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方案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有效落实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率,预防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事件,制定本方案: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管理1.1临床科室应加强感染患者标本送检质量管理(抗生素使用前送检标本,同时,应确保标本采集质量)。

对于检出的患者应做好隔离。

1.2检验科微生物室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应在化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注意隔离”提醒临床科室。

1.3检验科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告知临床,并进行标本正确采集的宣教。

1.4感控管理专职人员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耐药菌患者进行跟踪监测,监督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5疑有耐药菌暴发流行时,微生物实验室负责细菌同源性检测,感控管理科负责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控制措施。

1.6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公布全院及感染重点部门病原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变化趋势,每年对细菌药敏结果汇总与分析,并在医院质控简报上向医务人员反馈。

二、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科等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三、临床、医技科室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管理,组织本部门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

四、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定植患者的交班工作5.1各病房医师应熟知自己所管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定植情况,管床医师换班时应进行床旁交接。

5.2新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管床医师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及科主任,并在次日晨会交接班时,由科主任向全科进行通报(周六,周日的集中在周一通报)。

通报内容至少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姓名,床号,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名称,感染部位,隔离预防要点(主要是接触隔离,手卫生,病房安置,环境清洁消毒等)。

5.3患者住院期间分离到不同多重耐药菌时,应分别在晨会交班时向全科医务人员通报(包括护工)。

5.4感染或定植的多重耐药菌消除时应在交班会通报接触解除隔离。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临沂恒任耳鼻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协作机制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医院设立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为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检验科、药剂科及主要临床科室主任组成。

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医院制定了此协作机制,具体内容如下: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控感科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落实防控措施。

1、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多部门协作工作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院感科统一协调管理。

2、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防控工作中,检验科、院感科、临床、药剂科各自职责明确。

发现耐药菌感染,检验科立即电话通知院感科和相关的临床科室,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请接触隔离”的字样后再发出;院感科做好记录并到临床科室与科主任和护士长沟通,指导临床科室落实防控措施;药剂科指导合理用药。

3、检验科每半年将细菌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根据“抗菌药物耐药预警机制”决定是否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院感科追踪患者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监测情况反馈表”,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5、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多部门协作联席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医院病原体检出与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医院感染病人的微生物检测情况;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指标提出不同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预警、警告、限制等;院感科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改进建议等;临床科室提出具体执行环节的困难和建议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安置与隔离措施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为加强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和措施。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报告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报告卡。

2、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进行登记,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天到检验科查看登记,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则按照《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报告。

二、安置与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一、背景和意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是指对常用的抗生素类别中的至少三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当使用,MDROs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上升。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体系,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 职责:a. 制定和更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制度;b. 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c. 监测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d. 监督和评估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和报告1. 临床科室应加强对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

2. 微生物实验室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试,准确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3. 临床科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编制监测报告,并向医院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报告。

四、防控措施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过程中,确保防止细菌传播。

2. 加强手卫生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操作前后等环节进行手部清洁或消毒。

3.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同类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4. 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提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过度使用。

6. 加强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隔离措施我们得明确多重耐药菌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里横行霸道,让医生们头疼不已。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造一套协作机制,让这些细菌无处遁形。

一、构建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1.医疗机构内部协作医疗机构内部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协作机制。

这包括: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药剂科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制定统一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确保合理用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2.医疗机构与外部协作医疗机构要与疾控中心、药品监管部门等外部机构建立协作关系。

这包括:定期交换耐药菌监测数据,共同分析耐药趋势;共同开展耐药菌防控项目,推广有效经验;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耐药菌的认识。

二、落实方案隔离措施1.加强感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减少交叉感染;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对重点科室和重点患者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感染病例。

2.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制定个性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避免滥用;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调整用药策略。

3.隔离措施的落实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单间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加强对隔离区域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4.建立预警机制设立耐药菌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耐药菌动态;对耐药菌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制定应急措施;定期发布耐药菌防控报告,提高公众的关注度。

