小群出现在西伯利亚、蒙古、中国的北部和哈萨克斯坦的东北部,呈岛屿化分布,它们被上百公里的泰加林、厚厚的冬雪和荒漠隔离。

这里的死亡带面积显著大于生命带,这些种群整体存活的可能取决于对各个被分隔的“核心”的保护以及它们之间在空间上进行接触的可能性。

即使是最极端的条件下,雪豹不仅仍出现在100-200年前有记载的分布区,还有不少出现在以前并不知道的区域内。

雪豹至少仍分布于中国的阴山和太康山中一些被隔绝的山脉之中和西伯利亚南
部的一系列区域内。

阴山及太康山位于戈壁的南部或东南部,系从雪豹的主分布区分隔而来,至今无人能解释为什么雪豹会生活在这些区域里。

雪豹向其分布区最北部和西部的Kuznetsk-Altai、Kansk Belogorye和Transbaikal扩张这一现象,也仍然符合V.G. Heptner设定的框架,可被认定为最广泛的物种分布区。

Transbaikal分布区(Russia)与其相邻地区的心脏地带存在明显的空间隔离,其距离超过800km。

距离之大留下了巨大的缺口,Dzhungarian-Gobi将雪豹的分布区分隔为两个大区,即:西伯利亚-蒙古地区和喜马拉雅-西藏地区。

1976/77年的冬季,在Muiski山脉发现了雪豹,1992/93年冬季 - 在Kodar山脉发现雪豹(一只动物被猎杀),1997年2月,在Ulan-Burgasy山脉发现雪豹。

在Ulan-Burgasy地区,甚至40年前就发现了雪豹。

从最近分布边界算起, 雪豹迁入的长度令人惊叹。

Ulan-Burgasy山脉距Khente i Chikoiskiy高原400km,距Sayan Kodar分布区的东部500km - 总距离分别达80 0km和1200km。

非常明显的是雪豹适应极端条件的能力远比我们想像得高。

该物种比其主要猎物向北延伸的更远。

雪豹在Tunkinskiy山脉的西面部分的生活条件比其在东部的生活条件略好一些。

与此相邻的区域在Munku Sardyk(3 492 m)为山脉交界处,大部分区域都可做为良好的雪豹栖息地。

这一区域与Tunkinskiy山脉相邻并形成了天然走廊带。

该走廊是雪豹到达Bolshoi Sayan山脉及更远一点进入蒙古Hovsogoul西部的山脉的唯一途径。

雪豹在Munku Sardyk附近是否存在一个群体,目前尚未弄清。

该地还没有观察到带有幼仔的雌性雪豹的记录,但单独行动的雪豹、成体及其踪迹等均已发现。

最近的两例发生在1996/1997年的冬季。

2.中国雪豹现状及保护
中国青藏高原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区(Michael, 1988)。

在青海,雪豹总数约650只(Schaller et al., 1988),再加上青海西北的昆仑山系和可可西里部分,估计青海的雪豹不会低于1,000只。

在西藏,雪豹分布区的面积至少为青海的两倍(冯祚建,1992),加上甘肃、新疆和四川西北部,估计全国雪豹的总数在2,000-3,000只左右。

但据Novell 和Jackson (1992), Schaller 于1992 和Jack
son于1992年曾报道,中国分布总共估计有2,000-2,500左右,该报道还称全世界共有4,510-7,350只。

雪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

特别是因其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

同时,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

我国曾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安迪尔胡杨林附近,以及在尉犁县的芦苇丛中捕到过它。

最近捕获记录是在2007年12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祁家村村民捕获1只成年雌性雪豹,年龄在5至6岁之间。

近年中国相继在有雪豹分布地区建立和筹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甘肃东大山、新疆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1992年中国承办了第七届国际雪豹学术讨论会,对保护和科学研究雪豹起了推动作用。

雪豹是亚洲高山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国际上正在实施一个保护雪豹行动计划,期待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护,进而能够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

雪豹面临三大威胁
暴利驱动非法猎杀
为了获取珍贵皮毛而猎杀雪豹,是目前该物种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了解,一张雪豹皮能使猎手获得100-500美元。

