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完整版本1.目的2.责任和职责(1)医疗机构管理层应明确MDR细菌管理的责任,并委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

(2)负责人应负责监督MDR细菌的监测、报告、处理和培训等工作,并向管理层提供相关报告和建议。

(3)医疗机构的全体员工都应接受相关的MDR细菌管理培训,并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执行工作。

3.监测和报告(1)医疗机构应建立MDR细菌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对环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监测。

(2)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负责人,并向地方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3)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及时向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通报MDR细菌感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预防和控制(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以减少MDR细菌的传播。

(2)医疗机构应设立隔离区,对MDR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3)医疗机构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教育和培训(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MDR细菌管理的培训,包括对手卫生、感染控制和使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2)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向他们提供MDR细菌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6.监督和评估(1)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相关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

(2)地方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MDR细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7.处罚和奖励(1)医疗机构应对违反MDR细菌管理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医疗机构应对在MDR细菌管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其在防控MDR细菌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的完整版本,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MDR细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性和质量,也对公共卫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管理制度一、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二、背景和意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

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严重威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管理制度1. 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1)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实际情况,每半年或者一年组织检验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防控和培训工作。

(2)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标准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加强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2)诊断与报告。

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

(3)隔离措施。

对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单独隔离或床边隔离,分组护理。

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预防控制一、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1.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2.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发现耐药菌株病例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进行督导及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1)微生物室发现MRSA、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CR-AB、MDR/PDR-PA等多重耐药菌株时,应立即电话通知主管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做好MDRO危急值登记,检验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字样的印章后发放报告单。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对病例进行调查。

并监督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4)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在床头牌、病历夹上放置相应隔离标识。

(5)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6)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3.其它耐药菌管理根据医院细菌培养情况,除上述耐药菌外,其他耐药菌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2.微生物实验室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立即通知所在科室和院感办,并做好危急值登记,报告单上盖“耐药菌株请隔离”印章后下发。

3.一旦检出受感染,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接触隔离,并严格做好以下防控措施:(1)医生立即开具隔离医嘱。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3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3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是为了防止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和感染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要点:1. 感染控制和防控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该委员会由感染科专家、临床科室负责人、药剂科、环境卫生科和质控科等人员组成。

2. 感染监测和报告:设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和报告医院内的感染情况,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对于多次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事件,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宣教:开展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知识宣传。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其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意识。

4. 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医护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5. 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对于医疗器械和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其没有污染和传播多重耐药菌的风险。

6. 患者隔离管理:对于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确保其不会传染给其他患者。

根据不同的多重耐药菌类型和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级别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呼吸道防控。

7. 抗菌药物管理:医院要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推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理念。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并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8. 环境清洁和消毒:对于医院环境、床铺、地面等常用物品,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9. 感染控制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MDR)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内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管理和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检测与筛查、感染控制、宣教与培训等方面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测与筛查制度。

对于入院患者,应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筛查,包括核酸检测、培养检验等。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长期住院或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筛查频率。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对重要部位(如手卫生器、输液设备、洗手间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验,以及对医务人员的采样检测。

通过检测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独隔离、限制探视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医务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宣教,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并遵守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实施消毒制度,对各个环境进行规范化的消毒,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宣教与培训。

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应进行相关宣教,如正确使用抗生素、手卫生的重要性等。

宣教内容可以通过知识讲座、宣传册等形式进行传播。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手卫生培训、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等。

通过宣教与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种类、感染发生率等。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以便于国家和地方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范围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或CRABA)5.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或CRPAE)6.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7.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四、监测报告、职责1. 临床科室职责(1)临床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或疑似)患者后,应主动筛查耐药菌,及时下达微生物送检医嘱,护士正确采集病原学标本并及时送检标本,提高阳性率。

(2)医师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微生物实验室职责(1)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

(2)判断并向临床反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3)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1)制定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指导。

(2)督促临床科室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

(3)收集、分析、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提出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

(4)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质量。

2. 加强病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通风换气。

3. 对患者及携带者进行严格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4. 对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单独隔离或床边隔离,分组护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多重耐药菌(MDR)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其存在对医疗机构和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医院感染是导致MDR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MDR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感染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指引、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以及培训和宣教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措施2.1 感染源控制•尽早识别和隔离MDR感染患者,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集中隔离。

•定期检测多种临床标本(如血、尿、伤口分泌物等)进行MDR感染的筛查。

•严格控制医护人员和访客的进出感染区域,限制感染传播风险。

2.2 手卫生•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鼓励医护人员、患者及访客勤洗手。

•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的洗手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3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清洁、消毒和灭菌过程,确保无菌状态。

•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和使用需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室内的公共区域和病房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

•使用有效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感染易发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5 防护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指导正确使用。

•鼓励医护人员按照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特别是接触MDR患者时。

3. 个人防护指引3.1 常规防护要求•医护人员和接触MDR患者的工作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并按照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遵循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规章制度,如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更换要求等。