三、持续改进与评估1.定期评估协作机制和隔离措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2.加强对耐药菌防控策略的研究,探索新的防控方法;3.建立耐药菌防控的长效机制,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

注意事项一:协作机制的顺畅运作解决办法:定期组织跨部门沟通会议,确保信息流畅传递。

遇到协作难题时,及时召开紧急会议,找出症结所在,针对性地调整协作流程。

同时,建立线上交流平台,让各部门随时交流心得,提高协作效率。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
1、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

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不应将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手术后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主动筛查发现的MDRO定植患者也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专用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

5、隔离房间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进出隔离房间、接触患者前后应扩行手卫生。

当执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时,在有烧伤创面污染的环境工作时,或接触分泌物、压疮、引流伤口、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造痿管、造痿袋时,应使用手套、防渗隔离衣和防护面屏/护目镜。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规范摘脱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7、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科或到临床医技科室外出检查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8、MDRO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 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如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背景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出现是当前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该现象使得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逐渐失效,给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种跨领域的管理协作机制,以及相应的落实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协作机制为了有效管理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在各部门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协作机制是必要的。

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1. 政府领导协调:政府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部门应形成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的合作顺畅进行。

政府领导协调:政府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部门应形成跨部门的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确保各部门的合作顺畅进行。

2.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实时共享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相关信息。

这将有助于各部门之间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问题,促进快速响应和合作。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集中的平台,用于实时共享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相关信息。

这将有助于各部门之间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问题,促进快速响应和合作。

3. 资源整合:各部门应共享资源,并通过合作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

这包括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支持和培训,并在实施预防措施方面合作。

资源整合:各部门应共享资源,并通过合作共同利用有限的资源。

这包括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支持和培训,并在实施预防措施方面合作。

4. 国际合作:跨国合作也是解决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国际合作:跨国合作也是解决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落实方案为了确保协作机制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案建议:1. 法律法规制定:建立法律法规来约束管理协作机制的运行。

这些法规可以包括责任分工、信息共享的要求、合作机制的具体细节等内容。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特制订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1、在院感委员会下设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小组:组长:业务院长副组长:院感科主任成员: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组长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监督管理,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副组长负责组织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以后编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并要求相关科室执行。

(三)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

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四)检验科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必须标记“多重耐药”的字样,并同时告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送检的临床科室。

(五)医务科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医生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主管医师必须下“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方能停此医嘱。

(六)护理部主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督促护理人员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剂科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我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九)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立即到相关科室督促落实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给予指导。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感控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药房、检验科及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经医院感控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调整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一、成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副组长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工作;小组各成员承担所在部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由医务科负责牵头,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协作进行。

三、感控管理科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督促、指导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将多重耐药菌管理纳入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管理。

四、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多重耐药菌的诊断和监测,在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后,在报告单上标记“多重耐药菌”的字样,并同时告知感控管理科。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耐药情况。

五、医务科负责督促医生及时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六、护理部负责督促护理人员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在检验科报告多重耐药菌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直到解除隔离。

七、药房和医务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各科室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八、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九、医务科应加强与感控管理科、护理部、检验科、药房及临床科室的联系,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达到多部门对多重耐药菌联合干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S].2008[2]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1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菌株,其感染和传播会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制度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流程的操作规范化,例如标本采集、传染病报告等。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由感染控制专家、医疗护理人员、实验室专家等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5.建立联防机制: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联防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合作联防,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二、感染防控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相关操作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对患者隔离病房、操作室等特殊区域进行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开展药物使用评价和监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4.强化患者隔离: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带负压的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遵守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感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应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控水平。

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一、背景及意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它们在医疗机构中广泛存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多样,易感人群广泛,因此,建立完善的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二、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1. 隔离原则(1)单间隔离:对于确诊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尽量安排单间隔离,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2)同类病原体感染者同室隔离:当资源有限时,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安排在同一房间。

