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也会得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也会得糖尿病!
导语:提起糖尿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中老年人,殊不知,儿童也会患糖尿病。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不但累及脑、心脏、肾等全身组织和脏器,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过去10年间,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了1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但目前有关青少年糖尿病防治的研究明显不足。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呼吁下,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12月20日通过决议案,将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作为联合国糖尿病关怀日,首次将糖尿病预防控制提升为政府行为。随后,2007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定为“关心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被再次确定为“糖尿病与儿童和青少年”,就是期望以此引起全社会对这个糖尿病特殊群体的注意,及早预防,从娃娃抓起。
大人病“缠上”城市学生
提起糖尿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中老年人,殊不知,儿童也会患糖尿病。而且,目前世界儿童糖尿病患者正在飞速增加,形势严峻,我国亦不例外。据估计,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增长。
近年来,城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耐力、柔韧性下降和营养过剩,造就了许多“小胖墩”。《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活动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少年儿童中日益凸现。而经常吃西式快餐、喜欢喝碳酸饮料的饮食习惯也使城市少年儿童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病症。
儿童糖尿病的危害更大
儿童糖尿病极易被误诊,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不易被人发现,而且以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多见于小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同时,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病急,常被误诊为肠炎、急性阑尾炎等,使病情难以得到及时控制,贻误了治疗。儿童糖尿病过去主要是1型糖尿病,现在2型糖尿病发病比例明显增大。
准确诊断儿童糖尿病的类型甚至亚型是后续控制措施的关键和前提。儿童糖尿病的病因更为复杂。除了已知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从防治角度看,我们更应关注肥胖、感染、运动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尤其是劣质脂肪摄入过多、儿童压力过大等诱因。另外,糖尿病患者业余时间的运动量与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芬兰糖尿病肾病研究组完成的业余时间体力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
体力活动少(运动频次少、强度低)相关。心血管疾病(CVD)和微量白蛋白尿与低运动强度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与低频次和低强度的体力活动量独立相关,即便在去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CVD的影响后,糖尿病肾病仍与低频次和低强度的活动量独立相关。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不但累及脑、心脏、肾等全身组织和脏器,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目前,我国在预防、教育、诊断、治疗儿童糖尿病方面的水平相对落后,筛查、发现手段单一,甚至没有适合中国儿童的糖尿病控制指南。有关早期筛查、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控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调控、用药指导等规范基本空白。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我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勇于承担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使命。呼吁全社会、各级政府和卫生医疗部门关注糖尿病,特别是青少年糖尿病人群,共同行动,制定预防、治疗和护理青少年糖尿病的国家政策,加强全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增加对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和防治的资金投入,探寻更积极合理的中国青少年糖尿病防治模式。
几点建议
糖尿病并非中老年的“专利”,预防糖尿病应从儿童开始。妊娠期合理摄入营养,避免生出肥胖儿。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并合理添加辅食。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以消耗多余热量。父母要多督促、多鼓励,以调动幼儿的运动兴趣。少食高热量食物(如洋快餐类食品),选择含适量蛋白、高纤维素(蔬菜)的食品,并合理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脂类、鱼类、杂粮。
同时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或常吃油炸食品、奶油、冷饮、高糖食品及饮料等。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应严格限制热量摄入,应满足其生长需要。年幼患儿热量宜稍高,随年龄增长适当增加
饮食量,做到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适当控制热量以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并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结合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血糖、注射胰岛素的量、营养状况、发育情况、活动量、有无并发症及平时饮食习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