3.2 医护人员的衣着和行为•医护人员在接触MDR患者时,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确保个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隔离。

•在接触MDR患者后,要及时更换和处理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3.3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程序,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一、背景和意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常用的抗生素类别中的至少三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当使用,MDROs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体系,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职责:a. 制定和更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制度;b. 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c. 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d. 监督和评估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和报告1.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

2. 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试,准确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3. 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编制监测报告,并向医院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防控措施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过程中,确保防止细菌传播。

2. 加强手卫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操作前后等环节进行手部清洁或消毒。

3.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类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4.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使用。

6. 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部门。

三、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组织培训、考核和监督检查;定期分析、评估MDRO的感染情况,及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2.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MDRO的监测、报告、隔离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3. 医技科室:负责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时报告检测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MDRO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4. 药剂科:负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MDRO 的产生和传播。

四、监测与报告1. 监测范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等。

2. 报告流程:临床科室发现MDRO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按规定上报。

五、隔离与防护1. 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实行单独隔离或床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接触MDRO感染患者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穿戴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口罩等。

六、消毒与清洁1. 消毒:对MDRO感染患者的病房、床单位、医疗器械等实行严格消毒,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2. 清洁: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期清洁消毒,减少MDRO的传播风险。

七、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1.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2.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发现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时纠正。

八、培训与考核1. 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MDRO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MDRO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多重耐药管理制度模板

多重耐药管理制度模板

多重耐药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及部门,包括但不限于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等。

三、定义多重耐药菌(MDRO):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四、组织机构1. 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部门组成。

2.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更新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监督实施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五、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2. 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 实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4. 对患者进行主动筛查,特别是对于高危患者群体。

六、诊断与报告1. 对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报告感染控制科。

2. 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后,应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七、隔离措施1. 对确诊或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2. 隔离病房应有明确的标识,并配备必要的隔离设施。

八、治疗与管理1.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九、教育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十、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十一、记录与文档管理1.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治疗过程。

2. 所有记录和文档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保存和管理。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解释。

2. 对于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部门和工作人员。

三、多重耐药菌定义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4. 其他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四、监测范围1. 住院患者、门诊患者、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等2. 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和器械等五、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测、指导、培训和考核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

3. 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预防和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手消毒等。

2. 对疑似或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区域有明显标识。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感染患者的生活环境、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定期消毒。

4. 对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

5.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6. 定期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消毒要求。

7.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感染情况。

七、诊断与报告1. 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细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及时报告临床科室与感染管理科。

2. 各科室医师或护士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八、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各部门和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一、制度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定义本制度所称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者3类以上抗菌药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第三条:组织架构医院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四条:管理措施1. 临床科室应当提高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率,对新入院的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疑似感染患者应当及时进行病原学标本送检。

2. 检验科应当及时报告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应当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上。

3. 感染管理科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的跟踪管理,指导临床科室进行接触隔离措施。

4. 医务科、临床科室、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应当共同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评估和调整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

第五条: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二、防控措施1.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率,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接触隔离:对确诊或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 专用物品: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提供专用医疗设备和物品,避免共用。

4. 消毒灭菌:加强对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特别是高频率接触的物品表面。

5. 环境卫生:保持医院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诊疗区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6.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7. 感染监测: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8. 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认识。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章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引起了严重的感染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结构和职责1. 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微生物室、药剂科等相关人员组成。

2. 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政策和工作计划,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3. 临床科室:负责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实施隔离措施,并配合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和控制措施。

4. 微生物室:负责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

5. 药剂科:负责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根据细菌耐药动态监测结果调整药物使用策略。

三、管理和控制措施1. 监测和报告:临床科室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和微生物室。

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病例后,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并登记。

2. 隔离措施:临床科室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菌同处一室,并做好接触隔离措施。

3. 抗菌药物使用:医生应根据细菌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4. 消毒和防护: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室应严格执行消毒和防护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5. 教育和培训: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该问题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四、监督和评估1. 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微生物室每季度汇总医院病原菌和耐药菌检测数据,向感染管理科反馈,并共同分析细菌耐药趋势。

3. 药剂科定期向感染管理科提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耐药菌株信息,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五、奖惩机制1. 对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防控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严格执行管理措施、导致多重耐药菌传播或感染暴发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的奖惩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

进行。
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
滑动或牵拉
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 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 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 通畅。
01
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应采用无菌盐水或1:2000苯扎溴铵 清洗尿道外口。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 日尿量1500ml以上;导尿管阻塞后应立即 更换,禁用无菌液体进行冲洗。
四、建立和加完强多善重耐对药菌多监重测工耐作。药菌的监测
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 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目录

