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三坊七巷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

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

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中国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

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

“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

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
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

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

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

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

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

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总理大臣。

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

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

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

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

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作为海军摇篮
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占中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

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平方米。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

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

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

xx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

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

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

”故名郎官巷。

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

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

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

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

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

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 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

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

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

”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

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

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

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俗称“吉避巷”。

宋代郑姓之中状
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

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网络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