(3)隔离标识:在患者床头牌、病历夹上设立醒目的隔离标识,以便医护人员和 visitors 识别。

2. 隔离措施(1)接触隔离: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等情况下,应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2)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环境后等情况下,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专用医疗器械和物品: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

(4)环境消毒:每日对患者所在病室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5)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尽量限制活动范围,减少细菌的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1. 严格抗生素使用管理: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感染源控制:对于已知的感染灶,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细菌扩散。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4. 防护用品使用: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5. 监测和报告:加强医疗机构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患者安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无法安置时,可采取床旁隔离。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这种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实践。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需要建立一个协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

下面是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的一些建议。

首先,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包括卫生健康部门、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等。

这些部门需要共同协作,分享信息和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

其次,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包括建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应该包括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分布、传播途径和耐药机制等信息。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报告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及时报告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调查和控制措施。

第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设,制定并有效执行感染控制方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第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这包括制定相关指导方针和政策,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监管和用药指导,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第五,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

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因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相关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疫苗的覆盖率和接种率。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多重耐药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同时,加强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各国提供相关指导和资源。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疫苗研发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控制落实措施一.落实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对患者实行诊疗护理运动进程中,应该严厉遵守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行诊疗护理操纵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排泄物后.摘失落手套后.接触患者应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干净部位实行操纵时,都应该实行手卫生.手上有显著污染时,应该洗手;无显著污染时,可以应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二.严厉实行隔离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实行隔离措施,首选单距离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安顿在统一房间.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凋谢伤口或者免疫功效低下患者安顿在统一房间.2.医务人员实行诊疗护理操纵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排泄物.痰液.粪便时,应该应用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用隔离衣,对于VRE 患者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纵后,必须实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近距离操纵如吸痰.插管等应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3.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转诊之前应该通知接诊的科室,采纳响应隔离措施.没有前提实行单距离离时,应该进行床旁隔离.手术病人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消毒隔离工作.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行诊疗护理操纵时,应该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安插在最落后行.5.患者隔离时代要按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沾染情形,直至临床沾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三.严厉履行无菌技巧操纵规范在履行诊疗操纵前,必须停滞干净情形及削减人员走动,医护人员要衣帽整洁,戴口罩.洗手.严厉遵照操纵规程,履行无菌技巧,特殊是实行中间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纵时,防止交叉沾染,下降沾染的安全身分.四.增强病院情形保洁与消毒治理1.应该增强诊疗情形的卫生治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沾染患者的病房,要应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干净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仍接触的物体概况(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概况.听诊器.盘算机键盘和鼠标.德律风机.患者床雕栏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取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该立刻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概况.装备举措措施概况,应该天天进行干净和擦拭消毒.消失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沾染迸发时,应该增长干净和消毒频次.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干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实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克不及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应用后擦拭消毒.五.增强医务人员的教导和培训做很多多少重耐药菌沾染安全身分.风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常识培训,每年对临床大夫.护士.磨练人员.保洁人员.练习生及新上岗工作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病院沾染预防与控制相干常识培训,并进行考察,确保医务人员控制准确.有用的多重耐药菌沾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六.做好工作人员及家眷的健康宣教隔离房间应限制/削减人员出入,限制探视人员,在可以或许做到医务人员相对固准时,尽量做到固定人员护理,不克不及做到时,天天的诊疗放置在其他病人之落后行.医务人员应对病人及家眷进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进行宣教,削减病人及家眷与其他病人互串病房.。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

多重耐药菌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一、临床科室临床科室在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播散。

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可同种病原体同室隔离。

仪器设备、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专人专用,使用后及时消毒;不能做到专人专用时,应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完成后方可用于其他患者。

2、加强手卫生,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工勤人员、家属。

处理患者伤口、导管、被血液、体液严重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根据暴露风险选择戴口罩、防护镜、穿隔离衣等防护。

3、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及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做好清洁消毒处理,耐腐蚀的物品可用500mg/L的有效氯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患者解除隔离、转科或出院后对环境、设备仪器等物体表面实施终末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床旁收集放置橘红色标有“感染性医用织物”标识的专用包装袋内,禁止病区内清点,导致环境二次污染。

