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一、目的规范行为,多部门协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适用范围感染防控办、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三、依据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2]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3]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1四、内容多重耐药菌管理需要多部门协作参与,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将加强感染防控办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
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经感染防控委员会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如下:1.在医院感染防控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
由感染防控办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感染防控委员会讨论,并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2、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防控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医学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并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案。
3、检验科微生物室:(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临床科室及院感科,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2)按照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记。
(4)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4、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5、感染防控办:(1)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I,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多重酎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有效。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医院需要监测的多重耐药菌(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PDR)、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丁)的肠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等。
这些耐药菌株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暴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 在医院内的传播,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共同协作完成。
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方案,临床科室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共同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与落实,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
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4、严格执行手卫生,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后洗手或手消毒。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
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
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
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定期召开由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管理科、药房、检验科、临床科室(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等)等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存在的问题,着重落实解决重点或难点问题,遇到紧急情况随时召开。
二、会议由主管医务科的院长主持,主管院长不能出席时,由主管院长委托医务科主任主持,各科室主任及负责人应按时参加。
三、每位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主管院长请假。
四、联席会议会议实行表决制,表决通过的决议要求相关科室遵照执行,特殊情况经院长办公会通过后执行。
五、联席会议由感控管理科负责进行会议记录,编写会议纪要,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S].2008
[2]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11。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一、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可同种病原体同室隔离。
仪器设备、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专人专用,使用后及时消毒;不能做到专人专用时,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完成后方可用于其他患者。
2、加强手卫生,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家属。
处理患者伤口、导管、被血液、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根据暴露风险选择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等防护。
3、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及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做好清洁消毒处理,耐腐蚀的物品可用500mg/L的有效氯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患者解除隔离、转科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实施终末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床旁收集放置橘红色标有“感染性医用织物”标识的专用包装袋内,禁止病区内清点,导致环境二次污染。
5、临床科室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6、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由科室感控小组核实后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报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7、污物直接送污物处置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它场所,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垃圾袋收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督,多重耐药住院病人外出检查或者转科时,应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并好记录。
9、将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二、微生物室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MDRO目标菌病例应及时通报患者所在科室。
2、微生物实验室按WS/T312-2009《细菌耐药性监测》要求,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结果,每季度对全院及重症监护室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向全院反馈。
各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
各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根据: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4.19.5.(1、2、)的要求,有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机制。
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需多部门参加,相关科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各临床科室,共同协作完成制定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执行情况加以落实,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加强院感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细菌室、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提高临床科室执行力,以其达到由于多部门对多重耐药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更好成效。
各部门职责:一、临床科室严格按照本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执行。
二、药剂科1、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制定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抗菌药物处方水平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协助完成)。
5、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落实,制定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落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不断完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实现持续改进。
三、细菌室职责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及院感科,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防止传播与扩散。
2、建立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珠其药敏情况,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汇总,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实现持续改进。
4、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持续药物敏感性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临沂恒任耳鼻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席会议纪要
第季度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席会议纪要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根据我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要求, 