多 重 耐 药 菌 医 院 管 理 制 度 及 防 控

重 点 感 染 部 位 医 院 感 染 预 防 与 控 制 制 度
2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
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 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 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 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02
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
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菌株,其感染和传播会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制度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流程的操作规范化,例如标本采集、传染病报告等。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由感染控制专家、医疗护理人员、实验室专家等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5.建立联防机制: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联防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合作联防,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二、感染防控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相关操作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对患者隔离病房、操作室等特殊区域进行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开展药物使用评价和监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4.强化患者隔离: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带负压的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遵守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感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应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控水平。

多重耐药菌指南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指南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指南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防控工作,保护公众健康,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及相关单位,对于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的人员和场所,应按照本指南的规定加以管理和处理。

第三条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CRE)等。

第四条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传播等多种途径,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报告相关情况,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第六条公众应加强自身卫生意识,勤洗手、避免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不得隐瞒或拖延报告相关情况。

第二章管理和防控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专业的感染控制团队,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质控体系,定期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和防控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密闭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易造成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场所,应加强监管和控制风险。

第十一条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确保师生及家长的健康安全。

第十二条对于高危群体,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等人员,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工作,包括加强个人卫生、定期体检等。

第十三条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携带者,应进行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开展相关调查工作,追踪并控制传播源,防止疫情蔓延。

第三章处罚和奖励第十四条对于违反本指南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对于积极配合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

第十六条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不得随意使用抗生素,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管理制度及防控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部门及医务人员。

三、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等。

四、多重耐药菌监测1. 目标性监测:临床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病原学标本,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MDRO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2.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MDRO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在《医院MDRO监测报告、处置表》。

3. 院感办:每天到微生物实验室收《医院MDRO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1. 诊断与报告: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MDRO感染患者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控制措施:(1)隔离:对MDRO感染患者,应实施接触隔离,并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床旁挂接触隔离标识。

(2)消毒: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感染患者所在病区、病房及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3)医务人员防护:医务人员接触MDRO感染患者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4)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治疗。

(5)信息报告: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MDRO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患者数量、感染原因、防控措施等。

六、应急处理1. 发生MDRO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按照《医院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2. 院感办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克雷伯菌(DRKP)等。

这些MDROs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中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套严格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计划为了有效控制和管理医院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首先应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报告、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感染偏性调查与控制等内容,确保全院的医务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中来。

二、建立严格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的MDROs感染患者时,立即上报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同时,医院要加强多层次的感染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评估,包括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三、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医院应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行为规范。

同时,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后必须进行手卫生操作;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医院内的环境清洁,杜绝细菌的传播;推广和应用医疗器械的单次使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水平。

四、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与隔离对于感染或疑似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及时采取防护与隔离措施,包括单间或集中隔离、按规定使用防护措施等。

对医务人员也要加强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偏性调查与控制医院应建立偏性感染调查与控制机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管理,防止其传播和扩散,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对治疗产生严重障碍,易导致感染的传播。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相关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第四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单位和人员,完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形成有效的防控机制。

第六条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七条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开发。

第八条本规章制度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多重耐药菌的分类和检测第九条根据耐药性的种类和范围,多重耐药菌可分为重要菌种和非重要菌种。

第十条重要菌种包括肺炎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危害性。

第十一条非重要菌种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对治疗有一定影响但不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应当有序进行,采取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

第十四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第十五条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数据应当及时汇总和分析,定期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第三章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七条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当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确保不传播给其他患者。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环境的消毒工作。

第十九条定期对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和人员进行消毒监测,确保无菌状态。

第二十条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和管理制度,对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感染暴发,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多重耐药菌的机制。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中,临床各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出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及发生聚集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时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诊疗、护理、监测、消毒、隔离多方面采取措施及时有效控制。

(一)临床科室
1.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加强重症监护(ICU,CCU,RICU)
、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病房多重耐药菌管理,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2.临床科室采取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临床科室主管医生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下接触隔离医嘱;及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晨会交班,每人知晓,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果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电子版医院感染病例。

4.临床科室有专人负责填写《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记录》本,备查(根据科室情况自定,可为医生或护士)。

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出时交接记录要注明、到相关科室检查时要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

6.临床护士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指导、监督保洁员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制订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

3.定期监督指导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4.微生物室、院感科及药剂科每季度向全院发布多重耐药菌监测相关信息。

(三)检验科微生物室
1.微生物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报告:开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氢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氏菌、耐碳氢霉烯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工作,并在报告单上注明是否为多重耐药菌。

2.每季度向临床提供耐药菌趋势分析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3.每季度提供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ICU、呼吸内科、神外科)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4.定期提供耐药菌的趋势分析。

5.每季度提供微生物检测种类统计分析。

6.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耐药模式和同源性分析。

(四)药剂科
1.负责监督抗生素合理使用,定期检查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

2.根据微生物室提供的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预警。

3.定期提供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统计分析。

4.提供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

(五)后勤处
保洁办负责对保洁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做好环境清洁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