虎骨不足豹骨来补
由于虎骨供给量下降,传统中药制造商将目光转向雪豹。

尼泊尔的一些牧民甚至用雪豹的骨头到西藏交换家羊。

野生食物不断减少
在许多地区,尤其在沿保护区的缓冲区,家畜的数量远远超过野生有蹄类动物的数量。

由于雪豹可利用的空间和食物已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便对家畜进行捕食,常常被愤怒的牧民们猎杀以示报复。

新疆牧民捡到两只罕见雪豹误当猫养
亚心网全体工作人员也希望广大网友看到这则消息后,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让救助两只小雪豹的爱心善举得以延续。

伊宁县喀拉亚尕奇村牧民张培伟,今年5月10日,在山区放牧时捡回一对酷似草原斑猫的
两只小动物,并把这对“草原斑猫”带回家,当成宠物饲养,没想到这两只“斑猫”越长越像豹子。

后经专家认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

如今这一雄一雌雪豹体重已达15公斤,每天需4-5公斤鲜肉喂养,救助者张培伟已难承担雪豹的“伙食”供应。

但是雪豹作为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既不能出售,又不宜放归自然,加之在本地也没有合适的救护地,只能由他继续养护着,如今,越养越大的雪豹如一个烫手的山芋,让张培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误把雪豹幼崽当斑猫
家庭饲养宠物并不稀罕,但是“饲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凶猛的雪豹,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喀拉亚尕奇村牧民张培伟就养了一雄一雌雪豹。

如今随着雪豹体形的增大,食肉量的增多,每天四五公斤鲜肉的“伙食”供给让张培伟愁眉不展。

11月8日,记者在张培伟家的羊圈里看到这两只一雄一雌、活泼可爱的雪豹时,它瞪着幽蓝的眼睛望着陌生人在羊圈里跳跃奔跑,显示出十足的野性。

雪豹作为国家稀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如何被张培伟“收养”?记者带着极大的兴趣采访了雪豹救护者牧民张培伟。

记者: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现的?当时这两只雪豹幼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张培伟:5月12日上午11点左右,我在离乡政府以北约60余公里处一个叫塔勒夏提峡谷放牧时,想捡点贝母,就拨拉着草丛往前走,突然发现附近一片草丛在晃动,我就走过去,拨开草丛发现两只毛色灰白,身上略有小斑点,像狸猫一样的两只小动物在爬动,身上被雨淋得湿漉漉的,冻的浑身发抖。

我当时以为是草原斑猫的幼崽,就把它揣在怀里拿到我住的帐篷里放下,并给它喂了些干粮和水。

三天后我开着拖拉机下山时就把两只“山猫幼崽”,放到一只装麦趣尔鲜奶的纸箱子里带回了家。

之后,我母亲就把它放在卧室里当宠物养,每天给它喂牛奶和干粮或米粥之类的食物,养到2个月之后,体形逐渐长大,尾巴特别长,其体貌越来越象豹子,后来担心它伤人,我们就把它转移到后院的羊圈里饲养。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这对动物不是草原斑猫而是雪豹?
张培伟:在羊圈里饲养过程中,我发现这两只“草原斑猫”的毛色斑纹越来越像雪豹,但是我不能确定是雪豹,因为我没有见过活体雪豹,不好判断,只是怀疑。

今年7月的一天,我到羊圈里给它喂食,发现放在羊圈里的一只小羊羔被吃了,地上流了一摊血,羊皮被撕烂、肚子被掏空、肉吃得一干二净。

我看到这一情景非常吃惊,草原斑猫是不吃活羊的,这对“斑猫”敢吃活羊,把我吓了一跳。

之后,我开始怀疑草原斑猫很可能是雪豹。

自从小羊羔被吃掉后,两只雪豹就不再吃干粮一类的东西了,只吃肉,我们只好给它买些肉吃或放上几只活鸡让它捕食。

从这以后羊圈里再也不敢圈羊了。

现在随着体形的增大,越养越担心伤人,雪豹特别是食肉量的增大,花费越来越多,都快养不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