月日,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参与下,院感科组织召开了第季度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席会议,分管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药事管理办、检验科、儿一科、肾病糖尿病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通报了第季度细菌检出情况和药敏情况,提出了季度细菌耐药预警值、对我院临床科室在标本送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持续改进建议,现将会议内容整理记录如下:一、第季度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1、2016第季度共送检标本人次,共检出细菌株,细菌培养阳性率为%,比季度提高%;在送检的标本中,仍然是血标本送检比例最高,达%,阳性率为%,与季度相比提高了%;痰标本送检比例为%,阳性率为%,与季度相比阳性率下降了%;分泌物送检比例为%,阳性率为%;与季度相比提高了%;尿液标本送检比例为%,阳性率为%,与季度相比提高了%;2、从本季度检出的细菌构成比来看,本月革兰阳性菌前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排列前位的依然是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在本季度各类标本中的比例下降明显;3、本季度对头孢西丁或者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季度明显下降;因本月在科监护病房出现少量的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病例,所以对亚胺培南或者美罗培南或厄它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增加;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本季度的检出率较上季度明显下降;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因实验设置和参数调整与上季度无可比性;耐碳青霉稀的铜绿假单胞菌高出上季度%;耐碳青霉稀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比上季度下降;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的较上季度明显增加,共检测出13株;我院仍然存在耐碳青霉的肠杆菌蔓延的情况,应引起相关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做好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院感科将加大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的督查;二、对季度临床科室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讨论根据本季度监细菌耐药监测分析来看,血标本送检阳性率为%,较上季度率提高了%,充分说明通过努力,临床科室送检血标本的质量在逐步提高,但血标本送检阳性率仍然低于全国血液标本检出率12%的水平,我们仍需在血液标本送检质量上查找原因;当然尿液标本、痰标本及分泌物标本送检质量也不容忽视;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科因家属的不配合,考虑到病人的经济状况,血标本采集时未做到双瓶双侧血送检,影响了阳性结果检出与判断;2、临床科室送检医师未选用合理的容器保存标本,如送检的导管尖端用橡胶手套及无菌纱布包裹以后送检,污染的可能性大,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对送检结果无法判断;3、护理人员对尿液标本采集方法错误,将尿壶中的尿液采集少量送检,送检结果无临床指导意义;4、经过各方面的协调,药学部已经购买到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药敏实验纸片,但我院现有的50种抗菌药物与检验科提供的药敏结果的抗生素种类不相符,可替换的抗生素药敏结果不齐全,根据检验科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医师在每月的月初就无合理的抗菌药物可选;5、护理人员采血部位选择不合理,在双侧血采集过程中将建有静脉通道一侧的血液采集送检,无法判断其结果的准确性;6、季度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议提出的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将标本送检的合格率纳入到对临床科室的考核中去未落实;7、季度提出的加强血培养双瓶双侧标本送检, 检验科“血培养双瓶双侧采样细则”未制定,血培养双侧双份送检推广力度仍需进一步努力;四、达成的共识及整改建议经过参会人员紧张激烈的讨论,会议达成了如下共识及整改建议:1、将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加入到医务部、护理部对临床科室的培训计划中,由检验科专家授课,有效指导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正确采集标本,提高标本送检率及合格率,同时细菌室应加强对临床科室标本的采集现场指导,将标本质量送检合格率报送医务部纳入到对临床科室的考核中去;2、药学部应根据联席会议达成的共识,尽快与厂商联系,购买与我院抗菌药物相匹配的药敏纸片,如氟氯西林、克拉霉素等药敏实验纸片;使检验科的药敏实验结果能对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方便;3、药学部、药事管理办继续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敏结果的分析能力,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督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4、单侧血培养送检的阳性率为68%,而双侧血培养的阳性率可达95%,所以临床医师应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取得合作,强调双侧双瓶血液标本送检的意义,有效执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抽双侧双份血液送检,提高送检率;5、医务部、院感科、护理部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管理督导,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存在问题及整改效果进行督查;6、请药学部采购红霉素、莫西沙星等紧急药品;五、细菌耐药预警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要求,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现将我院2016第季度细菌耐药预警信息公布如下,供临床医生参考;细菌耐药预警表格式参会人员:记录整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年月日。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建立起多部门协作制度,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运作和信息的畅通流动。
本文将论述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必要性多重耐药菌对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抗生素在多重耐药菌面前几乎失去了治疗效果,这意味着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如今变得无法阻挡。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
因此,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二、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原则1. 立法机构的参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管理措施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2. 卫生部门的领导:作为主导机构,卫生部门应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统筹管理和控制工作。
3. 医疗机构的配合:医疗机构是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前沿,必须积极配合并落实预防和控制策略。
4. 农业和畜牧业部门的监管:多重耐药菌在农业和畜牧业环境中的传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农业和畜牧业部门应加强对相关防控措施的监管。
5. 教育部门的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多部门协作制度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有关多重耐药菌监测、感染和防控的数据和信息。
2. 制定统一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各部门应统一管理流程和标准,确保各个环节的协作一致性和高效性。
3. 加强交流与培训:针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4. 加强科研支撑:各部门应加大对多重耐药菌研究的投入,提高对新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分析和防控能力。
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的问题,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的效果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后,多重耐药菌管理将变得更加高效和有序。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多部门联合管理的通知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使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委会研究决定,多重耐药菌防控由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和各临床医技等相关科室联合、联动共同参与管理,望各相关科室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工作。
附:多重耐药菌多部门管理协作机制实施方案多重耐药菌管理各相关部门职责多重耐药菌多部门管理协作机制实施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协作完成。
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研究通过,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李连溪副组长:查贤强成员:王海滨杨洪凤孔磊孙公成许敏张波尚玉金于学柱张平杲必胜刘兵李洪鹏李艳梅孙锐续维莉时慧王芹李丽王宪玲张夫霞赵林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部),王海滨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具体承担多重耐药菌防控联合督查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二、领导小组职责和工作制度: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3、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每季度一次,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拟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1、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2、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审议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3、研究、协调解决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拟定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的防控对策和联合干预措施;4、组织对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情况和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组织开展多重耐药菌管理专项治理;5、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6、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院长任总召集人。
组员: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学部、医教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负责人。
三、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部门分工1、微生物室负责检到多重耐药菌即报临床科室和院感科;2、院感科到临床科室指导多重耐药菌病人消毒隔离措施;3、临床科室逐条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质控小组和院感科检查落实情况。
4、微生物室每季度将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5、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
6、院感科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有检验科、药剂科、医政科、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的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附:联席会议小组成员名单组长:成员:感染管理科编制:文件编写小组审核:审批:。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协作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协作机制为促进多重耐药菌有效管理,明确多重耐药菌管理中各部门职责,进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WST 826—2023)等规范要求,特制定该协作机制。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药学部、后勤中心等组成。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学部、后勤中心及临床科室协作执行。
三、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
专职人员每日监测到多重耐药菌信息后,及时到相关科室督导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
对不执行或者未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科室予以通报。
每季度对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向全院发布相关数据,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开展防控措施。
五、医务科负责组织相关会诊,督促医生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管床医生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必须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至解除隔离。
六、护理部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措施,直至解除隔离。
七、检验科承担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工作。
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标记“多重耐药菌”的字样,并同时反馈到送检的临床科室。