5、临床科室对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6、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出现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耐药菌时立即报本科室负责人,由科室感控小组核实后立即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报分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7、污物直接送污物处置室,不得暂存治疗室或其它场所,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垃圾袋收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8、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落实多重耐药菌各项监测、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监督,多重耐药住院病人外出检查或者转科时,应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并好记录。

9、将多重耐药菌监测、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督导检查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二、微生物室1、微生物实验室发现MDRO目标菌病例应及时通报患者所在科室。

2、微生物实验室按WS/T312-2009《细菌耐药性监测》要求,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微生物室分离的细菌和药物敏感结果,每季度对全院及重症监护室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向全院反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菌株。

MDR是当前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各国急需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相应的落实方案。

首先,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各国应加强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相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共同制定跨国合作的管理措施。

同时,各国应加强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的监测和研究,共同掌握该问题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其次,加强国内合作机制。

各级政府应成立多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构,协调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整体协调机制。

协调机构应牵头制定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顺利推进。

第三,加强监管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各类医疗机构和养殖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和规范性。

同时,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审批制度和销售管理制度,严禁非法销售和买卖抗菌药物。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公众和相关医疗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和医生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第五,鼓励研发新药。

政府应加大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医药企业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的研发力度。

同时,加强对潜在的新抗菌药物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研究和合作项目,共同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各国应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共同应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挑战。

总之,建立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相应的落实方案对解决MDR问题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多重抗菌药物耐药菌管理的投入,加强监管和研发力度,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和医生的意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
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经医院决定,建立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制定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主要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临床科室、信息科等共同协作进行。

三、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的提示及评语:多重耐药菌,请做好隔离防护。

且每日应将发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信息登记汇总,按要求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临床科室必须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临床经管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例后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各科院感管理小组应掌握本科室感染患者的动态,发现特殊感染情况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五、临床经管医师应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所在病区及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落实《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七、感染管理科对上报的每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进行审核,督导临床科室按要求采取防控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直至解除隔离;定期公布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趋势分析。

八、药剂科和医务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九、本制度自下文之日起执行,原《多重耐药菌管理协作机制及落实方案》(医办字〔2013〕87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
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4.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附件1:
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多重耐药菌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全院的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
(二)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
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研究持续改进措施;
(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保持信息通报渠道畅通,定期通报多重耐药菌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

二、联席会议的组成
联席会议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

组员由医务部、护理部、质管办、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ICU、新生儿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烧伤科、感染性疾病科、信息科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三、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机构
牵头部门为感染管理科,具体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负责了解、掌握并通报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状况,分析研究多重耐药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联席会议提出对策建议,督促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四、多重耐药菌管理——各部门分工
(一)检验科微生物室负责在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报告单上标注“多重耐药”及评语,并报告临床科室;微生物室于1月、4月、7月及10月的10日前向感染管理科提供每季/年临床细菌耐药监测相关统计数据。

(二)药剂科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提出预警及干预措施,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三)临床科室逐条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四)感染管理科负责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
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负责多重耐药菌防控情况监督检查。

(五)感染管理科牵头,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有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信息科、临床科室等多部门参加的对多重耐药菌管理的联席会议,各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做到持续改进。

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联席会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附件2:
**医院多重耐药菌处置流程
注:
(MDR-P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附件3:
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反馈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

二、检验科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及时登记汇总,每周报感染管理科,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及评语,便于临床科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

三、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若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开具“接触隔离”并网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卡》,科室落实防控措施。

四、感染管理科对每例感染或定植患者调查核实,监督指导临床科室采取防控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五、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情况进行分析反馈,促进全院多重耐药菌防控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

附件4:
附件5:
**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

一、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及时向临床科室通报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每季通报1次。

由感染管理科和检验科共同参与完成。

检验科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公布。

四、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干预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由药剂科和感染管理科负责完成。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全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及时通报药事管理部门并建议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