若发现某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时,应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八、检验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一)联席会议在多部门协作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联席会议的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召集全体多部门协作小组成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二)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议题由多部门协作办公室拟定并请示分管领导后通知各部门成员。
各成员要向联席会议报告本部门、本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及落实联席会议决议的情况,必要时按多部门协作办公室通知提交书面材料。
(三)多部门协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后,由多部门协作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写会议纪要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联席会议作出的工作部署和决定,联席会议成员要及时向本部门主要领导报告并抓好落实,工作情况要及时报多部门协作小组办公室。
(四)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联席会议如因故不能参加应提前请假,并指定本部门人员代替参加会议,出席人员不得少于成员总人数的3/4。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我们得明确多重耐药菌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里横行霸道,让医生们头疼不已。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造一套协作机制,让这些细菌无处遁形。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1.医疗机构内部协作医疗机构内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协作机制。
这包括: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药剂科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制定统一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确保合理用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2.医疗机构与外部协作医疗机构要与疾控中心、药品监管部门等外部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这包括:定期交换耐药菌监测数据,共同分析耐药趋势;共同开展耐药菌防控项目,推广有效经验;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耐药菌的认识。
二、落实方案隔离措施1.加强感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对重点科室和重点患者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2.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避免滥用;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调整用药策略。
3.隔离措施的落实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单间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加强对隔离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4.建立预警机制设立耐药菌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耐药菌动态;对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制定应急措施;定期发布耐药菌防控报告,提高公众的关注度。
三、持续改进与评估1.定期评估协作机制和隔离措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2.加强对耐药菌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新的防控方法;3.建立耐药菌防控的长效机制,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
注意事项一:协作机制的顺畅运作解决办法:定期组织跨部门沟通会议,确保信息流畅传递。
遇到协作难题时,及时召开紧急会议,找出症结所在,针对性地调整协作流程。
同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各部门随时交流心得,提高协作效率。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
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这种现象对全球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医院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旨在提高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能力,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涉及到政府部门。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并成立专门的卫生部门或机构管理与多重耐药菌相关的工作,负责协调和监督各个部门的合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和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多重耐药菌得到有效的防控。
其次,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也是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方。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多重耐药菌相关的数据,加强无菌技术和感染控制,保证医院卫生环境的安全。
研究机构负责开展多重耐药菌的学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此外,药品监管部门在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打击假药和劣药的生产和流通,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药品监管部门还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推动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另外,公众教育和宣传也是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的重要环节。
公众是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的重要参与方,应当普及相关的知识,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政府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媒体宣传,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预防知识和行为指南,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多重耐药菌的防控中来。
最后,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重耐药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制定国际规范和标准,加强边境卫生监测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感控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药房、检验科及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经医院感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副组长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由医务科负责牵头,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三、感控管理科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督促、指导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将多重耐药菌管理纳入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管理。
四、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标记“多重耐药菌”的字样,并同时告知感控管理科。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五、医务科负责督促医生及时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护理部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房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九、医务科应加强与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联系,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达到多部门对多重耐药菌联合干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S].2008[2]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11。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合干预措施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制定多学科协作机制如下:一、临床科室: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种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实践。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需要建立一个协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
下面是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包括卫生健康部门、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等。
这些部门需要共同协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其次,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包括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应该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传播途径和耐药机制等信息。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报告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调查和控制措施。
第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设,制定并有效执行感染控制方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第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这包括制定相关指导方针和政策,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监管和用药指导,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第五,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因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疫苗的覆盖率和接种率。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多重耐药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同时,加强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各国提供相关指导和资源。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疫苗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部门共同参与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制定多学科协作机制如下: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细菌室:
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
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公布ICU、呼吸科、儿科、血液病学组等重点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率。
4、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5、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1、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3、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4、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